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4253A - 风扇 - Google Patents

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4253A
CN113864253A CN202111163609.7A CN202111163609A CN113864253A CN 113864253 A CN113864253 A CN 113864253A CN 202111163609 A CN202111163609 A CN 202111163609A CN 113864253 A CN113864253 A CN 11386425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air
housing
fan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636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许加华
杨广
黄林忠
吕权
王永炯
岳晓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uiwu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636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425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425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4253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14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 F04F5/16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the inducing fluid being elastic fluid displacing elastic flui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6Arrangements of nozzl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FPUMPING OF FLUID BY DIRECT CONTACT OF ANOTHER FLUID OR BY USING INERTIA OF FLUID TO BE PUMPED; SIPHONS
    • F04F5/00Jet pumps, i.e. devices in which flow is induced by pressure drop caused by velocity of another fluid flow
    • F04F5/4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F5/02 - F04F5/42
    • F04F5/48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出风口切换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切换组件包括驱动件、位于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路径上的遮挡件、及位于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路径上的开合机构,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遮挡件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之间切换,所述遮挡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关闭所述第二出风路径,所述遮挡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打开所述第二出风路径。

Description

风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活家电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风扇。
背景技术
目前,风扇的出风方式往往都比较单一,或为集中式出风,或为大面积均匀出风,无法支持客户根据不同需求进行出风方式的切换。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可支持切换出风方式的风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风扇,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出风口切换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切换组件包括驱动件、位于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路径上的遮挡件、及位于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路径上的开合机构,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遮挡件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之间切换,所述遮挡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关闭所述第二出风路径,所述遮挡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打开所述第二出风路径。
其中,所述风扇包括支撑座及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喷嘴,所述壳体包括支撑座外壳和喷嘴外壳,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支撑座外壳上,所述支撑座外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喷嘴外壳上,所述喷嘴外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气流腔,所述遮挡件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开合机构位于所述风道与所述气流腔连通的出风端或位于所述气流腔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端。
其中,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遮挡件于遮蔽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错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一开合件、第二开合件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开合件和所述第二开合件上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及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其中之一啮合的齿条,所述遮挡件转动而带动所述齿条滑动,所述齿条滑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合件和第二开合件相向转动至折叠以打开所述出风端、或所述第一开合件和第二开合件背向转动至平铺以关闭所述出风端。
