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1007A -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21007A
CN113821007A CN202111154592.9A CN202111154592A CN113821007A CN 113821007 A CN113821007 A CN 113821007A CN 202111154592 A CN202111154592 A CN 202111154592A CN 113821007 A CN113821007 A CN 1138210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ll
material roll
standby
feeding
chan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5459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54592.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2100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8210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2100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10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un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un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12Lifting, transporting, or inserting the web roll; Removing empty co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9/00Changing the web roll
    • B65H19/10Changing the web roll in unwinding mechanisms or in connection with unwinding operations
    • B65H19/18Attaching, e.g. pasting, the replacement web to the expiring web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252Scheduling production, machining, job sh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在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第一备用料卷接入第一使用料卷,其中,以接入后的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在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其中,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本申请能够实现全自动上料、下料和换料的多种工作,降低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并且同步进行换料和接带工作,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阴/阳极片、隔膜自动卷绕。当极片、隔膜等料卷用完时,需要启动备用料卷,并对用完的料卷进行上料,以保证电池的正常生产。
目前电池的裸电芯制备过程中,极片、隔膜等料卷通常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上料,上料后需要人工将料卷首端牵引至换料区域,人工进行上料时料卷的上料效率低,导致电池的生产效率低,人工维护成本高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料卷上料效率较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料卷控制方法,包括:
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其中,以接入后的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
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其中,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上料设备进行上料时,在判断出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时,通过第一使用料卷对应的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中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使上料设备能够不停机、不间断地进行上料工作;通过换料设备对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能够对上料设备中的料卷进行及时补充,以第二备用料卷作为在使用中的第二使用料卷对应的备用料卷。通过同步、自动地进行接带和换料工作,降低了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包括:
获取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
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所述接带位置,以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进行料卷的切换上料时,通过第一参数信息中确定出的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能够使上料设备的放卷轴状态从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中切换到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处,以对第一使用料卷和第一备用料卷进行自动接带,使上料设备能够不间断地进行上料工作,无需人工进行接带位置的查找和对应的接带操作,提高了接带的效率和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的卷轴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所述接带位置,以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更新,得到第一更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更新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在接带完成后,第一备用料卷作为当前使用的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通过对接带过程中的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更新,能够获取第一更新信息,并根据第一更新信息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二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以循环自动进行上料、换料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上料设备的上料效率,完善上料工作的检测与循环流程。
可选地,所述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包括:
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上料设备向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
所述换料设备根据所述缺料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对应的第二备用料卷;
