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5416B -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5416B
CN113815416B CN202110944812.1A CN202110944812A CN113815416B CN 113815416 B CN113815416 B CN 113815416B CN 202110944812 A CN202110944812 A CN 202110944812A CN 113815416 B CN113815416 B CN 1138154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e
glass plate
code screen
section
scre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4481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5416A (zh
Inventor
温洪亮
吕冬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44812.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54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154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54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54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54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60Instru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location or relative disposition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20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60K35/21Out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vehicle to user,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using visual output, e.g. blinking lights or matrix displays
    • B60K35/22Display scree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strument Pane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包括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和玻璃板,第一段码屏位于玻璃板的后方,第二段码屏位于玻璃板的上方,第一段码屏显示的第一图像能够透过玻璃板,第二段码屏显示的第二图像经玻璃板的正面反射以在玻璃板的背后形成第二图像的虚像,第二图像的虚像与第一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组合形成3D效果。本发明中的玻璃板包括偏光片层,第二段码屏的第二光线照射在玻璃板的正面后,一部分第二光线经玻璃板的正面反射,剩下的第二光线折射进入偏光片层中,第二光线的第二方向与偏光片层的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接近或等于90°,因而折射进入偏光片层的大部分或全部的光线会被偏光片层所过滤,从而减轻或防止重影的现象。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仪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公开了公布号为:CN104960422A、名称为:汽车仪表3D显示结构,其通过半透半反射镀膜镜反射上方TFT屏幕的图像,形成反射的虚像;此外,PCB板上的发光二极管,透过表盘呈现一个图像,通过半透半反射镀膜镜透出,形成一个真实的像,实像与虚像错层显示的效果,形成3D效果。
TFT屏幕发出的光线射向半透半反射镀膜镜的正面,一部分光线经半透半反射镀膜镜的正面反射形成一个虚像,剩下的光线折射进入到半透半反射镀膜镜内,这部分光线会被半透半反射镀膜镜的背面再次反射,形成另一个虚像,可见半透半反射镀膜镜形成两个相同的虚像,这两个虚像在前后方向上留有一定的间距,该间距的大小取决于半透半反射镀膜镜的厚度,两个虚像会形成重影,重影会影响3D效果的呈现。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现状,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重影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和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段码屏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且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的背面,所述第二段码屏位于所述玻璃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的正面,所述第一段码屏显示的第一图像能够透过所述玻璃板,所述第二段码屏显示的第二图像关于所述玻璃板正面的镜像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且所述镜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组合形成3D效果;
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的正面之间的夹角;
所述玻璃板包括相互层叠的偏光片层和玻璃层,所述偏光片层的内侧面与所述玻璃层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偏光片层的外侧面构成所述玻璃板的正面,将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在所述玻璃板的偏光片层的外侧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在所述玻璃板的偏光片层的外侧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二方向,所述玻璃板的偏光片层的偏振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20°,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70°且小于或等于90°。
优选地,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各自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45°。
