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1688B - 电动压缩机 - Google Patents

电动压缩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1688B
CN113811688B CN202080019261.1A CN202080019261A CN113811688B CN 113811688 B CN113811688 B CN 113811688B CN 202080019261 A CN202080019261 A CN 202080019261A CN 113811688 B CN113811688 B CN 11381168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m portion
motor
arm
axis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1926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811688A (zh
Inventor
服部诚
鹰繁贵之
樋口博人
上谷洋行
伊藤将人
中尾祯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Mitsubishi Heavy Industries Thermal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8116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168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81168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168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4POSITIVE - 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FOR LIQUIDS OR ELASTIC FLUIDS
    • F04BPOSITIVE-DISPLACEMENT MACHINES FOR LIQUIDS; PUMPS
    • F04B39/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pumps or pumping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astic flui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or of interest apart from, groups F04B25/00 - F04B37/00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1/00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dynamo-electric machines with electric components or with devices for shielding, monitoring or protection
    • H02K11/3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control circuits or drive circuits
    • H02K11/33Drive circuits, e.g. power electronic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5/00Casings; Enclosures; Supports
    • H02K5/04Casings or enclosure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thereof
    • H02K5/22Auxiliary parts of casing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2K5/06-H02K5/20, e.g. shaped to form connection boxes or terminal box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ompressor (AREA)
  • Motor Or Generator Fram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其具备:压缩机;电动马达;控制基板(41b),控制电动马达;连接部(50),将电动马达与控制基板(41b)电连接,电动马达具有安装在马达壳体(12)的开口部(12A)的轴状的多个马达连接端子(31a),控制基板(41b)具有多个通孔(41b1),连接部(50)具有:板状的接合部(51);及轴状的连结部(52),一端与接合部(51)连结,并且另一端与通孔(41b1)接合,连结部(52)具有:第1臂部(52a),沿着第1轴线(A1)延伸;及第2臂部(52b),沿着与第1轴线(A1)交叉的第2轴线(A2)延伸。

Description

电动压缩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压缩机。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一种电动压缩机,其中,压缩机构部和驱动该压缩机构部的电动马达配置在设置于壳体内的气密室(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以贯穿壳体的方式配置与电动马达连接的密封端子,经由中继外部连接器将密封端子与控制基板的端子部电连接的技术。
