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10061A -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810061A
CN113810061A CN202010554839.5A CN202010554839A CN113810061A CN 113810061 A CN113810061 A CN 113810061A CN 202010554839 A CN202010554839 A CN 202010554839A CN 113810061 A CN113810061 A CN 11381006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
block
matrix
reliability
block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5483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华滋
童佳杰
张公正
戴胜辰
王献斌
李榕
王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54839.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810061A/zh
Priority to EP21826047.9A priority patent/EP4156579A4/en
Priority to PCT/CN2021/100530 priority patent/WO2021254422A1/zh
Priority to BR112022025725A priority patent/BR112022025725A2/pt
Publication of CN11381006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810061A/zh
Priority to US18/067,513 priority patent/US20230124664A1/en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H04L1/1819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with retransmission of additional or different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5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using block codes, i.e.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check bits joined to a predetermined number of information bits
    • H03M13/13Linear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03Error detection or forward error correction by redundancy in data representation, i.e. code words containing more digits than the source words
    • H03M13/033Theoretical methods to calculate these checking code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1Aspect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methods and arrangement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error detection, not provided for otherwise
    • H03M13/611Specific encoding aspects, e.g. encoding by means of decoding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MCODING; DECODING; CODE CONVERSION IN GENERAL
    • H03M13/00Coding, decoding or code conversion, for error detection or error correction; Coding theory basic assumptions; Coding bounds; Error prob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s; Channel models; Simulation or testing of codes
    • H03M13/63Joint error correc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 H03M13/6306Error control coding in combination with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ARQ] and diversity transmission, e.g. coding schemes for the multiple transmission of the same information or the transmission of incremental redundanc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4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forward error control
    • H04L1/0056Systems characterized by the type of code used
    • H04L1/0057Block cod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67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transmitter en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robability & Statistics with Application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ression, Expansion, Code Conversion, And Decoders (AREA)
  • Compression Or Coding Systems Of Tv Sign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用于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本申请实施例方法包括:生成输入向量,所述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所述第一子块和所述第二子块为所述T个子块中的子块,所述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对所述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Description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在通信技术领域中,通信设备(例如终端设备、基站等)可以通过极化码(Polar码)的方式进行信道编码和译码。当译码端设备译码失败时,编码端设备通过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的方式向译码端设备进行重传,以提高系统性能。
目前,针对HARQ的重传方式,主要包括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cy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R-HARQ)、增量冻结(incremental freezinghybridautomatic repeat request,IF-HARQ)等,这里以IR-HARQ为例进行说明。在IR-HARQ中,发送端设备多次传输的子块中的信息比特之间都具有信息耦合关系,这样虽然能够提升编码增益和译码性能,但是也增大了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导致编码译码复杂度较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其装置,用于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编码方法,该方法包括:
生成输入向量,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为该T个子块中的子块,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2或等于2的整数;再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本实施例中,在编码过程中,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相当于设定了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之间的耦合关系,这样使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存在校验关系。那么在编译码过程中,可以按照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编译码,从而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中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中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该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通过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信息比特的复制,以实现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之间的信息耦合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一码率分配表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然后,根据预设的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该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一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如何确定每个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的具体方式和通过每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序列确定每个子块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选择可靠度较高的子信道用于承载信息比特。这样有利于提高重传的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该第一耦合子块和该第二耦合子块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子块,该第一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该第二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然后,根据预设的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的与该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二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确定每个耦合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的方式,以及通过每个耦合子块的可靠度序列确定每个耦合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该耦合子块包括至少两个子块,从耦合子块中选择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这样能够更大范围比对子信道的可靠度,选择可靠度较高的子信道用于承载信息比特,有利于提高重传的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根据预设的第三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三可靠度序列包括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将T个子块的子信道进行可靠度排序,并从中选择各个子块上相应的子信道用于承载信息比特,(例如,选择各个子块上可靠度较高的子信道),这样有利于提高重传的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三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第三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一耦合子块与该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相同的第三子块,该第三子块包括第一子信道;该方法还包括:当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其中,该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包括:该第一子信道在该第一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一可靠度,该第一子信道在所述第二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二可靠度;该第一预设规则包括:当该第一可靠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该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将该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该第一可靠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该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将该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同时属于不同的两个耦合子块中的子块上的子信道,当该子信道存在多个可靠度时,提供了具体的确定该子信道的可靠度的方式,有利于方案的实现,提高方案的完整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四子块和第五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第四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该第五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一可靠度序列用于指示每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四子块包括第二子信道,该第五子块包括第三子信道;该方法还包括:当该第二子信道和该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其中,该第二子信道和该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包括:该第二子信道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第三可靠度,该第三子信道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所述第三可靠度;该第二预设规则包括:当该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该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确定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针对多个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的情况,提供了该多个子信道的可靠度确定的方式。例如,当从该多个子信道选择其中一个子信道时,可以选择可靠度最高的子信道,并进行信息比特复制。那么该多个子信道的可靠度可以通过该实现方式来确定,从而提高方案的可实现性和完整性。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与该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或者,该第二子块包括与该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T-1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子块之间的信息耦合度是可配置的,可以基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进行灵活折衷;并且,具有信息耦合关系的两个子块可以是相邻,也可以是非相邻,这样能够根据实际需求来设定,有利于提高重传的传输性能。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方法还包括:按照预设的映射序列确定M个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M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直接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序列用于指示该T个子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一种具体的M个子块的确定方式,通过预设的映射序列来实现,这样有利于方案的执行和实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T=8时,该映射关系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对所述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包括: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该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该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该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
在实现方式中,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再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码构造框架。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可以设定较小的信息耦合度,以节省硬件开销,避免由于信息复制过程复杂的交换网络。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T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的码长与该第一生成矩阵核的维度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该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矩阵块存在重合部分。
在该实现方式中,由于两个矩阵子块之间存在重合部分,使得可以实现对不同的子块具有码字耦合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的第一对角线上包括该第一生成矩阵核。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中的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以下三角形分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中的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的第一元素的分布相同,该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包括的元素数量与该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数量相同,该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为该第一生成矩阵核或0矩阵。
在上述过程中,由于矩阵块中的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第一元素的分布相同,使得对子块之间的码字耦合关系与已有编码方式类似,使得编码的复杂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对所述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包括: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再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码构造框架。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可以设定较小的信息耦合度,以节省硬件开销,避免由于信息复制过程复杂的交换网络。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不存在重叠的元素。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为v*v,第二生成矩阵中的元素满足:ai,j=ai+u,j+u,其中,i为整数,j为整数,v为正整数,u为整数,1≤i<v,1≤j<v,1<i+u≤v,1<j+u≤v。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生成矩阵满足ai,j=ai+u,j+u时,使得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从而实现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生成矩阵的元素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副对角线对称。由该实现方式可知,该第二生成矩阵的元素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副对角线对称,使得编码的复杂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为使得第一条件被满足的最小整数,第一条件为: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满足如下关系:
v+(A-2)*u<M≤v+(A-1)*u;
其中,v为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M为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M为大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译码方法,该方法包括:
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然后,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本实施例中,由于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相当于设定了第一子块上的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比特之间的具有信息耦合关系,这样使得第一子块上的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比特之间存在校验关系。那么在译码过程中,可以按照第一子块上的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比特之间的信息耦合关系进行译码,从而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包括: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中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中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提供了一种通过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来实现信息比特的复制,以实现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之间的信息耦合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包括: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该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该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该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该映射关系包括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和该第二子块上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实现方式中,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再结合上述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码构造框架。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相应的,在译码过程中,结合该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进行极化译码。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Q个第一对数似然比LLR,Q为正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Q个第一LLR中包括P个第一LLR序列,该第一LLR序列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LLR,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该极化译码后的比特包括:确定该P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P个第二LLR序列,一个第一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一个第二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根据第P个第二LLR序列,确定得到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根据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及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i为1至P-1之间的整数。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基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码构造框架,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因此在译码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和码字译码结果辅助当前子块的信息译码,从而降低译码的复杂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包括: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映射关系包括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和该第二子块上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实现方式中,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再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码构造框架。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相应的,在译码过程中,结合该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进行极化译码。
本申请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包括:
生成单元,用于生成输入向量,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该第一子块和该第二子块为该T个子块中的子块,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编码单元,用于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中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中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一码率分配表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根据预设的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该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一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该第一耦合子块和该第二耦合子块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子块,该第一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该第二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根据预设的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的与该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二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装置还包括确定单元;
