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7572A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7572A
CN113867572A CN202111178365.XA CN202111178365A CN113867572A CN 113867572 A CN113867572 A CN 113867572A CN 202111178365 A CN202111178365 A CN 202111178365A CN 113867572 A CN113867572 A CN 1138675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idge
metal
touch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78365.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7572B (zh
Inventor
伍黄尧
周洪波
周秀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78365.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7572B/zh
Priority to US17/643,015 priority patent/US11720192B2/en
Publication of CN1138675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5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75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5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器件,设置于基板;触控器件,设置于显示器件背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器件包括沿着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桥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桥接层包括多个跨桥电极,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触控电极包括触控电极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触控电极部和跨桥电极至少部分交叠;触控电极部包括形成金属网格状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金属部,跨桥电极包括多个跨桥金属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覆盖跨桥金属部。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进步,触摸屏技术已经逐渐取代按键技术成为移动终端等的主流技术。触摸屏技术是根据手指、笔等接触安装在显示装置前端的触摸屏时,所触摸的位置(以坐标的形式)被检测到并送到控制器,从而确定被输入的信息的一种技术。目前,触摸屏的应用范围非常广阔,主要的产品包括触控类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终端,以及工业自动化行业的人机显示界面等。
为实现显示装置的触摸功能,通常需要在显示装置内引入触控电极,触控电极包括相互交叉的横向和纵向两部分,由于工艺原因,触控电极中很容易产生金属残留,影响产品良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旨在解决金属残留影响显示面板良率的问题。
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器件,设置于基板;触控器件,设置于显示器件背离基板的一侧,触控器件包括沿着显示面板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桥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桥接层包括多个跨桥电极,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触控电极包括触控电极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触控电极部和跨桥电极至少部分交叠;触控电极部包括形成金属网格状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金属部,跨桥电极包括多个跨桥金属部,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覆盖跨桥金属部。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包括基板、显示器件和触控器件。触控器件包括桥接层、绝缘层和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设置有触控电极,桥接层设置有跨桥电极,触控电极的触控电极部和跨桥电极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交叠,使得跨桥电极能够连接相应的触控电极部。触控电极部包括形成金属网格状且相互电连接的触控金属部,触控金属部即触控电极部在显示器件上的具体布线结构。跨桥电极部包括跨桥金属部,跨桥金属部即触控电极部在显示器件上的具体布线结构。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覆盖跨桥金属部,在制备覆盖跨桥金属部的触控金属部时,能够改善金属残留,避免该部分金属残留使得绝缘层应力集中而影响绝缘层的结构强度。提高绝缘层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的良率。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以下参照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其中,相同或相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特征。
图1是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3中II处的另一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触控电极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触控电极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子像素和触控电极的相对位置关系;
图1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重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跨桥金属部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13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5是还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8是一其他两个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是另一其他两个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8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21是图19中IV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20’、触控膜层;21’、第一金属层;22’、中间绝缘层;23’、第二金属层;30’、金属残留;
10、显示面板;
100、基板;
200、显示器件;
300、触控器件;301、桥接层;302、绝缘层;302’、平面部;303、触控电极层;
310、触控电极;310a、第一触控电极块;310b、第二触控电极块;311、触控电极部;311a、第二触控电极部;311b、连接电极部;312、触控金属部;312a、第一触控金属部;312b、第二触控金属部;
320、跨桥电极;321、跨桥金属部;321a、第一跨桥金属部;321b、第二跨桥金属部;322、跨桥部;322a、跨桥过孔部;322a’、过孔;323、辅助电极部;
330、连接电极;331、第一连接金属部;332、第二连接金属部;
340、第一绝缘部;341、顶面;342、侧面;
350、第二绝缘部;
360、第三绝缘部;
400、重复单元;400a、第一像素组;400b、第二像素组;410、红色子像素;420、绿色子像素;430、蓝色子像素;401、显示单元;
500、像素定义部;510、像素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发明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发明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发明的示例来提供对本发明的更好的理解。在附图和下面的描述中,至少部分的公知结构和技术没有被示出,以便避免对本发明造成不必要的模糊;并且,为了清晰,可能夸大了部分结构的尺寸。此外,下文中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例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述描述中出现的方位词均为图中示出的方向,并不是对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本发明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发明人在对显示面板的失效原因的研究中发现,一些显示面板的失效原因在于绝缘层过刻或者断裂,进而令显示面板失效。而且在进一步改善绝缘层的材料后发现仍然不能够很好的改善绝缘层的断裂问题。
