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9732B -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 Google Patents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9732B
CN113829732B CN202111104334.XA CN202111104334A CN113829732B CN 113829732 B CN113829732 B CN 113829732B CN 202111104334 A CN202111104334 A CN 202111104334A CN 113829732 B CN113829732 B CN 11382973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ly connected
frame
polyester fiber
connecting plate
compon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4334.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9732A (zh
Inventor
张朝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Aiw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Aiw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Aiw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Aiw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4334.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973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973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973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973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973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 B32B37/24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with at least one layer not being coherent before laminating, e.g. made up from granular material sprinkled onto a substrat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7/0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 B32B37/10Methods or apparatus for laminating, e.g. by curing or by ultrasonic bond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sing technique, e.g. using action of vacuum or fluid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0012Mechanical treatment, e.g. roughening, deforming, stretch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38/00Ancillary operations in connection with laminating processes
    • B32B38/16Drying; Softening; Cleaning
    • B32B38/162Clean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91Use of waste materials as fillers for mortars or concre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Soundproofing, Sound Blocking, And Sound Damp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技术问题为:硅藻泥颗粒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效果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包括有上下抖动组件和左右抖动组件等;上下抖动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左右抖动的左右抖动组件。本发明实现了在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之前,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脱落细小纤维进行清理,并且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起刺的绒毛纤维方向一致,确保硅藻泥颗粒能够更好的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然后再通过抖动的方式加速保硅藻泥颗粒的渗入,提高渗入效果。

Description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背景技术
该绿色建材由下至上依次由基板、聚酯纤维隔音层、硅藻泥颗粒吸附层和装饰层组成;在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并且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间隙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时,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存在脱落细小纤维影响其渗入;
其次,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起刺的绒毛纤维方向不一致,也会导致硅藻泥颗粒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
