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826654B -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826654B
CN105826654B CN201610281750.XA CN201610281750A CN105826654B CN 105826654 B CN105826654 B CN 105826654B CN 201610281750 A CN201610281750 A CN 201610281750A CN 105826654 B CN105826654 B CN 10582665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ntenna
terminal body
state
terminal
mobile termi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281750.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826654A (zh
Inventor
李日辉
卢浩
李文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281750.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826654B/zh
Publication of CN10582665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665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82665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82665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1/00Details of, or arrangements associated with, antennas
    • H01Q1/1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 H01Q1/2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 H01Q1/24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 H01Q1/241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 H01Q1/242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 H01Q1/245Supports; Mounting means by 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other equipment or articles with receiving set used in mobile communications, e.g. GSM specially adapted for hand-held use with means for shaping the antenna pattern, e.g. in order to protect user against rf expos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QANTENNAS, i.e. RADIO AERIALS
    • H01Q5/00Arrangements for simultaneous operation of antennas on two or more different wavebands, e.g. dual-band or multi-band arrangements
    • H01Q5/30Arrangements for providing operation on different waveban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Telephone Function (AREA)
  • Variable-Direction Aerials And Aerial Arrays (AREA)
  • Transceivers (AREA)
  • Support Of A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该移动终端包括终端本体,终端本体包括天线单元以及与天线单元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其中,终端本体包括多个摆放状态,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摆放状态对应一个天线模式,且与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天线切换装置用于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天线单元切的天线模式换至与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本发明的方案,通过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切换到对应的天线模式,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对天线信号等基础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各终端厂家不断的提高天线性能。目前行业内常采用多天线结合信号强度检测的方式来改善天线性能。即通过检测两支天线的信号强度,选定信号最强的天线作为目标天线,从而改善天线性能。
然而,双天线结合信号强度检测的方案,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未明确双天线如何布局才能具有互补特性,而最常见的布局方式是双天线分别布局于移动终端的上端和下端,即上下各一支天线;
2、由于网络信号跳变快,所以信号强度检测容易产生误判;
3、有切换门限的要求,即需要达到某个信号强度时才启动多天线切换,无法实时切换某支性能好的天线;
4、算法设计复杂。
因此,现有技术的双天线结合信号强度检测的方案,在实际应用中会大打折扣,只有一定的改善效果,无法达到较理想的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天线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所述摆放状态对应一个所述天线模式,且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
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应用于上述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切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终端本体包括的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模式,终端本体自身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每一个摆放状态对应一个天线模式,且与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因此,当终端本体的天线切换装置检测到终端本体处于某一个摆放状态时,该天线切换装置可控制天线单元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所以,本发明的实施例,无需检测信号质量,即可实时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
图2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3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4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三;
图5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6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二;
图7表示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的结构框图之三;
图8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流程图;
图9表示本发明第四实施例中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的原理示意图;
图10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一;
图11表示本发明第五实施例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的结构框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第一实施例
依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如图1所示,该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100,所述终端本体100包括天线单元102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102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101;
其中,所述终端本体100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所述天线单元102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所述摆放状态对应一个所述天线模式,且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
所述天线切换装置101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102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因此,当终端本体100的天线切换装置101检测到终端本体100处于某一个摆放状态时,天线切换装置101可控制天线单元102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所以,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无需检测信号质量,即可实时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其中,移动终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一般左手使用和右手使用时,对设置在终端本体100上的天线单元102的天线效率具有不同的影响。所以,可针对终端本体100的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预先找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
对应地,该天线单元102包括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100的左侧,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100的右侧,其中,所述左侧和所述右侧分别为所述终端本体100竖直正向放置且屏幕面对用户时的左侧和右侧;