优选地,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
优选地,所述玻璃板还包括增透膜层,所述增透膜层设于所述玻璃层的内侧面。
优选地,所述镜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在前后方向之间的间距为12-18mm。
优选地,所述镜像位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前侧,所述偏光片层外侧面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玻璃板的透光率,所述偏光片层的外侧面的反射率为20%-40%,所述玻璃板的透光率为30%-70%。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述的汽车仪表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汽车仪表盘中,第一段码屏和第二段码屏所射出的光线均为线偏振光,由于偏光片层的设置,第二段码屏的第二光线照射在玻璃板的正面后,一部分第二光线经玻璃板的正面反射形成第二图像的虚像(镜像),剩下的第二光线折射进入偏光片层中,第二光线的第二方向与偏光片层的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接近或等于90°,因而折射进入偏光片层的大部分或全部的光线会被偏光片层所过滤,因而减少了经玻璃板背面所反射的第二光线,从而减轻或避免重影现象。
第一段码屏的第一光线照射在玻璃板的背面并进入至偏光片层,由于第一光线的第一方向与偏光片层的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较小或为0°,因而第一光线中只有少部分光线会被偏光片层所过滤,大部分的第一光线能够顺利透过偏光片层,因而偏光片层不会阻碍从外界观察第一图像。
附图说明
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图中:
图1是汽车仪表盘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图3是第一图像与第二图像的虚像的示意图;
图4是人眼在A、B位置之间切换时第二图案相对第一图案变动的示意图;
图5是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偏光片层上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一;
图6是图5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的示意图;
图7是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和偏光片层的偏振方向均为45°的示意图;
图8是第二光线射向玻璃板的示意图;
图9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偏光片层上各偏振方向的示意图二;
图10是图9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第三方向之间的示意图;
图11是驾驶员双眼移动时第二图案相对第一图案移动的距离示意图;
图12是安装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安装架与第一显示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第一边框的示意图;
图15是第一显示装置的爆炸图;
图16是图1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17是图1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18是连接臂的示意图;
图19是第二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20是汽车仪表盘取消连接臂时的后视图。
图中:1、第一显示装置;2、第二显示装置;3、安装架;4、玻璃板;5、连接臂;
11、第一段码屏;12、第一边框;13、第二图像;14、第二图像的虚像;15、第二图案;16、第二光线;17、一号第二光线;18、二号第二光线;19、第一背壳;
21、第二段码屏;22、第二背壳;23、第一图像;24、第一图案;
31、出光通道;32、第二安装槽;33、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4、卡框;35、第一螺钉柱;36、第二限位面;
41、第三方向;42、偏光片层;43、玻璃层;44、增透膜层;
51、第二端部;52、第一端部;54、调整槽;
111、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2、第一方向;
121、第一安装槽的槽底;122、楔形块;123、支撑条;124、安装孔;125、第一限位面;
131、第一连接部;132、第一连接部的后端面;133、定位柱;134、第一螺纹孔;
211、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2、第二方向;
221、第二连接部;222、第二螺纹孔;223、限位柱;224、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
511、第四限位面;512、第一固定段;513、限位段;514、第二固定段;521、第三限位面;522、定位孔;523、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发明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发明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方位描述“背面”和“正面”中,朝向驾驶员的一侧为正面,背离驾驶员的一侧为背面。此外,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本发明所涉及“上”、“下”、“前”、“后”方位为汽车仪表盘在正常使用状态下的方位,具体如图1和图3所示。
参见图1-图5,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汽车仪表盘,其包括第一显示装置1、第二显示装置2和玻璃板4,第一显示装置1内设有第一段码屏11,第二显示装置2内设有第二段码屏21,玻璃板4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第一显示装置1位于玻璃板4的后方,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背面,第二显示装置2位于玻璃板4的上方,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正面,所述第一段码屏11显示的第一图像23能够透过所述玻璃板4,所述第二段码屏21显示的第二图像13关于所述玻璃板4正面的镜像(第二图像的虚像14)位于所述玻璃板4的后方,且所述镜像与所述第一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组合形成3D效果。
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背面,并不意味着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背面相平行,只需确保第一段码屏11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玻璃板4的背面即可;同理,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朝向”玻璃板4的正面,也只需确保第二段码屏21所发出的光线能够照射到玻璃板4的正面即可。