进一步的,硅藻泥颗粒渗入自动渗入效果差,需要进行辅助渗入,加快渗入速度,提高渗入效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在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并且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间隙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时,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存在脱落细小纤维影响其渗入;其次,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起刺的绒毛纤维方向不一致,也会导致硅藻泥颗粒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进一步的,硅藻泥颗粒渗入自动渗入效果差,需要进行辅助渗入,加快渗入速度,提高渗入效果的缺点,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包括有固定底架、底板、收集框、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第三支撑架、聚酯纤维隔音层、预处理组件、上下抖动组件和左右抖动组件;固定底架上方安装有底板;底板上方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进行固接;底板上方中部左侧与收集框进行焊接;底板上方前左侧与第一支撑架进行固接;底板上方安装有用于对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组件;预处理组件和底板之间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上下抖动的上下抖动组件;上下抖动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左右抖动的左右抖动组件;预处理组件前左侧下方连接收集框;预处理组件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上下抖动组件下方与底板进行固接;上下抖动组件前后两侧分别安装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上下抖动组件上放置有聚酯纤维隔音层。
进一步的,预处理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部件、第一平齿轮、第二平齿轮、第一花键轴、第一锥齿轮、第一连接板、第二驱动部件、第二锥齿轮、丝杆、连接架、光杆、梳毛器、压毛板、第二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一压平辊、第二压平辊和第四连接板;第一驱动部件安装在第一支撑架前侧中上方;第一驱动部件通过输出轴与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与第一花键轴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通过竖板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一锥齿轮;第一花键轴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驱动部件进行固接;第二驱动部件通过竖板与底板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轮与丝杆进行固接;丝杆通过竖板与底板进行转动连接;丝杆与连接架进行旋接;连接架与下料组件进行固接;连接架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连接架与光杆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架下方左侧与第四连接板进行螺栓连接;连接架下方中部与压毛板进行固接;连接架下方右侧前后分别与第三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进行固接;光杆通过竖板与底板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下方左右两侧之间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压平辊和第二压平辊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下方从左至右一共设置有多组梳毛器。
进一步的,还包括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包括有硅藻土颗粒存放框和出料管;连接架上方与硅藻土颗粒存放框进行固接;连接架下方同时多组出料管进行固接;硅藻土颗粒存放框下方同时与多组出料管进行固接。
进一步的,上下抖动组件包括有第三驱动部件、第五连接板、第三平齿轮、第二花键轴、第一传动轮、第一凸轮、第二传动轮、传动轴、第二凸轮、连接框、限位框、第一防护板、第二防护板、托架、固定框、第一伸缩部件和第二伸缩部件;第三驱动部件通过竖板与底板进行固接;第三驱动部件与第五连接板进行固接;第五连接板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二花键轴;第二花键轴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三平齿轮;第二花键轴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与第一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二花键轴与第一凸轮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传动轴进行固接;传动轴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与第二凸轮进行固接;传动轴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第二凸轮下方设置有连接框;连接框内部固接有限位框;连接框上方前侧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限位框内部放置聚酯纤维隔音层;限位框上方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防护板和第二防护板进行螺栓连接;限位框下方与托架进行螺栓连接;限位框下方与固定框相接触;托架上方放置有聚酯纤维隔音层;托架前后两侧内部连接左右抖动组件;固定框下方右侧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伸缩部件和第二伸缩部件进行固接;固定框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第一伸缩部件和第二伸缩部件在固定框下方左右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组;两组第一伸缩部件和第二伸缩部件均与底板进行固接。
进一步的,左右抖动组件包括有第三凸轮、第六连接板、弹性部件、第一楔形块、第七连接板、第二楔形块、第一圆杆、第三伸缩部件、第四伸缩部件、第二圆杆、第五伸缩部件和第六伸缩部件;传动轴与第三凸轮进行固接;第三凸轮上方设置有第六连接板;第六连接板上方从左至右等距一共设置有弹性部件;第六连接板左侧下端与弹性部件进行固接;五组弹性部件均与第七连接板进行固接;第七连接板与连接架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左侧设置有第二楔形块;连接框上方前侧从右至左等距设置有多组第二楔形块;托架前后两侧内部分别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进行滑动连接;托架前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伸缩部件和第三伸缩部件进行固接;托架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伸缩部件和第五伸缩部件进行固接;固定框内部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圆杆和第二圆杆进行固接;固定框内部前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伸缩部件和第三伸缩部件进行固接;固定框内部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伸缩部件和第五伸缩部件进行固接。
进一步的,梳毛器设置为底端较细的针状。