其中,与所述左手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中的其中之一进行信号传输,与所述右手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单元的其中另一个进行信号传输。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分别设置在终端本体上的左侧和右侧,则可预先通过实验测试某些与天线效率相关的数据,例如天线的3D总辐射功率(TRP)或灵敏度,来确定第一信号输出单元与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中其中一个单元作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则另外一个作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
所以,本发明的实施例,可针对终端本体的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进行检测,并当检测到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时,可切换到对应的天线模式,当检测到终端本体处于右手使用状态时,可切换到对应的天线模式。所以,无论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均可实时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另外,当终端本体处于除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之外的其他摆放状态时,可保持当前的天线模式,不进行切换,从而节省终端本体的电量。
第二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100,所述终端本体100包括天线单元102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102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101;
其中,所述终端本体100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所述天线单元102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所述摆放状态对应一个所述天线模式,且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
所述天线切换装置101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且如图2所示,所述天线单元102包括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以及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101电连接的信号源1023,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设置于所述左侧的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设置于所述右侧的第一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关于所述终端本体100左右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道断开;所述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断开。
其中,当终端本体100如图2所示放置时,即终端本体竖直正向放置时,第一预设位置指的是终端本体100的下端部分。具体地,第一分支天线1021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左侧的下端位置处,第二分支天线1022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右侧的下端位置处。那么,按照如图2所示的布置方式设置的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具有最佳的左右互补特性。例如,当用户用右手持上述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左侧的第一分支天线1021相较于位于右侧的第二分支天线1022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而用左手持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右侧的第二分支天线1022相较于位于左侧第一分支天线1021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
另外,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如图3所示,所述天线单元102包括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以及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信号源1023,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设置于所述左侧的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设置于所述右侧的第二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关于所述终端本体100左右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道断开;所述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一分支天线1021与所述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断开。
其中,当终端本体100如图3所示放置时,即终端本体竖直正向放置时,第二预设位置指的是终端本体100的上端部分。具体地,第一分支天线1021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左侧的上端位置处,第二分支天线1022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右侧的上端位置处。那么,按照如图3所示的布置方式设置的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具有最佳的左右互补特性。例如,当用户用右手持上述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右侧的第二分支天线1022相较于位于左侧的第一分支天线1021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而用左手持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左侧的第一分支天线1021相较于位于右侧的第二分支天线1022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
由上述可知,当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分别位于终端本体100的左右两侧的下端位置处时,第一分支天线1021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第二分支天线1022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当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分别位于终端本体100的左右两侧的上端位置处时,第一分支天线1021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第二分支天线1022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
其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对于第一分支天线1021和第二分支天线1022位于终端本体100的上端和下端的两种情况,具体哪一个天线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哪一个天线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主要原因在于双天线的设置位置不同,造成终端本体在不同的使用姿势状态下,用户身体的某些部分对天线的辐射功率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当用户手握终端本体时,大拇指和小拇指对天线辐射功率的吸收不同,使得位于终端本体左右两侧下端位置处的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具有不同的天线效率。当用户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终端本体与人耳和人头之间的间隙不同,使得位于终端本体左右两侧上端位置处的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具有不同的天线效率。
其中,例如双天线放置于终端本体左右两侧的下端位置处时,实验室测试GSM1800频段的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的天线效率,第二分支天线在左手使用状态下的TRP是22分贝毫伏(dbm),在处于右手使用状态下的TRP是15dbm,而第一分支天线处于左手使用状态时的TRP是14dbm,处于右手使用状态时的TRP是21dbm。于是,实际使用时,左手使用状态时,传感器识别到,则切换至第二分支天线,此时TRP为22dbm。同理,右手使用状态时,切换至第一分支天线,此时TRP为21dbm。从而通过双天线组合出最佳天线效率。而传统单天线方案的左手使用状态的TRP为19dbm,右手使用状态的TRP为17dbm。因此,双天线的左右布局将使得各天线效率的差异相对传统单天线方案明显更大,一般会呈现某侧天线效率显著优于传统单天线,而另一侧头天线效率差于传统单天线的情况。故此双天线布局会使得天线性能显著优于传统的单天线方案。
另外,对于天线切换装置101检测终端本体100的摆放状态的方法,可利用终端本体自身已有的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等角度相关的传感器,还有电容传感器、遮挡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摄像头),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角度传感器,且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话状态时,进一步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利用角度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主要应用于终端本体进行通话的场景。因为,一般情况下,用户左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和右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终端本体与水平面之前的夹角是相反的,所以可以利用该特性区分终端本体在进行通话时,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另外,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首先检测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可进一步避免在非通话状态下,持续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而不断切换天线模式,造成电量浪费。