以往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622501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课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动压缩机中,密封端子的一端与控制基板的端子在将中继外部连接器所具备的销状的第1端子部插入到控制基板的通孔的状态下利用焊料固定。并且,销状的第1端子部形成于与密封端子平行地延伸的直线上。因此,当控制基板由于压缩机构部的振动而相对于壳体相对位移时,与该位移对应的应力作用于第1端子部固定在控制基板的位置。由此,有对第1端子部固定在控制基板的位置施加过大的应力的可能性。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即使控制基板由于压缩部的振动或者发动机或其他振动而相对于框体相对位移,也能够抑制由于该位移而对电动马达和控制基板的端子部分施加过大的应力。
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电动压缩机采用以下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具备:框体,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压缩部,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电动马达,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并且使驱动所述压缩部的驱动轴旋转;控制基板,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及金属制的连接部,将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所述电动马达具有轴状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这些第1连接端子安装在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开口部,并且向所述框体的外部空间突出,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多个第2连接端子,所述连接部具有:板状的接合部,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合,并且具有比所述第1连接端子宽的接合面;及轴状的连结部,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结,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合,所述连结部具有沿着第1轴线延伸的第1臂部和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且沿着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第2轴线延伸的第2臂部。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电动马达所具有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从将压缩部和驱动该压缩部的电动马达密闭在内部空间的框体向外部空间突出。控制电动马达的控制基板所具有的多个第2连接端子通过金属制的连接部与第1连接端子电连接。由此,成为电动马达与控制基板电连接的状态,通过控制基板控制电动马达。
并且,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连接部所具有的板状的接合部具有比第1连接端子宽的接合面。由于板状的接合部与第1连接端子相比面积及热容量大,因此通过钎焊或焊接等进行的接合部与第1连接端子的接合容易,且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
并且,由于第1臂部和与其连接的第2臂部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轴状的连结部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当控制基板由于压缩部的振动而相对于框体相对位移时,由第1臂部和第2臂部形成的弯曲的部分由于弹性变形而拉伸或收缩,从而抑制对电动马达的第1连接端子和控制基板的第2连接端子施加过大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中,优选如下:所述第1臂部沿着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配置于夹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控制基板之间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的电动压缩机,由于第1臂部配置于夹在板状的接合部与控制基板之间的位置,因此与将第1臂部配置于不夹在接合部与控制基板之间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连结部所占的区域而小型化。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中,优选如下:所述连结部具有第3臂部,所述第3臂部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并且沿着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第3轴线延伸。
由于第1臂部和与其连接的第3臂部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轴状的连结部在两处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当控制基板由于压缩部的振动而相对于框体相对位移时,由第1臂部和第2臂部形成的弯曲的部分及由第1臂部和第3臂部形成的弯曲的部分这两者由于弹性变形而拉伸或收缩,从而抑制对电动马达的第1连接端子和控制基板的第2连接端子施加过大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中,优选如下:所述第1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2臂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3臂部连接,所述第2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合,所述第3臂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
