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40992B - 换档器组件、换档锁保护方法及换档锁定杆 - Google Patents

换档器组件、换档锁保护方法及换档锁定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40992B
CN113840992B CN201980096259.1A CN201980096259A CN113840992B CN 113840992 B CN113840992 B CN 113840992B CN 201980096259 A CN201980096259 A CN 201980096259A CN 113840992 B CN113840992 B CN 11384099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ift
locking lever
approximately
shift lock
m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625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40992A (zh
Inventor
K·戈弗雷
C·杜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ssan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filed Critical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Publication of CN1138409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099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4099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4099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18Preventing unintentional or unsafe shift, e.g. preventing manual shift from highest gear to reverse gea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59/00Control inputs to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F16H59/02Selector apparatus
    • F16H59/0278Constructional features of the selector lever, e.g. grip parts, mounting or manufacturing
    • F16H2059/0282Lever handles with lock mechanisms, e.g. for allowing selection of reverse gear or releasing lever from park posi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22Locking of the control input devices
    • F16H2061/226Manual distress release of the locking means for shift levers, e.g. to allow towing of vehicle in case of breakdow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用于车辆的换档器组件包括:本体;换档锁;换档锁定杆,其由所述本体支撑,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以引起所述换档锁在车辆不能移动的锁定位置和车辆能移动的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所述换档锁定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被构造成用于与所述换档锁接触。所述第二端部大体上为L形构造,并且限定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换档锁的内部区域,以抑制(如果不是完全阻止)所述换档锁与车辆的其它部件之间的接触,从而减小所述换档锁的意外解除接合和车辆的意外移动的任何可能性。

Description

换档器组件、换档锁保护方法及换档锁定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总体上涉及对车辆中的换档锁的保护以抑制(如果不是完全阻止)换档锁与车辆中的其它部件之间的意外接触。
背景技术
车辆通常包括换档锁,其防止车辆的换档器从驻车位置意外移动。在正常操作期间,在踩下刹车时,换档锁被解除接合并且换档器可以根据需要移动。然而,当车辆无法操作时(例如,当车辆的电池耗尽时),为了允许车辆从驻车档换档以允许牵引,例如必须手动地解除换档锁的接合。在这种情况下,通常手动重新定位换档锁定杆(例如,按下换档锁),这会导致换档锁定杆作用在换档锁上,以将换档锁从防止换档器移动的锁定位置移动到允许换档器移动的解锁位置。
传统地,换档锁的位置可能与车辆中的其它部件(诸如线束、装饰件等)接触,产生换档锁意外移动的可能性,并且因此产生换档器的意外移动。本公开通过设置对换档锁提供更大保护的换档锁定杆来解决该可能性。
发明内容
在本公开的一个方面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档器组件。换档器组件包括:本体;从所述本体横向向外延伸的换档锁;由所述本体支撑使得换档锁定杆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的换档锁定杆。换档锁能在车辆不能移动的锁定位置和车辆能移动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换档锁定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被构造为用于与换档锁接触,使得换档锁定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导致换档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限定了被构造成接收换档锁的内部区域。