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的触控膜层20’包括依次设置于显示器件层上的第一金属走线21’、中间绝缘层22’和第二金属走线23’。发明人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由于第一金属走线21’和第二金属走线23’交叠,且第二金属走线23’的宽度小于第一金属走线21’的宽度,导致中间绝缘层22’表面上会形成平面部和凸起部,凸起部对应于第一金属走线21’,凸起部的侧面和平面部之间形成夹角区域,在制备第二金属走线23’时,夹角区域内极易形成金属残留30’;另一方面,夹角区域由于不平坦,当第二金属走线23’进行图案化刻蚀工艺时,由于第二金属走线23’的宽度小于第一金属走线21’的宽度,在刻蚀工艺之前的第二金属走线23’在夹角区域需要被刻蚀掉,从而在过度区域存在过度刻蚀,进一步而导致夹角区域对应的中间绝缘层22’会过度刻蚀,中间绝缘层22’在夹角区域过度刻蚀的地方出现凹陷部,最终上述金属残留和凹陷部产生了明显的段差,从而形成了显著的应力集中区域;该应力集中区域使得夹角区域内的中间绝缘层22极易发生断裂,降低膜层的稳定性,同时也会增加第一金属走线21’和第二金属走线23’之间短路的风险,影响显示面板的良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本申请。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图2至图21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2,图2为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俯视图。
如图1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在其他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为全面屏显示,显示面板10也可以不包括非显示区域。
请一并参阅图3至图5,图3是图2中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中A-A处的剖视图。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包括:基板100;显示器件200,设置于基板100;触控器件300,设置于显示器件200背离基板100的一侧,触控器件300包括沿着显示面板10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桥接层301、绝缘层302和触控电极层303,桥接层301包括多个跨桥电极320,触控电极层303包括沿第一方向X或者第二方向Y分布的触控电极310,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相交;需要说明的是,图3示给出了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示例性的方向,但不局限于所示方向,触控电极310包括触控电极部31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触控电极部311和跨桥电极320至少部分交叠;触控电极部311包括形成金属网格状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金属部312,跨桥电极320包括多个跨桥金属部32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跨桥金属部321。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本申请的跨桥电极320可以为金属网格状电极或者条状电极,当跨桥电极320为金属网格状电极,跨桥电极320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且相互电连接的跨桥金属部321;当跨桥电极320为条状电极,跨桥电极320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跨桥金属部321。本文所称的“跨桥金属部321”为跨桥电极320的具体的微观布线结构,例如当跨桥电极320呈网格状时,跨桥金属部321为单个金属网格的部分或全部金属线段;当跨桥电极320为条状电极时,跨桥金属部321为一条或部分的条状电极。
同时,本申请的触控电极310可以为金属网格状电极或者条状电极,当触控电极310为金属网格状电极,触控电极310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延伸且相互电连接的触控金属部311;当触控电极310为条状电极,触控电极310包括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的触控金属部311。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称的“触控金属部312”为触控电极部311的具体微观布线结构,例如当触控电极部311呈金属网格状结构时,触控金属部312为单个金属网格的部分或全部金属线段。
本文所称的“触控电极部311”是指触控电极310上与跨桥电极3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的部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跨桥金属部321;可以理解为,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跨桥金属部321,和/或,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沿第二方向延伸的跨桥金属部321;如附图4和图5所示,沿着垂直于触控金属部312或者跨桥金属部321延伸的方向,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大于跨桥金属部321的宽度。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由于跨桥金属部321的存在,在跨桥金属部321制备绝缘层302时,会在绝缘层302对应跨桥金属部321的部位会高于其他部位,这就导致绝缘层302上对应跨桥金属部321两侧的区域会形成夹角区域。本申请中将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即触控金属部312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尺寸较大,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大于跨桥金属部321的宽度,从而使得触控金属部312能够延伸至夹角区域之外,如此,当对触控金属部312所在金属层进行刻蚀形成触控金属部312时,则不会在夹角区域对触控金属部所在金属层进行刻蚀,从而避开了由于夹角区域导致在刻蚀形成触控金属部时产生金属残留,进一步消除了金属残留。同时,不会因金属残留导致应力集中而影响绝缘层302的结构强度,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此外,由于触控金属部312可以延伸至夹角区域之外,因此触控金属部312制备时不需要刻蚀掉夹角区域的金属材料,更加不会留下棱角形状的金属残留30’。由于夹角区域内的金属材料无需刻蚀掉,不会导致过度刻蚀而导致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会过度刻蚀,也不会导致绝缘层302在夹角区域过度刻蚀出现凹陷部而使得绝缘层302具有断裂的危险,也能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绝缘层302包括覆盖跨桥金属部321的第一绝缘部340,第一绝缘部340背离基板100的表面向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方向凸起;其中,跨桥金属部321在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内,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金属部312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内。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6是图5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绝缘部340包括顶面341和连接于顶面341两侧的侧面342。绝缘层302还包括平面部302’,顶面341通过侧面342连接于平面部302’。由于第一绝缘部340背离基板100的表面向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方向凸起,即顶面341凸出于平面部302’,因此侧面342与平面部302’之间会形成夹角区域,该夹角区域内易形成金属残留30’。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绝缘部340位于跨桥金属部321上方,跨桥金属部321在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内,使得第一绝缘部340能够向跨桥金属部321提供更好的防护。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触控金属部312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内,那么触控金属部312会延伸至夹角区域之外,也就是说触控金属部312覆盖了夹角区域,如此,在刻蚀工艺中刻蚀形成触控金属部312时,就不会在夹角区域进行刻蚀,因而避免了夹角区域因为刻蚀导致金属残留或者导致该区域的绝缘层过刻,避免第一绝缘部340及其周侧的绝缘层302发生断裂。且由于触控金属部312会延伸至夹角区域之外,因此触控金属部312制备时不需要刻蚀掉夹角区域的金属材料,不会导致过度刻蚀而导致夹角区域对应的第一绝缘部340会过度刻蚀出现凹陷部,避免第一绝缘部340因此断裂。因此本实施例能够保证绝缘层302的可靠性,同时避免了绝缘层302上下金属之间的短路连接。
可选的,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金属部312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尺寸设置方式有多种,例如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与触控金属部312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的尺寸相等。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触控金属部312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大于第一绝缘部34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使得触控金属部312能够更好的覆盖第一绝缘部340的顶面341和侧面342,触控金属部312能够覆盖夹角区域并延伸至夹角区域之外,不会在夹角区域形成金属残留30’导致绝缘层302应力集中而断裂,也不会出现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过刻而断裂,保证绝缘层302的可靠性。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和其覆盖的跨桥金属部321中,触控金属部312具有第一线宽B,跨桥金属部321具有第二线宽C,第一线宽B和第二线宽C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BDA0003296280280000061
