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004B -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3004B
CN113783004B CN202110989098.8A CN202110989098A CN113783004B CN 113783004 B CN113783004 B CN 113783004B CN 202110989098 A CN202110989098 A CN 202110989098A CN 113783004 B CN113783004 B CN 113783004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on
board
modules
hole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8909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3004A (zh
Inventor
刘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ertek Tech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89098.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04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0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0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300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300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模块,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每一个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其中,在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中,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者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另一者上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通过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个连接模块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不同的第一连接部配合使金属端子能够适配电子元件,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位置,提高了对每一金属端子和板对板连接器的空间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板对板连接器是消费类电子产品(例如VR/AR、智能穿戴设备、手机、电脑等)中常用的一类接插件,其作用是实现产品中电子元件,例如主板与子板或者与各模组(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等)之间的电气连接。
现有的板对板连接器的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都是固定不变的。在电路板面积较小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端子数量满足但长度尺寸过大导致结构堆叠空间不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板对板连接器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固定不能做出适应性改变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模块,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每一个所述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金属端子用于连接电子元件;
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中的一者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另一者上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电子元件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将板对板连接器拆分为至少两个连接模块,每一个连接模块的结构均相同,每一个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通过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个连接模块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不同的第一连接部配合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位置,提高了对每一金属端子和板对板连接器的空间的利用率,无需对电路进行重新设计或更换其他尺寸的连接器,提高了板对板连接器的普适性。
第一连接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即第一连接部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当第一连接部为两个时,相邻的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有两种规格,即第二连接部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连接部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另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B,A≠B。当第一连接部为三个时,相邻的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有三种规格,即第二连接部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连接部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另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B,第二连接部与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另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C,A≠B≠C。当第一连接部为三个以上时,与第一连接部为三个时类似,可通过推论得出,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即连接模块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
当连接模块设置有两个时,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彼此互为相邻的连接模块,每一个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个上的第二连接部可以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连接以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
当连接模块设置有三个时,共有两组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第一个连接模块与中间的连接模块为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间的连接模块与第三个连接模块为相邻的连接模块,三个连接模块之间的活动连接以及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的方式与前文所述内容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可以是滑动连接,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的移动可以为直线运动,可以为旋转运动,也可以为滚动运动,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的移动可以为曲线运动,还可以是以上连接方式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连接模块均包括:
实心绝缘体,所述金属端子连接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
空心绝缘体,所述实心绝缘体连接在所述空心绝缘体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空心绝缘体上,所述空心绝缘体内形成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模块的所述实心绝缘体滑动连接的容纳腔,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的排布延伸方向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的滑动连接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连接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通过所述弹性卡扣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绝缘体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
第一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卡扣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心绝缘体的另一侧上还设置有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
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卡扣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空心绝缘体上的通孔或凹槽。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所述空心绝缘体与所述实心绝缘体限位配合时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弹性卡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电子元件的位置,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排布延伸方向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的滑动连接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加强片和/或第二加强片,所述第一加强片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片分别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模块的两侧。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的板对板连接器。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与上述实施例中的板对板连接器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板对板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板对板连接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板对板连接器的部分第一连接模块和部分第二连接模块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第一连接模块;11、第一实心绝缘体;12、第一空心绝缘体;13、第一金属端子;111、第二连接部;