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可以包括第一段和以使得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在构造上大致为L形的方式从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可以包括基本上在大致10mm到大致15mm范围内的高度、基本上在大致6mm到大致10mm范围内的宽度以及基本上在大致1mm到大致3mm的范围内的厚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可以基本上在大致60°到大致120°的范围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第一段可以限定定位在换档锁的竖直下方的终端。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可以包括限定竖直凸缘的第一横向端和相反的第二横向端,所述竖直凸缘被构造为用于与换档器组件的本体接触。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可以被构造成使得第二横向端从换档锁向外横向地间隔开(即,远离换档器组件的本体)。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还可以包括第三段,所述第三段以大体平行于竖直凸缘的方式在第一和第二段之间延伸。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还可以包括在第一横向端部和第二横向端部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肋。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肋可以包括渐窄构造,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肋限定从第一横向端朝向第二横向端减小的可变竖直高度。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可以包括限定上表面的本体部,并且所述至少一个肋可以从所述上表面竖直地延伸。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肋可以限定外接触表面,所述外接触表面与本体部的上表面的夹角为锐角,以抑制物体接触换档锁和/或停留在换档锁定杆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锐角可以基本上位于大致30°到大致60°的范围内。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公开了一种限制车辆中的换档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意外移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将换档锁定杆连接到车辆中的换档器组件的本体,使得换档锁隐藏在限定在换档锁定杆的端部处的内部区域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换档锁定杆连接到换档器组件的本体可包括将换档锁定杆定向成使得换档锁定杆的终端定位在换档锁的竖直下方。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将换档锁定杆连接到换档器组件的本体可以包括将换档锁定杆定向成使得换档锁定杆的横向端从换档锁向外横向地间隔开(即,远离换档器组件的本体)。
在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中,公开了一种换档锁定杆,所述换档锁定杆被构造为与车辆中的换档器组件一起使用,使得换档锁定杆的移动导致换档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从而允许车辆移动。所述换档锁定杆包括本体部,所述本体部具有第一端部和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限定被构造为接收换档锁的部分封闭的内部区域。所述第二端部被构造成用于与所述换档锁接触,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导致所述换档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在构造上可以大体为L形。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可以包括第一段以及从所述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以使得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基本上在大致60°到大致120°的范围内。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可以包括基本上在大致10mm到大致15mm的范围内的高度、基本上在大致6mm到大致10mm范围内的宽度以及基本上在大致1mm到大致3mm的范围内的厚度。例如,在一个特定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段的高度可以是大致12mm,所述第一段的宽度可以是大致8mm,并且所述第一段的厚度可以是大致1.7mm。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换档锁定杆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肋,所述至少一个肋从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竖直向上延伸。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肋可以包括渐窄构造以抑制物品接触换档锁和/或停留在换档锁定杆上。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换档锁定杆还可以包括限定竖直凸缘的第一横向端以及相反的第二横向端。在这样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至少一个肋可以在第一横向端和第二横向端之间延伸,并且可以限定从第一横向端朝向第二横向端减小的高度。
附图说明
根据惯例,附图的各种特征可能不是按比例绘制的,并且为了清楚起见可以任意地扩大或缩小。
图1是与根据本公开的原理的换档锁定杆的一个实施方式一起示出的车辆中的换档器组件的俯视立体图。
图2是图1中看到的换档器组件和换档锁定杆的局部侧视图。
图3是图1中看到的换档器组件和换档锁定杆的局部俯视立体图。
图4是与换档锁定杆的替代实施方式一起示出的换档器组件的局部俯视立体图。
图5是与换档锁定杆的替代实施方式以及从换档器组件的本体向外延伸的一对防护装置一起示出的换档器组件的局部俯视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说明了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档锁定杆,所述换档锁定杆能从第一(初始)位置移动到第二(后续)位置(例如,经由手动按压)以引起车辆的换档锁从锁定位置到解锁位置的相应移动,在所述锁定位置,车辆的换档器被锁定在驻车位置并且车辆不能移动,在所述解锁位置,车辆的换档器能从驻车位置移动(进入空档、前进档等)以允许车辆的移动(例如,牵引)。换档锁定杆包括大致L形端部,所述端部构造成不仅接触所述换档锁以允许以所述方式移动,而且接收(或以其它方式隐藏)所述换档锁。通过这样的隐藏,可以防止所述换档锁与车辆中的其它部件(诸如线束、装饰件等)接触,以抑制(如果不是完全防止)所述换档锁意外解除接合的可能性,从而抑制车辆的意外移动。