其中,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遮挡件和所述齿条转动配合,所述摆动杆两端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遮挡件的旋转轴、且垂直于所述齿条的滑动方向。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支撑座外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遮挡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挡板及设于所述挡板底端的旋转座,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旋转座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外齿。
其中,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外围的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之间相互间隔,所述喷嘴外壳于所述第二出风部和所述第一出风部之间的侧壁为弧形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从所述第二出风部朝向所述第一出风部呈渐缩状。
其中,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分别呈环形且同轴设置,所述喷嘴还包括设于所述喷嘴外壳内的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导引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环绕所述第一出风部的外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环绕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内缘连接,所述导引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的方向凸起。
其中,所述喷嘴还包括位于所述喷嘴外壳内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从所述喷嘴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的一端朝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方向凸伸,所述导流筒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末端与环绕所述第一出风部的内缘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件环设于所述导流筒外围。
其中,所述喷嘴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喷嘴外壳内的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设于所述喷嘴外壳内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喷嘴外壳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导流件的中部朝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方向凸起并与所述导流筒的侧壁接触。
其中,所述风扇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喷嘴一端连接的进风底座,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座外壳,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底座外壳上,所述进风底座包括收容于所述底座外壳内的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摆叶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摆叶组件转动以打开所述进风口或关闭所述进风口。
上述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扇,通过出风口切换组件实现风扇于通过第一出风口出风的第一出风方式和通过第二出风口出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切换,遮挡件与开合机构联动,在关闭第一出风口的同时打开第二出风口,或在打开第一出风口的同时关闭第二出风口,从而支持用户在两种出风方式之间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中风扇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风扇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3为一实施例中风扇的剖视图;
图4为一实施例中出风口切换组件在其中一出风方式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出风口切换组件在另一出风方式下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一实施例中支撑座的分解图;
图7为一实施例中喷嘴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所示的喷嘴的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9为一实施例中喷嘴的分解图;
图10为图9所示的喷嘴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
图11为一实施例中喷嘴的正视图;
图12为图11所示喷嘴沿A-A线的剖视图;
图13为一实施例中喷嘴及转动连接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14为一实施例中进风底座的立体示意图;
图15为图14所示进风底座的正视图;
图16为图15所示进风底座沿B-B线的剖视图;
图17为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和摆叶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18为一实施例中驱动组件和摆叶组件的分解图;
图19为一实施例中风扇的另一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并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在以下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的表述,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另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竖直的”、“水平的”、“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3,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风扇,包括壳体60及收容于所述壳体60内的出风口切换组件50,所述壳体60上设有进风口31、第一出风口21及第二出风口11;请结合参阅图4至图6,所述出风口切换组件50包括驱动件53、位于气流从所述进风口31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出风路径上的遮挡件51、及位于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11的第二出风路径上的开合机构52,所述驱动件53驱动所述遮挡件51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之间切换,所述遮挡件51打开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52关闭所述第二出风路径,所述遮挡件51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52打开所述第二出风路径。
