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1731B - 告警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告警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81731B
CN113781731B CN202110867143.2A CN202110867143A CN113781731B CN 113781731 B CN113781731 B CN 113781731B CN 202110867143 A CN202110867143 A CN 202110867143A CN 113781731 B CN113781731 B CN 11378173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et mode
control instruction
electronic device
interface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7143.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81731A (zh
Inventor
刘运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7143.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8173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81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1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81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81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13/00Burglar, theft or intruder alarms
    • G08B13/22Electrical act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8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for error correction or compensation, e.g. based on parallax, calibration or alignment
    • G06F3/04186Touch location disambigu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1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based on specific properties of the displayed interaction object or a metaphor-based environment, e.g. interaction with desktop elements like windows or icons, or assisted by a cursor's changing behaviour or appearanc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4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for the control of specific functions or operations, e.g. selecting or manipulating an object, an image or a displayed text element, setting a parameter value or selecting a range
    • G06F3/04847Interaction techniques to control parameter settings, e.g. interaction with sliders or dial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4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 G06F3/0487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 G06F3/0488Interaction techniques based on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s [GUI] using specific features provided by the input device, e.g. functions controlled by the rotation of a mouse with dual sensing arrangements, or of the nature of the input device, e.g. tap gestures based on pressure sensed by a digitiser using a touch-screen or digitiser, e.g. input of commands through traced gestur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03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 H04M1/7241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 H04M1/72421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local support of applications that increase the functionality for supporting emergency services with automatic activation of emergency service functions, e.g. upon sensing an alarm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1/00Substation equipment, e.g. for use by subscribers
    • H04M1/72Mobile telephones; Cordless telephones, i.e. devices for establishing wireless links to base stations without route selection
    • H04M1/72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 H04M1/72448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 H04M1/7245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rdless or mobile telephones with means for adapting the functionality of the device according to specific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context-related or environment-related condi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1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sensor for measuring a physical value, e.g. temperature or mo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M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 H04M2250/00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 H04M2250/22Details of telephonic subscriber devices including a touch pad, a touch sensor or a touch detecto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告警方法和装置,涉及终端技术领域。