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5272B -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5272B
CN113885272B CN202110879418.4A CN202110879418A CN113885272B CN 113885272 B CN113885272 B CN 113885272B CN 202110879418 A CN202110879418 A CN 202110879418A CN 113885272 B CN113885272 B CN 11388527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sma wire
fixing
piece
fix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794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5272A (zh
Inventor
夏太红
原帅
陈超
余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852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52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52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52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1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 G02B7/105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by relative axial movement of several lenses, e.g. of varifocal objective lens with movable lens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ocusing at close distance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3/00Viewfinders; Focusing aids for cameras; Means for focusing for cameras; Autofocus systems for cameras
    • G03B13/32Means for focusing
    • G03B13/34Power focusing
    • G03B13/36Autofocus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02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elephone sets
    • H04M1/0202Portable telephone sets, e.g. cordless phones, mobile phones or bar type handsets
    • H04M1/026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 H04M1/0264Details of the structure or mounting of specific components for a camera module assembl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ultimedia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驱动装置通过在承载件的外周设置环状的SMA线,SMA线上具有两两相对的固定部和两两相对的可动部,固定部与固定件相对固定,可动部与承载件相对固定;SMA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和可动部在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SMA线通电收缩后,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线段,受到在SMA线的延长方向上由可动部朝向固定部的作用力,SMA线受到的作用力在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产生同一方向的竖直分力,产生较大驱动力来驱动承载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的快速切换,驱动方式简单,占用空间较小。

Description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本申请要求于2021年05月18日提交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号为202110542662.1、申请名称为“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或部分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移动终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生活中,人们经常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进行拍照,以手机为例,手机的摄像头通常需要拍摄远焦和近焦不同的场景。
目前,手机中通常设置有多个摄像头,以实现远焦和近焦不同场景的拍摄。具体的,摄像头可以为自动对焦(Auto Focus,简称AF)摄像头或固定焦点(Fixed Focus,简称FF)摄像头,多个摄像头中至少包括一个主要用于拍摄远焦场景的摄像头,还包括至少一个主要用于拍摄近焦场景的摄像头。
但是,由于使用了多个摄像头,摄像头在整机中占据了较大空间,不利于整机的轻薄化设计。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驱动装置可实现远焦和近焦两档快速对焦,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摄像模组的镜头移动,包括承载件、固定件和驱动组件,承载件和固定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层叠设置,承载件用于支撑镜头,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承载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驱动组件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线,形状记忆合金线环绕在承载件的外侧壁外周;其中,形状记忆合金线具有至少一组两两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至少一组两两相对设置的可动部,固定部与固定件相对固定,可动部与承载件相对固定;且,形状记忆合金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和可动部分别对应于光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本申请提供的驱动装置,通过在承载件的外侧壁外周设置环状的SMA线,SMA线上具有两两相对的固定部和两两相对的可动部,固定部与固定件相对固定,可动部与承载件相对固定;SMA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和可动部在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SMA线通电收缩后,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线段,受到在SMA线的延长方向上由可动部朝向固定部的作用力,对于整个环状的SMA线,受到的作用力在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受到的作用力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产生同一方向的竖直分力,产生较大驱动力来驱动承载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的快速切换,且驱动方式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驱动装置的轻薄化。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形状记忆合金线具有一组固定部和一组可动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部和可动部在形状记忆合金线上均匀间隔设置。
