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0718A -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 Google Patents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70718A
CN113870718A CN202111201770.9A CN202111201770A CN113870718A CN 113870718 A CN113870718 A CN 113870718A CN 202111201770 A CN202111201770 A CN 202111201770A CN 113870718 A CN113870718 A CN 1138707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creen body
screen
piece
rotating
screen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0177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70718B (zh
Inventor
林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01770.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7071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707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071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7071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7071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verhead Projectors And Projection Scree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容易导致柔性屏体的折叠区产生折痕的问题。该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通过将屏体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折弯能力,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将减薄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加厚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通过加厚部与减薄部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得到有效支撑,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在柔性屏体的折叠区形成折痕。

Description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柔性显示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背景技术
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易携带、大尺寸屏幕等特点,使得公众对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认可度越来越高。
相关技术中,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柔性屏体底部设置有屏体支撑件,柔性屏体通过底部的屏体支撑件与设置在机壳上的转动板粘接在一起。转动板包括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对应的转动板一,和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对应的转动板二,转动板一向转动板二传递运动和动力,转动板一在屏体支撑件折弯时提供动力,转动板二用于实现折叠动作并对屏体支撑件在展平时提供支撑,通过对转动板一施加作用力,使得屏体支撑件折弯进而带动柔性屏体实现折叠。
然而,上述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容易导致柔性屏体的折叠区产生折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旨在解决现有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容易导致柔性屏体的折叠区产生折痕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屏体支撑件为弹性件,屏体支撑件具有折叠区和非折叠区,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
减薄部位于非折叠区内,加厚部位于折叠区内。
本发明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通过将屏体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折弯能力,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将减薄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加厚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通过加厚部与减薄部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得到有效支撑,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在柔性屏体的折叠区形成折痕。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加厚部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贯通孔贯穿加厚部。这样设置可以降低屏体支撑件在折弯时所受应力,进而提高屏体支撑件折弯性能。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加厚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柔性屏体的支撑面。这样设置便于实现与柔性屏体和转动组件的连接。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贯通孔在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孔口,贯通孔在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孔口;
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小于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
优选的,第一表面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为40%-60%;
优选的,第二表面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为70%-90%。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第一表面具有更大的回弹力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表面具有更大的支撑强度,有利于避免柔性屏体展平后产生折痕;同时还可以使得第二表面具有更大的折弯性能,有利于实现柔性屏体的折叠。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多个贯通孔在加厚部上呈阵列排布;
在屏体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行贯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或,在屏体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行贯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加厚部折弯时能够均匀受力,进而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和折弯能力。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相邻两个贯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这样设置有利于屏体支撑件折弯时均匀受力。
优选的,相邻两个贯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0.2mm。这样设置可以早屏体支撑件折弯时,不会因间距太小导致支撑强度不足,避免柔性屏体产生折痕;也不会因间距太大导致折弯能力不足,有利于实现叠屏。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沿屏体支撑件的厚度方向,贯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第一孔段靠近第一表面,第二孔段靠近第二表面;