进一步的,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和第三凸轮位置设置为转动一百八十度。
进一步的,第六连接板的长度大于聚酯纤维隔音层的长度。
进一步的,第一楔形块和第二楔形块位置设置为转动一百八十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的优点为:(1)、为了克服在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并且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间隙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时,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存在脱落细小纤维影响其渗入;其次,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起刺的绒毛纤维方向不一致,也会导致硅藻泥颗粒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进一步的,硅藻泥颗粒渗入自动渗入效果差,需要进行辅助渗入,加快渗入速度,提高渗入效果的缺点。
(2)、本发明由于设计了预处理组件、下料组件、上下抖动组件和左右抖动组件,准备工作前,人工通过固定底架和底板先将设备进行固定,然后再将聚酯纤维隔音层放置在上下抖动组件上,放置完成后,控制预处理组件开始工作,预处理组件带动下料组件缓慢经过聚酯纤维隔音层上方,当预处理组件缓慢通过时,预处理组件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细小脱落的纤维进行推走,使其与聚酯纤维隔音层分离,与此同时,预处理组件同时将起刺杂乱的纤维绒毛带起,使其向一侧竖起,然后再将起推平,然后下料组件开始对预处理之后的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铺设硅藻泥颗粒,铺设的同时,预处理组件协助上下抖动组件开始工作,通过上下抖动组件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上下抖动,与此同时,上下抖动组件抖动左右抖动组件工作,左右抖动组件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左右抖动,进而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不断上下左右抖动,使得铺设在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的硅藻泥颗粒能够更好的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的空隙渗入到起内部,然后通过预处理组件对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的硅藻泥颗粒进行辊平压实,铺设压实完成后,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细小脱落的纤维和少量带出硅藻泥颗粒通过收集框进行收集,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支撑架对设备起到固定作用。
(3)、本发明实现了在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之前,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脱落细小纤维进行清理,并且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表面起刺的绒毛纤维方向一致,确保硅藻泥颗粒能够更好的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内部,然后再通过抖动的方式加速保硅藻泥颗粒的渗入,提高渗入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底板和预处理组件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的预处理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的预处理组件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的下料组件和预处理组件部分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的下料组件和预处理组件部分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的底板和上下抖动组件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的上下抖动组件第一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的上下抖动组件第二种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的左右抖动组件和上下抖动组件部分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的左右抖动组件和上下抖动组件部分组合正视图;
图14为本申请的左右抖动组件部分和上下抖动组件部分组合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固定底架,2-底板,3-收集框,4-第一支撑架,5-第二支撑架,6-第三支撑架,7-聚酯纤维隔音层,201-第一驱动部件,202-第一平齿轮,203-第二平齿轮,204-第一花键轴,205-第一锥齿轮,206-第一连接板,207-第二驱动部件,208-第二锥齿轮,209-丝杆,2010-连接架,2011-光杆,2012-梳毛器,2013-压毛板,2014-第二连接板,2015-第三连接板,2016-第一压平辊,2017-第二压平辊,2018-第四连接板,301-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2-出料管,401-第三驱动部件,402-第五连接板,403-第三平齿轮,404-第二花键轴,405-第一传动轮,406-第一凸轮,407-第二传动轮,408-传动轴,409-第二凸轮,4010-连接框,4011-限位框,4012-第一防护板,4013-第二防护板,4014-托架,4015-固定框,4016-第一伸缩部件,4017-第二伸缩部件,501-第三凸轮,502-第六连接板,503-弹性部件,504-第一楔形块,505-第七连接板,506-第二楔形块,507-第一圆杆,508-第三伸缩部件,509-第四伸缩部件,5010-第二圆杆,5011-第五伸缩部件,5012-第六伸缩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
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如图1-3所示,包括有固定底架1、底板2、收集框3、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第三支撑架6、聚酯纤维隔音层7、预处理组件、上下抖动组件和左右抖动组件;固定底架1上方安装有底板2;底板2上方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进行固接;底板2上方中部左侧与收集框3进行焊接;底板2上方前左侧与第一支撑架4进行固接;底板2上方安装有用于对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组件;预处理组件和底板2之间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下抖动的上下抖动组件;上下抖动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7左右抖动的左右抖动组件;预处理组件前左侧下方连接收集框3;预处理组件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上下抖动组件下方与底板2进行固接;上下抖动组件前后两侧分别安装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上下抖动组件上放置有聚酯纤维隔音层7。