上述实施例中,风扇包括壳体60及收容于壳体60内的出风口切换组件50,出风口切换组件50包括驱动件53、位于气流从进风口31流向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出风路径上的遮挡件51、及位于所述气流流向第二出风口11的第二出风路径上的开合机构52,出风口切换组件50通过驱动件53驱动遮挡件51于打开和关闭第一出风路径之间切换,遮挡件51打开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开合机构52关闭第二出风路径,遮挡件51关闭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开合机构52打开第二出风路径,如此,通过出风口切换组件50实现风扇于通过第一出风口21出风的第一出风方式和通过第二出风口11出风的第二出风方式之间切换,遮挡件51与开合机构52联动,在关闭第一出风口21的同时打开第二出风口11,或在打开第一出风口21的同时关闭第二出风口11,从而支持用户在两种出风方式之间自由选择,以满足不同需求。
其中,风扇可以是塔扇、桌面风扇等不同类型风扇。第一出风路径是指气流从进风口31进入壳体60后从第一出风口21流出的路径,第二出风路径是指气流从进风口31进入壳体60后从第二出风口11流出的路径,第一出风路径和第二出风路径可以相互独立,也可以部分重合。可选的,所述风扇包括支撑座20及设于所述支撑座20上的喷嘴10,所述壳体60包括支撑座外壳62和喷嘴外壳61,所述第一出风口21设于所述支撑座外壳62上,所述支撑座外壳62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31和所述第一出风口21的风道22,所述第二出风口11设于所述喷嘴外壳61上,所述喷嘴外壳61内形成有连通所述风道22和所述第二出风口11的气流腔17,所述遮挡件51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风道22内,所述开合机构52位于所述风道22与所述气流腔17连通的出风端125或位于所述气流腔17与所述风道22连通的进风端。风扇工作时,外部的空气从进风口31流入壳体60内,形成的气流通过风道22流向第一出风口21,或从风道22的出风端125流入气流腔17后,通过气流腔17流向第二出风口11,如此,第一出风路径和第二出风路径部分重合,第一出风路径包括连接于进风口31和第一出风口21之间的所述风道22,第二出风路径包括所述风道22靠近所述第二出风口11的出风端125和所述气流腔17,气流从进风口31进入壳体60后,从风道22与气流腔17连通的出风端125进入气流腔17后,再经由气流腔17流向第二出风口11,第一出风路径和第二出风路径包括风道22靠近进风口31的一端的重合部分。本实施例中,风扇以塔扇为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53用于驱动所述遮挡件51于遮蔽所述第一出风口21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1错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开合机构52包括第一开合件521、第二开合件522及传动机构523,所述传动机构523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开合件521和所述第二开合件522上的第一齿轮5231、与所述第一齿轮5231啮合的第二齿轮5232及与所述第一齿轮5231和所述第二齿轮5232其中之一啮合的齿条5233,所述遮挡件51转动而带动所述齿条5233滑动,所述齿条5233滑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5231和所述第二齿轮5232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相向转动至折叠以打开所述出风端125、或所述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背向转动至平铺以关闭所述出风端125。可选的,所述第一齿轮5231和所述第二齿轮5232其中另一上设有避让槽,避让槽的设置可以使得该齿轮避开与齿条5233啮合,通过齿条5233、第一齿轮5231和第二齿轮5232的配合,实现通过驱动件53带动所述遮挡件51和开合机构52联动,从而实现第一出风口21和第二出风口11的自动切换出风。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523还包括设于遮挡件51顶端的安装座524,所述齿条5233与所述安装座524滑动配合。遮挡件51在运动过程中带动齿条5233在安装座524上滑动。由于第一齿轮5231和第二齿轮5232啮合,第一齿轮5231和第二齿轮5232其中之一与齿条5233啮合,因此齿条5233可带动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相互靠近而收拢或相互远离而打开。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背向转动至平铺状态时的整体形状与所述风道22的出风端125的截面形状相同、或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背向转动至平铺状态时的整体形状与气流腔17与风道22连通的进风端的截面形状相同,从而当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打开时,可以将从风道22流向第二出风口11的第二出风路径关闭。本实施例中,支撑座20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风道22的截面呈圆形,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分别呈半圆形,开合机构52打开后正好截断横截面为圆形的风道22的出风端125。在其它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也可以为矩形、梯形等其它形状,只要能够在打开后截断从第二出风路径即可。
可选的,所述安装座524和所述齿条5233之间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结构,所述卡扣结构包括设于安装座524上的滑槽5241及设于所述齿条5233上与所述滑槽5241匹配的滑块5234,齿条5233通过该滑块5234卡入滑槽5241中并与其滑动连接。可选的,安装座524上还设置有一对同轴设置的第一轴孔5242和一对同轴设置的第二轴孔5243,第一齿轮5231的两端分别凸设有第一凸轴,第二齿轮5232的两端分别凸设形成有第二凸轴,第一凸轴与第一轴孔5242转动配合而将第一开合件521可转动地装设于安装座524上,第二凸轴与第二轴孔5243转动配合而将第二开合件522可转动地装设于安装座524上。其中,安装座524的外围轮廓呈圆形,第一轴孔5242和第二轴孔5243对应安装座524的中间位置设置,以使得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可从中间向两边打开。在安装座524的轴向方向上,滑槽5241位于第一轴孔5242/第二轴孔5243的下方,以便第一开合件521和第二开合件522安装于安装座524上后,第一齿轮5231和第二齿轮5232可与装设于滑槽5241内的齿条5233啮合。
