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63487B -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 Google Patents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63487B
CN113863487B CN202110989866.XA CN202110989866A CN113863487B CN 113863487 B CN113863487 B CN 113863487B CN 202110989866 A CN202110989866 A CN 202110989866A CN 113863487 B CN113863487 B CN 11386348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ead
supporting
secondary beam
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986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63487A (zh
Inventor
华可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Huayuan Architectural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986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6348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634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348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6348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6348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18Structures comprising elongated load-supporting parts, e.g. columns, girders, skeletons
    • E04B1/185Connections not covered by E04B1/21 and E04B1/2403, e.g. connections between structural parts of different material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3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 E04B1/58Connections for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l of bar-shaped building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其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包括次梁体,所述次梁体的端部外凸有梁头,所述梁头内埋设有若干次梁加固筋和梁头加固件。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如下:还包括主梁体;S1:预制次梁体成型;所述S1的施工步骤如下:S2:预制主梁体成型;S3:连接预制次梁体与预制主梁体。本申请能够起到提高次梁梁头的抗剪强度的效果,并且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方便的效果。

Description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施工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预制次梁与预制主梁的连接节点是装配式建筑的关键技术。通用的主次梁连接结构,即次梁的梁头搁置于主梁的预留缺口上,这是众多连接方式中最简便的做法。
上述连接方式通常用于荷载小或主梁下施工阶段有临时支撑的状态,为满足主梁施工阶段的受力要求,主梁上的缺口高度必须尽可能小,因此必须限制次梁梁头的高度,发明人认为这样按常规配筋的钢筋砼梁头,存在有次梁梁头难以满足抗剪强度要求的缺陷。
发明内容
为了改善次梁梁头难以满足抗剪强度要求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包括次梁体,所述次梁体的端部外凸有梁头,所述梁头内埋设有若干次梁加固筋和梁头加固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梁头加固件起到抗剪的效果,以提高次梁体的梁头的抗剪强度,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
优选的,所述梁头加固件上安装有若干紧固件,若干所述紧固件埋设于梁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梁头加固件与次梁体起刚性组合连接作用,从而加强梁头加固件与砼的连接强度,以提高梁头的整体受力性能。
优选的,若干所述次梁加固筋包括若干梁头箍筋和若干腰筋,所述梁头箍筋埋设于梁头内,所述梁头箍筋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若干所述腰筋横向埋设于梁头内且同时位于容纳空间内,若干所述腰筋朝远离梁头的方向延伸。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腰筋横向埋设于梁头的砼体内,然后将若干梁头箍筋竖向埋设于砼体内且位于若干腰筋的外围,以增强次梁体的抗拉强度和抗剪强度。
优选的,所述次梁体内竖向插设有若干呈U形的第一插筋,若干所述腰筋位于第一插筋的开口区域内;