该确定单元,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三可靠度序列包括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三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第三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一耦合子块与该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相同的第三子块,该第三子块包括第一子信道;该确定单元还用于:
当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该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包括:该第一子信道在该第一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一可靠度,该第一子信道在所述第二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二可靠度;该第一预设规则包括:当该第一可靠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该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将该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该第一可靠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该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将该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四子块和第五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第四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该第五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一可靠度序列用于指示每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四子块包括第二子信道,该第五子块包括第三子信道;该确定单元还用于:
当该第二子信道和该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该第二子信道和该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包括:该第二子信道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第三可靠度,该第三子信道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所述第三可靠度;该第二预设规则包括:当该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该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确定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与该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或者,该第二子块包括与该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T-1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还用于:
按照预设的映射序列确定M个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M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直接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序列用于指示该T个子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T=8时,该映射关系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该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该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该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T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的码长与该第一生成矩阵核的维度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该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矩阵块存在重合部分。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的第一对角线上包括该第一生成矩阵核。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中的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以下三角形分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中的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的第一元素的分布相同,该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包括的元素数量与该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数量相同,该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为该第一生成矩阵核或0矩阵。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单元具体用于: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不存在重叠的元素。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为v*v,第二生成矩阵中的元素满足:ai,j=ai+u,j+u,其中,i为整数,j为整数,v为正整数,u为整数,1≤i<v,1≤j<v,1<i+u≤v,1<j+u≤v。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生成矩阵的元素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副对角线对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为使得第一条件被满足的最小整数,第一条件为: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满足如下关系:
v+(A-2)*u<M≤v+(A-1)*u;
其中,v为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M为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M为大于1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译码装置,该译码装置包括:
接收单元,用于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
译码单元,用于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包括: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中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中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译码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该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该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该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该映射关系包括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和该第二子块上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Q个第一对数似然比LLR,Q为正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Q个第一LLR中包括P个第一LLR序列,该第一LLR序列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LLR,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译码单元具体用于:
确定该P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P个第二LLR序列,一个第一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一个第二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
根据第P个第二LLR序列,确定得到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根据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及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i为1至P-1之间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译码单元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映射关系包括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和该第二子块上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本申请实施例第五方面提供一种编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六方面提供一种译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七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八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九方面提供一种编码装置,该编码装置可以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
该逻辑电路,用于生成输入向量,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该第一子块和该第二子块为该T个子块中的子块,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该通信接口,用于输出编码后的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逻辑电路还可以执行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第十方面提供一种译码装置,该译码装置可以包括输入接口和逻辑电路,其中,
所述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
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逻辑电路还可以执行第二方面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经由上述方案可知,生成输入向量,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为该T个子块中的子块,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2至T之间的整数;再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由此可知,在编码过程中,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相当于设定了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之间的耦合关系,这样使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存在校验关系。那么在编译码过程中,可以按照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编译码,从而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4B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C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D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E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F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G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H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I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J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4K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矩阵块的一个示意图;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一个示意图;
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三生成矩阵的一个示意图;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三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9A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9B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0B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0C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种场景示意图;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二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5C为本申请实施例第一生成矩阵的另一个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译码方法的一个流程示意图;
图17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译码过程示意图;
图17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过程示意图;
图18A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过程示意图;
图18B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过程示意图;
图18C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过程示意图;
图18D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过程示意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性能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性能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性能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编码方法、译码方法及其装置,用于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本申请实施例应用于各种采用Polar编码的领域,例如:数据存储领域、光网络通信领域,无线通信领域等等。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及的无线通信系统包括但不限于:窄带物联网系统(narrow band-internet of things,NB-IoT)、Wimax、长期演进系统(longterm evolution,LTE)以及下一代5G移动通信系统新空口(new radio,NR)的三大应用场景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 band,eMBB)、超高可靠与低延迟的通信(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URLLC)以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s,mMTC)。当然,采用Polar编码的领域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适用于通信系统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request,HARQ)场景,以适应信道的衰落和变化。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输入向量中的T个子块的部分子块之间的信息比特的复制关系,实现部分子块之间的信息耦合关系。进一步的,T个子块的部分子块之间的具有码字耦合关系,从而实现在保证原有IR-HARQ性能的同时,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图1,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所适用的通信系统的架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通信系统的一个架构图。请参见图1,包括发送设备101和接收设备102。
可选的,当发送设备101为终端设备时,则接收设备102为网络设备。当发送设备101为网络设备时,则接收设备102为终端设备。
请参见图1,发送设备101包括编码器,从而发送设备101可以进行polar编码并输出编码后序列。编码后序列经过速率匹配、交织以及调制后在信道上传输至接收设备102。接收设备102包括译码器,接收设备102可以接收发送设备101发送的信号,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译码。
需要说明的是,图1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一种通信系统的架构图,并非对通信系统的架构图的限定。
为了便于理解,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涉及的概念进行介绍。
终端设备:包括但不限于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terminal,MT)、移动电话(mobile telephone,MT)、手机(handset)及便携设备(portableequipment)等,该终端设备可以经无线接入网(radio access network,RAN)与一个或多个核心网进行通信。例如,终端设备可以是移动电话(或称为“蜂窝”电话)、具有无线通信功能的计算机等,终端设备还可以是便携式、袖珍式、手持式、计算机内置的或者车载的移动装置或设备。
网络设备:可以是LTE系统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utional node B,eNB或eNodeB),或者,网络设备可以是5G通信系统中的gNB或者传输和接收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point,TRP)、微基站等,或者网络设备可以为中继站、接入点、车载设备、可穿戴设备以及未来演进的公共陆地移动网络(public land mobile network,PLMN)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在其他多种技术融合的网络中,或者在其他各种演进网络中的基站等。
极化编码:极化编码还可以成为polar编码,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描述极化编码:
一种方式:可以通过生成矩阵表示编码过程,即,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2
为一个行向量,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3
N为码长,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ai为编码前的比特,i为1至N之间的整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4
中包括信息比特和/或冻结比特,即,ai可以为信息比特或者冻结比特。信息比特为用于携带信息的比特,信息比特可以包括循环冗余校验(Cyclic Redundancy Check,CRC)比特和/或奇偶校验(Parity Check,PC)比特。冻结比特为填充比特,冻结比特通常可以为0。
GN为生成矩阵,GN为N*N的矩阵,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5
其中,BN为一个N*N的转置矩阵,例如,BN可以为比特转置(bit reversal)矩阵。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7
为log2(N)个矩阵F2的克罗内克(kronecker)乘积。上述所涉及的加法和乘法均为二进制伽罗华域(galoisfield)上的操作。还可以将GN称为生成矩阵核。
另一种方式:可以通过编码图表示编码过程。
下面,结合图2,对编码图进行说明。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图。请参见图2,该编码图对应的编码码长为8,第一列中的每个圆圈表示一个信息比特或者冻结比特,第一列所示a1,a2,…,a8为编码前的比特(信息比特或者冻结比特),其中,a4,a6,a7,a8为信息比特,a1,a2,a3,a5为冻结比特。除第一列之外的其它列中每个圆圈表示一个部分和(partial sum)比特。最后一列中的x1,x2,…,x8为编码后的比特。每个蝶形图(图中右侧所示)表示2个比特的一次极化,即,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58
子块:包括多个信息比特和/或多个冻结比特。可选的,子块所包括的比特全部为信息比特;或者,子块包括的比特全部为冻结比特;或者,子块所包括的比特中部分为信息比特,部分为冻结比特。
例如,子块u1=(1,1,1,1,1,1,1,1),其中,“1”指信息比特,“0”指冻结比特。可知子块u1所包括的比特全部为信息比特“1”。再举例说明,子块u1=(1,0,0,0,1,1,1,0),则可知u1上包括多个信息比特“1”和多个冻结比特“0”。再举例说明,子块u1=(0,0,0,0,0,0,0,0),可知子块u1所包括的比特全部为冻结比特“0”。
子块的序号:指子块按照顺序排序的序号。子块的序号体征子块之间按照顺序排序的位置关系。例如,如图3所示的,输入向量包括第1个子块u1、第2个子块u2……和第8个子块u8,即第1个子块u1的序号为1,第2个子块u2的序号为2,以此类推。那么可以理解的是,第2个子块u2的序号顺序在第1个子块u1的序号顺序之后,第8个子块u8的序号顺序在第2个子块u2之后。
信息耦合关系:指在编码过程中,一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另外一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直接复制得到的,则称这两个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如图3所示,在编码过程中,第2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第1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则称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
码字耦合关系:指在编码过程中,对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做异或操作(其中,异或操作为二进制中的表示方式,而在十进制中表示为相加操作,后续示意图中以“+”示意在十进制下的相加操作),则称这两个子块具有码字耦合关系。例如,如图3所示的,在编码过程中,将第1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c1与第2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c2相加,则可知c1和c2具有码字耦合关系,后文简称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
耦合子块:包括至少两个子块,且该至少两个子块上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是经过异或得到的,可以简称为该至少两个子块具有码字耦合关系。例如,如图3所示的,在编码过程中,将第1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c1与第2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c2相加,则可知c1和c2具有码字耦合关系,那么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可以组成一个耦合子块。
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指耦合子块所包括的至少两个子块中序号顺序最前的子块的序号顺序;或者,指耦合子块所包括的至少两个子块中序号顺序最后的子块的的序号顺序。例如,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3个子块u3和第4个子块u4,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以序号顺序最前的子块的序号顺序为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则可知,第一耦合子块上序号顺序最前的子块为第3个子块u3;第二耦合子块上序号顺序最后的子块为第1个子块u1。那么可知第3个子块u3的序号顺序在第1个子块u1的序号顺序之后,则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或者是,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再举例说明,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2个子块u2和第3个子块u3,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以序号顺序最后的子块的序号顺序为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则可知第一耦合子块上序号顺序最前的子块为第3个子块u3,第二耦合子块上序号顺序最后的子块为第2个子块u2。那么可知第3个子块u3的序号顺序在第2个子块u2的序号顺序之后,则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或者是,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
信息译码结果:指译码端对接收到的比特信息进行译码,得到编码前的比特序列。
码字译码结果:指译码端对得到的编码前的比特序列进行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以矩阵中的起始坐标(最左上角的坐标)为(1,1)为例进行说明,当然,矩阵中的起始坐标还可以(0,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请参阅图4A,图4A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一个实施例示意图。在图4A中,该方法包括:
401、生成输入向量。
其中,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T个子块上的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T个子块上的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且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可选的,第一信息比特是第二子块上的全部或部分信息比特。
首先,先介绍该T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的码长。可选的,该T个子块中每个子块的码长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针对该T个子块的码长相同的情况,例如,这里以图3所示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子块同理。例如,第1个子块u1=(1,0,0,0,1,1,1,0),第2个子块u2=(1,1,0,0,0,0,0,0),其中,“1”指信息比特,“0”指冻结比特。由此可知,第1个子块u1的码长为8,第2个子块u2的码长也为8。
针对该T个子块的码长不相同的情况。例如,这里以图3所示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为例进行说明,对于其他子块同理。第1个子块u1=(1,0,0,0,1,1,1,0),第2个子块u2=(1,0,0,0,0,0),其中,“1”指信息比特,“0”指冻结比特。由此可知,第1个子块u1的码长为8,第2个子块u2的码长也为6,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的码长不相同。
在后续的实施例或实现方式中,以该T个子块中每个子块的码长相同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以图3所示的编码场景为例,第一子块为第1个子块u1,第二子块为第2个子块u2,即第2个子块u2在第1个子块u1之后。第2个子块u2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第1个子块u1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需要说明的是,第2个子块u2上除了承载该第一信息比特的其他子信道上可以承载冻结比特或者承载新的信息比特,本申请不做限定。在后续实施例或实现方式中,仅以第一子块上除了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其他子信道上承载的是冻结比特为例进行说明,且后文将第一子块上承载的第一信息比特简称为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第二子块上承载的第二信息比特简称为第二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
