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5107B -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5107B
CN113825107B CN202111105320.XA CN202111105320A CN113825107B CN 113825107 B CN113825107 B CN 113825107B CN 202111105320 A CN202111105320 A CN 202111105320A CN 113825107 B CN113825107 B CN 11382510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communication
peer
communication module
talkba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0532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25107A (zh
Inventor
周天阳
朱凌
王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Dayu Semiconduc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0532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510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5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5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25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510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06Selective distribution of broadcast services, e.g. multimedia broadcast multicast service [MBMS]; Services to user groups; One-way selective calling services
    • H04W4/10Push-to-Talk [PTT] or Push-On-Call ser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5/00Stereophonic arrangements
    • H04R5/033Headphones for stereophonic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70Services for machine-to-machine communication [M2M] or machine type communication [MT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30Connection releas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ultimedia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该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包括:响应用户针对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接收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对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耳机盒能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且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和对讲控件均设置于耳机盒上,不会增加耳机的体积,外形小巧,便于用户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蓝牙耳机是一种基于蓝牙技术的小型设备,能将蓝牙应用在免持耳机上。真无线立体声(True Wireless Stereo,简称TWS)耳机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蓝牙产品,用于连接手机,实现播放音乐与打电话功能。TWS耳机通常由三部分组成:右耳机、左耳机、耳机盒。TWS耳机的左、右耳机可以同时工作,并且都通过蓝牙连接,无须有线连接。当耳机放入耳机盒时,耳机盒会给耳机充电。
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TWS耳机本身受限于电池与体积,无法提供对功耗与空间有高要求的复杂功能,例如远距离对讲通讯;第二,虽然耳机盒有比较大的电池与结构空间,但当耳机从耳机盒中取出后,耳机直接与手机相连,耳机盒就不再有作用;第三,远距离对讲机目前受限于功耗和发射功率,体积比较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以解决远距离对讲机体积大,耳机盒不能发挥作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盒,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以及所述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用户针对所述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接收所述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
对所述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以点对点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对端设备能够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启动所述蓝牙通信模块;
控制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用户释放所述对讲控件的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所述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
在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蓝牙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对讲结束信息,并将所述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对端设备的通信请求,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二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接收编码后的语音数据,对所述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耳机进行播放。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对讲结束信息,则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所述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在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并将所述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所述耳机以及耳机盒,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所述耳机盒发动的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
根据所述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断开当前的蓝牙连接,并使用所述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所述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
采集语音数据,并将所述语音数据发送给所述耳机盒。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盒,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以及所述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所述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针对所述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接收所述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