所述换料设备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交换,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以供所述上料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上料设备与换料设备之间的交互,实现料卷的换料工作。上料设备在判断出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时,通过向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能够让换料设备根据缺料信息准备好与第一使用料卷型号对应的第二备用料卷;通过换料设备对第一使用料卷和第二备用料卷进行交换,能够让上料设备获取第二备用料卷,以作为后续使用的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循环自动进行上料、换料的过程,提高了换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可选地,所述上料设备设置有闸门;所述换料设备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交换,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以供所述上料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包括:
所述换料设备移动至对应的换料位置,向所述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
所述上料设备接收所述换料信号,控制所述闸门打开,以供所述换料设备进行换料;
所述上料设备将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所述换料设备中;
所述换料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
所述上料设备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
检测成功时,所述上料设备控制所述闸门关闭,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换料设备接收到缺料信号后,移动到上料设备对应的换料位置时,向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上料设备接收换料信号后控制闸门打开,以供换料设备进入上料设备进行换料,在闸门打开后将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换料设备中以进行回收等操作;回收完第一使用料卷后,通过换料设备切换到用于换料的第二备用料卷,能够将第二备用料卷推至上料设备中;通过上料设备在接收第二备用料卷时,对第二备用料卷在上料设备中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能够对第二备用料卷是否摆放至正确位置进行检测,放置位置影响第二备用料卷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接带和上料工作,在检测到放置位置正常时,上料设备控制闸门关闭,获取第二备用料卷,以第二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进行后续的接带等工作。通过上料设备中的闸门的开启和关闭,能够对换料过程进行保护,迅速地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减少粉尘对上料设备中运行的极片、隔膜等造成污染,提高电池生产的精度和安全性。
可选地,所述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进行检测;
对所述第二参数信息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二使用料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当第二备用料卷与第一使用料卷换料完后,能够对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和保存,以在第二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无需进行检测,直接获取第二参数信息,根据第二参数信息将第二备用料卷接入第二使用料卷的接带工作,避免在第二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或之后才进行检测,接带工作延后导致的停机等操作对上料工作的影响,提高了接带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上料工作的效率。
可选地,所述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包括:
对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得到使用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使用参数信息和预设的补料条件,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对上料设备中当前正在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能够获取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参数信息,并根据使用参数信息判断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预设的补料条件,是否需要进行补充。其中,检测方式可以为周期性检测、标识检测等多种检测方式,能够根据检测得到的使用参数信息中的多种不同的参数对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提高了料卷使用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料卷控制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料设备和换料设备;
所述上料设备,用于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所述上料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其中,以接入后的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
所述换料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其中,所述上料设备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通过料卷控制系统中的上料设备和换料设备,对上料设备中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的料卷进行接带,和用备用料卷对满足补料条件的料卷进行换料这两种操作进行同步实现,由料卷控制系统自动进行上料和换料,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降低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可选地,所述上料设备中设置有闸门;
所述换料设备,还用于移动至对应的换料位置,向所述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
所述上料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换料信号,控制所述闸门打开,以供所述换料设备进行换料;将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所述换料设备中;
所述换料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并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
