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83704A -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83704A
CN113883704A CN202111045988.XA CN202111045988A CN113883704A CN 113883704 A CN113883704 A CN 113883704A CN 202111045988 A CN202111045988 A CN 202111045988A CN 113883704 A CN113883704 A CN 1138837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st
conditioning
pip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59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83704B (zh
Inventor
尹奎
隋英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Original Assignee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filed Critical First Construction Co Ltd of China Construction Third Engineering Division
Priority to CN2021110459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837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837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3704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413 priority patent/WO2023035808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837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837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89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5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user interfaces or communication
    • F24F11/52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 F24F11/526Indication arrangements, e.g. displays giving audible ind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62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control or by internal processing, e.g. using fuzzy logic, adaptive control or estimation of values
    • F24F11/63Electronic processing
    • F24F11/64Electronic processing using pre-stored data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72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 F24F11/7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treated air, e.g. it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air flow rate or air velocity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8/00Treatment, e.g. purification, of air supplied to human living or working spaces otherwise than by heating, cooling, humidifying or dry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5/00Investigating characteristics of particles; Investigating permeability, pore-volume or surface-area of porous materials
    • G01N15/06Investigating concentration of particle suspens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2110/00Control inputs relating to air properties
    • F24F2110/50Air quality properties
    • F24F2110/64Airborne particle conte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70Efficient control or regulation technologies, e.g. for control of refrigerant flow, motor or heat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Fuzzy System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系统领域,提供了提供一种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检测系统包括粉尘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每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内的粉尘浓度值;积尘冲刷装置,使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上的积尘在旋流裹挟下流经粉尘检测装置;及控制单元,将第一平均值分别与PM10预警临界值和清消临界值比较,将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声光报警积尘冲刷装置积尘冲刷装置。本发明可有效检测出空调风管内积尘浓度,从而可准确的判断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室外或空调风管内的积尘,为空调系统相关部位的清洗消毒提供决策。

Description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空调是满足并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在公共建筑中集中式一次回风空调系统应用最为广泛。空调送风的卫生状况很大程度影响空调的空气清洁度,不卫生的送风会促成军团菌等的滋生,污染整个室内的空气。因此当送风质量不达标时,需要对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