可选的,所述传动机构523还包括摆动杆54,所述摆动杆54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遮挡件51和所述齿条5233转动配合,所述摆动杆54两端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遮挡件51的旋转轴、且垂直于所述齿条5233的滑动方向。所述遮挡件51可转动地安装于支撑座外壳62内,摆动杆54可将遮挡件51的弧形位移量转化为推动齿条5233滑动的直线位移。其中,摆动杆54呈弧形,摆动杆54的两端分别设有枢轴孔540,遮挡件51的顶端和齿条5233上分别设有与枢轴孔540配合的枢转轴,通过枢转轴插接于枢轴孔540内,而使得遮挡件51转动打开第一出风路径的同时可带动开合机构52关闭第二出风路径、遮挡件51转动关闭第一出风路径的同时可带动开合机构52开启第二出风路径。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口21沿所述支撑座外壳62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遮挡件51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口21对应的挡板515及设于所述挡板515底端的旋转座512,所述驱动件53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55,所述旋转座512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55啮合的外齿513。第一出风口21沿支撑座外壳62的高度方向设置,可用于大面积均匀出风。遮挡件51同样沿支撑座外壳62的高度方向延伸,遮挡件51的旋转轴线与支撑座外壳62的高度方向相互平行,从而可在转动过程中遮挡或避开第一出风口21。驱动件53通过第三齿轮55和外齿513的啮合与旋转座512传动连接,旋转座512用于支撑挡板515周向转动,驱动件53传动连接旋转座512以驱动遮挡件51旋转,挡板515的顶端与开合机构52传动连接以驱动开合机构52打开或闭合。可选的,挡板515上设有多个贯穿的穿孔510,相邻穿孔510之间通过加强肋条514分隔,即可以确保挡板515的结构强度,且可以确保挡板515转动至设定位置时满足对第一出风口21进行遮挡。本实施例中,驱动件53为减速电机,减速电机通过正转或者反转带动遮挡件51正向转动至第一位置或反向转动至第二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7至图12,所述第二出风口11包括第一出风部111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外围的第二出风部112,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112之间相互间隔,所述第二出风部112的中心与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喷嘴外壳61于所述第二出风部112和所述第一出风部111之间的侧壁为弧形的导流面1320,所述导流面1320从所述第二出风部112朝向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呈渐缩状。第二出风口11由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第二出风部112形成双层出风口结构,外层的第二出风部112吹出的气流可顺沿喷嘴外壳61上的导流面1320向内层的第一出风部111聚集,可以使内层的第一出风部111位置处的风量增大,出风更加集中,可以提高风速和出风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嘴外壳61包括相互连接的前壳611和后壳612,所述前壳611包括位于中心的第一壳体131、间隔地环设于所述第一壳体131外围的第二壳体132及间隔地环设于所述第二壳体132外围的第三壳体133,所述第二壳体132位于出风一侧的表面为所述导流面1320,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131和所述第二壳体132之间,所述第二出风部112形成于所述第二壳体132和所述第三壳体133之间。外壳由前壳611和后壳612可拆卸地组装形成,从而方便喷嘴10的装配。前壳611整体呈半球面状,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壳体131、第二壳体132和第三壳体133,第一出风部111形成于第一壳体131和第二壳体132之间,第二出风部112形成于第二壳体132和第三壳体133之间,第二壳体132位于第二出风部112和第一出风部111之间,第二壳体132的外表面呈弧形的导流面1320。第二出风部112和第一出风部111形成双层的出风口结构,且从第二出风部112吹出的气流可顺沿第二壳体132的表面流动、有朝中央的第一出风部111所在位置集中吹出的趋势。
可选的,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112分别呈环形且同轴设置,即第一出风部111的中心与第二出风部112的中心位于同一轴线上,所述喷嘴10还包括设于所述喷嘴外壳61内的第一导流件15,所述第一导流件15包括第一连接部151、第二连接部152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51和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之间的导引部153,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环绕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外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环绕所述第二出风口11的内缘连接,所述导引部153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112的方向凸起。本实施例中,环绕第一出风口21的外缘是指第二壳体132的内缘、环绕第二出风口11的内缘是指第二壳体132的外缘。其中,第二出风部112环绕于第一出风部111的外围,第一导流件15的导引部153呈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出风部112的方向凸起的曲面状,所述导引部153用于导引从风道22的出风端125进入喷嘴外壳61内的气流顺沿其表面分别流向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和所述第二出风部112。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132的外侧截面圆从所述前壳611朝所述后壳612方向逐渐增大,第一导流件15通过第二连接部152与第二壳体132的外缘连接,使得第一导流件15的导引部153与第二壳体132的导流面1320之间平滑过渡,气流可以更好地贴合导流面1320聚集地流向第一出风部111处。第一导流件15与环绕第一出风口21的外缘、环绕第二出风口11的内缘可以是指第一导流件15与第二壳体132的内缘和外缘直接连接,也可以是指第一导流件15分别与从所述第二壳体132的内缘、外缘向外延伸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31的外缘朝所述喷嘴外壳61内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一环形壁134,所述第二壳体132的内缘和外缘分别朝所述喷嘴外壳61内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有第二环形壁135和第三环形壁136。第一导流件15的第一连接部151和第二连接部152分别与所述第二环形壁135和第三环形壁136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嘴10还包括位于所述喷嘴外壳61内的导流筒126,所述导流筒126从所述喷嘴外壳61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一端朝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方向凸伸,所述导流筒126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末端与环绕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内缘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件15环设于所述导流筒126外围。