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31004A -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31004A
CN113831004A CN202111277259.7A CN202111277259A CN113831004A CN 113831004 A CN113831004 A CN 113831004A CN 202111277259 A CN202111277259 A CN 202111277259A CN 113831004 A CN113831004 A CN 11383100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djusting
series
shielding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725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楚焕
钟伟健
黎伟源
吕金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outh Guangdong Glas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725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3100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31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3100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 C03B27/0404Nozzles, blow heads, blowing units or their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flat or bent glass shee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3GLASS; MINERAL OR SLAG WOOL
    • C03BMANUFACTURE, SHAPING, OR SUPPLEMENTARY PROCESSES
    • C03B27/00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 C03B27/04Tempering or quenching glass products using gas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风箱体的集风腔和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之间通过进风管连接;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独立风机、串联风管和闸板装置,多个独立风机的出风口通过串联风管连通,串联风管的出风口为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串联风管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开口,串联风管通过调节开口与外界连通;调节开口固定连接有闸板装置;闸板装置包括调节板单元、安装座和压紧气缸;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遮挡组件,调节板单元设有调节连接孔,调节板单元的中心轴穿过调节连接孔,压紧气缸的连接轴固定于调节连接孔。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送风装置调节风压的风道闸板会存在漏风的现象,从而影响调节风压的精准度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玻璃钢化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背景技术
送风装置包括风机、风管和集风箱,风机工作形成高压冷后,通过风管将高压冷风送到集风箱,集风箱将高压冷风平均分配到其自身的各个出风口,再经由风栅吹向经过钢化玻璃炉高温加热的玻璃。不同用途的钢化玻璃的厚度不一样,在冷却玻璃时,厚度越大的玻璃冷却降温的速度越低,故此,需要根据玻璃的厚度调节出风的风压。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串联风机来提高风压的上限值,在两个串联的风机之间设置风道闸板来调节风压。现有的风道闸板一般为直插式闸板,风道闸板垂直于风道设置,将风道闸板往远离风道内部的方向拉开时,风道闸板打开,将风道闸板往风道内部插入时,风道闸板关闭,但这种结构的风道闸板密封性不够,即使是把风道闸板关闭了,风道闸板的活动盖板与两侧导轨之间有间隙,难以保证闸板的气密性,会存在漏风的现象,从而影响调节风压的精准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解决了现有的送风装置调节风压的风道闸板会存在漏风的现象,从而影响调节风压的精准度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包括集风箱和第二风机组件,所述集风箱包括风箱体和进风管,所述风箱体的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独立风机、串联风管和闸板装置,多个所述独立风机通过所述串联风管串联;所述串联风管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开口,所述串联风管通过所述调节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开口固定连接有所述闸板装置;所述闸板装置包括调节板单元、安装座和压紧气缸,所述安装座为圆柱管体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串联风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且所述调节板单元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重合;所述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平行于所述调节板单元,所述遮挡组件与所述调节板单元的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座的横截面积;所述调节板单元设有调节连接孔,所述调节板单元的中心轴穿过所述调节连接孔,所述压紧气缸的连接轴固定于所述调节连接孔;当关闭所述闸板装置使所述调节开口关闭时,所述压紧气缸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并向靠近所述遮挡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调节板单元和所述遮挡组件共同盖合所述安装座;当打开所述闸板装置使所述调节开口打开时,所述压紧气缸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并向远离所述遮挡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调节板单元和所述遮挡组件部分或完全重叠。