该告警方法电子设备可以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对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控件的触发操作,进入预设模式。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且处于预设模式时,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可穿戴设备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告警通知执行报警。当电子设备被盗取的情况下,位于口袋内的电子设备即可检测到触控屏被手指触碰到。可见,电子设备检测到被盗取具有实时性。再者,执行告警操作的是佩戴在用户身上的可穿戴设备。即使电子设备被盗取后距离用户较远的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感知到可穿戴设备告警,提高了告警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告警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告警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的一部分。人们通常可以随身携带终端设备,例如,坐公交车、逛商场等场合随身携带终端设备。然而,当人们用户将终端设备放在口袋里去坐公交车、逛商场等活动时,终端设备可能被盗,会给人们造成财产损失。
通常情况下,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检测在与外界物体的距离大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终端设备告警。
然而,上述方法告警的可靠性和实时性不高,仍然会造成人们的财产损失。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告警方法和装置,终端设备在被盗取时执行报警,报警具有实时性且可靠性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告警方法,应用于告警系统,告警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本申请提供的告警方法包括:电子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在电子设备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电子设备检测触控屏是否接收到触碰操作。在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可穿戴设备根据告警通知,执行告警。
这样,将电子设备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对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控件的触发操作,进入预设模式。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且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可穿戴设备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告警通知并执行报警。
可以理解地,由于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具有较大的触控面积。当位于口袋内的电子设备被偷盗时,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任意区域被触碰到的概率高。进而,电子设备检测到被盗取的可靠性高。另外,当电子设备被盗取的情况下,位于口袋内的电子设备即可检测到触控屏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即检测到触控屏被手指触碰到。可见,电子设备检测到被盗取具有实时性。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告警操作的不是电子设备,而是佩戴在用户身上的可穿戴设备。可以理解地,即使电子设备被盗取后距离用户较远的情况下,用户仍然可以感知到可穿戴设备执行的告警,进一步提高了告警的可靠性。如此,由于检测到被盗取的可靠性高、检测到被盗取具有实时性、告警的可靠性也高,进而电子设备在被盗取后,更方便用户A追回,减小了用户A财产损失的概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进入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在第一界面上的触发操作,进入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可穿戴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开启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一控制指令。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第二界面的第二控件的触发操作,控制电子设备进入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四界面的滑动操作,显示侧边栏。其中,侧边栏为第四界面的边缘接收到滑动操作时弹出的显示面板,且在侧边栏中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三控件。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三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这样,电子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第四界面的侧边栏的触发操作,进入预设模式。
在另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包括:在电子设备检测到电子设备所处的时刻处于目标时段,且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其中,第二光强阈值小于第一光强阈值。
这样,可以实现电子设备自动进入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包括:在电子设备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电子设备进入预设模式。
这样,可以实现电子设备自动进入预设模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指纹采集区域,在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包括:在电子设备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及指纹采集区域采集到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的相似度低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这样,进一步地增强了发出的告警通知的可靠性。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在电子设备进入预设模式之后,本申请提供的方法还包括:
可穿戴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电子设备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退出预设模式。