本实施例中,导流筒126从后壳612与第一壳体131正对的位置朝所述第一壳体131延伸,导流筒126靠近前壳611的末端与所述第一环形壁134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件15环设于导流筒126外围,所述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第二环形壁135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所述第三环形壁136连接。所述第二壳体132的第二环形壁135与所述第一壳体131的第一环形壁134之间相互平行、且相互间隔,通过所述第一环形壁134、第二环形壁135和第三环形壁136的设置,一方面为前壳611和后壳612的组装连接及第一导流件15的组装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第一导流件15组装在喷嘴外壳61的内部后,第一导流件15的外表面可分别与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出风部112的边缘平滑连接,可通过设置第一导流件15的曲面状形状利用柯恩达效应起到导引气流更好地向第一出风部111聚集吹出的作用。
可选的,所述第一导流件15的第一连接部151与所述导流筒126之间形成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一出风部111、风道22的出风端125的第一气流通道171,所述第二连接部152与所述第三壳体133之间形成有分别连通所述第二出风部112、风道22的出风端125的第二气流通道172。本实施例中,形成于所述导流件和所述导流筒126外围之间的第一气流通道171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部111连接的筒状的风道部以及从所述风道部朝所述后壳612的方向呈外扩状的导风部,所述风道部的尺寸与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尺寸相同。所述第一导流件15的第一连接部151呈中空的圆筒状,风道部形成于第一连接部151和导流筒126之间。第一导流件15的导引部153呈曲面状,导风部形成于导引部153与第一连接部151连接的部分和导流筒126之间。所述喷嘴10工作过程中,进入喷嘴外壳61内的气流顺沿第一导流件15的导引部153的表面流向导风部,通过导风部集中后经由风道部从第一出风部111流出,使得气流在第一导流件15表面与位于第一导流件15中心的第一出风部111聚集,从而使第一出风部111位置的气流倍增。形成于所述第一导流件15与所述第三壳体133之间的所述第二气流通道172与所述第二出风部112连接,且从所述第二出风部112朝所述后壳612的方向呈外扩状。所述喷嘴10工作过程中,进入喷嘴外壳61内的气流顺沿导引部153的表面流动,部分气流通过第二气流通道172集中后从第二出风部112流出,另一部分气流越过导引部153的表面流向导风部,使得气流在第一导流件15表面与位于第一导流件15中心的第一出风部111聚集后流出。
可选的,所述导流筒126内形成有第三气流通道173,所述第一壳体131上设有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173连通的辅助出风口,所述导流筒126自所述后壳612一体延伸形成,所述后壳612对应所述导流筒126设有与所述第三气流通道173连通的入风口127,所述入风口127的边缘形成有弧形的导引面。所述后壳612设有所述导流筒126的部分朝所述前壳611方向凹陷,入风口127形成于所述后壳612凹陷处。其中所述第一壳体131可以呈圆盘状,将导流筒126朝向前壳611的开口端封闭,所述后壳612与前壳611装配后,第一壳体131与导流筒126共同形成朝向前壳611一端封闭、朝向后壳612一端开口的第三气流通道173。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31的中央设有辅助出风口,所述后壳612与所述前壳611装配后,第一壳体131与导流筒126共同形成两端均为开口的第三气流通道173。第一壳体131上辅助出风口的设置,有助于带动喷嘴10后方的空气进入第三气流通道173,进一步有助于提高第一出风部111处的风量和风速,使得喷嘴10中央第一出风部111位置的气流增大。
请结合参阅图11和图12所述第一壳体131和所述第二壳体132之间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一连接片137,所述第一连接片137将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分隔成多个子出风口。其中,第一壳体131和第二壳体132之间可通过第一连接片137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片137的设置,还可以将第一出风部111分隔成多个子出风口,起到引导气流从第一出风部111更加均匀流出的作用。所述第二壳体132和第三壳体133之间连接有多个沿圆周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第二连接片138,所述第二连接片138将所述第二出风部112分隔成多个子出风口。类似的,第二壳体132和第三壳体133之间可以通过第二连接片138连接,且第二连接片138将第二出风部112分隔成多个子出风口,也可以起到引导气流从第二出风部112更加均匀流出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喷嘴10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喷嘴外壳61内的第二导流件16,所述第二导流件16设于所述喷嘴外壳61内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件16与所述喷嘴外壳61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导流件16的中部朝所述第一出风部111的方向凸起并与所述导流筒126的侧壁接触。其中,所述第二导流件16呈朝所述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出风部112的方向凸起的曲面状,第二导流件16环绕于导流筒126的外围,通过第二导流件16的设置,可以将喷嘴外壳61内部的空间分隔形成所需形状和尺寸的气流容纳空间,且对进入喷嘴外壳61内部的气流起到辅助导引流向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出风部112的作用,提升喷嘴10的空气循环效率。可选的,第二导流件16面向后壳612的一侧可以设有呈辐射状分布的多个加强肋,加强肋可以提升第二导流件16的整体强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壳体132的外侧截面圆从所述前壳611朝所述后壳612方向逐渐增大,气流腔17形成于所述导流筒126与所述喷嘴外壳61、所述第一导流件15、所述第二导流件16之间,在所述导流筒126的轴向上,所述气流腔17的截面积从位于所述第一导流件15与所述第二导流件16之间的部分开始分别朝所述前壳611、所述后壳612逐渐减小。所述气流腔17与风道22连通,在气流从风道22的出风端125流入喷嘴外壳61内的流动方向上,气流腔17的宽度从靠近所述喷嘴外壳61的一端向靠近第一出风部111的一端递减,风道22的出风端125的直径与气流腔17靠近喷嘴外壳61的一端的宽度相等。第二导流件16的外周缘与后壳612的内壁相抵靠,从而由第二导流件16、第一导流件15和喷嘴外壳61共同限定形成以风道22的出风端125为进口、以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出风部112为出口的气流腔17,气流从风道22的出风端125进入气流腔17后可逐渐聚拢并流向第一出风部111和第二出风部112,第二导流件16和第一导流件15分别呈曲面状,不仅可起到导引气流流向的作用,且可以减小风阻、减小噪声。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3,所述风扇还包括将喷嘴10与支撑座20连接的转动连接件40,转动连接件40包括连接壳套41和与连接壳套41转动配合的转轴件43,连接壳套41、转轴件43内均具有与风道22连通的腔体,转轴件43相对于连接壳套41转动的旋转轴线垂直于支撑座20的高度方向,连接壳套41与支撑座外壳62连接,转轴件43与喷嘴外壳61连接。