现在参照图1至图3,其示出了换档器组件的一个实施方式,换档器组件由附图标记100标识。换档器组件100包括:本体10;换档器12;换档锁14,其从本体10横向向外延伸(例如,大致4mm到大致6mm);换档锁定杆16。传统地,换档器12从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延伸,并且在车辆的操作期间能在一系列位置(例如,驻车档、倒档、空档、前进档等)之间移动。虽然在所示实施方式中示出为延伸穿过车辆的中控台C(图1、图2),但换档器12的替代位置将不超出本公开的范围。
换档锁14能沿箭头1、2(沿着第一轴线X)(图2)指示的方向移动(例如,相对于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以允许换档锁14的接合和解除接合。更具体地说,沿箭头1指示方向的移动将换档锁14从第一(锁定)位置重新定位到第二(解锁)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换档锁14被接合以防止换档器12从驻车位置移动并由此防止车辆移动,在第二位置,换档锁14被解除接合以允许换档器12从驻车位置移动(例如,进入倒档、空档、前进档等)并由此允许车辆移动。在换档锁14沿箭头2指示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换档锁14从第二(解锁)位置返回到第一(锁定)位置以重新接合换档锁14。
换档锁定杆16被构造为用于与换档锁14接合(或其它此类接触)以经由换档锁定杆16在由箭头3、4指示的方向(沿着第二轴线Y)(图2)上的移动(例如,相对于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而引起换档锁14在第一(锁定)和第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更具体地,在压下换档锁定杆16时,换档锁定杆16沿箭头3指示的方向从第一(初始)位置移动到第二(后续)位置,以引起换档锁14在由箭头1指示的方向上的移动。当换档锁定杆16沿箭头4指示的相反方向移动时,换档锁定杆16返回到第一(初始)位置,这允许换档锁14返回到第一(锁定)位置。尽管示出为由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的上端18支撑(或以其它方式连接到上端18),但换档锁定杆16和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之间的连接的具体位置和/或方式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在替代实施方式中变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想换档器组件100可以包括施力构件20(例如,弹簧、卷簧等)(图1)以朝向第一(初始)位置对换档锁定杆16施力。
换档锁定杆16可以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可以由其形成),所述合适的材料包括例如塑料、聚合物等,并且可以限定任何合适的厚度T(图3)。例如,设想厚度T可以基本上在大致1mm到大致3mm(例如,大致1.5mm到大致1.7mm)的范围内。换档锁定杆16包括本体部分22,本体部分22具有支撑换档锁定杆16与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的连接的第一支腿24(图1、图3)以及从第一支腿24横向延伸的第二支腿26。虽然示出为相对于彼此大体正交,但是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改变支腿24、26的特定构造和/或取向(例如,根据空间余量,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的构造、换档锁14的位置等)。
换档锁定杆16的第二支腿26包括第一(内)横向端28、相反的第二(外)横向端30、定位为邻近(例如,连接到)第一支腿24的第一(前)端部32、相反的第二(后)端部34以及在端部32、34之间延伸的主干(本体部分)36。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横向端28限定竖直凸缘38(图3),竖直凸缘38被构造为用于与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接触(或其它这样的接合)(例如,用以稳定换档锁定杆16)。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设想第二(外)横向端30也可以包括凸缘38,或者完全消除凸缘38。
正如下面进一步详细说明的,主干36以使得端部34定位在端部32的竖直下方以有助于与换档锁14接触的方式在端部32、34之间延伸。在所有附图示出的本公开的特定实施方式中,主干36与端部32、34之间的夹角分别为α、β,所述夹角的每一者均基本上在大致35°到大致55°的范围内(例如,大致45°)。然而,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中可以改变换档锁定杆16的构造以实现角度α、β的任何合适的或期望的值(例如,根据换档器组件100的特定构造、换档锁14的位置等)。
第二端部34限定了容纳(或以其它方式接收)换档锁14的(部分封闭的)内部区域40(例如,腔、室、凹部等)(图2、图3)。将换档锁14隐藏在内部区域40内保护了换档锁14并减小了换档锁14与车辆的例如线束、装饰件等的其它部件之间接触的可能性,以抑制(如果不是完全防止)换档锁14的意外解除接合(即,从换档锁14开始沿箭头1(图2)指示的方向移动)。在所有附图示出的特定实施方式中,第二端部34限定了大体上L形的横截面构造,并且包括共同限定内部区域40的相应的第一段42和第二段44。尽管示出为大体上配置成正交关系(即,使得段42、44的夹角γ为大致90°),但是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替代实施方式中,段42、44的构造和/或相对定位可以变化。例如,设想段42、44可以配置成使得角度γ基本上在大致60°到大致120°的范围内。