准备工作前,人工通过固定底架1和底板2先将设备进行固定,然后再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放置在上下抖动组件上,放置完成后,控制预处理组件开始工作,预处理组件带动下料组件缓慢经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方,当预处理组件缓慢通过时,预处理组件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细小脱落的纤维进行推走,使其与聚酯纤维隔音层7分离,与此同时,预处理组件同时将起刺杂乱的纤维绒毛带起,使其向一侧竖起,然后再将起推平,然后下料组件开始对预处理之后的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铺设硅藻泥颗粒,铺设的同时,预处理组件协助上下抖动组件开始工作,通过上下抖动组件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下抖动,与此同时,上下抖动组件抖动左右抖动组件工作,左右抖动组件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左右抖动,进而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不断上下左右抖动,使得铺设在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硅藻泥颗粒能够更好的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空隙渗入到起内部,然后通过预处理组件对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硅藻泥颗粒进行辊平压实,铺设压实完成后,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细小脱落的纤维和少量带出硅藻泥颗粒通过收集框3进行收集,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对设备起到固定作用;本发明实现了在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之前,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脱落细小纤维进行清理,并且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起刺的绒毛纤维方向一致,确保硅藻泥颗粒能够更好的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内部,然后再通过抖动的方式加速保硅藻泥颗粒的渗入,提高渗入效果。
如图4-6所示,预处理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部件201、第一平齿轮202、第二平齿轮203、第一花键轴204、第一锥齿轮205、第一连接板206、第二驱动部件207、第二锥齿轮208、丝杆209、连接架2010、光杆2011、梳毛器2012、压毛板2013、第二连接板2014、第三连接板2015、第一压平辊2016、第二压平辊2017和第四连接板2018;第一驱动部件201安装在第一支撑架4前侧中上方;第一驱动部件201通过输出轴与第一平齿轮202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202与第二平齿轮203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203与第一花键轴204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204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204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5;第一花键轴204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06;第一连接板206与第二驱动部件207进行固接;第二驱动部件207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5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8;第二锥齿轮208与丝杆209进行固接;丝杆209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转动连接;丝杆209与连接架2010进行旋接;连接架2010与下料组件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与光杆2011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架2010下方左侧与第四连接板2018进行螺栓连接;连接架2010下方中部与压毛板2013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下方右侧前后分别与第三连接板2015和第二连接板2014进行固接;光杆2011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2014和第三连接板2015下方左右两侧之间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压平辊2016和第二压平辊2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2018下方从左至右一共设置有多组梳毛器2012。
准备工作前,通过人工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放置在限位框4011内部,即放置在托架4014表面,放置完成后,控制第一驱动部件201开始工作,第一驱动部件201为电机,第一驱动部件201通过输出轴带动第一平齿轮202转动,第二驱动部件207带动第一连接板206向靠近第二锥齿轮208移动,即带动第一锥齿轮205向靠近第二锥齿轮208移动,使得第一锥齿轮205与第二锥齿轮208啮合,然后第一平齿轮202通过第二平齿轮203传动第一花键轴204,第一花键轴204通过第一锥齿轮205传动第二锥齿轮208,第二锥齿轮208带动丝杆209转动,丝杆209带动连接架2010在光杆2011上缓慢向靠近聚酯纤维隔音层7滑动,即通过连接架2010带动下料组件、左右抖动组件、压毛板2013、第二连接板2014、第三连接板2015和第四连接板2018缓慢向靠近聚酯纤维隔音层7移动,进而通过第四连接板2018带动多组梳毛器2012缓慢向靠近聚酯纤维隔音层7移动,当多组梳毛器2012缓慢从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经过时,由于梳毛器2012底端设置为较细的针状,因此,在多组梳毛器2012在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时,多组梳毛器2012能够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细小脱落的纤维推走,与此同时,能够将其表面起刺杂乱的纤维绒毛带起,并且使其偏向一个方向,然后在压毛板2013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时,压毛板2013将带起的起刺小绒毛进行推平,使其被平整压实在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然后在下料组件缓慢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时,下料组件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在处理过后的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铺设之后,再经过上下抖动组件和左右抖动组件对硅藻泥颗粒进行处理,处理之后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硅藻泥通过第一压平辊2016和第二压平辊2017进行辊平压实;该组件对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脱落的细小纤维进行推落,并且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杂乱的起刺绒毛纤维进行推平。