转动连接件40使得喷嘴10可相对于支撑座20做俯仰调整,调节出风方向。进一步地,连接壳套41和转轴件43均呈半球形;转轴件43的内径大于等于连接壳套41的外径,且套设于连接壳套41的外侧。连接壳套41和转轴件43共同形成球形的俯仰关节,在外形上更加美观。进一步地,连接壳套41和转轴件43的两侧可以为平面,转轴件43的旋转轴线垂直于自身平面。连接壳套41和转轴件43之间通过平面接触可以限制转轴件43绕与平面垂直的轴转动。转动连接件40的转动轴向上还可以设置分别连接连接壳套41和转轴件43的紧固件以调节转动阻尼。本实施例中,连接壳套41的外侧凸设有第三凸轴411,转轴件43形成有与第三凸轴411转动配合的第三轴孔430。转动连接件40还包括中间镂空的底盖44,底盖44用于与喷嘴外壳61插接配合,转动连接件40收容于底盖44内。底盖44和喷嘴外壳61其中之一设置有定位柱451,其中之另一设置有定位孔452与定位柱451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结合参阅图14至图19,所述风扇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座20远离所述喷嘴10一端连接的进风底座30,所述壳体60还包括底座外壳63,所述进风口31设于所述底座外壳63上,所述进风底座30包括收容于所述底座外壳63内的驱动组件33及设置于所述进风口31处的摆叶组件39,所述驱动组件33驱动所述摆叶组件39转动以打开所述进风口31或关闭所述进风口31。风扇能够在开机时打开进风口31,并在关机时关闭进风口31,从而可在关机时实现防尘,减少了风扇内部的灰尘的堆积。其中,底座外壳63内形成有收容腔,驱动组件33和摆叶组件39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进风口31可以包括设于底座外壳63侧壁的第一进风部312和设于底座外壳63底部的第二进风部314,摆叶组件39包括设于第一进风部312处的格栅,用于开启或关闭侧壁上的第一进风部312,底座外壳63底部的第二进风部314处可以设有滤网,用户可以选择关闭摆叶组件39,使风扇仅从底部进风,从而加强空气的净化程度。可选的,驱动组件33包括与摆叶组件39连接的连杆336、与连杆336连接的传动件334及与传动件334连接的驱动电机。驱动电机可以是步进电机、伺服电机等任意满足带动传动件334的转动作用的电机即可。
可选的,所述进风底座30还包括设于底座外壳63上的控制开关316及与控制开关316连接的控制器70,所述控制器70用于根据控制开关316的开启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3驱动所述摆叶组件39转动以打开第一进风部312,或根据所述关闭信号控制所述驱动组件33驱动所述摆叶组件39遮蔽所述第一进风部312。控制开关316用于触发开启信号和关闭信号,开启信号表示风扇开机,关闭信号表示风扇关机。控制开关316可以是按键开关,通过按压按键开关触发开启信号或者关闭信号,其中通过一次按压可以触发开启信号,再次按压可以触发关闭信号。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开关316还可以是触控开关,可以通过触控实现触发开启信号和关闭信号。在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控制开关316还可以设置于遥控器,即,控制开关316可以设置于风扇的壳体60外部,并且在壳体60内部设置红外接收模块,当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被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到时触发开启信号或者关闭信号。
在一些实施例中,传动件334设有偏心轴,偏心轴的轴心与传动件334的转动中心间隔,即,偏心轴与传动件334的转动中心偏心设置,连杆336连接于偏心轴与摆叶组件39之间,使得传动电机、传动件334、偏心轴和连杆336组成曲柄滑块机构,其中,传动电机的输出轴为曲柄滑块机构的机架,偏心轴与传动件334的转动中心之间为曲柄滑块机构的曲柄,连杆336为曲柄滑块机构的连杆,摆叶组件39为曲柄滑块机构的滑块,通过将传动电机、传动件334、偏心轴和连杆336设置成曲柄滑块机构,使得连杆336的移动更加稳定,从而摆叶组件39的转动也更加稳定。
本实施例中,传动件334包括第一传动齿轮3343和第二传动齿轮3345,传动电机与第一传动齿轮3343传动连接,即,第一传动齿轮3343安装在步进电机的输出轴上,第二传动齿轮3345与第一传动齿轮3343啮合,使得第一传动齿轮3343带动第二传动齿轮3345转动。由于第一传动齿轮3343由传动电机驱动,因此第一传动齿轮3343为主动齿轮,第二传动齿轮3345为从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3343和第二传动齿轮3345的结构大致相同,均包括偏心轴,且第一传动齿轮3343上的偏心轴的中心与第一传动齿轮3343的转动中心的间距可以等于第二传动齿轮3345上的偏心轴的中心与第二传动齿轮3345的转动中心的间距。
连杆336包括杆体3360和多个连接部3370,杆体3360可转动地连接于偏心轴,使得传动件334转动时,杆体3360不仅可以随传动件334同步转动,还可以相对偏心轴转动。其中,杆体3360包括相连的第一杆3361和第二杆3363,第一杆3361可转动地连接于偏心轴,第二杆3363与第一杆3361垂直连接,使得杆体3360大致呈“L”形。
多个连接部3370连接于杆体3360的同侧,连接部3370大致为中空的圆柱形。连接部3370上设有安装孔3371和开口,安装孔3371设置于连接部3370的中心位置,开口与安装孔3371连通,以便连接部3370与摆叶组件39的连接与拆卸。本实施例中,多个连接部3370连接于第二杆3363远离第一杆3361的一侧,并且彼此间隔设置。例如,连接部3370的数量为五个,五个连接部3370沿竖直方向依次间隔,其中,竖直方向是风扇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竖直方向。在其他实施方式中,连接部3370的数量还可以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
连杆336包括第一连杆3362和第二连杆3364,其中,第一连杆3362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3343的偏心轴,使得第一传动齿轮3343转动时,第一连杆3362不仅可以随第一传动齿轮3343同步转动,还可以相对第一传动齿轮3343的偏心轴转动。第二连杆3364可转动地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3345的偏心轴,使得第二传动齿轮3345转动时,第二连杆3364不仅可以随第二传动齿轮3345同步转动,还可以相对第二传动齿轮3345的偏心轴转动。
摆叶组件39包括多个摆叶391,每个摆叶391包括板体3911、连接轴3913和转轴3915,其中,板体3911大致为长条形的板状结构,板体3911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外壳63上,可以用于遮蔽第一进风部312,连接轴3913和转轴3915均与板体391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轴3913连接于板体3911沿长度方向的一端,连接轴3913可以用于与连接部3370进行转动连接,例如,连接轴3913经由开口穿设于安装孔3371,实现连接轴3913与连接部3370的连接。转轴3915连接于板体3911沿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转轴3915可以与底座外壳63上设有的轴孔配合,使得板体3911可转动地设置于底座外壳63。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摆叶391一一对应地连接于多个连接部3370,即,摆叶391的数量与连接部3370的数量相等,且每个摆叶391与一个连接部3370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摆叶391的数量还可以不与连接部3370的数量相等。