参见图3及图8,在第一段码屏11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显示第一图像23,第一图像23所发出的第一光线射向玻璃板4的背面,并透过该玻璃板4,因而人眼可在玻璃板4的前方接收到该第一光线,从而可看到第一图像23;在第二段码屏21处于点亮的状态下,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显示第二图像13所发出的第二光线16射向玻璃板4的正面,由于玻璃板4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一部分第二光线16(即图8中的标号17)经玻璃板4的正面反射射向玻璃板4的前方,人眼在玻璃板4的前方可接受到该部分第二光线16,从而看到第二图像的虚像14(第二图像13在玻璃板4正面所形成的镜像)。因而在第一段码屏11和第二段码屏21均处于点亮的状态下,位于玻璃板4前方的人眼可同时看到第一图像23和第二图像的虚像14,由于第一图像23和第二图像的虚像14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第一图像23与第二图像的虚像14组合形成的组合图像具有深度层次,使得该组合图像形成3D效果。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图像23与第二图像的虚像14在前后方向上,可以为第一图像23位于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前侧,或者第二图像的虚像14位于第一图像23的前侧,所形成的组合图像均可实现前述3D效果。
参见图3和图4,以第二图像的虚像14在前、第一图像23在后为例,第一图像23包括多个第一图案24,第二图像的虚像14包括多个第二图案15,如人眼在A位置观察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时,由于第二图案15在前、第一图案24在后,第二图案15会遮挡第一图案24的X区域,此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位于第一图案24的X区域;人眼在B位置观察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时,第二图案15会遮挡第一图案24的Y区域,此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位于第一图案24的Y区域。可见由于人眼位置的变动,以第一图案24为参照,第二图案15会随着人眼位置的变动相对第一图案24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前述的3D效果。
段码屏所显示的图像具有对比度高的特点,因而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的对比度均比较高,使得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的轮廓更为清晰,因而在人眼的位置发生变动时,人眼可明显的分辨出第二图案15相对第一图案24的位置变动,提高第二图案15与第一图案24组合形成的效果。此外,段码屏的生产成本远远低于TFT屏的生产成本,因而汽车仪表盘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能够提高汽车仪表盘的性价比。
所述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
参见图3,由上文可知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为第二图像13相对玻璃板4正面的镜像。可以看出第二图像13和第二图像的虚像14分别位于玻璃板4正面的两侧,且第二图像13与玻璃板4正面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玻璃板4正面之间的夹角相等,进一步地,第二图像的虚像14平行于第一图像23,又由于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各点与第一图像23之间的距离均不变,人眼位置发生变动时,第二图像的虚像14能够整体相对在第一图像23上进行平移,防止出现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出现交错的情形,避免人眼的视觉混乱。
参见图8,所述玻璃板4包括相互层叠的偏光片层42和玻璃层43,所述偏光片层42的内侧面与所述玻璃层43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构成所述玻璃板4的正面。参见图5和图6,将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在所述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一方向112,将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在所述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二方向212,所述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为第三方向41,所述第一方向112与第三方向41之间的夹角小于20°,第二方向212与所述第三方向41之间的夹角大于70°且小于或等于90°。
参见图8,第一段码屏11和第二段码屏21的正面均设有正面偏光片,因而第一段码屏11和第二段码屏21所射出的光线为线偏振光,第二段码屏21发出的第二光线16照射到偏光层的外侧面,即玻璃板4的正面,一部分第二光线16经玻璃板4的正面反射射向玻璃板4的前方,该部分第二光线16记为一号第二光线17,另一部分第二光线16折射进入玻璃板4内,折射进入玻璃板4内的第二光线记为二号第二光线18,二号第二光线18在偏光片层42内传播,第二光线16的偏振方向与第二段码屏21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因而第二光线16的偏振方向在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上的投影也为第二方向212,由于第二方向212与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第三方向41)之间存在夹角α,假设二号第二光线18的照度为E2,二号第二光线18经偏光片层42的过滤后变为三号第二光线,其照度变为E2*cosα,由于夹角α的范围为(70°,90°],因而cosα的范围为[0,0.34),可明显的看出三号第二光线的照度远小于二号第二光线18的照度,因而三号第二光线经玻璃板4背面反射时所能够反射的光线被大大的削减,因而玻璃板4背面反射所形成的另一个虚像的照度较弱,人眼几乎无法看到玻璃板4背面反射形成的虚像,从而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涉及的重影问题。