其中,a为制造公差的绝对值。a的取值有多种,例如a取0.8μ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一线宽B和第二线宽C满足上述关系式时,即当跨桥金属部321和触控金属部312边缘的距离A大于或等于0.6μm时,能够保证触控金属部312可以覆盖第一绝缘部340的顶面341和侧面342以及部分平面部302’,不会在夹角区域形成金属残留30’,更好的改善由于金属残留30’导致的绝缘层302上应力集中,改善绝缘层302的断裂问题。
触控电极31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3,触控电极310包括沿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通过连接电极330电连接。可选的,触控电极310还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沿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通过跨桥电极320相互电连接。其中,触控电极部311包括复用为连接电极330的连接电极部311b。即连接电极330中与跨桥电极3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的部位为连接电极部311b。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通过与其同层设置的连接电极330相互电连接,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通过桥接层301的跨桥电极320相互连接,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用于实现触控功能。
如上所述,连接电极330连接于沿第一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之间,因此连接电极330整体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跨桥电极320连接于沿第二方向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之间,因此跨桥电极320整体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那么至少部分跨桥电极320的跨桥金属部321与至少部分连接电极330的连接电极330部311b沿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交叠。
在相互交叠的连接电极330和跨桥电极320中,在制备连接电极330时,容易在位于跨桥电极320的跨桥金属部321上方的绝缘层302表面形成金属残留30’。一方面该部分金属残留30’极易与连接电极330部311b相互电连接;另一方面该部分金属残留30’极易导致绝缘层302断裂,而使得金属残留30’与跨桥电极320的跨桥金属部321相互连接,进而有可能导致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相互短路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330部311b中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部311b中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即连接电极330和跨桥电极320中,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连接电极部311b覆盖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即沿垂直于连接电极部311b和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延伸的方向,连接电极部311b的宽度大于跨桥金属部321的宽度。例如连接电极部311b和部分跨桥金属部32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二方向,那么连接电极部311b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跨桥金属部32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如上所述,由于连接电极部311b在绝缘层302上方,连接电极部311b的宽度较大,连接电极部311b能够延伸至绝缘层302的夹角区域。因此能够改善夹角区域的金属残留30’,且能够避免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被过度刻蚀导致的断裂,改善绝缘层302断裂导致的触控电极310短路,提高显示面板10的良率。
连接电极330的设置方式有多种,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连接电极330部311b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金属部331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第二金属部连接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第一连接金属部331。如上所述,跨桥电极320整体沿第二方向延伸,因此跨桥电极320中较多的跨桥金属部321与第二连接金属部332沿同一方向延伸,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的两侧极易产生金属残留30’。
可选的,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第二连接金属部332覆盖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沿垂直于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和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延伸的方向,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的宽度大于跨桥金属部321的宽度。例如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和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那么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如上所述,由于跨桥金属部321在绝缘层302的下方,跨桥金属部321的存在会导致绝缘层302上形成夹角区域。而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在绝缘层302上方,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的宽度较大,第二连接金属部332能够延伸至绝缘层302的夹角区域。因此能够改善夹角区域的金属残留30’,且能够避免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被过度刻蚀导致的断裂。
可选的,至少部分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具有上述第一线宽B,第二连接金属部332覆盖的跨桥金属部321具有上述的第二线宽C。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和跨桥金属部321的线宽满足上述关系式。
可选的,如图4所示,沿第二方向相邻分布的两个第一连接金属部331与沿第一方向相邻分布的两个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围合形成单个金属网格,至少两个金属网格沿第一方向依次分布形成连接电极330。金属网格结构能够大大降低连接电极330的阻抗。
多个金属网格沿第一方向可以依次分布,或者如图4所示,多个金属网格沿第一方向错位分布。即其中一金属网格中的第一连接金属部331连接于另一金属网格中的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在第二方向上的中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继续参阅图4,触控电极部311包括部分复用为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的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即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中与跨桥电极32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交叠的部位为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中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沿垂直于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和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延伸的方向,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大于跨桥金属部321的宽度。例如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和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那么该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如上所述,跨桥金属部321的存在会导致绝缘层302上形成夹角区域。而触控金属部312在绝缘层302上方,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较大,触控金属部312能够延伸至绝缘层302的夹角区域。因此能够改善夹角区域的金属残留30’,且能够避免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被过度刻蚀导致的断裂。