这样,在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成功后,用户可以取出电子设备正常使用。由于电子设备已经退出预设模式,当电子设备检测到用户的手指触碰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的情况下,不会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如此,不会导致可穿戴设备误报警,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
进一步地,可穿戴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包括:可穿戴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关闭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这样,可穿戴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对第三界面的第二控件的触发操作,控制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可穿戴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包括:可穿戴设备在识别到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这样,可穿戴设备通过识别用户的语音信息,控制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可穿戴设备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包括:电子设备检测到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可穿戴设备显示提示信息。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这样,电子设备在姿态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可能是被用户取出口袋使用。如此,向可穿戴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待可穿戴设备响应于用户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后,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告警装置,应用于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装置包括:第一通信单元,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检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是否接收到触碰操作。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进入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还包括: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对第四界面的滑动操作,显示侧边栏,其中,侧边栏为第四界面的边缘接收到滑动操作时弹出的显示面板,且在侧边栏中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三控件。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对第三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检测到电子设备所处的时刻处于目标时段,且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其中,第二光强阈值小于第一光强阈值。
或者,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包括指纹采集区域。第一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在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且指纹采集区域采集到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的相似度低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可穿戴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退出预设模式。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告警装置,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告警装置包括: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告警通知。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告警通知,执行告警。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装置还包括: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第二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开启操作,向电子设备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子设备进入预设模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第二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关闭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进一步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在识别到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进一步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向电子设备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第二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提示信息。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使得电子设备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电子设备执行的告警方法。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存储器用于存储代码指令;处理器用于运行代码指令,使得电子设备以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可穿戴设备执行的告警方法。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指令,当指令被执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电子设备或穿戴设备执行的告警方法。
