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91230A -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91230A
CN113891230A CN202010631893.5A CN202010631893A CN113891230A CN 113891230 A CN113891230 A CN 113891230A CN 202010631893 A CN202010631893 A CN 202010631893A CN 113891230 A CN113891230 A CN 11389123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gnet
yoke
end frame
manufacturing
magnet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189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91230B (zh
Inventor
黄新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ng Band Industr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ng Band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ng Band Industr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ng Band Industr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63189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30B/zh
Priority claimed from CN202010631893.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CN11389123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9123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3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9123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9123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3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for diaphragms or their outer suspensi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FMAGNETS; INDUCTANCES; TRANSFORME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MAGNETIC PROPERTIES
    • H01F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for magnetising or demagnetising
    • H01F13/003Methods and devices for magnetisin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31/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transducers or diaphragms therefor
    • H04R31/006Interconnection of transducer par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9/00Transducers of moving-coil, moving-strip, or moving-wire type
    • H04R9/02Details
    • H04R9/025Magnetic circuit
    • H04R9/027Air gaps using a magnetic flui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Audible-Bandwidth Dynamoelectric Transducers Other Than Pickup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以在一磁隙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极性相反的磁铁的方式装配一磁回系统;和(ii)允许一音圈自一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如此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的磁通量密度能够被有效地增加,以使小尺寸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具有大音量。

Description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声学领域,特别涉及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电声转换装置,例如扬声器,是一种能够将电信号转换为声波的装置,当声波被人耳接收后,人们可以基于人体的生理结构的特点收听到电信号承载的信息。现有的该电声转换装置的具体结构包括一个振膜元件、一个悬边、一个框架、一个音圈以及一个磁回系统,该框架包括一个高端框架和一个低端框架,该悬边的悬边内侧和悬边外侧分别被连接于该振膜元件和该高端框架,该音圈的音圈高端被连接于该振膜元件,该磁回系统包括一个磁轭、被叠合地安装于该磁轭的一个磁铁和被叠合地安装于该磁铁的一个导磁体,以使该磁轭、该磁铁和该导磁体相互配合而形成一个磁隙,并且该磁隙具有磁场环境,该高端框架和该低端框架被相互安装,并且该音圈的音圈低端延伸至该磁回系统的该磁隙。当该电声转换装置响应音频信号的输入而允许电流流经该音圈时,该音圈和该磁回系统能够相互配合而驱动该音圈沿着该电声转换装置的轴向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带动该振膜元件沿着该电声转换装置的轴向方向做往复运动而鼓动空气,以产生声波。现有的该电声转换装置的该磁回系统仅在该磁隙的单侧设有该磁铁而使该磁隙具有磁场环境,这导致该磁回系统的磁隙的磁场强度较弱,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小尺寸、大音量的该电声转换装置的迫切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在一磁回系统的一磁隙的相对两侧设有一对极性相反的磁铁,如此所述磁隙的磁通量密度能够被大幅度地增加,以提高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的磁场强度。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允许一低端框架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回系统的一磁轭的外侧,并且所述低端框架被作为用于装配所述一对磁铁于所述磁轭的治具,如此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成本。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允许首先装配所述一对磁铁中的一外侧磁铁于所述磁轭的外侧装配面,其次装配所述一对磁铁中的一内侧磁铁于所述磁轭的内侧装配面,以降低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装配难度,并保证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的极性相反。