值得说明的是,还包括第一风机组件;所述风箱体的集风腔分为通过段冷风腔和冷却段冷风腔,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之间设有闸阀,所述闸阀的启闭控制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的连通或关闭;所述进风管分为通过段进风管道和冷却段进风管道,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和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均安装于所述风箱体的后侧面,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的前端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的后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的前端与所述冷却段冷风腔的后端相连通,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调节板单元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遮挡组件开设有第二开槽,当闸板装置完全打开时,所述第一开槽对准所述第二开槽;所述第一开槽将所述调节板单元划分为调节连接部、多个扇形部和多个第一圆弧部,所有所述扇形部的顶点侧通过所述调节连接部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扇形部的圆弧侧通过所述第一圆弧部连接,所述调节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所述调节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调节连接部。
具体地,所述遮挡组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将所述遮挡组件划分为遮挡连接部、多个扇形部和多个第二圆弧部,所述扇形部的圆弧侧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扇形部的顶点侧通过所述遮挡连接部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扇形部的圆弧侧通过所述第二圆弧部连接,所述第二圆弧部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遮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所述遮挡连接部设有遮挡连接孔,所述压紧气缸的连接轴穿过所述遮挡连接孔并于所述遮挡连接孔内转动。
优选的,所述扇形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扇形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扇形部的数量等于所述扇形部的数量;当所述闸板装置关闭时,所述扇形部和所述扇形部交错分布。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闸阀包括连接道、上气缸、下气缸、上闸板和下闸板;所述连接道安装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之间的隔板,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通过所述连接道相连通;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上闸板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道的上侧壁插入所述连接道内,所述下闸板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道的下侧壁插入所述连接道内,所述上闸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下闸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上气缸带动所述上闸板上下运动,所述下气缸带动所述下闸板上下运动,所述下闸板和所述上闸板前后相隔排列,所述上闸板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上闸板完全盖合所述连接道,所述下闸板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下闸板盖合所述连接道的部分区域。
可选地,所述上闸板的下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道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所述下闸板的上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道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
具体地,所述闸阀还包括多个导向板组件;所述导向板组件内设有导向槽,多个所述导向板组件两两一组且对称地分别安装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导向板组件分布于所述连接道的上下两侧;所述上闸板和所述下闸板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板组件的导向槽滑动。
优选的,所述通过段冷风腔的前端和冷却段冷风腔的前端均连通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出风管道,所述通过段冷风腔通过所述出风管道向玻璃钢化炉的通过段送风,所述冷却段冷风腔通过所述出风管道向玻璃钢化炉的冷却段送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的前端和冷却段冷风腔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冷风调节装置,所述冷风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升降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遮风板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时所述遮风板遮挡一排所述出风管道或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出风管道之间的区域。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冷风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风箱体的外侧;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转动轮、传动链条和连杆;所述连杆安装于所述遮风板的下方,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多个所述转动轮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转动轮间隔排列并套装于所述连杆,第二组所述转动轮安装于所述遮风板的上方,第二组所述转动轮与第一组所述转动轮一一对应地相隔所述遮风板排列;每两个上下对应的所述转动轮套装有所述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遮风板的后侧面连接;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转动轮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传动链条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遮风板同步上下运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工作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集风箱的进风管,所述闸板装置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开口的开度,从而调节所述串联风管的出风口的风压,进而达到间接控制所述集风箱的出风压的目的。当制作薄玻璃时,闸板装置关闭,所有独立风机同时工作,前一台独立风机吹风进入后一台独立风机,最后由最后一台独立风机吹风进入集风箱,多台串联使用,总输出风压为多台独立风机各自风压的叠加,提高风压以加快钢化速率,使薄玻璃达到钢化要求。当制作厚玻璃时,只需开启离进风管最近的独立风机,此时闸板装置打开,外部环境的风从闸板装置进入该独立风机,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风机吹出的冷风从所述进风管进入所述风箱体内的集风腔后,经过所述集风腔平均分配风压后再将冷风从所述集风箱的出风管道吹向风栅,再经由风栅吹向热玻璃,从而使玻璃降温。