所述上料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检测成功时,控制所述闸门关闭,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第二备用料卷在上料设备中的放置位置第二备用料卷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接带和上料工作,通过对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能够在检测到放置位置正常时,控制闸门关闭,获取第二备用料卷,以第二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进行后续的接带等工作。通过上料设备中的闸门,能够对换料过程进行保护,迅速地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减少粉尘对上料设备中运行的极片、隔膜等造成污染,提高电池生产的精度和安全性。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料卷控制方法中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上述第一方面的料卷控制方法中任一实现方式中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自动、同步地对上料设备中的料卷进行进行换料和接带工作,以进行不停机、不间断地上料工作。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降低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2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3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33的详细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料卷控制系统的运行示意图。
图标:100-上料设备;200-换料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卷控制方法,应用于电池生产设备,电池生产设备为能够对极片料卷、料带等进行传送、上料的上料设备,例如上料机等。能够同时对上料设备上的料卷进行自动换料和接带,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降低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包括:
步骤S1,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其中,上料设备中具有两个料卷,当前正在使用的料卷为第一使用料卷,未被使用的料卷为第一备用料卷,第一备用料卷为第一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值得说明的是,在判断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之前,还可以通过对两个料卷的检测,判断两个料卷中哪一个为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哪一个为未被使用的第一备用料卷。示例地,判断方式可以为通过对两个料卷进行拍照的方式,根据两个料卷在拍照得到的图像中的体积对比进行确定,体积较大的为第一备用料卷,体积较小的为第一使用料卷;判断方式还可以为对两个料卷的卷径分别进行检测,卷径较小的为第一使用料卷,卷径较大的为第一备用料卷;判断方式还可以为在上料设备设置重量传感器,通过对两个料卷分别进行称重的方式,重量较大的为第一备用料卷,重量较小的为第一使用料卷等多种不同的判断方式。
可选地,如何对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进行判断,也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检测方式,根据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判断。
可选地,请参阅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1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1还可以包括步骤S11-S12:
步骤S11,对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得到使用参数信息。
其中,对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检测方式进行检测,得到包含多种信息的使用参数信息,使用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使用料卷的卷径、标识信息的位置、放卷速度、卷料长度以及使用时间等数据。例如,可以使用周期性检测进行检测,使用参数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使用料卷的卷径数据,通过传感器,每隔一段固定的时间对第一使用料卷的卷径进行检测,并对使用参数信息进行实时地更新。或者,还可以通过标识检测方式进行检测,使用参数信息中可以包括预先设置在第一使用料卷的卷轴上的标识信息,例如色标等,第一使用料卷在满足补料条件时才会露出卷轴上的标识信息。或者,还可以通过位置检测的方式,使用参数信息中可以包括第一使用料卷刚开始进行使用时卷轴的位置信息。
示例地,还可以通过卷速计算方式判断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获取第一使用料卷的放卷速度和卷料长度,根据放卷速度和卷料长度自动计算出放卷时间,确定出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的时间点。
步骤S12,根据所述使用参数信息和预设的补料条件,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可选地,补料条件可以为检测得到的数据是否达到预设值,预设值可以由工作人员根据料卷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预设值可以为料卷卷轴的半径、标识信息的位置、料卷的使用长度或使用时间等多种参数。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式对应得到的使用参数信息达到预设值时,即满足补料条件。满足补料条件,即代表第一使用料卷处于即将用完或已经用完的状态,需要进行换料、接带等补充料卷的工作以供上料工作正常进行。对是否满足补料条件进行判断,以对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状态进行获取,能够进行及时的换料和接带工作。
例如,在周期性检测方式中,在传感器检测到第一使用料卷的卷径为卷轴的半径时,则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在标志检测方式中,在传感器检测到标识信息时,则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在位置检测方式中,在传感器检测到第一使用料卷放卷至卷轴的位置信息时,则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在卷速计算方式中,当预设时间点到达时,则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
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根据检测得到的使用参数信息中的多种不同的参数对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判断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判断第一使用料卷是否需要进行补充,提高了料卷使用情况判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可选地,在判断第一使用料卷没有满足补料条件时,则不需进行换料和接带操作,上料设备继续在第一使用料卷的基础上进行上料工作。
在执行完步骤S1后,继续执行步骤S2。
步骤S2,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
其中,以接入后的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在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之后,以第一备用料卷作为后续使用的使用料卷。
可选地,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第一备用料卷的卷径、标识信息的位置、放卷速度、卷料长度以及使用时间等数据。
上料设备能够在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自动将第一备用料卷接入第一使用料卷,在接带完成后继续将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以进行不停机、不间断地上料工作,减少人工进行接带时需要对上料设备进行停机,等待料卷接带完成所需的时间,提高了上料工作的效率。
可选地,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2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2还可以包括步骤S21-S23:
步骤S21,获取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