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通过所述低端框架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以避免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如此保证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通过所述低端框架引导所述内侧磁铁被装配至所述磁轭的内侧装配面,并且在装配所述内侧磁铁于所述磁轭的内侧装配面的过程中,所述低端框架能够阻止所述内侧磁铁被所述外侧磁铁吸附而产生朝向所述外侧磁铁方向运动的位移,如此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被避免发生碰撞。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低端框架提供一引导柱,所述引导柱以被所述内侧磁铁套装的方式引导所述内侧磁铁被装配至所述磁轭,并且所述引导柱限位所述内侧磁铁,以阻止所述内侧磁铁被所述外侧磁铁吸附而产生朝向所述外侧磁铁方向运动的位移。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低端框架提供一限位柱,所述限位柱允许被所述内侧磁环套装,以阻止所述内侧磁铁被所述外侧磁铁吸附而产生朝向所述外侧磁铁方向运动的位移。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允许一悬边一体地成型于一高端框架和一振膜元件之间,如此简化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工序,并且提高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可靠性。
依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以在一磁隙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极性相反的磁铁的方式装配一磁回系统;和
(ii)允许一音圈自一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
(i.1)对被装配于一磁轭的一外侧装配面的一磁环充磁,以使所述磁环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的一外侧磁铁;和
(i.2)以一磁铁的极性和所述外侧磁铁的极性相反的方式装配所述磁铁于所述磁轭的一内侧装配面,以使所述磁铁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的一内侧磁铁,如此极性相反的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被设于所述磁隙的相对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1)之前,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允许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轭的一低端框架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外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限位环和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内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引导柱,从而在所述步骤(i.1)中,以所述外侧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在所述步骤(i.2)中,以所述内侧磁铁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的方式限位所述内侧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1)之前,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允许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轭的一低端框架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外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限位环和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内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限位柱,从而在所述步骤(i.1)中,以所述外侧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在所述步骤(i.2)中,以所述内侧磁铁被套装于所述限位柱的方式限位所述内侧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1)之前,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安装所述磁轭于一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空间,以允许所述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环凸出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和允许所述低端框架的一引导柱凸出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从而在所述步骤(i.1)中,以所述外侧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在所述步骤(i.2)中,以所述内侧磁铁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的方式限位所述内侧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2)中,通过所述引导柱引导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的所述磁铁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而形成所述内侧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2)之后,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分别装配一外侧导磁体和一内侧导磁体于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上述方法中,允许所述内侧导磁体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ii)进一步包括步骤:
(ii.1)通过一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一高端框架;
(ii.2)连接所述音圈的高端于所述振膜元件;以及
(ii.3)安装所述高端框架和所述低端框架,以允许所述音圈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i.1)中,一体地成型所述悬边于所述振膜元件和所述高端框架,以通过所述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所述高端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ii.1)中,分别粘接所述悬边的外侧于所述高端框架和所述悬边的内侧于所述振膜元件,以通过所述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所述高端框架。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暴露一磁轭的一外侧装配面和被所述外侧装配面环绕的一内侧装配面的方式保持所述磁轭于一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空间;
(b)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和所述内侧装配面分别装配极性相反的一外侧磁铁和一内侧磁铁;
(c)于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分别装配一外侧导磁体和一内侧导磁体,以允许所述外侧导磁体、所述外侧磁铁、所述磁轭、所述内侧磁铁和所述内侧导磁体形成一磁隙;