通过使固定部和可动部在SMA线上均匀间隔设置,SMA线上各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各线段的长度及与固定件的表面的夹角均一致,SMA线上的受力均匀性好,可带动承载件平稳移动,提升镜头的对焦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形状记忆合金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位于承载件远离固定件的一侧,可动部位于承载件靠近固定件的一侧。
SMA线未通电时,通过使SMA线上的固定部远离固定件的表面,可动部靠近固定件的表面,承载件处于靠近固定件的位置,镜头位于远焦位置;SMA线通电后,可动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向固定部收缩移动,承载件向远离固定件的方向移动,带动镜头移动至近焦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面向承载件的一侧表面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的支撑柱,各固定部分别固定在各支撑柱上,且固定部位于支撑柱远离固定件的一端。
通过在固定件面向承载件的表面设置支撑柱,并将固定部固定在支撑柱远离固定件表面的一端,使可动部位于固定部和固定件表面之间,以使SMA线通电后驱动镜头从远焦位置移动至近焦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固定件上安装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与形状记忆合金线的不同部位连接。
通过在固定件上安装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与外电路的正极和负极连接,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与SMA线的不同部位连接,实现向SMA线中通入电流。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支撑柱上。
通过将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支撑柱上,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别与SMA线上不同的固定部连接,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不仅可实现SMA线与外电路的电连接,且通过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分割出SMA线的固定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均包括卡接部和转接部;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固定部穿设在卡接部内,转接部固定在支撑柱上,卡接部连接在转接部的一端,转接部的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组件还包括弹性定位件,弹性定位件固定在承载件背离固定件的一侧表面上,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可动部连接在弹性定位件上。
通过在承载件背离固定件的表面上固定弹性定位件,SMA线的可动部连接在弹性定位件上,实现SMA线的可动部与承载件的相对固定。并且,在SMA线受力过大、内部应力过大时,通过弹性定位件的形变,可缓冲和释放SMA线中的应力,避免SMA线断裂。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定位件的外缘伸出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部,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可动部连接在连接部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连接部沿承载件的外侧壁向固定件延伸,连接部朝向固定件的端部为卡接端,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可动部穿过卡接端。
通过连接部沿承载件的外侧壁延伸,弹性定位件的连接部与定位件的支撑柱相对,便于SMA线的固定;并且,通过连接部朝向固定件延伸,将SMA线的可动部连接在连接部靠近固定件的端部,以使SMA线的可动部靠近固定件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驱动装置还包括壳体,壳体套设在承载件、固定件和驱动组件的外部。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弹性定位件的外缘具有装配部,装配部与壳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形状记忆合金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弹性定位件将承载件压设在固定件的表面上。
通过在弹性定位件的外缘设置装配部,驱动装置壳体向内挤压装配部,使弹性定位件产生朝向承载件的弹性力,通过该弹性力将承载件压设在固定件表面,保证镜头远焦位置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载件背离固定件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弹性定位件上设有避让开口,限位凸台卡入避让开口内;
其中,承载件向远离固定件的方向移动时,限位凸台可与壳体的内壁抵接。
通过在承载件背离固定件的表面设置限位凸台,在弹性定位件上设置与限位凸台对应的避让开口,承载件带动镜头移动至近焦位置时,通过限位凸台抵接壳体上设有安装孔的内避面;并且,承载件的限位凸台和弹性定位件的避让开口相互配合,可对弹性定位件进行定位。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承载件套设在镜头的外侧壁上,固定件位于镜头的出光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摄像模组,包括镜头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壳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安装孔,镜头通过安装孔部分容纳在壳体内。
本申请提供的摄像模组,包括驱动装置和安装在驱动装置上的镜头,驱动装置通过在承载件的外侧壁外周设置环状的SMA线,SMA线上具有两两相对的固定部和两两相对的可动部,固定部与固定件相对固定,可动部与承载件相对固定;SMA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和可动部在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SMA线通电收缩后,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线段,受到在SMA线的延长方向上由可动部朝向固定部的作用力,对于整个环状的SMA线,受到的作用力在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受到的作用力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产生同一方向的竖直分力,产生较大驱动力来驱动承载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的快速切换,且驱动方式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驱动装置的轻薄化。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至少一个如上所述的摄像模组。
本申请提供的电子设备,摄像模组通过驱动装置带动镜头移动,实现摄像模组的对焦功能。驱动装置通过在承载件的外侧壁外周设置环状的SMA线,SMA线上具有两两相对的固定部和两两相对的可动部,固定部与固定件相对固定,可动部与承载件相对固定;SMA线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和可动部在镜头的光轴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SMA线通电收缩后,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线段,受到在SMA线的延长方向上由可动部朝向固定部的作用力,对于整个环状的SMA线,受到的作用力在垂直于镜头的光轴方向上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受到的作用力在沿镜头的光轴方向上产生同一方向的竖直分力,产生较大驱动力来驱动承载件沿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的快速切换,且驱动方式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驱动装置的轻薄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爆炸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爆炸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去除壳体后的结构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MA线中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线段的受力示意图;
