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58948A -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58948A
CN113858948A CN202110944785.8A CN202110944785A CN113858948A CN 113858948 A CN113858948 A CN 113858948A CN 202110944785 A CN202110944785 A CN 202110944785A CN 113858948 A CN113858948 A CN 11385894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limiting
display
section
glass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4785.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58948B (zh
Inventor
王文博
魏成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4785.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5894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5894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894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5894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5894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60R11/0235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of flat type, e.g. LC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5Dash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4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for non integrated articles
    • B60R2011/0064Connection with the art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包括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和玻璃板,第一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段码屏和第一背壳,第二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段码屏和第二背壳,玻璃板倾斜设置,第一显示装置位于玻璃板的后方,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的背面,第二显示装置位于玻璃板的上方,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的正面,玻璃板用于反射第二段码屏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以及透射第一段码屏的第一显示图像,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与第一显示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图案与第一显示图像的图案组合形成3D效果。采用两个段码屏进行组合形成3D效果,在满足品质和个性化的基础上,降低了汽车仪表盘的制造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仪表盘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仪表盘采用TFT屏、段码屏或段码屏与TFT屏的组合来显示车辆相关信息。汽车仪表盘只能够显示平面图案,显示效果较为单一,不能满足人们对汽车仪表盘个性化的需求。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采用低成本的段码屏进行组合形成个性化的3D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包括安装架、第一连接臂、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和玻璃板,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段码屏和第一背壳,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段码屏和第二背壳,所述玻璃板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玻璃板的上方,所述玻璃板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段码屏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以及透射所述第一段码屏的第一显示图像;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玻璃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架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架内还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出光通道;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及与所述第二背壳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背壳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位置的位置调节结构,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壳上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一导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限位面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且均与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进行导向;所述玻璃板、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设置位置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图案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图案组合形成3D效果。
优选地,所述第二背壳的外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上的限位柱,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调整槽,所述调整槽沿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螺钉由所述第二端部的上侧穿过所述调整槽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调整槽包括前后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段、限位段和第二固定段,所述限位柱的前后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限位柱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对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段对应,所述限位柱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段对应。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所述限位段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调整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整槽在所述第二段码屏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上的限位柱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调整槽对应一个所述限位柱。