可选的,至少部分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具有上述的第一线宽B,该部分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覆盖的跨桥金属部321具有上述的第二线宽C,第一线宽B和第二线宽C满足上述关系式。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7,图7与图4的区别在于图7中省略了部分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的触控金属部312布线,以更好的展示跨桥电极320的布线结构。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跨桥电极320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且沿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跨桥部322,其中,至少一个跨桥部322通过跨桥过孔部322a和一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电连接。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电极320包括至少两个跨桥部322,在第二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能够通过两个跨桥部322相互连接,能够保证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连接的稳定性。
可选的,跨桥过孔部322a包括沿着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过孔322a’。使得跨桥部322可以通过两个过孔322a’与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连接,进一步提高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和跨桥电极320连接的稳定性和良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跨桥部322包括设置在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过孔322a’之间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中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沿垂直于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和至少部分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的延伸方向的方向,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大于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的宽度。例如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和至少部分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的延伸方向为第二方向,那么该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大于至少部分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在第一方向上的延伸宽度。如上所述,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的存在会导致绝缘层302上形成夹角区域。而触控金属部312在绝缘层302上方,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较大,触控金属部312能够延伸至绝缘层302的夹角区域。因此能够改善夹角区域的金属残留30’,且能够避免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被过度刻蚀导致的断裂。
可选的,跨桥电极320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连接相邻的两个跨桥部322。进而降低跨桥电极320的阻抗。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中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如上所述,当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时,沿垂直于其延伸方向的方向,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大于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的宽度。那么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能够延伸至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对应的夹角区域,因此能够改善该夹角区域内的金属残留30’形状,且能够避免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被过度刻蚀导致的断裂。
请参阅图8,图8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触控电极310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如图8所示,发明人发现,由于跨桥部322的存在,会导致绝缘层302上形成与跨桥部322相对应的凸起,该凸起例如为第二绝缘部350。第二绝缘部350的存在会导致绝缘层302上形成夹角区域,夹角区域内会形成金属残留30’。当跨桥部322沿第二方向延伸时,第二绝缘部350沿第二方向延伸,会在绝缘层302上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夹角区域,进而可能形成沿第二方向延伸的金属残留30’。结合图7可以看出,由于跨桥电极320经由连接电极330连接于相邻的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之间,该金属残留30’可能沿第二方向延伸导致连接电极330和跨桥电极320或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短路连接。
请一并参阅图7和图9,图9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中触控电极310的局部结构立体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9所示,跨桥电极320还包括辅助电极部323,辅助电极部323沿第一方向延伸且辅助电极部323的一端电连接于跨桥电极320在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电极320还设置有辅助电极部323,辅助电极部323例如连接于跨桥部322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辅助电极部323沿第一方向延伸。绝缘层302会在辅助电极部323上形成另一个凸起例如为第三绝缘部360,第三绝缘部360连接于第二绝缘部350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且第三绝缘部360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三绝缘部360会截断第二绝缘部350一侧夹角区域内的金属残留30’,导致该金属残留30’断裂,进而改善由于该金属残留30’导致的连接电极330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之间的短路或者连接电极330和跨桥电极320之间的短路,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发明人发现,当连接电极330和跨桥过孔部322a之间存在金属残留30’时,该金属残留30’导致绝缘层302断裂,使得金属残留30’有可能连接跨桥电极320和连接电极330,进而导致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短路连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在第二方向上,辅助电极部323位于连接电极330和跨桥过孔部322a之间。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辅助电极部323位于连接电极330和跨桥过孔部322a之间,因此第三绝缘部360位于连接电极330和跨桥过孔部322a之间,使得第三绝缘部360能够截断连接电极330和跨桥过孔部322a之间的金属残留30’,提高显示面板10良率。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包括沿第二方向上设置在跨桥过孔部322a和连接电极330之间的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至少部分跨桥金属部321交叠;沿第二方向上,辅助电极位于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连接电极330之间。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包括更加靠近跨桥电极320的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且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部分跨桥金属部321交叠,那么该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跨桥金属部321之间的金属残留30’也会导致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短路。辅助电极位于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连接电极330之间,使得第三绝缘部360能够截断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连接电极330之间的金属残留30’,进而改善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的短路。
