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7027A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7027A
CN113867027A CN202111156009.8A CN202111156009A CN113867027A CN 113867027 A CN113867027 A CN 113867027A CN 202111156009 A CN202111156009 A CN 202111156009A CN 113867027 A CN113867027 A CN 11386702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panel
conductive
heat dissipation
display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6009.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7027B (zh
Inventor
朱曦
毕铁钧
李晨
高涌效
王世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Chengdu BOE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6009.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7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7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7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7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82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 G02F1/133385Heating or cooling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other than for activation, e.g. circuits or arrangements for temperature control, stabilisation or uniform distribution over the cell with cooling means, e.g. f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6Shielding, e.g. light-blocking means over the TF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8Dummy elements, i.e. elements having non-functional featu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22Antistatic materials or arrangemen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的触摸绿屏问题。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盖板、散热层、遮光层和电荷传导部,沿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盖板包括与显示面板交叠的第一区域和超出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散热层设置于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散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遮光层设置在盖板靠近显示面板的表面,遮光层绕显示面板的边缘一周设置,遮光层包括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和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上设置有开口;电荷传导部设置于盖板和散热层之间,且电荷传导部的阻抗小于遮光层的阻抗,电荷传导部包括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第三部分与盖板电连接,第四部分与散热层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现阶段,一些显示产品在用户端频发触摸绿屏问题,此问题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引发产品绿屏问题的原因如下:一方面,在使用过程中,显示模组所包含的盖板表面由于手指摩擦会产生大量负电荷,造成盖板表面电荷累积,另一方面,在显示模组的测试过程中,使用铜棒摩擦以测试触控功能,也会产生大量电荷,产生的大量电荷会形成静电累积,盖板表面的电荷累积会造成显示面板显示不良,如出现显示面板发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相关技术中显示产品的触摸绿屏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盖板、散热层、遮光层和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交叠的第一区域和超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散热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所述散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遮光层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显示面板之间,且设置在所述盖板靠近显示面板的表面,所述遮光层绕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一周设置,所述遮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散热层之间,且所述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的阻抗小于所述遮光层的阻抗,每个电荷传导部与一个开口对应,每个电荷传导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穿过对应的所述开口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散热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荷传导部包括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具有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相同的图案,且所述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开口处的盖板相贴合,以实现电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散热层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材料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材料相同,且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为导电布,所述导电布的第四部分搭接于所述散热层或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与所述散热层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盖板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胶粘层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胶粘层为导电胶或导电银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为导电布,所述第一导电薄膜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二胶粘层与所述散热层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胶粘层为导电胶或导电银浆。