优选地,所述第一背壳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壳上的第一连接部和定位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后侧面为第三限位面,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面上,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上的第四限位面和定位孔,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面配合且均与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平行,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端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连接孔,
第二螺钉由所述第一端部的后侧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
优选地,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连接的第三端部及与所述第二背壳连接的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上设有前后方向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背壳上设有与所述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背壳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安装架上的安装部包括卡框和第三螺钉柱,所述卡框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安装架的外围分布,所述第三螺钉柱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三螺钉柱位于所述安装架后部的四角位置,所述第一段码屏的边框上设有与所述卡框相配合的楔形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背部四角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柱对应的安装孔;
第三螺钉由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背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三螺钉柱固定连接。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其包括前述的汽车仪表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将第一段码屏和第二段码屏进行组合,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图案与第一显示图像的图案组合形成3D效果,达到现有汽车仪表盘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由于采用段码屏组装形成汽车仪表盘,段码屏的生产成本较低,因而所得到的汽车仪表盘的制作成本较低,实现较高的性价比。
第一连接臂和安装架的设置,使得最终得到的汽车仪表盘形成一个整体,且确保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和玻璃板之间的位置关系恒定,确保汽车仪表盘显示的图案组合形成的3D效果的完美性。
位置调节结构的设置,在装配汽车仪表盘时,可通过该位置调节结构调整第二显示装置的位置,进而调整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的位置,确保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与第一显示图像匹配,进而确保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图案与第一显示图像的图案组合形成3D效果的完美性,而不必依赖第一连接臂和安装架的制造精度,同时也能够降低汽车仪表盘的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汽车仪表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汽车仪表盘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3是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和玻璃板的侧视图;
图4是第一显示图像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之间的示意图;
图5是人眼在A位置与B位置之间切换时第二图像的变动示意图;
图6是图1中汽车仪表盘的俯视图;
图7是第二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第一连接臂的仰视角图;
图9是汽车仪表盘取消第一连接臂的后视图;
图10是图1中各部件的爆炸图;
图11是驾驶员双眼移动时第二图像相对第一图像移动的距离示意图;
图12是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安装架与第一显示装置装配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6是玻璃板的剖视图。
图中:
1、第二显示装置;2、第一显示装置;3、安装架;4、玻璃板;5、第一连接臂;6、第二连接臂;
11、第二背壳;12、第二段码屏;13、第二显示图像;14、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5、第二图案;16、第二连接部;17、凸起部;18、第一固定部;
21、第一背壳;22、第一段码屏;23、第一显示图像;24;第一图案;25、第一连接部;26、第三限位面;27、定位柱;28、第二螺纹孔;29、楔形块;30、安装孔;
31、出光通道;32、安装槽;33、第一安装面;34、卡框;35、第三螺钉柱;36、第二安装面;37、第三安装面;38、第二固定部;
41、偏光片层;42、玻璃层;43、增透膜层;
51、第二端部;52、第一端部;53、第一加强侧壁;54、调整槽;
61、第二加强侧壁;62、第四端部;63、第三端部;
161、第一限位面;162、限位柱;163、第一螺纹孔;
511、第二限位面;512、第一固定段;513、限位段;514、第二固定段;521、第四限位面;522、定位孔;52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方位描述“背面”和“正面”中,朝向驾驶员的一侧为正面,背离驾驶员的一侧为背面。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上”、“下”、“前”、“后”方位为汽车仪表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具体如图1和图4所示。
参见图1至图4,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涉及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包括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显示装置1和玻璃板4,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包括第一段码屏22和第一背壳21,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包括第二段码屏12和第二背壳11,所述玻璃板4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位于所述玻璃板4的后方,且所述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4的背面(此处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背面,并不意味着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背面正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位于所述玻璃板4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所述玻璃板4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段码屏12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13以及透射所述第一段码屏22的第一显示图像23,且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图案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组合形成裸眼3D效果。