第二端部34的段42、44的尺寸设计成在换档锁14与车辆的周围部件(例如,上述的线束、装饰件等)之间产生竖直间隙和横向间隙,以抑制(或完全防止)换档锁14和周围部件之间的接触。第一段42限定高度Hi(图3)和宽度Wi,第二段44限定宽度Wii和长度Lii(图2、图3)。第一段42的高度Hi使得第一段42的终端46竖直定位在换档锁14下方,并且段42、44的相应宽度Wi、Wii使得换档锁定杆16的(第二)横向端30从换档锁14横向向外间隔开(即,远离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由此,换档锁定杆16的第二端部34在换档锁14的竖直下方且横向向外地延伸。例如,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想第一段42的高度Hi可以基本上在大致10mm到大致15mm的范围内(例如,12mm),并且段42、44的相应宽度Wi、Wii可以基本上在大致6mm到大致10mm的范围内(例如,8mm)。尽管在所有附图中图示的换档锁定杆16的实施方式中示出为大体相当,但是应当理解,段42、44的相应宽度Wi、Wii在本公开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可以不同。例如,设想第一段42的宽度Wi可以超过第二段44的宽度Wii,或者第二段44的宽度Wii可以超过第一段42的宽度Wi。
第二段44被构造为用于与换档锁14接触,使得换档锁14在换档锁定杆16被压下(即,从第一(初始)位置移动到第二(后续)位置))时可解除接合(即,可移动到第二(解锁)位置)。更具体地,第二段44限定支承表面48(图2),支承表面48被构造成当换档锁定杆16沿箭头3指示的方向移动时与换档锁14接触,以使换档锁14沿箭头1指示的方向移位。通过调节第二段44相对于主干36的位置(例如,通过改变角度α、β(图2)中的一者或多者),引起换档锁14充分移位所需的换档锁定杆16的竖直移动量可以变化。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诸如所有附图中所示,换档锁定杆16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偏转件50(例如,肋52)(图3),偏转件被构造为阻止物品(诸如车辆的周围部件(例如,上述的线束、装饰件等)、碎屑等)停留在换档锁定杆16上和/或接触换档锁14(例如,在重力的影响下)。在图3中所见的特定实施方式中,例如,换档锁定杆16包括彼此大致等距间隔开的四个偏转件50。然而,应当理解,在本公开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偏转件50的数量和/或特定位置可以变化。
偏转件50从本体部分22的上表面54(例如,从主干36)竖直向上延伸,并且具有大体上渐窄的构造。更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偏转件50从第一(内)横向端28(例如,从凸缘38)延伸到第二(外)横向端30,并且每个偏转件都限定了朝向第二(外)横向端30减小的竖直高度HD。偏转件50均限定了外接触表面56,外接触表面56与上表面54的夹角为δ。例如,在图3中可见的特定实施方式中,偏转件50被构造为使得角度δ为锐角,并且基本上在大致15°到大致75°的范围内。然而,应当理解,偏转件50的构造(例如,角度δ)在本公开的替代实施方式中可以变化。
继续参考图1至图3,将讨论使用(操作)换档锁定杆16的方法。换档锁定杆16提供了手动超控(manual override),手动超控允许换档锁14解除接合而使得换档器12可以从驻车位置移动(例如,进入空档)以允许例如在必须牵引走车辆的情况下使车辆移动。为了解除换档锁14的接合,(例如,通过控制台C中的访问面板P(图1))将力(手动地)施加到换档锁定杆16。更具体地,换档锁定杆16被压下(即,沿箭头3(图2)指示的方向竖直向下移动),这导致由第二段44限定的支承表面48(图2)对换档锁14施加导致换档锁14向前移位(沿箭头1指示的方向)的力。换档锁定杆16从第一(初始)位置到第二(后续)位置的移动因此导致换档锁14从第一(锁定)位置到第二(解锁)位置的相应移动,从而使换档锁14解除接合并允许换档器12从驻车位置移动。
现在参考图4和图5,将讨论换档锁定杆16的替代实施方式。下文讨论的每个实施方式在结构和功能上都与换档锁定杆16基本相似,因此,为了简洁起见,将仅讨论其中的差异。
图4图示了由附图标记116标识的换档锁定杆的实施方式。除了上面讨论的相应的第一段42和第二段44之外,换档锁定杆116的第二端部34还包括第三段158,第三段158在段42、44之间延伸以进一步封闭内部区域40,因此进一步隐藏换档锁14,从而进一步抑制换档锁14与车辆中的周围部件之间的接触。更具体地,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三段158相对于凸缘38大体平行地延伸。然而,应当理解,第三段158的替代构造和/或取向将不超出本公开的范围。例如,设想第三段158可以向外延伸(与凸缘38成角度)。
图5图示了由附图标记216标识的换档锁定杆的另一实施方式,附图标记216标识的换档锁定杆大体上比图1至图3中可见的换档锁定杆16窄并且在第二端部34处缺乏上述L形构造。为了抑制换档锁14与车辆的其它部件之间的接触以及因此抑制换档锁14的无意的解除接合,一个或多个防护装置260可以被固定到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或者可以以其它方式从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向外延伸),防护装置260可以单独地或组合地包括任何合适的材料(例如,可以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形成),所述合适的材料诸如是泡沫、聚合材料、塑料材料、金属材料等。例如,在图示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防护装置260i定位在换档锁定杆216的竖直上方,并且第二防护装置260ii定位在第二端部34的后方。在本公开的替代实施方式中,虽然被示出为独立的、离散的结构,但也可以设想防护装置260i、260ii被固定在一起(例如,机械连接、一体地(整件地)形成等)。
在某些实施方式中,设想保护装置260可以可移除地连接到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例如,通过使用粘合剂、机械紧固件等)。可替代地,设想防护装置260可以牢固地固定到换档器组件100的本体10(例如,经由焊接,或经由与本体10一体(例如,整件)形成)。
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本文说明的以及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公开的各种实施方式构成非限制性示例,并且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附加部件和特征可以添加到以上讨论的任何实施方式。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的是,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与一个实施方式有关地示出或说明的元件和特征可以与另一实施方式的元件和特征组合,并且将基于所提供的说明理解目前被公开的主题的进一步特征和优点。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能力范围内的对本文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任何实施方式和/或特征的变化、组合和/或变型也在本公开的范围内,作为可以产生于任何公开的实施方式的特征的组合、集成和/或省略的替代实施方式。