参见图6,相应地,第一段码屏11发出的第一光线照射在玻璃板4的背面,第一光线折射进入玻璃板4内变为一号第一光线,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一段码屏11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相同,因而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在偏光片层42外侧面上的投影也为第一方向112,第一方向112与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第三方向41)之间存在夹角β,假设折射进入玻璃板4内的第一光线(一号第一光线)的照度为E1,一号第一光线经偏光片的过滤后变为二号第一光线,二号第一光线的照度为E1*cosβ,由于夹角β的范围为[0°,20°),因而cosβ的范围为(0.93,1],很明显的看出二号第一光线的照度接近于一号第一光线的照度,从而确保人眼能够正常的透过玻璃板4看到第一图像23。
第一方向112是指,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与第一光线的传播方向构成的第一偏振面,该第一偏振面与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形成的第一相交线,该第一相交线所指的方向记为第一方向112。
第二方向212是指,第二光线16的偏振方向与第二光线16的传播方向构成的第二偏振面,该第二偏振面与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形成的第二相交线,该第二相交线所指的方向记为第二方向212。
此外,由于本申请应用有第一断码屏和第二断码屏,第一图像23的亮度与第一断码屏的亮度正相关,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与第二断码屏的亮度正相关,而断码屏的亮度受其自身背光源的亮度所影响,单独调整断码屏背光源的亮度是较容易实现的,因而本申请中的第一图像23的亮度和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均可独立可调,进而可根据实际使用场景形成具有亮度差异的第一图像23和第二图像的虚像14,或亮度大致相同的的第一图像23和第二图像的虚像14。
参见图7,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和所述第三方向41相对于各自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45°。
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为45°,第一段码屏11竖直摆放状态下且第一段码屏11的底端位于下侧,此时第一段码屏11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为45°,第二段码屏21竖直摆放状态下且第二段码屏21的前端位于下侧,此时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第三方向41)为45°,玻璃板4竖直摆放状态下且玻璃板4的底端位于下侧,此时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45°。
第一段码屏11、第二段码屏21和玻璃板4在上述特殊的摆放条件(竖直摆放状态)下,第一段码屏11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第二段码屏21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及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均相同,之后,玻璃板4的底端向前旋转一定的角度,并使得玻璃板4位于第一段码屏11的前方,第二段码屏21以一个短侧边为轴翻转180°,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朝向后方,第二段码屏21的底端向前方旋转两倍于玻璃板4旋转的角度,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就朝向下方,将第二段码屏21移动至玻璃板4的上方,此时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就朝向玻璃板4的正面,这样就形成第一段码屏11、第二段码屏21和玻璃板4在汽车仪表盘上的方位。
由于第二段码屏21以一个短侧边为轴翻转180°,第二段码屏21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也旋转180°,此时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也相对于竖直摆放状态时转动180°,从而确保第二段码屏21处于玻璃板4上方时,第二方向212接近垂直于第三方向41,从而防止重影现象的出现。
以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为90°为例。
参见图6和图7,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为45°、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为45°,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为45°,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相对于水平面上为45°,第一方向112与第三方向41之间的夹角β为9.6°,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也为45°,第二方向212与第三方向41之间的夹角α为80.4°。
通常情况下,段码屏上的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均为45°,因而本发明无需对段码屏上的偏光片作特殊调整,玻璃板4上的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也为45°,使得偏光片层42与段码屏上的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均相同。
参见图8,进一步地,所述玻璃板4还包括增透膜层44,所述增透膜层44设于所述玻璃层43的内侧面。
由于偏光片层42无法将二号第二光线18完全过滤掉,存在着较弱照度的三号第二光线,被玻璃板4的背面反射形成照度较弱的另一个虚像,通过设置增透膜层44,三号第二光线中绝大部分光线会透过增透膜层44,从而使得所形成的另一个虚像的照度更弱,使得人眼无法察觉到该另一个虚像。
在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见图9和图10,所述第一方向112与所述第三方向41平行,所述第二方向212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41。
第一段码屏11所发出的第一光线照射在玻璃板4的背面,第一光线折射进入玻璃板4内变为一号第一光线,第一光线的偏振方向在偏光片层42外侧面上的投影为第一方向112,同时第一方向112平行于第三方向41(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因而偏光片层42不会阻碍一号第一光线在偏光片层42内传播,具体地,假设一号第一光线的照度为E1,一号第一光线经偏光片层的过滤后变为二号第一光线,二号第一光线的照度为E1*cosβ,由于β为0°,因而二号第一光线的照度也为E1