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可选的,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或者,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T-1的整数。
其中,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直接从该M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首先,结合图3和图4B针对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一:请参阅图3,由图3所示的输入向量可知,从第2个子块开始,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与该子块相邻的前一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在该实现方式下,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相邻的一个子块。例如,第一子块为u2,第二子块为u1
示例二:请参阅图4B,由图4B所示的输入向量可知,从第3个子块开始,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与该子块相邻的前两个以上子块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在该实现方式下,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子块。例如,第一子块u3,第二子块为u1和u2
下面结合图4C针对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进行举例说明:
示例三:请参阅图4C,由图4C所示的输入向量可知,第5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第3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在该实现方式下,该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的非相邻的一个子块。例如,第一子块为u5,第二子块为u3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T个子块上的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下面以第一子块为第2个子块u2,第二子块为在第1个子块u1为例介绍信息比特的复制过程。在对输入向量中的每个子块进行极化编码时,若每个子块的码长为N,则该每个子块对应N个子信道。如图4D所示,第1个子块u1=(1,0,0,0,1,1,1,0),第2个子块u2=(1,1,0,0,0,0,0,0)。该映射关系包括u1子信道6与u2子信道1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u1子信道7和u2子信道2之间的映射关系。
那么,通过该映射关系,复制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6上传输的信息比特1,并将该信息比特1作为在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1上的信息比特;复制该第1个子块u1中的子信道7的信息比特2,并将该信息比特2作为该在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2上的信息比特。如图4D所述,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1和子信道2上承载从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6和子信道7上的信息比特“1”,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3至子信道8上承载冻结比特“0”。
上述示出了映射关系包括u1子信道6与u2子信道1之间的映射关系以及u1子信道7和u2子信道2之间的映射关系的示例,仅仅是图3所示的场景中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如图3所示,该输入向量包括8个子块,该映射关系包括8个子块的子信道的映射关系。上述仅仅是以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和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的映射关系为例介绍本申请提供的映射关系,对于其他子块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类似,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其中,该T个子块包括用于初传的子块和用于重传的子块。例如,如图3所示,第1个子块u1为用于初传的子块,第2个子块u2至第8个子块u8为用于重传的子块。
下面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这里以为第一子块上的子信道和第二子块上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的建立过程为例进行说明。由于在重传过程中,应当考虑子块上的子信道的可靠度,以提高传输性能。例如,优先在用于重传的子块上的可靠度较高的子信道上传输复制的信息比特。因此,可以根据用于重传的子块上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来该建立该映射关系。
下面结合步骤1至步骤4进行介绍第一子块的子信道和第二子块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步骤1:确定第二子块。
其中,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可选的,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或者,第二子块为与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具体介绍请参阅上文的相关说明。
可选的,根据预设的映射序列确定该M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该M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直接复制得到的,该预设的映射序列用于指示T个子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例如,如图4D所示,第1个子块u1=(1,0,0,0,1,1,1,0),第2个子块u2=(1,1,0,0,0,0,0,0)。第1个子块u1上的u1子信道6上的信息比特“1”是从第2个子块u2上的u2子信道1上的信息比特“1复制得到的,第1个子块u1上的u1子信道7上的信息比特“1”是从第2个子块上u2的u2子信道2的信息比特“1”复制得到的,可知第1个子块u1上的信息比特和第2个子块上u2上的信息比特具有复制关系,则可以理解为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上u2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下面示出几种可能的映射序列,其中,T为8。
示例一:映射序列包括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可选的,示例一的映射序列也可以表示为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5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7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8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1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9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1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1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12
其中,uj指第j个子块,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1913
指两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示例二:映射包括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可选的,示例二的映射序列也可以表示为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5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7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8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9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1
其中,uj指第j个子块,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2
指两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示例三:映射包括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可选的,示例三的映射序列也可以表示为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5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7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8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19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025
其中,uj指第j个子块,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
指两个子块的子信道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示例四:映射包括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可选的,示例四的映射序列也可以表示为以下部分或以下部分的组合: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5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7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8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9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4
其中,uj指第j个子块,j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8的整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115
指两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步骤2: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其中,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的确定方式有多种,下面通过举例进行介绍。
一、结合步骤2a和步骤2b介绍实现方式1。
步骤2a:根据第一码率分配表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下面示出通过第一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的两种实现方式。
1、第一码率分配表的输入参数为T个子块的码长M和T个子块的码率,第一码率分配表的输出参数为每个子块承载信息比特的数量Kj。其中,码长M=T*每个子块的码长N,j为子块的序号,j∈{1,…,T}。则在该方式下,通过该第一码率分配表可以直接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2、第一码率分配表的输入参数为T个子块的码长M和T个子块的码率,第一码率分配表的输出参数为每个子块的码率Rj。其中,码长M=T*每个子块的码长N,j为子块的序号,j∈{1,2,…,T}。则在该方式下,通过该第一码率分配表可以确定该第一子块的码率,并将该第一子块的码率乘以该第一子块的码长N,得到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步骤2b:根据预设的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具体的,T个子块中每个子块都对应N个子信道,第一可靠度序列包括该第一子块的N个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那么可以根据该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下面通过举例示出两种可能的确定方式。
1、通过该第一可靠度序列选择第一子块的N个子信道中可靠度排在前X的子信道,并将可靠度排在前X的子信道序号作为该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其中,X为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例如,如图4D所示,第一子块为u2,第二子块为u1,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数量为2。通过上述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u2上的子信道1和子信道2的可靠度相对于其他子信道来说可靠度较高,则将该u2上的子信道1的序号和子信道2的序号作为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2、通过该第一可靠度序列选择第一子块的N个子信道中可靠度中等的X个子信道,i将该可靠度中等的X个子信道序号作为该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其中,X为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例如,如图4E所示,第一子块为u2,第二子块为u1,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数量为2。通过上述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u2上的子信道3的可靠度和子信道4的可靠度较子信道1的可靠度和子信道2的可靠度低,但相对于其他子信道的可靠度来说较高,则将该u2上的子信道3的序号和子信道4的序号作为u1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下面第一可靠度序列的两种可能的表示方式。
表示方式1:第一可靠度序列为:r={r1,r2,…,rN}。其中,ri表示第一子块的子信道序号,ri在r序列中的位置代表该子信道ri在第一子块所包括的子信道中的可靠度排名。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越靠前的子信道表示该子信道的可靠度越高。
例如,假设第一子块包括8个子信道,该8个子信道的序号依次为:1、2、……、7、8。假设可靠度排序序列r={4,5,3,6,7,2,1,8},则说明该8个子信道的可靠度满足:子信道4>子信道5>子信道3>子信道6>子信道7>子信道2>子信道1>子信道8。
表示方式2:第一可靠度序列为:w={w1,w2,…,wN}。其中,wi表示第一子块的第i个子信道的可靠度的大小。wi越大,第一子块的第i个子信道的可靠度越大。若wi>wj,则说明第一子块的第i个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一子块的第j个子信道的可靠度。
例如,假设第一子块包括8个子信道,可靠度排序序列w={2.1,3,4.5,5,3.2,2,2.6,7},则说明该8个子信道的可靠度分别如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31
可选的,不同子块中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不同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相同时,可以仅存储一个子块的子信道可靠度序列。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四子块和第五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从该第四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第五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在该实现方式下存在以下情况:第四子块的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与第五子块的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相同。由于第一子块的信息比特是从第四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第五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而当出现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相同时,若从第二子信道和第三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复制信息比特,则面临选择哪个子信道的问题。下面针对该情况介绍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的确定方式。该确定方式包括:
当第二子信道和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第二子信道和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包括:该第二子信道在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第三可靠度,该第三子信道在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第三可靠度。
该第二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1、当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
2、当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确定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
例如,如图4B所示,第一子块为第3个子块u3,第二子块为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由图4B可知,第3个子块u3上的信息比特是从第1个子块u1上的信息比特和第2个子块u2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在从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上选择复制比特时,按照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和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并从中选择可靠度较大的X个子信道,并复制该X个子信道上的信息比特作为第3个子块u3上的信息比特。
而在确定该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和第2个子块u2的子信道时,存在第1个子块u1的第一子信道和第2个子块u2的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相同的情况,则确定序号顺序较前的第1个子块u1的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2个子块u2的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确定序号顺序较后的第2个子块u2的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1个子块u1的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因此,若需从第1个子块u1的第一子信道和第2个子块u2的第二子信道选择一个子信道,则可以选择可靠度较高的子信道,并复制该子信道的信息比特。
二、通过步骤2c和步骤2d介绍实现方式2。
步骤2c:根据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其中,第一耦合子块和第二耦合子块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子块,该第一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操作得到的,该第二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操作得到的,即耦合子块包括的至少两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
例如,由图3可知,相邻的两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那么耦合子块包括两个子块。再结合图4F所示,如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2个子块u2和第3个子块u3,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或者,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3个子块u3和第4个子块u4,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
本实施例中,下面示出通过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的两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1、第二码率分配表的输入参数为T个子块的码长M和T个子块的码率,第二码率分配表的输出参数为每个耦合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数量。其中,码长M=T*每个子块的码长N。则在该方式下,通过第二码率分配表可以直接确定该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2、第二码率分配表的输入参数为T个子块的码长M和T个子块的码率,第二码率分配表的输出参数为每个耦合子块的码率。其中,码长M=T*每个子块的码长N。则在该方式下,通过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的码率,并通过该第一耦合子块的码率乘以该第一耦合子块的码长M’。其中,M’=耦合子块所包括的子块数量*每个子块的码长N。
例如,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3个子块u3和第4个子块u4,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那么,通过该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为7,第二耦合子块承载的信息比特的数量为3。
步骤2d:根据预设的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其中,该第二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是由该第二耦合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具体的,通过该第二可靠度序列选择第二耦合子块的子信道中可靠度排在前Y的子信道作为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或者,选择第二耦合子块的子信道中可靠度中等的Y个子信道作为该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其中,Y为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
例如,如图4F所示,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3个子块u3和第4个子块u4,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第一耦合子块包括4个信息比特,第二耦合子块包括7个信息比特。那么通过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耦合子块中的可靠度排在前四位的四个子信道的序号,并将该四个子信道的序号作为承载与该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
本实施例中,第二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与第一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第一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当不同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相同时,可以仅存储一个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序列。针对实现方式2,第一耦合子块和第二耦合子块与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之间的关系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情况,下面分别进行介绍。
情况1: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一子块,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二子块。
例如,如图4F所示,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3个子块u3和第4个子块u4,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由图3所示,由于相邻两个子块具有信息耦合关系,这里以第一子块为第3个子块u3,第二子块为第2个子块u2为例进行说明。若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3个第一信息比特,第二耦合子块上承载7个信息比特。根据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分别为第3个子块u3上的两个子信道和第4个子块u4上的一个子信道;然后,将该第3个子块u3上的两个子信道的序号作为第3个子块u3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可选的,在情况1下,该第二子块包括第三子块,当第一耦合子块与第二耦合子块中都包括第三子块,而第三子块上的第一子信道在不同的耦合子块中对应不同可靠度,即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由于第一子块的信息比特包括从该第三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而当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时,则需要确定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以便于通过可靠度的高低从第三子块上选择用于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下面针对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确定方式进行介绍。该确定方式包括:
当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确定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该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包括:该第一子信道在第一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一可靠度,第一子信道在第二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二可靠度。
该第一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种:
当第一可靠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可靠度时,将第一可靠度作为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将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当第一可靠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将第二可靠度作为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例如,如图4G所示,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2个子块u2和第3个子块u3,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由此可知,第一耦合子块和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相同的第2个子块u2。这里以第2个子块u2的第一子信道为例进行说明。当该第一子信道对应两个可靠度时,选择较大的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选择较小的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选择第一子信道在序号顺序较前的耦合子块中所对应的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选择第一子信道在序号顺序较后的耦合子块中所对应的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可选的,第二子块包括第六子块和第七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第六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第七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一子块,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第三耦合子块和第四耦合子块,该第三耦合子块包括第六子块,第四耦合子块包括第七子块。那么第一耦合子块在从第三耦合子块和第四耦合子块上复制信息比特时,需要考虑第三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四耦合的子信道的可靠度。