如图7-8所示,还包括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包括有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和出料管302;连接架2010上方与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下方同时多组出料管302进行固接;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下方同时与多组出料管302进行固接。
当多组出料管302经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处理完成的部分时,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中的泵机开始工作,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中的泵机通过多组出料管302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该组件将硅藻泥颗粒添加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
如图9-11所示,上下抖动组件包括有第三驱动部件401、第五连接板402、第三平齿轮403、第二花键轴404、第一传动轮405、第一凸轮406、第二传动轮407、传动轴408、第二凸轮409、连接框4010、限位框4011、第一防护板4012、第二防护板4013、托架4014、固定框4015、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第三驱动部件401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固接;第三驱动部件401与第五连接板402进行固接;第五连接板402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二花键轴404;第二花键轴404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三平齿轮403;第二花键轴404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404与第一传动轮405进行固接;第二花键轴404与第一凸轮406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4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7与传动轴408进行固接;传动轴408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408与第二凸轮409进行固接;传动轴408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第二凸轮409下方设置有连接框4010;连接框4010内部固接有限位框4011;连接框4010上方前侧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限位框4011内部放置聚酯纤维隔音层7;限位框4011上方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防护板4012和第二防护板4013进行螺栓连接;限位框4011下方与托架4014进行螺栓连接;限位框4011下方与固定框4015相接触;托架4014上方放置有聚酯纤维隔音层7;托架4014前后两侧内部连接左右抖动组件;固定框4015下方右侧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在固定框4015下方左右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组;两组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均与底板2进行固接。
准备工作前,通过人工先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放置在限位框4011内部,即放置在托架4014表面,进而通过限位框4011对聚酯纤维隔音层7进行纤维固定,当连接架2010带动左右抖动组件工作时,第三驱动部件401带动第五连接板402向靠近第一平齿轮202移动,第三驱动部件401为电动推杆,即带动第三平齿轮403向靠近第一平齿轮202移动,使得第三平齿轮403与第一平齿轮202啮合,然后第一驱动部件201带动第一平齿轮202转动,第一平齿轮202通过第三平齿轮403传动第二花键轴404,第二花键轴404带动第一传动轮405和第一凸轮406转动,第一传动轮405带动第二传动轮407转动,第二传动轮407带动传动轴408转动,传动轴408带动第二凸轮409和第三凸轮501转动,当第一凸轮406和第二凸轮409转动时,第一凸轮406和第二凸轮409间接性撞击连接框4010,进而通过连接框4010带动限位框4011间接性上下往复运动,即通过限位框4011带动托架4014上下往复运动,进而通过托架4014带动左右抖动组件和固定框4015上下往复运动,即通过固定框4015压缩两组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为伸缩杆,当第一凸轮406和第二凸轮409与连接框4010分离后,两组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通过回弹力使得固定框4015向上回弹,进而使得固定框4015完成上下往复运动,进而使得托架4014上的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下小范围抖动,进而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硅藻泥颗粒能够更好的通过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间隙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内部,在该过程中,通过第一防护板4012和第二防护板4013防止聚酯纤维隔音层7抖动过程中少量硅藻泥颗粒掉落到设备其它位置,进而减少浪费;该组件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下抖动,进而使得硅藻泥颗粒更好的渗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内部。