参见图3和图4,由于玻璃板4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第二显示装置1位于玻璃板4的上方,且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正面。在第二段码屏12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上显示第二显示图像13,第二图像的光线射向玻璃板4的正面,经玻璃板4的正面反射,第二显示图像13的光线射向前方至人眼中,因而人眼可通过玻璃板4正面的反射看到第二显示图像13,即位于玻璃板4后方的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
此外,第一显示装置2位于玻璃板4的后方,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背面。第一段码屏22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上显示第一显示图像23,第一显示图像23的光线射向玻璃板4的背面并透过玻璃板4,第一显示图像23的光线射向位于玻璃板4前方的人眼中,因而人眼可透过玻璃板4看到位于玻璃板4后方的第一显示图像23。
在第一段码屏22和第二段码屏12同时点亮的情况下,人眼可同时看到第一显示图像23和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此外,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从而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图案与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形成裸眼3D效果。
参见图5,具体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图案(以下简称“第二图案15”)相比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以下简称“第一图案24”)靠前,第一图案24与对应的第二图案15叠加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由于第二图案15与人眼的距离相比第一图案24与人眼之间的距离更近,通过第一图案24与第二图案15之间的间距差实现裸眼3D效果。
继续参见图5,进一步地,如人眼在A位置观察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时,由于第二图案15在前、第一图案24在后,第二图案15会遮挡第一图案24的X区域,此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位于第一图案24的X区域;人眼在B位置观察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时,第二图案15会遮挡第一图案24的Y区域,此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位于第一图案24的Y区域。可见由于人眼位置的变动,第二图案15也会相对第一图案24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第一图案24与第二图案15的裸眼3D效果。
容易理解的是,只需确保第二图案与第一图案在前后方向上形成间距,第一图案与第二图案组合即形成裸眼3D效果。因而可以为第二图案在前,也可以为第一图案在前。
本发明采用第一段码屏22和第二段码屏12来分别显示第一显示图像23和第二显示图像13,人眼最终看到的是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和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图案,其中第一显示图像23的图案包括多个第一图案24、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图案包括多个第二图案15。由于段码屏所显示的图像具有对比度高的特点,因而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的对比度均比较高,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的轮廓更为清晰,因而在人眼的位置发生变动时,人眼可明显的分辨出第二图案15相对第一图案24的位置变动,提高第二图案15与第一图案24组合形成的3D效果。
此外,段码屏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TFT屏的生产成本,因而汽车仪表盘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提高汽车仪表盘的性价比。
参见图3,所述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
参见图4,由上文可知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为第二显示图像13相对玻璃板4正面的镜像。可以看出第二显示图像13和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分别位于玻璃板4正面的两侧,且第二显示图像13与玻璃板4正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玻璃板4正面之间的夹角相等,进一步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平行于第一显示图像23,又由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的各点与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距离均不变,人眼位置发生变动时,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能够整体相对在第一显示图像23上进行平移,防止出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出现交错的情形,避免人眼的视觉混乱。
参见图10、图12和图13,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安装架3,所述安装架3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玻璃板4的安装槽32,所述安装架3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架3内还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出光通道31。
参见图12和图13,安装架3的设置,使得玻璃板4可直接安装在安装架3的安装槽32内,而第一显示装置2从安装架3的后部与安装架3进行安装,因而在第一显示装置2和玻璃板4均与安装架3固定完毕后,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就已然固定。出光通道31的设置,使得第一段码屏22所显示的第一显示图像23能够透过玻璃板4至人眼中。
参见图1和图2,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第一连接臂5,所述第一连接臂5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21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52及与所述第二背壳11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51,所述第二背壳11与所述第二端部51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的位置的位置调节结构,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壳11上的第一限位面161和第一导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第二限位面511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面16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511配合且均与所述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进行导向。