就权利要求的任何元件使用术语“可选地”意味着可以包括或省略该元件,同时两种替代方案均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此外,使用诸如“包括”、“包含”和“具有”等的广义术语应理解为支持狭义术语,诸如“由……构成”、“实质上由……构成”和“基本上由……构成”。因此,保护范围不受以上阐述的说明的限制,而是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并且包括权利要求的主题的所有等同物。
在前面的说明中,可以参考附图中图示的各种结构之间的空间关系以及所述结构的空间取向。然而,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完整阅读本公开后将认识到的,本文说明的结构可以以适合其预期目的的任何方式定位和定向。因此,诸如“上方”、“下方”、“上”、“下”、“内”、“外”、“左”、“右”、“向上”、“向下”、“向内”、“向外”等的术语的使用等应被理解为说明结构之间的相对关系和/或结构的空间取向。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将认识到,可以在由相应附图提供的图示的上下文中提供这些术语的使用。
此外,诸如“大致”、“大体上”、“基本上”等的术语应当被理解为允许与它们所关联的任何数值范围或概念的变化。例如,意图将诸如“大致”和“大体上”等的术语的使用理解为涵盖25%左右的变化,或者允许制造公差和/或设计偏差。
每一项权利要求均作为进一步公开并入说明书中并代表本公开的实施方式。此外,短语“A、B和C中的至少一者”和“A和/或B和/或C”应分别被解释为包括仅A、仅B、仅C或者A、B和C的任何组合。

Claims (17)

1.一种用于车辆的换档器组件,其包括:
本体;
换档器,其从所述本体延伸;
换档锁,其从所述本体横向向外延伸,所述换档锁能在所述车辆不能移动的锁定位置和所述车辆能移动的解锁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换档器和所述换档锁能在相应的方向上移动;和
换档锁定杆,其由所述本体支撑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能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换档锁定杆包括第一端部和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被构造成用于与所述换档锁接触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导致所述换档锁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限定了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换档锁的内部区域,所述换档锁定杆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与所述换档锁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方向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包括第一段以及第二段,所述第二段以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大体上为L形构造的方式从所述第一段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高度基本上在大致10mm到大致15mm范围内、宽度基本上在大致6mm到大致10mm范围内,并且厚度基本上在大致1mm到大致3mm的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基本上在大致60°到大致120°的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限定定位在所述换档锁竖直下方的终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锁定杆包括第一横向端和相反的第二横向端,所述第一横向端限定了被构造用于与所述换档器组件的本体接触的竖直凸缘,所述换档锁定杆被构造为使得所述第二横向端从所述换档锁横向向外间隔开。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第二端部还包括第三段,以使得所述第三段相对于所述竖直凸缘大体上平行地延伸的方式在所述第一段和第二段之间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锁定杆还包括在所述第一横向端和所述第二横向端之间延伸的至少一个肋,所述至少一个肋具有渐窄构造,使得所述至少一个肋限定从所述第一横向端朝向所述第二横向端减小的可变化的竖直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档锁定杆包括限定上表面的本体部分,所述至少一个肋从所述上表面竖直地延伸并限定外接触表面,所述外接触表面与所述本体部分的上表面的夹角为锐角,以抑制物体接触所述换档锁和/或停留在所述换档锁定杆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换档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基本上在大致30°到大致60°的范围内。
11.一种限制车辆中的换档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意外移动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将换档锁定杆连接到所述车辆中的换档器组件的本体,使得所述换档锁隐藏在限定于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端部的内部区域内,所述换档锁定杆限定成角度的支承表面,所述支承表面被构造用于与所述换档锁接触;
将所述换档锁定杆沿第一方向的移动从第一位置重新定位到第二位置,从而所述换档锁沿第二方向的移动从锁定位置重新定位到解锁位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车辆中的换档器的移动方向相对应,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换档锁定杆连接到所述换档器组件的本体包括将所述换档锁定杆定向为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终端定位在所述换档锁的竖直下方。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换档锁定杆连接到所述换档器组件的本体包括将所述换档锁定杆定向为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的横向端从所述换档锁横向向外地间隔开。