第七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当计算机程序被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如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任一种实现方式中描述的电子设备或穿戴设备执行的告警方法。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第二方面至第七方面与本申请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相对应,各方面及对应的可行实施方式所取得的有益效果相似,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告警方法的场景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的硬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软件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和智能手表建立通信连接的场景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用户触发手机进入预设模式的界面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触发手机进入预设模式的界面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手机向智能手表发送告警通知的场景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执行告警操作的场景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智能手表触发手机退出预设模式的界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的流程图之一;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的流程图之二;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装置1200的结构框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装置1300的结构框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例如,第一值和第二值仅仅是为了区分不同的值,并不对其先后顺序进行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用于表示作例子、例证或说明。本申请中被描述为“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的任何实施例或设计方案不应被解释为比其他实施例或设计方案更优选或更具优势。确切而言,使用“示例性的”或者“例如”等词旨在以具体方式呈现相关概念。
本申请中,“至少一个”是指一个或者多个,“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的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当人们将终端设备放在口袋里进行坐公交车、逛商场等活动时,终端设备可能被盗,进而造成财产损失。进而,目前的终端设备设置了一种防盗告警策略。如图1所示,用户A将终端设备揣在口袋里坐公交车,此时终端设备检测到终端设备与口袋的距离小于预设的阈值,不会告警。当小偷B将终端设备从用户A的口袋里取出,此时终端设备检测到与口袋的距离大于预设的阈值,终端设备震动报警。然而,此时小偷B可能已经携带终端设备走远,用户A可能会感知不到终端设备的报警。可见,上述的告警方式的可靠性低。
再者,当用户将终端设备从口袋里拿出供个人正常使用时,终端设备也会检测到与口袋内侧的距离大于预设的阈值,如此,会产生误告警,造成用户A的体验感差。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告警方法,终端设备可以预先与用户A身上的可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并且,终端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A的触发开启预设模式。在预设模式下,若终端设备检测到具有手指触摸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可穿戴设备在接收到告警通知的情况下,执行告警的操作。如此,由于终端设备的触控屏具有较大的触控面积。当小偷B从用户A的口袋里偷盗终端设备时,终端设备的触控屏的被触碰到的概率高。进而,检测到被小偷B盗取的可靠性高。另外,当终端设备被盗取的情况下,位于口袋内的终端设备即可马上检测到触控屏被小偷B的手指触碰。可见,终端设备检测到小偷B被盗取具有实时性。另外,由于是佩戴在用户A身上的可穿戴设备执行报警,如此,用户A可以精准的感知到可穿戴设备告警,进一步地提高了告警的可靠性。
再者,当终端设备处于预设模式下,可穿戴设备才可能告警。当用户A需要正常使用终端设备时,可穿戴设备可以响应于用户A在可穿戴设备的触发退出预设模式的操作,向终端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指令,如此终端设备退出预设模式。如此,当用户A将终端设备从口袋中取出触摸到终端设备的触控屏时,不会产生误告警。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终端设备也可以称为终端,(terminal)、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移动台(mobile station,MS)、移动终端(mobile terminal,MT)等。终端设备可以是手机(mobile phone)、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终端设备、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终端设备。本申请的实施例对终端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下面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终端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的结构进行介绍。示例性的,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终端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110,内部存储器121,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A,传感器模块180,马达191以及显示屏194等。其中传感器模块180可以包括陀螺仪传感器180B,加速度传感器180E,距离传感器180F,指纹传感器180H,触摸传感器180K,环境光传感器180L等。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示意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的具体限定。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处理器110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单元。其中,不同的处理单元可以是独立的器件,也可以集成在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中。处理器110中还可以设置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和数据。
终端设备的无线通信功能可以通过天线1,天线2,移动通信模块150,无线通信模块160,调制解调处理器以及基带处理器等实现。
天线1和天线2用于发射和接收电磁波信号。终端设备中的天线可用于覆盖单个或多个通信频带。例如,天线1和天线2可以用于发射和接收蓝牙信号和Wi-Fi信号。
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
无线通信模块16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上的包括无线局域网(wirelesslocalarea networks,WLAN)(如无线保真(wireless fidelity,Wi-Fi)网络),蓝牙(bluetooth,BT),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调频(frequencymodulation,FM)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
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可以包括1个或N个显示屏194,N为大于1的正整数。