在现行的规范中,关于空调送风卫生的检测与清洗消毒虽然有一定的规定与操作要求:《公共场所集中空调通风系统卫生规范》(WS394-2012)规定送风卫生指标包括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菌总数、真菌总数等5项指标,其中,影响空调送风卫生的主要因素为可吸入颗粒物PM10,对于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检测及其指标控制而言,检测采用人工定点检测;每套空调系统选择3到5个送风口进行检测,若送风口面积小于0.1m2则设置1个检测点,若送风口面积大于0.1m2则设置3个检测点;若风管内表面多个采样点可吸入颗粒物PM10检测结果的平均值不符合要求,则判断该套集中空调系统不符合送风质量要求,需要对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但这种检测方式存在的问题是:其属于事后检测,无法及时提供空调送风卫生达标与否的瞬时信息,步骤繁琐,无法实现连续检测;同时采样点布置多在现场根据测试孔的位置以及装修情况进行确定,很难做到代表性,数据容易失真。
另外,现有人工检测的方式无法判定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达标的具体原因,即无法判断可吸入颗粒物PM10为集中空调系统内部的积尘还是来自于室外的新风口。而实际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多数来自于室外的新风口,当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达标时,通过对集中空调系统相关部位进行清洗消毒仅仅能够清除集中空调系统内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仅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个问题,而且还增加了不必要清洗消毒的费用,也无法为空调所有者提供决策依据,比如,空调系统相关部位是否要进行清洗消毒,清洗消毒后是否达到要求等。
因此如何方便准确的检测并控制空调系统中PM10的指标以保证送风卫生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空调系统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检测效果差,空调系统的送风卫生不便于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包括:
粉尘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待检测空调的至少两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内的粉尘浓度值,并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一平均值;
积尘冲刷装置,其用于提供旋流并冲刷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使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上的积尘在旋流裹挟下流经所述至少两个测点,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旋流流经的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并计算旋流流经的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二平均值;及
控制单元,与所述粉尘检测装置和所述积尘冲刷装置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第一平均值分别与PM10预警临界值和清消临界值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声光报警;所述控制单元还将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预设的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声光报警。
进一步,所述积尘冲刷装置包括旋流风管;
所述空调风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空调风管的气流流量的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
所述旋流风管的进风口端与所述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的进风口端的空调风管连通,旋流风管的出风口端与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的出风口端的空调风管连通。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调节流经空调风管的气流流量,使气流可全部经过旋流风管后流出,提高了旋流冲刷空调风管的内壁面的效果。
进一步,所述旋流风管为螺旋管。
进一步,所述积尘冲刷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流经所述旋流风管的气流流量的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调节流经旋流风管的气流的流量,不仅可控制旋流的产生,还可变相的调节冲刷空调风管内壁面的旋流的流速。
进一步,所述空调风管至少有两段,所述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设置在两段所述空调风管之间。
进一步,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消降尘装置;所述清消降尘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清消降尘装置用于对流经所述空调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的比较结果,开启或关闭所述清消降尘装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清消降尘装置对流经空调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可避免空调系统的新风或回风中携带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入空调风管内,保证送风卫生质量。
进一步,清消降尘装置包括清消降尘风管和降尘组件,清消降尘风管与空调风管连通,降尘组件设置在清消降尘风管内用于对流经清消降尘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降尘组件设置在清消降尘风管内,且清消降尘风管与空调风管连通,使清消降尘装置可安装在空调系统的任意段的空调风管的轴向端,安装拆卸灵活方便。
进一步,清消降尘风管设置在空调风管的新风口连接段或回风口连接段或新风与回风的混合箱连接段。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清消降尘风管的位置限定,可快速清除通过新风口或回风口进入空调风管内部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保证送风卫生。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利用检测系统进行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的方法,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设置PM10预警临界值、清消临界值和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
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检测待检测空调系统的每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内的粉尘浓度值,并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一平均值;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平均值分别与PM10预警临界值和清消临界值比较:
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清消临界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声光报警;
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PM10预警临界值且小于或等于清消临界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声光报警,且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积尘冲刷装置,流经所述旋流风管的气流形成旋流并冲刷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使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上的积尘在旋流裹挟下流经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检测旋流流经的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并计算旋流流经的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二平均值;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所述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比较:
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声光报警。
进一步,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消降尘装置;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设置清消时长t;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小于所述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则所述控制单元开启所述清消降尘装置,对流经所述空调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所述清消降尘装置的开启时长达到所述清消时长t后,所述控制单元关闭所述清消降尘装置。
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第一平均值大于PM10预警临界值且小于或等于清消临界值,且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小于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时,空调风管内的粉尘主要来自于空调风管外,通过清消降尘装置对流经空调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可避免空调系统的新风或回风中携带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进入空调风管内,保证送风卫生质量。通过提前设置清消时长t,使清消降尘装置的运行时间可调可控,可根据空调系统使用环境的不同做针对性调整,保证送风卫生的同时降低能耗。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粉尘检测装置检测待检测空调系统的每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内的粉尘浓度值,可实现空调风管内粉尘浓度的在线检测;通过控制单元根据不同的比较结果进行声光报警,可方便快捷且准确的得到检测结果。
2.通过空调风管的气流侧向起旋冲刷空调风管内壁面,使空调风管内壁面的积尘在旋动气流裹挟下流经粉尘检测装置,可有效检测出空调风管内积尘浓度,从而可准确的判断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室外或空调风管内的积尘,为空调系统相关部位的清洗消毒提供决策,免除了不必要的清洗消毒费用。
3.系统简单,粉尘检测装置体积小,测点分布更专业,保障数据的真实性和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便于安装,不影响建筑装修,也可实现多空调系统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方法的流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的粉尘检测装置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的粉尘检测装置与控制单元的系统框图;
图4为本发明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的积尘冲刷装置与粉尘检测装置设置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旋流风管、空调风管和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旋流风管和空调风管的径向横截面气流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的清消降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粉尘检测装置;1.1-测量电极;1.2-检测集成单元;1.2.1-集成运算放大器;1.2.2-AD转换器;1.2.3-微处理器;2-积尘冲刷装置;2.1-旋流风管;2.2-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3-清消降尘装置;3.1-清消降尘风管;3.2-雾化喷头;3.3-积水排水口;3.4-供水管路;3.5-排水管路;3.6-积水盘;4-控制单元;4.1-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2-报警声光单元;5-空调风管;6-送风口;7-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附图7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现有空调粉尘检测系统检测出空调系统内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达标后,发出声光报警以提醒空调所有者清洗空调系统。但实际上,现有空调粉尘检测系统无法判定空调系统内可吸入颗粒物PM10不达标的具体原因,即无法判断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集中空调系统内部的积尘或来自于室外的新风口(或室内的回风口)。从而无法为空调所有者提供决策依据,空调所有者无法判断空调系统相关部位是否要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处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可有效检测出空调风管内积尘浓度,从而可准确的判断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室外或空调风管内的积尘,为空调系统相关部位的清洗消毒提供决策,免除了不必要的清洗消毒费用。
结合图2至图7所示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包括粉尘检测装置1、积尘冲刷装置2、清消降尘装置3及控制单元4。需要说明的是,粉尘检测装置1至少部分设置在待检测空调系统的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5内,而本实施例的测点至少有两个。粉尘检测装置1检测的粉尘浓度值主要指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值,当然,也可以是其他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粉尘检测装置1用于检测每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5内的粉尘浓度值,并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一平均值(或称算术平均值B1)。