参见图1和图2,第一连接臂5的设置,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构成一个整体,此外,第一显示装置2还与安装架3固定,玻璃板4安装在安装槽32上,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显示装置1和玻璃板4构成一个整体,且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显示装置1和玻璃板4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不变。
参见图6、图7和图8,调节结构的设置,使得在第二显示装置1与第一连接臂5的第二端部51连接时,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第二端部51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可调。具体地,第二背壳11上设有第一限位面161和第一导向结构,第二端部51上设有第二限位面511和第二导向结构,且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平行,由于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限位面511配合,在调整第一显示装置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时,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限位面511始终处于贴合状态,受第二限位面511的限定,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只能在其所在平面内移动,第一导向结构和第二导向结构的设置,对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导向,进一步地,使得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只能沿着其所在平面在前后方向上进行平移,相应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在其所在平面内、在上下方向上进行平移。明显地,在前后方向上调整第二显示装置1的位置时,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在其所在平面内平移时,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间距不会发生改变。
在组装汽车仪表盘时,可先点亮第一段码屏22和第二段码屏12,再调整第二显示装置1的位置,使得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显示图像23正好对应,保证3D效果;此外,组装时不必依赖第一连接臂和安装架的制造精度,就可保证3D效果,因而能够降低汽车仪表盘的制造成本。
参见图6、图7和图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背壳11的外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16,所述第二连接部16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面161,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161上的限位柱162,所述第二连接部16的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163,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限位柱162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51上的调整槽54,所述调整槽54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螺钉由所述第二端部51的上侧穿过所述调整槽54与所述第一螺纹孔163固定连接。
调整槽54沿前后方向设置,限位柱162插入至调整槽54内,限位柱162受调整槽54的限制,限位柱162只能够沿着调整槽54的延伸方向移动,因而第二显示装置1只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限定第二显示装置1的移动方向。
容易理解的是,限位柱162的截面可以为矩形、六边形等具有偶数边的形状,在限位柱162与调整槽54配合时,限位柱162的两个侧边分别与调整槽54的两个侧棱配合,限位柱162无法相对调整槽转动,进而防止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第二端部51转动。
在将第二显示装置1调整至合适的位置后,通过第一螺钉将第二显示装置1与第二端部51进行紧固,就实现了第二显示装置1相对玻璃板4和第一显示装置2的位置保持不变。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槽54包括前后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段512、限位段513和第二固定段514,所述限位柱162的前后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63,所述限位柱162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第一固定段512对应,所述限位柱162与所述限位段513对应,所述限位柱162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第二固定段514对应。
第二显示装置1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调整的过程中,限位柱162沿着限位段513进行前后调整,限位柱162前后移动的距离受限位段513前后方向的长度限定;在以上前后方向上移动调整的过程中,限位柱162前侧的第一螺纹孔163和后侧的第一螺纹孔163,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限位柱162前侧的第一螺纹孔163的移动区域始终对应位于第一固定段512的范围内,限位柱162后侧的第一螺纹孔163的移动区域始终对应位于第二固定段514的范围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所述限位段513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段514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163与所述限位柱162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
由于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限位段513的长度、第二固定段514的长度以及两个第一螺纹孔163与限位柱162之间的距离的限定,限位柱162在限位段513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柱162前侧的第一螺纹孔163对应的在第一固定段512的前端和后端的区域内移动,限位柱162后侧的第一螺纹孔163对应的在第二固定段514的前端和后端的区域内移动,使得在第二显示装置1在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能够将第二显示装置1与第二端部51固定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槽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整槽54在所述第二段码屏1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16上的限位柱16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调整槽54对应一个所述限位柱162。