在本实施例中,摆叶组件39包括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均与传动电机传动连接,使得传动电机可以同步带动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转动。本实施例中,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板体3911、连接轴3913和转轴。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设置于进风底座30的相对两侧,用于控制第一进风部312的开启或者关闭。本实施例中,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为同步转动,即第一摆叶组件393在转动时,第二摆叶组件395随着第一摆叶组件393转动,以实现对进风底座30相对两侧的第一进风部312的同步控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还可以不同步转动,即,第一摆叶组件393和第二摆叶组件395可以由不同的驱动组件33驱动。
第一摆叶组件393连接于第一连杆3362远离第一传动齿轮3343的一端,即,第一连杆3362连接于第一传动齿轮3343和第一摆叶组件393之间。传动电机与控制器70电连接,使得控制器70可以控制传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传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可以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343转动,第一传动齿轮3343转动再带动第一连杆3362转动,第一连杆3362转动再带动第一摆叶组件393转动,实现控制第一进风部312的开启或者关闭。
第二摆叶组件395连接于第二连杆3364远离第二传动齿轮3345的一端,即,第二连杆3364连接于第二传动齿轮3345和第二摆叶组件395之间,使得第一传动齿轮3343的转动可以带动第二传动齿轮3345转动,第二传动齿轮3345的转动再带动第二连杆3364转动,第二连杆3364转动再带动第二摆叶组件395转动,实现控制第一进风部312的开启或者关闭。
进风底座30还包括限位开关(图未示),限位开关设置于传动件334的转动路径,使得传动件334在转动过程中能够与限位开关抵接,以触发限位开关。控制器70与限位开关电连接,当传动件334与限位开关相抵,使得限位开关被触发时,控制器70控制传动电机停止转动。限位开关可以对传动件334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即,限位开关可以对摆叶组件39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定,避免摆叶组件39的转动角度过大引起的摆叶组件39的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限位开关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分别与控制器70电连接,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均设置于传动件334的转动路径,以使传动件334选择性地与第一开关或第二开关相抵。传动件334与第一开关相抵时发出第一停止信号,传动件334与第二开关相抵时发出第二停止信号,控制器70根据第一停止信号或者第二停止信号控制传动电机停止转动。通过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可以限制传动件334沿相反的两个旋向的最大转动角度,从而限制摆叶组件39的相对侧壁的最小转动角度和最大转动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开关可以用于控制摆叶组件39相对侧壁的最小转动角度,第二开关可以用于控制摆叶组件39相对侧壁的最大转动角度。
进风底座30还包括多个支撑脚37,多个支撑脚37设置于进风底座30的底部,进风底座30可以通过支撑脚37支撑于地面或者桌面或者其他表面,使得风扇能够平稳放置。本实施例中,支撑脚37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支撑脚37可以呈矩形设置于进风底座30的底部。
进风底座30内还设有扇叶(图未示)和用于驱动扇叶转动的风扇电机332,扇叶的转动可以带动空气流动,使得空气可以从进风口31流入壳体60内部,并从第一出风口21或第二出风口11流出。本实施例中,扇叶设置于底座外壳63内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扇叶还可以设置于支撑座外壳62或喷嘴外壳61内。在本实施例中,扇叶为斜流式。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扇叶还可以为贯流式。
进风底座30还包括电机支架36和电机盖板38,其中,电机支架36可以固定于底座外壳63,固定方式可以是通过螺钉将电机支架36固定。电机支架36设有电机收容腔362,电机收容腔362可以用于收容传动电机,电机盖板38盖设于电机支架36,以将传动电机固定于收容腔内,电机盖板38可以通过螺钉与电机支架36固定,具体地,电机支架36、传动电机和电机盖板38均可以开设螺钉孔,螺钉可以依次穿过电机支架36、传动电机和电机盖板38后与螺母配合,从而将电机支架36、传动电机和电机盖板38固定为整体结构。
电机支架36还设有第一限位凸起364和第二限位凸起366,第一限位凸起364和第二限位凸起366设置于第一传动齿轮3343的转动路径,使得第一传动齿轮3343转动时能够选择性地与第一限位凸起364或者第二限位凸起366相抵,从而对摆叶组件39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防止传动电机带动摆叶组件39的转动角度过大导致的摆叶组件39的损坏。第一限位凸起364可以用于限定摆叶组件39相对侧壁的最小转动角度,例如,最小转动角度为0°,即,摆叶组件39遮蔽进风口31,第一限位凸起364可以用于设置第一开关,使得传动电机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343转动至与第一开关抵接时,控制器70可以控制传动电机停止转动,防止出现传动电机的转动不能带动摆叶组件39转动,导致传动电机因堵转而损坏的现象。第二限位凸起366可以用于限定摆叶组件39相对侧壁的最大转动角度,例如,最大转动角度为90°,即,摆叶组件39开启进风口31,第二限位凸起366可以用于设置第二开关,使得传动电机带动第一传动齿轮3343转动至与第二开关抵接时,控制器70可以控制传动电机停止转动,也能够防止传动电机的堵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以准。

Claims (10)

1.一种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收容于所述壳体内的出风口切换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进风口、第一出风口及第二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切换组件包括驱动件、位于气流从所述进风口流向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出风路径上的遮挡件、及位于所述气流流向所述第二出风口的第二出风路径上的开合机构,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遮挡件于打开和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之间切换,所述遮挡件打开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关闭所述第二出风路径,所述遮挡件关闭所述第一出风路径时带动所述开合机构打开所述第二出风路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支撑座及设于所述支撑座上的喷嘴,所述壳体包括支撑座外壳和喷嘴外壳,所述第一出风口设于所述支撑座外壳上,所述支撑座外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和所述第一出风口的风道,所述第二出风口设于所述喷嘴外壳上,所述喷嘴外壳内形成有连通所述风道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气流腔,所述遮挡件可转动地收容于所述风道内,所述开合机构位于所述风道与所述气流腔连通的出风端或位于所述气流腔与所述风道连通的进风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遮挡件于遮蔽所述第一出风口的第一位置和与所述第一出风口错开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
