CN113891383B -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383B
CN113891383B CN202111175376.2A CN202111175376A CN113891383B CN 113891383 B CN113891383 B CN 113891383B CN 202111175376 A CN202111175376 A CN 202111175376A CN 113891383 B CN113891383 B CN 11389138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work
terminal device
signaling
time
indic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5376.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383A (zh
Inventor
宋春涛
王勇
李�一
夏蕊
张帆
程新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United Network Communications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5376.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383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3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3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3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3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8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real traffic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涉及通信领域,能简便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在某网络驻留时长占比。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包括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驻留时长;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驻留时长和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Description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独立组网(stand alone,SA)网络中,为评估网络覆盖情况和网络质量、便于网络规划部门进行网络问题排查和网络规划优化、以及便于业务部门进行市场开发和用户维护,通常需要确定终端设备在5G SA网络驻留的时长占比,其中,终端设备在5G SA网络驻留的时长占比=终端设备登录5G SA网络后驻留的时长与终端设备在网总时长的比值。
一方面,在现有技术中,通常是采用较为粗放的方式统计终端设备登录5G SA网络后驻留的时长,例如采用业务量或者业务时长统计终端设备登录5G SA网络后驻留的时长,但是终端设备在5G SA驻网后并不一定会有业务产生,且可能会有业务的并发,从而会导致统计的终端设备登录5G SA网络后驻留的时长并不准确。另一方面,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叠加终端设备在各个网络制式下驻留时长的方式统计终端设备的全网络驻留时长,由于网络制式较多,分别统计多网络制式的驻留时长,对于数据的要求较高、对于计算资源要求也较高。
综上,现有的确定终端设备在5G SA网络驻留的时长占比的方式复杂且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简便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在5G SA网络驻留的时长占比。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该方法可以由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执行。该方法包括: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其中,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基于该方案,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业务量或者业务时长统计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能够避免无业务发生或者业务并发对统计驻留时长的影响,提高统计驻留时长的准确性。同时,在统计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时,本申请方案先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总时长,再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总时长的差值作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叠加终端设备在各个网络制式下驻留时长的方式,通过采用逆向思维,能够避免网络制式较多造成的叠加次数较多而导致计算复杂的问题,简化了统计在网总时长的步骤。综上,本申请能够简便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留的时长占比。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不是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一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1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2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N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n取值为1至N,n和N均为正整数,/>表示对N次结果求和;t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1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二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t4+t5;其中,t5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一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三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7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6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1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R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r取值为1至R-1,r为正整数,R为大于1的正整数,表示对R-1次结果求和;t8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四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表示对M次结果求和;t11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五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1,表示对M-1次结果求和;t11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12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六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表示对Q次结果求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七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1,/>表示对Q-1次结果求和;t15表示指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为第五代独立组网5G SA网络;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注册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注册信令、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重定向至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第一条话单记录,其中,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其中,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附着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附着信令、或者最近的一条话单记录。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用于实现上述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其中,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处理模块,还用于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不是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一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1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2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N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n取值为1至N,n和N均为正整数,/>表示对N次结果求和;t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1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二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t4+t5;其中,t5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一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三关系: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7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6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1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R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r取值为1至R-1,r为正整数,R为大于1的正整数,表示对R-1次结果求和;t8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四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表示对M次结果求和;t11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五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1,表示对M-1次结果求和;t11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12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六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表示对Q次结果求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七关系: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1,/>表示对Q-1次结果求和;t15表示指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为第五代独立组网5G SA网络;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注册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注册信令、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重定向至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第一条话单记录,其中,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