14.一种换档锁定杆,其被构造用于与车辆中的换档器组件一起使用,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的移动导致换档锁在锁定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从而允许所述换档器组件的换档器移动并因此允许所述车辆移动,所述换档锁定杆包括:
本体部分,其具有第一端部和相反的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被构造用于与所述换档锁接触,使得所述换档锁定杆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导致所述换档锁在所述锁定位置和所述解锁位置之间的相应移动,所述第二端部限定部分封闭的内部区域和成角度的支承表面,所述内部区域被构造成接收所述换档锁,所述支承表面被构造用于与所述换档锁接触以使所述换档锁沿着与所述换档器的移动方向相对应的移动方向移位,其中所述第二端部为大体上L形构造,所述第二端部包括第一段和从所述第一段延伸的第二段,使得所述第一段和所述第二段之间的夹角基本上在大致60°到大致120°的范围内,
还包括从所述第二段的外表面竖直向上延伸的至少一个肋,所述至少一个肋具有渐窄构造以抑制物体接触所述换档锁和/或停留在所述换档锁定杆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档锁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高度基本上在大致10mm到大致15mm范围内、宽度基本上在大致6mm到大致10mm范围内,并且厚度基本上在大致1mm到大致3mm范围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换档锁定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高度为大致12mm,所述第一段的宽度为大致8mm,所述第一段的厚度为大致1.7mm。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换档锁定杆,还包括第一横向端和相反的第二横向端,所述第一横向端限定竖直凸缘,所述至少一个肋在所述第一横向端和所述第二横向端之间延伸,并且限定从所述第一横向端朝向所述第二横向端减小的高度。
CN201980096259.1A 2019-04-10 2019-04-10 换档器组件、换档锁保护方法及换档锁定杆 Active CN113840992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US2019/026772 WO2020209852A1 (en) 2019-04-10 2019-04-10 Shift lock protection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0992A CN113840992A (zh) 2021-12-24
CN113840992B true CN113840992B (zh) 2022-09-09

Family

ID=727517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6259.1A Active CN113840992B (zh) 2019-04-10 2019-04-10 换档器组件、换档锁保护方法及换档锁定杆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708897B2 (zh)
EP (1) EP3953615A4 (zh)
JP (1) JP7470710B2 (zh)
CN (1) CN113840992B (zh)
WO (1) WO202020985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1183470A (ja) * 2020-05-22 2021-12-02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6880A (ja) * 1995-06-05 1996-12-1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5980423A (en) * 1996-10-16 1999-11-09 Fuji Kiko Co., Ltd. Shift-lever devices
CN104251301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104251302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EP3032144A1 (en) * 2014-12-11 2016-06-15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Gear shifter assembly

Family Cites Families (1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813653C1 (zh) * 1988-04-22 1989-05-03 Audi Ag, 8070 Ingolstadt, De
JP2897935B2 (ja) * 1990-11-13 1999-05-31 マツダ株式会社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ロック解除装置
JP3029478B2 (ja) * 1991-06-05 2000-04-04 アスモ株式会社 シフトロックアクチュエータの駆動制御回路
JPH07266908A (ja) * 1994-03-31 1995-10-17 Fuji Kiko Co Ltd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3207674B2 (ja) * 1994-05-31 2001-09-1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ロックユニット
JP3959771B2 (ja) * 1997-02-05 2007-08-15 日産自動車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3920434B2 (ja) * 1997-12-25 2007-05-30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JP3476674B2 (ja) * 1998-05-13 2003-12-10 富士機工株式会社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における疑似パーキング構造
JP4597317B2 (ja) 2000-06-14 2010-12-1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レバーのロック装置