参见图10,第二段码屏21所发出的第二光线16照射在玻璃板4的正面,折射进入玻璃板4内的二号第二光线18,第二光线16的偏振方向在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上的投影为第二方向212,第二方向212垂直于第三方向41,因而偏光片层42会完全过滤掉二号第二光线18,即二号第二光线18无法穿过偏光片层42。假设二号第二光线18的照度为E2,二号第二光线18经偏光片层42的过滤后变为三号第二光线,三号第二光线的照度变为E2*cosα,由于α为90°,因而三号第二光线的照度为0。
参见图9和图10,例如: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111垂直于第一段码屏11的底端,偏光片层42的偏振方向垂直于偏光片层42的底端,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211平行于第二段码屏21的底端,因而第一方向112平行于第三方向41,第二方向212垂直于第三方向41。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所述第一图像23在前后方向之间的间距为12-18mm,例如12mm、14mm、15mm、16mm、18mm。
在将汽车仪表盘安装在汽车上后,驾驶员坐在驾驶座上,驾驶员可直接观察到第二图像的虚像14和第一图像23,驾驶员的双眼与第一图像23之间的距离约为30cm,在正常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双眼活动范围约为5cm,因而驾驶员的视线在正常范围内变化时,可以看到第二图案15相对在第一图案24上移动的范围约为2-3mm,因而驾驶员可明显的看到第二图案15的位置随着驾驶员的眼睛的位置变化而变化,且正常的第一图案24和第二图案15的尺寸为1-5cm。第二图案15相对第一图案24的位置发生变化时,受驾驶员双眼活动范围的限制,使得第二图案15相对第一图案24的移动范围在2-3mm,因而第二图案15不会出现脱离对应的第一图案24的现象,从而确保了第一图案24与相应的第二图案15形成有效的图案信息。
参见图11,以驾驶员的双眼与第二图案15的距离为30cm、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之间的距离为15mm为例,驾驶员的双眼在A1点看到第二图像的虚像14位于第一图像23的X1位置,在驾驶员的双眼在A2点看到第二图像的虚像14位于第一图像23的X2点位置,A1与A2之间的距离为5cm,因而X1与X2之间的距离为2.5mm。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图像的虚像14位于所述第一图像23的前侧,所述偏光片层42外侧面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玻璃板4的透光率,所述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的反射率为20%-40%,例如20%、25%、30%、35%、40%,所述玻璃板4的透光率为30%-70%,例如30%、40%、50%、60%、70%。
第二图像的虚像14位于第一图像23的前侧,使得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之间形成间距,从而使得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组合形成3D效果;此外,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人眼之间的距离相对第一图像23与人眼之间的距离更近,如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的亮度相同,由于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人眼的距离更近,使得人眼感官上觉得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更高;通过将偏光片层42的外侧面的反射率设置得低于玻璃板4的透光率,使得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低于第一图像23的亮度,以抵消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之间的位置差所带来的亮度差异,使得人眼所看到的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的亮度基本相同,从而确保第二图像的虚像14与第一图像23组合的3D效果。
容易理解的是,第一段码屏11和第二段码屏21在点亮的状态下,其亮度应相同,也就是说,人眼直接观看第一段码屏11和第二段码屏21(人眼与第一段码屏11或人眼与第二段码屏21之间没有任何的物体进行遮挡),人眼与第一段码屏11之间的距离等于人眼与第二段码屏21之间的距离,在此状态下,人眼所查看到第一段码屏11的亮度与第二段码屏21的亮度相同。
正如前文所述,在第一断码屏的亮度和第二断码屏的亮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与第一图像23的亮度大致也相同。此外,还可通过调整第一断码屏的背光源的亮度来调整第一断码屏的亮度、通过调整第二断码屏的背光源的亮度来调整第二断码屏的亮度,因而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和第一图像23的亮度均相应地进行调整,且第一断码屏的亮度与第二断码屏的亮度之比与第一图像23的亮度与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之比大致相等,因而可通过调整第一断码屏的背光源的亮度、第二断码屏的背光源的亮度来等比例地调整第一图像23的亮度、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亮度。
参见图12-图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第一边框12和安装架3,所述第一边框12上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段码屏11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121与所述第一段码屏11的背面贴合,所述第一边框12的外缘设有第一限位面125,所述第一限位面125平行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121所在平面。
在第一段码屏11安装在第一安装槽内时,第一段码屏11的背面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121贴合,由于第一段码屏11的背面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相平行,因而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121平行,又由于第一边框12外缘的第一限位面125平行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121,则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平行于第一限位面125。
所述安装架3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玻璃板4的第二安装槽32,如图17所示,所述安装架3的后端设有第二限位面36,所述安装架3内还设有沿前后方向贯通的出光通道31,所述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3所在的平面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6之间的夹角为40°-50°。