(d)通过一悬边保持一振膜元件于一高端框架;以及
(e)以允许一音圈自所述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隙的方式安装所述低端框架和所述高端框架,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d)在所述步骤(a)之前,从而首先通过所述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所述高端框架,其次允许所述外侧导磁体、所述外侧磁铁、所述磁轭、所述内侧磁铁和所述内侧导磁体形成所述磁隙,接着以允许所述音圈自所述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隙的方式安装所述低端框架和所述高端框架。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步骤(a)中,一体地成型所述低端框架于所述磁轭。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步骤:
(b.1)以一磁环的外壁抵撑于所述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装配所述磁环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
(b.2)对所述磁环充磁而使所述磁环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的所述外侧磁铁;以及
(b.3)以一磁铁的极性和所述外侧磁铁的极性相反的方式套装所述磁铁于所述低端框架的一引导柱,以允许所述引导柱引导所述磁铁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而使所述磁铁形成所述内侧磁铁。
附图说明
图1是依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步骤之一的示意图。
图2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步骤之二的示意图。
图3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步骤之三的示意图。
图4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步骤之四的示意图。
图5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步骤之五的示意图。
图6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步骤之六的示意图。
图7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沿着图7的A-A线剖开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9是依本发明的上述较佳实施例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一个变形示例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在以下描述中界定的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可以应用于其他实施方案、变形方案、改进方案、等同方案以及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其他技术方案。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的是,在本发明的揭露中,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可以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参考附图1,在本发明的一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的一个较佳示例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步骤:(A)提供一磁轭11,其中所述磁轭11具有一外侧装配面111和被所述外侧装配面111环绕的一内侧装配面112;(B)一体地成型一低端框架21于所述磁轭11,以设置所述磁轭11于所述低端框架21。
具体地,在所述步骤(B)中,首先,放置所述磁轭11于一框架成型模具;其次,允许被注入所述框架成型模具的一框架成型材料包覆所述磁轭11的外表面,其中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所述内侧装配面112没有被所述框架成型材料包覆;接着,在所述框架成型材料固化后对所述框架成型模具进行脱模操作,以允许所述框架成型材料形成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低端框架21,如此设置所述磁轭11于所述低端框架21,并且暴露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中,通过一体地成型所述低端框架21于所述磁轭11的方式,一方面,所述低端框架21和所述磁轭11的结合可靠性被提供,另一方面,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工序能够被缩短。
优选地,继续参考附图1,所述低端框架21的结合于所述磁轭11的一底侧表面1101并倾斜地向外和向上延伸的部分形成所述低端框架21的一框架主体211,所述低端框架21的结合于所述磁轭11的一外侧表面1102并向上延伸的部分形成所述低端框架21的一限位环212,所述低端框架21的结合于所述磁轭11的一内侧表面1103并向上延伸的部分形成所述低端框架21的一引导柱213,如此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环212环绕于所述引导柱213而于所述限位环212和所述引导柱213之间形成所述低端框架21的一限位空间214,其中所述磁轭11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环212凸出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所述引导柱213凸出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优选地,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中心轴线穿过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的中心轴线和所述限位环212的中心轴线,如此使得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形成一个均匀的环形空间。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示例中,在所述磁轭11和所述低端框架21分别被提供后,所述磁轭11被安装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如此保持所述磁轭11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优选地,在安装所述磁轭11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之前,首先,于所述磁轭11的用于形成所述底侧表面1101、所述外侧表面1102和所述内侧表面1103的外壁和所述低端框架21的用于形成所述限位空间214的内壁中的至少一个施涂胶水等黏着物,其次在安装所述磁轭11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以允许胶水等黏着物被保持在所述磁轭11的外壁和所述低端框架21的内壁之间,从而在将胶水等黏着物固化后,所述磁轭11能够被可靠地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
