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022957B -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022957B
CN115022957B CN202210608018.4A CN202210608018A CN115022957B CN 115022957 B CN115022957 B CN 115022957B CN 202210608018 A CN202210608018 A CN 202210608018A CN 115022957 B CN115022957 B CN 11502295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arphone device
earphone
pairing
state synchronization
preset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60801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022957A (zh
Inventor
刘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608018.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022957B/zh
Publication of CN1150229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9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02295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02295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6/00Synchronisation arrangements
    • H04W56/001Synchronization between n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25Accumulators or arrangements for charg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1/00Details of transducers, loudspeakers or microphones
    • H04R1/10Earpieces; Attachments therefor ; Earphones; Monophonic headphones
    • H04R1/1041Mechanical or electronic switches, or contro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4Direct-mode setup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RLOUDSPEAKERS, MICROPHONES, GRAMOPHONE PICK-UPS OR LIKE ACOUSTIC ELECTROMECHANICAL TRANSDUCERS; DEAF-AID SETS; PUBLIC ADDRESS SYSTEMS
    • H04R2420/00Details of connection covered by H04R, not provided for in its groups
    • H04R2420/07Applications of wireless loudspeakers or wireless microphon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通过实施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本发明能够在第一耳机设备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通过第一耳机设备与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即时地通知第二耳机设备切换至与第一耳机设备相同的工作模式,以保持第二耳机设备与第一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本发明能够满足用户对应用于特定场景的分体式耳机与其他蓝牙设备进行重新配对的需求,解决了应用于特定场景的分体式耳机无法通过充电盒完成配对状态同步的问题。

Description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耳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现有的TWS(True Wireless Stereo,真无线立体声)耳机想要实现双耳同时播放,两只耳机的状态需要保持实时同步才能正常工作,当两只耳机都在充电盒内的时候,充电盒会通过与耳机的物理通讯触点帮助耳机进行状态同步。在传统的蓝牙耳机设计上,用户手动操作耳机进入配对模式是通过充电盒完成的,进入配对模式需要将两只耳机都放置在充电盒内,充电盒在收到用户指令后会通知充电盒内的两只耳机进入蓝牙配对模式。
然而,随着耳机应用方式的增加,存在这样一种应用场景:将两只耳机作为一种智能设备的配件使用,该智能设备上为两只耳机配置了不同的充电盒作为放置耳机的底座,此时成对的两只耳机各自拥有独立的充电盒,即入盒状态下两只耳机分别放置在不同的充电盒中,则上述以共用的充电盒作为媒介来实现两只耳机状态同步的方式无法继续沿用,但是用户在使用此种智能设备时,会存在将耳机与其他蓝牙设备进行配对的需求,而在配对过程中,仍需要同步两只耳机的配对状态。
综上,由于现有的TWS耳机只有在入盒状态下才能实现配对状态的同步,但是对于应用于特定场景的分体式耳机而言,两只耳机各自拥有独立的充电盒,无法通过上述共用充电盒的方式来实现两只耳机配对状态的同步,从而导致无法满足用户需要将耳机与其他蓝牙设备进行配对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旨在实现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两只耳机之间的状态同步,以避免耳机工作异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发出配对广播,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动态扫描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其中,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互连指令主动发出所述耳机互连广播;
当扫描到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时,根据所述耳机互连广播确定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
可选地,在所述当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动态检测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
可选地,所述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
接收所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准备就绪信息发送的确认连接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连接信息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一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单独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通过与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耳机设备。
可选地,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二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同时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所述装置包括:
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广播模块,所述广播模块用于发出配对广播;
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各个功能模块在运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步骤。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耳机设备,所述耳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步骤。
此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中,在分体式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首先动态检测来自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当检测到来自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将接收到所述预设配对指令的分体式耳机设备设定为第一耳机设备,另一分体式耳机设备设为第二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同时,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进而实现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的配对状态同步;之后,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出配对广播,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的连接状态同步。