结合第二方面,在第二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其中,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附着信令;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附着信令、或者最近的一条话单记录。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处理器用于执行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以使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结合第三方面,在第三方面的某些实施方式中,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存储器可以与处理器耦合,或者,也可以独立于该处理器。
在一些可能的设计中,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当其被计算机执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第五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方法。
其中,第二方面至第五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接入/离开网络的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其中,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同时,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它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便于理解。
可以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个实施例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可以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在本申请中,“当…时”、“若”以及“如果”均指在某种客观情况下会做出相应的处理,并非是限定时间,且也不要求实现时一定要有判断的动作,也不意味着存在其它限定。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可选的特征,在某些场景下,可以不依赖于其他特征,比如其当前所基于的方案,而独立实施,解决相应的技术问题,达到相应的效果,也可以在某些场景下,依据需求与其他特征进行结合。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给出的装置也可以相应的实现这些特征或功能,在此不予赘述。
本申请中,除特殊说明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或相似的部分可以互相参考。在本申请中各个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以及各实施例中的各个实施方式/实施方法/实现方法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实施方式、实施方法、或实现方法。以下的本申请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用于各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可以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通信系统,例如,长期演进(longterm evolution,LTE)系统,又可以为5G移动通信系统、NR系统、新空口车联网(vehicle toeverything,NR V2X)系统,还可以应用于LTE和5G混合组网的系统中,或者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D2D)通信系统、机器到机器(machine to machine,M2M)通信系统、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以及其他下一代通信系统,也可以为非3GPP通信系统,不予限制。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场景,例如可以应用于以下通信场景中的一种或多种:增强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eMBB)、超可靠低时延通信(ultra 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机器类型通信(machine typecommunication,MTC)、大规模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s,mMTC)、SA、D2D、V2X、和IoT等通信场景。
其中,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和通信场景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和通信场景不限于此,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本申请涉及的终端设备可以是用于实现通信功能的设备。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接入终端、用户单元、用户站、移动站(mobile station,MS)、远方站、远程终端、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用户终端、无线通信设备、用户代理或用户装置等。终端设备例如可以是IoT、V2X、D2D、M2M、5G网络、或者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无线终端或有线终端。无线终端可以是指一种具有无线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卫星上等)。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可以是无人机、IoT设备(例如,传感器,电表,水表等)、V2X设备、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中的站点(station,ST)、蜂窝电话、无绳电话、会话启动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电话、无线本地环路(wireless local loop,WLL)站、个人数字处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设备、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手持设备、计算设备或连接到无线调制解调器的其它处理设备、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也可以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平板电脑或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工业控制(industrial control)中的无线终端、无人驾驶(self driving)中的无线终端、远程医疗(remote medical)中的无线终端、智能电网(smart grid)中的无线终端、运输安全(transportation safe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城市(smart city)中的无线终端、智慧家庭(smart home)中的无线终端、车载终端、具有车对车(vehicle-to-vehicle,V2V)通信能力的车辆、智能网联车、具有无人机对无人机(UAV toUAV,U2U)通信能力的无人机等等。终端可以是移动的,也可以是固定的,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进行展开说明。
可以理解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执行主体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或操作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操作或者各种操作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操作。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01、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
其中,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时长为预先确定的时间段,例如,第一时长可以是24小时、48小时、或者72小时,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当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为5G SA网络时,由于接入5G SA网络的必须信令为注册信令,因此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注册信令,例如,注册请求(registration request)。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当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为5G SA网络时,由于离开5G SA网络的去注册信令不是必须的,因此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中去注册信令不一定是必须的,本申请实施例中,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注册信令、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重定向至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或者终端设备在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第一条话单记录。其中,去注册信令例如可以是注销请求(de-registration request);终端设备从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重定向至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例如可以是第四代(4th generation,4G)S1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entity,MME)跟踪区更新(tracking area update,TAU)。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其中,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附着信令,例如4G或第三代(3th generation,3G)移动通信中的附着(attach)信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附着信令、或者最近的一条话单记录。其中,去附着信令例如可以是3G网络或4G网络中的去附着(detach)信令。
S102、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时长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确定至少一个第一驻留时长,将至少一个第一驻留时长的和作为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