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电容传感器,且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信状态时,进一步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利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适用于用户左手单独手握终端本体和右手单独手握终端本体的场景。因为,一般情况下,用户左手握持终端本体时,和右手握持终端本体时,位于终端本体下端的电容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电容值,所以可以利用该特性区分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另外,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首先检测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可进一步避免在非通信状态下,持续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而不断切换天线模式,造成电量浪费。
另外,包括两个分支天线的天线单元在移动终端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如图4所示。其中,第一分支天线1021位于终端本体100左侧的下端位置处,第二分支天线位于终端本体100右侧的下端位置处,则天线切换装置101检测到终端本体100处于左手使用状态时,会控制开关103关闭第一分支天线1021与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并打开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检测到终端本体100处于右手使用状态时,会控制开关103关闭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并打开第一分支天线1021与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路。其中,可理解的是,对于开关控制第一分支天线1021、第二分支天线1022与信号源1023之间的通断方式,并不局限于此。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改变了天线的布局方式,使得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分别位于终端本体的左右两侧,而不是上下两端。其中,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的具体结构可以不同,且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并不局限于呈对称方式设置在终端本体的左右两侧。但是,第一分支天线和第二分支天线呈对称方式位于终端本体上时,具有最佳的左右天线效率互补特性,能够根据检测的使用姿势状态实时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分支天线上进行信号通信,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第三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为具有单天线结构的移动终端,该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100,所述终端本体100包括天线单元102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102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101;
其中,所述终端本体100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所述天线单元102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所述摆放状态对应一个所述天线模式,且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
所述天线切换装置101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且如图5所示,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101电连接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电连接的馈入装置1026、分别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终端本体100的接地线电连接的天线馈源1027,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设置于所述左侧的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设置于所述右侧的第一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相对于所述终端本体100左右对称,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均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的对称轴上;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断开;所述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断开。
其中,当终端本体100如图5所示放置时,即终端本体竖直正向放置时,第一预设位置指的是终端本体100的下端部分。具体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左侧的下端位置处,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右侧的下端位置处。那么,按照如图5所示的布置方式设置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具有最佳的左右互补特性。例如,当用户用左手持上述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右侧的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相较于位于左侧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而用右手持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左侧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相较于位于右侧的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
另外,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如图6所示,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101电连接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电连接的馈入装置1026、分别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终端本体100的接地线电连接的天线馈源1027,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设置于所述左侧的第二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设置于所述右侧的第二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相对于所述终端本体100左右对称,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均位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的对称轴上;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断开;所述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与所述馈入装置1026和所述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断开。
其中,当终端本体100如图6所示放置时,即终端本体竖直正向放置时,第一预设位置指的是终端本体100的上端部分。具体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左侧的上端位置处,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设置于该终端本体100的右侧的上端位置处。那么,按照如图6所示的布置方式设置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具有最佳的左右互补特性。例如,当用户用左手持上述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左侧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相较于右侧的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而用右手持终端本体100进行通话时,位于右侧的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相较于左侧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具有较高的天线效率。
由上述可知,当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分别位于终端本体100的左右两侧的下端位置处时,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当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分别位于终端本体100的左右两侧的上端位置处时,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
其中,如图5和图6所示,对于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位于终端本体100的上端和下端的两种情况,具体哪一个天线为左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哪一个天线为右手使用状态的目标天线模式,主要原因在于辐射体分支的设置位置不同,造成终端本体在不同的使用姿势状态下,用户身体的某些部分对辐射体分支的辐射功率具有不同的影响。
例如,当用户手握终端本体时,大拇指和小拇指对辐射体分支的辐射功率的吸收不同,使得位于终端本体左右两侧下端位置处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具有不同的天线效率。当用户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终端本体与人耳和人头之间的间隙不同,使得位于终端本体左右两侧上端位置处的第一天线分支辐射体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具有不同的天线效率。
另外,对于天线切换装置101检测终端本体100的摆放状态的方法,可利用终端本体自身已有的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等角度相关的传感器,还有电容传感器、遮挡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摄像头),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角度传感器,且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话状态时,进一步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利用角度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主要应用于终端本体进行通话的场景。因为一般情况下,用户左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和右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终端本体与水平面之前的夹角是相反的,所以可以利用该特性区分终端本体在进行通话时,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另外,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首先检测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可进一步避免在非通话状态下,持续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而不断切换天线模式,造成电量浪费。