2、第二连接模块;21、第二实心绝缘体;22、第二空心绝缘体;23、第二金属端子;221、第一连接部;2211、第一通孔;2212、第二通孔;2213、第三通孔;
3、弹性卡扣;31、弹性件;32、第一卡扣件;33、第二卡扣件;
4、第一加强片;
5、第二加强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板对板连接器,板对板连接器包括至少两个连接模块,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每一个连接模块上分别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221、第二连接部111,金属端子用于连接电子元件;
其中,在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中,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者上的第二连接部111与另一者上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将板对板连接器拆分为至少两个连接模块,每一个连接模块的结构均相同,每一个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11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板对板连接器,应用在包含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电子设备上时,通过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个连接模块上的第二连接部111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不同的第一连接部221221配合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位置;提高了对每一金属端子和板对板连接器的空间的利用率。另外,无需对电路进行重新设计或更换其他尺寸的连接器,提高了板对板连接器的普适性。
第一连接部221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即第一连接部221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当第一连接部221为两个时,相邻的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有两种规格,即第二连接部111与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连接部111与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另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B,A≠B。当第一连接部221为三个时,相邻的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有三种规格,即第二连接部111与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A,第二连接部111与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另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B,第二连接部111与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另一个限位配合时,两个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为C,A≠B≠C。当第一连接部221为三个以上时,与第一连接部221为三个时类似,可通过推论得出,在此不再赘述。
连接模块的数量为至少两个,即连接模块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当连接模块设置有两个时,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彼此互为相邻的连接模块,每一个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和第二连接部111,两个连接模块中的一个上的第二连接部111可以与另一个连接模块上的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任一者连接以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当连接模块设置有三个时,共有两组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第一个连接模块与中间的连接模块为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中间的连接模块与第三个连接模块为相邻的连接模块,三个连接模块之间的活动连接以及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的方式与前文所述内容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可以是滑动连接,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的移动可以为直线运动,可以为旋转运动,也可以为滚动运动,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的移动可以为曲线运动,还可以是以上连接方式的组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不同的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111限位配合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位置有以下几种方式:
第一种、不同的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111的限位配合可以通过另外设置的连接件,例如销钉、螺钉等进行固定;
第二种、在每一个第一连接部221内均设置用于实现不同的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111的限位配合的结构;
第三种、在第二连接部111内设置用于实现不同的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111的限位配合的结构。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4所示,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滑动连接,彼此互为彼此的限位,能够限定滑动的方向,保证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之间装配后能够正常使用,避免不牢靠的问题。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的排布延伸方向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的滑动连接方向相同,当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彼此相对滑动时,第二连接部111能够从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一者限位配合切换至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另一者限位配合,即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的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从A切换至B,进而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连接模块均包括实心绝缘体和空心绝缘体,由于实心绝缘体更加不容易变形,因此将金属端子连接在实心绝缘体上,同时,第二连接部111设置在实心绝缘体上。实心绝缘体连接在空心绝缘体上,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设置在空心绝缘体上,空心绝缘体内形成用于与相邻的连接模块的实心绝缘体滑动连接的容纳腔,第二连接部111与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
下面以板对板连接器包括两个连接模块,每一连接模块上的第一连接部221的数量均为三个为例进行详细说明,两个连接模块分别为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的结构相同。第一连接模块1包括第一实心绝缘体11和第一空心绝缘体12,第一金属端子13连接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上,第二连接部111设置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上,三个第一连接部221设置在第一空心绝缘体12上。第二连接模块2包括第二实心绝缘体21和第二空心绝缘体22,第二金属端子23连接在第二实心绝缘体21上,第二连接部111设置在第二实心绝缘体21上,三个第一连接部221设置在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第二空心绝缘体22内形成用于与第一连接模块1的第一实心绝缘体11滑动连接的容纳腔。第一连接模块1的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上的第二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模块2的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的三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任意一者限位配合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卡扣3,弹性卡扣3连接在每一连接模块的实心绝缘体的第二连接部111内,弹性卡扣3隐藏在第二连接部的内部,不额外占用空间,以减小板对板连接器的体积。弹性卡扣3的数量与连接模块的数量相等。第一连接模块1的第一实心绝缘体11通过设置在第二连接部111内的弹性卡扣3与第二连接模块2的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的三个第一连接部221中的任意一者限位配合使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例如显示模组、触摸模组、摄像头模组的位置。采用该方案,将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的限位配合的配合点转移到了板对板连接器的内部,只需要向第一连接模块1和第二连接模块2施加作用力即可,实现了弹性卡扣3与第一连接部221的自动配合。