发送模块,用于对所述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可选地,所述处理模块具体用于: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以点对点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对端设备能够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响应模块具体用于:
启动所述蓝牙通信模块;
控制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响应用户释放所述对讲控件的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所述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
所述处理模块,还用于在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蓝牙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对讲结束信息,并将所述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可选地,所述响应模块,还用于响应于第二对端设备的通信请求,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二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接收编码后的语音数据,对所述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耳机进行播放。
可选地,所述发送模块还用于:
若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对讲结束信息,则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所述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在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并将所述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第四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所述耳机以及耳机盒,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耳机盒发动的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
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断开当前的蓝牙连接,并使用所述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所述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
发送模块,用于采集语音数据,并将所述语音数据发送给所述耳机盒。
第五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盒,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耳机盒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六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耳机,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耳机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的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上述第五方面所述的耳机盒以及两只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耳机。
可选地,所述两只耳机分别为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耳机。
可选地,所述两只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
所述第一耳机为上述第六方面所述的耳机,所述第二耳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耳机盒中,所述第二耳机中的蓝牙通信模块作为所述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
第八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或者如上述第二方面所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对讲控件能够即启即用,并且耳机盒能与耳机进行蓝牙通信连接,并与第一对端设备能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以目标方式搭建通信连接,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耳机能够不依赖于手机实现对讲功能,还能采集对讲数据。且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和对讲控件均设置于耳机盒上,并且耳机盒内设有比较大的电池和结构空间,能容置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和对讲控件并进行供能,使得耳机盒也能与耳机相连,使得耳机盒同时具备了对讲功能,极大扩展了耳机盒使其发挥通信和对讲的作用;只增加耳机盒的体积,不会增加耳机的体积,使得耳机体积小巧,便于用户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系统架构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另一种系统架构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其一流程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耳机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应当理解,本申请中附图仅起到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另外,应当理解,示意性的附图并未按实物比例绘制。本申请中使用的流程图示出了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实现的操作。应该理解,流程图的操作可以不按顺序实现,没有逻辑的上下文关系的步骤可以反转顺序或者同时实施。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申请内容的指引下,可以向流程图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操作,也可以从流程图中移除一个或多个操作。
另外,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会用到术语“包括”,用于指出其后所声明的特征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增加其它的特征。
现有的TWS耳机,存在以下问题:第一,TWS耳机本身受限于电池与体积,无法提供对功耗与空间有高要求的复杂功能,例如远距离对讲通讯;第二,虽然耳机盒有比较大的电池与结构空间,但当耳机从耳机盒中取出后,耳机直接与手机相连,耳机盒就不再有作用;第三,远距离对讲机目前受限于功耗和发射功率,体积比较大,不便于携带,并且持有耳机再持有对讲机,涉及设备过多,不便于操作者携带和使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明构思:通过耳机盒实现对讲机的功能,耳机盒能通过运营商公共网络发送低码率语音数据,对讲不受距离限制;或者在非公网频段进行私有点对点语音连接,能达到降低时间延迟的效果,且能有效地防止语音数据泄密,增加了通话安全性。通过本申请使得耳机盒同时具备了对讲功能,极大扩展了耳机盒的作用,同时,耳机盒的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相对于传统的对讲机,更便于操作者携带和使用。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一种系统架构图,该系统涉及两个TWS耳机,每个TWS耳机中包括:耳机以及耳机盒,耳机盒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耳机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两个。