所述次梁体内横向插设有若干呈U形的第二插筋,所述第二插筋的开口方向与次梁体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插筋位于容纳空间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对梁头的横向和纵向进行加固,以提高梁头的抗拉、抗剪等综合力学性能。
优选的,所述梁头加固件为工字钢或钢板,所述紧固件为栓钉,所述紧固件安装于工字钢或钢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梁头的抗剪强度,以延长梁头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若干所述次梁加固筋和梁头加固件之间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次梁加固筋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次梁加固筋上安装有支撑组件,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组件限制梁头加固件因自重向下运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梁头加固件安装时,首先通过支撑组件对支撑杆进行支撑,然后将安装有紧固件的梁头加固件置于支撑板上,即可通过支撑板对梁头加固件进行初步定位。最后浇筑砼时,直接浇筑即可,无需人工将梁头加固件进行定位。
优选的,所述梁头加固件为工字钢,所述工字钢包括相互平行的上侧板和下侧板,以及位于上侧板和下侧板之间的中间板,所述紧固件安装于上侧板和下侧板上,所述工字钢的上侧板或下侧板搭设于支撑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侧板置于支撑板上,通过支撑组件对支撑板进行支撑,从而能够将工字钢进行限位,以便于梁头的浇筑。
优选的,所述上侧板朝向下侧板的一侧搭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朝向紧固件的一面固定有加强限位板,所述上侧板朝向下侧板的一面固定有辅助限位板,所述加强限位板和辅助限位板相互扣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工字钢在浇筑砼之前进行可靠定位,使得工字钢于支撑板上难以产生横向滑动。
优选的,所述连接机构以上侧板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梁头固定件的两侧进行支撑,使梁头固定件两侧能够保持平衡,进一步对梁头固定件的位置进行可靠定位。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包括上述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还包括预制的主梁体,步骤如下:
S1:预制的次梁体成型;
S2:预制的主梁体成型;
S3:连接预制的次梁体与预制的主梁体。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设置次梁加固筋和梁头加固件,能够起到提高次梁体的梁头的抗弯强度和抗剪强度的效果;
2.通过设置支撑板、加强限位板和辅助限位板,能够起到对梁头加固件预支撑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预制的次梁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1中工字钢与若干次梁加固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工字钢与若干次梁加固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工字钢与连接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2中主次梁连接节点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钢板与若干次梁加固筋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3中钢板与连接机构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次梁体;11、梁头;2、次梁加固筋;21、梁头箍筋;22、腰筋;23、第一插筋;24、第二插筋;25、加密箍筋;3、梁头加固件;31、工字钢;311、上侧板;312、中间板;313、下侧板;32、钢板;4、连接机构;41、第一支撑杆;42、支撑组件;421、定位柱;422、定位叉;43、第一支撑板;44、加强限位板;45、连接板;46、辅助限位板;47、第二支撑杆;48、第二支撑板;5、紧固件;6、主梁体;61、缺口;62、连接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7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
实施例1
参照图1和图2,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包括次梁体1,次梁体1一端侧壁且靠近其顶部处外凸有梁头11,梁头11由砼以及埋设于砼内部的若干次梁加固筋2和梁头加固件3组成。浇筑砼之前,先将次梁加固筋2和梁头加固件3进行定位。一般情况下,次梁加固筋2均安装于用于加工预制梁的模板上,梁头加固件3置于梁头11内。
参照图2,若干次梁加固筋2包括若干梁头箍筋21、若干腰筋22、若干第二插筋24、若干第一插筋23和若干加密箍筋25。每个梁头箍筋21埋设于梁头11内,且每个梁头箍筋21首尾相接形成“口”形的封闭式容纳空间。每个腰筋22均横向埋设于梁头11内且朝远离梁头11的方向延伸,若干腰筋22和若干第二插筋24均位于容纳空间内。每个第二插筋24均呈“U”形设置,每个第二插筋24的开口方向与次梁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若干腰筋22和若干第二插筋24相互平行设置。每个第一插筋23均呈“U”形设置,每个第一插筋23的开口方向与次梁体1的高度方向一致,第一插筋23和梁头箍筋21平行设置。若干加密箍筋25间隔设置于相邻两个第一插筋23之间,且加密箍筋25和第一插筋23相互平行设置。
