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582A -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582A
CN113783582A CN202110998193.4A CN202110998193A CN113783582A CN 113783582 A CN113783582 A CN 113783582A CN 202110998193 A CN202110998193 A CN 202110998193A CN 113783582 A CN113783582 A CN 11378358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millimeter wave
wave antenna
scanning state
targ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81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Wingtech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8193.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582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58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58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40344 priority patent/WO2023024359A1/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40Circui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7/00Radio transmission systems, i.e. using radiation field
    • H04B7/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 H04B7/04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 H04B7/06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 H04B7/0602Diversity systems; Multi-antenna system, i.e. transmission or reception using multiple antennas using two or more spaced independent antennas at the transmitting station using antenna switching
    • H04B7/0608Antenna selection according to transmission paramet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其中,该方法包括: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根据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第一毫米波天线与第一摄像头相对应,第二毫米波天线与第二摄像头相对应;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本公开实施例提高了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Description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背景技术
毫米波天线为安装在移动终端上用于进行射频传输的载体,如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发送与接收,可采用毫米波天线进行信号的传输实现。
但是,毫米波天线在进行信号传输时,若是通过人体进行射频信号的发送时,会对人体造成一定的辐射损害。目前的做法是在毫米波天线上增加比吸收率(SAR,SpecificAbsorption Ratio)值的检测信号,使得每次发送时能够检测到对人体的损害,从而,在检测到SAR值超标时,降低射频信号的发射功率。
然而,降低毫米波天线的射频信号的发射功率,会使得射频信号的衰减度较高,从而,导致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中断。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所述扫描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所述第一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应,所述第二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状态为遮挡或无遮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
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或者,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新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天线;
控制所述无线天线与所述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向接收设备发送目标信号;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响应信号。
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所述扫描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所述第一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应,所述第二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扫描状态为遮挡或无遮挡;
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
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或者,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在一个实施例中,确定模块,还用于重新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天线;
控制模块,还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天线与所述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模块,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向接收设备发送目标信号;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响应信号。
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公开任意实施例所提供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判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来确定出用于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目标毫米波天线,以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有效通信,其实现过程并不需要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从而,避免了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导致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之间难以有效通信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系统框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公开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对本公开的方案进行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公开,但本公开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显然,说明书中的实施例只是本公开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本实施例以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的是,该方法也可以应用于服务器,还可以应用于包括终端和服务器的系统,并通过终端和服务器的交互实现。本实施例中,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10、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
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
其中,移动终端为具有毫米波天线的一类电子设备,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
移动终端上安装有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用于对移动终端的外部环境进行扫描,以此判断出移动终端与用户或者是接触人群的相对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摄像头可为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可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或者,第一摄像头可为移动终端的后置摄像头,第二摄像头可为移动终端的前置摄像头。本实施例对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在移动终端上的安装位置不做限定。
S120、根据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
其中,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第一毫米波天线与第一摄像头相对应,第二毫米波天线与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其中,在用户使用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时,可能会导致第一摄像头或者第二摄像头被遮挡,此时,如果采用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或者采用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向接收设备发送射频信号时,会增大移动终端的SAR值,造成用户的辐射损害。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设备可为移动终端进行信息交互的电子设备,如毫米波基站、毫米波测试设备等。
其中,第一毫米波天线与第一摄像头相对应,也就是第一毫米波天线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与第一摄像头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相关联,如,第一毫米波天线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可在第一摄像头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的下方或上方。
其中,第二毫米波天线与第二摄像头相对应,也就是第二毫米波天线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与第二摄像头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相关联,如,第二毫米波天线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可在第二摄像头在移动终端中的安装位置的下方或上方。
S130、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采用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或接收,从而,使得移动终端中的其他天线难以与接收设备进行信息传输时,移动终端能够通过目标毫米波天线实现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号通信。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通过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判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来确定出用于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目标毫米波天线,以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有效通信,其实现过程并不需要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从而,避免了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导致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之间难以有效通信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与优化,其中,扫描状态可为遮挡或无遮挡;S12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下:
S12011、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
其中,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可为第一摄像头扫描移动终端的外部环境的遮挡信息,如,通过第一摄像头扫描不到或者扫描不全移动终端的外部环境,则可确认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或者,通过第一摄像头扫描到完整的或者较为完整的移动终端的外部环境,则可确认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分别对应有发射优先级,其中,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针对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顺序。
S12012、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示例性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为一级,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为二级,其中,一级的优先等级大于二级。