图8为图6中去除固定件后的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电子设备;
1-摄像模组;2-外壳;21-后盖;211-透光孔;22-中框;3-显示面板;4-电路板;
11-驱动装置;12-镜头;13-图像传感器组件;14-导热液;15-环状密封板;
111-壳体;112-承载件;113-固定件;114-SMA线;115-弹性定位件;131-图像传感器;132-电连接件;151-密封孔;
1111-外框;1112-底板;1121-限位凸台;1131-支撑柱;1141-固定部;1142-可动部;1151-连接部;1152-装配部;1153-避让开口;1154-第一挡板;1155-第二挡板;1161-第一导电件;1162-第二导电件;
111a-安装孔;116a-卡接部;116b-转接部;1151a-卡接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的实施方式部分使用的术语仅用于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解释,而非旨在限定本申请。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拍摄功能已逐渐成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智能穿戴设备、销售终端(Point of Sales,POS)等移动终端的基本配备。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爆炸图。参照图1和图2所示,以手机为例,对本申请的电子设备100进行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包括但不限于为手机,电子设备100还可以为上述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PDA、智能穿戴设备或POS等移动终端。
参照图1和图2所示,电子设备100可以包括外壳2、显示面板3、摄像模组1及电路板4。外壳2围设在电子设备100的背面和侧面,显示面板3安装在外壳2上,显示面板3和外壳2共同围成电子设备100的容纳空间,摄像模组1及电路板4均安装于该容纳空间内。此外,容纳空间内还可以设置麦克风、扬声器或者电池等器件。
结合图1所示,示出了摄像模组1位于外壳2顶部靠近边缘的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摄像模组1的位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位置。
参照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外壳2可以包括后盖21和中框22,后盖21上设有透光孔211,摄像模组1可以设置在中框22上,摄像模组1通过后盖21上的透光孔211采集外部环境光线。其中,摄像模组1的感光面和透光孔211相对设置,外部环境光线穿过透光孔211照射至感光面,感光面用于采集外部环境光线,摄像模组1用于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其拍摄功能。
图2示出了电子设备100内设有一个摄像模组1,应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摄像模组1的数量不局限于为一个,摄像模组1的数量也可以为两个或大于两个。当摄像模组1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摄像模组1可在X-Y平面内任意排布。例如,多个摄像模组1沿X轴方向排布,或者,多个摄像模组1沿Y轴方向排布。
此外,摄像模组1包括但不限于为自动对焦(Auto Focus,AF)模组、定焦(FixFocus,FF)模组、广角摄像模组、长焦摄像模组、彩色摄像模组或者黑白摄像模组。电子设备100内的摄像模组1可以包括上述任一种摄像模组1,或者,包括上述其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摄像模组1。当摄像模组1的数量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摄像模组1可以集成为一个摄像组件。
参照图2所示,摄像模组1可以和电路板4电连接。电路板4例如为电子设备100内的主板,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摄像模组1可以通过电连接器与主板电连接。例如,摄像模组1设有电连接器的母座,主板设有电连接器的公座,通过将母座插接于公座,以实现摄像模组1与主板的电连接。其中,主板上例如设有处理器,通过处理器控制摄像模组1拍摄图像。当用户输入拍摄指令时,处理器接收拍摄指令,并根据拍摄指令控制摄像模组1对拍摄对象进行拍摄。
以下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中的摄像模组1进行详细介绍。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摄像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爆炸图。参照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摄像模组1包括驱动装置11、镜头12和图像传感器组件13。
参照图3所示,驱动装置11包括壳体111,壳体111的内部中空,形成容纳空间,且壳体111的一侧表面设有安装孔111a;镜头12通过安装孔111a安装在壳体111上,且镜头12的部分位于壳体111内,镜头12的另一部分暴露在壳体111外部。
具体的,镜头12的入光侧位于壳体111外部,镜头12的出光侧位于壳体111内部。例如,镜头12的入光侧与电子设备100后盖上的透光孔211相对应,外部环境光线经过透光孔211由镜头12的入光侧进入镜头12,镜头12例如由一个或多个层叠的透镜构成,镜头12的光轴穿过透镜的中心,透镜对入射光线进行聚光,汇聚后的光线从镜头12的出光侧射出。
参照图4所示,图像传感器组件13固定在壳体111内,图像传感器组件13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示例性的,镜头12的光轴穿过图像传感器组件13的中心。从镜头12出射的光线进入图像传感器组件13,通过图像传感器组件13的光电转换作用,将出射光线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实现摄像模组1的成像功能。
驱动装置11的壳体111可以包括外框1111和底板1112,外框1111和底板1112共同围成壳体111的容纳空间。以外框1111面向电子设备100后盖的透光孔211,底板1112背对后盖为例,安装孔111a可以位于外框1111的与底板1112相对的一侧表面上。镜头12的光轴可以与底板1112所在的平面垂直,图像传感器组件13靠近底板1112设置,且图像传感器组件13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和底板1112之间的空间内。
继续参照图4,图像传感器组件13可以包括图像传感器131和电连接件132。图像传感器131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例如,镜头12的光轴穿过图像传感器131的中心。从镜头12出射的光线照射至图像传感器131,图像传感器131将该出射光线信号经光电转换,转换为电信号,实现摄像模组1的成像功能。
电连接件132用于将图像传感器131电连接至外部电路,进而,通过外部电路控制图像传感工作。具体的,电连接件132的一端连接在图像传感器131上,电连接件132的另一端和外部电路连接,例如,电连接件132的另一端与电子设备100中的电路板4连接。当用户拍摄时,电路板4上的处理器控制图像传感器131工作。
图像传感器131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热量在图像传感器131上汇集,会影响图像传感器131的性能,严重时会导致图像传感器131无法正常工作,因此,需要对图像传感器131进行散热。因此,参照图4所示,图像传感器131的散热面(图像传感器131朝向底板1112的一侧表面)与底板1112之间的空隙内填充有导热液14,通过导热液14对图像传感器131进行散热。通过导热液14的热传导作用,可以提高图像传感器131的散热效率,提升图像传感器131的散热效果,保证图像传感器131的工作性能。
另外,壳体111的底板1112上贴设有环状密封板15,导热液14位于环状密封板15围设的区域内。导热液14为可流动的液体,通过在底板1112上设置环状密封板15,将导热液14限制在环状密封板15围成的区域内。其中,环状密封板15围成的区域可以对应图像传感器131的散热面。