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个开口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齐平,所述电荷传导部中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部分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相贴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荷传导部还包括:第二导电薄膜,所述第二导电薄膜设置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导电薄膜设置在所述遮光层所在区域,并至少包括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图案部,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图案部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材料与所述遮光层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导电薄膜中还分散有导电粒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阻抗为1*106Ω~5*106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遮光层的阻抗大于1*1010Ω;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面积大于或等于3.6mm2
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通过在遮光层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二部分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口,并通过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分别与盖板和散热层电连接,一方面,由于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的阻抗小于遮光层的阻抗,因此,该电荷传导部可以对盖板上产生的电荷进行吸引,从而可以将盖板上产生的电荷传导至散热层中,并导出至地线,从而可以实现静电释放,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盖板表面电荷累积所造成的显示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高阻抗的遮光层的设置还可以防止电荷向显示面板中转移,从而可以改善电荷传导至显示面板所带来的显示不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在现有的高阻抗的遮光层上设置开口,即可实现盖板和散热层的电连接,并能够在对电荷进行传导的同时,避免电荷向显示面板中转移,无需引入其他部件,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显示面板,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A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结构图;
图1B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TFT工作时显示模组中产生电场的原理图;
图1C为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TFT关闭时显示模组中产生电场的原理图;
图1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图;
图2A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剖视结构图;
图2B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的俯视结构图;
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2B中C区域中开口位置的放大图;
图2D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图2B中C区域中开口位置的剖视结构的放大图;
图2E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荷传导路径图;
图2F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过压贴将第三部分贴合在开口处的盖板的结构图;
图2G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层边沿预留处弯折部的结构图;
图2H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导电薄膜为导电布的结构图;
图2I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模组中后折部弯折到散热层后侧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耦接”和“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又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耦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然而,术语“耦接”或“通信耦合(communicatively coupled)”也可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并无直接接触,但仍彼此协作或相互作用。这里所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必然限制于本文内容。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A和/或B”,包括以下三种组合:仅A,仅B,及A和B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其不排除适用于或被配置为执行额外任务或步骤的设备。
另外,“基于”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因为“基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条件或值的过程、步骤、计算或其他动作在实践中可以基于额外条件或超出所述的值。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约”或“近似”包括所阐述的值以及处于特定值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
本文参照作为理想化示例性附图的剖视图和/或平面图描述了示例性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为了清楚,放大了层和区域的厚度。因此,可设想到由于例如制造技术和/或公差引起的相对于附图的形状的变动。因此,示例性实施方式不应解释为局限于本文示出的区域的形状,而是包括因例如制造而引起的形状偏差。例如,示为矩形的蚀刻区域通常将具有弯曲的特征。因此,附图中所示的区域本质上是示意性的,且它们的形状并非旨在示出设备的区域的实际形状,并且并非旨在限制示例性实施方式的范围。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显示模组,以及其他零部件(如摄像头、中框和后盖)等。其中,显示模组设置于中框中,并通过中框与后盖固定。