其中,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在第一备用料卷放置到上料设备时,就由上料设备进行检测并保存在与上料设备连接的服务器中,在需要对第一备用料卷进行接带时,可以直接获取保存的第一参数信息,以进行接带工作,能够有效地提高接带的工作效率。
步骤S22,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
可选地,在对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检测时,可以通过检测装置,例如设置在两个料卷之间的摆臂,通过扭矩、角度及放卷筒的固定位置,检测第一备用料卷的直径大小,并记录当前摆臂的位置,为后续接带时使用,保存摆臂位置,摆臂位置用于将使用卷料的极片接到备用卷料的接口位置,通过弧长公式,算出摆臂的电机的角速度,保证放卷速度匹配恒定线速度,计算出卷径大小。在卷径计算完成后,摆臂复位,放第一备用料卷的卷轴旋转,采用传感器,例如基恩士颜色传感器放置在料卷的最外侧,自动检测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其中,接带位置预先设有标识信息。检测到接带位置后,放第一备用料卷的卷轴电机走到保存的摆臂位置,即卷径检测完成后的位置,根据第一参数信息中的卷径数据确定出接带位置,等待接带工作。
步骤S23,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所述接带位置,以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
其中,确定出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后,上料设备自动进入接待流程,放卷轴状态从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中切换到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处进行使用,以第一备用料卷接替第一使用料卷,作为使用的第二使用料卷,运行上料设备进行上料工作。
可选地,在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后,还可以对第二使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更新,得到第一更新信息;根据第一更新信息,判断第二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可选地,在对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更新时,能够对在使用的第二使用料卷的卷径、标识信息的位置、放卷速度、卷料长度以及使用时间等多种数据进行重新测量,以重新测量得到的更新数据对第一参数信息中对应的原有数据进行更新,得到更新后的第一更新信息,第一更新信息中包括第二使用料卷在当前使用时的卷径、标识信息的位置、放卷速度、卷料长度以及使用时间等多种数据。
示例地,对第一参数信息的更新方式可以与第一使用料卷的检测方式相同,在接带工作完成后,对接带数据进行清除,采用多种不同的检测方式,对第二使用料卷的卷径、标识信息等多种参数重新进行检测或计算,并根据更新得到的第一更新信息,判断第二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判断方式也与第一使用料卷的判断方式相同,根据不同检测方式中对应的不同参数,能够对第二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判断,以循环自动进行上料、换料的过程,有效地提高了上料设备的上料效率,完善上料工作的检测与循环流程。
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在,能够对第一使用料卷和第一备用料卷进行自动接带,使上料设备能够不间断地进行上料工作,无需人工进行接带位置的查找和对应的接带操作,提高了接带的效率和准确性。
在执行步骤S2时,同时执行步骤S3。
步骤S3,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
其中,在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对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接带工作的同时,还可以对第一使用料卷同步进行换料工作。通过上料设备与换料设备之间的交互,以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以保持上料设备中始终有两个料卷,处于使用状态的使用料卷始终有对应的备用料卷进行接带,以保持上料设备中上料工作的正常运行。
可选地,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3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3还可以包括步骤S31-S33:
步骤S31,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上料设备向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
其中,在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上料设备可以根据自身安装的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向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以进行换料工作。还可以由上料设备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由服务器根据请求向空闲的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以提高信息传输的有效性。
可选地,换料设备可以为AGV(Automated Guided Vehicle,简称AGV)小车,即装备有电磁或光学等自动导航装置,能够沿规定的导航路径行驶,具有安全保护以及各种移载功能的运输车,还设置有通信模块,以进行信号的传输和发送。AGV小车以可充电的蓄电池为其动力来源,通过服务器来控制其行进路径以及行为,也可以利用电磁轨道(electromagnetic path-following system)来设立其行进路径,电磁轨道可以粘贴于地板上,换料设备能够依靠电磁轨道中的信息,装载料卷进行移动与动作。
可选地,缺料信息中可以包括上料设备的具体位置、上料料卷的具体位置、第一使用料卷的料卷型号等多种信息。
步骤S32,所述换料设备根据所述缺料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对应的第二备用料卷。
其中,换料设备在接收到缺料信息后,根据缺料信息中第一使用料卷的料卷型号,能够获取对应的第二备用料卷以供换料。
步骤S33,所述换料设备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交换,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以供所述上料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其中,通过换料设备对第一使用料卷和第二备用料卷进行交换,对第一使用料卷进行回收,对第二备用料卷进行上推,能够让上料设备获取第二备用料卷,以作为后续使用的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循环自动进行上料、换料的过程,提高了换料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可选地,请参阅图5,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步骤S33的详细流程示意图,步骤S33还可以包括步骤S331-S336:
步骤S331,所述换料设备移动至对应的换料位置,向所述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
其中,换料设备能够根据缺料信号中的上料设备的位置信息和上料料卷的具体位置,移动到对应的换料位置处,将第二备用料卷拉倒对应的卷轴出准备进行换料,换料位置与上料料卷的具体位置距离较短,减少上料设备范围较大,距离料卷较远时换料的不便性。并向服务器或上料设备中的PLC发送换料信号,实现针对性的换料工作,避免对不需要换料的设备进行换料操作的错误情况的发生。
步骤S332,所述上料设备接收所述换料信号,控制所述闸门打开,以供所述换料设备进行换料。
其中,上料设备上设置有闸门,闸门可以为卷帘门、升降门、开关门等多种形式的结构。在上料设备接收到对应的换料信号时,由上料设备中的PLC控制闸门打开,以供换料设备从闸门打开的空间中进入上料设备中进行换料。
可选地,在闸门打开后,上料设备还可以对闸门的打开程度进行检测,例如在卷帘门升起到一定程度时,向换料设备发送允许换料信号,避免闸门未开启完毕时进行换料造成的换料失败、料卷与闸门发生碰撞造成损坏等不利情况的发生。