沿屏体支撑件的厚度方向,第一孔段的孔径相等;
沿第一表面至第二表面的方向,第二孔段的孔径逐渐增大。
这样设置可以实现屏体支撑件靠近柔性屏体的表面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避免柔性屏体折叠时产生折痕,屏体支撑件背离柔性屏体的表面具有足够的折弯性能,有利于实现叠屏。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折叠区包括第一折叠区、第二折叠区和第三折叠区,第一折叠区和第二折叠区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区,第二折叠区和第三折叠区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
贯通孔仅分布于第一折叠区、第二折叠区和第三折叠区内的加厚部上。
这样设置可以保证非折叠区、第一连接区、第二连接区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第一折叠区、第二折叠区和第三折叠区具有较大的折弯能力。
在上述的屏体支撑件中,可选的是,加厚部的厚度范围为150-200μm;减薄部的厚度范围为30-100μm。
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加厚部减薄部与形成合适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避免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不足,导致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
屏体支撑件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线应变范围为0.15-0.2。这样设置可以保证屏体支撑件具有良好折弯性能和支撑性能。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柔性屏体、转动组件和屏体支撑件,屏体支撑件位于柔性屏体和转动组件之间,柔性屏体位于屏体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
优选的,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和第五转动件;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第四转动件与第五转动件转动连接,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五转动件对应,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与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和第四转动件对应。
本发明实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柔性屏体、转动组件和屏体支撑件,屏体支撑件位于柔性屏体和转动组件之间,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通过将屏体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折弯能力,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将减薄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加厚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通过加厚部与减薄部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得到有效支撑,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在柔性屏体的折叠区形成折痕。
本发明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以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的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的A-A截面的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柔性屏体; 20-屏体支撑件;
21-减薄部; 22-加厚部;
23-贯通孔; 231-第一孔段;
232-第二孔段; 24-第一表面;
25-第二表面; 26-折叠区;
261-第一折叠区; 262-第二折叠区;
263-第三折叠区; 264-第一连接区;
265-第二连接区; 27-非折叠区;
30-转动组件; 31-第一转动件;
32-第二转动件; 33-第三转动件;
34-第四转动件; 35-第五转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具有易携带、大尺寸屏幕等特点,使得公众对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的认可度越来越高。相关技术中,柔性可折叠显示装置的柔性屏体底部设置有屏体支撑件,柔性屏体通过底部的屏体支撑件与设置在机壳上的转动板粘接在一起。屏体支撑件薄的话、折叠效果好,但是支撑性不足、外观不平整;屏体支撑件厚的话,外观平整、但是折叠性能不足。转动板包括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对应的转动板一,和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对应的转动板二,转动板一向转动板二传递运动和动力,转动板一在屏体支撑件折弯时提供动力,转动板二用于实现折叠动作并对屏体支撑件在展平时提供支撑,通过对转动板一施加作用力,使得屏体支撑件折弯进而带动柔性屏体实现折叠。然而,由于转动板之间存在的高低位差、间距;转动板在贴胶区域是否贴胶;以及膜层间的超弹性、粘弹性和塑性行的联合作用,使得屏体支撑件在弯折一定次数后,转动板一与转动板二存在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缺乏有效支撑,导致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支撑强度不足,产生凹陷形成折痕。
基于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通过将屏体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折弯能力,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将减薄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加厚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通过加厚部与减薄部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得到有效支撑,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在柔性屏体的折叠区形成折痕。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部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的俯视图。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的A-A截面的剖视图。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至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屏体支撑件20为弹性件,屏体支撑件20具有折叠区26和非折叠区27,屏体支撑件20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21和加厚部22;减薄部21位于非折叠区27内,加厚部22位于折叠区26内。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上述弹性件可以为金属件,具体的,该金属件可以由SUS301、SUS304、TA4等制成,从而使其将具有良好的高温强度、抗疲劳强度及耐腐蚀性能。本实施例对该金属件的具体材料并不加以限制。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上述弹性件还可以为可折叠玻璃。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通过将屏体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折弯能力,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将减薄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加厚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通过加厚部与减薄部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得到有效支撑,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在柔性屏体的折叠区形成折痕。