可选的,如图7所示,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金属部312b,第二触控金属部312b靠近跨桥电极320的端部和跨桥电极32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二触控金属部312b部和跨桥电极320间隔,当跨桥电极320上方对应位置形成金属残留30’时,该金属残留30’与第二触控金属部312b间隔,进而避免由于该金属残留30’导致的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和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短路连接。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示出了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中子像素和触控电极310的相对位置关系,图11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重复单元400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彩色化显示,显示面板10包括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和蓝色子像素430。
可选的,至少两个跨桥部322分设于绿色子像素420在第一方向上的两侧。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部322分设于绿色子像素420的两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红色子像素410、蓝色子像素430和绿色子像素420的排布方式有多种,例如,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重复单元400,重复单元400包括:第一像素组400a,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蓝色子像素430、绿色子像素420、蓝色子像素430和红色子像素410;第二像素组400b,位于第一像素组400a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第二像素组400b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蓝色子像素430、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和蓝色子像素430,且第一像素组400a和第二像素组400b沿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像素组400a和第二像素组400b沿第一方向错位,使得第一像素组400a中相邻的红色子像素410与绿色子像素420能够与第二像素组400b中的第一个蓝色子像素430形成一个发白光的显示单元401;第一像素组400a中位于在第二方向上第三位的蓝色子像素430能够与第二像素组400b中位于第二方向上第二和第三位的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形成一个显示单元401;第一像素组400a中位于第二方向上第四和第五位的绿色子像素420、蓝色子像素430能够与第二像素组400b中的位于第二方向上第四位的红色子像素410形成一个显示单元401;第一像素组400a中最后的红色子像素410能够与第二像素组400b中最后的绿色子像素420、蓝色子像素430形成一个显示单元401。因此令第一像素组400a和第二像素组400b形成4个显示单元401,且各显示单元401内的子像素均为真子像素,能够提高显示面板10的显示效果。此外,同一列或同一行内均包括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和蓝色子像素430,能够避免形成明显的显示条纹。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重复单元还可以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列的第三像素组400a’和第四像素组400b’,第三像素组400a’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和蓝色子像素430;第四像素组400b’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蓝色子像素430、红色子像素410和绿色子像素420且,第三像素组400a’和第四像素组400b’沿第一方向错位设置,以使第三像素组400a’中的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与第四像素组400b’中的蓝色子像素430构成一个发白光的显示单元,第三像素组400a’中的蓝色子像素430与第四像素组400b’中的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构成一个发白光的显示单元。
可选的,位于同一子像素两侧的触控金属部312的线宽相等,以提高显示面板10显示效果的均一性。
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器件200包括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包括像素定义部500和像素开口510;触控金属部312和跨桥金属部321至像素定义部500朝向像素开口510边缘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7.65μm。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触控金属部312和跨桥金属部321至像素定义部500朝向像素开口510边缘的距离D是指:触控金属部312和跨桥金属部321在基板100上正投影至像素定义部500在基板100上的正投影边缘之间的距离。当触控金属部312和跨桥金属部321至像素定义部500朝向像素开口510边缘的距离D大于或等于7.65μm,能够改善触控金属部312和跨桥金属部321对显示面板10显示效果的影响。
可选的,显示面板10还包括封装层,封装层位于像素定义层和桥接层301之间。可选的,桥接层301和封装层之间还设置有绝缘膜层。
请参阅图12,图12是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的跨桥金属部321的横截面示意图。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在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和其覆盖的跨桥金属部321中,跨桥金属部321具有沿垂直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SS1、第二表面SS2和连接第一表面SS1和第二表面SS2的侧表面SS3,第一表面SS1位于跨桥金属部321背离触控金属部312的一侧,第二表面SS2和侧表面SS3的夹角a为60°~80°。
当夹角a过大,侧表面SS3过陡时,对位于侧表面SS3和第一表面SS1上的金属材料进行刻蚀时,极易在夹角区域形成金属残留30’。当夹角a过小时,为了令第一表面SS1与第二表面SS2之间的距离达到目标值,即为了令第一绝缘部350具有足够的厚度,会增加侧表面SS3的延伸长度,一方面导致第一表面SS1尺寸过小而影响其上的金属层的制备,另一方面导致第二表面SS2的尺寸过大而导致第一绝缘部350的尺寸过大难以制备。
在这些可选的实施例中,当夹角a的角度在上述范围之内时,既能够避免夹角a过大,导致的夹角区域易形成金属残留30’;也能够避免由于夹角a过小,影响第一表面SS1上的金属层的制备及第一绝缘部350的制备。
可选的,第二表面和侧表面的夹角为60°~80°,如此可以尽量保证跨桥金属部的宽度减少的同时,减少金属残留;其中,第二表面SS2和侧表面SS3的夹角a可以为70°左右,例如第二表面SS2和侧表面SS3的夹角a为65°~75°。
请参阅图13,图13示出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金属部321包括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和连接于两个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之间的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连接电极330包括第一连接金属部331和第二金属连接部33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金属部331覆盖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的存在,会在绝缘层302上形成对应于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边缘的夹角区域。由于至少部分第一连接金属部331覆盖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第一连接金属部331会延伸到这些夹角区域。因此第一连接金属部331制备时不需要刻蚀掉这些夹角区域的金属材料,更加不会留下棱角形状的金属残留30’。由于这些夹角区域内的金属材料无需刻蚀掉,不会导致过度刻蚀而导致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会过度刻蚀,也不会导致绝缘层302在夹角区域过度刻蚀出现凹陷部而使得绝缘层302具有断裂的危险,也能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请参阅图14,图14示出又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4所示,在又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部322的个数为三个,三个跨桥部322能够改善相邻两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连接的稳定性,提高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的连接良率。