步骤S333,所述上料设备将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所述换料设备中。
其中,在上料设备的闸门打开到一定程度时,换料设备进入到上料设备中,可选地,在进入完成后,换料设备还可以向上料设备发送回收信号,上料设备中的PLC接收回收信号后,气涨轴松开,将第一使用料卷的空料筒推出到换料设备中,以对满足补料条件的第一使用料卷进行回收。
步骤S334,所述换料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并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
可选地,在检测到第一使用料卷的空料筒已经进入换料设备之后,还可以向上料设备发出回收完成信号,以保证回收流程的完整性。
可选地,在换料设备接收第一使用料卷的空料筒之后,换料设备还可以通过上下轴切换,将卷轴从空料卷的第一使用料卷切换到满料卷的第二备用料卷中,并向上料设备发送推送信号,在上料设备接收推送信号后,上料设备还可以对气涨轴是否松开,并回到正常的上料位置进行判断,判断成功后,上料设备向换料设备反馈允许推送信号,换料设备接收允许推送信号,将第二备用料卷推送到上料设备中,在推送完成后,换料设备退出上料设备,在完全退出时,换料设备还可以向上料设备或服务器发送完成信号。
步骤S335,所述上料设备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
其中,在上料设备接收到第二备用料卷和完成信号后,上料设备将放卷轴退回设备内部,对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示例地,可以采用安全光栅等方式对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安全光栅可以设置在闸门附近。
步骤S336,检测成功时,所述上料设备控制所述闸门关闭,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其中,由于放置位置影响第二备用料卷是否能够进行正常的接带和上料工作,在无异物遮挡住安全光栅时,即检测成功,则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准确,不会对闸门的关闭造成影响,能够进行正常的接带和上料工作。在检测成功时,上料设备控制闸门关闭,获取第二备用料卷,以第二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值得说明的是,通过上料设备和换料设备,以及服务器之间的信号传输,能够对换料过程中的多种状态进行交互,以保证换料对象的准确,提高换料过程的针对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还可以对信号传输的过程进行保存,作为换料流程的记录文件,对换料中各个步骤的时间、位置等信息进行记录。在其中任意一个步骤出现故障时,还可以通过服务器通知工作人员,以供工作人员进行流程暂停,对故障进行解决或干预,以保证物料和设备的安全性,减少故障带来的损失。其中,服务器可以为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逻辑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
在图5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上料设备中的闸门的开启和关闭,能够对换料过程进行保护,迅速地与外部环境进行隔离,减少粉尘对上料设备中运行的极片、隔膜等造成污染,提高电池生产的精度和安全性。
可选地,在步骤S3之后,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步骤S4-S5:
步骤S4,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进行检测。
步骤S5,对所述第二参数信息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二使用料卷。
可选地,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可以包括第二备用料卷的卷径、标识信息的位置、放卷速度、卷料长度以及使用时间等数据。
其中,当第二备用料卷与第一使用料卷换料完后,能够对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和保存,以在第二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无需进行检测,直接获取第二参数信息,根据第二参数信息将第二备用料卷接入第二使用料卷的接带工作,避免在第二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或之后才进行检测,接带工作延后导致的停机等操作对上料工作的影响,提高了接带工作的效率,从而提高了上料工作的效率。
可选地,第二备用料卷的检测方式可以与第一备用料卷的检测方式相同,不再进行说明。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料卷控制系统的运行示意图,包括上料设备100和换料设备200。一个或多个上料设备100(图中仅示出一个)和一个或多个换料设备200(图中仅示出一个)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交互和传输。
所述上料设备100,用于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包括:对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得到使用参数信息;根据所述使用参数信息,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所述上料设备100,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其中,以接入后的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包括:
获取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所述接带位置,以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
对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更新,得到第一更新信息;根据所述第一更新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所述换料设备200,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其中,所述上料设备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设备100,还可以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向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根据所述缺料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对应的第二备用料卷;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设备100中还可以设置有闸门;
所述换料设备200,还可以用于移动至对应的换料位置,向所述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
所述上料设备100,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换料信号,控制所述闸门打开,以供所述换料设备进行换料;将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所述换料设备中;
所述换料设备200,还可以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
所述上料设备100,还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检测成功时,控制所述闸门关闭,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在一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上料设备100,还可以用于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进行检测;对所述第二参数信息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二使用料卷。