2、在所述调节板单元旋转,所述闸板装置关闭,使所述调节开口关闭的同时,所述调节板单元会向靠近所述遮挡组件的方向运动,当所述闸板装置完全关闭后,由于所述调节板单元靠近所述遮挡组件运动,避免了所述调节板单元于所述遮挡组件之间存在间隙,提高了闸板装置的气密性,避免了由于所述闸板装置漏风而导致调节集风箱的风压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送风装置的风压的调节精准度。另外,所述闸板装置由于采用旋转开合的结构形式,相对于直插式的闸板更加节省使用空间,从而增加了闸板装置的应用灵活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圆圈A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闸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闸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闸板装置完全打开时的正视图;
图7是图6的B-B方向的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闸板装置半打开时的正视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闸板装置完全关闭时的正视图;
图10是图9的C-C方向的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闸板装置的爆炸图;
图12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闸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集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闸阀和通过段进风管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机构和挡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圆圈D的放大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闸阀和升降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闸阀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A1集风箱;A11风箱体;A111通过段冷风腔;A112冷却段冷风腔;A113支撑部;A114底板部;A115拉环;A12通过段进风管道;A13冷却段进风管道;A14出风管道;A2第一风机组件;A3第二风机组件;A31独立风机;A32串联风管;A321调节开口;A4闸板装置;A41调节板单元;A411扇形部;A412调节连接部;A413调节连接孔;A414第一圆弧部;A415第一开槽;A42安装座;A421遮挡组件;A4211扇形部;A4212遮挡连接部;A4213遮挡连接孔;A4214第二圆弧部;A4215第二开槽;A422橡胶密封部;A423网格部;A43压紧气缸;A431连接轴;A44直线轴承;A5闸阀;A51连接道;A52上气缸;A53下气缸;A54上闸板;A55下闸板;A57导向板组件;A6冷风调节装置;A61遮风板;A62升降机构;A621转动轮;A622传动链条;A623连杆;A63驱动电机;A7压力计;A8维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8,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包括集风箱1和第二风机组件A3,所述集风箱1包括风箱体A11和进风管,所述风箱体A11的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A3的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进风管连接;所述第二风机组件A3包括独立风机A31、串联风管A32和闸板装置A4,多个所述独立风机A31通过所述串联风管A32串联;所述串联风管A32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开口A321,所述串联风管A32通过所述调节开口A321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开口A321固定连接有所述闸板装置A4;所述闸板装置A4包括调节板单元A41、安装座A42和压紧气缸A43,所述安装座A42为圆柱管体结构,所述安装座A42与所述串联风管A32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单元A4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内并且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座A42的中轴线重合;从而能于所述安装座A42内以所述安装座A42的中轴线为转轴转动,并且不会碰撞到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所述安装座A42内固定连接有遮挡组件A421,所述遮挡组件A421平行于所述调节板单元A41,所述遮挡组件A421与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的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座A42的横截面积;比如,所述遮挡组件A421为半圆形结构,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也为半圆形结构。又如,所述遮挡组件A421为120°的扇形结构,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为大于240°的扇形结构。又如,如图12所示,所述遮挡组件A421为U形结构,其圆弧一侧固定于所述安装座A42的一侧,另一侧避开所述安装座A42的中轴线而悬空,而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为与遮挡组件A421互补的结构。在所述遮挡组件A421和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相互错开时,能保证所述遮挡组件A421和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组成的面能覆盖整个所述安装座A42的横截面积,从而达到关闭闸板装置A4的目的。所述调节板单元A41设有调节连接孔A413,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的中心轴穿过所述调节连接孔A413,所述压紧气缸A43的连接轴A431固定于所述调节连接孔A413;当关闭所述闸板装置A4使所述调节开口A321关闭时,所述压紧气缸A43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并向靠近所述遮挡组件A421的方向运动,所述调节板单元A41和所述遮挡组件A421共同盖合所述安装座A42;当打开所述闸板装置A4使所述调节开口A321打开时,所述压紧气缸A43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并向远离所述遮挡组件A421的方向运动,所述调节板单元A41和所述遮挡组件A421部分或完全重叠。具体地,通过调节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的转动角度,就能调节所述闸板装置A4的开度,从而达到控制风压的目的。