在图14所示的实施例中,其中一个跨桥部322的跨桥金属部321包括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连接电极330包括第一连接金属部331和第二金属连接部332。在垂直于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的存在,会在绝缘层302上形成对应于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边缘的夹角区域。由于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第二连接金属部332会延伸到这些夹角区域。因此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制备时不需要刻蚀掉这些夹角区域的金属材料,更加不会留下棱角形状的金属残留30’。由于这些夹角区域内的金属材料无需刻蚀掉,不会导致过度刻蚀而导致夹角区域对应的绝缘层302会过度刻蚀,也不会导致绝缘层302在夹角区域过度刻蚀出现凹陷部而使得绝缘层302具有断裂的危险,也能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此外,虽然图14中仅示意出,其中一个跨桥部322对应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被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是两个跨桥部322或三个跨桥部322对应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被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也可以是其他位置的跨桥部322对应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被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
请参阅图15,图15示出还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5所示,在还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电极320和连接电极330均沿弯折路径延伸,以减小跨桥电极320和触控电极部311的交叠面积,降低金属残留30’与触控电极部311连接的风险,提高显示面板10的良率。
可选的,在相互交叠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和第二金属连接部332中,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能够进一步减小金属残留30’,降低302断裂的危险,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请参阅图16,图16示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6所示,在再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跨桥部322在第二方向上两端的跨桥过孔部322a错位设置,以减小跨桥部322与触控电极310的交叠面积。
可选的,在相互交叠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和第二金属连接部332中,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能够进一步减小金属残留30’,降低302断裂的危险,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请参阅图17,图17示出再一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在再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10还包括透光区,跨桥电极320的跨桥金属部321环绕透光区设置,以减小透光区的金属布线密度,提高透光区的透光率。
可选的,在相互交叠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和第二金属连接部332中,至少部分第二金属连接部332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能够进一步减小金属残留30’,降低302断裂的危险,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可选的,在相互交叠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和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中,至少部分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覆盖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能够进一步减小金属残留30’,降低302断裂的危险,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进而提升显示面板10的良率。
请一并参阅图18和图19,图18和图19分别示出其他两个实施例提供的图3中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18和图19的区别在于,图18中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的总延伸长度小于图19中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的总延伸长度。图18的实施例中跨桥电极320包括三条跨桥部322,图19实施例中跨桥电极320包括两条跨桥部322。
请参阅图20和图21,图20为图18中III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21是图19中IV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由图20和图21可以看出,在减小了第二连接金属部332的延伸长度以后,金属残留30’的最短路径h1减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令沿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跨桥金属部321,加宽与跨桥金属部321在同一方向延伸并相互交叠的部分触控金属部312的宽度,使得触控金属部312能够延伸至该跨桥金属部321在绝缘层302上形成的夹角区域之外,能够减小夹角区域产生的金属残留30’。且由于无需对夹角区域的金属进行刻蚀,不会导致过刻,还能够提高绝缘层302的完整性,避免绝缘层302断裂导致金属短路而影响显示面板10的良率。
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一第一方面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由于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因此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0具有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包括但不限于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Assistant,简称:PDA、平板电脑、电子书、电视机、门禁、智能固定电话、控制台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申请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申请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Claims (19)

1.一种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00);
显示器件(200),设置于所述基板(100);
触控器件(300),设置于所述显示器件(200)背离所述基板(100)的一侧,所述触控器件(300)包括沿着所述显示面板(10)出光方向上依次层叠设置的桥接层(301)、绝缘层(302)和触控电极层(303),所述桥接层(301)包括多个跨桥电极(320),所述触控电极层(303)包括沿第一方向或者第二方向分布的触控电极(310),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电极(310)包括触控电极部(31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触控电极部(311)和所述跨桥电极(320)至少部分交叠;
所述触控电极部(311)包括形成金属网格状且相互电连接的多个触控金属部(312),所述跨桥电极(320)包括多个跨桥金属部(321),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跨桥金属部(3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绝缘层(302)包括覆盖所述跨桥金属部(321)的第一绝缘部(340),所述第一绝缘部(340)背离所述基板(100)的表面向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面的方向凸起;
其中,所述跨桥金属部(321)在所述基板(100)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绝缘部(340)在所述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内,所述第一绝缘部(340)在所述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金属部(312)在所述基板(100)上的正投影之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310)包括多个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块(310a)通过连接电极(330)电连接;