参考附图2,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C)以一第一磁环120的外壁抵撑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环212的内壁的方式装配所述第一磁环120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D)对所述第一磁环120充磁,以使所述第一磁环120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的一外侧磁铁12,如此使得所述外侧磁铁12以所述外侧磁铁12的外壁抵撑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环212的内壁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以在后续避免所述外侧磁铁12产生相对于所述磁轭11的运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步骤(D)中,在对所述第一磁环120充磁而使所述第一磁环120形成所述外侧磁铁12后,所述外侧磁铁12具有N极和S极,其中所述外侧磁铁12的N极朝向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相应地,所述外侧磁铁12的S极背离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制造方法允许:首先,对所述第一磁环120充磁而使所述第一磁环120形成一个第一磁铁,其次以该第一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环212的内壁的方式装配该第一磁铁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以使该第一磁铁形成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的所述外侧磁铁12。可以理解的是,在装配该第一磁铁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之前,需要确定该第一磁铁的N极和S极,以在后续保证所述外侧磁铁12的N极朝向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S极背离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
参考附图3,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E)对一第二磁环130充磁而使所述第二磁环130形成一第二磁铁;(F)以该第二磁铁被套装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的方式允许所述引导柱213引导该第二磁铁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而使该第二磁铁形成一内侧磁铁13,如此使得所述内侧磁铁13以被套装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的方式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
可以理解的是,在装配该第二磁铁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而使该第二磁铁形成所述内侧磁铁13的过程中,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用于引导该第二磁铁被装配至正确位置,以避免该第二磁铁被所述外侧磁铁12吸附而产生朝向所述外侧磁铁12的方向的位移。在装配该第二磁铁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而使该第二磁铁形成所述内侧磁铁13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用于限位所述内侧磁铁13,以阻止所述内侧磁铁13被所述外侧磁铁12吸附而产生朝向所述外侧磁铁12的方向的位移。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中,一体地结合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低端框架21能够作为装配所述外侧磁铁12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装配所述内侧磁铁13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的治具。换言之,本发明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零部件(所述低端框架21)能够被用作装配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其他零部件(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的治具,如此有利于提高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生产效率和降低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在所述步骤(F)中,所述内侧磁铁13具有N极和S极,其中所述内侧磁铁13的N极背离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相应地,所述内侧磁铁13的S极朝向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如此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的极性相反。
优选地,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平齐,从而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的所述外侧磁铁12环绕于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的所述内侧磁铁13。
值得一提的是,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的材料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中不受限制,例如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的材料可以是钕铁硼。
继续参考附图1,所述磁轭11具有一外轭臂113和一内轭臂114以及形成于所述外轭臂113和所述内轭臂114之间的一磁轭缝隙115,其中所述外轭臂113形成所述外侧装配面111,所述内轭臂114形成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如此所述磁轭11的所述磁轭缝隙115用于分离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参考附图3,所述外侧磁铁12以被装配于所述外轭臂113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相应地,所述内侧磁铁13以被装配于所述内轭臂114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其中形成于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的缝隙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磁轭缝隙115。优选地,所述磁轭11的截面图形呈“U”形,如此使得所述磁轭11具有所述外轭臂113、所述内轭臂114和所述磁轭缝隙115。参考附图4,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G)叠合地装配一环形的外侧导磁体14于所述外侧磁铁12,以使所述外侧磁铁12被保持在所述外侧导磁体14和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轭臂113之间;(H)叠合地装配一环形的内侧导磁体15于所述内侧磁铁13,以使所述内侧磁铁13被保持在所述内侧导磁体15和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轭臂114之间,以形成一磁回系统10,其中形成于所述外侧导磁体14和所述内侧导磁体15之间的缝隙对应于和连通于形成于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之间的缝隙,以使所述外侧导磁体14、所述外侧磁铁12、所述磁轭11、所述内侧磁铁13和所述内侧导磁体15形成所述磁回系统10的一磁隙16。