在该实现方式下存在以下情况:第六子块的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与第七子块的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相同。由于第一子块的信息比特是从第六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第七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而当出现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相同时,若从第四子信道和第五子信道中选择一个子信道复制信息比特,则面临选择哪个子信道的问题。下面针对该情况介绍确定该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的确定方式。该确定方式包括:
当第四子信道和第五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三预设规则确定该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第四子信道和第五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三预设规则确定该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和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
该第三预设规则包括以下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
1、当第六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七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确定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
2、当第六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七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确定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
例如,如图4H所示可知,相邻的四个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且相邻的两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那么可知耦合子块包括两个相邻的两个子块。结合图4I所示,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4个子块u4和第5个子块u5,第三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第四耦合子块包括第2个子块u2和第3个子块u3。这里以第六子块为第1个子块u1,第七子块为第3个子块u3,第一子块为第4个子块u4。第4个子块u4上的信息比特是从第1个子块u1、第2个子块u2和第3个子块u3上复制得到的,因此在复制信息比特时,需考虑第1个子块u1、第2个子块u2和第3个子块u3这三个子块上的子信道的可靠度。
而在该实现方式下存在以下情况:第1个子块u1的第四子信道在第二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与第3个子块u3的第五子信道在第二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的可靠度相同,那么确定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即认为第五子信道在序号顺序较后的第四耦合子块中所对应的可靠度较大),或者,第四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第五子信道的可靠度(即认为第四子信道在序号顺序较前的第三耦合子块中所对应的可靠度较大)。
情况2: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
例如,第一耦合子块包括第1个子块u1和第2个子块u2。第一子块为第2个子块u2,第二子块为第1个子块u1,第2个子块u2上的信息比特是从第1个子块u1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若第一耦合子块包括3个信息比特,第1个子块u1上承载的信息比特数量为2个。那么根据第二可靠度序列选择第2个子块u2中可靠度最大的子信道作为承载从第1个子块u1上复制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或者,选择第2个子块u2中可靠度中等的子信道作为承载从第1个子块u1上复制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
三、结合步骤2e介绍实现方式3。
步骤2e:根据预设的第三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其中,该第三可靠度序列包括该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是由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而第三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与第一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第一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例如,T个子块中每个子块的码长为N,那么T个子块的码长为M=T*N。则可知,该第三可靠度序列包括T个子块的M个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根据该第三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的N个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然后,选择该第一子块的N个子信道中的可靠度排序在前X的X个子信道,再将该X个子信道的序号作为该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其中,X为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数量。
四、结合步骤2f介绍实现方式4。
步骤2f:根据第四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其中,第四可靠度序列是通过计算得到的,该第四可靠度序列包括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下面介绍第四可靠度序列的生成过程:
计算T个子块对应的所有子信道的可靠度,并根据所有子信道的可靠度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得到第四可靠度序列。其中,该第四可靠度序列包括该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的信息比特是由第二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而第四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与第一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第四可靠度序列的表示方式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由于每个子块的码长为N,因此该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第四可靠度序列为N*T。该第四可靠度序列的计算包括每个子块之内的可靠度计算和子块之间的可靠度计算。其中,子块之内的可靠度计算方式与现有polar短码之内的可靠度的计算方式相同。
可选的,当子块之间的码字耦合关系不同时,计算子信道的可靠度的方式也不同。下面结合图3和图4J,通过具体示例介绍计算子信道的可靠度的方式。
由图3所示可知,相邻的两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请参见图4J,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71
为第i个子块的第三可靠度,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72
为计算得到的第i个子块的第五可靠度,i为1至8之间的整数。f运算为:f(m1,m2)=φ-1(1-(1-φ(m1))(1-φ(m2))),其中,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73
φ-1(x)为φ(x)的反函数。
请参见图4J,第1个子块的第四可靠度m1即为该第1个子块的第三可靠度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1
再对m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2
进行f运算,得到第2个子块的第四可靠度m2。再对m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3
进行f运算,得到第3个子块的第四可靠度m3,以此类推,直至得到8个子块的第四可靠度。用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5
请参见图4J,先确定第8个子块的第五可靠度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13
为第8个子块的第四可靠度m8。再确定第7个子块的第五可靠度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7
与m7之和。再确定第6个子块的第五可靠度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8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9
与m6之和,以此类推,直至得到第1个子块的第五可靠度。用公式表示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1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1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812
然后,将每个子块的第五可靠度分别输入可靠度计算模块,通过该可靠度计算模块分别计算得到每个子块上的子信道的可靠度。
步骤3:确定第二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
下面结合步骤2提供的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介绍该步骤3。
一、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步骤3具体包括:根据第一可靠度序列选择该第二子块上用于第一子块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
例如,根据第一可靠度序列从第二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中选择可靠度较低的X个子信道的序号。例如,如图4D所示,第二子块为第1个子块u1,第1个子块u1上用于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包括子信道1、子信道5、子信道6和子信道7。而第二可靠度序列r={r1,r5,r6,r7,r2,r3,r4,r8},则选择可靠度较低的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6和子信道7作为用于第一子块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或者,选择可靠度中等的第1个子块u1的子信道5和子信道6作为用于第一子块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
二、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2,步骤2具体包括:根据第二可靠度序列选择该第二子块上用于第一子块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该实现方式的具体执行过程与前述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的选择过程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的选择过程。
三、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3,步骤2具体包括:根据第三可靠度序列选择该第二子块上用于第一子块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该实现方式的具体执行过程与前述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的选择过程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的选择过程。
四、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3,步骤2具体包括:根据第四可靠度序列选择该第二子块上用于第一子块复制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该实现方式的具体执行过程与前述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的选择过程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基于步骤2中提供的实现方式1的选择过程。
步骤4:建立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具体的,生成第一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与第二子块上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的序号之间的映射关系。该映射关系用于确定该第一子块上的哪些子信道用于放置复制的信息比特以及该第一子块将从第二子块的哪些子信道上复制该第一子块承载的信息比特。
402、对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对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即第一生成矩阵可以体现该T个子块之间的码字耦合关系。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
首先,先介绍第一生成矩阵核和矩阵块。
第一生成矩阵核可以为GN,T个子块中每个子块的码长与第一生成矩阵核的维度相同。N为T个子块中每个子块的码长,N=2n,n为正整数。在实际应用过程,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N的大小,例如,N可以为预设值。
下面结合图4K的示例介绍GN的构造过程:
假设子块的码长为4,则单位矩阵的维度为4,如图4K所示,单位矩阵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1
若经过计算确定对该单位矩阵执行三次循环移动,则单位矩阵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2
经过一次循环移位得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3
其中,循环移位指将矩阵中的元素“1”在该元素“1”所在的行内循环移位。然后再对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4
进行一次循环移位,得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5
并再对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6
进行一次循环移位,得到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7
即第一矩阵核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298
对于其他长度的第一矩阵核GN的构造过程也类似,这里不一一说明。
矩阵块中可以包括第一生成矩阵核和0矩阵(可以表示为0N)。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尺寸与0矩阵的尺寸相同,例如,假设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尺寸为N*N,则0矩阵的尺寸也为N*N。为了便于描述,在下文中,将第一生成矩阵核或者0矩阵称为矩阵单元。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矩阵的尺寸是指矩阵中包括行数和列数,可以通过R*S(R为矩阵的行数,S为矩阵的列数)表示矩阵的尺寸。当矩阵为方矩阵(方阵)时,可以通过行数或列数表示矩阵的尺寸,例如,当矩阵中包括R行R列时,可以通过R*R表示该矩阵的尺寸,也可以通过R表示该矩阵的尺寸。
下面结合图5对矩阵块进行说明。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矩阵块的示意图。请参阅图5,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矩阵单元,图5以矩阵单元的数量为16为例进行说明,每个矩阵单元中包括N*N个元素,例如,元素可以为0或1。矩阵单元可以为GN或者0N。假设N等于2,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1
可选的,矩阵块的第一对角线上包括第一生成矩阵核(GN)。第一对角线可以为矩阵块的主对角线。例如,请参见图5,位于矩阵块的主对角线上的矩阵单元为GN,如第(1,1)、(2,2)、(3,3)、(4,4)个矩阵单元为GN
可选的,矩阵块中的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以下三角形分布。例如,如图5,矩阵块中多个GN以下三角形分布。
可选的,矩阵块中的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第一元素的分布相同,第一元素可以为1。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的元素分布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2
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的元素数量与第一生成矩阵核中的元素数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例如,假设第二生成矩阵核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3
矩阵块如图5所示,则矩阵块中GN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1的分布相同,相应的,矩阵块中0N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0的分布相同。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对矩阵块进行说明。
示例一,假设第二生成矩阵核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4
则矩阵块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5
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的数量为2*2。其中,矩阵块中的GN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元素1的分布相同。
假设N=2,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6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7
代入上述矩阵块中的GN,可以得到矩阵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8
假设N=4,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9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010
代入上述矩阵块中的GN,可以得到矩阵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1
示例二:假设第二生成矩阵核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2
则矩阵块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3
矩阵块中GN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元素1的分布相同。
假设N=2,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5
代入上述矩阵块中的GN,可以得到矩阵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6
示例三:假设第二生成矩阵核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7
则矩阵块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8
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的数量为2*2。其中,矩阵块中GN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元素1的分布相同。
假设N=2,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9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10
代入上述矩阵块中的GN,可以得到矩阵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11
假设N=4,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1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113
代入上述矩阵块中的GN,可以得到矩阵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21
示例四:假设第二生成矩阵核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22
则矩阵块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23
矩阵块中GN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元素1的分布相同。
假设N=2,则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24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25
代入上述矩阵块中的GN,可以得到矩阵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26
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可选的,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的矩阵块数量可以为2。
可选的,第二生成矩阵中的至少两个矩阵块中存在重合部分。例如,第二生成矩阵中每两个相邻的矩阵块存在重合部分,假设两个相邻的矩阵块分别为矩阵块1和矩阵块2,矩阵块1的右下角区域中的元素与矩阵块2的左上角区域中的元素重合。
例如,当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两个矩阵块(分别记为矩阵块1和矩阵块2)时,预设位置关系可以为:矩阵块1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部分,矩阵块2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部分,矩阵块1的右下角区域与矩阵块2的左上角区域重合。
下面,结合图6A至图6D对第二生成矩阵进行说明。
图6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图6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图6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图6D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
请参见图6A,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两个矩阵块,分别记为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相同。第一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部分,第二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部分。第一矩阵块的右下角区域和第二矩阵块的左上角区域重合,第一矩阵块的右下角区域中的元素与第二矩阵块的左上角区域中的元素分布相同。
请参见图6B,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分别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31
则第二生成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32
第一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部分,第二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部分。第一矩阵块中的第一矩阵单元与第二矩阵块中的第二矩阵单元重合。第一矩阵单元在第一矩阵块中的坐标为(2,2),第二矩阵单元在第二矩阵块中的坐标为(1,1)。
请参见图6C,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分别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33
则第二生成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34
第一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部分,第二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部分。该第一矩阵块中的4个第一矩阵单元与所述第二矩阵块中的4个第二矩阵单元重合。4个第一矩阵单元在第一矩阵块中的坐标分别为:(3,3)、(3,4)、(4,3)、(4,4);4个第二矩阵单元在第二矩阵块中的坐标分别为:(1,1)、(1,2)、(2,1)、(2,2)。
请参阅图6D,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第一矩阵块和第二矩阵块分别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35
则第二生成矩阵可以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36
第一生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部分,第二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部分。该第一矩阵块中的4个第一矩阵单元与第二矩阵块的4个第二矩阵单元重合。4个第一矩阵单元在第一矩阵块中的坐标分别为:(5,5)、(5,6)、(6,5)、(6,6);4个第二矩阵单元在第二矩阵块中的坐标分别为:(1,1)、(1,2)、(2,1)、(2,2)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查看,在图6B-图6D中,图中省略0N的标注,即,图6B-图6C中空白的矩阵单元均为0N
下面介绍第一生成矩阵。
具体的,可以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矩阵块的尺寸和T个子块的码长M,确定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矩阵块的数量A,并根据该第二生成矩阵和该数量A生成第一生成矩阵。
可选的,A为使得第一满足第一条件的最小整数,第一条件为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大于等于T个子块的码长M。第一生成矩阵为方阵,可以通过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表示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即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为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
例如,A满足如下关系:
v+(A-2)*g<M≤v+(A-1)*g;
v为矩阵块的尺寸(矩阵块为方阵,v表示矩阵块中包括的元素的行数或列数)。M为T个子块的码长,M为大于1的整数。g为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两个相邻的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例如,第一元素可以为矩阵块中坐标为(1,1)的元素)之间的距离(行号只差或列号之差)表示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
例如,假设矩阵块的尺寸v为256,T个子块的码长为512,相邻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g为128,则A为3。
例如,假设矩阵块的尺寸v为384,T个子块的码长为512,相邻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g为128,则A为2。
下面结合图7A至图7C通过具体示例对第一生成矩阵进行说明。
图7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7A,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两个矩阵块,每个矩阵块中包括16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两个矩阵块的位置关系如图7A所示。