粉尘检测装置1还用于检测旋流流经的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并计算旋流流经的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二平均值(或称算术平均值B2)。其中,积尘冲刷装置2用于提供旋流并冲刷空调风管5的内壁面,使空调风管5的内壁面上的积尘在旋流裹挟下流经至少两个测点。
具体的,粉尘检测装置1包括通信连接的测量电极1.1和检测集成单元1.2。测量电极1.1设置在空调风管5内的送风口6的喉部位置,该喉部位置即测点所在位置。检测集成单元1.2铆接于空调风管5的外表面。检测集成单元1.2包括集成运算放大器1.2.1、AD转换器1.2.2和微处理器1.2.3。当每个粉尘检测装置1包括一个测量电极1.1时,检测系统包括至少两个粉尘检测装置1,每个测点设置一个粉尘检测装置1。当检测系统包括一个粉尘检测装置1时,粉尘检测装置1应包括至少两个测量电极1.1,每个测点设置一个测量电极1.1。测量电极1.1作为粉尘检测装置1的检测元件,具有体积小,测点易分布的特点。
由于空调风管5中的粉尘颗粒与粉尘颗粒、粉尘颗粒与空调风管5内壁的碰撞和摩擦,将使粉尘颗粒带上电荷,形成静电场。当带电粉尘颗粒通过测量电极1.1时,测量电极1.1感应出正负电荷,电荷在转移运动中形成电流信号;此交流电信号的大小和粉尘质量含量成正比。通过对此电信号经集成运算放大器1.2.1放大后,经AD转换器1.2.2将电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经微处理器1.2.3进行各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统计和算术平均值B1的计算,将计算与统计结果以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传输至控制单元4显示。
具体的,集成运算放大器1.2.1与测量电极1.1通信连接,以接收测量电极1.1输出的电信号,并对接收到的电信号进行放大处理。AD转换器1.2.2与集成运算放大器1.2.1通信连接,以接收集成运算放大器1.2.1输出的放大后的电信号,并将接收到的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微处理器1.2.3分别与AD转换器1.2.2和控制单元4通信连接,以接收AD转换器1.2.2输出的数字信号,并根据接收到的数字信号计算每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5内的粉尘浓度值,且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算术平均值(该算术平均值包括算术平均值B1和算术平均值B2),将计算与统计结果以无线或者有线的方式传输至控制单元4显示。
积尘冲刷装置2包括旋流风管2.1和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2.2。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2.2设置在旋流风管2.1上。旋流风管2.1和粉尘检测装置1的测量电极1.1依次沿流经空调风管5的气流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空调风管5至少有两段,两段空调风管5之间设置有相连通的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旋流风管2.1为螺旋管,且旋流风管2.1的进风口端与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的进风口端的空调风管5连通,旋流风管2.1的出风口端与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的出风口端的空调风管5连通。
本实施例中的旋流风管2.1缠绕在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的外壁。需要说明的是,旋流风管2.1并非必须缠绕在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的外壁。旋流风管2.1还可以由圆弧弯管及与该圆弧弯管连通的可使流经该圆弧弯管的气体产生旋流的装置组成。
如图6所示,当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关闭,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2.2开启时,空调风管5内的气流通过旋流风管2.1的进风口端进入旋流风管2.1内,在旋流风管2.1的作用下产生旋流,从旋流风管2.1的出风口端吹出的气流侧向起旋冲刷空调风管5的内壁面,使空调风管5内壁面的积尘在旋动气流裹挟下流经粉尘检测装置1的测量电极1.1。
清消降尘装置3包括清消降尘风管3.1、雾化喷头3.2和供排水系统,清消降尘风管3.1与空调风管5连通,雾化喷头3.2设置在清消降尘风管3.1内;清消降尘风管3.1的一端可以设置在空调风管5的新风口连接段或回风口连接段或新风与回风的混合箱连接段,清消降尘风管3.1的另一端接至空调处理机组。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清消降尘装置3所进行的清洗消毒降尘处理不同于请专业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的清洗消毒处理。本实施例的清消降尘装置3用于对流经或将要流经空调风管5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即用于对流经空调风管5的新风和回风进行清洗消毒降尘处理,避免新风和回风中的粉尘颗粒进入空调风管5。供排水系统包括积水盘3.6、积水排水口3.3、供水管路3.4和排水管路3.5。积水盘3.6和积水排水口3.3设置在清消降尘风管3.1的底部,且积水排水口3.3设置在积水盘3.6的底部,排水管路3.5与积水排水口3.3连通,供水管路3.4与雾化喷头3.2连通,雾化喷头3.2与控制单元4通信连接,当算术平均值B2与算术平均值B1的差值小于预设的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A=0.02mg/m3时,验证出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源于新风和回风,控制单元4控制雾化喷头3.2通电,通电时长为提前设定的清消时长t,即1小时。
通过雾化喷头3.2可快速且高效的对流经清消降尘风管3.1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通过积水排水口3.3及时排出清消降尘风管3.1底部的积水,不仅可以将空调风管5内的灰尘排出,也能保证空调风管5内部的干燥,避免细菌滋生。通过供排水系统的作用,可持续对流经清消降尘风管3.1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且降尘用水可循环使用,节能环保。
控制单元4,包括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和报警声光单元4.2。其中,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显示粉尘检测装置1检测的空调系统中多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算术平均值B1和算术平均值B2。报警声光单元4.2包括第一声光报警元件和第二声光报警元件。第一声光报警元件包括接收第一报警指令并执行该第一报警指令的红灯。第二声光报警元件包括接收第二报警指令并执行该第二报警指令的警铃。