S103、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第一时长内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确定至少一个第一脱网时长,将至少一个第一脱网时长的和作为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可以是指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任一网络制式的网络,比如,第一次接入的网络为5G SA网络,第二次接入的网络为4G网络,等等,在此统一说明,以下不在赘述。
S104、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
在该步骤中,为确定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采用逆向思维,通过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之间作差的方式,可确定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
S105、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将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的比值作为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可选的,在步骤S101之前,本申请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还可以包括: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多个数据表单确定终端设备的数据集。
其中,多个数据表单用于指示用户标识、终端设备标识、事件的开始时间、事件结束时间、位置、该事件类型或该事件对应的信令、信令表单来源、或网络制式中的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多个数据表单可以包括:5G SA N1/N2口控制面信令数据、4G/5G非独立组网(non-stand alone,NSA)S1-MME接口信令数据、长期演进语音承载会话初始协议(voiceover long-term evolution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VoLTE SIP)话单数据、3G信令面数据。当然,也可以包括其他数据表单,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制。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多个数据表单确定终端设备的数据集可以包括:驻网时长根据多个数据表单指示的用户标识和终端设备标识确定终端设备的多组第一数据,根据每组第一数据对应的事件开始时间对多组第一数据排序,得到终端设备的数据集。其中,每组第一数据包括事件开始时间、事件结束时间、位置、事件类型、事件对应的信令、数据表单来源、或网络制式中的一个或多个。
示例性的,终端设备的数据集如表1所示:
表1
其中,事件开始时间表示某事件开始的时间,事件结束时间表示某事件结束的时间,事件类型/事件对应的信令表示某事件的类型或某事件对应的信令,位置表示某事件发生时终端设备的位置,数据表单来源表示该事件数据的来源,网络制式表示该事件所属的网络制式。
本申请实施例中,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多个数据表单确定终端设备的数据集之后,可以从终端设备的数据集中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并获知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
基于该方案,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业务量或者业务时长统计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能够避免无业务发生或者业务并发对统计驻留时长的影响,提高统计驻留时长的准确性。同时,在统计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时,本申请方案先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总时长,再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总时长的差值作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叠加终端设备在各个网络制式下驻留时长的方式,通过采用逆向思维,能够避免网络制式较多造成的叠加次数较多而导致计算复杂的问题,简化了统计在网总时长的步骤。综上,本申请能够简便准确地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留的时长占比。
以上是对本申请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作了总体性说明,下面对本申请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进行进一步说明。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2,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不是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一关系:
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1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2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N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n取值为1至N,n和N均为正整数,/>表示对N次结果求和;t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1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结合图2,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不是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并未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此时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2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的差值(t2-t1)为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一个第一驻留时长。以此类推,存在N个第一驻留时长。进一步的,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存在终端设备第N+1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N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的情况下,此时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1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3为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另一个第一驻留时长。综上,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
需要说明的是,若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终端设备N+1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说明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N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后,到第一时长结束终端设备并未再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在这种情况下,t3并不存在,因而在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时无需统计t3或者t3视为0。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2,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二关系:
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t4+t5;其中,t5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一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结合图3,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此时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4时间段即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一个第一驻留时长。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再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后,到第一时长结束终端设备并未再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此时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5即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的另一个第一驻留时长。综上,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t4+t5。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在第一时长内,终端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后并未再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无需计算t5或者t5视为0。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2,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存在其他用于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三关系:
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7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6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1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R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r取值为1至R-1,r为正整数,R为大于1的正整数,/>表示对R-1次结果求和;t8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结合图4,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此时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4即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一个第一驻留时长。此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1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的差值(t6-t7)即为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另一个第一驻留时长。以此类推,存在R-1个这样的第一驻留时长。进一步的,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存在终端设备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R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的情况下,此时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8即为终端设备驻留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又一个第一驻留时长。综上,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