假设每个矩阵单元的尺寸为64(包括64行64列),则矩阵块的尺寸为256,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为128,假设T个子块的码长M为512,则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3个矩阵块,分别记为矩阵块1、矩阵块2和矩阵块3。该3个矩阵块中每两个相邻的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为512。
图7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7B,假设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两个矩阵块,每个矩阵块中包括36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两个矩阵块的位置关系如图6B所示。
假设每个矩阵单元的尺寸为64(包括64行64列),则矩阵块的尺寸为384,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为128,假设T个子块的码长M为512,则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2个矩阵块,分别记为矩阵块1和矩阵块2,该2个矩阵块中每两个相邻的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为640。
图7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7C,假设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两个矩阵块,每个矩阵块中包括4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两个矩阵块的位置关系如图7C所示。
假设每个矩阵单元的尺寸为128(包括128行128列),则矩阵块的尺寸为256,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距离为128,假设T个子块的码长M为1024,则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7个矩阵块,分别记为矩阵块1、矩阵块2、……、矩阵块6和矩阵块7。该7个矩阵块中每两个相邻的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相同。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为1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A-图7C中,除GN之外的矩阵单元均为0N,为了便于描述和查看,图中省略0N的标注,即,图7A-图7C中空白的矩阵单元均为0N
需要说明的是,图7A-图7C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第一生成矩阵,并非对第一生成矩阵进行的限定,当然,第一生成矩阵还可以为其它,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下面介绍通过第一生成矩阵对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的过程。
若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等于T个子块的码长M,则根据该第一生成矩阵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例如,如图7A所示第一生成矩阵为前述图4B所示的第一生成矩阵,相邻的四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如图4B所示,将输入向量乘以该第一生成矩阵,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若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大于T个子块的码长M,则先在第一生成矩阵中确定第三生成矩阵,并根据第三生成矩阵对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第三生成矩阵为在第一生成矩阵的左上角区域截取得到的矩阵,或者,第三生成矩阵为在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区域截取得到的矩阵。第三生成矩阵为方阵。
下面结合图8A和图8B,对第三生成矩阵进行说明。
图8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三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阅图8A,假设T个子块的码长为512,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为640,则可以在第一生成矩阵的左上角截取尺寸为512的矩阵作为该第三生成矩阵。
图8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三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阅图8B,假设T个子块的码长为512,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为640,则可以在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截取尺寸为512的矩阵作为该第三生成矩阵。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图4A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403。
403、获取K个待编码比特。
其中,该待编码比特为信息比特,即该待编码比特为携带具体信息的比特,K为正整数。
可选的,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为该待编码比特中的信息比特,或者为复制该待编码比特得到的信息比特。那么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为复制该待编码比特得到的信息比特;或者,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为复制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得到的信息比特,而该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是复制该待编码比特得到的信息比特。
下面再通过图9A和图9B再示出本申请实施例中的一些示例。
请参阅图9A,图9A中输入向量中,相邻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且相邻四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设定T个子块中的部分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和T个子块中的部分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从而在保证编码增益的情况下,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请参阅图9B,图9B中输入向量中,相邻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且8个子块之间具有码字耦合关系。设定8个子块中的部分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从而在保证编码增益的情况下,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由此可知,在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码构造框架,该码构造框架包括码构造、编码过程和译码过程。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可以设定较小的信息耦合度,以节省硬件开销,避免由于信息复制过程复杂的交换网络。
本申请实施例中,硬件资源(例如,译码器芯片)所支持的最大的母码长有一定的限制,例如,Nmax=1024或者Nmax=512或者Nmax=256。而往往越大的码字耦合度,能带来更好的性能增益。因此,需要在编码译码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折衷考虑。
下面示出几种发送端重传所采用的码字耦合度的方案。
一、根据最大母码长和初传子块的码长确定支持的最大码字耦合度。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长小于最大母码长时,发送端可以采用较大的码字耦合度(但不大于最大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类似IR-HARQ的重传方式)。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长)达到或超过最大母码长时,则不再增加码字耦合度,发送端可以使用固定的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例如,可以使用最大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与IR-HARQ的重传方式类似),这样既能够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又能够保证性能增益。在该方式下,最大码字耦合度的计算方式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初传的子块的码长为N,初传母码长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61
其中,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62
为对x向上取整。Nmax为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大母码长,或者为译码器支持的最大码长。则最大码字耦合度为p=Nmax/N0。其中,码字耦合度指T个子块中具有码字耦合关系的子块的数量。
2、初传的子块的码长为N,Nmax为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大母码长度,或者为译码器支持的最大码长,则最大码字耦合度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63
其中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64
为x的下取整。
二、根据第一目标码长和初传子块的码长确定支持的最大码字耦合度。当发送端向接收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子块和重传子块)的总码长小于第一目标码长时,发送端可以采用较大的码字耦合度(但不大于最大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类似IR-HARQ的重传方式)。当发送端向接收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长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码长,则不再增加码字耦合度,发送端可以使用固定的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例如,可以使用最大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与IR-HARQ的重传方式类似)。当发送端向接收发送的子块的总码长大于或第二目标码长时,则不再进行编码,发送端按照某种顺序重复传输已经发送的重传子块(类似CC-HARQ的重传方式)。
其中,第一目标码长N1和第二目标码长N2为通信协议中规定。第一目标码长N1可以理解为通信协议规定的最大母码长度,或者译码器支持的最大母码长度。
例如,初传的子块的码长为N,初传母码长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71
其中,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72
为对x向上取整。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已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长为K。则最大码字耦合度为p1=N1/N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373
N0,N1,N2的关系为N0≤N1≤N2。则当K小于N1时,采用尽可能大的码字耦合度(但不大于最大码字耦合度p1)进行重传;当总码长K大于或等于第一目标码长N1且小于或等于第二目标码长N2时,仍采用码字耦合度p1进行重传;当总码长总码长K大于N2时,则发送端不再进行编码,重复发送已编码比特。
三、以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的子块的总码率确定重传时采用的码子耦合度。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已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率小于第一预设目标码率时,发送端采用较大的码字耦合度(不大于第一预设码字耦合度)进行重传(类似IR-HARQ的重传方式);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已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率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目标码率且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目标码率时,则发送端采用固定的码子耦合度(例如,该第一预设码字耦合度,与IR-HARQ的重传方式类似)进行重传;当发送端向接收端已发送的子块(包括初传的子块和重传的子块)的总码率大于第二预设目标码率时,则发送端不再进行编码,重复发送已编码的比特(类似CC-HARQ的重传方式)。
例2:假定初传码长为N,信息比特为K,初传码率为R0=K/N。假定当前发送端向接收端已发送的初传子块和重传子块的总码长为M。假定总码率为R=K/M。假定R1为通信协议规定的第一预设目标码率,p1为通信协议规定的耦合度一。R2为通信协议规定的第二预设目标码率。R0,R1,R2的关系为R0≥R1≥R2。则当该初传子块和重传子块的总码率R<R1时,则发送端采用尽可能大的码字耦合度(但采用的码字耦合度p<p1)进行重传;当该初传子块和重传子块的总码率R1≤R≤R2时,则发送端仍采用码字耦合度p1进行重传;当该初传子块和重传子块的总码率R>N2时,则发送端不再进行编码,重复发送已编码比特。
由此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重传方式与IR-HARQ和CC-HARQ融合,在性能增益和编码译码复杂度上更具有竞争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K个待编码比特,K为正整数;然后,生成输入向量,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为该T个子块中的子块,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2至T之间的整数;再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由此可知,在编码过程中,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相当于设定了第一子块与第二子块之间的信息耦合关系,这样使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存在校验关系。那么在编译码过程中,可以按照第一子块与第二子块之间的信息耦合关系进行编译码,从而降低编码译码的复杂度。
下面结合图10A介绍另一种编码方法。图10A为本申请实施例编码方法的另一个实施例示意图。请参阅图10A,该方法包括:
1001、生成输入向量。
其中,该输入向量包括承载在子信道上的信息比特,且部分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承载相同的信息比特。
具体的,该承载在子信道上的信息比特包括该K个待编码比特。该部分承载信息比特的子信道承载相同的信息比特包括以下两种可能的情况,下面结合图10B和图10C进行举例介绍。
请参阅图10B,该输入向量包括子信道1至子信道16上承载的比特。该K个待编码比特分别为子信道1、子信道5、子信道6和子信道7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而子信道11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是从子信道5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复制得到的,子信道12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是从子信道6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复制得到的。即可以理解为子信道11与子信道6上承载相同的信息比特,子信道12与子信道7承载相同的信息比特。且子信道11和子信道12复制的是该K个待编码比特中的部分比特。
请参阅图10B和图10C,该输入向量包括子信道1至子信道24上承载的比特。图10B相关的介绍请参阅前段介绍。子信道17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是从子信道12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复制得到的,而子信道12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是从子信道6上承载的信息比特“1”复制得到的。子信道12与子信道7承载相同的信息比特,且子信道7承载的是该K个待编码比特中的比特。
可选的,该输入向量还包括其他新的信息比特或冻结比特。在后续的实施例或实现方式还包括承载冻结比特为例进行说明。
1002、对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可选的,图10A所示的实施例还包括步骤1003。
步骤1003、获取K个待编码比特。
步骤1003与前述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3类似,具体请参阅前述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步骤403的详细介绍,这里不再赘述。
下面介绍上述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402的另外一种描述方法。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步骤402具体包括:
对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即第一生成矩阵可以体现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之间的码字耦合关系。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是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
其中,第二生成矩阵相当于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矩阵块,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对矩阵块的描述可以此处的第二生成矩阵,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下文还可以简称为第一子矩阵块与第二子矩阵块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
可选的,第一元素可以为第一子矩阵块中左上角的一个元素,第二元素可以为第二子矩阵块中左上角的一个元素。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是指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的行号之差或列号之差。例如,第一元素为0或1。
在第二生成矩阵中,除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之外的其他元素可以均为0元素。
可选的,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矩阵单元,矩阵单元可以为GN或者0N。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均为方阵。GN和0N的描述可以参见图4A所示的实施例。
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或者称为移位自相似性),自相似性指:在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一子矩阵块移动(例如,沿第一生成矩阵的主对角线移动)预设矩阵之后,第一子矩阵块可以移动至第二子矩阵块所在的位置,且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的内容相同。当第二生成矩阵具有相似性时,第二生成矩阵中的元素:ai,j=ai+u,j+u,其中,i为整数,j为整数,v为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v为正整数,u为整数,1≤i<v,1≤j<v,1<i+u≤v,1<j+u≤v。
下面结合图11A至图11C,对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进行说明。
图11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1A,第一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角(或者,称为左上角区域),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角(或者称为右上角区域)。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部分重叠。
图11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1B,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角(或者称为左上角区域),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角(或者称为右下角区域)。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之间具有一定距离,即,第一子矩阵块的右下角的一个元素(简称为元素1)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的一个元素(简称为元素2)之间具有一定距离,例如,元素2与元素1的行号之差大于1。
图11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1C,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左上角(或者称为左上角区域),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二生成矩阵的右下角(或者称为右下角区域)。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邻,即,第一子矩阵块的右下角的一个元素(简称为元素1)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的一个元素(简称为元素2)相邻,例如,元素2的行号比元素1的行号大1,元素2的列号比元素1的列号大1。
可选的,第二生成矩阵中的元素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副对角线对称。
下面,通过具体示例示意第二生成矩阵。
图12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2A,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分别包括一个GN。假设N为128,则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之间的距离为128。
图12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第二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2B,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分别包括四个矩阵单元。假设N为128,则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之间的距离为256。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和查看,在图12A-图12B中,图中省略0N的标注,即,图12A-图12B中空白的矩阵单元均为0N。图12A-图12B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第一生成矩阵,并非对第一生成矩阵进行的限定。
下面介绍第一生成矩阵。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下面,结合图13,对第一生成矩阵进行说明。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3,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5个第二生成矩阵。该5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一生成矩阵的主对角线分布,沿着第一生成矩阵的主对角线向下和向右的延伸方向,第二生成矩阵的标号依次增大,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左上角的矩阵为第1个第二生成矩阵。例如,请参见图13,标号1所指的第二生成矩阵为第1个第二生成矩阵,标号2所指的第二生成矩阵为第2个第二生成矩阵,以此类推,标号5所指的第二生成矩阵为第5个第二生成矩阵。
请参见图13,第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与第2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重合。第2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与第3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重合。第3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与第4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重合。第4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与第5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重合。
可选的,A为使得第一条件被满足的最小整数,第一条件为: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
例如,A满足如下关系:
v+(A-2)*u<M≤v+(A-1)*u;
其中,v为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M为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M为大于1的整数。
例如,假设矩阵块的尺寸v为256,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为512,相邻两个第二生成矩阵之间的距离u为128,则A为3。
例如,假设矩阵块的尺寸v为384,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为512,相邻两个第二生成矩阵之间的距离u为128,则A为2。
可选的,可以根据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和第二生成矩阵,确定第一生成矩阵所包括的第二生成矩阵的数量A,再根据第二生成矩阵和该数量A生成第一生成矩阵。例如,可以沿第二生成矩阵的主对角线方向,复制并移动A-1次第二生成矩阵,得到第一生成矩阵,每次移动距离为u,移动距离是指移动的行数或列数,例如,移动了3行,则移动距离为3。
下面结合图14,对根据该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第一生成矩阵的过程进行说明。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生成第一生成矩阵的过程示意图,请参见图14,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16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第二生成矩阵中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的距离(行距或者列距)为u。假设确定得到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3个第二生成矩阵,则需要对第二生成矩阵进行复制并移动2次。
请参见图14,在第一次复制并移动的过程中,复制第二生成矩阵1,并将复制的第二生成矩阵1沿主对角线方向移动u行(该u行对应的对角线距离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11
),得到第二生成矩阵2。第二生成矩阵2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二生成矩阵1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
请参见图14,在第二次复制并移动的过程中,复制第二生成矩阵2,并将复制的第二生成矩阵2沿主对角线方向移动u行(该u行对应的对角线距离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12
),得到第二生成矩阵3。第二生成矩阵3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二生成矩阵2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
确定第一生成矩阵包括第二生成矩阵1、第二生成矩阵2和第二生成矩阵3。
需要说明的是,图14只是以示例的形式示意一种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第一生成矩阵的方式,并非对该方式进行的限定。在图14中,除GN之外的矩阵单元均为0N,为了便于描述和查看,图中省略0N的标注,即,图14中空白的矩阵单元均为0N
图15A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5A,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16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
假设每个矩阵单元的尺寸为64(包括64行64列),则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为512,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第一生成矩阵之间的距离为128,假设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为512,则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3个第二生成矩阵,在该3个第二生成矩阵的每两个相邻的生成矩阵中,后一个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前一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为512。