其中,在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高于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则可确定出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另外,目标毫米波天线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即同时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从而,通过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确定出适合进行信号传输的毫米波天线作为目标毫米波天线进行信号传输,能够进一步提高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实施例方法还可以包括:
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控制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控制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其中,在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时,则表明移动终端上的毫米波天线不能正常使用,需要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且将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从而,避免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或者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增加对用户的辐射。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与优化,其中,S120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如下:
S12021、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或者,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其中,在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时,则表明移动终端难以通过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进行与接收设备的信息交互,则需要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从而,实现与接收设备的有效通信。
在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时,则表明移动终端难以通过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进行与接收设备的信息交互,则需要将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从而,实现与接收设备的有效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实施例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确定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或者,在确定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其中,在确定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需要将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从而,避免移动终端通过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导致用户辐射较大的问题。
在确定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需要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从而,避免移动终端通过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导致用户辐射较大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实施例方法还可以包括:
重新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天线;
控制无线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在确定出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出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之后,需要关闭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能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能。
基于此,本实施例还能通过无线天线实现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号传输,从而,避免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之间传输中断的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无线天线可包括但不限于是:2G天线、3G天线、4G天线、5G天线等。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本实施例方法还可以包括:
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向接收设备发送目标信号;
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接收接收设备发送的目标信号的响应信号。
其中,采用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的发送和接收,从而,实现移动终端通过目标毫米波天线实现与接收设备之间的信号发送和信息接收。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图4为一种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的系统框图。包括:毫米波收发器、天线阵列、移相器单元、环形器、功率放大器(PA)、低噪声放大器(LNA)、2G/3G/4G/5G SUB6频段的发射端口和接收端口、耦合器、单刀三掷模拟开关和基带控制单元。
其中,天线阵列,包括4单元的天线阵列,用于发射和接收毫米波信号。
其中,移相器单元,连接天线阵列,用于控制天线阵列的波束赋形的形状。
其中,环形器,连接移相器单元,用于隔离毫米波发射和接收信号,不会造成发射信号和接收信号相互串扰,而且还能够实现发射和接收的同时进行。
其中,PA,连接着毫米波发射端口和环形器,用于毫米波发射信号的放大。
其中,LNA,连接着毫米波接收端口和环形器,用于毫米波信号的接收。
其中,毫米波收发器,用于毫米波发射信号的产生和毫米波接收信号的接收。
其中,2G/3G/4G/5G SUB6频段的天线,用于2G/3G/4G/5G SUB6频段的信号辐射。
其中,耦合器连接到SUB6天线上,用于功率检测,耦合端口连接到射频收发器的功率检测口。
其中,单刀三掷模拟开关(SP3T)的端口连接着耦合器,用于频段切换和收发切换。
其中,一个双工器,一个发射滤波器,一个接收滤波器连接在SP3T上,用于5G SUB6频段的发射和接收。
其中,PA的输出口连接着SPDT,输出的信号给到双工器的TX端口以及TX滤波器,进行TX的发射。射频收发器的发射端口连着PA的输入端,接收端口1和接收端口2分别连接着双工器的接收通路和RX滤波器。
其中,基带控制单元控制着SAR检测芯片,毫米波收发器和2G,3G,4G和5G SUB6频段的收发器。
另外,摄像头还与基带控制单元相连接,在是否进行毫米波发射的时候发挥出相应的作用。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配置于电子设备中,可实现本申请任意实施例所述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该装置具体包括如下:
获取模块510,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所述扫描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
确定模块520,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所述第一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应,所述第二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控制模块530,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所述扫描状态为遮挡或无遮挡;
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
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模块520,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或者,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控制模块530,还用于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控制模块530,还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控制模块530,还用于在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确定模块520,还用于重新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天线;
控制模块530,还用于控制所述无线天线与所述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本实施例中,可选的,控制模块530,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向接收设备发送目标信号;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响应信号。
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通过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判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来确定出用于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目标毫米波天线,以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有效通信,其实现过程并不需要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从而,避免了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导致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之间难以有效通信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关于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电子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是终端,其内部结构图可以如图6所示。该电子设备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通信接口、显示屏和输入装置。其中,该电子设备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电子设备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电子设备的通信接口用于与外部的终端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无线方式可通过WIFI、运营商网络、近场通信(NFC)或其他技术实现。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异常屏幕亮度的调整方法。该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可以是液晶显示屏或者电子墨水显示屏,该电子设备的输入装置可以是显示屏上覆盖的触摸层,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外壳上设置的按键、轨迹球或触控板,还可以是外接的键盘、触控板或鼠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图6中示出的结构,仅仅是与本申请方案相关的部分结构的框图,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方案所应用于其上的电子设备的限定,具体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中所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具有不同的部件布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移动终端与检测设备的连接装置可以实现为一种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计算机程序可在如图6所示的电子设备上运行。