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通过料卷控制系统中的上料设备和换料设备,对上料设备中满足补料条件、需要进行补充的料卷进行接带,和用备用料卷对满足补料条件的料卷进行换料这两种操作进行同步实现,由料卷控制系统自动进行上料和换料,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降低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本实施例提供的料卷控制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应当理解是,该电子设备可以是个人电脑(Personal Computer,PC)、平板电脑、智能手机、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具有逻辑计算功能的电子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料卷控制方法中的步骤。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能够自动、同步地对上料设备中的料卷进行进行换料和接带工作,以进行不停机、不间断地上料工作。避免人工上料时的停机操作,降低人工工作和维护成本,提高料卷的上料效率,从而提高电池的生产效率。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框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设备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有些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框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框图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因此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读取并运行时,执行区块数据存储方法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Claims (11)

1.一种料卷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其中,以接入后的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
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其中,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包括:
获取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参数信息,确定出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接带位置;
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所述接带位置,以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的卷轴切换到所述第一备用料卷的所述接带位置,以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进行使用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所述第一参数信息进行更新,得到第一更新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更新信息,判断所述第二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包括:
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上料设备向换料设备发送缺料信息;
所述换料设备根据所述缺料信息获取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对应的第二备用料卷;
所述换料设备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交换,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以供所述上料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设置有闸门;所述换料设备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与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交换,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以供所述上料设备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包括:
所述换料设备移动至对应的换料位置,向所述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
所述上料设备接收所述换料信号,控制所述闸门打开,以供所述换料设备进行换料;
所述上料设备将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所述换料设备中;
所述换料设备接收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并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中;
所述上料设备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
检测成功时,所述上料设备控制所述闸门关闭,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换料设备中的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第二参数信息进行检测;
对所述第二参数信息进行保存,其中,所述第二参数信息用于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二使用料卷。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包括:
对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测,得到使用参数信息;
根据所述使用参数信息和预设的补料条件,判断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8.一种料卷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上料设备和换料设备;
所述上料设备,用于判断当前使用的第一使用料卷是否满足补料条件;
所述上料设备,还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根据第一备用料卷的第一参数信息,将所述第一备用料卷接入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其中,以接入后的所述第一备用料卷作为第二使用料卷;
所述换料设备,用于在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满足补料条件时,基于第二备用料卷对所述第一使用料卷进行换料,其中,所述上料设备以换料后的第二备用料卷作为所述第二使用料卷的备用料卷。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设备中设置有闸门;
所述换料设备,还用于移动至对应的换料位置,向所述上料设备发送换料信号;
所述上料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换料信号,控制所述闸门打开,以供所述换料设备进行换料;将所述第一使用料卷推至所述换料设备中;
所述换料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第一使用料卷,将所述第二备用料卷推至所述上料设备;
所述上料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二备用料卷的放置位置进行检测,检测成功时,控制所述闸门关闭,获取所述第二备用料卷。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有程序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程序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11.一种可读取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指令被一处理器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方法中的步骤。