环状密封板15与图像传感器131的散热面之间可以具有间隙,确保导热液14与图像传感器131的散热面充分接触,并为导热液14受热膨胀预留出一定的流动空间;并且,通过导热液14在环状密封板15表面与图像传感器131散热面之间的间隙内的表面张力作用,可防止导热液14溢出环状密封板15外。
参照图4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环状密封板15上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密封孔151,通过密封孔151对溢出的导热液14密封储存,可避免导热液14溢出至环状密封板15外。在其他实施例中,作为密封孔151的替代,环状密封板15的表面可以为凹凸不平的波纹面,波纹面的波纹的延伸方向可以与环状密封板15的各侧边的延伸方向一致;或者,还可以在环状密封板15的表面上间隔设置多个条形槽,条形槽沿环状密封板15的轮廓线方向延伸。
驱动装置11可驱动镜头12移动,例如,驱动装置11驱动镜头12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摄像模组1的对焦功能。以下结合镜头12对驱动装置11进行详细介绍。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爆炸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去除壳体后的结构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SMA线中相邻的固定部和可动部之间的线段的受力示意图;图8为图6中去除固定件后的结构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图8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驱动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参照图5所示,图5中去除了驱动装置11的壳体111的底板1112,驱动装置11还包括承载件112、固定件113和驱动组件。
承载件112用于支撑镜头12并带动镜头12移动,在实际应用中,承载件112可以为环状件,承载件112套设在镜头12的外侧壁上。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镜头12的入光侧暴露在驱动装置11的壳体111外,承载件112位于壳体111内,承载件112靠近镜头12的出光侧设置。
固定件113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层叠设置在承载件112的一侧,固定件113固定在壳体111内。以固定件113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即固定件113靠近壳体111的底板1112设置为例,固定件113可以固定在底板1112上。
驱动组件至少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线,形状记忆合金线连接在承载件112和固定件113之间,由于固定件113固定不动,通过改变形状记忆合金线的伸缩状态,驱动承载件112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相对固定件113移动,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沿其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镜头12的对焦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形状记忆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是一种在加热升温后能完全消除其在较低的温度下发生的变形,恢复其变形前原始形状的合金材料,即拥有"记忆"效应的合金。SMA为热弹性马氏体相变材料,其可在温度改变时产生相变,由此应力状态也发生变化。在低温状态下,SMA处于马氏体相状态;而温度升高时,SMA由马氏体相转化为奥氏体相,并产生变形收缩。
因此,可以在形状记忆合金线(以下简称SMA线)中通入电流,并利用电流的加热作用使SMA线114升温,实现SMA线114的收缩变形。而SMA线114中没有电流流过时,其可恢复至原状。这样,利用SMA线114在通电状态变化时的伸缩变形,驱动承载件112移动,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移动;通过调整镜头12与图像传感器131之间的距离,实现摄像模组1的对焦功能。
具体的,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SMA线114为环状SMA线114,SMA线114环绕在承载件112的外侧壁的外周。其中,SMA线114上具有成组设置的固定部1141和成组设置的可动部1142,每组固定部1141包括两两相对设置的两个固定部1141,每组可动部1142包括两两相对设置的两个可动部1142,固定部1141与固定件113相对固定,可动部1142与承载件112相对固定。
其中,在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下,即SMA线114中未通入电流,SMA线114处于伸长状态时,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分别对应于镜头12的光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也就是说,在承载件112的厚度方向上,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分别与承载件112的不同部位。
以承载件112背离固定件113的一侧表面作为基准平面为例,将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与基准平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一间距,将SMA线114上的可动部1142与基准平面之间的间距定义为第二间距,则第一间距和第二间距不相等。结合图5所示,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时,SMA线114形成的环状结构为非平面环结构。
继续参照图6,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时,环状的SMA线114中,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与固定件113的表面之间具有夹角;如此,向SMA线114中通入电流后,SMA线114收缩,由于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与固定件113相对固定,固定件113固定在壳体111内,SMA线114上的可动部1142朝向相邻的固定部1141收缩,相邻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与固定件113的表面之间的夹角变小,相邻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趋近于和固定件113的表面平行。
参照图7所示,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的位置相对固定在驱动装置11的壳体111内,对于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可动部1142向固定部1141的方向收缩,该线段受到与固定件113所在的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的分力和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的竖直方向的分力。
并且,在环状的SMA线114上,由于固定部1141两两相对设置,可动部1142两两相对设置;因而,SMA线114受到的与固定件113所在的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的分力相互抵消,承载件112在其自身所在的平面内无水平位移量;固定部1141位于可动部1142的一侧,在镜头12的光轴方向上,每两个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受到的竖直方向的分力,均由可动部1142指向固定部1141所在的竖直位置,即SMA线114受到的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的竖直方向的分力,均朝向一个方向。如此,SMA线114受到的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的力,可驱动承载件112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移动,以实现摄像模组1的对焦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环绕在承载件112外侧壁外周的环状的SMA线114,SMA线114通电收缩后,SMA线114整体产生形变和移动,SMA线114上的任何部位均可能移动,本实施例中定义的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仅指SMA线114上相对于固定件113和承载件112的位置固定不变的线段,而在SMA线114变形和收缩后,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对应的线段可能发生变化。