参考附图4,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外侧被设有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磁隙16的内侧被设有所述内侧磁铁13,如此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相互配合能够大幅度地增加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磁通量密度,以提高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磁场强度。
参考附图5,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I)形成一具有弹性的悬边30于一振膜元件40和一高端框架22之间,以通过所述悬边30保持所述振膜元件40于所述高端框架22;(J)连接一音圈50的高端于所述振膜元件40。
具体地,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较佳示例中,在所述步骤(I)中,首先,以所述振膜元件40被保持在所述高端框架22的中心穿孔的方式放置所述振膜元件40和所述高端框架22于一悬边成型模具;其次,允许被注入所述悬边成型模具的一悬边成型材料流动至和批覆于所述振膜元件40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高端框架22的至少一部分;接着,在所述悬边成型模具固化后对所述悬边成型模具进行脱模操作,以允许所述悬边成型材料形成被保持在所述振膜元件40和所述高端框架22之间的所述悬边30。换言之,所述悬边30的外侧向外延伸以被一体地结合于所述高端框架22,和所述悬边30的内侧向内延伸以被一体地结合于所述振膜元件40,如此使得所述高端框架22、所述悬边30和所述振膜元件40形成一体式结构。值得一提的是,所述悬边成型材料的类型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中不受限制,其只要在形成所述悬边30后允许所述悬边30具有弹性即可,例如所述悬边成型材料可以是但不限于橡胶。
优选地,在所述步骤(I)中,在形成所述悬边30于所述振膜元件40和所述高端框架22之间的同时,允许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自所述振膜元件40一体地向下延伸。更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自所述振膜元件40的外侧一体地向下延伸。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示例中,在所述步骤(I)中,首先,提供被预制的所述悬边30;其次,分别通过但不限于胶水粘接所述悬边30的外侧于所述高端框架22和粘接所述悬边30的内侧于所述振膜元件40,以通过所述悬边30保持所述振膜元件40于所述高端框架22。
参考附图6,所述制造方法进一步包括步骤:(K)安装一定心支架60的一支架外框61于所述高端框架22和自所述定心支架60的一支架内框62向上延伸的至少一支架装配体72于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L)以允许所述音圈50的低端延伸至和被保持在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方式安装所述定心支架60的所述支架外框61于所述低端框架21,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参考附图7。
优选地,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和至少一支架装配体72是相互配合的插接件,以允许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和所述至少一支架装配体72通过相互插接的方式被安装。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步骤(L)在所述步骤(K)之前,从而首先允许所述音圈50的低端延伸至和被保持在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方式安装所述定心支架60的所述支架外框61于所述低端框架21,其次安装所述定心支架60的所述支架外框61于所述高端框架22和自所述定心支架60向上延伸的所述至少一支架装配体72于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在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示例中,所述定心支架60的所述支架外框61仅被安装于所述高端框架22,如此在后续,所述高端框架22和所述低端框架21被直接装配而形成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一框架20。
也就是说,参考附图7和图8,本发明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包括所述磁回系统10、所述框架20、所述悬边30、所述振膜元件40、所述音圈50、所述定心支架60以及至少一对装配件70。
所述框架20的所述低端框架21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轭11,以使所述磁轭11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外侧磁铁12以所述外侧磁铁12的外壁抵撑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环212的内壁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所述内侧磁铁13以被套装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如此使得极性相反的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分别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并且形成于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之间的缝隙对应于和连通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磁轭缝隙115。所述外侧导磁体14被叠合地装配于所述外侧磁铁12,所述内侧导磁体15被叠合地装配于所述内侧磁铁13,并且形成于所述外侧导磁体14和所述内侧导磁体15之间的缝隙对应于和连通于形成于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的缝隙,如此使得所述外侧导磁体14、所述外侧磁铁12、所述磁轭11、所述内侧磁铁13和所述内侧导磁体15形成所述磁回系统,并且极性相反的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被保持在所述磁隙16的相对两侧。优选地,所述内侧导磁体15被套装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引导柱213。所述悬边30的外侧向外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框架20的所述高端框架22,和所述悬边30的内侧向内延伸以被连接于所述振膜元件40,以通过所述悬边30保持所述振膜元件40于所述高端框架22。所述定心支架60包括所述支架外框61、所述支架内框62以及延伸于所述支架外框61和所述支架内框62之间的至少一组弹性回复件63,所述至少一对装配件70包括自所述振膜元件40一体地向下延伸的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和自所述支架内框62一体地向上延伸的所述至少一支架装配件72,其中所述定心支架60的所述支架外框61被安装于所述高端框架22,所述至少一支架装配体72被装配于所述至少一振膜装配体71。所述定心支架60的所述支架外框61被安装于所述低端框架21。所述音圈50的高端被连接于所述振膜元件40,所述音圈50的低端延伸至和被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