如图12-14所示,左右抖动组件包括有第三凸轮501、第六连接板502、弹性部件503、第一楔形块504、第七连接板505、第二楔形块506、第一圆杆507、第三伸缩部件508、第四伸缩部件509、第二圆杆5010、第五伸缩部件5011和第六伸缩部件5012;传动轴408与第三凸轮501进行固接;第三凸轮501上方设置有第六连接板502;第六连接板502上方从左至右等距一共设置有弹性部件503;第六连接板502左侧下端与弹性部件503进行固接;五组弹性部件503均与第七连接板505进行固接;第七连接板505与连接架2010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504左侧设置有第二楔形块506;连接框4010上方前侧从右至左等距设置有多组第二楔形块506;托架4014前后两侧内部分别与第一圆杆507和第二圆杆5010进行滑动连接;托架4014前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伸缩部件509和第三伸缩部件508进行固接;托架4014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伸缩部件5012和第五伸缩部件5011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内部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圆杆507和第二圆杆5010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内部前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伸缩部件509和第三伸缩部件508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内部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伸缩部件5012和第五伸缩部件5011进行固接。
当连接架2010缓慢从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方通过时,连接架2010同时带动第七连接板505移动,即通过第七连接板505带动六组弹性部件503移动,进而带动弹性部件503和第一楔形块504移动,此时,我们将连接框4010上的多组第二楔形块506进行分序,即将连接框4010上的第二楔形块506从右至左依次按顺序排列为第一组,第二组等等,当第一楔形块504与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接触时,第三驱动部件401即使得第三平齿轮403与第一平齿轮202啮合,然后第一楔形块504继续移动,在第三凸轮501、第一凸轮406和第二凸轮409同时转动一百八十度过程中,第一楔形块504推动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向左移动,继而通过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带动连接框4010向左移动,即通过连接框4010带动托架4014向左移动,即通过托架4014在第一圆杆507和第二圆杆5010上向左滑动时,同时压缩第四伸缩部件509和第六伸缩部件5012,并且拉伸第三伸缩部件508和第五伸缩部件5011,第三伸缩部件508、第四伸缩部件509、第五伸缩部件5011和第六伸缩部件5012为弹簧,当第三凸轮501在转动一百八十度之后,第三凸轮501挤压第六连接板502向上移动,即通过第六连接板502压缩六组弹性部件503的同时,带动第一楔形块504向上移动,弹性部件503为伸缩杆,进而使得第一楔形块504刚好与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分离,然后此时第一凸轮406和第二凸轮409也刚好挤压连接框4010向下移动,在第三凸轮501与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分离后,通过第三伸缩部件508、第四伸缩部件509、第五伸缩部件5011和第六伸缩部件5012的回弹力,使得托架4014向右回弹,与此同时,当第三凸轮501、第一凸轮406和第二凸轮409继续转动时,第一楔形块504下降到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和第二组第二楔形块506之间,然后在继续向前移动,进而推动第二组第二楔形块506,即重复第一楔形块504与第一组第二楔形块506的动作,进而使得托架4014左右往复抖动,即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左右往复抖动,进而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的硅藻泥颗粒更好的进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内部;该组件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7左右往复抖动,使得硅藻泥颗粒更好的进入到聚酯纤维隔音层7内部。
梳毛器2012设置为底端较细的针状。
通过梳毛器2012将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脱落的细小纤维进行带起,并且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起刺的纤维绒毛向同一方向竖起。
第一凸轮406与第二凸轮409和第三凸轮501位置设置为转动一百八十度。
使得两者能够间接性工作,进而使得聚酯纤维隔音层7能够不断上下左右抖动。
第六连接板502的长度大于聚酯纤维隔音层7的长度。
确保运行过程中,第三凸轮501始终能够撞击第六连接板502。
第一楔形块504和第二楔形块506位置设置为转动一百八十度。
进而通过第一楔形块504间接性的推动第二楔形块506运动。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5)

1.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包括有固定底架(1)、底板(2)、第一支撑架(4)、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固定底架(1)上方安装有底板(2);底板(2)上方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进行固接;底板(2)上方前左侧与第一支撑架(4)进行固接;其特征是,还包括有预处理组件、上下抖动组件和左右抖动组件;底板(2)上方安装有用于对聚酯纤维隔音层(7)表面进行预处理的预处理组件;预处理组件和底板(2)之间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7)上下抖动的上下抖动组件;上下抖动组件上安装有用于带动聚酯纤维隔音层(7)左右抖动的左右抖动组件;预处理组件前左侧下方连接收集框(3);预处理组件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连接;上下抖动组件下方与底板(2)进行连接;上下抖动组件前后两侧分别连接在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