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将算术平均值B1分别与PM10预警临界值A1和清消临界值A2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一报警指令或第二报警指令。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将算术平均值B1和算术平均值B2的差值与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A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二报警指令。
具体的,当算术平均值B1大于清消临界值A2时,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二报警指令。声光单元4.2接收并执行第二报警指令,警铃响。
当算术平均值B1大于PM10预警临界值A1且小于或等于清消临界值A2时,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一报警指令。声光单元4.2接收并执行第一报警指令,红灯亮。
当算术平均值B1和算术平均值B2的差值大于或等于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A时,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二报警指令。声光单元4.2接收并执行第二报警指令,警铃响。
当警铃响时,提醒空调所有者需要对空调系统的相关部位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处理。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还包括与控制单元4通信连接的温度传感器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及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设置在空调风管5内,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显示空调风管5内的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如图1所示,利用上述检测系统进行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控制单元4设置PM10预警临界值A1、清消临界值A2、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A、采样时间段T、清消时长t。其中,PM10预警临界值A1=0.12mg/m3,清消临界值A2=0.15mg/m3,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A=0.02mg/m3,采样时间段T=2h,清消时长t=1h。采样时间段T和清消时长t还可以是设定的其他值。采样时间段可以是多个固定的时间段,比如,每天的6-8点、10-12点、14-16点、18-20点。采样时间段也可以是自由的时间段,比如,从设定采样时间起的2小时内为采样时间段。除设置采样时间段外,还可以设置采样间隔时间,比如,设定的采样时间段和采样间隔时间均为2小时,则从初次设定采样时间段开始的2小时内为第一次采样时间,该第一次采样结束后的2小时为采样间隔时间,此采样间隔时间段内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处于休息状态,采样间隔时间达到2小时后开始为期2小时的第二次采样,依次进行。在采样时间段T的范围内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处于运行状态,运行以下步骤S2至步骤S5。
S2、多个粉尘检测装置1检测空调系统中多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并进行各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统计,并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算术平均值B1,再将统计与计算的结果以无线或有线的方式传输至控制单元4,控制单元4的控制处理及统计显示单元4.1显示粉尘浓度值和算术平均值B1,以便于相关人员(比如空调所有者)了解空调系统内的粉尘浓度。
若算术平均值B1小于或等于PM10预警临界值A1=0.12mg/m3,控制单元4不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报警指令。此状态时,空调系统的PM10指标符合要求。
若算术平均值B1大于PM10预警临界值A1=0.12mg/m3,且小于或等于清消临界值A2=0.15mg/m3,控制单元4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一报警指令,报警声光单元4.2接收并执行第一报警指令。比如,红灯亮;进入步骤S3。由于此状态下,还无法确定超标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空调系统内部积尘或来自于室外,因此仅亮红灯警示并进入步骤S3进一步判断。而现有技术中,通常仅在这一状态时即认为空调系统的送风卫生不达标,并对空调系统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可能会浪费不必要的清洗消毒费用。
若算术平均值B1大于清消临界值A2=0.15mg/m3,进入步骤S5。此状态下,可以确定的是空调系统的送风卫生已经不达标,需要对空调系统进行专业的清洗消毒处理。
S3、控制单元4开闭相应阀门使气流冲刷空调风管5内壁,即控制单元4关闭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控制单元4开启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2.2,空调风管5原流经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的气流进入旋流风管2.1,并在旋流风管2.1的作用下侧向起旋冲刷空调风管5内壁,使空调风管5内壁的积尘在旋动气流裹挟下流经粉尘检测装置1。其中,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7与旋流风管2.1相并联,并分别与空调风管5连通,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2.2设置在旋流风管2.1上,粉尘检测装置1和旋流风管2.1依次沿流经空调风管5的气流方向设置。粉尘检测装置1进行此时的粉尘浓度值统计和算术平均值B2的计算,从而可检测出不受新风和回风影响的空调风管5内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浓度,以便于确定超标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空调系统内部积尘或来自于室外。
具体的,若B2与B1的差值小于△A=0.02mg/m3,验证出空调风管5内积尘不多,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源于新风和回风,则进入步骤S4对新风和回风进行清洗消毒降尘。
若B2与B1的差值大于或等于△A=0.02mg/m3,验证出空调风管5内积尘过多,则进入步骤S5。
S4、控制单元4开启清消降尘装置3,1小时后关闭清消降尘装置3,返回步骤S2。粉尘检测装置1再次检测空调系统中多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
S5、当验证出空调风管5内积尘过多时,控制单元4向报警声光单元4.2发出第二报警指令,报警声光单元4.2接收并执行第二报警指令。比如,警铃响。提醒空调所有者请专业人员对空调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处理。