第2臂部和第3臂部与第1臂部连接,第2臂部还与控制基板的第2连接端子连接,第3臂部与接合部接合。由于接合部和控制基板具有三个臂部和将它们连接的两处弯曲的部分,因此通过两处弯曲的部分的弹性变形,能够抑制对电动马达的第1连接端子和控制基板的第2连接端子施加过大的应力。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中,优选如下: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1臂部之间形成有规定距离以上的间隙。
在接合部与第1臂部之间形成规定距离以上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第1臂部由于压缩部的振动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若由振动引起的接合部与第1臂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小于规定距离,则也能够不使接合部与第1臂部接触而使连结部弹性变形。
在本发明的一方式所涉及的电动压缩机中,优选如下: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3臂部之间形成有所述规定距离以上的间隙。
在接合部与第3臂部之间也形成规定距离以上的间隙。因此,即使在第3臂部由于压缩部的振动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若由振动引起的接合部与第3臂部之间的距离的变动小于规定距离,则也能够不使接合部与第3臂部接触而使连结部弹性变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电动压缩机,即使控制基板由于压缩部的振动或者发动机或其他振动而相对于框体相对位移,也能够抑制由于该位移而对电动马达和控制基板的端子部分施加过大的应力。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的侧视图。
图2是表示组装在图1所示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中的逆变器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沿着Y轴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图。
图5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X轴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附近的图。
图7是图3所示的连接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表示连接部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9是表示连接部的第2变形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的侧视图。图2是表示组装在图1所示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中的逆变器装置40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具备:壳体(框体)10,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压缩机(压缩部)20,容纳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电动马达30,容纳于壳体10的内部空间;逆变器装置40,具有控制电动马达30的控制基板41b;及连接部50,将电动马达30与逆变器装置40电连接。
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是用于车辆用空气调节器的压缩机,是通过由逆变器装置40控制驱动转速的电动马达30驱动压缩机20的装置。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搭载于具备使汽油等燃料燃烧而得到动力的发动机或其他振动源的车辆。因此,除了压缩机20的振动以外,来自发动机或其他振动源的振动也传递到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
壳体10具有容纳压缩机20的压缩机壳体11和容纳电动马达30的马达壳体12。壳体10通过螺栓13将压缩机壳体11和马达壳体12结合,由此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壳体10例如由铝合金形成。
在马达壳体12的后方端侧(图1的右方端侧)设置有吸入低压制冷剂气体的制冷剂吸入端口14。在压缩机壳体11的前方端侧(图1的左方端侧)设置有将压缩后的制冷剂气体向外部排出的制冷剂排出端口15。
在马达壳体12的外周部设置有用于将逆变器装置40组装为一体的逆变器容纳部16。逆变器容纳部16由与马达壳体12一体地成型的逆变器箱17和经由螺钉等与逆变器箱17一体地结合的连接箱18构成。连接箱18兼用作封闭逆变器箱17的上表面的罩。
逆变器箱17在俯视时为大致矩形状,并且在周围具有向上方立起的立起壁。在逆变器箱17的上表面形成有用于固定连接箱18的凸缘面17A。逆变器箱17的内部侧的底面为设置构成逆变器装置40的逆变器模块41的平坦面。该平坦面由马达壳体12的外周壁构成。
连接箱18是用于容纳逆变器装置40的箱体,例如由铝合金形成。连接箱18在俯视时为与逆变器箱17相同的矩形状,在周壁的下表面形成有用于与逆变器箱17一体地结合的凸缘面18A。
压缩机20是压缩从制冷剂吸入端口14吸入的低压制冷剂气体并向制冷剂排出端口15排出的装置。压缩机20例如是涡旋盘压缩机,该涡旋盘压缩机具有:回旋涡旋盘(省略图示),与被电动马达30旋转的驱动轴连结;及固定涡旋盘(省略图示),固定在压缩机壳体11。
电动马达30具备:定子(省略图示),通过从逆变器装置40供给的交流电流而产生交流磁场;转子(省略图示),通过从交流磁场受到的磁力而旋转;及驱动轴(省略图示),连结转子与压缩机20。电动马达30通过使驱动轴旋转来驱动压缩机20。