预处理组件包括有第一驱动部件(201)、第一平齿轮(202)、第二平齿轮(203)、第一花键轴(204)、第一锥齿轮(205)、第一连接板(206)、第二驱动部件(207)、第二锥齿轮(208)、丝杆(209)、连接架(2010)、光杆(2011)、梳毛器(2012)、压毛板(2013)、第二连接板(2014)、第三连接板(2015)、第一压平辊(2016)、第二压平辊(2017)和第四连接板(2018);第一驱动部件(201)安装在第一支撑架(4)前侧中上方;第一驱动部件(201)通过输出轴与第一平齿轮(202)进行固接;第一平齿轮(202)与第二平齿轮(203)进行啮合;第二平齿轮(203)与第一花键轴(204)进行固接;第一花键轴(204)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转动连接;第一花键轴(204)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一锥齿轮(205);第一花键轴(204)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一连接板(206);第一连接板(206)与第二驱动部件(207)进行固接;第二驱动部件(207)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固接;第一锥齿轮(205)侧面设置有第二锥齿轮(208);第二锥齿轮(208)与丝杆(209)进行固接;丝杆(209)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转动连接;丝杆(209)与连接架(2010)进行旋接;连接架(2010)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与光杆(2011)进行滑动连接;连接架(2010)下方左侧与第四连接板(2018)进行螺栓连接;连接架(2010)下方中部与压毛板(2013)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下方右侧前后分别与第三连接板(2015)和第二连接板(2014)进行固接;光杆(2011)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板(2014)和第三连接板(2015)下方左右两侧之间通过连接杆与第一压平辊(2016)和第二压平辊(2017)进行转动连接;第四连接板(2018)下方从左至右一共设置有多组梳毛器(2012);
还包括有下料组件,下料组件包括有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和出料管(302);连接架(2010)上方与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进行固接;连接架(2010)下方同时多组出料管(302)进行固接;硅藻土颗粒存放框(301)下方同时与多组出料管(302)进行固接;
上下抖动组件包括有第三驱动部件(401)、第五连接板(402)、第三平齿轮(403)、第二花键轴(404)、第一传动轮(405)、第一凸轮(406)、第二传动轮(407)、传动轴(408)、第二凸轮(409)、连接框(4010)、限位框(4011)、第一防护板(4012)、第二防护板(4013)、托架(4014)、固定框(4015)、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第三驱动部件(401)通过竖板与底板(2)进行固接;第三驱动部件(401)与第五连接板(402)进行固接;第五连接板(402)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二花键轴(404);第二花键轴(404)外表面通过滑套连接有第三平齿轮(403);第二花键轴(404)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进行转动连接;第二花键轴(404)与第一传动轮(405)进行固接;第二花键轴(404)与第一凸轮(406)进行固接;第一传动轮(405)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407)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传动轮(407)与传动轴(408)进行固接;传动轴(408)两侧分别与第二支撑架(5)和第三支撑架(6)进行转动连接;传动轴(408)与第二凸轮(409)进行固接;传动轴(408)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第二凸轮(409)下方设置有连接框(4010);连接框(4010)内部固接有限位框(4011);连接框(4010)上方前侧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限位框(4011)内部放置聚酯纤维隔音层(7);限位框(4011)上方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防护板(4012)和第二防护板(4013)进行螺栓连接;限位框(4011)下方与托架(4014)进行螺栓连接;限位框(4011)下方与固定框(4015)相接触;托架(4014)上方放置有聚酯纤维隔音层(7);托架(4014)前后两侧内部连接左右抖动组件;固定框(4015)下方右侧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与左右抖动组件进行固接;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在固定框(4015)下方左右两侧对称各设置有一组;两组第一伸缩部件(4016)和第二伸缩部件(4017)均与底板(2)进行固接;
左右抖动组件包括有第三凸轮(501)、第六连接板(502)、弹性部件(503)、第一楔形块(504)、第七连接板(505)、第二楔形块(506)、第一圆杆(507)、第三伸缩部件(508)、第四伸缩部件(509)、第二圆杆(5010)、第五伸缩部件(5011)和第六伸缩部件(5012);传动轴(408)与第三凸轮(501)进行固接;第三凸轮(501)上方设置有第六连接板(502);第六连接板(502)上方从左至右等距一共设置有弹性部件(503);第六连接板(502)左侧下端与弹性部件(503)进行固接;五组弹性部件(503)均与第七连接板(505)进行固接;第七连接板(505)与连接架(2010)进行固接;第一楔形块(504)左侧设置有第二楔形块(506);连接框(4010)上方前侧从右至左等距设置有多组第二楔形块(506);托架(4014)前后两侧内部分别与第一圆杆(507)和第二圆杆(5010)进行滑动连接;托架(4014)前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伸缩部件(509)和第三伸缩部件(508)进行固接;托架(4014)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伸缩部件(5012)和第五伸缩部件(5011)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内部前后两侧分别与第一圆杆(507)和第二圆杆(5010)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内部前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四伸缩部件(509)和第三伸缩部件(508)进行固接;固定框(4015)内部后侧左右两端分别与第六伸缩部件(5012)和第五伸缩部件(5011)进行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其特征在于:梳毛器(2012)设置为底端较细的针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凸轮(406)与第二凸轮(409)和第三凸轮(501)位置设置为转动一百八十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六连接板(502)的长度大于聚酯纤维隔音层(7)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其特征在于:第一楔形块(504)和第二楔形块(506)位置设置为转动一百八十度。
CN202111104334.XA 2021-09-22 2021-09-22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Active CN11382973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4334.XA CN113829732B (zh) 2021-09-22 2021-09-22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4334.XA CN113829732B (zh) 2021-09-22 2021-09-22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9732A CN113829732A (zh) 2021-12-24