玻璃板4安装在第二安装槽32内后,玻璃板4的背面与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3贴合,因而玻璃板4的正面平行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3,又由于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3所在的平面与第二限位面36之间的夹角为40°-50°,则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二限位面36之间的夹角为40°-50°。
所述安装架3的后端与所述第一边框12连接,所述第一限位面125与所述第二限位面36贴合。
在组装形成汽车仪表盘时,安装架3上的第二限位面36与第一边框12上的第一限位面125贴合,因而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为40°-50°。
本发明可通过控制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3与第二限位面36之间的夹角,即可实现控制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的目的。
参见图13、图14和图1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架3上还设有边棱,所述边棱沿所述安装架3的后端的外缘延伸,所述边棱的端面构成所述第二限位面36;所述第一边框12的侧壁上设有至少一个支撑条123,所述至少一个支撑条123沿所述第一边框12的外缘布置,所述支撑条123朝向所述安装架3的一面为所述第一限位面125。
参见图16,支撑条123与第一边框12的侧壁构成台阶结构,在安装架3与第一边框12配合时,边棱卡在台阶结构处,由于边棱绕安装架3的后端一圈,因而边棱从外侧包围住第一边框12,实现了安装架3与第一边框12之间定位的准确性。
参见图13和图14,安装架3后端的外围分布多个卡框34,对应地,第一边框12的侧壁上设有与卡框34相配合的楔形块122,每两个相邻的支撑条123之间的间隔位置设有一个该楔形块122;安装架3的后端还设有四个第一螺钉柱35,第一边框12上设有与第一螺钉柱35对应的四个安装孔124,在装配状态下,安装架3通过卡框34与楔形块122卡合,同时第一螺钉柱35插入至安装孔124内。第一边框12和第一段码屏11属于第一显示装置1的一部分,第一显示装置1还包括第一背壳19,在第一螺钉柱35插入安装孔124内后,通过第一螺钉柱35从第一显示装置1的背部穿过该安装孔124与第一螺钉柱35连接,实现第一显示装置1与安装架3的紧固连接。
参见图1和图2并结合图15-图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码屏11所在的显示装置为第一显示装置1,所述第二段码屏21所在的显示装置为第二显示装置2,所述第一显示装置1还包括第一背壳19,所述第二显示装置2还包括第二背壳22,所述汽车仪表盘还包括连接臂5,所述连接臂5包括第一端部52和第二端部51,所述第一背壳19的背部设有第一连接部131,所述第二背壳22的背部设有第二连接部221,所述第一端部52与所述第一连接部131连接,所述第二端部5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21连接,所述第一端部52上设有第三限位面521,所述第三限位面521与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面132贴合,所述第二端部51上设有第四限位面511,所述第四限位面511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224贴合;所述第一连接部的后端面132与所述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平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224与所述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平行。
第一连接部的后端面132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平行,连接臂5的第一端部52的第三限位面521与第一连接部的后端面132贴合,因而第三限位面521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平行;同理,连接臂5第二端部51的第四限位面511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平行。第三限位面521与第四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相等,因而本发明可通过连接臂5上的第三限位面521与第四限位面511控制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限位面521与所述第四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为80°-100°。通过将第三限位面521与第四限位面511之间的夹角为80°-100°,使得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为80°-100°。
考虑到前述安装架3上第二安装槽的槽底33所在的平面与安装架3上的第二限位面36能够控制玻璃板4的正面与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均可确定,从而可通过安装架3和连接臂5的结构确保:第一段码屏11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与玻璃板4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相等。
参见图18和图2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部131上设有定位柱133,相应地连接臂5的第一端部52上设有与定位柱133相配合的定位孔522,第一连接部131上还设有第一螺纹孔134,第一端部52上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34相对应的连接孔523,第二螺钉(图中未示出)由第一端部52的后侧穿过连接孔523与第一螺纹孔134固定连接。
第一连接部131与连接部的第一端部52连接时,通过第一背壳19上的定位柱133与第一端部52上的定位孔522配合,使得第一连接臂5与第一显示装置1在组装完毕后,这两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对固定,再通过第二螺钉实现连接臂5与第一背壳19的紧固连接。
参见图18和图19,第二连接部的上端面224上设有限位柱223,第二连接部221上开设有第二螺纹孔222,限位柱223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螺纹孔222,第二螺纹孔222与限位柱223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连接臂5的第二端部51上设置有前后方向的调整槽54,限位柱223与调整槽54配合,第三螺钉由第二端部51的上侧穿过该调整槽54与第三螺纹孔固定连接。