逆变器装置40具有:逆变器模块41,容纳于逆变器箱17中,及噪声去除用滤波器电路(省略图示),容纳于连接箱18中。如图2所示,逆变器模块41是将金属制底板41a和控制基板41b隔着多个间隔件41c一体地模块化的装置。金属制底板41a由矩形状的铝合金制板材构成,并通过螺钉紧贴着作为逆变器箱17的底面的马达壳体12的平坦的外周壁固定。
控制基板41b是安装有控制电路的矩形状的基板,该控制电路经由通信线与车辆侧控制装置(ECU)连接,在与ECU之间收发控制信号,并根据此控制施加于电动马达30的交流电力。在控制基板41b上安装有智能功率模块(省略图示),该智能功率模块具有向电动马达30输出三相交流电流的UVW输出端子。控制基板41b隔着多个间隔件41c与金属制底板41a一体化。
图3是图2所示的连接部50附近的局部放大图。如图3所示,控制基板41b具有三个连接端子即通孔(第2连接端子)41b1,用于与智能功率模块的UVW输出端子电连接。三个通孔41b1分别通过连接部50与电动马达30所具有的绝缘端子部31的马达连接端子31a电连接。通孔41b1及马达连接端子31a分别沿着与图3所示的X轴平行的轴线等间隔地配置。
图4是沿着Y轴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50附近的图。图5是从上方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50附近的俯视图。如图4及图5所示,绝缘端子部31利用紧固螺栓32安装在设置于马达壳体12的开口部12A。绝缘端子部31密封开口部12A,以免马达壳体12的内部空间IS与马达壳体12的外部空间OS连通。
如图3及图4所示,绝缘端子部31具有:马达连接端子(第1连接端子)31a,将电动马达30与连接部50电连接;金属板31b,利用紧固螺栓32安装在马达壳体12;及绝缘体31c,配置为包围马达连接端子31a。
图3及图4所示的三个马达连接端子31a分别与电动马达30的U端子、V端子、W端子电连接。马达连接端子31a形成为从马达壳体12的内部空间IS向外部空间OS突出的轴状。马达连接端子31a与玻璃固化体(省略图示)一体地形成,并通过玻璃固化体与金属板31b绝缘。
绝缘体31c是使用具有绝缘性的材料形成为大致圆筒状的部件,马达连接端子31a插穿内部而配置。通过绝缘体31c确保连接部50与金属板31b的绝缘距离。
连接部50是金属制的部件,将电动马达30的马达连接端子31a与控制基板41b的通孔41b1电连接。连接部50例如通过金属板的冲切加工而形成。连接部50与三个马达连接端子31a分别对应地设置。连接部50具有:板状的接合部51,与马达连接端子31a接合;及轴状的连结部52,一端与接合部51连结,并且另一端与通孔41b1接合。
图6是沿着X轴观察图3所示的连接部50附近的图。如图6所示,接合部51具有比马达连接端子31a的轴线Y方向的宽度W1宽的宽度W2。如图5所示,接合部51的马达连接端子31a侧的面成为与马达连接端子31a接合的接合面51a。马达连接端子31a与接合面51a例如通过锡和铅的合金即焊料SO接合。马达连接端子31a与接合面51a例如也可以通过弧焊来接合。
连结部52是形成为在各位置的截面形状大致相同的轴状的部件,具有沿着第1轴线A1延伸的第1臂部52a、沿着与第1轴线A1正交的第2轴线A2延伸的第2臂部52b、及沿着与第1轴线A1正交的第3轴线A3延伸的第3臂部52c。由于第1轴线A1与第2轴线A2正交,因此第1轴线A1与第2轴线A2所成的角度θ1为90°。并且,由于第1轴线A1与第3轴线A3正交,因此第1轴线A1与第3轴线A3所成的角度θ2为90°。
另外,也可以将第1轴线A1与第2轴线A2所成的角度θ1设为与90°不同且不包含0°的其他角度,使第1轴线A1与第2轴线A2交叉。同样地,也可以将第1轴线A1与第3轴线A3所成的角度θ2设为与90°不同且不包含0°的其他角度,使第1轴线A1与第3轴线A3交叉。
第1臂部52a是轴状的部件,其一端与第2臂部52b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3臂部52c连接。如图6所示,第1臂部52a沿着与平行于马达连接端子31a延伸的轴线Z的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并且,第1臂部52a在沿着轴线Z的方向上配置于夹在接合部51与控制基板41b之间的位置。
由于第1臂部52a配置于夹在接合部51与控制基板41b之间的位置,因此第1臂部52a的一部分(与图6中的宽度W2对应的部分)在轴线Y方向上与接合部51重复。因此,与不使它们重复的情况相比,能够使连结部52的轴线Y方向的长度小型化。
在第1臂部52a与接合部51之间,在轴线Z方向上形成有规定距离以上的第1间隙53a。第1间隙53a是在连结部52伴随振动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该弹性变形为所希望的变形量以下的情况下,使第1臂部52a不与接合部51接触的间隔。
第2臂部52b是轴状的部件,其一端与第1臂部52a连接,并且另一端与通孔41b1接合。第2臂部52b的控制基板41b侧的端部在插入到通孔41b1的状态下,利用焊料SO接合。第2臂部52b利用焊料SO与通孔41b1接合,由此成为与通孔41b1电连接的状态。
第3臂部52c是轴状的部件,其一端与接合部51连接,并且另一端与第1臂部52a连接。第3臂部52c在轴线Z方向上距离控制基板41b最远的位置与接合部51连接。因此,与在轴线Z方向的靠近控制基板41b的位置与接合部51连接的情况相比,第3臂部52c的长度变长。
在第3臂部52c与接合部51之间,在轴线Y方向上形成有规定距离以上的第2间隙53b。第2间隙53b是在连结部52伴随振动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在该弹性变形为所希望的变形量以下的情况下,使第3臂部52c不与接合部51接触的间隔。
如图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52的一端与接合部51接合,另一端与控制基板41b的通孔41b1接合。因此,关于连结部52,当控制基板41b相对于马达壳体12在XYZ空间上的相对位置因压缩机20及电动马达30的振动而变化时,第2臂部52b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相对于接合部51的位置会变化。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连结部52具备能够改变臂部延伸的方向的3处弯曲部,用于追随第2臂部52b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相对于接合部51的位置的变化。第1弯曲部B1形成于第1臂部52a与第2臂部52b的连接位置。第2弯曲部B2形成于第1臂部52a与第3臂部52c的连接位置。第3弯曲部B3形成于第3臂部52c与接合部51的连接位置。