根据实际需求,控制通入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例如,将通入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设置为定值,那么,SMA线114受到的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的分力大小不变,SMA线114驱动承载件112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移动的距离固定不变。这样,承载件112可带动镜头12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两个位置之间移动,实现摄像模组1的远焦和近焦两档拍摄。
若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位于远离驱动装置11的壳体111上的安装孔111a的位置,镜头12处于远焦位置;则SMA线114通电收缩后,驱动承载件112移动至靠近壳体111上的安装孔111a的位置,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移动至近焦位置,实现远焦和近焦之间的切换。
相反的,若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位于靠近驱动装置11的壳体111上的安装孔111a的位置,镜头12处于近焦位置;则SMA线114通电收缩后,驱动承载件112移动至远离壳体111上的安装孔111a的位置,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移动至远焦位置,实现近焦和远焦之间的切换。
另外,以SMA线114中未通电时镜头12位于远焦位置为例,以向SMA线114中通入的电流大小为预设值时,能够使镜头12移动至标准近焦位置为基准,若改变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向SMA线114中通入大小为预设值的3倍、4倍或5倍等的电流,则在标准近焦位置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的成倍缩短镜头12与电子设备100后盖上的透光孔211之间的间距,实现镜头12的微距对焦功能。
或者,无论SMA线114中未通电时镜头12是处于远焦位置还是近焦位置,若连续调节通入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示例性的,连续增大通入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例如使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由小于上述预设值连续增大至大于上述预设值,则可以实现镜头12的连续变焦功能;又或者,调节通入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在多个不同值之间切换,可以实现镜头12在不同对焦位置之间的切换。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控制SMA线114中的电流大小为定值、连续变化值或多个定值,以实现镜头12的远焦和近焦两档对焦功能,或连续变焦、快速变倍率功能,本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承载件112的外侧壁外周设置环状的SMA线114,SMA线114上具有两两相对的固定部1141和两两相对的可动部1142,固定部1141与固定件113相对固定,可动部1142与承载件112相对固定;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时,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在镜头12的光轴方向上处于不同位置,SMA线114通电收缩后,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受到在SMA线114的延长方向上由可动部1142朝向固定部1141的作用力,对于整个环状的SMA线114,受到的作用力在垂直于镜头12的光轴方向上的水平分力相互抵消,受到的作用力在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上的竖直分力,驱动承载件112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移动,实现镜头12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的切换。
SMA线114通电收缩时,由于环状的SMA线114整体变形和收缩,作用于每段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均变形收缩,SMA线114可快速收缩且变形程度大,并且,由于每段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线段产生的沿镜头12光轴方向的作用力均朝向同一方向,因而,SMA线114在该方向上产生较大作用力来驱动承载件112移动,承载件112可带动镜头12快速在远焦位置和近焦位置之间切换。
另外,通过环状的SMA线114驱动承载件112移动,驱动方式简单,工艺简单,成本低,占用空间较小,有利于驱动装置11的轻薄化。
对于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在SMA线114上的设置,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环状的SMA线114上,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可以交替设置,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相邻设置。这样,在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下,SMA线114上的所有固定部1141和所有可动部1142之间的各线段,均与固定件113的表面所在的平面具有夹角;SMA线114中通电后,SMA线114上被各固定部1141和各可动部1142分割的线段均会变形收缩,SMA线114可驱动承载件112快速移动,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快速移动,驱动装置11的响应速度快,摄像模组1能够实现远焦和近焦两档快速对焦效果。
另外,在环状的SMA线114上,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可以均匀间隔设置,各相邻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之间的各线段的长度一致,SMA线114中未通入电流时,各线段相对于固定件113表面的倾斜程度均一致;SMA线114中通入电流后,各线段收缩产生的弹性力一致,环状的SMA线114的受力均匀性好,可带动承载件112平稳移动,驱动装置11的稳定性好,提升摄像模组1的对焦效果。
并且,通过将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在SMA线114上均匀间隔设置,环状的SMA线114的受力均匀性好,有助于提升SMA线114的使用寿命。
示例性的,参照图6所示,以驱动装置11的整体结构为立方体为例,承载件112的外轮廓可以为立方体,固定件113的外轮廓为矩形,承载件112和固定件113均具有相对应的四个角部,与之对应的,SMA线114上可以具有一组固定部1141和一组可动部1142,两个固定部1141分别对应位于承载件112的一组相对的角部,两个可动部1142分别对应位于承载件112的另一组相对的角部。
以承载件112的横截面的外轮廓为正方形,固定件113的外轮廓为正方形为例,分别对应位于承载件112的四个角部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在SMA线114上均匀间隔设置。
在实际应用中,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固定件113可以位于承载件112面向驱动装置11壳体111上的安装孔111a的一侧,如此,固定件113可以固定在壳体111的外框1111上,例如,固定件113安装在外框1111的设有安装孔111a一侧的内壁上,或者,固定件113安装在外框1111的内侧壁上。对此,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可以处于远离固定件113的位置,此时,镜头12处于远焦位置;SMA线114中通电时,SMA线114变形收缩,驱动承载件112移动至靠近固定件113的位置,此时,镜头12处于近焦位置。