优选地,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电容传感器,且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信状态时,进一步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利用电容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适用于用户左手单独手握终端本体和右手单独手握终端本体的场景。因为,一般情况下,用户左手握持终端本体时,和右手握持终端本体时,位于终端本体下端的电容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电容值,所以可以利用该特性区分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另外,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首先检测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可进一步避免在非通信状态下,持续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而不断切换天线模式,造成电量浪费。
另外,包括两个天线辐射体分支的天线单元在移动终端上的具体实施方式,可如图7所示。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模块:天线辐射体4、天线馈源1027、第一开关模块1028、第二开关模块1029、馈入装置1026。其中,天线辐射体4包括对称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相对于终端本体100左右对称。此时,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可以设置在终端本体100的左侧,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设置在终端本体的右侧。其中,上述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导航仪、掌上电脑等。馈入装置1026为与天线辐射体4相连的导线,或馈入装置1026为耦合片,与天线辐射体4缝隙耦合。天线馈源1027分别与馈入装置1026和终端本体的主板地104相连,此时,天线馈点在天线馈源1027与馈入装置1026之间。第一开关模块1028分别与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和主板地104相连。第二开关模块1029与第一开关模块1028对称,第二开关模块1029分别与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和主板地104相连。天线切换装置101分别与第一开关模块1028和第二开关模块1029相连,天线切换装置101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28闭合、第二开关模块1029断开,或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28断开、第二开关模块1029闭合。
其中,当天线切换装置101检测到终端本体100处于左手使用状态时,控制第二开关模块1029闭合,使得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接地被短路,从而通过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与馈入装置1026和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进行信号传输;当天线切换装置101检测到终端本体100处于右手使用状态时,控制第一开关模块1028闭合,使得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1024接地被短路,从而通过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1025与馈入装置1026和天线馈源1027之间的通路进行信号传输。
其中,可理解的是,对两个天线辐射体分支的开关控制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另外,包括两个天线辐射体分支的天线单元并不限于上述通过控制左边开关导通或者右边开关导通,使得具有不同的天线模式。还存在其他类,例如同一个天线辐射体通过改变天线馈点的位置,实现不同的天线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移动终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不同的天线模式,能够根据检测的使用姿势状态实时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第四实施例
如图8所示,为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其中,该移动终端包括:
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天线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所述摆放状态对应一个所述天线模式,且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
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应用于上述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步骤801、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其中,摆放状态包括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可利用终端本体自身已有的加速度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电子罗盘等角度相关的传感器,还有电容传感器、遮挡传感器(如红外传感器、摄像头),进行检测,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当终端本体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时,可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来判断终端本体具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其中,通过角度传感器检测终端本体的使用状态,主要应用于用户利用终端本体进行通话的场景。所以,在步骤801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检测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其中,当用户右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如图9所示,终端本体100与水平面之间存在夹角5,可通过角度传感器1检测该夹角5。其中,按照正角和负角的规定(水平面顺时针转动的角度为正角,逆时针转动的角度为负角),图9所示的夹角5为负角。同理,当用户左手持终端本体进行通话时,终端本体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正角。
所以,当终端本体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时,步骤801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的水平面转动到所述终端本体所处平面所经过的最小角度;
判断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或负角,其中,以所述终端本体的背面为基准,所述正角为所述水平面逆时针转动的角度,所述负角为所述水平面顺时针转动的角度;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则确定所述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负角,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进一步地,为了防止终端本体非通话状态时引起不必要的切换,可结合如图9中所示的光线传感器2,光线传感器2可以是红外传感器或者摄像头等。当人头贴近终端本体且终端本体有通话动作时,才开启天线模式切换功能。
当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电容传感器时,可通过检测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来确定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还是右手使用状态。其中,在终端本体被用户左手握持和右手握持时,设置于终端本体下端的电容传感器具有不同的电容值。其中,可预先通过实验确定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时,电容值的取值范围,从而可根据该取值范围,确定终端本体的使用姿势状态。
所以,当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电容传感器时,步骤801具体包括:
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
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外,则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另外,在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首先检测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可进一步避免在非通信状态下,持续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而不断切换天线模式,造成电量浪费。
步骤802、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对应与终端本体的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分别具有相应的天线模式,而且与左手使用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与右手使用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天线的天线效率。
其中,具体哪一个天线模式对应哪一个摆放状态,可预先通过试验测试进行确定,从而在实际应用时,能够检测到某一摆放状态时,可以实时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无需检测信号质量,即可实施切换到天线效率最高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第五实施例