连结部52在第2臂部52b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相对于接合部51的位置以接近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使第3臂部52c位移,以减小第1弯曲部B1的角度θ1和第2弯曲部B2的角度θ2,使第3弯曲部B3扩大第2间隙53b。由此,形成为轴状的连结部52成为收缩的状态。通过连结部52收缩,追随通孔41b1相对于接合部51的位置的变化。因此,施加到连结部52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部分、及连结部52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的应力减轻。
并且,连结部52在第2臂部52b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相对于接合部51的位置以分离的方式变化的情况下,使第3臂部52c位移,以加大第1弯曲部B1的角度θ1和第2弯曲部B2的角度θ2,使第3弯曲部B3缩小第2间隙53b。由此,形成为轴状的连结部52成为拉伸的状态。通过连结部52拉伸,追随通孔41b1相对于接合部51的位置的变化。因此,施加到连结部52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部分、及连结部52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的应力减轻。
另外,以上,参考图6所示的YZ平面对连结部52追随振动而收缩及拉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XY平面及XZ平面上也相同。即,由于连结部52具有追随振动而收缩及拉伸的机构,因此相对于XYZ空间中的任意方向的位移,以减轻施加到连结部52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部分、及连结部52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的应力的方式位移。
图7是图3所示的连接部50的局部放大图。如图6及图7所示,将连结接合部51与连结部52的第3臂部52c的位置设为第1位置P1,将第2臂部52b的前端的位置设为第2位置P2。并且,将第1位置P1的XYZ空间中的坐标设为(x1,y1,z1),将第2位置P2的XYZ空间中的坐标设为(x2,y2,z
2)。以第1位置P1为基准的第2位置P2的相对坐标成为(x2-x1,y2-y1,z2-z1)。
在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未发生振动的状态(例如,车辆停止,且发动机及压缩机20停止的状态)下,相对坐标不变化而保持恒定。另一方面,在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发生振动的状态(例如,车辆移动的状态、压缩机20动作的状态、这两种状态、或者附加有除此以外的原因的状态)下,相对坐标(x2-x1,y2-y1,z2-z1)分别根据振动而变化。
在搭载有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的车辆中,存在包括压缩机20和发动机(省略图示)的多个振动源。从各振动源传递到绝缘端子部31及控制基板41b的振动具有分别沿着轴线X,轴线Y,轴线Z的振动分量。因此,从多个振动源传递到绝缘端子部31及控制基板41b的振动成为合成了沿着这些多个振动源的轴线X,轴线Y,轴线Z的振动分量的振动。
对于这种具有多个方向的振动分量的振动,通过使形成为轴状的连结部52收缩或拉伸,能够减轻施加到连结部52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部分、及连结部52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的应力。由连结部52的收缩或拉伸引起的应力减轻尤其对沿着轴线Y及轴线Z的振动分量有效。
并且,通过使第2臂部52b变形为以第1弯曲部B1为中心绕第1轴线A1旋转,使第3臂部52c变形为以第2弯曲部B2为中心绕第1轴线A1旋转,能够改变第2臂部52b及第3臂部52c相对于第1轴线A1的旋转角度。通过该旋转角度的变化,第2臂部52b及第3臂部52c成为根据振动而扭曲的状态,能够减轻施加到连结部52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部分、及连结部52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的应力。由第2臂部52b及第3臂部52c的扭曲引起的应力减轻尤其对沿着轴线X的振动分量有效。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连接部50,通过相对于具有多个方向的振动分量的振动使连结部52适当地变形,能够减轻施加到连结部52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部分、及连结部52与通孔41b1的接合部分的应力。
在图6所示的连接部50中,第3臂部52c在轴线Z方向上在距离控制基板41b最远的位置与接合部51连接,但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如图8的第1变形例所示,例如,第3臂部52c可以在轴线Z方向上在距离控制基板41b最远的位置与距离最近的位置的中间位置与接合部51连接。此时,由于第3臂部52c的长度比图6所示的例子短,因此在连接部50的电阻变小的方面有利。
并且,作为其他方式,如图9的第2变形例所示,例如也可以不设置图6所示的第3臂部52c而将第1臂部52a与接合部51接合。此时,与图8所示的第1变形例相比,在连接部50的电阻进一步变小的方面有利。