参照图2,本实施例中梁头加固件3为工字钢31,工字钢31包括相互平行的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以及垂直固定于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之间的中间板312。为了工字钢31和砼能够有效结合,在工字钢31上安装有若干紧固件5,紧固件5为栓钉,若干紧固件5固定于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上,且若干紧固件5埋设于次梁体1内,使得梁头11与砼之间可靠固定。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若干紧固件5插设于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上。
参照图3和图4,一般情况下,工字钢31需要通过吊机勾住上侧板311并置于模板内,以使梁头加固件3的位置初步固定,然后再对次梁体1进行浇筑,但是由于吊机的数量有限,难以同时进行多根次梁体1的浇筑,导致施工速度慢,效率低。为解决此问题,故在次梁加固筋2上安装有对梁头加固件3进行预支撑与固定的连接机构4,以替代吊机对梁头加固件3的吊装,便于后期浇筑砼。
参照图3和图4,连接机构4包括支撑杆和支撑板,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位于工字钢31的相对两侧,且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铰接于梁头箍筋21上。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设置有若干,靠近梁头11位置的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铰接于梁头箍筋21的顶部,位于次梁体1上的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铰接于第一插筋23的顶部。在腰筋22上分别安装有对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进行支撑的支撑组件42,支撑组件42包括定位柱421和定位叉422。定位柱421倾斜固定于次梁加固筋2上,定位叉422固定于定位柱421远离次梁加固筋2的一端。定位叉422远离定位柱421的一端形成有定位缺口,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分别置于对应位置的定位叉422上的定位缺口内,此时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便无法朝远离工字钢31的方向转动。
参照图4,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43和第二支撑板48。第一支撑板43固定于第一支撑杆41朝工字钢31的一端,第一支撑板43可以与上侧板311相抵,第一支撑板43也可以与下侧板313相抵。本实施例中优选为第一支撑板43与上侧板311朝向下侧板313的一面相抵,且第一支撑板43远离第一支撑杆41的侧面与中间板312的侧壁相抵,以便于对工字钢31进行支撑。
第一支撑板43朝向上侧板311的一面固定有加强限位板44,上侧板311朝向下侧板313的一面固定有辅助限位板46,辅助限位板46和加强限位板44相对的侧壁相互贴紧,且两者之间处于扣合的状态。当工字钢3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工字钢31难以朝向远离加强限位板44的方向运动,使得工字钢31与第一支撑板43之间难以脱离连接。
第二支撑板48位于中间板312远离第一支撑板43的一侧,第二支撑板48固定于第二支撑杆47朝工字钢31的一端,且第二支撑板48与上侧板311朝向下侧板313的一面相抵。由于第一支撑板43已经能够对工字钢31进行支撑,故,设置第二支撑板48的长度小于第一支撑板43,并且还能够起到便于节约材料的效果。
当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分别置于对应位置的定位叉422上的定位缺口内时,第一支撑板43和第二支撑板48均与上侧板311平行。
参照图4,紧固件5位于第一支撑板43的上方,紧固件5朝第一支撑板43的方向延伸并插设于第一支撑板43内,紧固件5伸出第一支撑板43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从而能够将工字钢31和第一支撑板43可靠固定,对梁头11进行砼浇筑时,能够将工字钢31与砼有效结合,使工字钢31和第一支撑板43之间难以脱离连接,起到增强梁头11的抗剪性能的效果。紧固件5朝向第二支撑板48的方向延伸并插设于第二支撑板48内,紧固件5伸出第二支撑板48的一端通过螺母固定,以便于对工字钢31进行进一步支撑和限位。浇筑砼时,第一支撑板43和第二支撑板48无需拆卸,直接浇筑砼即可,还能够进一步增加梁头11的抗剪、抗拉等性能。
实施例2的实施原理为:将若干腰筋22、若干第二插筋24、若干梁头箍筋21、若干第一插筋23和若干加密箍筋25安装于预制模板上以后,将工字钢31穿设于梁头11并朝次梁体1长度方向延伸,工字钢31先通过第一支撑板43进行支撑,并且通过辅助限位板46和加强限位板44临时将工字钢31进行限位,然后再用第二支撑板48对工字钢31的另一侧进行支撑。随后,将栓钉插设于第一支撑板43和第二支撑板48内,并且通过螺母进行锁紧。最后,浇筑砼,形成预制的次梁体1。
本申请实施例2还公开一种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参照图5, 该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包括预制的上述次梁体1和预制的主梁体6,主梁体6上形成有缺口61,主梁体6缺口61的侧壁上埋设有若干连接筋62和主梁加固筋。主梁体6和次梁体1的连接步骤如下:
S1:预制的次梁体1成型,其步骤如下:
a:在地面上搭建模板。