本方法的效果在于,可有效检测出空调风管5内积尘浓度,从而可准确的判断可吸入颗粒物PM10来自于室外或空调风管5内的积尘,为空调系统相关部位的清洗消毒提供决策,免除了不必要的清洗消毒费用。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同样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粉尘检测装置,其用于检测待检测空调的至少两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内的粉尘浓度值,并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一平均值;
积尘冲刷装置,其用于提供旋流并冲刷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使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上的积尘在旋流裹挟下流经所述至少两个测点,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检测所述旋流流经的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并计算旋流流经的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二平均值;及
控制单元,与所述粉尘检测装置和所述积尘冲刷装置通信连接;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将第一平均值分别与PM10预警临界值和清消临界值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声光报警;所述控制单元还将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预设的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比较,且根据比较结果进行声光报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尘冲刷装置包括旋流风管;
所述空调风管上设置有用于调节流经所述空调风管的气流流量的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
所述旋流风管的进风口端与所述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的进风口端的空调风管连通,旋流风管的出风口端与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的出风口端的空调风管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流风管为螺旋管。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积尘冲刷装置还包括用于调节流经所述旋流风管的气流流量的旋流风管风量调节阀。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风管至少有两段,所述空调风管风量调节阀设置在两段所述空调风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消降尘装置;所述清消降尘装置与所述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清消降尘装置用于对流经所述空调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所述控制单元根据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的比较结果,开启或关闭所述清消降尘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消降尘装置包括清消降尘风管和降尘组件,所述清消降尘风管与所述空调风管连通,所述降尘组件设置在所述清消降尘风管内用于对流经所述清消降尘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消降尘风管设置在所述空调风管的新风口连接段或回风口连接段或新风与回风的混合箱连接段。
9.一种利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系统进行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设置PM10预警临界值、清消临界值和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
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检测待检测空调系统的每个测点所在的空调风管内的粉尘浓度值,并根据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计算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一平均值;
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平均值分别与PM10预警临界值和清消临界值比较:
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所述清消临界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声光报警;
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大于PM10预警临界值且小于或等于清消临界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声光报警,且所述控制单元启动所述积尘冲刷装置,流经所述旋流风管的气流形成旋流并冲刷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使所述空调风管的内壁面上的积尘在旋流裹挟下流经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所述粉尘检测装置检测旋流流经的每个测点的粉尘浓度值,并计算旋流流经的所有测点的粉尘浓度值的第二平均值;所述控制单元将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与所述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比较:
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大于或等于所述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则所述控制单元进行声光报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系统还包括清消降尘装置;所述控制单元还用于设置清消时长t;若所述第一平均值和第二平均值的差值小于所述PM10浓度变化极限差值,则所述控制单元开启所述清消降尘装置,对流经所述空调风管的气流进行降尘处理,所述清消降尘装置的开启时长达到所述清消时长t后,所述控制单元关闭所述清消降尘装置。
CN202111045988.XA 2021-09-07 2021-09-07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8837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5988.XA CN113883704B (zh) 2021-09-07 2021-09-07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PCT/CN2022/109413 WO2023035808A1 (zh) 2021-09-07 2022-08-01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5988.XA CN113883704B (zh) 2021-09-07 2021-09-07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83704A true CN113883704A (zh) 2022-01-04
CN113883704B CN113883704B (zh) 2022-10-11

Family