所述压紧气缸A43为现有的常用的气缸,也叫旋转夹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A43在工作时能在做伸缩运动的同时做旋转运动。工作时,所述第二风机组件A3的出风口连接所述集风箱1的进风管,所述闸板装置A4用于调节所述调节开口A321的开度,从而调节所述串联风管A32的出风口的风压,进而达到间接控制所述集风箱1的出风压的目的。当制作薄玻璃时,闸板装置A4关闭,所有独立风机A31同时工作,前一台独立风机A31吹风进入后一台独立风机A31,最后由最后一台独立风机A31吹风进入集风箱A1,多台串联使用,总输出风压为多台独立风机A31各自风压的叠加,提高风压以加快钢化速率,使薄玻璃达到钢化要求。当制作厚玻璃时,只需开启离进风管最近的独立风机A31,此时闸板装置A4打开,外部环境的风从闸板装置A4进入该独立风机A31,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风机吹出的冷风从所述进风管进入所述风箱体A11内的集风腔后,经过所述集风腔平均分配风压后再将冷风从所述集风箱1的出风管道A14吹向风栅,再经由风栅吹向热玻璃,从而使玻璃降温。在所述调节板单元A41旋转,所述闸板装置A4关闭,使所述调节开口关闭的同时,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会向靠近所述遮挡组件A421的方向运动,当所述闸板装置A4完全关闭后,由于所述调节板单元A41靠近所述遮挡组件A421运动,避免了所述调节板单元A41于所述遮挡组件A421之间存在间隙,提高了闸板装置A4的气密性,避免了由于所述闸板装置A4漏风而导致调节集风箱1的风压不准确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送风装置的风压的调节精准度。另外,所述闸板装置A4由于采用旋转开合的结构形式,相对于直插式的闸板更加节省使用空间,从而增加了闸板装置A4的应用灵活性。
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风机组件A2;具体地所述第一风机组件A2为单个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组件A2的出风口为该风机的出风口。所述风箱体A11的集风腔分为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如图2和14所示,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之间设有闸阀A5,所述闸阀A5的启闭控制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连通或关闭;所述进风管分为通过段进风管道A12和冷却段进风管道A13,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A12和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A13均安装于所述风箱体A11的后侧面,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A12的前端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的后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A13的前端与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后端相连通,如图1所示,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A12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A3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A13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A2的出风口连接。经过钢化玻璃炉高温加热的玻璃出炉后需要冷却,厚度越大的玻璃冷却降温的速度越低,因为冷却降温的速度过快,会导致玻璃炸裂,产生质量事故。故此,需要根据玻璃的厚度调节冷却风的风压,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如图1、2、3和14所示,设有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第二风机组件A3通过通过段进风管道A12向通过段冷风腔A111输入第一冷却风,第一风机组件A2通过冷却段进风管道A13向冷却段冷风腔A112输入第二冷却风,由于第一风机组件A2只有一台风机,而第二风机组件A3有多个独立风机串联,因此,所述第一冷却风的风压高于所述第二冷却风的风压。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之间安装有闸阀A5,可以根据需要冷却的玻璃的厚度,选择开启或关闭与通过段冷风腔A111连接的风机,或选择开启或关闭闸阀A5,以使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获得适用的风压,以保障玻璃冷却时的生产质量。
譬如,需要冷却厚度较小的钢化玻璃时,将第一风机组件A2和第二风机组件A3都开启,通过段冷风腔A111输入的风压较高,冷却段冷风腔A112输入的风压较低,关闭闸阀A5,通过冷却段冷风腔A112和第二组出风管道A14给玻璃温度较高的冷却段输出分量较低的冷却风,使玻璃先得到预冷却,然后在玻璃经过通过段时,再通过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第一组出风管道A14在通过段输出风压较高的冷却风使玻璃快速冷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反之,需要冷却比较厚的钢化玻璃时,可关闭与通过段冷风腔A111连接的风压较高的第二风机组件A3,或者通过所述闸板装置A4调节所述第二风机组件A3的出风口的风压,使所述第二风机组件A3的出风口的风压降低,然后开启闸阀A5,并开启与冷却段冷风腔A112连接的风压较低的第一风机组件A2,通过闸阀A5,将通过段冷风腔A111中的风与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风混合,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风压相同,且风压均较低,让玻璃以相对较低的速度通过冷却段和通过段,并通过第一组出风管道A14和第二组出风管道A14输出相同的风压冷却风,使玻璃在冷却段和通过段得到连续均匀的降温冷却,可避免玻璃因降温过快而导致的炸裂,从而避免质量事故的发生,进而保障输出的玻璃质量。