第二端部51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调整槽54,相应地,第一限位面161上的限位柱162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调整槽54和两个限位柱162,限定了第二显示装置1只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即使限位柱162为圆柱结构时,由于两个限位柱162分别与两个调整槽54配合,使得第二显示装置1无法相对第二端部51转动。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连接部16包括四个用于形成第一螺纹孔163的第一螺钉柱和四个第一连接板,四个第一螺钉柱呈四角布置,四个第一螺钉柱顺次通过四个第一连接板连接形成矩形的第二连接部16,第一螺钉柱的上端面、第一连接板的上端面均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共同构成第一限位面,在前后方向的两个第一连接板上向上凸出有前述限位柱162。
参见图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背壳11的上部向上凸起形成凸起部17,所述凸起部17上设有用于与汽车固定的第一固定部18,第一固定部18与凸起部17之间还通过加强筋连接。
在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仪表盘安装在汽车上时,第二显示装置1位于仪表台的弧形的遮光挡件处,汽车仪表盘通过第一固定部18悬挂在遮光挡件处;此时,汽车仪表盘的重力作用透过凸起部17作用在第一固定部18上,向上的凸起部17使得凸起部17的倾斜的与第一固定部18连接,因而汽车仪表盘的重力方向与凸起部17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减小了汽车仪表盘的重力垂直于凸起部17的分力,从而优化了第二背壳11处的受力,延长汽车仪表盘的使用寿命。
参见图8和图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背壳21与所述第一端部52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5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壳21上的第一连接部25和定位柱27,所述第一连接部25后侧面为第三限位面26,所述定位柱27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面26上,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52上的第四限位面521和定位孔522,所述第三限位面26与所述第四限位面521配合,所述定位柱27与所述定位孔522配合;所述第一连接部25上设有第二螺纹孔28,所述第一端部52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8相对应的连接孔523,第二螺钉由所述第一端部52的后侧穿过所述连接孔523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8固定连接。
第一背壳21与第一端部52配合时,第一背壳21上的第三限位面26与第一端部52上的第四限位面521配合,第一背壳21上的定位柱27与第一端部52上的定位孔522配合,定位柱27与定位孔522配合的方式,使得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显示装置2在组装完毕后,这两者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
第二螺钉、第二螺纹孔28和连接孔523的设置,使得第一连接部25与第一显示装置2紧固在一起。
进一步地,定位柱27和定位孔522的数量均为两个,第二螺纹孔28和连接孔523的数量均为四个,四个第二螺纹孔28位于第一连接部25的四角位置。使得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显示装置2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25包括四个用于形成第二螺纹孔28的第二螺钉柱和四个第二连接板,四个第二螺钉柱呈四角布置,四个第二螺钉柱顺次通过四个第二连接板连接形成矩形的第一连接部25,第二螺钉柱的端面、第二连接板的端面均在同一个平面内且共同构成第三限位面26,其中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端面上向远离该第二连接板的方向上凸出有前述定位柱27。
参见图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在第一连接臂5上设有沿第一连接臂5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一加强侧壁53,第一加强侧壁53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显示装置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一加强侧壁53相对设置,第一加强侧壁53的一侧与第一连接臂5连接,第一加强侧壁53的另一侧朝向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的一侧延伸,在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连接的状态下,第一端部52和两个第一加强侧壁53包覆住第一连接部25,第二端部51和两个第一加强侧壁53包覆住第二连接部16。
第一加强侧壁53的设置,增强了第一连接臂5的结构强度,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显示装置1组装完成后,第一连接臂5不会因为第一显示装置2或第二显示装置1的重力而变形,确保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的恒定。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限位面26平行于所述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所述第四限位面521与所述第二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例如:80°、85°、88°、90°、92°、94°、98°、100°。
第二端部51的第二限位面511与第二显示装置1的第一限位面161配合,第一限位面161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平行,可以得到第二限位面511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平行;第一端部52的第四限位面521与第一显示装置2的第三限位面26配合,第三限位面26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平行,可以得到第四限位面521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平行。因而第四限位面521与第二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因而可通过控制第一连接臂5的第二限位面511与第四限位面521之间的夹角,实现控制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
参见图1、图2和图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臂6,所述第二连接臂6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21连接的第三端部63及与所述第二背壳11连接的第四端部62,所述第四端部62上设有前后方向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背壳11上设有与所述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第三端部63与所述第一背壳21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1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5的两侧。
第二连接臂6的设置,使得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之间通过三个连接臂连接,整体增强汽车仪表盘的结构强度,确保第一连接臂5不会发生形变,保证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恒定。
进一步地,第二连接臂6上设有沿第二连接臂6的延伸方向设置的第二加强侧壁61,每个第二连接臂6上的第二加强侧壁61的数量为两个,在第一显示装置2的长度方向上,两个第二加强侧壁61相对设置,第二加强侧壁61的一侧与第二连接臂6连接,第二加强侧壁61的另一侧朝向远离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的一侧延伸。