CN113829732B true CN113829732B (zh) 2023-08-18

Family

ID=789601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4334.XA Active CN113829732B (zh) 2021-09-22 2021-09-22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9732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464762A (zh) * 2022-09-07 2022-12-13 浙江长兴金诺预制构件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预制件加工布料装置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519A (zh) * 2015-09-07 2015-11-18 山东莱州金声隆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结构一体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206201181U (zh) * 2016-11-25 2017-05-31 台州市壁灵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藻泥壁板生产用硅藻泥涂覆装置
CN207059371U (zh) * 2017-07-03 2018-03-02 宜宾市杰特曼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材
CN210657251U (zh) * 2019-07-08 2020-06-02 湖北维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梳棉机
CN111300958A (zh) * 2020-02-28 2020-06-19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板材的生产工艺
CN213593912U (zh) * 2020-10-12 2021-07-02 泉州市宏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残渣收集装置
CN213947766U (zh) * 2020-11-19 2021-08-13 王雅芳 一种贴合机的除尘机构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475272B2 (en) * 2014-10-09 2016-10-25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Ltd. De-bonding and cleaning process and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64519A (zh) * 2015-09-07 2015-11-18 山东莱州金声隆节能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保温、结构一体板生产线及生产方法
CN206201181U (zh) * 2016-11-25 2017-05-31 台州市壁灵宝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硅藻泥壁板生产用硅藻泥涂覆装置
CN207059371U (zh) * 2017-07-03 2018-03-02 宜宾市杰特曼建材有限公司 一种绿色建材
CN210657251U (zh) * 2019-07-08 2020-06-02 湖北维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梳棉机
CN111300958A (zh) * 2020-02-28 2020-06-19 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板材的生产工艺
CN213593912U (zh) * 2020-10-12 2021-07-02 泉州市宏业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聚氨酯复合板材残渣收集装置
CN213947766U (zh) * 2020-11-19 2021-08-13 王雅芳 一种贴合机的除尘机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9732A (zh) 2021-1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29732B (zh) 抖动法辅助绿色建材硅藻泥颗粒渗入设备
CN105332219B (zh) 一种设有整平装置的布料处理设备
CN112760760B (zh) 一种无纺布生产用梳理装置
CN117299282B (zh) 一种建筑装饰垃圾处理用废铁粉碎回收装置
CN112090932A (zh) 一种废弃金属线材综合化回收利用加工系统
CN112934354A (zh) 一种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及其工作方法
CN112718623A (zh) 一种可实现分类处理的毛绒布料全面除杂装置
CN210545311U (zh) 一种刚玉空心球生产用破碎机
CN216663542U (zh) 一种针织布生产用水洗装置
CN217826615U (zh) 适用于茶叶加工制备揉捻机
CN214555254U (zh) 一种电动泥沙筛选机
CN113416491B (zh) 一种松油醇制备原料相关的松脂加工除杂预处理装置
CN213739808U (zh) 一种可二次清理的纺纱用清棉装置
CN110983505B (zh) 一种纺织棉绒加工处理方法
CN211160550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筛沙机
CN210914565U (zh) 一种空气过滤材料生产用收卷装置
CN209680522U (zh) 再生管桩混凝土原料振动筛
CN113123012A (zh) 一种气凝胶喷胶棉生产方法以及其生产用的混棉机
CN113601752A (zh) 新型绿色建筑外墙保温板材绒毛处理设备
CN214439519U (zh) 一种混凝土电杆的原料筛选装置
CN116103793B (zh) 一种建筑废弃物资源回收综合利用设备
CN114247208B (zh) 基于胆红素用猪胆汁反向扭转式提取设备
CN110449324A (zh) 一种静电植绒箱及用于该静电植绒箱的一种植绒工艺
CN217700042U (zh) 一种艾绒除渣系统
CN220329450U (zh) 一种方便维护的清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9

Address after: Room 602-B, Building B, West Side, No. 100, Yunlongshan Road, Jianye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0000

Applicant after: Nanjing Aiwak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34000 Room 302, building 6, Tongjiang Road, Dongchang District, Tonghua City, Jilin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Zhang Chaoyang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