如图10所示,为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该装置1000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1001,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切换模块1002,用于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优选地,如图11所示,当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1003,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01包括:
第一状态检测单元10011,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1003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话状态时,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一状态检测单元10011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的水平面转动到所述终端本体所处平面所经过的最小角度;
判断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或负角,其中,以所述终端本体的背面为基准,所述正角为所述水平面逆时针转动的角度,所述负角为所述水平面顺时针转动的角度;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则确定所述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负角,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优选地,如图11所示,当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电容传感器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检测模块1004,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1001包括:
第二状态检测单元10012,用于当所述第三检测模块1004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信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优选地,所述第二状态检测单元10012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
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外,则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本发明实施例的天线切换装置1000,无需检测移动终端的天线信号质量,只需要通过第一检测模块1001检测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然后通过切换模块1002切换到与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即可,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布局不合理以及切换算法复杂,使得天线性能不好,移动终端信号不好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的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终端本体,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天线单元以及与所述天线单元电连接的天线切换装置;
其中,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多个摆放状态,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多个天线模式,且每一个所述摆放状态对应一个所述天线模式,且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高于其他所述天线模式的天线效率;
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终端本体包括左手使用状态和右手使用状态;
所述天线单元包括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且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的左侧,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设置于所述终端本体的右侧,其中,所述左侧和所述右侧分别为所述终端本体竖直正向放置且屏幕面对用户时的左侧和右侧;
其中,与所述左手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输出单元中的其中之一进行信号传输,与所述右手使用状态对应的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信号输出单元和所述第二信号单元的其中另一个进行信号传输;
所述天线单元包括分别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和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分别与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电连接的馈入装置、分别与所述馈入装置和所述终端本体的接地线电连接的天线馈源,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设置于所述左侧的第一预设位置,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设置于所述右侧的第一预设位置,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和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相对于所述终端本体左右对称;
其中,所述第一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与所述馈入装置和所述天线馈源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与所述馈入装置和所述天线馈源之间的通路断开;所述第二天线模式为所述第一天线辐射体分支与所述馈入装置和所述天线馈源之间的通路导通,且所述第二天线辐射体分支与所述馈入装置和所述天线馈源之间的通路断开。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馈入装置和所述天线馈源均位于所述终端本体的纵向垂直轴上。
3.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角度传感器,且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话状态时,进一步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4.如权利要求1~2任意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与所述天线切换装置电连接的电容传感器,且所述天线切换装置还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信状态时,进一步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并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相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传输。
5.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切换方法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时,所述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话状态时,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的水平面转动到所述终端本体所处平面所经过的最小角度;
判断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或负角,其中,以所述终端本体的背面为基准,所述正角为所述水平面逆时针转动的角度,所述负角为所述水平面顺时针转动的角度;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则确定所述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负角,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电容传感器时,所述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当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信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包括:
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
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外,则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10.一种应用于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切换模块,用于控制所述天线单元的天线模式切换至与所述摆放状态对应的天线模式进行信号通信。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角度传感器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话状态;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一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二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话状态时,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角度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角度传感器检测的水平面转动到所述终端本体所处平面所经过的最小角度;
判断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或负角,其中,以所述终端本体的背面为基准,所述正角为所述水平面逆时针转动的角度,所述负角为所述水平面顺时针转动的角度;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正角,则确定所述终端本体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最小角度为负角,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终端本体上设置有电容传感器时,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所述终端本体是否进入通信状态;
所述第一检测模块包括:
第二状态检测单元,用于当所述第三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终端本体进入通信状态时,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并根据所述电容传感器的感应信号,检测所述终端本体的摆放状态。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状态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电容传感器的电容值;