内部存储器121可以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代码,可执行程序代码包括指令。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包括存储程序区和存储数据区。内部存储器121还可以用于存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用于表征终端设备所处模式的标识。例如,当终端设备未处于预设模式时,存储的标识为二进制数“0”;当终端设备处于预设模式时,存储的标识为二进制数“1”。或者,当终端设备未处于预设模式时,存储的标识为二进制数“1”;当终端设备处于预设模式时,存储的标识为二进制数“0”。
终端设备可以通过音频模块170,扬声器170,以及应用处理器等实现音频功能。例如音乐播放,录音,语音报警,蜂鸣报警等。
音频模块170用于将数字音频信息转换成模拟音频信号输出,也用于将模拟音频输入转换为数字音频信号。扬声器170A,也称“喇叭”,用于将音频电信号转换为声音信号。终端设备可以通过扬声器170A语音报警,或收听免提通话。
陀螺仪传感器180B可以用于确定终端设备的运动姿态。气压传感器180C用于测量气压。磁传感器180D包括霍尔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180E可检测终端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距离传感器180F,用于测量距离。接近光传感器180G可以包括例如发光二极管(LED)和光检测器,例如光电二极管。环境光传感器180L用于感知环境光亮度。指纹传感器180H用于采集指纹。触摸传感器180K可以设置于显示屏194,由触摸传感器180K与显示屏194组成触控屏,也称“触控屏”。触控屏可以用于检测手指的触摸操作。
马达191可以为转子马达和/或线性马达,线性马达如X轴线性马达或Z轴线性马达。电子设备中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马达191。马达运动,如马达转动或线性运动,可以产生震动,进而使得电子设备震动。如此,可以实现震动报警。
示例性的,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是智能手表、智能手环、以及增强现实(augmentedreality,AR)可穿戴设备等。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可穿戴设备所采用的具体技术和具体设备形态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可穿戴设备相对于上述的终端设备,可以减少气压传感器、磁传感器、摄像头、耳机接口以及指纹传感器等部件,剩余的部件与上述的终端设备相同(附图中未示意出)。具体可以参考上述的对终端设备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终端设备的软件系统可以采用分层架构,事件驱动架构,微核架构,微服务架构,或云架构等,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以分层架构的Android系统为例,示例性说明终端设备的软件结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适用的终端设备的一种软件结构框图。分层架构将终端设备的软件系统分成若干个层,每一层都有清晰的角色和分工。层与层之间通过软件接口通信。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将Android系统分为五层,分别为应用程序层(applications)、应用程序框架层(application framework)、安卓运行时(Android runtime)和系统库、硬件抽象层(hardware abstract layer,HAL)以及内核层(kernel)。
应用程序层可以包括一系列应用程序包,应用程序层通过调用应用程序框架层所提供的应用程序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运行应用程序。如图3所示,应用程序包可以包括图库,微信,电话,地图,导航,WLAN,蓝牙,闹钟,通讯录,信息等应用程序。
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应用程序层的应用程序提供API和编程框架。应用程序框架层包括一些预先定义的函数。如图4所示,应用程序框架层可以包括窗口管理器,内容提供器,视图系统,电话管理器,资源管理器,通知管理器等。
窗口管理器用于管理窗口程序。窗口管理器可以获取显示屏大小,判断是否有状态栏,锁定屏幕,截取屏幕等。内容提供器用来存放和获取数据,并使这些数据可以被应用程序访问。视图系统包括可视控件,例如显示文字的控件,显示图片的控件等。视图系统可用于构建应用程序。显示界面可以由一个或多个视图组成的。
安卓运行时包括核心库和虚拟机。安卓运行时负责安卓系统的调度和管理。核心库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java语言需要调用的功能函数,另一部分是安卓的核心库。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运行在虚拟机中。虚拟机将应用程序层和应用程序框架层的java文件执行为二进制文件。虚拟机用于执行对象生命周期的管理,堆栈管理,线程管理,安全和异常的管理,以及垃圾回收等功能。系统库可以包括多个功能模块。
表面管理器用于对显示子系统进行管理,并且为多个应用程序提供了2D和3D图层的融合。媒体库支持多种常用的音频,视频格式回放和录制,以及静态图像文件等
硬件抽象层,可以包含多个库模块,库模块如可以为摄像头库模块、马达库模块等。Android系统可以为设备硬件加载相应的库模块,进而实现应用程序框架层访问设备硬件的目的。设备硬件可以包括如终端设备中的扬声器、显示屏以及马达等。
内核层是硬件和软件之间的层。内核层用于驱动硬件,使得硬件工作。内核层至少包含显示驱动,马达驱动,传感器驱动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制。
另外,可穿戴设备的架构与上述的终端设备的架构相同,具体可以参照上述对终端设备的架构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以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独立实现,也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中不再赘述。
下面,以终端设备为手机100、可穿戴设备为智能手表200为例,并结合图5-图10的界面示意图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进行说明,该示例并不构成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下述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用户A佩戴有智能手表200和携带有手机100正在乘坐公交车,可以在将手机100放入口袋之前,可以将手机100与智能手表200建立通信连接。其中,手机100和智能手表200之间的通信连接可以是蓝牙连接或者WIFI连接等方式,在此不作限定。
下面,以手机100和智能手表200之间通过WIFI连接的方式为例,说明手机100与智能手表200建立通信连接的过程(附图中未示)。
手机100显示Wi-Fi界面。手机100响应于Wi-Fi界面输入的Wi-Fi热点的打开操作,将接收的移动通信信号(3G或4G或5G信号等)转化为WiFi信号广播出去。其中,广播出的WiFi信号携带有手机100的标识“HONOR50”。
智能手表200搜索附近的WiFi信号,在智能手表200的WiFi搜索界面显示搜索到WiFi热点名称列表。其中,WiFi热点名称列表中包括手机100的标识“HONOR50”。智能手表200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标识“HONOR50”的触发操作,显示WiFi连接界面。在WiFi连接界面中包括有密钥输入区域和加入按钮。智能手表200接收用户A在密钥输入区域输入的用于连接手机100的WiFi热点的密钥。进而,智能手表200响应于用户A对加入按钮的触发操作,向手机100发送连接请求。其中,连接请求携带有智能手表200的通信地址“192.168.1.101”和标识“HONOR-watch”。
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连接请求,在Wi-Fi界面中显示第一提示信息。在第一提示信息内显示有文字信息“要与以下设备连接:“HONOR-watch”、取消按钮、以及确认按钮。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确认按钮的触发操作,根据智能手表200的通信地址与智能手表200建立一对一的通信连接。在连接成功后,手机100取消显示第一提示信息,而是显示第二提示信息“已经与“HONOR-watch”连接成功”,以提示用户A连接成功。