可选的,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每个耳机中分别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其中的蓝牙通信模块用于耳机盒与耳机进行蓝牙通信。耳机盒中的对讲通信模块用于耳机盒发起对讲连接另一个TWS耳机的耳机盒。发起对讲时,先启动对讲控件就能使得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与各耳机分别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接收各耳机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由对讲通信模块将语音数据通过与另一个TWS耳机的耳机盒之间的通路传输给另一个TWS耳机的耳机盒。结束对讲时,释放对讲控件,使得蓝牙通信模块和对讲通信模块被关闭。本申请中,释放对讲控件,也可以称为松开对讲控件。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真正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另一种系统架构图,该系统涉及两个TWS耳机,每个TWS耳机中包括:两个耳机以及耳机盒。两个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第一耳机可以指左耳机,第二耳机可以指右耳机,或者,第一耳机可以指右耳机,第二耳机可以指左耳机。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中分别包括蓝牙通信模块。耳机盒包括: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并且,耳机盒中不设置蓝牙通信模块。其中,第一耳机中的蓝牙通信模块用于与耳机盒进行蓝牙通信。第二耳机固定设置于耳机盒中,第二耳机中的蓝牙通信模块作为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当第二耳机中的蓝牙通信模块作为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时,该蓝牙通信模块的功能以及处理方式与图1中耳机盒中所设置的蓝牙通信模块的功能和处理方式相同。耳机盒中的对讲通信模块用于耳机盒发起对讲连接另一个TWS耳机的耳机盒。发起对讲时,先启动对讲控件就能使得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与第一耳机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接收第一耳机采集的语音数据,进行相应处理后,由对讲通信模块将语音数据通过与另一个TWS耳机的耳机盒之间的通路传输给另一个TWS耳机的耳机盒。结束对讲时,释放对讲控件,使得蓝牙通信模块和对讲通信模块被关闭。
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以下实施例可以适用于上述两种系统架构中的任意一种系统架构。当适用于上述第二种系统架构时,下述实施例中所说的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具体指第二耳机的蓝牙通信模块,耳机盒和耳机的交互过程具体指耳机盒和第一耳机的交互过程,以下实施例中不再单独赘述。另外,为便于解释本申请的方案,下述部分实施例中以上述第一种系统架构为例进行示例说明。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上述图1中所示的耳机盒。如图3所示,该方法包括:
S301、响应用户针对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当使用蓝牙连接时,耳机无法同时与多台设备连接,若耳机已经连接到一台移动设备上,此耳机将无法同时连接到另一台移动设备上。当耳机取消与一台移动设备的连接,耳机才能与另一部移动设备进行连接。其中,移动设备能在移动通信中,终止来自或送至网络的无线传输,并且将终端设备的能力适配到无线传输的部分。可选的,移动设备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POS机(Pointofsales),车载电脑,游戏机或者其他可以在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设备。在本实施例中,移动设备例如可以为手机。
示例性的,当用户针对对讲控件触发操作前,耳机正与手机处于蓝牙连接状态,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处于关闭状态;当用户针对对讲控件进行触发操作时,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被开启,进而能使得耳机与手机断开蓝牙连接,以便于耳机与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上述对讲控件例如可以为按钮,用户针对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例如例如可以为按压操作。但本申请并不以此为限。
S302、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耳机盒,耳机盒通过其对讲通信模块能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以实现耳机盒能与第一对端设备进行对讲通信的功能。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的耳机盒和第一对端设备可相互分离携带,以实现一段距离内的对讲通信。
可选的,上述第一对端设备为对讲通话中的另一端设备。例如,该第一对端设备可以为另一个耳机盒。
S303、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接收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
以上述第一种系统架构为例,耳机包括左耳机和右耳机。当耳机盒的蓝牙模块被开启,此时耳机盒与耳机进行通信连接;耳机盒能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耳机盒通过蓝牙通信模块能接收耳机采集的语音数据。左耳机和右耳机均会参与建立通信连接和传输语音数据。
示例性的,本实施例中出现的耳机可以为入耳式耳机、单边式耳机、头戴式耳机、动圈式耳机、动铁式耳机、静电式耳机、开放式耳机、半开放式耳机、封闭式耳机、家用式耳机、监听式耳机、混音式耳机等的任何类型,或是它们之间的任意组合。
S304、对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可选的,左耳机将接收到的语音数据编码成低码率的语音数据,以便于传输;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的通信方式选择传输通道,向右耳机发送转码后的语音数据,能实现对讲通讯的功能。
示例性的,左耳机能按一定时间间隔采集语音,并传输给耳机盒,以便于耳机盒对语音数据进行编码。
本实施例中,蓝牙协议可以包括:服务发现协议(SDP,ServiceDesign Package)、逻辑链路控制与适配协议(L2CAP,LogicalLinkControland AdaptationProtocol)以及链路管理协议(LMP,LinkManagementProtocol)等。
本实施例中,对讲控件能够即启即用,并且耳机盒能与耳机进行蓝牙通信连接,并与第一对端设备能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以目标方式搭建通信连接,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耳机能够不依赖于手机实现对讲功能,还能采集对讲数据。且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和对讲控件均设置于耳机盒上,并且耳机盒内设有比较大的电池和结构空间,能容置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和对讲控件并进行供能,使得耳机盒也能与耳机相连,使得耳机盒同时具备了对讲功能,极大扩展了耳机盒使其发挥通信和对讲的作用;只增加耳机盒的体积,不会增加耳机的体积,使得耳机体积小巧,便于用户使用。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步骤S302中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包括以下步骤:
S401、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请求,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以点对点通信方式与第一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第一通信方式为点对点(Peer to Peer,简称P2P)通信方式。耳机盒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对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点对点通信方式的请求,以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点对点通信方式,能实现网络内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无中心服务器,依靠用户群交换信息的互联网体系,能降低网络运输中的节点,以降低资料遗失的风险。与有中心服务器的中央网络系统不同,对等网络的每个用户端既是一个节点,也有服务器的功能,任何一个节点无法直接找到其他节点,必须依靠其用户群进行信息交流。点对点通信能实现网络内任意两个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换,进行信息交换时只有一个用户能收到信息,用户无须担心数据会被窃取,私密性好。适用于小规模的网络,便于维护,具有较佳的并行处理能力,材料成本低。