当然显示装置还可以包括电池、主板等,电池和主板等设置于中框和后盖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2A所示,显示模组1包括层叠设置的显示面板11、盖板12以及散热层13,其中,显示面板11用于进行显示,可以为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QLED(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Diodes,量子点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niLED(Mini Light Emitting Diodes,迷你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MicroLED(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s,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等,盖板12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显示面11a一侧,如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出光侧,用于对显示面板11进行保护,盖板12可以为玻璃盖板,也可采用其他透明材料。散热层13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非显示面11b一侧,用于对显示面板11进行散热,并起到传导静电和屏蔽信号的作用,从而可以保证显示模组1的可靠性。该散热层13的材料可以为导电材料,如铜箔或其他金属材料,在一些实施例中,该散热层13采用SCF(Super-Composite-Film,铜箔胶带),由泡棉、PI(Polyimide,聚酰亚胺)和铜箔复合而成,起到良好的散热和保护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显示面板为LCD显示面板为例,在盖板12表面积累电荷的情况下,会对液晶显示面板11中的液晶分子的偏转造成影响,从而造成显示不良。需要说明的是,在显示面板11为LCD显示面板的情况下,散热层13可以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用于固定背光源的铁框连接,以对背光源和显示面板11进行散热。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以显示面板11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在盖板12表面积累电荷(如负电荷)的情况下,负电荷会在中框点胶(也即中框中用于与显示面板11散热层13固定的点胶,在中框中可以设置有接地线,实现散热层13将电荷引出至接地,从而实现传导静电的作用)和OCA(Optically Clear Adhesive,光学透明胶)(如图1A中OCA1)溢胶区形成传输通道,聚集至OCA及显示模组1边缘位置(边缘位置由于激光切割会被碳化,形成碳化区),负电荷再通过碳化区转移到显示面板11远离盖板12的一侧(也即散热层13上),进而与盖板12上的静电形成图1B和图1C所示电场E1。
如图1B所示,在OLED显示面板中的TFT工作时,以TFT为p型TFT为例,栅极g上施加负电压(如-7.0V),P-Si中的多数载流子空穴受到栅极g施加的电场(E2)运动形成沟道导电,E2电场方向与E1一致,由于外加电场(E1电场)的作用使得开启TFT电压减小,表现为Vth正偏,其中,相对于红色亚像素和蓝色亚像素,发光效率较高的绿色亚像素对电流变动最为敏感,从而会出现发绿现象。
另外,在TFT关闭时,如图1C所示,栅极上施加正电压(如+7.0V),E2电场方向与E1相反,相互抵消,需施加更大的栅极g电压才能关闭TFT,甚至还会出现残像或亮点。
在以下的实施例中,将以显示面板11为OLED显示面板为例进行说明。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2A所示,为了防止显示面板11的边缘发生漏光,提高显示面板11的显示效果,该显示模组1还包括遮光层14,遮光层14设置于显示面板11和盖板12之间,且设置于盖板12靠近显示面板11的表面,遮光层14围绕显示面板11的边缘一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1D所示,显示面板11包括显示区A和设置于显示区A周边的周边区S。显示区A中设置有多个亚像素P,通过多个亚像素P进行发光,以实现图像显示,每个亚像素P所在区域还设置有像素驱动电路200,像素驱动电路200被配置为驱动相应的亚像素P发光。周边区S用于布线,如连接像素驱动电路200的栅极驱动电路1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2A所示,沿显示面板11的厚度方向,盖板12包括与显示面板11交叠的第一区域Q1和超出显示面板11的边沿的第二区域Q2,遮光层14包括位于第一区域Q1的第一部分141和位于第二区域Q2的第二部分142,如第二部分142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周边区S,对周边区S的电路走线进行遮盖,并防止显示区A发生漏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起到遮光作用,遮光层14的材料可以为黑色的绝缘材料,如遮光层14的材料可以包括树脂和黑色色浆等,可以通过光刻、压印或打印的方式制备获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遮光层14的阻抗大于1*1010Ω。阻抗是表示元件性能或一段电路电性能的物理量。随着阻抗越大,电荷越不容易通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D所示,该显示模组1还包括: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15,该遮光层14的第二部分1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K,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15设置于盖板12和散热层13之间,且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15的阻抗小于遮光层14的阻抗,每个电荷传导部15与一个开口K对应,每个电荷传导部15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第三部分151穿过对应的开口K与盖板12电连接,第四部分152与散热层13电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遮光层14位于第二区域Q2的第二部分142上设置至少一个开口K,并通过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15分别与盖板12和散热层13电连接,一方面,由于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15的阻抗小于遮光层14的阻抗,因此,该电荷传导部15可以对盖板12上产生的电荷进行吸引,从而可以将盖板12上产生的电荷传导至散热层13中,并导出至地线(也即与中框中的接地线连接),如图2E所示,示出了一个电荷传导部15传导电荷的传导路径,从而可以实现静电释放,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盖板12表面电荷累积所造成的显示不良的问题,另一方面,高阻抗的遮光层14的设置还可以防止电荷向显示面板11中转移,从而可以改善电荷传导至显示面板11所带来的显示不良。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利用在现有的高阻抗的遮光层14上设置开口K,即可实现盖板12和散热层13的电连接,并能够在对电荷进行传导的同时,避免电荷向显示面板11中转移,无需引入其他部件,能够适用于大多数显示面板11,成本较低,制备工艺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触控层16,该触控层16可以设置于盖板12和显示面板11之间,且触控层16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1靠近盖板12的表面。这里仅示出了未在遮光层14上设置开口K时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图2A中,显示模组1所包含的显示面板11和盖板12之间可以设置该触控层16,以实现触控功能。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A所示,该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偏光片17,偏光片17可以设置于盖板12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1和盖板12之间,如设置于盖板12和触控层16之间,并通过光学透明胶OCA1与盖板12连接,通过光学透明胶OCA2与触控层16连接。这里,也仅示出了未在遮光层14上设置开口K时的情形,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与上述触控层16相类似地,在图2A中,在显示模组1包括偏光片17的情况下,偏光片17可以设置于显示面板11和盖板12之间,也可以设置于盖板12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