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调节板单元A41开设有第一开槽A415,所述遮挡组件A421开设有第二开槽A4215,当闸板装置A4完全打开时,所述第一开槽A415对准所述第二开槽A4215;如图11所示,所述第一开槽A415和所述第二开槽A4215起到导风作用,当所述调节板单元A41转动,使所述第一开槽A415对准所述第二开槽A4215时,所述第一开槽A415与所述第二开槽A4215连通,风就能通过所述闸板装置A4排到外界。所述第一开槽A415和所述第二开槽A4215能加工成不同的形状,例如矩形、圆形、三角形或扇形等。所述第一开槽A415将所述调节板单元A41划分为调节连接部A412、多个扇形部A411和多个第一圆弧部A414,所有所述扇形部A411的顶点侧通过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扇形部A411的圆弧侧通过所述第一圆弧部A414连接,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的中轴线,所述调节连接孔A413设置于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如图5-11所示,所述压紧气缸A43的连接轴A431带动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转动以及带动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于所述调节开口A321的内外方向做伸缩运动,从而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带动所有所述扇形部A411做同样的转动和同样的伸缩运动。由于所述扇形部A411为扇形结构,在转动和做伸缩运动的时候,所述扇形部A411的圆弧一侧始终与圆柱管体结构的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的形状配合而不会触碰到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保证了所述调节板单元A41旋转时的流畅度。所述第一圆弧部A414起到加固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的作用,使所有所述扇形部A4211的圆弧一侧均连接起来,从而提高牢固度,在受到强风时不易损坏。
可选地,所述遮挡组件A421开设有多个第二开槽A4215,所述第二开槽A4215将所述遮挡组件A421划分为遮挡连接部A4212、多个扇形部A4211和多个第二圆弧部A4214,所述扇形部A4211的圆弧侧与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扇形部A4211的顶点侧通过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扇形部A4211的圆弧侧通过所述第二圆弧部A4214连接,所述第二圆弧部A4214与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的中轴线,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设有遮挡连接孔A4213,所述压紧气缸A43的连接轴A431穿过所述遮挡连接孔A4213并于所述遮挡连接孔A4213内转动。如图9所示,由于所述扇形部A4211为扇形结构,所述扇形部A4211的圆弧侧能与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配合,再结合所述第二圆弧部A4214的挡风作用,从而能避免在所述闸板装置A4关闭后所述调节开口A321漏风。另外,由于所有所述扇形部A4211的顶点侧通过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相连接,从而使所述遮挡组件A421能稳定地固定于所述安装座A42的内壁,即使受到强风也不容易脱离所述安装座A42。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也起到支撑所述压紧气缸A43的作用,所述压紧气缸A43通过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固定于所述安装座A42,从而实现其自身的连接轴A431相对于所述安装座A42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A41旋转。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遮挡组件A421和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相互错开使所述闸板装置A4关闭时,所述扇形部A411、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所述扇形部A4211和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组合成的面能覆盖整个所述安装座A42的横截面积,从而达到关闭闸板装置A4的目的。
具体地,所述扇形部A411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内,所述扇形部A4211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内,所述扇形部A411的数量等于所述扇形部A4211的数量;当所述闸板装置A4关闭时,所述扇形部A411和所述扇形部A4211交错分布。如图5所示,所述串联风管A32的调节开口A321的内侧为进风口,所述调节开口A321的外侧为出风口。所述扇形部A411的数量和/或所述扇形部A4211的数量越多,所述闸板装置A4开合时所述扇形部A411需要旋转的角度越小,对旋转的精度要求越高。所述闸板装置A4关闭后交错分布的所述扇形部A411和所述扇形部A4211的结构,在所述闸板装置A4打开时,能使所述扇形部A411与所述扇形部A4211重合,从而使所述第一开槽A415对准所述第二开槽A4215,使风能均匀地从所述翻转闸板的出风口排出。优选的,所述调节板单元A41包括两个所述扇形部A411,两个所述扇形部A411相对设置于所述调节连接部A412的两侧;所述遮挡组件A421包括两个所述扇形部A4211,两个所述扇形部A4211相对设置于所述遮挡连接部A4212的两侧,所述扇形部A4211的角弧度为90°。当所述扇形部A4211的角弧度大于90°时,单个进风口的角弧度最大值小于90°,使所述进风口的面积过小,不利于强风流过;当所述扇形部A4211的角弧度小于90°时,单个进风口的角弧度最大值大于90°,所述进风口的弧长过长,所述调节板单元A41需要旋转的角度过大,不利于所述闸板装置A4的快速开合;当所述扇形部A4211的角弧度为90°时,不但有利于强风流过,也有利于所述闸板装置A4的快速开合。
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5、7和10所示,所述调节板单元A4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的进风的一侧,所述遮挡组件A421设置于所述安装座A42的出风的一侧。如此,在所述闸板装置A4完全关闭后,强风吹到所述调节板单元A41的表面从而将所述调节板单元A41压紧于所述遮挡组件A421,进一步提高密封性,避免漏风。值得说明的是,所述第二开槽A4215的边缘设有橡胶密封部A422。如图5、8和11所示,设置所述橡胶密封部A422能进一步保证了所述闸板装置A4的气密性,在所述闸板装置A4完全关闭后,不容易漏风。可选地,所述安装座A42设有网格部A423,所述网格部A423的面积等于所述安装座A42的横截面积。如图4所示,所述网格部A423能有效隔绝外界的大件物品,从而避免大件物品进入所述串联风管A32而损坏送风装置的相关设备。具体地,所述遮挡连接孔A4213设有直线轴承A44,所述压紧气缸A43的连接轴A431穿过所述直线轴承A44并与所述直线轴承A44滑动连接。如图4和7所示,所述直线轴承A44用于引导所述压紧气缸A43的连接轴A431于所述调节开口A321的内外方向做伸缩运动。