在手机100和智能手表200连接成功后,手机100可以进入预设模式。可以理解地,在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手机100检测触控屏是否接收到触碰操作。即,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可以理解为手机100处于“口袋模式”、“安全模式”或者“防盗模式”等。示例性地,下面,分六种情况分别说明手机100进入预设模式的过程。
第一种:如图5中的(a)-(b)所示,手机100可以响应于对系统主界面601中的“设置”图标602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一界面603。其中,第一界面603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604。在图5中的(b)中,第一控件604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存储有表征所处模式的标识。在第一控件604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说明手机100未处于预设模式。可以理解的是,在某些实施例中在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存储的表征手机100未处于预设模式的标识:二进制数“0”。
如图5中的(c)所示,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第一控件604的触发操作,使得第一控件604处于开启状态。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存储的标识可以从二进制数“0”更新为二进制数“1”,可以理解地,二进制数“1”表征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如此,手机100完成进入预设模式的操作。
第二种:如图6中的(a)-(b)所示,智能手表200显示系统主界面701。智能手表200可以响应于对系统主界面701中的“设置”图标702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二界面703。其中,第二界面703显示有目标控件704,其中,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如图6中的(c)所示,智能手表200响应于对目标控件704显示第三界面705。其中,第三界面705显示有已连接的手机100的标识“HONOR50”。在“HONOR50”附近具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706。在图6中的(c)中,第二控件706处于关闭状态。其中,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可以存储有表征所处模式的标识。在第二控件706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说明手机100未处于预设模式。在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存储有表征手机100未处于预设模式的标识:二进制数“0”。
如图6中的(c)-(d)所示,智能手表200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第二控件706的触发操作,使得第二控件706处于开启状态。如图6中的(d)-(e)智能手表200向手机100发送用于指示进入预设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指示进入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示例性地,手机100可将内部存储器121存储的标识从二进制数“0”更新为二进制数“1”。如此,手机100完成进入预设模式操作。
第三种:手机100还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手机100的系统主界面701的滑动操作,显示侧边栏(附图中未示意)。其中,侧边栏为系统主界面701的边缘接收到滑动操作时弹出的显示面板,且在侧边栏中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三控件。手机100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第三控件的触发操作,使得第三控件处于开启状态。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存储的标识可以从二进制数“0”更新为二进制数“1”,可以理解地,二进制数“1”表征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如此,手机100完成进入预设模式的操作,方便快捷。
第四种:手机100还可以识别用户A发出的用于指示进入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例如,“请打开口袋模式”、以及“开启安全模式”等语音信息。手机100的内部存储器121存储的标识可以从二进制数“0”更新为二进制数“1”,可以理解地,二进制数“1”表征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如此,手机100完成进入预设模式的操作,方便快捷。
可以理解地,上面的第一种-第四种情况均为用户A触发手机100进入预设模式的过程。下面,结合第五种和第六种情况说明,手机100自动进入预设模式的过程。
第五种:手机100检测到手机100所处的时刻处于目标时段,且检测到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且保持第二光强阈值预设时长(如1min、2min等)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其中,第二光强阈值小于第一光强阈值。可以理解地,该目标时段可以为白天时段(如8:00-18:00)。
可以理解地,当手机100在白天时段被放入到口袋内时,检测到的光线强度会有一个跳变降低的过程。如此,手机100在白天时段检测到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即检测到光线强度跳变降低),且保持第二光强阈值预设时长的情况下,可以自动进入预设模式,无需用户A操作,提高了用户A的使用体验感。
第六种:手机100检测到在预设时长(如5min、8min)内的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在预设范围内时,进入预设模式。示例性地,手机100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手机100的三轴加速度。当手机100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时,则确定手机100的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在预设范围内。进而,手机100进入预设模式。另外,为了增强进入预设模式的可靠性,第六种情况还可以与上述的第五种情况结合,来共同决定进入预设模式。即,手机100检测到手机100所处的时刻属于白天时段,且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而且在光线强度在保持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情况下,检测到在预设时长(如5min、8min)内的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在预设范围内时,进入预设模式。
可以理解地,当手机100被放入口袋内时,手机100的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度很小。如此,手机100检测到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在预设范围内时,可以自动进入预设模式,无需用户A操作,提高了用户A的使用体验感。