对以上说明的本实施方式的作用及效果进行说明。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电动马达30所具有的多个马达连接端子31a从将压缩机20和驱动该压缩机20的电动马达30密闭在内部空间的壳体10向外部空间OS突出。控制电动马达30的控制基板41b所具有的多个通孔41b1通过金属制的连接部50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电连接。由此,成为电动马达30与控制基板41b电连接的状态,通过控制基板41b控制电动马达30。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连接部50所具有的板状的接合部51具有比马达连接端子31a宽的接合面51a。由于板状的接合部51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相比面积及热容量大,因此通过钎焊或焊接等进行的接合部51与马达连接端子31a的接合容易,且能够得到充分的接合强度。
并且,由于第1臂部52a和与其连接的第2臂部52b在正交或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轴状的连结部52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当控制基板41b由于压缩机20的振动而相对于壳体10相对位移时,由第1臂部52a和第2臂部52b形成的第1弯曲部B1由于弹性变形而拉伸或收缩,从而抑制对电动马达30的马达连接端子31a和控制基板41b的通孔41b1施加过大的应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由于第1臂部52a配置于夹在板状的接合部51与控制基板41b之间的位置,因此与将第1臂部52a配置于不夹在接合部51与控制基板41b之间的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连结部52所占的区域而小型化。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由于第1臂部52a和与其连接的第3臂部52c在交叉的方向上延伸,因此轴状的连结部52在两处具有弯曲的形状。因此,当控制基板41b由于压缩机20的振动而相对于壳体10相对位移时,由第1臂部52a和第2臂部52b形成的第1弯曲部B1及由第1臂部52a和第3臂部52c形成的第2弯曲部B2这两者由于弹性变形而拉伸或收缩,从而抑制对电动马达30的马达连接端子31a和控制基板41b的通孔41b1施加过大的应力。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在接合部51与第1臂部52a之间形成规定距离以上的第1间隙53a。因此,即使在第1臂部52a由于压缩机20的振动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若由振动引起的接合部51与第1臂部52a之间的距离的变动小于规定距离,则也能够不使接合部51与第1臂部52a接触而使连结部52弹性变形。
并且,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100,在接合部51与第3臂部52c之间形成规定距离以上的第2间隙53b。因此,即使在第1臂部52a由于压缩机20的振动而弹性变形的情况下,若由振动引起的接合部51与第1臂部52a之间的距离的变动小于规定距离,则也能够不使接合部51与第1臂部52a接触而使连结部52弹性变形。
符号说明
10-壳体(框体),11-压缩机壳体,12-马达壳体,12A-开口部,20-压缩机(压缩部),30-电动马达,31a-马达连接端子(第1连接端子),40-逆变器装置,41b-控制基板,41b1-通孔(第2连接端子),50-连接部,51-接合部,51a-接合面,52-连结部,52a-第1臂部,52b-第2臂部,52c-第3臂部,53a-第1间隙,53b-第2间隙,100-逆变器一体型电动压缩机,A1-第1轴线,A2-第2轴线,A3-第3轴线,B1-第1弯曲部,B2-第2弯曲部,B3-第3弯曲部,IS-内部空间,OS-外部空间,SO-焊料。

Claims (6)

1.一种电动压缩机,其具备:
框体,形成密闭的内部空间;
压缩部,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
电动马达,容纳于所述内部空间,并且使驱动所述压缩部的驱动轴旋转;
控制基板,控制所述电动马达;及
金属制的连接部,将所述电动马达与所述控制基板电连接,
所述电动马达具有轴状的多个第1连接端子,这些第1连接端子安装在设置于所述框体的开口部,并且向所述框体的外部空间突出,
所述控制基板具有多个第2连接端子,
所述连接部具有:
板状的接合部,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接合,并且具有在第1轴线方向上比所述第1连接端子宽的接合面;及
轴状的连结部,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结,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合,
所述连结部具有沿着第1轴线延伸的第1臂部和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且沿着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第2轴线延伸的第2臂部,
所述第1臂部的一部分与所述接合部在所述第1轴线方向上重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1臂部沿着与所述第1连接端子延伸的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并且配置于夹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控制基板之间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所述连结部具有第3臂部,所述第3臂部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并且沿着与所述第1轴线交叉的第3轴线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所述第1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2臂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3臂部连接,