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闸阀A5包括连接道A51、上气缸A52、下气缸A53、上闸板A54和下闸板A55;所述连接道A51安装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之间的隔板,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通过所述连接道A51相连通;所述上气缸A52和所述下气缸A53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道A51的顶面和底面;所述上闸板A54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道A51的上侧壁插入所述连接道A51内,所述下闸板A55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道A51的下侧壁插入所述连接道A51内,所述上闸板A54的上端与所述上气缸A52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下闸板A55的下端与所述下气缸A5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上气缸A52带动所述上闸板A54上下运动,所述下气缸A53带动所述下闸板A55上下运动,所述下闸板A55和所述上闸板A54前后相隔排列,所述上闸板A54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上闸板A54完全盖合所述连接道A51,所述下闸板A55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下闸板A55盖合所述连接道A51的部分区域。如图14、17和18所示,通过上气缸A52或下气缸A53可分别控制上闸板A54或下闸板A55上下运动,从而控制闸阀A5的启闭,进而控制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连通或隔断,以调整第一组出风管道A14和第二组出风管道A14输出的风压。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通过上闸板A54和下闸板A55之间的间隙相连通,随着上闸板A54向下移动,下闸板A55向上移动,上闸板A54的下端部和下闸板A55的上端部逐步靠近,并且上闸板A54的下端部和下闸板A55的上端部之间的间隙逐步缩小,间隙中的风流量也随之减少,当上闸板A54的下端部向下越过下闸板A55的上端部时,可用于送风的通道为上闸板A54和下闸板A55相对的两个板面之间的间隙,当上闸板A54的下端部越过连接道A51的下侧边时达到最大行程,连接道A51被完全隔断,处于完成闭合状态;由完全打开至完全闭合的过程中,连接道A51的送风通道是逐步缩小的;同理,从完全闭合到完全打开的过程,连接道A51的风流输送通道也是逐步扩大的,在风机的风压不变的情况下,连接道A51中所输送的风流的风压起伏较小,可有效避免因风压变化过大而导致玻璃表面出现气纹缺陷。
值得说明的是,所述上闸板A54的下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道A51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所述下闸板A55的上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道A51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如图17和18所示,上闸板A54的下端的端部边缘和下闸板A55的上端的端部边缘设为突出的圆弧形,当两个闸板相互靠近,上闸板A54的和下闸板A55的圆弧形的端部交叠时,通风面积变化呈曲线变化,风作用于板面的力的变化相对平缓,从而使气缸输出的力度变化更为平缓,上闸板A54和下闸板A55的控制更为稳定,且气缸不容易受损。
可选地,所述闸阀A5还包括多个导向板组件A57;所述导向板组件A57内设有导向槽,多个所述导向板组件A57两两一组且对称地分别安装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导向板组件A57分布于所述连接道A51的上下两侧;所述上闸板A54和所述下闸板A55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板组件A57的导向槽滑动。如图18所示,上闸板A54或下闸板A55的左右两侧在对应的导向板组件A57的导向槽中上下移动,可确保上闸板A54和下闸板A55在上下运动时不会左右摆动,进一步提高所述有风压调节功能的集风箱1的运行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的前端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前端均连通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出风管道A14,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通过所述出风管道A14向玻璃钢化炉的通过段送风,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通过所述出风管道A14向玻璃钢化炉的冷却段送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的前端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冷风调节装置A6,所述冷风调节装置A6包括升降机构A62和遮风板A61,所述遮风板A61与所述升降机构A62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A62带动所述遮风板A61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时所述遮风板A61遮挡一排所述出风管道A14或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出风管道A14之间的区域。如图15和16所示,可以通过所述冷风调节装置A6调整遮风板A61的上下高度,可部分或全部遮盖一排出风管道A14或可不遮盖所有的出风管道A14,以达到调整出风管道A14输出的风压和风速的目的,保障钢化玻璃冷却的生产质量。
优选的,所述冷风调节装置A6还包括驱动电机A63,所述驱动电机A63安装于所述风箱体A11的外侧;所述升降机构A62还包括转动轮A621、传动链条A622和连杆A623;所述连杆A623安装于所述遮风板A61的下方,所述连杆A623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A63的输出端传动连接;多个所述转动轮A621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转动轮A621间隔排列并套装于所述连杆A623,第二组所述转动轮A621安装于所述遮风板A61的上方,第二组所述转动轮A621与第一组所述转动轮A621一一对应地相隔所述遮风板A61排列;每两个上下对应的所述转动轮A621套装有所述传动链条A622,所述传动链条A622与所述遮风板A61的后侧面连接;所述驱动电机A63通过所述连杆A623带动所述转动轮A621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传动链条A622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遮风板A61同步上下运行。如图15和16所示,通过驱动电机A63、转动轮A621、传动链条A622和连杆A623带动遮风板A61同步上下运行,可使第一排出风管道A14或第二排出风管道A14被遮风板A61遮盖,从而保障第一排出风管道A14或第二排出风管道A14的各个出风管道A14输出的冷却风的风压和风速相同,进而使钢化玻璃的表面温度冷却下降的速度保持相对一致,杜绝发生玻璃炸裂的质量事故。