所述触控电极部(311)包括部分复用为所述连接电极(330)的连接电极部(311b),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所述连接电极部(311b)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跨桥金属部(3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电极部(311b)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金属部(331)及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金属部(332),所述第二连接金属部(332)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金属部(331);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金属部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跨桥金属部(3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方向相邻分布的两所述第一连接金属部(331)与沿所述第一方向相邻分布的两所述第二连接金属部(332)围合形成单个金属网格,至少两个所述金属网格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310)包括多个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相邻两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通过所述跨桥电极(320)电连接;
所述触控电极部(311)包括部分复用为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的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沿着同一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311)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覆盖至少部分所述跨桥金属部(32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桥电极(320)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所述跨桥部(322),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跨桥部(322)通过跨桥过孔部(322a)和一个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桥过孔部(322a)包括沿着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至少两个过孔(322a’),所述跨桥部(322)包括设置在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两个所述过孔(322a’)之间的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覆盖所述第一跨桥金属部(321a)。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桥电极(320)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所述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连接相邻的两个所述跨桥部(322);
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二触控电极部(311a)中的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覆盖所述第二跨桥金属部(321b)。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跨桥电极(320)还包括辅助电极部(323),所述辅助电极部(323)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所述辅助电极部(323)的一端电连接于所述跨桥电极(32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至少一侧。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辅助电极部(323)位于所述连接电极(330)和所述跨桥过孔部(322a)之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上设置在所述跨桥过孔部(322a)和所述连接电极(330)之间的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至少部分所述跨桥金属部(321)交叠;
沿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辅助电极位于所述第一触控金属部(312a)和所述连接电极(330)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块(310b)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触控金属部(312b),所述第二触控金属部(312b)靠近所述跨桥电极(320)的端部和所述跨桥电极(320)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和蓝色子像素(430),至少两个所述跨桥部(322)分设于所述绿色子像素(420)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两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阵列分布的多个重复单元(400),所述重复单元(400)包括:
第一像素组(400a),包括沿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蓝色子像素(430)、绿色子像素(420)、蓝色子像素(430)和红色子像素(410);
第二像素组(400b),位于所述第一像素组(400a)在第一方向上的一侧,所述第二像素组(400b)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依次分布的蓝色子像素(430)、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红色子像素(410)、绿色子像素(420)和蓝色子像素(430),且所述第一像素组(400a)和所述第二像素组(400b)沿所述第一方向错位设置。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器件(200)包括像素定义层,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像素定义部(500)和像素开口(510);
所述触控金属部(312)和跨桥金属部(321)至所述像素定义部(500)朝向所述像素开口(510)边缘的距离大于或等于7.65μ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和其覆盖的所述跨桥金属部(321)中,所述触控金属部(312)具有第一线宽B,所述跨桥金属部(321)具有第二线宽C,所述第一线宽B和所述第二线宽C满足如下关系:
Figure FDA0003296280270000031
其中,a为制造公差的绝对值。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10),其特征在于,在至少部分所述触控金属部(312)和其覆盖的所述跨桥金属部(321)中,所述跨桥金属部(321)具有沿垂直所述显示面板(10)所在平面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和连接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第二表面的侧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跨桥金属部(321)背离所述触控金属部(312)的一侧,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侧表面的夹角为60°~80°。
1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
CN202111178365.XA 2021-10-09 2021-10-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8675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8365.XA CN113867572B (zh) 2021-10-09 2021-10-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7/643,015 US11720192B2 (en) 2021-10-09 2021-12-07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78365.XA CN113867572B (zh) 2021-10-09 2021-10-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572A true CN113867572A (zh) 2021-12-31
CN113867572B CN113867572B (zh) 2024-01-23

Family

ID=790023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78365.XA Active CN113867572B (zh) 2021-10-09 2021-10-09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720192B2 (zh)