调整槽54沿前后方向设置,限位柱223插入至调整槽54内,限位柱223受调整槽54的限制,限位柱223是能够沿着调整槽54的延伸方向移动的,因而第二显示装置2只能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从而限定第二显示装置2的移动方向。
在装配形成汽车仪表盘时,可通过调整第二显示装置2在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使得第二段码屏21的显示面在其平面上进行平移,因而第二图像的虚像14在其所在平面上(上下方向)上进行平移,实现调整第二图像的虚像14的位置,确保第二图像的虚像14能够与第一图像23相对应,确保第一图像23与第二显示图像的虚像所组合形成的3D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调整槽54包括前后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固定段512、限位段513和第二固定段514,所述限位柱223前侧的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固定段512对应,所述限位柱223与所述限位段513对应,所述限位柱223后侧的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固定段514对应。
第二显示装置2在前后方向上移动调整的过程中,限位柱223沿着限位段513进行前后调整,限位柱223前后移动的距离受限位段513前后方向的长度限定;在以上前后方向上移动调整的过程中,限位柱223前侧的第三螺纹孔和后侧的第三螺纹孔,也在前后方向上移动,限位柱223前侧的第三螺纹孔的移动区域始终对应位于第一固定段512的范围内,限位柱223后侧的第三螺纹孔的移动区域始终对应位于第二固定段514的范围内。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所述限位段513的长度和所述第二固定段514的长度相等,两个所述第三螺纹孔与所述限位柱223之间的距离相等,且等于所述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
由于第一固定段512的长度、限位段513的长度、第二固定段514的长度以及两个第三螺纹孔与限位柱223之间的距离的限定,限位柱223在限位段513的前端和后端之间移动的过程中,限位柱223前侧的第三螺纹孔对应的在第一固定段512的前端和后端的区域内移动,限位柱223后侧的第三螺纹孔对应的在第二固定段514的前端和后端的区域内移动,使得在第二显示装置2移动至合适的位置时,能够将第二显示装置2与第二端部51固定连接。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整槽54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调整槽54在所述第二段码屏2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21上的限位柱223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所述调整槽54对应一个所述限位柱223。
第二端部51上设置两个相对的调整槽54,相应地,第一限位面125上的限位柱223的数量也为两个,两个调整槽54和两个限位柱223,限定了第二显示装置2只能在前后方向上移动,且即使限位柱223为圆柱结构时,由于两个限位柱223分别与两个调整槽54配合,使得第二显示装置2无法相对第二端部51转动。
本发明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前述的汽车仪表盘。由于该汽车上搭载有前述汽车仪表盘,其能够实现裸眼3D显示,且能够解决3D显示时的重影问题。
应当理解,上述的实施方式仅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偏离本发明的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针对上述细节做出的各种明显的或等同的修改或替换,都将包含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段码屏、第二段码屏和玻璃板,所述玻璃板由上至下向前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段码屏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且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的背面,所述第二段码屏位于所述玻璃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朝向所述玻璃板的正面,所述第一段码屏显示的第一图像能够透过所述玻璃板,所述第二段码屏显示的第二图像关于所述玻璃板正面的镜像位于所述玻璃板的后方,且所述镜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在前后方向上具有间距,以组合形成3D效果;
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的正面之间的夹角等于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与所述玻璃板的正面之间的夹角;
所述玻璃板包括相互层叠的偏光片层和玻璃层,所述偏光片层的内侧面与所述玻璃层的外侧面贴合,所述偏光片层的外侧面构成所述玻璃板的正面,将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在所述玻璃板的偏光片层的外侧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一方向,将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在所述玻璃板的偏光片层的外侧面上的投影记为第二方向,所述玻璃板的偏光片层的偏振方向为第三方向,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20°,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70°且小于或等于9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显示面与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显示面之间的夹角范围为80°-100°,所述第一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所述第二段码屏的正面偏光片的偏振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相对于各自的长度方向的夹角均为4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平行,所述第二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三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板还包括增透膜层,所述增透膜层设于所述玻璃层的内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与所述第一图像在前后方向之间的间距为12-18mm。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仪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像位于所述第一图像的前侧,所述偏光片层外侧面的反射率低于所述玻璃板的透光率,所述偏光片层的外侧面的反射率为20%-40%,所述玻璃板的透光率为30%-70%。