进一步地,加厚部22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23,贯通孔23贯穿加厚部22。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加厚部22上开设贯穿加厚部22的多个贯通孔23,降低屏体支撑件20在折弯时所受应力,进而提高屏体支撑件20折弯性能。
进一步地,加厚部22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24和第二表面25,第一表面24形成用于支撑柔性屏体的支撑面。这样设置便于实现与柔性屏体和转动组件的连接。
进一步地,贯通孔23在第一表面24上形成有第一孔口,贯通孔23在第二表面25上形成有第二孔口;第一表面24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小于第二表面25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表面24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设置的较小,可以使得第一表面24具有更大的回弹力接触面积,从而使得第一表面24具有更大的支撑强度,有利于避免柔性屏体展平后产生折痕;通过将第二表面25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设置的较大,可以使得第二表面25具有更大的折弯性能,有利于实现柔性屏体的折叠。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表面24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是指,第一孔口的总面积占第一平面的面积的百分比;同理,第二表面25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是指,第二孔口的总面积占第二平面的面积的百分比。第一孔口、第二孔口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等,本实施例对第一孔口、第二孔口的具体形状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第一表面24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为40%-6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一表面24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设置为40%-60%,可以保证第一表面24在折弯性能足够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回弹力接触面积,从而具有更大的支撑强度,有利于避免柔性屏体展平后产生折痕;第一表面24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介于40%-60%。其中,开孔率可以是40%,45%,50%,55%,60%,优选50%,当开孔率小于40%时,容易导致折弯性能不足,难以实现叠屏;当开孔率大于60%时,容易导致支撑强度不足,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
具体的,第二表面25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为70%-90%。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第二表面25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设置为70%-90%,可以保证第二表面25在支撑强度足够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折弯能力,有利于实现叠屏;第二表面25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介于70%-90%。其中,开孔率可以是70%,75%,80%,85%,90%,优选80%,当开孔率小于70%时,容易导致折弯性能不足,难以实现叠屏;当开孔率大于90%时,容易导致支撑强度不足,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表面24是支撑柔性屏体的支撑面,通过将第一表面24上的第一孔口的开孔率设置为小于第二表面25上的第二孔口的开孔率,有利于在增大第一表面24的支撑强度的同时,增大第二表面25的折弯性能,进而保证柔性屏体在不易产生折痕的情况下,相对容易的实现叠屏。
进一步地,多个贯通孔23在加厚部22上呈阵列排布;在屏体支撑件20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行贯通孔23一一对应设置;或,在屏体支撑件20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行贯通孔23相互错位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在加厚部22开设有多个贯通孔23,且多个贯通孔23在加厚部22上呈阵列排布,可以使得加厚部22折弯时能够均匀受力,进而提高屏体支撑件20的支撑强度和折弯能力。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贯通孔23之间的间距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相邻两个贯通孔23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等,有利于屏体支撑件20折弯时均匀受力。
具体的,相邻两个贯通孔23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0.2mm。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相邻两个贯通孔23之间的间距范围设置为0.1-0.2mm,可以在屏体支撑件20折弯时,不会因间距太小导致支撑强度不足;也不会因间距太大导致折弯能力不足。相邻两个贯通孔23之间的间距介于0.1-0.2mm。其中,间距可以是0.1mm,0.12mm,0.15mm,0.18mm,0.2mm,优选0.15mm,当间距小于0.1时,容易导致支撑强度不足,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当间距大于0.2时,容易导致折弯性能不足,难以实现叠屏。
进一步地,沿屏体支撑件20的厚度方向,贯通孔23包括第一孔段231和第二孔段232,第一孔段231靠近第一表面24,第二孔段232靠近第二表面25;沿屏体支撑件20的厚度方向,第一孔段231的孔径相等;沿第一表面24至第二表面25的方向,第二孔段232的孔径逐渐增大。
需要说明的是,沿屏体支撑件20的厚度方向,将第一孔段231的孔径设置为相等;沿第一表面24至第二表面25的方向,将第二孔段232的孔径设置为逐渐增大。可以实现沿第一表面24至第二表面25的方向,屏体支撑件20的折弯性能增大,支撑性能减弱,从而实现屏体支撑件20靠近柔性屏体的表面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避免柔性屏体折叠时产生折痕,屏体支撑件20背离柔性屏体的表面具有足够的折弯性能,有利于实现叠屏。
进一步地,折叠区26包括第一折叠区261、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第一折叠区261和第二折叠区262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区264,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265,贯通孔23仅分布于第一折叠区261、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内的加厚部22上。
需要说明的是,屏体支撑件20在折弯时,第一折叠区261的折弯程度最大,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的折弯程度相当。通过在第一折叠区261和第二折叠区262之间设置第一连接区264用于折弯时包覆第二转动板的转轴,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265,且贯通孔23仅分布于第一折叠区261、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内的加厚部22上,进而保证非折叠区、第一连接区264、第二连接区265具有较大的支撑强度,第一折叠区261、第二折叠区262和第三折叠区263具有较大的折弯能力。
进一步地,加厚部22的厚度范围为150-200μm。
通过将加厚部22的厚度范围设置为150-200μm,可以使屏体支撑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和折弯能力。加厚部22的厚度范围介于150-200μm。其中,厚度可以是150μm,180μm,200μm,优选180μm,当厚度小于150μm时,容易导致支撑强度不足,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当厚度大于200μm时,容易导致折弯性能不足,难以实现叠屏。
减薄部21的厚度范围为30-100μm。