示例性的,点对点通信协议包括PPP,TCP,IP,UDP,tox,鱼信等。
S402、若接收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点对点通信方式,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第一通信响应用于指示第一对端设备能够以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可选的,若耳机盒接收到了第一对端设备的点对点通信响应,则能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点对点通信方式,并且耳机盒与第一对端设备使用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以便于后续通过点对点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传输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S403、若未接收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若耳机盒并未接收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目标通信方式并非点对点通信响应,而是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在本实施例中,移动网络通信方式为窄带物联网(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NBIoT)通信方式,耳机盒与第一对端设备以NBIoT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NBIoT通信方式构建于蜂窝网络,可直接部署于GSM网络,UMTS网络或LTE网络,能降低部署成本,实现平滑升级。NBIoT为目前的主流运营商的移动通信网络,覆盖广,能应用于物联网,支持待机时间长,对网络连接要求较高的高效连接,且功耗低,能降低成本,减少资源浪费。
其中,点对点功能模式会在预定的工作周期唤醒,以检查是否有通讯连接请求;相同的,NBIoT功能模式在DRX周期唤醒以检查是否有通讯连接请求。当点对点功能模式和NBIoT功能模式的唤醒周期冲突时,按设定的优先级选择一个功能进行工作,除唤醒周期外的其余时间,两种模式都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需要连接时,按优先级选择一种进行连接尝试,如果失败再尝试另一种。
在本实施例中,耳机盒和第一对端设备上均设有蓝牙芯片和NBIoT芯片。蓝牙芯片能实现蓝牙通信模块的功能;NBIoT芯片能实现对讲通信模块的功能,不仅能进行点对点连接功能,也能进行NBIoT连接功能;在实际使用中,点对点连接和NBIoT连接可复用同一NBIoT芯片和同一条通路,能实现双模待机,按连接需求单模连接,能降低功耗和硬件复杂度,也能降低成本。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又一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上述步骤S301,还存在一种可选方式,包括:
S501、启动蓝牙通信模块。
可选的,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之前,此时用户未针对对讲控件进行触发操作时,蓝牙通信模块为关闭状态,并且对讲通信模块处于低功耗待机状态,能降低耗电量,避免能源浪费。当用户针对对讲控件进行触发操作后,能启动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蓝牙通信模块随开随用,方便快捷。
S502、控制蓝牙通信模块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左耳机和右耳机在出厂时会录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以便于耳机盒和第一对端设备配对;相应的,耳机盒和第一对端设备也会预存有左耳机和右耳机的配对信息,以便于耳机盒和第一对端设备的一个能抢占左耳机和右耳机中的一个与手机的连接。
示例性的,耳机盒控制其蓝牙通信模块,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抢占左耳机的连接,先切断左耳机与手机的连接,然后左耳机与耳机盒进行通讯连接,能快速而高效率的进行配对。
值得说明的是,上述的预设蓝牙配对信息,可以指前述的各种维度的蓝牙配对信息。另外,应理解,本申请所描述的蓝牙配对信息可以指数据、型号等等信息。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再一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此方法还存在一种可选方式,包括:
S601、响应用户释放对讲控件的操作,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向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
可选的,当用户不再针对对讲控件进行按压操作时,即用户释放对讲控件时,耳机盒能响应用户的释放操作,通过其蓝牙通信模块对左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能断开耳机盒与左耳机的通信连接。对讲控件随开随用,随松随停,快捷方便,方便用户使用。
示例性的,对讲控件为按钮,当按下按钮时,能发起通信连接;释放按钮时,能断开通信连接。在其他实施例中,对讲控件还可以为其他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S602、在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蓝牙通信模块,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对讲结束信息,并将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可选的,耳机盒断开与左耳机的通信连接后,会关闭其蓝牙通信模块,使得左耳机能与之前通信连接的手机进行再次连接;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对讲结束信息,使得第一对端设备的用户接收到对讲结束的信息,并将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为待机状态,便于下次使用。
以上实施例说明书耳机盒作为对讲数据发送方时的处理过程,以下,对耳机盒作为对讲数据接收方时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其一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还存在一种可选方式,包括:
S701、响应于第二对端设备的通信请求,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二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耳机盒能响应第二对端设备的通信请求,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二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且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左耳机建立通信连接。目标通信方式包括但不仅限于点对点通信连接和NBIoT通信连接这两种通信连接方式,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通信连接形式,在此不做赘述。
可选的,上述第二对端设备为对讲通话中的另一端设备。例如,该第二对端设备可以为另一个耳机盒。
S702、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从第二对端设备接收编码后的语音数据,对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发送给耳机进行播放。
可选的,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从第二对端设备接收编码后的语音数据,对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发送给耳机进行播放。在实际使用中,无论是耳机盒抢占与耳机盒的连接,进行录音并将语音数据发送至第二对端设备,第二对端设备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耳机进行播放;还是第二对端设备抢占与耳机的连接,进行录音并将语音数据发送至耳机盒,耳机盒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发送给另一个耳机进行播放,以上两种实施方式均能实现。