第二加强侧壁61的设置也能够加强第二连接臂6的结构强度。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均采用金属制成。确保组装形成汽车仪表盘后,第一连接臂5和第二连接臂6均不会发生形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距离为12-18mm,例如12mm、14mm、15mm、16mm、18mm。
在将汽车仪表盘安装在汽车上后,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上,驾驶员可直接观察到第二显示图像13的虚像14和第一显示图像23,驾驶员的双眼与第一显示图像23之间的距离约为30cm,在正常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双眼活动范围约为5cm,因而驾驶员的视线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相对在第一图案24上移动的范围约为2-3mm,因而驾驶员可明显的看到第二图案15的位置随着驾驶员的眼睛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且正常的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的尺寸为1-5cm。第二图案15相对第一图案24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受驾驶员双眼活动范围的限制,使得第二图案15相对第一图案24的移动范围在2-3mm,因而第二图案15不会出现脱离对应的第一图案24的现象,从而确保了第一图案24与相应的第二图案15形成有效的图案信息。
参见图11,以驾驶员的双眼与第二图案15的距离为30cm、第二图像与第一图像之间的距离为15mm为例,驾驶员的双眼在A1点看到第二图像位于第一图像的X1位置,在驾驶员的双眼在A2点看到第二图像位于第一图像的X2点位置,A1与A2之间的距离为5cm,因而X1与X2之间的距离为2.5mm。
参见图13,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安装架3上的安装部包括卡框34和第三螺钉柱35,所述卡框34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安装架3的外围分布,所述第三螺钉柱3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第三螺钉柱35位于所述安装架3后部的四角位置,所述第一段码屏22的边框上设有与所述卡框34相配合的楔形块29,所述楔形块29的尖端朝向前侧,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的四角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柱35对应的安装孔30;第三螺钉由所述第一显示装置2的背部穿过所述安装孔30与所述第三螺钉柱35固定连接。
安装架3通过卡框34与第一段码屏22边框上的楔形块29卡接,实现了安装架3与第一显示装置2的连接,同时,安装架3上的第三螺钉柱35插入至安装孔30内,通过螺钉将安装架3与第一显示装置2紧固在一起,卡接的方式能够实现安装架3与第一显示装置2的快速组装。
此外,玻璃板4安装在安装架3的安装槽32内,就使得玻璃板4、第一显示装置2和第二显示装置1之间的位置关系恒定。
参见图12-图15,进一步地,安装架3具有第一安装面33和第二安装面36,第一安装面33构成安装槽32的槽底,玻璃板4的背面安装在安装槽32内时,玻璃板4的背面与第一安装面33配合,第二安装面36朝向第一显示装置2,第一显示装置2上具有与第二安装面36相配合的第三安装面37,第三安装面37平行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因而可通过第一安装架3上的第一安装面33与第二安装面36之间的夹角限定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
由于安装架3能够限定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第一连接臂5能够限定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因而可通过安装架3的和第一连接臂5的结构即可确保第一段码屏22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进一步地,确保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平行于第一显示图像23。
参见图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安装架3的下部设有用于与汽车固定的第二固定部38,第二固定部38与安装架3之间还通过加强筋连接。
本发明所涉及的汽车仪表盘安装在汽车上时,汽车仪表盘还通过第二固定部38与汽车仪表台固定连接,确保汽车在形式过程中,汽车仪表盘的稳固性。
参见图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玻璃板4包括相互层叠的偏光片层41和玻璃层42,所述偏光片层41的内侧面与所述玻璃层42的外侧面贴合。
如玻璃板4只是一层玻璃的情况下,第二段码屏12上的显示面发出的光线射向玻璃板4的正面,其中部分光线经玻璃板4的正面反射至人眼中形成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另一部分的光线折射进入到玻璃板4内至玻璃板4的背面时再次反射进入到人眼中,从而形成了额外的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人眼此时便会同时看到两个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两个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形成了重影,影响汽车仪表盘的显示效果。
为解决上述重影问题,本发明设置了偏光片层41,偏光片层41的外侧面构成玻璃板4的正面,第二段码屏12的显示面上显示第二图像,第二图像的光线射向偏光片层41的外侧面,其中部分光线经偏光片层41的外侧面反射形成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14,另一部分的光线折射进入到偏光片层41内,折射进入到偏光片层41内的光线会被偏光片层41吸收,从而防止这部分光线再次被反射进入到人眼中,解决重影的现象。
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板4还包括增透膜层43,所述增透膜层43设于所述玻璃层42的内侧面。
在一些情况下,偏光片层41不能够完全吸收折射进入到玻璃板4内的光线,此时可通过增透膜层43可防止这部分未被吸收的光线在玻璃板4的背面形成反射,进一步防止重影现象的出现。
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汽车,其包括前述的汽车仪表盘。由于该汽车上搭载有前述汽车仪表盘,其能够实现3D显示。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优选方案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架、第一连接臂、第一显示装置、第二显示装置和玻璃板,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段码屏和第一背壳,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包括第二段码屏和第二背壳,所述玻璃板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位于所述玻璃板的上方,所述玻璃板用于反射所述第二段码屏显示的第二显示图像以及透射所述第一段码屏的第一显示图像;所述安装架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玻璃板的安装槽,所述安装架的后端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显示装置连接的安装部,所述安装架内还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出光通道;所述第一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固定连接的第一端部及与所述第二背壳固定连接的第二端部,其中,所述第二背壳与所述第二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调节所述第二显示装置位置的位置调节结构,所述位置调节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背壳上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一导向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