通过将减薄部21的厚度范围设置为30-100μm,可以使屏体支撑件具有足够的支撑强度和折弯能力。减薄部21的厚度范围介于30-100μm。其中,厚度可以是30μm,50μm,80μm,100μm,优选50μm,当厚度小于30μm时,容易导致支撑强度不足,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当厚度大于100μm时,容易导致折弯性能不足,难以实现叠屏。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将加厚部22的厚度范围设置为150-200μm,减薄部21的厚度范围设置为30-100μm;通过加厚部22减薄部21与形成合适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避免屏体支撑件20的支撑强度不足,导致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当高度差过小时不足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还是会形成折痕;当高度差过大时会导致屏体支撑件20表面不平整,折叠后难以紧密贴合。
屏体支撑件2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线应变范围为0.15-0.2。
需要说明的是,屏体支撑件2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线应变范围为0.15-0.2,可以保证屏体支撑件20具有良好折弯性能和支撑性能。屏体支撑件20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线应变介于0.15-0.2,其中,线应变可以是0.15,0.16,0.17,0.18,0.19,0.2,优选0.18。当线应变小于0.15时,容易导致折弯性能不足,难以实现叠屏;当线应变大于0.2时,容易导致支撑强度不足,柔性屏体容易产生折痕。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侧视图。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配置有上述实施例中屏体支撑件的显示模组。可以应用于柔性显示装置、家用电器、通讯设备等领域,本实施例对此并不加以限制。
具体的,该显示模组,包括柔性屏体10、转动组件30和屏体支撑件20,屏体支撑件20位于柔性屏体10和转动组件30之间,柔性屏体10位于屏体支撑件20的第一表面24上。
转动组件30包括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2、第三转动件33、第四转动件34和第五转动件35,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2、第三转动件33、第四转动件34和第五转动件35沿柔性屏体的边框方向依次排布;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32转动连接,第四转动件34与第五转动件35转动连接,屏体支撑件20的非折叠区27与第一转动件31和第五转动件35对应,第一转动件31和第五转动件35给屏体支撑件20的非折叠区27以支撑。屏体支撑件20的折叠区26与第二转动件32、第三转动件33和第四转动件34对应,第二转动件32、第三转动件33和第四转动件34给屏体支撑件20的折叠区26以支撑。
需要说明的是,转动组件30的各转动件均通过转轴转动设置于机壳(图中未示出)的容置腔内,其中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五转动件35为驱动件,第二转动件32与第四转动件34为从动件,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32连接,第四转动件34与第五转动件35连接。其中,第一转动件31、第二转动件32、第四转动件34和第五转动件35均与屏体支撑件20贴胶固定,第三转动件33与屏体支撑件20之间不通过贴胶固定,在屏体支撑件20展平时对其进行支撑。
作为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32之间、第四转动件34与第五转动件35之间可以通过啮合连接,具体的,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32之间、第四转动件34与第五转动件35之间通过齿轮连接,通过齿轮传动来传递运动。
作为另一种可实现的实施方式,第一转动件31与第二转动件32之间、第四转动件34与第五转动件35之间可以通过转动接头连接,具体的,转动接头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31连接,转动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二转动件32连接,同理,转动接头的一端与第四转动件34连接,转动接头的另一端与第五转动件35连接,通过转动接头实现运动的传递。
其他技术特征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并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包括柔性屏体、转动组件和屏体支撑件,屏体支撑件位于柔性屏体和转动组件之间,屏体支撑件用于支撑柔性屏体,通过将屏体支撑件设置为弹性件,保证其具有良好的折弯能力,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将减薄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加厚部设置于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通过加厚部与减薄部的高度差来补偿屏体支撑件折叠区的受力面的高度段差,使得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得到有效支撑,提高屏体支撑件的支撑强度,避免在柔性屏体的折叠区形成折痕。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作广义理解,例如,可以使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者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术语“上”、“下”、“前”、“后”、“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是另有精确具体地规定。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例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用于支撑柔性屏体,所述屏体支撑件为弹性件,所述屏体支撑件具有折叠区和非折叠区,所述屏体支撑件包括相互连接的减薄部和加厚部;
所述减薄部位于所述非折叠区内,所述加厚部位于所述折叠区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上开设有多个贯通孔,所述贯通孔贯穿所述加厚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形成用于支撑所述柔性屏体的支撑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一表面上形成有第一孔口,所述贯通孔在所述第二表面上形成有第二孔口;
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孔口的开孔率小于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孔口的开孔率;
优选的,所述第一表面上的所述第一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为40%-60%;
优选的,所述第二表面上的所述第二孔口的开孔率的范围为70%-90%。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贯通孔在所述加厚部上呈阵列排布;
在所述屏体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行所述贯通孔一一对应设置;
或,在所述屏体支撑件的延伸方向上,相邻两行所述贯通孔相互错位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贯通孔之间的间距相等;
优选的,相邻两个所述贯通孔之间的间距范围为0.1-0.2mm。
7.根据权利要求3-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屏体支撑件的厚度方向,所述贯通孔包括第一孔段和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靠近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孔段靠近所述第二表面;
沿所述屏体支撑件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孔段的孔径相等;
沿所述第一表面至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所述第二孔段的孔径逐渐增大。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区包括第一折叠区、第二折叠区和第三折叠区,所述第一折叠区和所述第二折叠区之间具有第一连接区,所述第二折叠区和所述第三折叠区之间具有第二连接区;
所述贯通孔仅分布于所述第一折叠区、所述第二折叠区和所述第三折叠区内的所述加厚部上。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体支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部的厚度范围为150-200μm;所述减薄部的厚度范围为30-100μm;