在本实施例中,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还包括:
若通过对讲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对讲结束信息,则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向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在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蓝牙通信模块,并将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可选的,若通过对讲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对讲结束信息,则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向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能断开第二对端设备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在断开第二对端设备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第二对端设备的蓝牙通信模块,使得耳机能重新与之前连接的手机进行连接,并将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等待下次启用。
以下,对于对讲通话时,耳机的处理过程进行说明。应理解,下述的实施例既可以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左耳机,也可以应用于前述实施例中的右耳机。
图8是示出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的执行主体为前述的左耳机或者右耳机,如图8所示,该方法包括:
S801、接收耳机盒发动的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
可选的,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便于耳机盒能抢占耳机与手机的连接,能快速而高效率的进行配对。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可以使出厂前就固定配置好的信息。蓝牙配对信息包括但不仅限于:耳机名称、耳机型号、耳机盒的名称、耳机盒的型号等。上述的预设蓝牙配对信息,可以指前述的各种维度的蓝牙配对信息。
S802、根据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断开当前的蓝牙连接,并使用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的,根据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耳机与手机、耳机盒的连接优先级为:耳机盒>手机。当耳机接收到耳机盒发动的预设蓝牙配对信息时,能放弃与手机的蓝牙连接,优先与耳机盒连接。若并未预设蓝牙信息,或耳机未能检测到耳机盒连接但实际上耳机盒发出连接时,按普通蓝牙配对将耳机盒与耳机进行处理。其中,按普通蓝牙配对过耳机盒与耳机一次后,无需再重复配对,耳机盒和耳机已经存储了蓝牙配对信息,以便于下次配对连接。
示例性的,当耳机接收到耳机盒发动的预设蓝牙配对信息时,能放弃与手机的蓝牙连接,并且手机与会保存与耳机连接时的工作状态,当耳机恢复与手机的通信连接时,能将手机恢复至先前与耳机连接时的工作状态,便于用户使用。
S803、采集语音数据,并将语音数据发送给耳机盒。
可选的,耳机按20ms的间隔采集语音传给耳机盒,也可按10ms,30ms,40ms,50ms等等均可。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盒,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以及耳机盒,耳机盒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如图9所示,该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901,用于响应用户针对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处理模块902,用于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903,用于通过蓝牙通信模块接收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
发送模块904,用于对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可选地,处理模块902具体用于:
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请求,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以点对点通信方式与第一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若接收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点对点通信方式,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其中,第一通信响应用于指示第一对端设备能够以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若未接收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确定目标通信方式为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并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响应模块901具体用于:
启动蓝牙通信模块;
控制蓝牙通信模块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响应模块901,还用于响应用户释放对讲控件的操作,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向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
处理模块902,还用于在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蓝牙通信模块,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向第一对端设备发送对讲结束信息,并将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可选地,响应模块901,还用于响应于第二对端设备的通信请求,通过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二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发送模块904,还用于通过对讲通信模块利用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从第二对端设备接收编码后的语音数据,对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发送给耳机进行播放。
可选地,发送模块还用于:
若通过对讲通信模块接收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对讲结束信息,则通过蓝牙通信模块向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在断开与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蓝牙通信模块,并将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的模块结构图。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所述耳机以及耳机盒,如图10所示,所述装置包括:
接收模块1001,用于接收所述耳机盒发动的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
处理模块1002,用于根据所述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断开当前的蓝牙连接,并使用所述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所述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