需要说明的是,若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终端设备R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说明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R次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后,到第一时长结束终端设备并未再次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在这种情况下,t8并不存在,因而在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时无需统计t8或者t8视为0。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3,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四关系:
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表示对M次结果求和;t11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结合图5,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并未接入网络,此时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11即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脱网的一个第一脱网时长。此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的差值(t10-t9)即为终端设备脱网的另一个第一脱网时长。以此类推,存在M个第一脱网时长。综上,终端设备的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3,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或者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或者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五关系:
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1,/>表示对M-1次结果求和;t11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12表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结合图6,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并未接入网络,此时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11时间段即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脱网的一个第一脱网时长。此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的差值(t10-t9)即为终端设备脱网的另一个第一脱网时长。以此类推,存在M-1个第一脱网时长。在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此时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12即为终端设备脱网的又一个时长。综上,终端设备的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3,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或者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接入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或者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六关系:
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表示对Q次结果求和。
示例性的,结合图7,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驻留在网络中,此时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的差值(t13-t14)即为终端设备脱网的一个脱网时长。以此类推,存在Q个第一脱网时长。因此,终端设备的
可选的,对于步骤S103,当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或者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或者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七关系:
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1,/>表示对Q-1次结果求和;t15表示指示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示例性的,结合图8,在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说明此前终端设备驻留在网络中,此时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指示第一时长内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的差值(t13-t14)即为终端设备脱网的一个第一脱网时长。以此类推,存在Q-1个第一脱网时长。在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的情况下,此时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15即为终端设备脱网的另一个时长。综上,终端设备的
上述主要从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执行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为了实现上述功能,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发明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示例对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此外,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
在采用功能模块划分的情况下,图9示出了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9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901和处理模块902。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90还可以包括存储模块(图9中未示出),用于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
其中,获取模块901,用于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其中,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包括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处理模块902,用于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处理模块902,还用于根据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处理模块902,还用于将第一时长与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处理模块902,还用于根据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终端设备在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上述功能模块的功能的情况下,图10示出了另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10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括处理器1001,存储器1002以及总线1003。处理器1001与存储器1002之间可以通过总线1003连接。
处理器1001是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100的控制中心,可以是一个处理器,也可以是多个处理元件的统称。例如,处理器10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单元(centralprocessing unit,CPU),也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等。其中,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
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0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0中所示的CPU0和CPU 1。
存储器10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
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存储器1002可以独立于处理器1001存在,存储器1002可以通过总线1003与处理器1001相连接,用于存储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处理器1001调用并执行存储器1002中存储的指令或程序代码时,能够实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次性身份标识使用方法。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存储器1002也可以和处理器1001集成在一起。
总线1003,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围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图10中仅用一条粗线表示,但并不表示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需要指出的是,图10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100的限定。除图10所示部件之外,该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10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作为一个示例,结合图9,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90中的获取模块901和处理模块902实现的功能与图10中的处理器1001的功能相同。
可选的,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100还可以包括通信接口1004。
通信接口1004,用于与其他设备通过通信网络连接。该通信网络可以是以太网,无线接入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通信接口1004可以包括用于接收数据的接收单元,以及用于发送数据的发送单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100中,通信接口1004还可以集成在处理器1001中,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一种可能的产品形态,本申请实施例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还可以使用下述来实现:一个或多个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PLD)、控制器、状态机、门逻辑、分立硬件部件、任何其它适合的电路、或者能够执行本申请通篇所描述的各种功能的电路的任意组合。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指令,当计算机执行该指令时,该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当指令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方法流程中的各个步骤。