CN202111154592.9A 2021-09-29 2021-09-29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382100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592.9A CN113821007A (zh) 2021-09-29 2021-09-29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54592.9A CN113821007A (zh) 2021-09-29 2021-09-29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21007A true CN113821007A (zh) 2021-12-21

Family

ID=78915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54592.9A Pending CN113821007A (zh) 2021-09-29 2021-09-29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821007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5104A (zh) * 2022-04-29 2022-08-0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自动接带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6093413A (zh) * 2023-04-07 2023-05-0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制程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7032129A (zh) * 2023-08-23 2023-11-10 江苏豪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生产控制系统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64862U (zh) * 2011-12-02 2012-10-03 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停机换卷接料装置
CN105467879A (zh) * 2015-12-10 2016-04-06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控制复卷机剔废停机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CN209668412U (zh) * 2019-01-14 2019-11-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换卷机构
CN110642053A (zh) * 2019-09-27 2020-01-03 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带不停机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2464862U (zh) * 2011-12-02 2012-10-03 河南江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不停机换卷接料装置
CN105467879A (zh) * 2015-12-10 2016-04-06 凌云光技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控制复卷机剔废停机的装置、方法及系统
CN209668412U (zh) * 2019-01-14 2019-11-22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换卷机构
CN110642053A (zh) * 2019-09-27 2020-01-03 常德烟草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接带不停机设备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65104A (zh) * 2022-04-29 2022-08-05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自动接带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4865104B (zh) * 2022-04-29 2023-06-2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自动接带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6093413A (zh) * 2023-04-07 2023-05-09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制程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6093413B (zh) * 2023-04-07 2023-09-01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芯制程的控制方法、系统、设备、存储介质及程序产品
CN117032129A (zh) * 2023-08-23 2023-11-10 江苏豪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生产控制系统
CN117032129B (zh) * 2023-08-23 2024-03-19 江苏豪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无纺布生产控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821007A (zh) 料卷控制方法、系统、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10404094A1 (en) Intelligent Yarn Loading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CN102089920B (zh) 卷绕电极体的制造方法和装置及电极卷绕装置
JP2000047728A (ja) 移動ロボットシステムの充電制御装置
IT201800021304A1 (it) Metodo e sistema per tracciare tamburi per cavi e della lunghezza del cavo sul tamburo.
WO2024027204A1 (zh) 收卷机构、涂布机、收卷预警方法及系统
US20130055931A1 (en) Apparatus for temporarily storing at least one banknote transport container
CN113182703B (zh) 一种降低锂电池卷绕机放卷剩余报废量的装置及方法
CN114865104B (zh) 极片自动接带方法、装置、控制器以及存储介质
CN111376789A (zh) Agv电池充电管理方法、系统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147587A (zh) 一种成像盒芯片的复位方法及成像盒芯片
CN104112872A (zh) 动力锂离子方双针电池卷绕机张力同步控制器
CN117181891B (zh) 料带的检测方法和模切机
CN112108620B (zh) 连铸坯装卸机器人控制系统
JPH0632883B2 (ja) 物品の製造管理方法
CN101491901B (zh) 工作站
US20220001634A1 (en) Method and facility for supplying elastomeric products
JP2020150651A (ja) 充電装置
CN219278604U (zh) 电极辊传送设备
JP6746788B2 (ja) 部品装着機用ヘッド
CN212950242U (zh) 一种电池包转运系统及换电站
IT201800021331A1 (it) Metodo per contare le rotazioni di un tamburo per cavi e tamburo per cavi.
CN115803983B (zh) 功率转换设备的预充电的方法和功率转换设备
CN112867685B (zh) 用于转移卷轴的方法和设施
US10308047B1 (en) Printer and method of loading papers into printer tray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