结合图5所示,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固定件113可以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即固定件113位于承载件112面向壳体111底板1112的一侧,如此,固定件113可以安装在壳体111底板1112上,或者,固定件113可以安装在外框1111的内侧壁上。对此,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可以处于靠近固定件113的位置,此时,镜头12处于远焦位置;SMA线114中通电时,SMA线114变形收缩,驱动承载件112移动至靠近外框1111的安装孔111a的位置,此时,镜头12处于近焦位置。
以固定件113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为例,参照图6所示,SMA线114中未通电时,即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时,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可以位于承载件112远离固定件113的一侧,SMA线114上的可动部1142可以位于承载件112靠近固定件113的一侧。这样,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处于靠近固定件113的位置,镜头12处于远焦位置;结合图7,当SMA线114中通电后,SMA线114上的可动部1142朝向固定部1141的方向具有收缩趋势,由于SMA线114在与固定件113所在平面平行的方向上受到的分力抵消,因此,SMA线114带动承载件112沿镜头12的光轴方向移动,且承载件112移动至远离固定件113的位置,镜头12移动至近焦位置。
可以理解的是,若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时,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位于承载件112靠近固定件113的一侧,可动部1142位于承载件112远离固定件113的一侧,承载件112与固定件113之间具有间距,则此时承载件112可以处于远离固定件113的位置,镜头12处于近焦位置;而当SMA线114通电后,由于可动部1142朝向固定部1141收缩,SMA线114带动承载件112朝向固定件113移动,镜头12移动至远焦位置。
以下均以固定件113位于镜头12的出光侧,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处于靠近固定件113的位置(镜头12处于远焦位置)为例进行说明。
继续参照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固定件113上设置有支撑柱1131,支撑柱1131位于固定件113面向承载件112的一侧表面上,以SMA线114上包括一组相对设置的固定部1141为例,固定件113面向承载件112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至少两个支撑柱1131,两个支撑柱1131相对设置,SMA线114的两个固定部1141分别固定在两个支撑柱1131上。其中,支撑柱1131可以位于固定件113的边缘,承载件112位于多个支撑柱1131之间围成的区域内。
结合图5,支撑柱1131朝向驱动装置11的外框1111上开设有安装孔111a的一侧内壁伸出,因而,支撑柱1131的端部可以支撑在外框1111的该内壁面上,以限定出承载件112的移动范围。另外,对于固定件113的外轮廓为矩形的情况,可以在固定件113的四个角部均设置支撑柱1131,以提高固定件113的稳定性。
驱动组件还可以包括弹性定位件115,弹性定位件115固定在承载件112背离固定件113的一侧表面上,SMA线114的可动部1142与弹性定位件115连接,SMA线114的可动部1142通过弹性定位件115与承载件112相对固定。也就是说,SMA线114的固定部1141固定在固定件113的支撑柱1131上,SMA线114的可动部1142固定在弹性定位件115上,并且,SMA线114处于自然状态时,SMA线114的固定部1141和可动部1142对应于镜头12的光轴上的不同位置。
通过将SMA线114的可动部连接在弹性定位件115上,在SMA线114受力过大,SMA线114内部的应力过大的情况下,弹性定位件115能够起到对SMA线114的缓冲作用。具体的,弹性定位件115可以部分固定在承载件112上,当SMA线114中通入的电流过大、SMA线114变形量较大时,SMA线114对弹性定位件115的作用力可使弹性定位件115的部分结构产生形变,以缓冲SMA线中的应力,避免SMA线过度变形,以防SMA线断裂。
示例性的,参照图6所示,以SMA线114带动弹性定位件115和承载件112朝向固定件113移动为例,随着承载件112和弹性定位件115向固定件113移动,SMA线114伸长。当SMA线114的伸长量过大时,SMA线114对弹性定位件115的作用力,可使弹性定位件115的边缘向背离承载件112的方向起翘,以减小SMA线的变形程度,缓冲SMA线中的应力。
参照图6,弹性定位件115的外缘伸出有连接部1151,以SMA线114上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可动部1142为例,弹性定位件115外缘伸出有两个相对的连接部1151,SMA线114上的两个可动部1142分别连接在这两个连接部1151上。继续以固定件113的外轮廓为矩形为例,SMA线114的两个固定部1141分别固定在固定件113相对的两个角部设置的支撑柱1131上,而弹性定位件115上的两个连接部1151则与固定件113的另外两个角部对应。
其中,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位于支撑柱1131上远离固定件113的一端,弹性定位件115上的连接部1151沿承载件112的外侧壁延伸,且连接部1151朝向固定件113伸出。SMA线114未通电时,SMA线114的固定部1141靠近支撑柱1131的端面,SMA线114的可动部1142连接在弹性定位件115的连接部1151上的某一部位,可动部1142位于支撑柱1131的端面和固定件113的表面之间,以使可动部1142靠近固定件113而固定部1141远离固定件113。
本实施例中,SMA线114的固定部1141固定在固定件113的支撑柱1131上,由于固定件113在驱动装置11内的位置固定不动,便于和外电路电连接,因而,可以通过与固定件113相对固定的固定部1141向SMA线114中通入电流。也就是说,固定件113的支撑柱1131不仅用于对SMA线114的固定部1141进行固定,并且,SMA线114通过支撑柱1131实现与外电路的电连接。
具体的,固定件113的支撑柱1131上可以固定有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与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连接,可以是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均连接在同一固定部1141所在的线段内,或者,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分别连接在不同的固定部1141所在的线段内。其中,第一导电件1161例如可以和外电路的正极连接,第二导电件1162例如可以和外电路的负极连接,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相互绝缘。示例性的,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均与电子设备100内的电路板4电连接。
应理解,SMA线114上的固定部1141为一段线段,因而,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可以分别与某一固定部1141所在的线段内的不同部位连接。为了保证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之间的绝缘性能,且便于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在固定件113上的设置,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可以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支撑柱1131上。例如,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分别连接在与SMA线114的两个固定部1141相对的两个支撑柱1131上。
参照图8所示,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均可以包括卡接部116a和转接部116b。卡接部116a上具有卡槽,SMA线114穿过卡接部116a的卡槽,SMA线114位于卡接部116a的卡槽内的线段为固定部1141。例如,卡接部116a由金属片经180°反向弯折形成,金属片的折弯部形成卡槽;转接部116b固定在支撑柱1131上,卡接部116a连接转接部116b的一端,转接部116b的另一端与外电路电连接。
示例性的,第一导电件1161和第二导电件1162的转接部116b可以由窄条形的金属板经弯折形成,结合图9所示,转接部116b可以与固定件113一体成型,例如,转接部116b注塑在固定件113内。其中,转接部116b的一端从固定件113的支撑柱1131内穿出,例如,转接部116b的该端从支撑柱1131面向承载件112外侧壁的一面穿出,卡接部116a可以焊接在转接部116b该端的端面上,或者,卡接部116a通过导电胶粘接在转接部116b该端的端面上;转接部116b的另一端从固定件113的板面穿出,并穿出至驱动装置11壳体111的底板1112的外部,以便于和外电路电连接。