所述第2臂部的一端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2连接端子接合,
所述第3臂部的一端与所述接合部连接,并且另一端与所述第1臂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1臂部之间形成有规定距离以上的第1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动压缩机,其中,
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第3臂部之间形成有所述规定距离以上的第2间隙。
CN202080019261.1A 2019-05-21 2020-05-13 电动压缩机 Active CN113811688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095161 2019-05-21
JP2019095161A JP7366588B2 (ja) 2019-05-21 2019-05-21 電動圧縮機
PCT/JP2020/019052 WO2020235409A1 (ja) 2019-05-21 2020-05-13 電動圧縮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1688A CN113811688A (zh) 2021-12-17
CN113811688B true CN113811688B (zh) 2023-06-02

Family

ID=734535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19261.1A Active CN113811688B (zh) 2019-05-21 2020-05-13 电动压缩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366588B2 (zh)
CN (1) CN113811688B (zh)
WO (1) WO2020235409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406388A (zh) 2020-11-16 2023-07-07 Agc株式会社 拒水拒油剂组合物、其制造方法及物品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92532A (ja) * 1984-10-11 1986-05-10 Kuniyasu Okamura 密閉製茶方法
JPH0547865U (ja) * 1991-11-29 1993-06-25 日本精機株式会社 可動磁石式計器
US5374204A (en) * 1993-11-30 1994-12-20 The Whitake Corporation Electrical terminal with compliant pin section
JP2010013979A (ja) * 2008-07-02 2010-01-21 Sanden Corp 電動圧縮機
JP6225010B2 (ja) * 2013-12-09 2017-11-01 カルソニックカンセイ株式会社 電動圧縮機の組立方法及び電動圧縮機
JP6361451B2 (ja) * 2014-10-16 2018-07-2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電気装置および電気装置の製造方法
JP6394533B2 (ja) * 2015-08-05 2018-09-26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機電一体装置
JP6988093B2 (ja) * 2017-01-25 2022-01-05 株式会社デンソー 接続端子、モータ装置及びワイパモータ装置
CN212130777U (zh) * 2017-08-31 2020-12-11 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电动油泵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366588B2 (ja) 2023-10-23
JP2020190220A (ja) 2020-11-26
CN113811688A (zh) 2021-12-17
WO2020235409A1 (ja) 2020-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93324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EP2075470B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JP5416388B2 (ja) インバータ一体型電動圧縮機
CN113464436B (zh) 电动压缩机
JP4690769B2 (ja) 車両用電動圧縮機
CN113811688B (zh) 电动压缩机
EP2623788B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JP2023120440A (ja) 電動モータ制御装置
WO2021153307A1 (ja) 電動圧縮機
EP2623787B1 (en) Motor-driven compressor
CN108463866B (zh) 具备电路零件的耐振固定构造的电路组装体、以及车辆用电动压缩机
JP7018992B2 (ja) 耐振固定構造を備えた回路部品、基板、回路組立体、および車両用電動圧縮機
CN113875135B (zh) 电动马达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JP7489006B2 (ja) 車載用電動圧縮機
WO2023162547A1 (ja) 電動圧縮機
WO2023017828A1 (en) An electric machine
JP2023140879A (ja) 電動圧縮機
JP5244359B2 (ja) 車両空調用電動圧縮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