CN (1) CN113867572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524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03763A (ko) * 1999-06-25 2001-01-15 김영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액정 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9087118A (ja) * 2007-10-01 2009-04-23 Sharp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03915A (ja) * 2011-06-17 2013-01-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投影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投影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20160001482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8089760A (zh) * 2018-01-02 2018-05-2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US20190036063A1 (en) * 2017-07-18 2019-01-3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10488525A (zh) * 2019-08-30 2019-1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0879640A (zh) * 2018-09-04 2020-03-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111158517A (zh) * 2019-12-09 2020-05-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65986A (zh) * 2020-06-02 2020-09-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10019018A1 (en) * 2019-01-28 2021-01-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odul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2416180A (zh) * 2020-12-08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50411A (zh) * 2020-12-28 2021-04-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932073A (zh) * 2017-05-22 2018-12-04 祥达光学(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与其引线结构
CN108089768A (zh) * 2018-01-25 2018-05-2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结构及柔性触控显示器件
US11514707B2 (en) * 2019-05-31 2022-11-29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Ltd. Optical sensor and methods of making the same
CN110489007B (zh) * 2019-07-24 2021-01-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US11556216B2 (en) * 2020-02-03 2023-01-17 Apple Inc. Touch electrodes with bar and stripe pattern
US11416106B2 (en) * 2020-12-15 2022-08-16 Tpk Touch Solutions (Xiamen) Inc.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ouch sensing function and electrode structure for touch sensing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10003763A (ko) * 1999-06-25 2001-01-15 김영환 박막 트랜지스터 액정 표시소자의 제조방법
JP2009087118A (ja) * 2007-10-01 2009-04-23 Sharp Corp タッチパネル、タッチパネル付き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3003915A (ja) * 2011-06-17 2013-01-07 Toppan Printing Co Ltd 投影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及びその製造方法、投影型静電容量式タッチパネルセンサー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KR20160001482A (ko) * 2014-06-27 2016-01-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감지 디스플레이 장치
US20190036063A1 (en) * 2017-07-18 2019-01-31 Lg Display Co., Ltd. Display Device
CN108089760A (zh) * 2018-01-02 2018-05-29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0879640A (zh) * 2018-09-04 2020-03-13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US20210019018A1 (en) * 2019-01-28 2021-01-21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ngerprint recognition module, driving method thereof,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10488525A (zh) * 2019-08-30 2019-11-22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158517A (zh) * 2019-12-09 2020-05-1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65986A (zh) * 2020-06-02 2020-09-15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16180A (zh) * 2020-12-08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650411A (zh) * 2020-12-28 2021-04-13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201524A1 (zh) * 2022-04-19 2023-10-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30115848A1 (en) 2023-04-13
US11720192B2 (en) 2023-08-08
CN113867572B (zh) 2024-0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262952B1 (ko) 터치 컨트롤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터치 컨트롤 디스플레이 스크린
CN108958539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9634459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EP3410268B1 (en) Touch display device and touch display panel
US11469257B2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CN111524902A (zh) 一种柔性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TWI545489B (zh) 觸控面板與觸控顯示面板
CN109032407B (zh) 柔性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CN114935983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TWI648671B (zh) 觸控面板
CN108089762B (zh)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4026694A (zh) 触控模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0007810B (zh) 一种触摸屏、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CN113867572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090359B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WO2024088226A1 (zh) 触控屏幕和电子设备
CN112578926A (zh) 触控层组、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终端
CN111522468B (zh) 触控显示装置
CN114237412B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US2023003037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20220391042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210573720U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047712A1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设备
US11068115B1 (en) Touch screen panel
CN114237411B (zh) 触控结构、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