发送模块1003,用于采集语音数据,并将所述语音数据发送给所述耳机盒。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盒,如图11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耳机盒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11和存储介质112,存储介质112存储有处理器11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耳机盒运行时,处理器111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耳机,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提供的耳机结构示意图,包括:处理器121和存储介质122,存储介质122存储有处理器121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耳机运行时,处理器121执行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上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上述耳机盒以及两只耳机。
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两只耳机分别为前述实施例中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以及向耳机盒发送语音数据的耳机。
另一种可选方式中,上述两只耳机包括:第一耳机和第二耳机。所述所述第一耳机为前述实施例中通过蓝牙通信模块与耳机盒建立通信连接以及向耳机盒发送语音数据的耳机,所述第二耳机固定设置于所述耳机盒中,所述第二耳机中的蓝牙通信模块作为所述耳机盒的蓝牙通信模块。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上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或者如上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上述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的集成的单元,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上述软件功能单元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英文:processor)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英文:Read-Only Memory,简称:ROM)、随机存取存储器(英文:Random Access Memory,简称: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Claims (11)

1.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盒,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以及所述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或者,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以及所述耳机盒,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分别包括:蓝牙通信模块;所述耳机和包括: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用户针对所述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接收所述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
对所述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其中,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点对点通信方式;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移动网络通信方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以点对点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对端设备能够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包括:
启动所述蓝牙通信模块;
控制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以预设的蓝牙配对信息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用户释放所述对讲控件的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所述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
在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蓝牙通信模块,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对讲结束信息,并将所述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响应于第二对端设备的通信请求,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二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从所述第二对端设备接收编码后的语音数据,对所述编码后的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将解码后的语音数据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发送给所述耳机进行播放。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对端设备发送的对讲结束信息,则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向所述耳机发送通信断开请求,所述通信断开请求用于请求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在断开与所述耳机的通信连接后,关闭所述蓝牙通信模块,并将所述对讲通信模块的状态切换至待机状态。
7.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中的耳机盒,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耳机以及所述耳机盒,所述耳机盒包括:蓝牙通信模块、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或者,所述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包括:第一耳机、第二耳机以及所述耳机盒,所述第一耳机和所述第二耳机中分别包括:蓝牙通信模块;所述耳机和包括:对讲通信模块以及对讲控件,所述装置包括:
响应模块,用于响应用户针对所述对讲控件的触发操作,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与所述耳机建立通信连接;
处理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目标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接收模块,用于通过所述蓝牙通信模块接收所述耳机所采集的语音数据;
输送模块,用于对所述语音数据进行编码,并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利用所述目标通信方式的传输通道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编码后的语音数据;
其中,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点对点通信方式;
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所述目标通信方式为移动网络通信方式。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模块包括:
连接模块,用于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向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发送第一通信请求,所述第一通信请求用于请求以点对点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一对端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一通信模块,用于若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通信响应用于指示所述第一对端设备能够以所述点对点通信方式进行通信;