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还可以设置在每一个第一连接部221上。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一侧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部221,弹性卡扣3包括弹性件31和第一卡扣件32,弹性件31与第一实心绝缘体11连接,第一卡扣件32连接在弹性件31的一端上。第一实心绝缘体11在第二空心绝缘体22内滑动时,第一卡扣件32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未设置第一连接部221的位置接触时,第一卡扣件32受到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挤压,弹性件31产生形变,当第一实心绝缘体11滑动至第一卡扣件32位于任意一个第一连接部221时,由于具有了供第一卡扣件32运动的空间,在弹性件31的作用下使第一卡扣件32向第一连接部221的方向运动,在弹性件31的弹力的作用下固定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相对位置。更进一步地,弹性卡扣3还包括第二卡扣件33,第二卡扣件33连接在弹性件31的另一端上,即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分别位于弹性件31的两端,在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另一侧还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部221,第一实心绝缘体11在第二空心绝缘体22内滑动时,第二卡扣件33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未设置第一连接部221的位置接触时,第二卡扣件33受到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挤压,弹性件31产生形变,当第一实心绝缘体11滑动至第二卡扣件33位于任意一个第一连接部221时,由于具有了供第二卡扣件33运动的空间,在弹性件31的作用下使第二卡扣件33向第一连接部221的方向运动,在弹性件31的弹力的作用下固定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相对位置。对于第一实心绝缘体11和第二空心绝缘体22来说,在对称的两侧分别形成限位配合,能够提高两者限位配合后的可靠性,尽可能避免误触碰、晃动等操作导致两个连接模块之间的分离。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件31为弹簧,弹性件3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均为球体,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相对于第二空心绝缘体22滑动的过程中,球体的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便于进行调节。为了保证弹性卡扣3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两侧之间的限位配合的作用力均衡,第二连接部111为设置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上的通孔,弹性件31设置在该通孔内,且弹性件31的中间与该通孔固定连接,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相对于第二空心绝缘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受到相同的作用力,使弹性件31的两端所受到的作用力相同,能够产生相同的形变。
其中,第一卡扣件32与弹性件31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接触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31与第一卡扣件32之间的连接为接触连接,即第一卡扣件32与弹性件31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相对于第二空心绝缘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一卡扣件32受到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摩擦力,受到摩擦力第一卡扣件32发生转动,将滑动摩擦力转化为转动摩擦力,进一步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同样地,第二卡扣件33与弹性件31之间的连接可以为固定连接,也可以为接触连接,在一个实施例中,弹性件31与第二卡扣件33之间的连接为接触连接,即第二卡扣件33与弹性件31之间存在相对转动,在第一实心绝缘体11相对于第二空心绝缘体22滑动的过程中,第二卡扣件33受到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摩擦力,受到摩擦力第二卡扣件33发生转动,将滑动摩擦力转化为转动摩擦力,进一步减小了两者之间的摩擦力。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弹性卡扣3所包括的弹性件31、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的数量为至少一个,也就是说,弹性件31、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的数量可以相等,弹性件31、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的数量也可以成倍数关系。成倍数关系时,可以是两个弹性件31、一个第一卡扣件32和一个第二卡扣件33配合,通过不同数量的弹性件31实现对弹力和可被压缩量的调节,也可以是一个弹性件31、一个第一卡扣件32和一个第二卡扣件33的配合,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分别设置在弹性件31的两端,在进行安装时,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同步压缩弹性件31。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221可以为设置在第二空心绝缘体22朝向第一实心绝缘体11的一侧上的凹槽,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与凹槽配合。第一连接部221也可以设置为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的通孔,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与通孔配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21为第二空心绝缘体22上的通孔,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与通孔配合。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空心绝缘体22的两侧上分别设置有三个第一连接部221,分别为第一通孔2211、第二通孔2212和第三通孔2213,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与第一通孔2211限位配合时,第一金属端子13和第二金属端子23之间的距离为A,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与第二通孔2212限位配合时,第一金属端子13和第二金属端子23之间的距离为B,第一卡扣和第二卡扣与第三通孔2213限位配合时,第一金属端子13和第二金属端子23之间的距离为C,A≠B≠C,第一金属端子13和第二金属端子23之间的距离有三种规格。第一通孔2211、第二通孔2212和第三通孔2213的排布延伸方向与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的滑动连接方向相同,当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彼此相对滑动时,第二连接部111能够从与第一通孔2211、第二通孔2212和第三通孔2213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切换至与第一通孔2211、第二通孔2212和第三通孔2213中的另一者限位配合,即相邻的两个连接模块的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在A、B和C之间切换,进而能够适配电子元件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实心绝缘体11与第二空心绝缘体22限位配合时,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与第一通孔2211、第二通孔2212或第三通孔2213限位配合,且此时的弹性件31处于压缩状态。弹性件31受力压缩产生向外的弹性力,该弹性力能够压靠在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上,使第一卡扣件32和第二卡扣件33能够紧紧抵靠在第一通孔2211、第二通孔2212或第三通孔2213上,避免因误无处、晃动等操作下导致两个连接模块之间的分离或第一金属端子13与第二金属端子23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无法固定的问题。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加强片4和/或第二加强片5,第一加强片4和/或第二加强片5分别连接在限位配合的至少两个连接模块的两侧。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个连接模块均包括实心绝缘体和空心绝缘体,实心绝缘体的数量和空心绝缘体的数量均为至少一个,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每一个连接模块均包括两个实心绝缘体和两个空心绝缘体,每一个实心绝缘体上分别连接有一个金属端子,每一个实心绝缘体的结构均相同,每一个实心绝缘体上均设置有一组弹性卡扣3,每一个空心绝缘体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221,且两个空心绝缘体之间通过绝缘材料连接,两个实心绝缘体之间彼此独立。
以上,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连接模块,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之间活动连接,每一个所述连接模块上均设置有金属端子、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所述金属端子用于连接电子元件;
其中,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模块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中的一者上的第二连接部与另一者上的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电子元件的位置;
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滑动连接,每一个所述连接模块均包括:
实心绝缘体,所述金属端子连接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