第二限位面和第二导向结构,所述第一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配合且均与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一导向结构与所述第二导向结构配合以对所述第二显示装置在前后方向的位置调节进行导向;所述玻璃板、所述第一显示装置和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设置位置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使得所述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图案与所述第一显示图像的图案组合形成3D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壳的外侧面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构成所述第一限位面,所述第一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面上的限位柱,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沿前后方向间隔布置,所述第二导向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端部上的调整槽,所述调整槽沿前后方向延伸;
第一螺钉由所述第二端部的上侧穿过所述调整槽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槽包括前后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段、限位段和第二固定段,所述限位柱的前后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第一螺纹孔,所述限位柱前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段对应,所述限位柱与所述限位段对应,所述限位柱后侧的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段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所述限位段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段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槽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整槽在所述第二段码屏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每个所述调整槽对应一个所述限位柱。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背壳与所述第一端部之间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一连接臂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背壳上的第一连接部和定位柱,所述第一连接部后侧面为第三限位面,所述定位柱设置于所述第三限位面上,
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端部上的第四限位面和定位孔,所述第三限位面与所述第四限位面配合,所述定位柱与所述定位孔配合;
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一端部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连接孔,
第二螺钉由所述第一端部的后侧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限位面平行于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所述第四限位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两个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二连接臂具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背壳连接的第三端部及与所述第二背壳连接的第四端部,所述第四端部上设有前后方向的配合槽,所述第二背壳上设有与所述配合槽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臂的第三端部与所述第一背壳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
在所述第二显示装置的长度方向上,两个所述第二连接臂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侧。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包括卡框和第三螺钉柱,所述卡框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安装架的外围分布,所述第三螺钉柱位于所述安装架后部的四角位置,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边框上设有与所述卡框相配合的楔形块,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背部四角位置设有与所述第三螺钉柱对应的安装孔;
第三螺钉由所述第一显示装置的背部穿过所述安装孔与所述第三螺钉柱固定连接。
10.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
CN202110944785.8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Active CN11385894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785.8A CN113858948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785.8A CN113858948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8948A true CN113858948A (zh) 2021-12-31
CN113858948B CN113858948B (zh) 2023-02-03

Family

ID=789905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785.8A Active CN113858948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58948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092A1 (zh) * 2022-10-13 2024-04-18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装置、车辆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242A (zh) * 2003-07-23 2006-08-3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指示装置
US20080191963A1 (en) * 2004-11-29 2008-08-14 Kazuya Ootaki Display Device
CN103890548A (zh) * 2011-10-28 2014-06-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仪表
CN104960422A (zh) * 2015-06-19 2015-10-07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3d显示结构
CN204694994U (zh) * 2015-05-25 2015-10-07 深圳市愿景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悬浮数字仪表盘
CN105980192A (zh) * 2014-02-12 2016-09-2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显示装置
CN107428251A (zh) * 2015-04-06 2017-12-01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显示装置