偏光片17可以起到降低反射的作用。无论偏光片17设置在哪里,偏光片17的材料是什么,均不会对电荷传导路径产生影响。
另外,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模组1还可以包括防指纹膜。防指纹膜可以设置于盖板12远离显示面板11的一侧。由于该防指纹膜中含有氟离子,在手指触摸时,容易产生电荷,通过本公开的实施例同样可以起到传导电荷的作用。
其中,对每个电荷传导部15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如电荷传导部15可以为金属丝,只要电荷传导部15的阻抗小于遮光层14的阻抗,能够起到吸引和传导电荷的作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F所示,电荷传导部15包括第一导电薄膜15a,第一导电薄膜15a包括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第三部分151具有与对应的开口K相同的图案,且第三部分151和位于开口K处的盖板12相贴合,以实现电连接。第四部分152为散热层13中的一部分,第三部分151的材料与第四部分152的材料相同,且与第四部分152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如图2H所示,第一导电薄膜15a为导电布,导电布的第四部分152搭接于散热层13或显示面板上,并与散热层13电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电荷传导部15包括第一导电薄膜15a,电荷传导部15通过该第一导电薄膜15a与盖板12和散热层13电连接,因此,可以增大电荷传导速度。同时,由于该第一导电薄膜15a的第三部分151具有与对应的开口K相同的图案,且第三部分151和位于开口K处的盖板12相贴合,以实现电连接,因此可以增大第一导电薄膜15a与盖板12的电连接面积,进一步提高电荷传导速度。另外,在第四部分152为散热层13的一部分的情况下,第一导电薄膜15a的材料和散热层13的材料相同,在制作时,如图2F所示,可以在散热层13的边沿预留出一定的图案(该图案可以包括第三部分151所具有的图案以及用于连接第四部分152和第三部分151的连接部),该图案可以通过压贴的方式(在通过弯折一定的角度)使第三部分151和对应的开口K处的盖板12相贴合,制备工艺简单方便,且不引入其他部件,其中,如图2A和图2F中虚线所示,示出了第一导电薄膜15a和散热层13的分界线。在第一导电薄膜15a为导电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贴附的方式将导电布贴合在散热层13和盖板12上,从而实现电连接。
其中,如图2H所示,导电布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3远离盖板12的一侧,搭接于散热层13上,也可以设置于散热层13靠近盖板12的一侧,搭接于显示面板11上。且在导电布设置于散热层13靠近盖板12的一侧的情况下,导电布可以与SCF中的胶连接,从而实现导电布与散热层13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第三部分151和盖板12可以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胶粘层10相贴合。可以在保证电连接的情况下提高第一导电薄膜15a和盖板12的固定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粘层10为导电胶或导电银浆。导电胶示例的可以为ACF(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异方性导电胶膜)。ACF主要包括树脂黏着剂和导电粒子,其导电原理为:利用导电粒子连接第三部分151和盖板12使之导通。ACF可以避免相邻平面间电极(也即盖板所在平面上的电极)的导通,而达成只在纵向方向(在此是指第三部分151和盖板12之间)导通的目的。银浆是由高纯度(例如,99.9%)的金属银的微粒、粘合剂、溶剂、助剂所组成的一种粘稠状的混和浆料,具有固化温度低,粘结强度高,电稳定性好的特点,可以保证第一导电薄膜15a有效、可靠地连接盖板12。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导电薄膜15a为导电布,第一导电薄膜15a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二胶粘层与散热层13相贴合。同样可以在保证电连接的情况下提高第一导电薄膜15a和盖板12的固定牢固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胶粘层为导电胶或导电银浆。导电胶示例的可以为ACF胶。此处,ACF胶和银浆可以参见上述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F所示,每个开口K靠近显示面板11的边沿与显示面板11的边沿齐平,电荷传导部15中位于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之间的部分沿显示面板11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显示面板11的侧面相贴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在第三部分151的材料和第四部分152的材料相同,且与第四部分152连接为一体结构的情况下,如图2F和图2G所示,可以在散热层13的边沿预留出弯折部F,该弯折部F具有与第三部分151与位于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之间的部分相同的图案,并通过弯折使位于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之间的部分沿着显示面板11的侧面延伸,第三部分151通过压贴的方式与对应的开口K处的盖板12相贴合。此时,弯折部F(也即位于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之间的部分与第三部分151)可以从散热层13的边沿伸出,伸出的长度L可以等于显示面板11的厚度d和开口K的宽度w(也即开口K沿远离显示面板11的方向的尺寸)之和。
其中,如图2B~图2G所示,以开口K为多个,每个开口K的形状为矩形,该开口K的尺寸为长(m)*宽(w)等于3mm*1.2mm为例,从弯折部F伸出的长度L等于显示面板11的厚度d和开口的宽度w之和。
在第一导电薄膜15a为导电布的情况下,如图2H所示,导电布位于第三部分151和第四部分152之间的部分可以沿着显示面板11的侧面进行延伸,设置方式与上述散热层13的设置方式相同。
在这些实施例中,一种情况利用散热层13本身的可弯折特性,在制作时,在散热层13的边沿伸出弯折部F,便于弯折塑形,从而可以减小散热层13和盖板12之间的连接应力,提高粘贴牢固性,同时还能够减少第一导电薄膜15a的占地面积,使第一导电薄膜15a布置整齐,降低第一导电薄膜15a对整机组装空间的影响。另一种情况利用导电布来代替散热层13,仅将导电布13通过导电胶或导电银浆与散热层13和盖板12进行电连接,同样能够达到与散热层13相同的技术效果。
其中,对至少一个开口K的面积不做具体限定,只要通过至少一个开口K能够实现对电荷的传导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开口K的面积大于或等于3.6mm2。使电荷有足够的面积进行传导。
其中,对开口K的个数和设置位置也不做具体限定。该开口K的个数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开口K为一个的情况下,该开口K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周围的任何位置,在开口K的个数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开口K可以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一侧、两侧、三侧或四侧,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如图2B和图2G所示,示出了开口K的个数为3个,三个开口K设置在显示面板11的三侧的情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I所示,显示面板11包括主体部111和后折部112,后折部112可以用于绑定柔性电路板2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或者驱动芯片30(IC),具体的,后折部112上设置有连接走线,以通过连接走线将显示区A的亚像素与柔性电路板或者驱动芯片进行连接。其中,后折部112可以朝向显示面板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进行弯折,以使柔性电路板或者驱动芯片弯折到显示面板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从而减小边框的宽度,提高显示模组1的视觉效果。