7.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前述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汽车仪表盘。
CN202110944812.1A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Active CN1138154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812.1A CN113815416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44812.1A CN113815416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5416A CN113815416A (zh) 2021-12-21
CN113815416B true CN113815416B (zh) 2023-02-03

Family

ID=7892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44812.1A Active CN113815416B (zh) 2021-08-17 2021-08-17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1541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17079A1 (en) * 2015-07-13 2017-01-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ad Up Display Device and Vehicle
CN108303816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后视镜
CN110989173A (zh) * 2019-12-27 2020-04-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系统
CN111458869A (zh) * 2019-01-21 2020-07-28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应用
CN112444973A (zh) * 2019-09-02 2021-03-05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017079A1 (en) * 2015-07-13 2017-01-19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Head Up Display Device and Vehicle
CN108303816A (zh) * 2017-01-12 2018-07-20 江苏集萃智能液晶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显示功能的后视镜
CN111458869A (zh) * 2019-01-21 2020-07-28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反射式透明显示装置及其应用
CN112444973A (zh) * 2019-09-02 2021-03-05 未来(北京)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抬头显示设备
CN110989173A (zh) * 2019-12-27 2020-04-10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5416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090369B (zh) 平视显示装置
US4999011A (en) Display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DE112015002474B4 (de) Head-up-Display-Vorrichtung
US20160091645A1 (en) Dead-front lens for interior vehicle display
WO2017094333A1 (ja) 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KR101721844B1 (ko) 저 반사율 눈부심 광학장치
CN113741031B (zh) 车载显示装置
CN101398569A (zh) 用于双视显示器的背光模块
CN113815416B (zh) 一种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US20120081366A1 (en) Assembly for the selective three-dimensional or two-dimensional representation of images
CN113495382B (zh) 显示装置
CN113858948B (zh) 一种裸眼3d汽车仪表盘及汽车
US11300765B2 (en) Display system
CN216139826U (zh) 一种汽车仪表装置及汽车
EP3505399A1 (en) Rearview display system with adjustment mechanism
US20190344718A1 (en) Display system for a vehicle
JP2016212318A (ja) 表示装置及び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JP2000098925A (ja) 車両用反射型表示装置
CN216139829U (zh) 基于tft显示屏的汽车仪表盘
JP7342790B2 (ja) 虚像表示装置
US11454841B1 (en) Illumination device for a screen with at least two operating modes
CN219676413U (zh) 一种背光模组、图像生成单元、抬头显示装置和载具
JP2004222807A (ja) 遊技機
JP2005326723A (ja) 車両用ヘッドアップディスプレイ
WO2023008125A1 (ja) 空間浮遊映像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152000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Beilin District,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s Co.,Ltd.

Address before: 152000 No. 9, Xingsui Road,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ihua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ILONGJIANG TIANYOUWEI ELECTRONIC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