进一步的,所述风箱体A11还设有四个支撑部A113,四个所述支撑部A113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箱体A11的四个角部的下方;四个所述支撑部A113的底面的所在面为同一平面。如图17所示,四个支撑部A113的底面的所在面为同一平面,可使风箱体A11具有更好的安装稳定性,可提高所述具有风压调节功能的集风箱1的运行稳定性。进一步的,所述风箱体A11还设有底板部A114;所述底板部A114位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下方,所述底板部A114的远离所述出风管道A14的后侧底边与所述支撑部A113的底面的间距大于所述底板部A114的靠近所述出风管道A14的前侧底边与所述支撑部A113的底面的间距。如图17所示,所述集风箱1靠近玻璃钢化炉输出钢化玻璃的冷却段和通过段安装,沿右至左运行的钢化玻璃位于风箱体A11的前侧,与钢化玻璃的冷风朝下吹在钢化玻璃的表面,交换了热量的冷风变成携带热量的热风再通过底板部A114的下方排至风箱体A11的后侧,将底板部A114设置为倾斜的,且底板部A114的远离出风管道A14的后侧底边高于底板部A114的前侧底边,有利于热风的排出和扩散,有利于钢化玻璃冷却效率的提升。进一步的,还包括压力计A7;两个所述压力计A7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箱体A11的左右两侧的外侧面,所述压力计A7用于测量所述通过段冷风腔A111或所述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风压。如图2和13所示,通过压力计A7可以有效监控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风压,便于操作人员及时开合闸阀A5、或启闭第二风机组件A3以调整输出的风压,进而控制通过段冷风腔A111和冷却段冷风腔A112的风压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进一步的,所述风箱体A11还设有维修门A8;两个所述维修门A8分别安装于所述风箱体A11的左右两侧,所述压力计A7位于所述维修门A8的前侧或者后侧。如图2和13所示,通过维修门A8可以及时有效地对通过段冷风腔A111或冷却段冷风腔A112内的设备和设施进行维修和保养。进一步的,所述风箱体A11的顶面还设有两个拉环A115;两个所述拉环A115的连线的中点和所述风箱体A11的重心在同一竖直线上;所述风箱体A11内的连接角均为圆弧角。如图2和13所示,通过两个拉环A115可以稳定地吊起所述具有风压调节功能的集风箱1,拆卸和安装更加方便。风箱体A11内的连接角均为圆弧角,可减少风流在风箱体A11内的风速损失,提高冷却风的利用率。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包括集风箱和第二风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风箱包括风箱体和进风管,所述风箱体的集风腔和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之间通过所述进风管连接;
所述第二风机组件包括独立风机、串联风管和闸板装置,多个所述独立风机通过所述串联风管串联;所述串联风管的侧壁开设有调节开口,所述串联风管通过所述调节开口与外界连通;所述调节开口固定连接有所述闸板装置;
所述闸板装置包括调节板单元、安装座和压紧气缸,所述安装座为圆柱管体结构,所述安装座与所述串联风管的管壁固定连接,所述调节板单元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并且所述调节板单元的中心轴与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重合;
所述安装座内固定连接有遮挡组件,所述遮挡组件平行于所述调节板单元,所述遮挡组件与所述调节板单元的面积总和大于或等于所述安装座的横截面积;
所述调节板单元设有调节连接孔,所述调节板单元的中心轴穿过所述调节连接孔,所述压紧气缸的连接轴固定于所述调节连接孔;当关闭所述闸板装置使所述调节开口关闭时,所述压紧气缸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并向靠近所述遮挡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调节板单元和所述遮挡组件共同盖合所述安装座;当打开所述闸板装置使所述调节开口打开时,所述压紧气缸带动所述调节板单元以其自身的中心轴为转轴转动,并向远离所述遮挡组件的方向运动,所述调节板单元和所述遮挡组件部分或完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风机组件;
所述风箱体的集风腔分为通过段冷风腔和冷却段冷风腔,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之间设有闸阀,所述闸阀的启闭控制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的连通或关闭;
所述进风管分为通过段进风管道和冷却段进风管道,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和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均安装于所述风箱体的后侧面,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的前端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的后端相连通,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的前端与所述冷却段冷风腔的后端相连通,所述通过段进风管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二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所述冷却段进风管道的后端与所述第一风机组件的出风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板单元开设有第一开槽,所述遮挡组件开设有第二开槽,当闸板装置完全打开时,所述第一开槽对准所述第二开槽;
所述第一开槽将所述调节板单元划分为调节连接部、多个扇形部和多个第一圆弧部,所有所述扇形部的顶点侧通过所述调节连接部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扇形部的圆弧侧通过所述第一圆弧部连接,所述调节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所述调节连接孔设置于所述调节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遮挡组件开设有多个第二开槽,所述第二开槽将所述遮挡组件划分为遮挡连接部、多个扇形部和多个第二圆弧部,所述扇形部的圆弧侧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有所述扇形部的顶点侧通过所述遮挡连接部相连接,相邻两个所述扇形部的圆弧侧通过所述第二圆弧部连接,所述第二圆弧部与所述安装座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遮挡连接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座的中轴线,所述遮挡连接部设有遮挡连接孔,所述压紧气缸的连接轴穿过所述遮挡连接孔并于所述遮挡连接孔内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扇形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扇形部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所述扇形部的数量等于所述扇形部的数量;