CN107776406A (zh) * 2017-11-28 2018-03-09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段码屏和彩色液晶屏组合显示装置
US20190070960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Yazaki Corporatio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CN109774474A (zh) * 2017-11-13 2019-05-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和具有显示设备的车辆
CN109835257A (zh) * 2017-11-29 2019-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车辆
CN109922984A (zh) * 2016-09-06 2019-06-21 纯深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仪表的多层显示器
US20190351838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Yazaki Corporation Vehicular display system
CN110576803A (zh) * 2018-06-08 2019-12-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显示屏总成
CN210161909U (zh) * 2019-04-28 2020-03-20 宁波威奇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颖的双屏复合式组合仪表
CN211390959U (zh) * 2019-11-21 2020-09-01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仪表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242A (zh) * 2003-07-23 2006-08-30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汽车指示装置
US20080191963A1 (en) * 2004-11-29 2008-08-14 Kazuya Ootaki Display Device
CN103890548A (zh) * 2011-10-28 2014-06-25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仪表
CN105980192A (zh) * 2014-02-12 2016-09-28 法国大陆汽车公司 用于机动车辆的显示装置
CN107428251A (zh) * 2015-04-06 2017-12-01 卡森尼可关精株式会社 车辆用显示装置
CN204694994U (zh) * 2015-05-25 2015-10-07 深圳市愿景视讯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立体悬浮数字仪表盘
CN104960422A (zh) * 2015-06-19 2015-10-07 延锋伟世通电子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汽车仪表3d显示结构
CN109922984A (zh) * 2016-09-06 2019-06-21 纯深度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仪表的多层显示器
US20190070960A1 (en) * 2017-09-01 2019-03-07 Yazaki Corporation Vehicle display device
CN109774474A (zh) * 2017-11-13 2019-05-21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设备和具有显示设备的车辆
CN107776406A (zh) * 2017-11-28 2018-03-09 黑龙江天有为电子有限责任公司 基于段码屏和彩色液晶屏组合显示装置
CN109835257A (zh) * 2017-11-29 2019-06-04 Lg电子株式会社 显示装置及具有该显示装置的车辆
US20190351838A1 (en) * 2018-05-15 2019-11-21 Yazaki Corporation Vehicular display system
CN110576803A (zh) * 2018-06-08 2019-12-17 福特全球技术公司 显示屏总成
CN210161909U (zh) * 2019-04-28 2020-03-20 宁波威奇尔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新颖的双屏复合式组合仪表
CN211390959U (zh) * 2019-11-21 2020-09-01 东风电驱动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仪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4078092A1 (zh) * 2022-10-13 2024-04-18 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裸眼3d显示装置、车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58948B (zh) 2023-0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381298B1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090323183A1 (en) Image Three-Dimensional Recognition Apparatus
CN102822723B (zh) 在机动车中显示信息的设备
US9958675B2 (en) Head-up display apparatus
CN105659145A (zh) 显示装置
US7180408B2 (en) Meter for displaying virtual image
CN113858948B (zh)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CN103163647A (zh) 平视显示装置
US20150177527A1 (en) Apparatus for displaying three-dimensional image
US11904689B2 (en) Display device for vehicle
US8439510B2 (en) Apparatus for viewing oblique forward area of vehicle
CN108803136B (zh) 背光模组及显示装置
JP2008262045A (ja) 投写型画像表示装置
CN101910711A (zh) 照明装置、显示装置和电视接收装置
WO2016062706A1 (en) A vehicular display module
US20230271553A1 (en) Rear-view mirror device mounted in a vehicle, vehicle-mounted display device, vehicle-mounted display system
EP3327484B1 (en) Reflection protection for a head up display system
CN216139825U (zh) 一种双显示屏汽车仪表及汽车
JP2005214790A (ja) 照光モジュール
CN107966816B (zh) 一种装调方法以及装调的分体式抬头显示器
CN113815416B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KR20100093243A (ko) 후방형 영사장치를 이용한 차량 계기판
CN216139829U (zh) 基于tft显示屏的汽车仪表盘
US20200166750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mobile body
CN220752401U (zh) 一种用于轨道交通的抬头显示设备及其光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2000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eilin District,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52000 No. 9, Xingsui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