由于传统的基于共用充电盒对耳机设备进行状态同步的方式无法沿用于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两只分体式耳机设备,本发明在第一耳机设备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通过第一耳机设备与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即时地通知第二耳机设备切换至与第一耳机设备相同的工作模式,以保持第二耳机设备与第一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如此,本发明基于已有的耳机通讯链路,解决了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分体式耳机设备无法通过共用充电盒完成配对状态同步的痛点,实现了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两只耳机之间的状态同步,避免了由于两只耳机状态不同步而可能出现的工作异常,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一实施例涉及的蓝牙状态切换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较佳实施例的功能模块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参照图1,图1为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在本实施例中,本发明提供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具体可以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包括:
步骤S10:当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在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获知用户想让处于活跃状态的分体式耳机设备切换至配对模式,以便于用户通过其他设备搜索到该分体式耳机设备,并与该分体式耳机设备建立蓝牙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将先检测到来自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的耳机设备认定为第一耳机设备,预设配对指令可以是用户通过独立充电盒上的某个按键发出的,也可以是用户通过当前与分体式耳机设备已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发出的。参照图2,分体式耳机设备的蓝牙活动状态可以简化为以下几种状态:OFF(101):关机,产品不通电;Sleep(102):休眠,产品待机,蓝牙连接功能关闭。被唤醒后进入connectable可连接模式(103);Connectable(103):蓝牙可连接模式,此时耳机不可被发现,如果该耳机已经与其他蓝牙设备(例如手机、电脑等具备蓝牙连接功能的终端设备)配对,则会主动回连已配对的蓝牙设备,回连成功后会进入已连接模式(104);如果该耳机未与其他蓝牙设备配对,或者用户手动操作发起配对,则会进入配对模式;Pairing(105):蓝牙配对模式。此模式下,耳机蓝牙处于广播状态,可以被其他蓝牙设备扫描到,如果此时被其他蓝牙设备发起连接,则会进入已连接模式(104);如果长时间没有其他蓝牙设备发起连接,则会返回可连接模式(103);Connected(104):蓝牙已连接模式,此时耳机与其他蓝牙设备保持连接。如果与其他蓝牙设备的连接断开,则进入可连接模式(103);如果用户手动操作耳机进入配对模式,则会进入蓝牙配对模式(105)。由图2可知,101和102两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切换,102和103两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切换,103、104和105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切换。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可以是103、104或105中的任一模式。
基于此,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0之前,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01:当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动态检测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活跃状态即对应上述103、104或105中的任一状态,当第一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能够实时检测独立充电盒是否向其发送该预设配对指令。
可以理解的是,只有当耳机处于非关机状态和非休眠状态时,才能够正常接收配对指令;若耳机处于关机状态,由于耳机不通电,显然无法接收任何指令;若耳机处于休眠状态,则需要先唤醒耳机,当耳机被唤醒后,即视为耳机处于活跃状态,此时即可检测和接收配对指令。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都处于活跃状态的情况下,两只耳机都能实时检测来自各自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哪只耳机先检测到该预设配对指令,则将哪只耳机认定为第一耳机设备,也可以认为其工作于主耳机模式,并将另一未检测到该预设配对指令的耳机认定为第二耳机设备,也可以认为其工作于从耳机模式;在只有一只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的情况下,暂时将其视为第一耳机设备,若第二耳机设备被唤醒后先检测到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则二者的身份互换;在两只耳机都未处于活跃状态下,暂时将先被唤醒的耳机设备视为第一耳机设备,若第二耳机设备被唤醒后先检测到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则二者的身份互换。
步骤S20: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在切换至配对模式105后,会即时地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105,以保证两只耳机的工作状态同步,但前提是第二耳机设备也处于活跃状态;若第二耳机设备处于关机状态或休眠状态,则第二耳机设备无法接收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信息,即使不同步,也不会影响第一耳机设备的工作状态,当第二耳机设备从休眠状态被唤醒进入活跃状态后,第一耳机设备才能成功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
需要说明的是,在第一耳机设备切换工作模式之前,两只耳机可以是已经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连接的已连接模式104,或者曾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连接但当前并未连接的可连接模式103,此时,两只耳机之间已完成配对,故而两只耳机之间已存在通信链路,所述通信链路可以是基于耳机对耳机的通信框架进行建立的。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20之前,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13: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刚从休眠状态切换至活跃状态,并未与其他终端设备建立过连接,两只耳机也未进行配对,故而当第一耳机设备已经切换至配对模式后,需要先基于预存于第一耳机设备内的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与第二耳机设备建立通信链路,然后才能通过建立完成的通信链路向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第二耳机设备切换至与第一耳机设备相同的运行状态,即配对模式105。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13之前,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11:动态扫描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其中,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互连指令主动发出所述耳机互连广播;
步骤S12:当扫描到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时,根据所述耳机互连广播确定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已经切换至配对模式,但是由于第二耳机设备未处于活跃状态,导致第一耳机设备与第二耳机设备的通信链路不存在,第一耳机设备无法通知第二耳机设备进行状态同步。当第一耳机设备独立工作时,它会实时地扫描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以保证在第二耳机设备被唤醒进入活跃状态后,能够及时与第二耳机设备建立通信链路并与其进行状态同步,所述耳机互连指令可以是第二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用于唤醒第二耳机设备的唤醒指令,也可以是在两只耳机的通信链路意外断开后的发起的主动互连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耳机互连广播中包含了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当第一耳机设备扫描到所述耳机互连广播时,即可从所述耳机互连广播提取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并基于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与第二耳机设备建立通信链路,进而通过通信链路向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第二耳机设备切换至与第一耳机设备相同的运行状态。