可以理解地,用户A将手机100放入口袋后,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在手机100进入预设模式且被放入口袋中的情况下,用户A默认自己不会触碰手机100。当小偷B将手伸入用户A的口袋偷取手机100时,小偷B的手指会触碰到手机100的触控屏。进而,手机100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即检测到触控屏被手指触碰到,则进一步检测手机100是否处于预设模式,如果是,确定手机100被他人盗取。如图7所示,手机100向智能手表200发送告警通知。
一种可选地情况下,手机100在检测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而且手机100的指纹采集区域采集到指纹时,检测采集到的指纹与用户A预先录入的指纹是否相似,如果不相似,才进一步检测手机100是否处于预设模式。
可以理解地,当采集到的指纹与用户A预先录入的指纹不相似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地确定手机100没有被用户A触碰到,而是被他人触碰到。
另一种可选地的情况下,手机100在检测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而且手机100检测到连接智能手表200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进一步检测手机100是否处于预设模式。
可以理解地,在连接智能手表200的通信信号的信号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强度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强度阈值的情况下,说明手机100正在远离智能手表200,如此,进一步确定手机100可能被他人盗走。
示例性地,手机100检测处于预设模式的方式可以为:手机100检测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标识是否为二进制数“1”,如果是,则确定手机100处于预设模式。
可以理解地,手机100的触控屏具有较大的触控面积。当小偷B从用户A的口袋里偷盗手机100时,手机100的触控屏的被触碰到的概率高。进而,手机100检测到被小偷B盗取的可靠性高。另外,当手机100被盗取的情况下,位于口袋内的手机100即可马上检测到触控屏被小偷B的手指触碰。可见,手机100检测到小偷B被盗取具有实时性。
由于智能手表200已经与手机100建立通信连接,在手机100向智能手表200发送告警通知后,智能手表200可以接收来自手机100的告警通知。进而,如图8所示,智能手表200通过马达震动报警。由于智能手表200佩戴在用户A的手腕上,用户A可以准确的感知到智能手表200的马达震动。进而,用户A可以即时向小偷B追回自己的手机100。另外,智能手表200告警的方式还可以为:通过扬声器播放“请注意手机安全”和“手机具有被盗风险”,通过扬声器播放告警响铃等声音告警,在此不作限定。
再者,手机100也可以执行报警,例如,手机100通过扬声器播放“请注意手机安全”和“手机具有被盗风险”,通过扬声器播放告警响铃等声音告警,在此不作限定。如此,可以增强告警的可靠性。
另外,当用户A想要将手机100从口袋取出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如图9所示,智能手表200可以响应于用户A对第三界面705中的第二控件706的触发操作,使得第二控件706处于关闭状态,以及向手机100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可以将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表征处于预设模式的二进制数“1”更新为表征未处于预设模式的二进制数“0”,以完成手机100退出预设模式的操作。在手机100退出预设模式成功后,用户A可以取出手机100正常使用。由于手机100已经退出预设模式,当手机100检测到用户A的手指触碰到手机100的触控屏的情况下,不会向智能手表200发送告警通知。如此,不会导致智能手表200误报警,提高了用户A的使用体验感。
可替换地,上述的退出预设模式的方式还可以被替换为:智能手表200还可以识别用户A发出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例如,“请退出预设模式”、以及“关闭安全模式”等语音信息。以及智能手表200向手机100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可以将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表征处于预设模式的二进制数“1”更新为表征未处于预设模式的二进制数“0”,以完成手机100退出预设模式的操作。
可替换地,上述的退出预设模式的方式还可以被替换为:手机100检测到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大于预设的阈值,向智能手表200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智能手表200显示来自手机100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智能手表200响应于对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向手机100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可以将内部存储器121中存储的表征处于预设模式的二进制数“1”更新为表征未处于预设模式的二进制数“0”,以完成手机100退出预设模式的操作。
综上所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可以预先将手机100与智能手表200建立通信连接。当用户A不需要使用手机100的情况下,手机100响应于用户A对第一界面中的第一控件的触发操作,进入预设模式。当手机100被用户A放入口袋后,手机100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且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向智能手表200发送告警通知。智能手表200接收来自手机100的告警通知并执行报警。
可以理解地,由于手机100的触控屏具有较大的触控面积。当小偷B从用户A的口袋里偷盗手机100时,手机100的触控屏的被触碰到的概率高。进而,手机100检测到被盗取的可靠性高。另外,当手机100被盗取的情况下,在口袋内手机100即可检测到触控屏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即检测到触控屏被手指触碰到。可见,手机100检测到被盗取具有实时性。再者,在上述实施例中,执行告警操作的不是手机100,而是佩戴在用户A手腕的智能手表200。可以理解地,即使手机100被盗取后距离用户A较远的情况下,用户A仍然可以感知到智能手表200执行的告警,进一步提高了告警的可靠性。如此,由于检测到被盗取的可靠性高、检测到被盗取具有实时性、告警的可靠性也高,进而手机100在被盗取后,更方便用户A追回,减小了用户A财产损失的概率。
再者,当用户A需要取出手机100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以触发手机100退出预设模式。当手机100检测到用户A的手指触碰到手机100的触控屏的情况下,不会向智能手表200发送告警通知。如此,不会导致智能手表200误报警,提高了用户A的使用体验感。
可以理解地,上述的结合图4-图9介绍中,是以结合界面示意图的方式介绍本申请实施例的。下面,结合图10-图11提供的流程示意图,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需要说明的是,图10-图11所提供的告警方法,其基本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上述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申请实施例部分未提及之处,可参考上述的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之一。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可以包括:
S1101:手机100与智能手表200建立通信连接。
其中,手机100与智能手表200建立通信连接的方式,可以参照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S1102:手机100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