其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可以是但不限于电、磁、光、电磁、红外线、或半导体的系统、装置或器件,或者任意以上的组合。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更具体的例子(非穷举的列表)包括:具有一个或多个导线的电连接、便携式计算机磁盘、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擦式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PROM)、寄存器、硬盘、光纤、便携式紧凑磁盘只读存储器(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光存储器件、磁存储器件、或者上述的人以合适的组合、或者本领域数值的任何其他形式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特定用途ASIC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任何包含或存储程序的有形介质,该程序可以被指令执行系统、装置或者器件使用或者与其结合使用。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应用于上述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也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在此结合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然而,在实施所要求保护的本申请过程中,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查看附图、公开内容、以及所附权利要求书,可理解并实现公开实施例的其他变化。在权利要求中,“包括”(comprising)一词不排除其他组成部分或步骤,“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单个处理器或其他单元可以实现权利要求中列举的若干项功能。相互不同的从属权利要求中记载了某些措施,但这并不表示这些措施不能组合起来产生良好的效果。
尽管结合具体特征及其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显而易见的,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对其进行各种修改和组合。相应地,本说明书和附图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所界定的本申请的示例性说明,且视为已覆盖本申请范围内的任意和所有修改、变化、组合或等同物。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1)

1.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
根据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
根据所述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
将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
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为第五代独立组网5G SA网络;
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注册信令;
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注册信令、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重定向至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第一条话单记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
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包括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其中,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附着信令;
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附着信令、或者最近的一条话单记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不是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一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1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n次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2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n次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N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n取值为1至N,n和N均为正整数,/>表示对N次结果求和;t3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N+1次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不存在其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二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t4+t5;其中,t5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一次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并且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存在其他用于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满足如下第三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其中,t7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6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r+1次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R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次数,r取值为1至R-1,r为正整数,R为大于1的正整数,/>表示对R-1次结果求和;t8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R次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t4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四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表示对M次结果求和;t11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五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的其中,t10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m+1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9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m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M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m和M均为正整数,m取值为1至M-1,/>表示对M-1次结果求和;t11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起始时刻的差值,t12表示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六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表示对Q次结果求和。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第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为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信令时,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满足如下第七关系:
所述终端设备的其中,t13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q次接入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t14表示指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第q次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Q为所述第一时长内所述终端设备离开网络的次数,q和Q均为正整数,q取值为1至Q-1,/>表示对Q-1次结果求和;t15表示指示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的最后一条信令对应的时刻与所述第一时长的结束时刻的差值。
9.一种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包括:获取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第一时长内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中包括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对应的时刻,确定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将所述第一时长与所述终端设备的脱网时长的差值确定为所述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中的驻留时长和所述终端设备的在网总时长,确定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驻网的时长占比;
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为第五代独立组网5G SA网络;
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注册信令;
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注册信令、所述终端设备从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重定向至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或者所述终端设备在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第一条话单记录,其中,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
所述一个或多个指示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网络的信令包括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和/或离开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所述第一网络制式网络与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不同;其中,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接入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附着信令;
所述指示所述终端设备离开所述第二网络制式网络的信令包括:去附着信令、或者最近的一条话单记录。