在附图7和图8示出的本发明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中,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外侧被设有所述外侧磁铁12和内侧被设有所述内侧磁铁13,如此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磁通量密度被增加,以增强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磁场强度。当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响应音频信号的输入而允许电流流经所述音圈50时,所述音圈50和所述磁回系统10相互磁性地作用以允许所述磁回系统10驱动所述音圈50沿着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从而所述音圈50带动所述振膜元件40沿着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轴线方向做往复运动而鼓动空气以产生声波,在这个过程中,所述悬边30用于限制所述振膜元件40的冲程和避免所述振膜元件40产生偏离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轴线方向的运动,同时所述定心支架60用于避免所述振膜元件40产生偏离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轴线方向的运动。也即,所述悬边30和所述定心支架60能够缓冲所述振膜元件40的任何方向的偏置力,以保证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音效。
通过于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极性相反的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增强所述磁隙16的磁场强度的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所述磁回系统10的驱动力,从而使得小尺寸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即可产生大音量。
附图9示出了本发明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一个变形示例,与附图7和图8示出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不同的是,在附图9示出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中,所述低端框架21包括一框架主体211A、一限位环212A和一限位柱215A以及具有一限位空间214A,其中所述限位环212A和所述限位柱215A分别自所述框架主体211A一体地向上延伸,并且所述限位环212A环绕于所述限位柱215A,以于所述框架主体211A、所述限位环212A和所述限位柱215A之间形成所述限位空间214A。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轭11被保持在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A,所述外侧磁铁12以所述外侧磁铁12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212A的内壁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所述内侧磁铁13以所述内侧磁铁13被套装于所述限位柱215A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如此所述限位柱215A阻止所述内侧磁铁13被所述外侧磁铁12吸附而产生朝向所述外侧磁铁12方向运动的位移。
在附图9示出的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这个具体示例中,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柱215A仅被用于限制所述内侧磁铁13相对于所述外侧磁铁12的位置,而并不用于引导所述内侧磁铁13被装配至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具体地,在装配所述内侧磁铁13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的过程中,本发明的所述制造方法首先提供一引导部件,其次套装该第二磁铁于所述引导部件,接着允许所述引导部件在对准所述限位柱215A后通过所述引导部件引导该第二磁铁以该第二磁铁被套装于所述限位柱215A的方式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如此该第二磁铁形成所述内侧磁铁13。可以理解的是,在所述内侧磁铁13被装配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后,所述引导部件被去除。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以在所述磁隙16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极性相反的磁铁的方式装配所述磁回系统10;和
(ii)允许所述音圈50自所述振膜元件40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10的所述磁隙16,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依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本发明进一步提供所述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暴露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被所述外侧装配面111环绕的所述内侧装配面112的方式保持所述磁轭11于所述低端框架21的所述限位空间214;
(b)于所述磁轭11的所述外侧装配面111和所述内侧装配面112分别装配极性相反的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
(c)于所述外侧磁铁12和所述内侧磁铁13分别装配所述外侧导磁体14和所述内侧导磁体15,以允许所述外侧导磁体14、所述外侧磁铁12、所述磁轭11、所述内侧磁铁13和所述内侧导磁体15形成所述磁隙16;
(d)通过所述悬边30保持所述振膜元件40于所述高端框架22;以及
(e)以允许所述音圈50自所述振膜元件40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隙16的方式安装所述低端框架21和所述高端框架22,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为举例,其中不同实施例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根据本发明揭露的内容很容易想到但是在附图中没有明确指出的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理解,上述描述及附图中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只作为举例而并不限制本发明。本发明的目的已经完整并有效地实现。本发明的功能及结构原理已在实施例中展示和说明,在没有背离所述原理下,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可以有任何变形或修改。

Claims (15)

1.一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以在一磁隙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一对极性相反的磁铁的方式装配一磁回系统;和
(ii)允许一音圈自一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
(i.1)对被装配于一磁轭的一外侧装配面的一磁环充磁,以使所述磁环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的一外侧磁铁;和