b:将若干腰筋22、若干第二插筋24、若干梁头箍筋21、若干第一插筋23和若干加密箍筋25依次安装于模板上,组成次梁体1的雏形。
c:先在梁头箍筋21上安装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并将第一支撑杆41通过定位叉422进行支撑,在工字钢31上安装紧固件5,然后将工字钢31安装于第一支撑板43上,且工字钢31通过辅助限位板46和加强限位板44临时将工字钢31进行限位。此时,第一支撑板43的重心将完全落入第一支撑板43上。
d:将第二支撑杆47的第二支撑板48落至定位叉422上进行支撑,并通过第二支撑板48对梁头加固件3的另一侧进行支撑。然后将栓钉插设于第一支撑板43和第二支撑板48内,并且通过螺母进行锁紧,即可将梁头加固件3可靠的悬置于若干次梁加固筋2内。
e:在模板内浇筑砼。
S2:预制的主梁体6成型,其步骤如下:
a:在地面上搭建模板。
b:在模板上安装若干连接筋62和主梁加固筋,组成主梁体6的雏形。
c:在模板内浇筑砼。
S3:连接预制的次梁体1与预制的主梁体6,预制的主梁体6是若干连接筋62与预制的次梁体1中若干腰筋22和第二插筋24相互交叉连接,并通过浇注砼进行固定。
实施例3
参照图6和图7,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梁头加固件3为钢板32,紧固件5贯穿于钢板32的侧壁上,通过第一支撑板43支撑紧固件5 对钢板32进行支撑。
第一支撑板43与紧固件5相互平行,紧固件5穿出钢板32的两端均固定有连接板45,第一支撑板43上的加强限位板44与连接板45相对的侧壁相互贴紧,处于扣合的状态。第二支撑板48的上表面与对应位置的连接板45底部贴紧。
对预制的次梁体1成型过程中,将工字钢31替换成钢板32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包括浇筑有砼体的次梁体(1),所述次梁体(1)的端部外凸有梁头(11),所述梁头(11)内埋设有若干次梁加固筋(2),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头(11)内埋设有梁头加固件(3);
所述梁头加固件(3)上安装有若干紧固件(5),若干所述紧固件(5)埋设于梁头(11)内;
所述梁头加固件(3)为工字钢(31)或钢板(32),所述紧固件(5)为栓钉,所述紧固件(5)安装于工字钢(31)或钢板(32)上;
若干所述次梁加固筋(2)和梁头加固件(3)之间通过连接机构(4)连接,所述连接机构(4)包括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一端与次梁加固筋(2)铰接,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安装有支撑板,所述次梁加固筋(2)上安装有支撑组件(42),所述支撑板通过支撑组件(42)限制梁头加固件(3)因自重向下运动;
支撑杆包括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位于工字钢(31)的相对两侧,且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铰接于次梁加固筋(2)上;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设置有若干,靠近所述梁头(11)位置的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铰接于次梁加固筋(2)的顶部,位于所述次梁体(1)上的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均铰接于第一插筋(23)的顶部;
所述支撑组件(42)包括定位柱(421)和定位叉(422),所述定位柱(421)倾斜固定于次梁加固筋(2)上,所述定位叉(422)固定于定位柱(421)远离次梁加固筋(2)的一端,所述定位叉(422)远离定位柱(421)的一端形成有定位缺口,所述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7)分别置于对应位置的定位叉(422)上的定位缺口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次梁加固筋(2)包括若干梁头箍筋(21)和若干腰筋(22),所述梁头箍筋(21)埋设于梁头(11)内,所述梁头箍筋(21)首尾相接形成封闭的容纳空间,若干所述腰筋(22)横向埋设于梁头(11)内且同时位于容纳空间内,若干所述腰筋(22)朝远离梁头(11)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次梁体(1)内竖向插设有若干呈U形的第一插筋(23),若干所述腰筋(22)位于第一插筋(23)的开口区域内;
所述次梁体(1)内横向插设有若干呈U形的第二插筋(24),所述第二插筋(24)的开口方向与次梁体(1)的长度方向一致,且所述第二插筋(24)位于容纳空间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梁头加固件(3)为工字钢(31),所述工字钢(31)包括相互平行的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以及位于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之间的中间板(312),所述紧固件(5)安装于上侧板(311)和下侧板(313)上,所述工字钢(31)的上侧板(311)或下侧板(313)搭设于支撑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板(311)朝向下侧板(313)的一侧搭设于支撑板上,所述支撑板朝向上侧板(311)的一面固定有加强限位板(44),所述上侧板(311)朝向下侧板(313)的一面固定有辅助限位板(46),所述加强限位板(44)和辅助限位板(46)相互扣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4)以上侧板(311)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7.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还包括预制的主梁体(6),步骤如下:
S1:预制的次梁体(1)成型;
S2:预制的主梁体(6)成型;
S3:连接预制的次梁体(1)与预制的主梁体(6)。
CN202110989866.XA 2021-08-26 2021-08-26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Active CN11386348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866.XA CN113863487B (zh) 2021-08-26 2021-08-26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866.XA CN113863487B (zh) 2021-08-26 2021-08-26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3487A CN113863487A (zh) 2021-12-31
CN113863487B true CN113863487B (zh) 2022-11-29

Family

ID=789883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9866.XA Active CN113863487B (zh) 2021-08-26 2021-08-26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6348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468624B (zh) * 2023-12-06 2024-04-12 佳木斯大学 一种装配式钢竹塑组合梁板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090079602A (ko) * 2008-01-18 2009-07-22 주식회사 에이스이엔씨 강성이 증가된 피에스씨 빔
CN102852277A (zh) * 2012-08-16 2013-01-02 杨众 一种先张法异形钢筋砼预制主梁
CN103061452B (zh) * 2012-08-16 2017-04-19 杨众 一种抗震型预应力预制梁
CN102852280B (zh) * 2012-08-16 2016-07-13 杨众 一种带搁置头的预应力预制梁
CN103088947B (zh) * 2013-02-18 2016-03-23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冷弯薄壁格构型钢-混凝土叠合保温楼板及其生产工艺
CN106193450A (zh) * 2016-09-06 2016-12-07 南京工业大学 一种内置软钢的高耗能混凝土连梁
CN208502066U (zh) * 2018-05-29 2019-02-15 杨众 钢筋砼预制缺口梁梁头
CN209585267U (zh) * 2019-01-10 2019-11-05 中赟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的抗剪装置
CN213014816U (zh) * 2020-06-15 2021-04-20 山东华亿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混凝土钢结构预制剪力墙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63487A (zh) 2021-12-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72259B1 (ko) 피에스씨 거더와 교량 하부구조의 강결방법
KR101311530B1 (ko) 강합성 바닥판 구조물 및 강합성 교량과 그 시공방법
KR101991930B1 (ko) 라멘교 및 그 시공방법
JP4528042B2 (ja) 箱桁橋の架設工法
KR100483083B1 (ko) 바닥판 골조와 콘크리트가 합성된 복합형 바닥판
CN211312194U (zh) 预制装配式uhpc空心防撞护栏构件
CN113863487B (zh) 梁端钢砼组合缺口梁及主次梁连接节点施工工艺
KR101582599B1 (ko) 교각 연속지점부를 거더 연결형 코핑부로 형성하는 교량 시공 방법
JP3611510B2 (ja) ハーフプレキャスト床版
KR20140125754A (ko) 교각 연속지점부를 거더 연결형 코핑부로 형성하는 교량 시공 방법
KR101232329B1 (ko) 단부블럭과 아치리브에 의한 합성거더를 이용한 교량 및 그 시공방법
KR101126042B1 (ko) 긴장재에 의해 압축 프리스트레스가 도입되는 강합성 거더 및 그 제작 방법
KR100565384B1 (ko) 빔 연결부재와 강재가로보를 이용한 프리캐스트 피에스씨빔의 연속화 구조 및 이를 이용한 교량시공방법
JP3877995B2 (ja) 張弦桁橋の構築方法
KR100689090B1 (ko) 하이브리드 거더를 이용한 단순교
KR102325276B1 (ko) 하프 pc 연속슬래브 및 이의 시공 방법
CN213390768U (zh) 一种装配式砼预应力叠合用底板
KR102244268B1 (ko) 단부가 콘크리트 거더로 형성된 교량용 합성 거더 및 그 제작 방법
JP4293696B2 (ja) 合成床版橋の構築方法
CN212426706U (zh) 全预制轻型大悬臂预弯组合盖梁结构
JP2002275833A (ja) 既設橋梁の単純桁の連続化方法及び連続桁構造
KR102139851B1 (ko) 역t형 단면 혼합형 psc거더 및 이를 이용한 슬래브 시공방법
CN211666085U (zh) 一种预应力叠合梁
KR102033052B1 (ko) Src 거더를 이용한 충전강관 트러스교의 지점부 시공방법
KR100960386B1 (ko) 거더 합성형 바닥판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