由于后折部112上设置有连接走线,因此,后折部112所在区域不设置电荷传导部15,也即电荷传导部15仅位于显示模组1中未设置后折部112的区域,避免电荷传导部与后折部112上的连接走线接触而造成短路,影响显示面板11的显示。
需要说明的是,驱动芯片30(IC)可以采用多种封装技术,以降低边框的宽度,提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例如,如图2I所示,以显示面板11为柔性OLED显示面板为例,驱动芯片(IC)可以采用COP(Chip on PI)技术,即将驱动芯片30直接设置于显示面板11的后折部112上,并将后折部112弯折到显示面板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从而可以减小边框的宽度,提高显示模组的屏占比。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IC)还可以采用COF(Chip on Flex或Chip OnFilm)的封装技术,即设置柔性电路板20(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与显示面板11进行连接,驱动芯片30(IC)设置于柔性电路板20上,即驱动芯片30(IC)通过柔性电路板20与显示面板11的亚像素进行连接。此时,柔性电路板20作为显示面板11的后折部112,将柔性电路板20弯折到显示面板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从而可以减小边框的宽度,提高显示模组1的屏占比。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I所示,仅示出了显示面板11的后折部112弯折时的结构,在驱动芯片30(IC)进行封装后,后折部112会弯折到显示面板11背离盖板12的一侧,并通过柔性电路板20与散热层13电连接,以导出后折部112和/或柔性电路板20上的静电,从而进一步降低静电对显示模组1的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图2D、图2E所示,电荷传导部15还包括:第二导电薄膜15b。该第二导电薄膜15b设置于遮光层14和盖板12之间,且第二导电薄膜15b设置在遮光层14所在区域,并至少包括对应开口K位置的图案部,第三部分151与图案部电连接。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导电薄膜15b,可以进一步增大电荷传导部15与盖板12的接触面积,提高电荷传导速度。
其中,对第二导电薄膜15b的材料不做具体限定,只要该第二导电薄膜15b能够对电荷进行传导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薄膜15b的材料与遮光层14的材料相同,且第二导电薄膜15b中还分散有导电粒子。
在这些实施例中,由于第二导电薄膜15b的材料与遮光层14的材料相同,因此,该第二导电薄膜15b中也包含有树脂材料和黑色色浆,能够在起到电荷传导作用的同时还能够起到遮光作用,避免显示面板11在遮光层14形成的开口K处发生漏光。
该导电粒子可以为任何可以起到导电作用的粒子,如碳粉、铜粉、铝粉和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碳粉、铜粉、铝粉和铁粉均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从而降低第二导电薄膜的阻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对导电粒子进行选择,例如,导电粒子采用碳粉,碳粉的稳定性好,不易被氧化,从而提高第二导电薄膜15b的可靠性,并能够起到遮光的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导电薄膜15b的阻抗为1*106Ω~5*106Ω。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2)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面板;
盖板,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面一侧,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所述盖板包括与所述显示面板交叠的第一区域和超出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区域;
散热层,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非显示面一侧,所述散热层的材料为导电材料;
遮光层,设置在所述盖板靠近显示面板的表面,且所述遮光层绕所述显示面板的边缘一周设置,所述遮光层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开口;
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设置于所述盖板和所述散热层之间,且所述至少一个电荷传导部的阻抗小于所述遮光层的阻抗,每个电荷传导部与一个开口对应,每个电荷传导部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三部分和第四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穿过对应的所述开口与所述盖板电连接,所述第四部分与所述散热层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传导部包括第一导电薄膜,所述第一导电薄膜包括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
所述第三部分具有与对应的所述开口相同的图案,且所述第三部分和位于所述开口处的盖板相贴合,以实现电连接;
所述第四部分为所述散热层中的一部分,所述第三部分的材料与所述第四部分的材料相同,且与所述第四部分连接为一体结构;或者,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为导电布,所述导电布的第四部分搭接于所述散热层或所述显示面板上,并与所述散热层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盖板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一胶粘层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胶粘层为导电胶或导电银浆。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薄膜为导电布,所述第一导电薄膜通过具有导电功能的第二胶粘层与所述散热层相贴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胶粘层为导电胶或导电银浆。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每个开口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与所述显示面板的边沿齐平,所述电荷传导部中位于所述第三部分和所述第四部分之间的部分沿所述显示面板的厚度方向延伸,并与所述显示面板的侧面相贴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荷传导部还包括:第二导电薄膜,所述第二导电薄膜设置于所述遮光层和所述盖板之间,且所述第二导电薄膜设置在所述遮光层所在区域,并至少包括对应所述开口位置的图案部,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图案部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材料与所述遮光层的材料相同,且所述第二导电薄膜中还分散有导电粒子。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导电薄膜的阻抗为1*106Ω~5*106Ω。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
所述遮光层的阻抗大于1*1010Ω;