第二通信模块,用于若未接收到所述第一对端设备的第一通信响应,则通过所述对讲通信模块与第一对端设备以所述移动网络通信方式建立通信连接。
9.一种耳机盒,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存储有所述处理器可执行的机器可读指令,当耳机盒运行时,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机器可读指令,以执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10.一种真无线立体声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耳机盒以及两只耳机。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运行时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6任一所述的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的步骤。
CN202111105320.XA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82510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320.XA CN113825107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05320.XA CN113825107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5107A CN113825107A (zh) 2021-12-21
CN113825107B true CN113825107B (zh) 2023-04-14

Family

ID=78914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05320.XA Active CN113825107B (zh) 2021-09-22 2021-09-22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510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022957B (zh) * 2022-05-31 2024-04-0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542A (zh) * 2017-12-09 2019-06-18 佛山市三水区彦海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基于用户状态自动处置来电的方法
CN110992706A (zh) * 2019-12-24 2020-04-10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车路协同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52590B2 (en) * 2002-05-06 2005-10-04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s Represented By The Secretary Of The Air Forc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a multi-channel, multi-user wireless intercom
CN101252377B (zh) * 2008-03-25 2013-03-27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耳机设备和通信终端使用其实现语音对讲业务的方法
EP2564511B1 (en) * 2010-04-29 2014-01-01 Bose Corporation Connection-responsive headset
CN208316952U (zh) * 2018-05-03 2019-01-01 深圳市晨讯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牙耳机控制盒
CN110708615A (zh) * 2019-08-29 2020-01-17 广东思派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tws耳机实现的对讲系统及对讲方法
CN211239395U (zh) * 2019-12-30 2020-08-11 广州由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蓝牙耳机充电仓及蓝牙耳机组件
CN113347509A (zh) * 2020-02-18 2021-09-03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对讲系统和对讲设备交互方法
CN111726726A (zh) * 2020-07-16 2020-09-29 盛洋声学(广东)有限公司 一种可切换用作对讲机的蓝牙耳机充电收纳盒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05542A (zh) * 2017-12-09 2019-06-18 佛山市三水区彦海通信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手机基于用户状态自动处置来电的方法
CN110992706A (zh) * 2019-12-24 2020-04-10 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检测方法、装置以及车路协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5107A (zh) 2021-12-2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196040B1 (en) Negotiation of a short range wireless communication parameters using configuration data received through rfid
CN113366439B (zh) 一种连接蓝牙设备方法及设备
WO2019232901A1 (zh) 一种语音数据的传输方法、无线耳机及tws耳机
CN107211242A (zh) 车内无线通信
CN110121902B (zh) 一种通信建立的方法及终端
EP2701313A1 (en) Method for pairing bluetooth accessory with bluetooth device, and bluetooth accessory
WO2014047853A1 (zh) 一种蓝牙设备之间连接的方法及设备
TW200421770A (en) Low power operation in a personal area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10177363B (zh) 蓝牙数据传输方法、装置、蓝牙芯片和存储介质
JP2006148864A (ja) ブルートゥース無線機、近距離無線通信機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2013013011A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
WO2020077658A1 (zh) 用于蓝牙设备的扩展连接方法和扩展连接系统
EP3095233B1 (e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telephone call sharing using a direct wireless connection
CN113825107B (zh)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US8406684B1 (en) Two-way radio device with combined mobile communication function
CN111182597B (zh) 一种处理方法及装置
WO2023103732A1 (zh) 耳机设备的状态控制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18058875A1 (zh) 一种终端的通话切换方法、系统及终端、计算机存储介质
US7277676B2 (en) Portable telephone device and external adapter connected by a short-range wireless link
CN113709906B (zh) 无线音频系统、无线通讯方法及设备
KR101653656B1 (ko) 와이파이-블루투스 브릿지 시스템 및 그 시스템을 이용한 와이파이-블루투스 연결 방법
CN108093383B (zh) 一种对讲装置及对讲控制方法
CN114205699A (zh) 无线耳机、控制无线耳机的方法及存储介质
Juturu et al. Intelligent bluetooth device to device connection shift
CN112822591A (zh) 通话数据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