图15B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5B,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16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
假设每个矩阵单元的尺寸为128(包括128行128列),则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为512,第二生成矩阵中的两个第一生成矩阵之间的距离为256,假设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为1500,则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5个第二生成矩阵,在该5个第二生成矩阵的每两个相邻的生成矩阵中,后一个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前一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为1536。
图15C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生成矩阵的示意图。请参见图15C,第二生成矩阵中包括16个矩阵单元,部分矩阵单元为GN,部分矩阵单元为0N。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
假设每个矩阵单元的尺寸为128(包括128行128列),则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为256,第一生成矩阵中的两个子块之间的距离为128,假设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为1024,则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7个第二生成矩阵,在该7个第二生成矩阵的每两个相邻的生成矩阵中,后一个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前一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第一生成矩阵中包括的行数或者列数)为1024。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A-图15C中,除GN之外的矩阵单元均为0N,为了便于描述和查看,图中省略0N的标注,即,图15A-图15C中空白的矩阵单元均为0N
下面基于图4A所示的编码方法的基础上,下面介绍基于上述编码方法的译码方法。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译码示意图。请参阅图16,该方法包括:
1601、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
其中,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Q个第一对数似然比LLR,Q为正整数。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第二子块上的复制得到的,该第二子块在该第一子块之后。
可选的,第一子块和第二子块的相关介绍请参阅前述图4A所示的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可选的,该Q个第一LLR包括P个第二LLR序列,即Q个第一LLR可以划分为P个第一LLR序列,一个第一LLR序列包括至少两个LLR,一个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例如,P个第一LLR序列为第1个子块至第P个子块分别所对应的第一LLR序列。
需要说明的是,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时,每次可以发送一个子块对应的码长N的数据,也可以发送小于一个子块对应的码长N的数据,或者是一次发送多个子块,具体本申请不做限定。并且,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的顺序可以与子块的序号顺序相同,也可以不相同,具体此处不做限定。
1602、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可选的,步骤1602具体包括: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映射关系可以参阅前述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的相关介绍,第一生成矩阵为图4A所示的实施例中进行极化编码的矩阵,此处不再赘述。
那么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具体包括:
确定P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P个第二LLR序列,一个第一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一个第二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
根据第P个第二LLR序列,确定得到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根据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及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i为1至P-1之间的整数。
通过上述译码得到对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的译码过程,对P个子块进行一一译码,直到得到第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获得初传的第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下面以该Q等于T个子块的码长M,这里以接收端接收到T个子块的译码过程为例说明译码过程。即M个第一LLR包括T个第一LLR序列,即M个第一LLR可以划分为T个第一LLR序列,一个第一LLR序列中包括N个第一LLR。
一个第一LLR序号对应一个子块。例如,假设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且第二生成矩阵如图3所示,则M个第一LLR中包括8个第一LLR序列,该8个第一LLR序列与T个子块的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第一LLR序列的标识 子块
第一LLR序列1 第1个子块、第2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2 第2个子块、第3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3 第3个子块、第4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4 第4个子块、第5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5 第5个子块、第6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6 第6个子块、第7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7 第7个子块、第8个子块
第一LLR序列8 第8个子块
并且,图3所示的编码场景,相邻的两个子块之间具有信息耦合关系,因此在译码时,应当结合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对第i个子块进行译码。
请参阅表2,第一LLR序列1与第1个子块和第2个子块相关,第一LLR序列2与第2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和第3个子块的比特相关,依次类推。
为了进行准确译码,可以对第一LLR序列进行解耦,得到每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第二LLR序列,使得一个第二LLR序列与一个子块对应。例如,对表3所示的第一LLR序列进行解耦,得到8个第二LLR序列,该8个第二LLR序列与子块的关系如表3所示:
表3
第二LLR序列的标识 子块
第二LLR序列1 第1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2 第2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3 第3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4 第4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5 第5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6 第6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7 第7个子块
第二LLR序列8 第8个子块
请参见表3,第二LLR序列1与第1个子块相关,第二LLR序列2与第2个子块相关,依次类推。
可选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第i个第二LLR序列:根据第i个第一LLR序列和第i-1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第二LLR序列。其中,第1个第二LLR序列与第1个第一LLR序列相同。
可选的,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该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第一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
确定所述T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T个第二LLR序列,一个所述第一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一个所述第二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
根据第T个第二LLR序列,确定得到第T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T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根据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第一LLR序列、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通过上述译码得到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过程,对T个子块进行一一译码,直到得到第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获得初传的第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下面结合具体示例接收端的译码过程。后续示例中l′i为第i个第一LLR序列,li为第i个第二LLR序列,ui为编码前的第i个子块的比特序列,ci为编码后的第i个子块的比特序列,i具体视接收端译码针对的子块的个数来决定,例如,当接收端对四个子块进行译码时,i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或等于4的整数。第1个子块u1为用于初传的子块,在第1个子块u1之后的子块均为用于重传的子块。f运算为:f(L1,L2)=sgn(L1)sgn(L2)min(|L1|,|L2|)。g运算为: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4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42
对c进行编码得到u。
示例一:下面基于图3所示的编码场景,接收端的译码方式可以是:
确定第i个第二LLR序列:根据第i个第一LLR序列和第i-1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第二LLR序列。其中,第1个第二LLR序列与第1个第一LLR序列相同。
可以通过如下方式确定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根据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第一LLR序列和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请参阅17A,以接收端对前四个子块进行译码为例介绍译码过程。图17A的基础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前3个子块的数据译码失败,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进行重传。在此基础上,接收端总共接收到4N个LLR之后,将接收到的4N个LLR分为4个第一LLR序列,该4个第一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l′4。上述4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第二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l4
先确定第1个第二LLR序列l1。再对第1个第二LLR序列l1和第2个第一LLR序列l′2进行f运算,得到第2个第二LLR序列l2。再对第2个第二LLR序列l2和第3个第一LLR序列l′3进行f运算,得到第3个第二LLR序列l3,以此类推,直至得到上述4个第二LLR序列。用公式表示为:l1=l′1,l2=f(l′2,l1),l3=f(l′3,l2),l4=f(l′4,l3)。
先将第4个第二LLR序列l4输入至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4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4,其中,u4中包括N个译码比特。对u4进行编码,得到第4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4。对c4、l′4和l3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l3,并输入至译码器;并且,将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4中从u3复制的信息比特,并通过先入先出(first input first output,FIFO)缓存器将该信息比特输入至译码器。然后,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3。然后,译码器根据u3进行编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3。其中,译码器在译码时,可以将该信息比特当做带有特定值的特殊冻结比特来译码,即将该信息比特作为u3中被复制比特的位置的信息比特的信息译码结果;或者,将该信息比特作为校验比特,其校验值作为u3中被复制比特的位置的信息比特的信息译码结果。以此类推,直到确定得到第1个信息译码结果u1,从而得到初传的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1
如果在上述图17A所示的示例中接收端译码失败,那么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进行重传。下面示出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8个子块进行译码的过程。请参阅图17B,l′i为第i个第一LLR序列,li为第i个第二LLR序列,ui为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ci为第i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i为1至8之间的整数。在接收端接收到8N个LLR之后,将接收到的8N个LLR分为8个第一LLR序列,该8个第一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l′4、l′5、l′6、l′7、l′8。上述8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第二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l4、l5、l6、l7、l8
请参阅图17B,先确定得到第1个第二LLR序列l1。再对第1个第二LLR序列l1和第2个第一LLR序列l′2进行f运算,得到第2个第二LLR序列l2。再对第2个第二LLR序列l2和第3个第一LLR序列l′3进行f运算,得到第3个第二LLR序列l3,以此类推,直至得到上述8个第二LLR序列。用公式表示为:l1=l′1,l2=f(l′2,l1),l3=f(l′3,l2),l4=f(l′4,l3),l5=f(l′5,l4),l6=f(l′6,l5),l7=f(l′7,l6),l8=f(l′8,l7)。
请参阅图17B,先将第8个第二LLR序列l8输入至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8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8,其中,u8中包括N个译码比特。对u8进行编码,得到第8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8。对c8、l′8和l7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51
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52
输入至译码器进行译码;并且,将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8中从u7复制的信息比特,并通过FIFO缓存器将该信息比特输入至译码器。然后,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7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7。对u7进行编码,得到第7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7。对c7、l′7和l6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1
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2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将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7中从u6复制的信息比特,并通过FIFO将该信息比特输入至译码器。然后,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6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6。以此类推,直至确定得到第1个译码结果u1,从而得到初传的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1
示例二:基于图4B所示的编码场景,接收端的译码方式可以是:
确定第i个第二LLR序列:根据第i个第一LLR序列和第i-2个第二LLR序列,确定所述第i个第二LLR序列,所述i为3至T之间的整数。其中,第一个第二LLR序列与第一个第一LLR序列相同;第二个第二LLR序列与第二个第一LLR序列相同。
下面结合图18A至图18D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8A,图18A示出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2个子块进行译码的过程。图18A的基础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第1个子块的数据译码失败,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进行重传。在此基础上,接收端总共接收到2N个LLR之后,将接收到的2N个LLR被分为2个第一LLR序列,该2个第一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
先根据l′i计算l′i′,其中,l′1′=l′1,l′2′=l′2。l′i′为第i个第二LLR序列。
再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参数进行译码:将l2输入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2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2,其中,u2中包括N个译码比特。对u2进行编码,得到第2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2。对c2、l′2′、l′1′进行g运算,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8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将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2中从u1复制的信息比特,并通过数据选择器(multiplexer,MUX)将该信息比特输入至译码器。然后,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1
如果在上述图18A所示的示例中接收端仍译码失败,那么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进行重传。下面示出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3个子块进行译码的过程。请参阅图18B,在发送端基于图18A的基础再次重传后,接收端总共接收到3N个LLR之后,将接收到的3N个LLR被分为3个第一LLR序列,该3个第一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
先根据l′i计算l′i′,其中,l′1′=l′1,l′2′=l′2,l′3′=f(l′3,l′1′)。l′i′为第i个第二LLR序列。
再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参数进行译码:将l3输入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3,其中,u3中包括N个译码比特。对u3进行编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3。对c3、l′3′、l′1′进行g运算,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3
对l′1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4
进行f运算,并将f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5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将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3中从u2复制的信息比特,并通过数据选择器MUX将该信息比特输入至译码器。然后,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2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2。对u2进行编码,得到第2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2。对c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6
进行g运算,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67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3中从u1复制的信息比特1和u2中从u1复制的信息比特2,并分别通过选择器MUX将该信息比特1和信息比特2输入至译码器,再进行译码,得到第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1
如果在上述图18B所示的示例中接收端仍译码失败,那么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进行重传。下面示出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4个子块进行译码的过程。请参阅图18C,在发送端基于图18B的基础再次重传后,接收端总共接收到4N个LLR之后,将接收到的4N个LLR被分为4个第一LLR序列,该4个第一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l′4
先根据l′i计算l′i′,其中,l′1′=l′1,l′2′=l′2,l′3′=f(l′3,l′1′),l′4′=f(l′4,l′2′)。
再根据l′i′计算li,其中,l3=l′3′,l1=l′1′。
再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参数进行译码:将l4输入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4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4,其中,u4中包括N个译码比特。对u4进行编码,得到第4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4。对c4、l′4′、l′3′进行g运算,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1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将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4中从u3复制的信息比特,并通过数据选择器MUX将该信息比特输入至译码器,再进行译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3。对u3进行编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3。对c4+c3、l′4、l′2′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3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4
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6
其中,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7
为对c3、l′3、l′15进行g运算的结果。将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5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3中从u2复制的信息比特1和u4中从u2复制的信息比特2,并通过数据选择器MUX将该信息比特1和信息比特2输入至译码器,再进行译码,得到第3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2。对u2进行编码,得到第2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2。以此类推,直至确定得到第1个译码结果u1,从而得到初传的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1
如果在上述图18C所示的示例中接收端仍译码失败,那么发送端继续向接收端进行重传。下面示出接收端对发送端发送的8个子块进行译码的过程。请参阅图18D,在发送端基于图18C的基础再次重传后,接收端总共接收到8N个LLR之后,将接收到的8N个LLR被分为8个第一LLR序列,该8个第一LLR序列分别记为:l′1、l′2、l′3、l′4、l′5、l′6、l′7、l′8
先根据l′i计算l″i,其中,l″1=l′1,l″2=l′2,l″3=f(l′3,l″1),l″4=f(l′4,l″2),l″5=f(l′5,l″3),l″6=f(l′6,l″4),l″7=f(l′7,l″5),l″8=f(l′8,l″6)。l″i为第i个第二LLR序列。
再根据l″i计算li,其中,l8=f(l″8,l″7),l7=l″7,l5=l″5,l3=l″3′,l1=l″1
再根据上述计算得到的参数进行译码:将l8输入译码器进行译码得到第8个译码结果u8,其中,u8中包括N个译码比特。对u8进行编码,得到第8个编码后的比特序列c8。对c8、l″8、l″7进行g运算,并将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9
输入至译码器;并且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8中从u7复制的信息比特,并将该信息比特通过MUX输入译码器,再进行译码,得到第7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7;对u7进行编码,得到第7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c7。对c8+c7、l′8、l″6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12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10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11
进行g运算,得到g运算结果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13
其中,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14
为对c7、l′7、l″5进行g运算的结果。将
Figure BDA0002543929770000478
输入至译码器,并通过映射关系确定在编码端编码时u8中从u6复制的信息比特a和u7中从u6复制的信息比特b输入至译码器,再进行译码,得到第6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6。以此类推,直至确定得到第1个译码结果u1,从而得到初传的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u1
下面,结合图19至图21,对本申请的译码方法的译码性能进行说明。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译码性能示意图。请参阅图19,横轴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纵轴表示误块率(Block Error Rate,BLER)。