步骤S30:发出配对广播,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在通知第二耳机设备进行配对状态同步之后,会发出配对广播,所述配对广播中可以包含后续配对中必须用到的参数,例如第一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例如无线地址或蓝牙地址,以使期望与耳机建立连接的终端设备(即所述预设终端,例如手机、手表、手环、电脑等)能够根据所述配对广播获取到第一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并通过第一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向第一耳机设备发起通信连接请求,当第一耳机设备接收到该通信连接请求时,会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将当前运行模式由配对模式105切换至已连接模式104,同时,通过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第二耳机设备也由配对模式105切换至已连接模式104,此时第二耳机设备也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了通信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可能存在第一耳机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20时,第二耳机设备未处于活跃状态的情况,此时,若第一耳机设备已接收到来自预设终端的通信连接请求,则第一耳机设备会与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在通信连接建立后,第一耳机设备不会再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若第二耳机设备此时被唤醒并向外发出耳机互连广播,则第一耳机设备在建立完成通信链路后,会直接将连接状态同步通知发送至第二耳机设备,以使第二耳机设备从可连接模式103直接切换至已连接模式104,也就是说,此时第二耳机设备无需切换至配对模式105。应当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向第二耳机设备发送的状态同步通知是基于第一耳机设备的运行模式来确定的,若第一耳机设备处于配对模式105时,第二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二者之间能够建立通信链路,则第二耳机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耳机设备发出的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并切换至配对模式105;若第一耳机设备处于已连接模式104时,第二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二者之间能够建立通信链路,则第二耳机设备能够接收到第一耳机设备发出的连接状态同步通知并切换至已连接模式104。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30,具体还可以包括:
步骤S301: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
步骤S302:接收所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准备就绪信息发送的确认连接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连接信息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在接收到预设终端通过所述配对广播获取到的通信地址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可以先确认第二耳机设备是否处于活跃状态,若第二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且已与第一耳机设备完成状态同步,则可以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若第二耳机设备未处于活跃状态,也可以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若第二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但暂未与第一耳机设备完成状态同步,则可以先等待第二耳机设备完成状态同步后再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当第一耳机设备接收到确认连接信息时,可以不再考虑第二耳机设备的状态,先与预设终端建立连接,再进行与第二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并不限定配对准确就绪信息的具体内容,只要使用预设终端的用户可以根据该配对准确就绪信息了解到连接操作可以开始即可。例如,第一耳机设备已准备就绪。预设终端在接收到配对准确就绪信息后,可以根据用户的输入信息确定是否发送执行确认连接信息,以及何时发送执行确认连接信息。因此,本实施例并不限定确认连接信息生成的时间和条件。例如只有当用户点击确认连接耳机的按钮时,生成并立刻向需要建立连接的耳机设备发送确认连接信息。
进一步地,在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30之后,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可以包括:
步骤S31: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一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单独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步骤S32:通过与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耳机设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接收到预设终端单独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为保证双耳状态同步,第一耳机设备会通过状态同步过程中已建立完成的两只耳机之间的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发送至第二耳机设备,此时可以认为,虽然两只耳机均与预设终端建立了通信连接,但并不是两只耳机都直接与预设终端通信,而是作为主耳机的第一耳机设备与预设终端直接进行通信,作为从耳机的第二耳机设备仅接收来自第一耳机设备的音频信息,并不直接接收来自预设终端的音频信息。
或者,在另一些可行的实施例中,上述的步骤S30之后,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还可以包括:
步骤S33: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二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同时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均能够与预设终端直接进行通信,能够同步接收到预设终端发送的音频信息,也就是说,在两只耳机与预设终端之间的通信连接建立完成后,两只耳机不再存在主从关系,而是保持完全一致的运行状态,两只耳机在同一时刻从预设终端处接收到的音频信息都是完全一致的。
在本实施例中,在分体式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首先动态检测来自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当检测到来自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将接收到所述预设配对指令的分体式耳机设备设定为第一耳机设备,另一分体式耳机设备设为第二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同时,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进而实现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的配对状态同步;之后,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出配对广播,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进而实现第一耳机设备和第二耳机设备的连接状态同步。
由于传统的基于共用充电盒对耳机设备进行状态同步的方式无法沿用于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两只分体式耳机设备,本实施例在第一耳机设备的工作模式发生变化时,通过第一耳机设备与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即时地通知第二耳机设备切换至与第一耳机设备相同的工作模式,以保持第二耳机设备与第一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如此,本实施例基于已有的耳机通讯链路,解决了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分体式耳机设备无法通过共用充电盒完成配对状态同步的痛点,实现了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的两只耳机之间的状态同步,避免了由于两只耳机状态不同步而可能出现的工作异常,从而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请参照图3,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包括:
切换模块10,所述切换模块10用于在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通信模块20,所述通信模块20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广播模块30,所述广播模块30用于发出配对广播;
连接模块40,所述连接模块40用于在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20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通信模块20,包括:
链路建立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通信模块20,还包括:
扫描单元,用于动态扫描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其中,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互连指令主动发出所述耳机互连广播;
地址获取单元,用于当扫描到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时,根据所述耳机互连广播确定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
可选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切换模块10,包括:
第一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动态检测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
可选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连接模块40,包括:
连接反馈单元,用于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
连接确认单元,用于接收所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准备就绪信息发送的确认连接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连接信息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通信模块20,还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一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单独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通信模块20还用于通过与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耳机设备。
可选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通信模块20中的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二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同时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拓展内容与上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各实施例基本相同,在此不做赘述。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出一种耳机设备,本发明耳机设备包括结构壳体、通信模块、主控模块(例如微控制单元MCU)、超声扬声器、状态同步麦克风、存储器等。主控模块可包含微处理器、音频解码单元、电源及电源管理单元、系统所需的传感器和其他有源或无源器件等(可以根据实际功能进行更换、删减或增加),实现无线音频的接收与播放功能。
本发明耳机设备的存储器中可以存储有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并执行以下操作:
当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发出配对广播,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还执行以下操作:
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可选地,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还执行以下操作:
动态扫描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其中,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互连指令主动发出所述耳机互连广播;
当扫描到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时,根据所述耳机互连广播确定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
可选地,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动态检测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
可选地,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还执行以下操作:
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
接收所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准备就绪信息发送的确认连接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连接信息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还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一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单独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通过与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耳机设备。
可选地,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可以被耳机设备中的微处理器调用还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二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同时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该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耳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的各实施例,均可参照本发明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各个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上述本发明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上述实施例方法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但很多情况下前者是更佳的实施方式。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如ROM/RAM、磁碟、光盘)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终端设备(可以是耳机设备,手机,计算机,服务器,空调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方法。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同步,所述方法包括:
当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发出配对广播,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建立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动态扫描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其中,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基于来自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互连指令主动发出所述耳机互连广播;
当扫描到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出的耳机互连广播时,根据所述耳机互连广播确定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通讯地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当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包括:
当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处于活跃状态时,动态检测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包括:
当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向所述预设终端发送准备就绪信息;
接收所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准备就绪信息发送的确认连接信息,并根据所述确认连接信息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一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单独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通过与所述通信链路将所述第一音频信息发送至所述第二耳机设备。
7.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预设终端的第二音频信息,其中,所述第二音频信息为所述预设终端同时向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的音频信息。
8.一种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装置应用于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一耳机设备,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分体式耳机设备的第二耳机设备各自具备独立充电盒,所述第一耳机设备和所述第二耳机设备的当前运行模式不同步,所述装置包括:
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来自所述第一耳机设备的独立充电盒的预设配对指令时,根据所述预设配对指令将当前运行模式切换至配对模式;
通信模块,所述通信模块用于通过与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之间的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配对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根据所述配对状态同步通知切换至配对模式;
广播模块,所述广播模块用于发出配对广播;
连接模块,所述连接模块用于在接收到预设终端根据所述配对广播发送的通信连接请求时,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通信链路向所述第二耳机设备发送连接状态同步通知,以使所述第二耳机设备与所述预设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9.一种耳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耳机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上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所述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的步骤。
CN202210608018.4A 2022-05-31 2022-05-31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502295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8018.4A CN115022957B (zh) 2022-05-31 2022-05-31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608018.4A CN115022957B (zh) 2022-05-31 2022-05-31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957A CN115022957A (zh) 2022-09-06
CN115022957B true CN115022957B (zh) 2024-04-09

Family

ID=83070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608018.4A Active CN115022957B (zh) 2022-05-31 2022-05-31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5022957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457A (zh) * 2018-01-12 2018-06-15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盒、蓝牙耳机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8811182A (zh) * 2018-06-14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9743782A (zh) * 2019-03-29 2019-05-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210579162U (zh) * 2019-12-29 2020-05-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及其充电盒
CN112449259A (zh) * 2019-09-02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配对的方法和终端
CN112467812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盒充电控制方法及其充电盒
CN112468914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充电盒控制方法、多功能充电盒及蓝牙耳机
CN113411712A (zh) * 2021-06-29 2021-09-17 紫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耳机的双耳分离模式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3825107A (zh) * 2021-09-22 2021-12-21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933616B (zh) * 2019-11-21 2022-05-17 昆山泰芯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174457A (zh) * 2018-01-12 2018-06-15 恒玄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充电盒、蓝牙耳机的通信系统和通信方法
CN108811182A (zh) * 2018-06-14 2018-11-13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耳机配对的方法、装置及无线耳机
CN109743782A (zh) * 2019-03-29 2019-05-10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通信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2449259A (zh) * 2019-09-02 2021-03-0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耳机配对的方法和终端
CN112467812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充电盒充电控制方法及其充电盒
CN112468914A (zh) * 2019-09-06 2021-03-09 炬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功能充电盒控制方法、多功能充电盒及蓝牙耳机
CN210579162U (zh) * 2019-12-29 2020-05-19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tws耳机及其充电盒
CN113411712A (zh) * 2021-06-29 2021-09-17 紫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智能耳机的双耳分离模式实现方法及系统
CN113825107A (zh) * 2021-09-22 2021-12-21 南京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真无线立体声耳机的对讲处理方法及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022957A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96405B (zh) 耳机连接方法、终端、耳机盒子与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18000134A1 (zh) 一种蓝牙连接的方法及终端
WO2019237463A1 (zh) 一种建立bt连接的方法、无线耳机及tws耳机
CN104853406A (zh) 服务集标识ssid提供方法、获取方法和装置
CN112203179B (zh) Tws耳机及其自动回连方法、装置、计算机存储介质
JP2021530914A (ja) ページング指示方法、装置及びシステム
US20200413456A1 (en) Method for pairing and connecting secondary earphone with sound source device
JP5557950B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携帯情報端末
CN112437371B (zh) Ble链路的切换方法、设备、耳机对、芯片及介质
JP2013247616A (ja) 近距離無線通信装置
JP5240055B2 (ja) 通信サーバ装置、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CN114245362B (zh) 设备回连方法和蓝牙外设
CN115776662A (zh) 蓝牙连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22957B (zh) 耳机设备的状态同步方法、装置、耳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JP5910902B1 (ja) テレビドアホン装置
US20220053585A1 (en) Method for pc5 link establishment, device, and system
CN111988695B (zh) 无线耳机的耳机同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866896B (zh) 耳机配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20088692A (ja) 通信装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1615158A (zh) 一种更新方法、重建请求处理方法、终端和网络设备
WO2022143451A1 (zh) 参考信号配置方法、配置装置、电子设备和可读存储介质
JP3022515B1 (ja) 無線通信システム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CN113365372B (zh) 自组网方法及装置、计算机可读介质和电子设备
CN114866896A (zh) 耳机配对方法、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666639B2 (ja) 携帯電話システムの電池交換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