所述开合机构包括第一开合件、第二开合件及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开合件和所述第二开合件上的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及与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其中之一啮合的齿条,所述遮挡件转动而带动所述齿条滑动,所述齿条滑动带动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转动,控制所述第一开合件和第二开合件相向转动至折叠以打开所述出风端、或所述第一开合件和第二开合件背向转动至平铺以关闭所述出风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遮挡件和所述齿条转动配合,所述摆动杆两端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遮挡件的旋转轴、且垂直于所述齿条的滑动方向。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沿所述支撑座外壳的高度方向设置,所述遮挡件包括与所述第一出风口对应的挡板及设于所述挡板底端的旋转座,所述驱动件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三齿轮,所述旋转座的外侧沿圆周方向设有与所述第三齿轮啮合的外齿。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包括第一出风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外围的第二出风部,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之间相互间隔,所述喷嘴外壳于所述第二出风部和所述第一出风部之间的侧壁为弧形的导流面,所述导流面从所述第二出风部朝向所述第一出风部呈渐缩状。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分别呈环形且同轴设置,所述喷嘴还包括设于所述喷嘴外壳内的第一导流件,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导引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环绕所述第一出风部的外缘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环绕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内缘连接,所述导引部朝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和所述第二出风部的方向凸起。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位于所述喷嘴外壳内的导流筒,所述导流筒从所述喷嘴外壳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的一端朝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方向凸伸,所述导流筒靠近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末端与环绕所述第一出风部的内缘连接,所述第一导流件环设于所述导流筒外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还包括收容于所述喷嘴外壳内的第二导流件,所述第二导流件设于所述喷嘴外壳内远离所述第一出风部的一端,所述第二导流件与所述喷嘴外壳的内壁接触,所述第二导流件的中部朝所述第一出风部的方向凸起并与所述导流筒的侧壁接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还包括与所述支撑座远离所述喷嘴一端连接的进风底座,所述壳体还包括底座外壳,所述进风口设于所述底座外壳上,所述进风底座包括收容于所述底座外壳内的驱动组件及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的摆叶组件,所述驱动组件驱动所述摆叶组件转动以打开所述进风口或关闭所述进风口。
CN202111163609.7A 2021-09-30 2021-09-30 风扇 Withdrawn CN11386425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3609.7A CN113864253A (zh) 2021-09-30 2021-09-30 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63609.7A CN113864253A (zh) 2021-09-30 2021-09-30 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4253A true CN113864253A (zh) 2021-12-31

Family

ID=790013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63609.7A Withdrawn CN113864253A (zh) 2021-09-30 2021-09-30 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4253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688614B (zh) 空调机
CN113864253A (zh) 风扇
CN111927802B (zh) 一种空气净化电风扇
CN111622970A (zh) 空气循环扇
CN216111382U (zh) 塔扇
CN212536163U (zh) 循环扇
WO2022083519A1 (zh) 脖戴风扇
CN214581450U (zh) 出风框组件及空调器
CN212536177U (zh) 循环扇
KR102613470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측면토출구 개폐도어장치
CN2137470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2536174U (zh) 循环扇
CN212536175U (zh) 循环扇
CN212536126U (zh) 循环扇
CN212536180U (zh) 循环扇
CN212536190U (zh) 驱动机构
CN107289504B (zh) 圆形空调
CN212536162U (zh) 循环扇
CN212536179U (zh) 循环扇
CN212536269U (zh) 循环扇
CN212536167U (zh) 循环扇
CN212536188U (zh) 循环扇
CN219012997U (zh) 电风扇及出风结构
CN212536164U (zh) 循环扇
CN216111380U (zh) 风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31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