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可存储组成该电子设备的各个程序模块,各个程序模块构成的计算机程序使得处理器执行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例的移动终端与检测设备的连接方法中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该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根据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其中,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第一毫米波天线与第一摄像头相对应,第二毫米波天线与第二摄像头相对应;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或者,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判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来确定出用于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目标毫米波天线,以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有效通信,其实现过程并不需要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从而,避免了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导致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之间难以有效通信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根据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其中,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第一毫米波天线与第一摄像头相对应,第二毫米波天线与第二摄像头相对应;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在一个实施例中,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实现以下步骤: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其中,扫描状态用于指示第一摄像头或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或者,确定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本公开实施例通过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判断第一摄像头和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来确定出用于与接收设备进行通信的目标毫米波天线,以控制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有效通信,其实现过程并不需要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从而,避免了降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功率导致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之间难以有效通信的问题,提高了移动终端与接收设备的通信效率。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易失性存储器中的至少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磁带、软盘、闪存或光存储器等。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比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SRAM)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DRAM)等。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所述扫描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所述第一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应,所述第二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状态为遮挡或无遮挡;
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获取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和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发射优先级;
将发射优先级最高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将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或者,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无遮挡,则将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确定为目标毫米波天线。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且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为遮挡,则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确定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或者,在确定所述第二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为目标毫米波天线之后,控制所述第一摄像头对应的毫米波天线的信号发射状态为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重新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无线天线;
控制所述无线天线与所述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向接收设备发送目标信号;
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接收所述接收设备发送的所述目标信号的响应信号。
8.一种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移动终端上设置的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所述扫描状态用于指示所述第一摄像头或所述第二摄像头的遮挡信息;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摄像头的扫描状态和所述第二摄像头的扫描状态,确定用于传输信号的目标毫米波天线,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为第一毫米波天线和/或第二毫米波天线;所述第一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一摄像头相对应,所述第二毫米波天线与所述第二摄像头相对应;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目标毫米波天线与接收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9.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的步骤。
CN202110998193.4A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ending CN11378358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8193.4A CN113783582A (zh)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CT/CN2021/140344 WO2023024359A1 (zh) 2021-08-27 2021-12-22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8193.4A CN113783582A (zh)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582A true CN113783582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39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8193.4A Pending CN113783582A (zh) 2021-08-27 2021-08-27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3582A (zh)
WO (1) WO2023024359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102638A (zh) * 2022-07-20 2022-09-23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024359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WO2024035133A1 (ko) * 2022-08-09 2024-02-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송신 안테나를 변경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0448A (zh) * 2018-04-23 2018-09-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
CN110445517A (zh) * 2019-06-17 2019-11-1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天线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1725628A (zh) * 2019-03-18 2020-09-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826654B (zh) * 2016-04-29 2017-10-27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8337025B (zh) * 2017-01-20 2019-12-27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发射上行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JP2019054382A (ja) * 2017-09-14 2019-04-04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通信装置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07743175B (zh) * 2017-10-31 2021-02-0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终端、天线组件、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及天线的切换方法
US20200076488A1 (en) * 2018-08-30 2020-03-05 Skyworks Solutions, Inc. Beamforming communication systems with sensor aided beam management
CN113783582A (zh) * 2021-08-27 2021-12-10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600448A (zh) * 2018-04-23 2018-09-28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一种通信终端
CN111725628A (zh) * 2019-03-18 2020-09-29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毫米波天线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0445517A (zh) * 2019-06-17 2019-11-12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多输入多输出天线系统、天线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024359A1 (zh) * 2021-08-27 2023-03-02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5102638A (zh) * 2022-07-20 2022-09-23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102638B (zh) * 2022-07-20 2024-04-30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信息获取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4035133A1 (ko) * 2022-08-09 2024-02-15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송신 안테나를 변경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24359A1 (zh) 2023-03-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83582A (zh)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N113037323B (zh) 射频电路、射频电路的控制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08282166B (zh) 天线共存互扰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6685468B (zh) 射频电路、终端及射频电路控制方法
CN108259046B (zh) 一种天线系统及移动终端
CN104852774A (zh) 用于确定物体的接近度的电路、传输系统和方法
CN112886978B (zh) 射频电路、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
CN109802693B (zh) 电子设备及射频信号收发方法
CN101917219A (zh) 天线复用方法、装置及无线终端
CN109638462B (zh) 天线系统、移动终端及天线系统的切换方法
CN110166218B (zh) 一种电子设备及通信控制方法
CN105357688A (zh) 天线系统及其移动终端
CN109347508B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功率检测方法
CN113949985A (zh) 终端信息获取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CN101908936B (zh) 无线电波控制设备、控制系统以及控制方法
CN113114300B (zh) 一种电子设备和控制方法
WO2011042051A1 (en) Controlling antenna combinations
CN109149109B (zh) 一种天线调谐方法及无线终端
CN114978225B (zh) 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存储介质和计算机程序产品
CN112152650B (zh) 电磁波吸收参数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765528B (zh) 可重构天线、电子设备以及调谐控制方法
KR19990038457A (ko) 수신전계강도에 따른 안테나 스위칭 장치 및 방법
CN110417422B (zh) 通信控制方法、通信控制电路及相关装置
CN112769451B (zh) 信息收发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08768420B (zh) 一种天线处理方法、系统及天线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