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左手使用状态;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一预设取值范围之外,则判断所述电容值是否位于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
若所述电容值位于所述第二预设取值范围之内,则确定所述移动终端处于右手使用状态。
CN201610281750.XA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0582665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1750.XA CN105826654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281750.XA CN105826654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6654A CN105826654A (zh) 2016-08-03
CN105826654B true CN105826654B (zh) 2017-10-27

Family

ID=565278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281750.XA Active CN105826654B (zh) 2016-04-29 2016-04-29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826654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450677B (zh) * 2016-10-31 2020-03-0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6656248A (zh) * 2016-11-28 2017-05-1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6648105B (zh) * 2016-12-29 2020-12-29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设备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106850970B (zh) * 2016-12-30 2020-07-07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天线作用区域确定方法及装置
CN106953979A (zh) * 2017-03-28 2017-07-14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通话中的双天线智能切换的方法及装置
CN106921041B (zh) * 2017-03-31 2020-09-2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控制系统、方法及移动终端
CN107240768A (zh) * 2017-04-27 2017-10-10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装置和移动终端
CN107508624A (zh) * 2017-08-30 2017-12-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的控制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7658546B (zh) * 2017-09-08 2019-07-26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结构及移动终端
KR102381435B1 (ko) * 2017-10-30 2022-03-31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전자기 간섭 검출을 위한 안테나 및 그것을 포함하는 휴대용 전자 장치
CN107968660B (zh) * 2017-10-30 2019-11-19 深圳依偎控股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系统及移动终端
US11190953B2 (en) * 2017-11-13 2021-11-30 Futurewei Technologies, Inc. Apparatus and method using mobile sensor based beam steering control
CN108155471A (zh) * 2017-11-30 2018-06-1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金属环全面屏的天线结构及其移动终端
CN108282192B (zh) * 2017-12-12 2021-04-02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天线切换控制方法、通信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8234009B (zh) * 2017-12-28 2020-07-31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天线组件、移动终端及天线组件的控制方法
CN108627799B (zh) * 2018-04-28 2021-06-29 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定位通信设备、定位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504992B (zh) * 2018-05-16 2021-07-23 成都鼎桥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双发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9088965A (zh) * 2018-09-27 2018-12-25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天线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971742A (zh) * 2018-09-28 2020-04-07 深圳市诚壹科技有限公司 天线切换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83106B2 (en) * 2019-03-13 2023-06-20 Apple Inc. Dynamic antenna selection and beam steering
CN112188646B (zh) * 2020-09-18 2023-08-25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客户终端设备
CN113660005B (zh) * 2021-08-16 2022-11-04 青岛海信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设备及天线切换方法
CN113783582A (zh) * 2021-08-27 2021-12-10 上海闻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毫米波天线的信号传输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介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2831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系统
WO2015102636A1 (en) * 2014-01-03 2015-07-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nable a radiating element based on an orientation signal
CN204732533U (zh) * 2015-07-02 2015-10-28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5428785A (zh) * 2015-10-30 2016-03-23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终端天线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52831A (zh) * 2013-12-31 2015-07-01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无线通信装置及其天线切换系统
WO2015102636A1 (en) * 2014-01-03 2015-07-09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Enable a radiating element based on an orientation signal
CN204732533U (zh) * 2015-07-02 2015-10-28 瑞声精密制造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5428785A (zh) * 2015-10-30 2016-03-23 东莞酷派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针对终端天线的处理方法、装置以及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826654A (zh) 2016-08-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826654B (zh) 一种移动终端、应用于移动终端的天线切换方法及装置
CN204732533U (zh) 天线模块及移动终端
CN104810909B (zh) 快速充电控制方法和系统
CN106451702A (zh) 车载充电机
CN108736140A (zh) 一种天线控制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02883006A (zh) 一种移动终端及其通信方法
CN105896673A (zh) 一种充电起落架、无人机、充电平台及无人机续航充电系统
CN107546803A (zh) 一种无线充电设备、无线充电系统及方法
CN204740561U (zh) 一种数据手套
CN107147453A (zh) 射频干扰的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7196365A (zh) 一种多负载智能无线充电装置和方法
CN112136093A (zh) 控制屏幕开闭的方法、控制屏幕开闭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10474391A (zh) 充电电路及电子设备
CN104242388B (zh) 充电电路、电芯和移动终端
CN106505686A (zh) Usb充电控制装置及移动终端
CN204614195U (zh) 一种带485通讯功能的无线智能仪表
CN206077694U (zh) 一种带BLE蓝牙嗅探器的手持式wifi探针
CN106549456A (zh) 一种无线充电的方法及无线充电装置
CN207050742U (zh) 姿态参数检测装置
CN207705830U (zh) 一种支持负载识别的无线充电设备
CN201293937Y (zh) 一种用于环境检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装置
CN207937509U (zh) 感应式带电自动检测系统
CN207819567U (zh) 一种功率接收装置和无线充电提示系统
CN105846522A (zh) 一种自动充电器
CN207895675U (zh) 一种铅鱼测流的水下信号采集无线通信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