继续参照图8,弹性定位件115上的连接部1151的端部,即连接部1151靠近固定件113的一端为卡接端1151a,SMA线114穿过连接部1151的卡接端1151a,SMA线114上对应位于卡接端1151a的线段为可动部1142。示例性的,参照图10所示,连接部1151靠近固定件113的一端的两侧均设有第一挡板1154和第二挡板1155,第一挡板1154连接在连接部1151的侧壁,第一挡板1154与连接部1151的板面之间具有夹角,且第一挡板1154延伸至连接部1151的底端,第二挡板1155连接于连接部1151的底端,且第二挡板1155沿与连接部1151的板面垂直的方向向外伸出,第一挡板1154和第二挡板1155之间具有间隙,SMA线114穿过两侧的第一挡板1154和第二挡板1155之间的间隙。
为了保证镜头12的远焦位置的准确性,参照图11所示,SMA线114中未通电时,承载件112可以贴合在固定件113的表面上。而为了使承载件112贴合在固定件113的表面上,本实施例中,完成驱动装置11的装配后,可以通过弹性定位件115对承载件112的预压作用,将承载件112压设在固定件113的表面上。
具体的,弹性定位件115的外缘可以具有装配部1152,完成弹性定位件115、承载件112及固定件113与驱动装置11壳体111的底板1112的装配后,将壳体111的外框1111装配到弹性定位件115、承载件112及固定件113的外部时,通过外框1111对弹性定位件115的外缘的装配部1152的作用力,使装配部1152与外框1111的内侧壁紧密贴合,外框1111的内侧壁对弹性定位件115的压力,使弹性定位件115变形而挤压承载件112,从而,使承载件112紧贴固定件113的表面。
结合6所示,装配部1152可以为弹性定位件115上沿其表面所在的平面向外延展凸出的部位,并且,对于环状的弹性定位件115,装配部1152所在的部位的宽度小于其他部位的宽度。这样,装配驱动装置11的外框1111时,外框1111首先与弹性定位件115的装配部1152接触,并向内挤压装配部1152,由于装配部1152的宽度较小,外框1111对装配部1152的作用力可使得弹性定位件115产生朝向承载件112的变形,使弹性定位件115将承载件112压设在固定件113的表面上。
另外,通过弹性定位件115将承载件112压设在固定件113的表面上,保证承载件112与固定件113之间为贴平状态,保证镜头12的光轴与固定件113的表面垂直,这样,可以改善镜头12光轴的精准度。
示例性的,弹性定位件115的外缘的至少设置有两个相对的装配部1152,两侧的装配部1152分别与驱动装置11外框1111的相对两侧的内侧壁紧密贴合。
如前所述,SMA线114中通电后,SMA线114驱动承载件112向远离固定件113的方向移动,承载件112移动至与驱动装置11壳体111的外框1111上设有安装孔111a的一侧内壁面贴合,此时,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移动至近焦位置。针对于此,本实施例中,承载件112背离固定件113的一侧表面设有限位凸台1121,限位凸台1121的表面高于弹性定位件115的表面。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移动至近焦位置时,限位凸台1121抵设在外框1111的内壁面,可保证镜头12近焦位置的准确性。
为了使承载件112与外框1111内壁面接触平稳,承载件112的表面上应至少间隔设置两个限位凸台1121。例如,承载件112的表面上设置两个相对的限位凸台1121,保证承载件112两侧的平衡性;或者,承载件112的表面上,沿周向至少间隔设置三个限位凸台1121。
结合图5所示,弹性定位件115上对应承载件112的限位凸台1121的部位设有避让开口1153,弹性定位件115装配至承载件112上时,承载件112的限位凸台1121卡入避让开口1153内,这样,承载件112带动镜头12移动至近焦位置时,可保证伸出至弹性定位件115外部的限位凸台1121与框体内壁面接触;并且,通过承载件112的限位凸台1121与弹性定位件115的避让开口1153的配合,可对弹性定位件115进行定位,以免弹性定位件115偏移,影响SMA线114的可动部1142与固定部1141之间的长度和倾斜度。
通过限位凸台1121和避让开口1153的配合,可直接将弹性定位件115卡设在承载件112表面;或者,为了使弹性定位件115在承载件112上连接牢固,保证SMA线114上的可动部1142的位置的精准度,还可以通过焊接或粘接等方式将弹性定位件115固定在承载件112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本申请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Claims (11)

1.一种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摄像模组的镜头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件、固定件和驱动组件,所述承载件和所述固定件沿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层叠设置,所述固定件面向所述承载件的一侧表面的边缘设置有至少两个相对的支撑柱,所述承载件用于支撑所述镜头,所述驱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承载件沿所述镜头的光轴方向移动;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形状记忆合金线,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环绕在所述承载件的外侧壁外周;其中,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具有至少一组两两相对设置的固定部和至少一组两两相对设置的可动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件相对固定,各所述固定部分别固定在各所述支撑柱上,且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支撑柱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端;所述可动部与所述承载件相对固定;且,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分别对应于所述光轴方向上的不同位置;
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弹性定位件,所述弹性定位件固定在承载件背离固定件的一侧表面上,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的所述可动部连接在所述弹性定位件上,所述弹性定位件的外缘伸出有至少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沿所述承载件的外侧壁延伸,且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固定件伸出,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的所述可动部连接在所述连接部上,所述连接部靠近固定件的一端的两侧设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挡板连接在连接部的侧壁且延伸至连接部的底端,所述第二挡板连接于连接部的底端且沿与连接部的板面垂直的方向向外延伸,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的可动部穿过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之间的间隙;
还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套设在所述承载件、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驱动组件的外部;
所述承载件背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表面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凸台,所述弹性定位件上设有避让开口,所述限位凸台卡入所述避让开口内;