所述屏体支撑件沿自身延伸方向的线应变范围为0.15-0.2。
10.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屏体、转动组件和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屏体支撑件,所述屏体支撑件位于所述柔性屏体和所述转动组件之间,所述柔性屏体位于所述屏体支撑件的第一表面上;
优选的,所述转动组件包括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第三转动件、第四转动件和第五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四转动件与所述第五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屏体支撑件的非折叠区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五转动件对应,所述屏体支撑件的折叠区与所述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三转动件和所述第四转动件对应。
CN202111201770.9A 2021-10-15 2021-10-15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Active CN11387071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1770.9A CN113870718B (zh) 2021-10-15 2021-10-15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01770.9A CN113870718B (zh) 2021-10-15 2021-10-15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0718A true CN113870718A (zh) 2021-12-31
CN113870718B CN113870718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9996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01770.9A Active CN113870718B (zh) 2021-10-15 2021-10-15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7071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0557A (zh) * 2022-08-02 2022-10-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457862A (zh) * 2022-08-25 2022-12-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599A (zh) * 2016-10-27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66988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03679A (zh) * 2019-03-07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767096A (zh) * 2019-11-15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KR20200091368A (ko) * 2019-09-04 2020-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US20200341508A1 (en) * 2019-04-29 2020-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ing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2365802A (zh) * 2020-11-24 2021-02-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21137478A1 (ko) * 2019-12-30 2021-07-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탄성 부재
CN113257120A (zh) * 2020-02-12 2021-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28599A (zh) * 2016-10-27 2017-01-11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08766988A (zh) * 2018-05-31 2018-11-0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903679A (zh) * 2019-03-07 2019-06-1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00341508A1 (en) * 2019-04-29 2020-10-29 Samsung Display Co., Ltd. Folding member an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KR20200091368A (ko) * 2019-09-04 2020-07-3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접이식 표시 장치
CN110767096A (zh) * 2019-11-15 2020-02-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支撑结构及显示装置
WO2021137478A1 (ko) * 2019-12-30 2021-07-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탄성 부재
CN113257120A (zh) * 2020-02-12 2021-08-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2365802A (zh) * 2020-11-24 2021-02-12 湖北长江新型显示产业创新中心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240557A (zh) * 2022-08-02 2022-10-25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5457862A (zh) * 2022-08-25 2022-12-0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70718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70718A (zh) 屏体支撑件和显示模组
Lee et al. Wearable textile battery rechargeable by solar energy
CN107707155B (zh) 一种超宽带高能效压电振动能量收集装置
CH623700A5 (zh)
CN206432307U (zh) 电池模组的外壳及电池模组
JP3165935U (ja) 蓄電及び給電装置
CN102996376A (zh) 能量转换模块
CN112019088B (zh) 一种折纸耦合宽频带非线性压电振动发电装置
Shi et al. Highly Flexible All-Solid-State Supercapacitors Based on MXene/CNT Composites
CN113507235A (zh) 一种压缩—弯曲复合变形压电振动俘能装置及俘能方法
CN201655898U (zh) 燃料电池堆及其电压监测系统
CN115172071B (zh) 一种基于织物的自集成型柔性超级电容器及其制备方法
CN201248132Y (zh) 移动通讯用多层压电扬声器
CN106533250B (zh) 一种多定子平面阵列结构的超声波电机
CN109742276A (zh) 一种电池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1729965B (zh) 平面扬声器单体与扬声器装置
CN211125796U (zh) 软包电芯组装装置及软包电芯模组
DE102006041503B4 (de) Brennstoffzellenanordnung und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der Brennstoffzellenanordnung
JP2004510311A5 (zh)
CN111965561A (zh) 一种电池模组采样结构及采样模组
CN109920329B (zh) 一种柔性贴附膜及显示面板
CN219367255U (zh) 一种公共计算机基础课机箱移动座
CN220134564U (zh) 一种at变速箱齿轮连接板
CN218548487U (zh) 一种石墨双极板吸附槽结构
CN109088049A (zh) 电极组件及用于制造该电极组件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