当所述闸板装置关闭时,所述扇形部和所述扇形部交错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阀包括连接道、上气缸、下气缸、上闸板和下闸板;
所述连接道安装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之间的隔板,所述通过段冷风腔和所述冷却段冷风腔通过所述连接道相连通;
所述上气缸和所述下气缸分别安装于所述连接道的顶面和底面;
所述上闸板的下端穿过所述连接道的上侧壁插入所述连接道内,所述下闸板的上端穿过所述连接道的下侧壁插入所述连接道内,所述上闸板的上端与所述上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所述下闸板的下端与所述下气缸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所述上气缸带动所述上闸板上下运动,所述下气缸带动所述下闸板上下运动,所述下闸板和所述上闸板前后相隔排列,所述上闸板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上闸板完全盖合所述连接道,所述下闸板滑动至最大行程时所述下闸板盖合所述连接道的部分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闸板的下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道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
所述下闸板的上端的端部边缘为朝所述连接道的中心方向突出的圆弧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阀还包括多个导向板组件;
所述导向板组件内设有导向槽,多个所述导向板组件两两一组且对称地分别安装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两侧,并且所述导向板组件分布于所述连接道的上下两侧;
所述上闸板和所述下闸板沿对应的所述导向板组件的导向槽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段冷风腔的前端和冷却段冷风腔的前端均连通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出风管道,所述通过段冷风腔通过所述出风管道向玻璃钢化炉的通过段送风,所述冷却段冷风腔通过所述出风管道向玻璃钢化炉的冷却段送风;
所述通过段冷风腔的前端和冷却段冷风腔的前端分别安装有所述冷风调节装置,所述冷风调节装置包括升降机构和遮风板,所述遮风板与所述升降机构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机构带动所述遮风板上下移动,上下移动时所述遮风板遮挡一排所述出风管道或位于上下两排所述出风管道之间的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风调节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安装于所述风箱体的外侧;
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转动轮、传动链条和连杆;所述连杆安装于所述遮风板的下方,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传动连接;
多个所述转动轮分为两组,第一组所述转动轮间隔排列并套装于所述连杆,第二组所述转动轮安装于所述遮风板的上方,第二组所述转动轮与第一组所述转动轮一一对应地相隔所述遮风板排列;
每两个上下对应的所述转动轮套装有所述传动链条,所述传动链条与所述遮风板的后侧面连接;
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所述连杆带动所述转动轮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所述传动链条上下运动,进而带动所述遮风板同步上下运行。
CN202111277259.7A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Pending CN11383100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7259.7A CN113831004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7259.7A CN113831004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31004A true CN113831004A (zh) 2021-12-24

Family

ID=78966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7259.7A Pending CN113831004A (zh) 2021-10-29 2021-10-29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31004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8610A (zh) 一种精准稳定的玻璃钢化系统
CN207775065U (zh) 一种平板玻璃钢化冷却系统
CN105715585B (zh) 可变几何出口导叶
CN216445249U (zh)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CN202700767U (zh) 用于电池极片双面涂布机加热干燥装置的烘箱
CN113831004A (zh) 一种双风机串联精准控风的送风装置
CN216445248U (zh) 一种控风可靠的玻璃钢化送风系统
CN113833683A (zh)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双风机串联送风单元
CN113831003A (zh) 一种控风可靠的玻璃钢化送风系统
CN113029576B (zh) 一种平面叶栅亚声速试验装置中喷管与试验段联调方法
CN114602769A (zh) 一种多段组合承载的涂布烘干箱
CN216513479U (zh) 一种精准稳定的玻璃钢化系统
CN216554544U (zh) 一种空间利用率高的双风机串联送风单元
CN112592041A (zh) 一种利用混合气冷加工全钢化超薄玻璃的生产线
CN114457315B (zh) 一种玻璃磁控溅射镀膜系统
CN213419415U (zh) 一种轴流风干机
CN215886811U (zh) 一种具有风压调节功能的集风箱
CN213947167U (zh) 一种乳化炸药包装复合膜冷却装置
CN216590030U (zh) 一种风量调节稳定的集风系统
CN216445251U (zh) 一种可提高品质的钢化玻璃生产系统
CN204125344U (zh) 一种液晶玻璃基板连续加工的洁净冷却装置
CN219795660U (zh) 一种可自动调整角度的风口板
CN218511402U (zh) 一种pu保护膜烘干机
CN112497565A (zh) 一种风冷却型冷胶机
CN215980897U (zh) 一种节省空间的具有风量调节功能的集风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