其中,所述承载件向远离所述固定件的方向移动时,所述限位凸台可与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具有一组所述固定部和一组所述可动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和所述可动部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上均匀间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承载件远离所述固定件的一侧,所述可动部位于所述承载件靠近所述固定件的一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上安装有第一导电件和第二导电件,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与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的不同部位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分别固定在不同的所述支撑柱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件和所述第二导电件均包括卡接部和转接部;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的所述固定部穿设在所述卡接部内,所述转接部固定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卡接部连接在所述转接部的一端,所述转接部的另一端与外电路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定位件的外缘具有装配部,所述装配部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所述形状记忆合金线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弹性定位件将所述承载件压设在所述固定件的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1-2、4-8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套设在所述镜头的外侧壁上,所述固定件位于所述镜头的出光侧。
10.一种摄像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镜头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的壳体的一侧表面上设有安装孔,所述镜头通过所述安装孔部分容纳在所述壳体内。
1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0所述的摄像模组。
CN202110879418.4A 2021-05-18 2021-08-02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88527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426621 2021-05-18
CN202110542662 2021-05-1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5272A CN113885272A (zh) 2022-01-04
CN113885272B true CN113885272B (zh) 2024-04-12

Family

ID=790108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79418.4A Active CN113885272B (zh) 2021-05-18 2021-08-02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527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2129A (zh) * 2021-09-10 2023-03-1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5755330A (zh) * 2022-10-25 2023-03-07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变焦镜头、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08658A (zh) * 2007-10-09 2009-04-15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镜头移位机构
CN101416090A (zh) * 2006-03-30 2009-04-22 1...有限公司 照相机镜头驱动设备
CN203084270U (zh) * 2013-01-15 2013-07-24 上海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马达
CN111142313A (zh) * 2018-11-06 2020-05-12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弹簧片的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16090A (zh) * 2006-03-30 2009-04-22 1...有限公司 照相机镜头驱动设备
CN101408658A (zh) * 2007-10-09 2009-04-15 一品光学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形状记忆合金的镜头移位机构
CN203084270U (zh) * 2013-01-15 2013-07-24 上海比路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透镜驱动马达
CN111142313A (zh) * 2018-11-06 2020-05-12 大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弹簧片的摄影模块及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5272A (zh) 2022-01-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13099B (zh)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终端
CN113885272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7180546B2 (en) Devices including a thermally conductive member which guides heat produced by an image capturing unit to a display chassis
WO2022252699A1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US7831139B2 (en) Camera module with lens carrying structure using electrostatic driving unit
US11740429B2 (en) Lens assembly,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CN113923343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641760A (zh) 镜头组件、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JP4748385B2 (ja) 撮像装置
CN214381127U (zh) 光学影像稳定装置、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KR101316266B1 (ko) 보이스코일 모터를 구비한 카메라 모듈
CN114125210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905151B (zh) 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US8295696B2 (en) Camera module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3890967B (zh) 驱动装置的装配方法、驱动装置、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07150988A (ja) 撮像装置
CN113467043B (zh) 一种活动件、马达、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20094823A1 (en) Sensor driving apparatus and camera module
EP3599493A2 (en) Imaging apparatus
CN115118845B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KR101859380B1 (ko) 멀티 카메라 장치
CN217932225U (zh) 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5308872A (zh) 压电致动组件、镜头模组、摄像头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CN116668824A (zh) 摄像模组及其组装方法、电子设备
JP2007134772A (ja) 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