10.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用于读取存储器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执行所述计算机执行指令,以使所述通信装置执行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1175376.2A 2021-10-09 2021-10-09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8913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5376.2A CN113891383B (zh) 2021-10-09 2021-10-09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5376.2A CN113891383B (zh) 2021-10-09 2021-10-09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383A CN113891383A (zh) 2022-01-04
CN113891383B true CN113891383B (zh) 2023-07-28

Family

ID=790057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5376.2A Active CN113891383B (zh) 2021-10-09 2021-10-09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91383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85352B (zh) * 2022-06-17 2024-04-19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驻留时长比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9110A1 (de) * 2001-09-26 2003-04-2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ynchronisation von Knoten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US7660252B1 (en) * 2005-03-17 2010-0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data traffic in a network device
US7844699B1 (en) * 2004-11-03 2010-11-30 Horrocks William L Web-bas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CN102256295A (zh) * 2010-05-18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统计双模单待终端用户驻留双网时长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56331A (zh) * 2010-05-18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无线网络中用户驻留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KR20130037740A (ko) * 2011-10-07 2013-04-17 이성진 웹사이트 방문자의 세션이 종료되었음을 확인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414488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Yahoo! Inc. Page personalization based on article display time
CN107615790A (zh) * 2015-06-04 2018-01-19 黑莓有限公司 在离网环境中从移动设备捕获数据
CN109086931A (zh) * 2018-08-01 2018-12-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预测用户离网方法及系统
CN109168137A (zh) * 2018-11-02 2019-01-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常脱网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WO2019214362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附着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10519781A (zh) * 2019-08-28 2019-11-2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Rrc时限调整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866886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1918325A (zh) * 2020-06-28 2020-11-1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83880A (zh) * 2020-10-14 2021-01-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网络建设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29110A1 (de) * 2001-09-26 2003-04-24 Siemens Ag Verfahren zur Synchronisation von Knoten eines Kommunikationssystems
US7844699B1 (en) * 2004-11-03 2010-11-30 Horrocks William L Web-based monitoring and control system
US7660252B1 (en) * 2005-03-17 2010-02-09 Cisco Technology,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regulating data traffic in a network device
CN102256295A (zh) * 2010-05-18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统计双模单待终端用户驻留双网时长比的方法和装置
CN102256331A (zh) * 2010-05-18 2011-11-23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获取无线网络中用户驻留时间的方法及装置
KR20130037740A (ko) * 2011-10-07 2013-04-17 이성진 웹사이트 방문자의 세션이 종료되었음을 확인하는 시스템 및 방법
WO2014144884A1 (en) * 2013-03-15 2014-09-18 Yahoo! Inc. Page personalization based on article display time
CN107615790A (zh) * 2015-06-04 2018-01-19 黑莓有限公司 在离网环境中从移动设备捕获数据
WO2019214362A1 (zh) * 2018-05-11 2019-11-14 奇酷互联网络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网络附着方法、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9086931A (zh) * 2018-08-01 2018-12-2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预测用户离网方法及系统
CN109168137A (zh) * 2018-11-02 2019-01-08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异常脱网的识别方法及装置
CN111866886A (zh) * 2019-04-25 2020-10-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伪基站识别方法、相关设备及系统
CN110519781A (zh) * 2019-08-28 2019-11-29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Rrc时限调整方法及装置、移动终端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1918325A (zh) * 2020-06-28 2020-11-10 珠海世纪鼎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Nsa架构下5g用户驻留时长获取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183880A (zh) * 2020-10-14 2021-01-05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5g网络建设评估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4G网络驻留比优化方法研究;张峰;《信息通信》;全文 *
M.I.Knight.《Cornell University》.2016,全文. *
成都移动新津分公司话务数据统计分析系统设计及实现;曾毅;《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全文 *
移动通信客户离网分析与对策建议;顾荣明;《当代通信》;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383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S2755681T3 (es) Protocolo FTM con ángulo de llegada y ángulo de salida
CN106385675B (zh) 多卡多待单通移动终端寻呼指示接收方法及装置
CN113891383B (zh) 驻网时长占比的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36286A (zh) 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基站、终端和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66925A (zh) 终端定位方法及装置
US8694023B2 (en) Location management of static/low speed mobile devices
CN108353002B (zh) 批量精细时序测量分配消息
CN113573334A (zh) 一种用户常驻区域的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8540305A (zh) 预关联服务发现
WO2023241025A1 (zh) 同步信号检测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02769919B (zh) 通讯频道选择方法及其电子装置
CN116647822A (zh) 一种网络选择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070749A (zh) 一种网络质量评估方法、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885352B (zh) 一种驻留时长比确定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5103444B (zh) 用户终端定位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06170138B (zh) 多小区覆盖系统信号特征采集方法及装置
EP433347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arrying out ultra-wideband communication
CN114339918B (zh) 一种测量方法、通信装置、芯片及其模组设备
CN115243193B (zh) 受激干扰源的位置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040436B (zh) 数据上报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4120202A1 (zh)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CN114071580B (zh)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JP7132690B2 (ja) 非スタンドアロンの無線通信網における通信方式を認識する携帯端末、プログラム及び方法
CN113453334B (zh) 定位方法及定位装置
CN114078328A (zh) 路况确定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