所述至少一个开口的面积大于或等于3.6mm2
12.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CN202111156009.8A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867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6009.8A CN113867027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6009.8A CN113867027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027A true CN113867027A (zh) 2021-12-31
CN113867027B CN113867027B (zh) 2023-10-20

Family

ID=790008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6009.8A Active CN113867027B (zh) 2021-09-29 2021-09-29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7027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0146A (zh) * 2022-01-05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898659A (zh) * 2022-04-18 2022-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55765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10668370U (zh) * 2019-12-20 2020-06-02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447108A (zh) * 2019-09-02 2021-03-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112909069A (zh) * 2021-03-26 2021-06-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30610A (zh) * 2021-04-12 2021-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362723A (zh) * 2021-06-29 2021-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5A (zh) * 2021-06-16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47108A (zh) * 2019-09-02 2021-03-05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10668370U (zh) * 2019-12-20 2020-06-02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2909069A (zh) * 2021-03-26 2021-06-04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3130610A (zh) * 2021-04-12 2021-07-1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5A (zh) * 2021-06-16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362723A (zh) * 2021-06-29 2021-09-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40146A (zh) * 2022-01-05 2022-04-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电路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CN114898659A (zh) * 2022-04-18 2022-08-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4898659B (zh) * 2022-04-18 2023-07-2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WO2024055765A1 (zh) * 2022-09-14 2024-03-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盖板、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7027B (zh) 2023-10-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67027B (zh)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US11347338B2 (en) Detection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with detection function
JP6961672B2 (ja) タッチセンサモジュール、それを含むウィンドウ積層体及びそれを含む画像表示装置
US11329068B2 (en) Display device
JP4962145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
US9661744B2 (en) Touch panel having a sensing electrode and a printing electrode
US8878075B2 (en) Connecting structure and a display device with said connecting structure
CN107247373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US2016000412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conductive tape attaching structur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4238154B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US10809431B2 (en) Polarizer and touch device
JP494625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0884301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00056911A (ko) 전기영동표시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70051111A (ko) 표시 장치
US20190033646A1 (en) Terminal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10070926A1 (ja) 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CN114550583B (zh) 显示模组、触控显示模组以及电子设备
US11395400B2 (en) Display device having front panel laminate
JP3286587B2 (ja) 液晶パネルおよび発光型マトリクスパネル
CN21989151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20230328889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7059519A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08848611A (zh) 电路板连接结构及应用其的显示装置
KR20070090522A (ko) 표시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