空心绝缘体,所述实心绝缘体连接在所述空心绝缘体上,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空心绝缘体上,所述空心绝缘体内形成用于与相邻的所述连接模块的所述实心绝缘体滑动连接的容纳腔,且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的排布延伸方向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的滑动连接方向相同;
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连接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内,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通过所述弹性卡扣和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绝缘体的一侧上设置有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
所述弹性卡扣包括:
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连接在所述实心绝缘体上;
第一卡扣件,所述第一卡扣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一侧上,所述第一卡扣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心绝缘体的另一侧上还设置有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
所述弹性卡扣还包括第二卡扣件,所述第二卡扣件连接在所述弹性件的另一侧上,所述第二卡扣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为设置在所述空心绝缘体上的通孔或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空心绝缘体与所述实心绝缘体限位配合时所述弹性件呈压缩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和第三通孔,所述弹性卡扣可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中的任一者限位配合以使所述金属端子之间的距离适配所述电子元件的位置,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的排布延伸方向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模块的滑动连接方向相同。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对板连接器还包括第一加强片和/或第二加强片,所述第一加强片和/或所述第二加强片分别连接在所述至少两个连接模块的两侧。
8.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板对板连接器。
CN202110989098.8A 2021-08-26 2021-08-26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83004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098.8A CN113783004B (zh) 2021-08-26 2021-08-26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89098.8A CN113783004B (zh) 2021-08-26 2021-08-26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004A CN113783004A (zh) 2021-12-10
CN113783004B true CN113783004B (zh) 2024-04-02

Family

ID=788395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89098.8A Active CN113783004B (zh) 2021-08-26 2021-08-26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3004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6564B1 (en) * 2004-04-28 2005-08-09 Aces Electronic Co., Ltd. Stackable board-to-board module connector
TWM453989U (zh) * 2012-11-26 2013-05-21 P Two Ind Inc 連接器結構
TWM484226U (zh) * 2013-12-31 2014-08-1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CN109546381A (zh) * 2018-10-15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卡座及终端
TW201913120A (zh) * 2017-08-31 2019-04-0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電纜線自動測試裝置
CN210111107U (zh) * 2019-09-07 2020-02-21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1129837A (zh) * 2018-10-30 2020-05-0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13097798A (zh) * 2021-05-11 2021-07-09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6926564B1 (en) * 2004-04-28 2005-08-09 Aces Electronic Co., Ltd. Stackable board-to-board module connector
TWM453989U (zh) * 2012-11-26 2013-05-21 P Two Ind Inc 連接器結構
TWM484226U (zh) * 2013-12-31 2014-08-11 Ant Prec Industry Co Ltd 板對板連接器組合
TW201913120A (zh) * 2017-08-31 2019-04-01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 電纜線自動測試裝置
CN109546381A (zh) * 2018-10-15 2019-03-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卡连接器、卡座及终端
CN111129837A (zh) * 2018-10-30 2020-05-08 上海航天科工电器研究院有限公司 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210111107U (zh) * 2019-09-07 2020-02-21 昆山嘉华电子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3097798A (zh) * 2021-05-11 2021-07-09 上海徕木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稳定性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3004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303259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US7473104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two-half contacts for land grid array socket
CN101536264B (zh) 照相机插座模块
US9831576B2 (en) Terminal,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7654829B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onnector assembly
EP3618193A1 (en) Connector assembly, power supply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EP3467950B1 (en) Connector
US6814587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contacts having cooperating contacting portions
KR200495054Y1 (ko) 직하식 잠금 구조를 갖는 커넥터
US6220881B1 (en) Card edge connector
US6132224A (en) Connector assembly for printed circuit
CN113783004B (zh) 板对板连接器及电子设备
CN211789576U (zh) 一种接触弹片及插头
US76483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shielded element with conductivity and compressibility
US6224388B1 (en) In-board connector
CN107482332B (zh) 电连接器组件及移动终端
US6790048B2 (en) Board-to-board flex connector
US7744413B2 (en) Metal module housing for mounting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CN112072330B (zh) 电连接结构体、电连接方法、电连接器以及电气装置
JP4619431B2 (ja) コネクタ及びこのコネクタを備えた携帯端末
CN101364489B (zh) 可动接点和使用该可动接点的按压型开关
US20110034064A1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CN112904955A (zh) 接口卡、主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US20190288435A1 (en) Connector having solderless contacts
US20230086595A1 (en) Easy lock connector with unlock structur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17

Address after: No. 500 Songling Road, Laoshan District, Qingda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266100

Applicant after: GOERTEK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61000 plant 1, phase III, goer Photoelectric Industrial Park, No. 3999, Huixian Road, Yongchun community, Qingchi street, high tech Zone, Weifa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oerTek Optical Technology Co.,Ltd.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