请参阅图19,当初传码长N=128,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1024,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112,且无耦合时,性能曲线如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128,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1024,信息比特的数量为112,信息的耦合度为8,且码字无耦合时(现有IF-HARQ方式),性能曲线如另外一条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128,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1024,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112,信息的耦合度为8,且码字的耦合度为8时(现有IR-HARQ方式),性能曲线如另外一条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128,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1024,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112,信息的耦合度为2,且码字的耦合度为8时,性能曲线如实线所示。
图2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译码性能示意图。请参阅图20,当初传码长N=256,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2048,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224,且无耦合时,性能曲线如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256,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2048,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224,信息的耦合度为8,且码字无耦合时(现有IF-HARQ方式),性能曲线如另外一条虚线所示。当当初传码长N=256,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2048,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224,信息的耦合度为8,且码字的耦合度为8时(现有IR-HARQ方式),性能曲线如另外一条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256,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2048,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224,信息的耦合度为2,且码字的耦合度为8时,性能曲线如实线所示。
图2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译码性能示意图。请参阅图21,当初传码长N=512,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4096,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448,且无耦合时,性能曲线如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512,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4096,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448,信息的耦合度为8,且码字无耦合时(现有IF-HARQ方式),性能曲线如另外一条虚线所示。当当初传码长N=512,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4096,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448,信息的耦合度为8,且码字的耦合度为8时(现有IR-HARQ方式),性能曲线如另外一条虚线所示。当初传码长N=512,支持的最大母码长为4096,信息比特的数量K为448,信息的耦合度为2,且码字的耦合度为8时,性能曲线如实线所示。
因此可知,当采用较小的信息的耦合度和适当的码字的耦合度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性能增益,相比之下,编码译码的复杂度也较低。
图2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2,该编码装置可以包括生成单元2201和编码单元2202。可选的,该编码装置还包括获取单元2203和确定单元2204。
该生成单元2201,用于生成输入向量,该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该第一子块和该第二子块为该T个子块中的子块,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该编码单元2202,用于对该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获取单元2203,用于获取K个待编码比特,K为正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中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中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2204,用于根据第一码率分配表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根据预设的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子块上承载该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一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一信息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2204,用于根据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该第一耦合子块和该第二耦合子块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子块,该第一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该第二耦合子块是由该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根据预设的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该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的与该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二可靠度序列包括第一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该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是由该第二耦合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2204,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三可靠度序列确定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该第三可靠度序列包括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一信息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三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第三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一耦合子块与该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相同的第三子块,该第三子块包括第一子信道;该确定单元2204还用于:
当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该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包括:该第一子信道在该第一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一可靠度,该第一子信道在所述第二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二可靠度;
该第一预设规则包括:当该第一可靠度大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该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将该第一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该第一可靠度小于或等于该第二可靠度时,将该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将该第二可靠度作为该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第四子块和第五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第四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该第五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一可靠度序列用于指示每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该第四子块包括第二子信道,该第五子块包括第三子信道;该确定单元2204还用于:
当该第二子信道和该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该第二子信道和该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包括:该第二子信道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第三可靠度,该第三子信道在该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所述第三可靠度;
该第二预设规则包括:当该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确定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当该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确定该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该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二子块包括与该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或者,该第二子块包括与该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T-1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确定单元2204还用于:
按照预设的映射序列确定M个子块,该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该M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直接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序列用于指示该T个子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T=8时,该映射关系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该T个子块的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单元2202具体用于: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该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该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该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T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的码长与该第一生成矩阵核的维度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该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至少两个矩阵块存在重合部分。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的第一对角线上包括该第一生成矩阵核。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中的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以下三角形分布。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矩阵块中的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的第一元素的分布相同,该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包括的元素数量与该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数量相同,该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为该第一生成矩阵核或0矩阵。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编码单元2202具体用于: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在该实现方式中,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再结合上述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灵活的码构造框架。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可以设定较小的信息耦合度,以节省硬件开销,避免由于信息复制过程复杂的交换网络。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中不存在重叠的元素。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为v*v,第二生成矩阵中的元素满足:ai,j=ai+u,j+u,其中,i为整数,j为整数,v为正整数,u为整数,1≤i<v,1≤j<v,1<i+u≤v,1<j+u≤v。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在第二生成矩阵满足ai,j=ai+u,j+u时,使得第二生成矩阵满足自相似性,从而实现提供通过第一生成矩阵来设定码字耦合度。在码构造过程中,可以设定适当的信息耦合度和码字耦合度,获得与IR-HARQ类似的性能增益,在编码译码的复杂度和性能增益之间提供了灵活的折衷方式。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生成矩阵的元素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副对角线对称。由该实现方式可知,该第二生成矩阵的元素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副对角线对称,使得编码的复杂度较低。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为使得第一条件被满足的最小整数,第一条件为:第一生成矩阵的尺寸大于或等于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满足如下关系:
v+(A-2)*u<M≤v+(A-1)*u;
其中,v为第二生成矩阵的尺寸,M为输入向量所包括的T个子块的码长M,M为大于1的整数。
图2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3,该译码装置可以包括接收单元2301和译码单元2302。
接收单元2301,用于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该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该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
译码单元2302,用于根据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该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包括: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该映射关系包括第一子块中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第二子块中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译码单元23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该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该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该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该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该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该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A为正整数,该映射关系包括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和该第二子块上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Q个第一对数似然比LLR,Q为正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Q个第一LLR中包括P个第一LLR序列,该第一LLR序列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LLR,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译码单元2302具体用于:
确定该P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P个第二LLR序列,一个第一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一个第二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
根据第P个第二LLR序列,确定得到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根据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至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及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i为1至P-1之间的整数。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译码单元2302具体用于:
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映射关系对该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第二生成矩阵包括第一子矩阵块位于第二子矩阵块的左上角,第二子矩阵块位于第一生成矩阵的右下角,第一子矩阵块和第二子矩阵块相同,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方向,第一子矩阵块中的第一元素与第二子矩阵块中第二元素之间的距离为u,u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第二生成矩阵,A个第二生成矩阵沿第二生成矩阵的对角线(例如,对角线可以为主对角线)分布,A个第二生成矩阵中的第b+1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一子矩阵块与第b个第二生成矩阵的第二子矩阵块重合,b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该映射关系包括该第一子块上承载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和该第二子块上承载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图2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编码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4,该编码装置2400可以包括:处理器2401以及存储器2402,其中,
存储器24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还可以用于存储中间数据;
处理器24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编码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24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2401集成在一起。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402甚至还可以位于编码装置2400之外。
当所述存储器2402是独立于处理器24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编码装置2400还可以包括总线24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2402和处理器2401。
可选的,编码装置24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发送器。例如,发送器用于发送编码后的比特。
本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24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的编码方法,其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2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的硬件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5,该译码装置2500可以包括:处理器2501以及存储器2502,其中,
存储器2502,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还可以用于存储中间数据;
处理器2501,用于执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实现上述译码方法中的各个步骤。具体可以参见前面方法实施例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地,存储器2502既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2501集成在一起。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2502甚至还可以位于译码装置2500之外。
当所述存储器2502是独立于处理器2501之外的器件时,所述译码装置2500还可以包括总线2503,用于连接所述存储器2502和处理器2501。
可选的,译码装置25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接收器。例如,接收器用于接收极化编码后的比特信息。
本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2500可以为终端设备,或者也可以为网络设备,可用于执行上述的译码方法,其实现方式和技术效果类似,本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图2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编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6,该编码装置2600可以包括通信接口2601和逻辑电路2602,其中,
可选的,通信接口2601可以具有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的获取单元2203的功能。逻辑电路2602可以具有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生成单元2201、编码单元2202和确定单元2204的功能。
可选的,逻辑电路2602可以具有图24所示的实施例中的处理器2401的功能。逻辑电路26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编码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的,该通信接口还用于输出编码后的比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编码装置26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图2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译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请参见图27,该译码装置2700可以包括输入接口2701和逻辑电路2702,其中,
可选的,输入接口2701可以具有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接收单元2301的功能。逻辑电路2702可以具有图23所示的实施例中译码单元2302的功能。
可选的,逻辑电路2702可以具有图25实施例中的处理器2501的功能。逻辑电路2702可以用于执行上述译码方法中的步骤。
可选的,译码装置2700还可以包括输出接口。例如,输出接口可以输出译码后的比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译码装置2700可以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所示的技术方案,其实现原理以及有益效果类似此处不再进行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上所述的译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者集成电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还可以用于存储中间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编码方法。
可选的,存储器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还可以位于所述芯片或者集成电路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芯片或者集成电路,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
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程序指令,还可以用于存储中间数据;
所述处理器,用于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程序指令以实现如上所述的译码方法。
可选的,存储器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跟处理器集成在一起。在有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还可以位于所述芯片或者集成电路之外。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的编码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程序产品,所述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的译码方法。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内容所描述的方法或者算法的步骤可以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是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grammable ROM,EPROM)、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只读光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基站或终端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接收设备中。
应理解,上述处理器可以是中央处理单元(英文:Central Processing Unit,简称:CPU),还可以是其他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英文:Digital Signal Processor,简称:DSP)、专用集成电路(英文: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简称:ASIC)等。通用处理器可以是微处理器或者该处理器也可以是任何常规的处理器等。结合发明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
存储器可能包含高速RAM存储器,也可能还包括非易失性存储NVM,例如至少一个磁盘存储器,还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总线可以是工业标准体系结构(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ISA)总线、外部设备互连(Peripheral Component,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体系结构(Extended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EISA)总线等。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为便于表示,本申请附图中的总线并不限定仅有一根总线或一种类型的总线。