(i.2)以一磁铁的极性和所述外侧磁铁的极性相反的方式装配所述磁铁于所述磁轭的一内侧装配面,以使所述磁铁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的一内侧磁铁,如此极性相反的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被设于所述磁隙的相对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1)之前,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允许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轭的一低端框架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外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限位环和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内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引导柱,从而在所述步骤(i.1)中,以所述外侧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在所述步骤(i.2)中,以所述内侧磁铁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的方式限位所述内侧磁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1)之前,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允许一体地成型于所述磁轭的一低端框架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外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限位环和形成自所述磁轭的内侧表面向上延伸的一限位柱,从而在所述步骤(i.1)中,以所述外侧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在所述步骤(i.2)中,以所述内侧磁铁被套装于所述限位柱的方式限位所述内侧磁铁。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1)之前,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安装所述磁轭于一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空间,以允许所述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环凸出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和允许所述低端框架的一引导柱凸出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从而在所述步骤(i.1)中,以所述外侧磁铁的外壁抵撑所述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限位所述外侧磁铁,和在所述步骤(i.2)中,以所述内侧磁铁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的方式限位所述内侧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2)中,通过所述引导柱引导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的所述磁铁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而形成所述内侧磁铁。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2)之后,所述步骤(i)进一步包括步骤:分别装配一外侧导磁体和一内侧导磁体于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上述方法中,允许所述内侧导磁体被套装于所述引导柱。
9.根据权利要求3、6、7或8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ii)进一步包括步骤:
(ii.1)通过一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一高端框架;
(ii.2)连接所述音圈的高端于所述振膜元件;以及
(ii.3)安装所述高端框架和所述低端框架,以允许所述音圈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回系统的所述磁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i.1)中,一体地成型所述悬边于所述振膜元件和所述高端框架,以通过所述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所述高端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ii.1)中,分别粘接所述悬边的外侧于所述高端框架和所述悬边的内侧于所述振膜元件,以通过所述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所述高端框架。
12.一电声转换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以暴露一磁轭的一外侧装配面和被所述外侧装配面环绕的一内侧装配面的方式保持所述磁轭于一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空间;
(b)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和所述内侧装配面分别装配极性相反的一外侧磁铁和一内侧磁铁;
(c)于所述外侧磁铁和所述内侧磁铁分别装配一外侧导磁体和一内侧导磁体,以允许所述外侧导磁体、所述外侧磁铁、所述磁轭、所述内侧磁铁和所述内侧导磁体形成一磁隙;
(d)通过一悬边保持一振膜元件于一高端框架;以及
(e)以允许一音圈自所述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隙的方式安装所述低端框架和所述高端框架,以制得所述电声转换装置。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d)在所述步骤(a)之前,从而首先通过所述悬边保持所述振膜元件于所述高端框架,其次允许所述外侧导磁体、所述外侧磁铁、所述磁轭、所述内侧磁铁和所述内侧导磁体形成所述磁隙,接着以允许所述音圈自所述振膜元件延伸至和被可活动地保持于所述磁隙的方式安装所述低端框架和所述高端框架。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在所述步骤(a)中,一体地成型所述低端框架于所述磁轭。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所述的制造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进一步包括步骤:
(b.1)以一磁环的外壁抵撑于所述低端框架的一限位环的内壁的方式装配所述磁环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
(b.2)对所述磁环充磁而使所述磁环形成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外侧装配面的所述外侧磁铁;以及
(b.3)以一磁铁的极性和所述外侧磁铁的极性相反的方式套装所述磁铁于所述低端框架的一引导柱,以允许所述引导柱引导所述磁铁被装配于所述磁轭的所述内侧装配面而使所述磁铁形成所述内侧磁铁。
CN202010631893.5A 2020-07-02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ctive CN11389123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1893.5A CN113891230B (zh) 2020-07-02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631893.5A CN113891230B (zh) 2020-07-02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91230A true CN113891230A (zh) 2022-01-04
CN113891230B CN113891230B (zh) 2024-05-24

Family

ID=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4493A (ja) * 1997-04-25 1998-11-13 Sony Corp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音響−電気変換装置