JP2005119517A (ja) * 2003-10-17 2005-05-12 Fuji Kiko Co Ltd 回動軸部のがた抑え支承構造
US7530286B2 (en) * 2005-09-06 2009-05-12 Dura Global Technologies, Inc. Shift lock assembly
JP2007283819A (ja) * 2006-04-13 2007-11-01 Mannoh Co Ltd At用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20080022805A1 (en) * 2006-07-28 2008-01-31 Brian Douglas Howe Shift lever locking mechanism
DE102007058823B4 (de) 2007-12-05 2009-09-24 Zf Friedrichshafen Ag Betätigungseinrichtung mit variablem Bewegungsbereich
JP5323609B2 (ja) 2009-08-11 2013-10-23 デルタ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自動変速機用シフト装置のシフトロック機構
JP5823244B2 (ja) * 2011-10-13 2015-11-25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シフト装置
US20130269467A1 (en) * 2012-04-17 2013-10-17 John R. Rice Power actuator with integral decoupling mechanism
KR102325546B1 (ko) * 2017-02-24 2021-11-15 기아 주식회사 자동변속기 차량의 시프트 락 및 시프트 락 릴리즈를 구현하기 위한 일체형 장치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326880A (ja) * 1995-06-05 1996-12-10 Honda Motor Co Ltd 自動変速機の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US5980423A (en) * 1996-10-16 1999-11-09 Fuji Kiko Co., Ltd. Shift-lever devices
CN104251301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CN104251302A (zh) * 2013-06-26 2014-12-31 德鱼塔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自动变速器的换档装置
EP3032144A1 (en) * 2014-12-11 2016-06-15 Kongsberg Automotive AB Gear shifter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40992A (zh) 2021-12-24
EP3953615A4 (en) 2022-03-02
US20220090675A1 (en) 2022-03-24
WO2020209852A1 (en) 2020-10-15
US11708897B2 (en) 2023-07-25
EP3953615A1 (en) 2022-02-16
JP2022523877A (ja) 2022-04-26
JP7470710B2 (ja) 2024-04-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578554B2 (en) Thigh extension system for a vehicle seat
US20190232830A1 (en) Vehicle Seat
US9150124B2 (en) Actuating unit of a motor vehicle seat
US6572169B2 (en) Device comprising a removable central console
US20130214112A1 (en) Seat slide apparatus for vehicle
US8746800B2 (en) Vehicle head restraint assembly
EP1215093A2 (en) A vehicle Bumper system
CN113840992B (zh) 换档器组件、换档锁保护方法及换档锁定杆
US4191423A (en) Headrest for vehicles
JP5522136B2 (ja) 車両用シートスライド装置
US20100264682A1 (en) Vehicle barrier
DE10031330A1 (de) Schwenkbarer Außenspiegel für ein Kraftfahrzeug
CN105313728B (zh) 儿童座椅
US20030094558A1 (en) Seat slide device
US6572186B1 (en) Multiple function sleeve
EP3515789A1 (en) A steering column assembly
US8684465B2 (en) Longitudinally displaceable headrest
JPH06270673A (ja) クリップ取付座
JP5246546B2 (ja) 車両用フロアカーペットの側端部係止構造
CN210881768U (zh) 头枕支撑总成
DE1430829C3 (de) Armaturenbrett fur Kraftfahrzeuge, insbesondere Personenkraftwagen
JP2015202783A (ja)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取付構造
US9156434B2 (en) Webbing exit protection boot for a webbing of a seat belt and seat belt system
US8474898B1 (en) Vehicle floor mat
JP5069092B2 (ja) バックル付シートベルト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40506

Address after: Kanagaw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NISSAN MOTOR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Japan

Address before: Tennessee USA

Patentee before: NISSAN NORTH AMERICA, Inc.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