上述存储介质可以是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可以意识到,在上述一个或多个示例中,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功能可以用硬件、软件、固件或它们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将这些功能存储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中或者作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上的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其中通信介质包括便于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送计算机程序的任何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通用或专用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模块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模块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模块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模块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Claims (30)

1.一种polar码编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生成输入向量,所述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所述第一子块和所述第二子块为所述T个子块中的子块,所述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
对所述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块上的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所述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所述第二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一码率分配表确定所述第一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比特的数量;
根据预设的第一可靠度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所述第一可靠度序列包括所述第一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第二码率分配表确定第一耦合子块承载的与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数量,所述第一耦合子块和所述第二耦合子块分别包括至少两个子块,所述第一耦合子块是由所述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所述第二耦合子块是由所述至少两个子块所对应的编码后的比特序列经过异或得到的;
根据预设的第二可靠度序列确定所述第一耦合子块上承载的与所述第二耦合子块相关的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所述第二可靠度序列包括所述第一耦合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根据预设的第三可靠度序列确定所述第一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序号,所述第三可靠度序列包括所述T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块包括第三子块,所述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所述第三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所述第一耦合子块与所述第二耦合子块包括相同的第三子块,所述第三子块包括第一子信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时,按照第一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所述第一子信道对应多个可靠度包括:
所述第一子信道在所述第一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一可靠度,所述第一子信道在所述第二耦合子块中对应第二可靠度;
所述第一预设规则包括:
当所述第一可靠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可靠度时,将所述第一可靠度作为所述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当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将所述第一可靠度作为所述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当所述第一可靠度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可靠度时,将所述第二可靠度作为所述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当所述第一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二耦合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将所述第二可靠度作为所述第一子信道的可靠度。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块包括第四子块和第五子块,所述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所述第四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和所述第五子块上的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所述第一可靠度序列用于指示每个子块的子信道的可靠度排序,所述第四子块包括第二子信道,所述第五子块包括第三子信道;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第二子信道和所述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时,按照第二预设规则确定所述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和所述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
其中,所述第二子信道和所述第三子信道具有相同的可靠度包括:
所述第二子信道在所述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第三可靠度,所述第三子信道在所述第一可靠度序列中对应所述第三可靠度;
所述第二预设规则包括:
当所述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时,确定所述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所述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或者,
当所述第四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五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前时,确定所述第三子信道的可靠度大于所述第二子信道的可靠度。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子块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块相邻的M个子块,或者,所述第二子块包括与所述第一子块非相邻的M个子块,M为大于或等于1且小于T-1的整数。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预设的映射序列确定所述M个子块,所述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从所述M个子块上的信息比特直接复制得到的,所述映射序列用于指示所述T个子块之间的映射关系。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T=8时,所述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1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1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1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1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所述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的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所述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3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或者,
所述映射序列包括:
第1个子块与第2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2个子块与第3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1个子块与第4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3个子块与第5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5个子块与第6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6个子块与第7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所述第7个子块与第8个子块之间具有映射关系。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包括:
对所述输入向量通过第一生成矩阵进行极化编码;
其中,所述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所述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所述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所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所述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所述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所述A为正整数。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T个子块中的每个子块的码长与所述第一生成矩阵核的维度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所述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矩阵块存在重合部分。
15.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块的第一对角线上包括所述第一生成矩阵核。
16.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块中的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以下三角形分布。
17.根据权利要求1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矩阵块中的第一生成矩阵核的分布与第二生成矩阵核中的第一元素的分布相同,所述第二生成矩阵核中包括的元素数量与所述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数量相同,所述矩阵块中包括的矩阵单元为所述第一生成矩阵核或0矩阵。
18.一种polar码译码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所述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所述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
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所述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包括:
所述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映射关系从所述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所述映射关系包括所述第一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一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与所述第二子块上承载所述第二信息比特的子信道之间的映射关系。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包括:
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所述映射关系对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所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其中,所述第一生成矩阵是根据第二生成矩阵生成的,所述第二生成矩阵包括按照预设位置关系分布的至少两个矩阵块,所述矩阵块中包括多个第一生成矩阵核,所述第一生成矩阵包括A个矩阵块,所述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为根据所述预设位置关系确定的,所述A为正整数。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Q个第一对数似然比LLR,Q为正整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Q个第一LLR中包括P个第一LLR序列,所述第一LLR序列中包括至少两个第一LLR,P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根据第一生成矩阵和所述映射关系对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所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包括:
确定所述P个第一LLR序列对应的P个第二LLR序列,一个所述第一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一个所述第二LLR序列对应一个子块;
根据所述第P个第二LLR序列,确定得到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
根据第i+1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至所述第P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第i+1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至所述第P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中的至少一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以及所述第i个第二LLR序列,确定第i个子块的码字译码结果和第i个子块的信息译码结果,所述i为1至P-1之间的整数。
23.根据权利要求20至2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个矩阵块中相邻的两个矩阵块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所述预设位置关系相同。
24.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25.一种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如权利要求18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26.一种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编码装置包括通信接口和逻辑电路;
所述逻辑电路,用于生成输入向量,所述输入向量包括T个子块,第一子块上的第一信息比特是根据第二子块上的第二信息比特复制得到的,其中,所述第一子块和所述第二子块为所述T个子块中的子块,所述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T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对所述输入向量进行极化编码,得到编码后的比特;
所述通信接口,用于输出所述编码后的比特。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编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权利要求2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
28.一种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译码装置包括输入接口和逻辑电路;
所述输入接口,用于接收待译码的比特信息,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包括第一子块的比特的信息和第二子块的比特的信息,所述第一子块上的比特是由所述第二子块上的比特复制得到的,所述第二子块的序号顺序在所述第一子块的序号顺序之后;
所述逻辑电路,用于根据所述待译码的比特信息进行极化译码,得到极化译码后的比特。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译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逻辑电路还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9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30.一种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编码方法或者如权利要求18至2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译码方法。
CN202010554839.5A 2020-06-17 2020-06-17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1381006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839.5A CN113810061A (zh) 2020-06-17 2020-06-17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EP21826047.9A EP4156579A4 (en) 2020-06-17 2021-06-17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PCT/CN2021/100530 WO2021254422A1 (zh) 2020-06-17 2021-06-17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BR112022025725A BR112022025725A2 (pt) 2020-06-17 2021-06-17 Método e aparelho de codificação de código polar e método e aparelho de decodificação de código polar
US18/067,513 US20230124664A1 (en) 2020-06-17 2022-12-16 Polar code encoding method, polar code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es thereof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54839.5A CN113810061A (zh) 2020-06-17 2020-06-17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810061A true CN113810061A (zh) 2021-12-17

Family

ID=78943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54839.5A Pending CN113810061A (zh) 2020-06-17 2020-06-17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124664A1 (zh)
EP (1) EP4156579A4 (zh)
CN (1) CN113810061A (zh)
BR (1) BR112022025725A2 (zh)
WO (1) WO2021254422A1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575A (zh) * 2022-03-17 2022-05-06 东南大学 基于动态拷贝映射的极化码重传译码方法
WO2024031287A1 (zh) * 2022-08-08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1698B (zh) * 2020-04-22 2022-07-1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编码、译码方法、装置及设备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9867A1 (en) * 2006-08-30 2008-03-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coding technique for linear block codes
US20170214416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catenated and sliding-window polar coding
US20180323804A1 (en) * 2017-05-08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bch signal design and efficient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polar decoding
CN109412608A (zh) * 2017-03-24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loar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WO2019158112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decodable redundancy versions for polar codes
WO2019192461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ed harq scheme over time-varying channel
WO2019239467A1 (ja) * 2018-06-11 2019-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US20200099471A1 (en) * 2017-03-22 2020-03-26 Idac Holdings, Inc. Sub-block wise interleaving for polar coding systems,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CN110945814A (zh) * 2017-07-24 202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重传中的复制信息比特数量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282249B (zh) * 2017-01-05 2021-02-2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信息的传输方法和装置
US11031958B2 (en) * 2018-06-25 2021-06-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Hybrid polar code design for ultra-reliable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 (URLLC)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80059867A1 (en) * 2006-08-30 2008-03-06 Microsoft Corporation Decoding technique for linear block codes
US20170214416A1 (en) * 2016-01-21 2017-07-27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Concatenated and sliding-window polar coding
US20200099471A1 (en) * 2017-03-22 2020-03-26 Idac Holdings, Inc. Sub-block wise interleaving for polar coding systems, procedures, and signaling
CN109412608A (zh) * 2017-03-24 2019-03-0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Ploar编码方法和编码装置、译码方法和译码装置
US20180323804A1 (en) * 2017-05-08 2018-11-08 Qualcomm Incorporated Pbch signal design and efficient continuous monitoring and polar decoding
CN110945814A (zh) * 2017-07-24 2020-03-31 高通股份有限公司 指示重传中的复制信息比特数量
WO2019158112A1 (en) * 2018-02-15 2019-08-22 Qualcomm Incorporated Self-decodable redundancy versions for polar codes
WO2019192461A1 (en) * 2018-04-04 2019-10-10 Qualcomm Incorporated Polar coded harq scheme over time-varying channel
WO2019239467A1 (ja) * 2018-06-11 2019-12-19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端末装置、基地局、無線通信システムおよび無線通信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48575A (zh) * 2022-03-17 2022-05-06 东南大学 基于动态拷贝映射的极化码重传译码方法
CN114448575B (zh) * 2022-03-17 2024-02-06 东南大学 基于动态拷贝映射的极化码重传译码方法
WO2024031287A1 (zh) * 2022-08-08 2024-0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数据处理方法、装置及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1254422A1 (zh) 2021-12-23
BR112022025725A2 (pt) 2023-03-07
EP4156579A1 (en) 2023-03-29
US20230124664A1 (en) 2023-04-20
EP4156579A4 (en) 2024-06-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75799B (zh) 极化Polar码的编译码方法及装置
CN108347302B (zh) 一种编译码方法和终端
US10659195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device, and communications system
CN106899379B (zh) 用于处理极化码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CN112073160B (zh) 通信系统中冗余版本的设计方案
CN113810061A (zh) Polar码编码方法、Polar码译码方法及其装置
WO2016172934A1 (zh) 极化码的译码器和译码方法
CN108400844A (zh) 信息处理的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和通信系统
CN108696333B (zh) Polar码编解码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08809332B (zh) 一种Polar码传输方法及装置
WO2020147526A1 (zh) 一种级联crc码的极化码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8809500B (zh) 编码方法、装置和设备
WO2016141544A1 (zh) 传输信息的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19052583A1 (zh)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的方法和装置
CN110391874B (zh) 极化码的速率匹配、解速率匹配方法及设备
CN107733439B (zh) 一种ldpc编码方法、编码装置及通信设备
EP3641172B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EP3624350A1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method and communication device
US20230058149A1 (en) En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decod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device
CN109756307A (zh) 数据重传方法及装置
CN114079530A (zh) 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8880565B (zh) 极化码的编译码方法和通信设备
WO2022188710A1 (zh) 极化编码调制、解调译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5529105A (zh) 一种网络编码方法及装置
CN109088698B (zh) 一种编码方法及通信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