JP2001245386A (ja) * 2000-02-29 2001-09-07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多機能型発音体
JP2001333498A (ja) * 2000-05-22 2001-11-30 Meisei Sangyo:Kk スピー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8092560A (ja) * 2006-09-07 2008-04-17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9027673A (ja) * 2007-07-24 2009-02-05 Clarion Co Ltd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ツィータユニット
US20090180648A1 (en) * 2006-07-03 2009-07-16 Pioneer Corporation Speaker device and speaker unit
JP2012119933A (ja) * 2010-11-30 2012-06-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CN102892063A (zh) * 2011-07-21 2013-01-23 张凡 具有对称磁路及对称线圈电路的多驱动器换能器
CN205123983U (zh) * 2015-10-16 2016-03-3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206237603U (zh) * 2016-12-15 2017-06-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107968979A (zh) * 2017-12-27 2018-04-27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08307275A (zh) * 2016-12-02 2018-07-20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高音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和音效再现方法
CN110572751A (zh) * 2019-08-02 2019-12-1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扬声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以及发声设备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304493A (ja) * 1997-04-25 1998-11-13 Sony Corp 電気−音響変換装置及び音響−電気変換装置
JP2001245386A (ja) * 2000-02-29 2001-09-07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多機能型発音体
JP2001333498A (ja) * 2000-05-22 2001-11-30 Meisei Sangyo:Kk スピー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US20090180648A1 (en) * 2006-07-03 2009-07-16 Pioneer Corporation Speaker device and speaker unit
JP2008092560A (ja) * 2006-09-07 2008-04-17 Citizen Electronics Co Ltd 電気音響変換器
JP2009027673A (ja) * 2007-07-24 2009-02-05 Clarion Co Ltd スピーカ装置及びツィータユニット
JP2012119933A (ja) * 2010-11-30 2012-06-21 Pioneer Electronic Corp スピーカ装置
CN102892063A (zh) * 2011-07-21 2013-01-23 张凡 具有对称磁路及对称线圈电路的多驱动器换能器
CN205123983U (zh) * 2015-10-16 2016-03-30 歌尔声学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
CN108307275A (zh) * 2016-12-02 2018-07-20 宁波升亚电子有限公司 高音扬声器及其制造方法和音效再现方法
CN206237603U (zh) * 2016-12-15 2017-06-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扬声器
CN107968979A (zh) * 2017-12-27 2018-04-27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发声器件
CN110572751A (zh) * 2019-08-02 2019-12-13 海能达通信股份有限公司 扬声器组件、扬声器组件的组装方法以及发声设备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YU MIN CHO等: "A Novel Control Strategy of the Class-D Stereo Audio Amplifier", 《2007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DRIVE SYSTEMS》, 11 April 2008 (2008-04-11) *
徐浚楠: "电声元件用压电振膜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15 January 2014 (2014-01-15) *
范喜迎: "人工结构对声场的调控研究", 《中国博士论文数据库》, 6 December 2019 (2019-12-0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3104C (zh) 扬声器及其所使用的磁回路
KR101503868B1 (ko) 진동모터 겸용 스피커
CN205249463U (zh) 具有内磁体电动机和永久磁体滚筒的多音路同轴扬声器
WO2016192315A1 (zh) 振动发声装置
WO2023179495A1 (zh) 声学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09014798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of a linkage assembly for use in an electroacoustic transducer
CN114363778B (zh) 发声装置和电子设备
EP2816820A2 (en) Moving-magnet transducer
CN113891230A (zh)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KR101125241B1 (ko) 다이내믹 스피커
CN113891230B (zh) 电声转换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209526859U (zh) 一种扬声器
CN209526870U (zh) 扬声器和耳机
CN207053355U (zh) 线性振动马达
CN212278461U (zh) 一种扬声器
CN212413418U (zh) 扬声器及其磁回系统
JP4553278B2 (ja) 多機能型発音体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5545916U (zh) 发声单体
CN113891221A (zh) 扬声器及其磁回系统和动能增强方法
JP2007329639A (ja) スピーカ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スピーカ装置
KR100503006B1 (ko) 소형 스피커 및 그 제조방법
JPH1127921A (ja) ペイジャー用振動アクチュエータ
CN214413032U (zh) 喇叭
WO2020087756A1 (zh) 一种发声装置及其加工方法以及耳机
KR20080034365A (ko) 마그넷 무빙형 마이크로 스피커 구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