ID=790084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5988.XA Active CN113883704B (zh) 2021-09-07 2021-09-07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83704B (zh)
WO (1) WO202303580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808A1 (zh) * 2021-09-07 2023-03-16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794A (zh) * 2015-01-30 2015-06-03 常州大学 测量人体行走下室内地面pm10瞬态再悬浮率的装置及方法
CN206223610U (zh) * 2016-11-29 2017-06-06 福州大学 作业场所粉尘监控系统
CN206320873U (zh) * 2016-11-30 2017-07-11 广州市赛特检测有限公司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积尘去除净化装置和系统
CN107560107A (zh) * 2017-09-26 2018-01-09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病房空调换气次数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44926A (zh) * 2018-05-31 2018-10-12 成都君硕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排风口除尘菌的中央空调系统
JP2020112325A (ja) * 2019-01-16 2020-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ホコリ検知器付き機器
CN112113294A (zh) * 2020-10-15 2020-12-22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通风净化循环装置
CN113294881A (zh) * 2021-05-25 2021-08-24 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空调风管积尘量监控系统及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9074788A (ja) * 2007-08-28 2009-04-09 Toshiba Carrier Corp 空気調和機
JP7019674B2 (ja) * 2017-04-11 2022-02-15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並びに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07940559B (zh) * 2017-11-14 2019-09-17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主动式组合集尘设备及除霾式空调机组
CN107816774A (zh) * 2017-11-15 2018-03-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新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新风空调系统
CN112783988A (zh) * 2020-12-29 2021-05-11 同济大学 一种空调通风系统内部环境参数的监测反馈及分析方法
CN113883704B (zh) * 2021-09-07 2022-10-11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677794A (zh) * 2015-01-30 2015-06-03 常州大学 测量人体行走下室内地面pm10瞬态再悬浮率的装置及方法
CN206223610U (zh) * 2016-11-29 2017-06-06 福州大学 作业场所粉尘监控系统
CN206320873U (zh) * 2016-11-30 2017-07-11 广州市赛特检测有限公司 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积尘去除净化装置和系统
CN107560107A (zh) * 2017-09-26 2018-01-09 深圳达实智能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医院病房空调换气次数分析方法及其装置
CN108644926A (zh) * 2018-05-31 2018-10-12 成都君硕睿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排风口除尘菌的中央空调系统
JP2020112325A (ja) * 2019-01-16 2020-07-2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ホコリ検知器付き機器
CN112113294A (zh) * 2020-10-15 2020-12-22 安徽建筑大学 一种可有效减少污染物的通风净化循环装置
CN113294881A (zh) * 2021-05-25 2021-08-24 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空调风管积尘量监控系统及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35808A1 (zh) * 2021-09-07 2023-03-16 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35808A1 (zh) 2023-03-16
CN113883704B (zh) 2022-10-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83704B (zh) 集中空调系统pm10指标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09373549A (zh) 基于人员定位室内空气质量控制系统以及通风计算方法
CN107120751A (zh) 一种适于多住户楼宇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KR20090021606A (ko) 중앙 집중형 가습 시스템
CN111111342B (zh) 过滤组件及过滤网脏堵检测方法
CN108043163A (zh) 一种脱除细颗粒物的控制系统及其智能控制方法
WO2023071245A1 (zh)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7228426A (zh) 恒温恒湿实验室
CN208124472U (zh) 一种智能空气壁挂式新风机
CN110270177A (zh) 一种新颖净化废气空气和人工瀑布产生负离子的系统
CN206859351U (zh) 一种卫生间空气净化系统
CN211060331U (zh) 一种实验室新风系统
CN208671217U (zh) 一种中央空调通风装置
CN208205261U (zh) 一种中央空调自动加湿系统
CN113883695A (zh) 一种基于动态响应的高铁站卫生间自适应通风系统
JP6382377B1 (ja) トイレの換気構造
CN107354982A (zh) 一种卫生间空气净化系统
CN205481577U (zh) 一种室内空气平衡系统
CN109028306A (zh) 新风系统及其管道的消毒方法
CN201059076Y (zh) 自动清洁吸烟室
CN209726384U (zh) 一种新风系统
CN209819763U (zh) 公厕环境监控装置
KR100585238B1 (ko) 수요 대응 능동환기를 통한 iaq 제어 시스템
CN206451005U (zh) 基于物联网的鹅养殖环境在线监控系统
CN207350585U (zh) 一种适于多住户楼宇的智能空气净化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