S1103:手机100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触发操作,进入预设模式。
可以理解地,上述的S1102-S1103是手机100不借助智能手表200进入预设模式的一种方式。可替换地,手机100不借助智能手表200进入预设模式的方式,还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
第一种:手机100检测到手机100所处的时刻属于白天时段(如8:00-18:00),且检测到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且保持第二光强阈值预设时长(如1min、2min等)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其中,第二光强阈值小于第一光强阈值。
第二种:手机100检测到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在预设范围内时,进入预设模式。示例性地,手机100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检测手机100的三轴加速度。当手机100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时,则确定手机100的姿态参数的变化幅值在预设范围内。进而,手机100进入预设模式。
其中,手机100进入预设模式的原理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S1104:手机100检测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且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向智能手表200发送告警通知。
其中,S1104的具体实现原理和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S1105:智能手表200接收来自手机100的告警通知。
由于在上述的S1101中,智能手表200已经与手机100建立通信连接。如此,智能手表200可以接收来自手机100的告警通知。例如,智能手表200可以通过蓝牙或WIFI网络等接收来自手机100的告警通知。
S1106:智能手表200执行报警。
其中,智能手表200执行报警的方式,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地,上述的S1102-S1103介绍的是,手机100如何在不借助智能手表200进入预设模式的。下面结合图12说明,手机200如何借助智能手表200进入预设模式的。如图11所示,上述实施例中的S1102-S1103可以被替换为下述的S1201-S1203。
S1201:智能手表200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
S1202:智能手表200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触发操作,向手机100发送用于指示进入预设模式的第一控制指令。
S1203: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指示进入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其中,其中,S1201-S1203的具体实现原理和效果,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中的介绍,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智能手表200还可以响应于对处于开启状态的第二控件的触发操作,向手机100发送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手机100接收来自智能手表200的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控制指令,退出预设模式。
另外,上述的介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告警方法中,提到的触发操作可以包括:点击操作、长按操作、以及手势触发操作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2,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告警装置1200,应用于电子设备,本申请提供的装置1200包括:第一通信单元1201、第一处理单元1202。其中,第一通信单元1201,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一处理单元1202,用于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检测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是否接收到触碰操作。第一通信单元1201,还用于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1202,还可以用于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进入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203,可以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第一界面显示有可以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第一处理单元1202,具体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第一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或者,进一步地,本申请提供的装置1200还可以包括:第一显示单元1203,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第四界面的滑动操作,显示侧边栏。其中,侧边栏为第四界面的边缘接收到滑动操作时弹出的显示面板,且在侧边栏中显示有可以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三控件。第一处理单元1202,具体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第三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响应于第一控制指令,进入预设模式。
在另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一处理单元1202,具体可以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单元1202,具体可以用于在检测到电子设备所处的时刻处于目标时段,且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其中,第二光强阈值小于第一光强阈值。
或者,进一步地,第一处理单元1202,具体可以用于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进入预设模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指纹采集区域。第一通信单元1201,具体可以用于在检测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触碰操作在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且指纹采集区域采集到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的相似度低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进一步地,第一通信单元1201,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可穿戴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第一通信单元1201,可以用于响应于第二控制指令,退出预设模式。
请参阅图13,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告警装置1300,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本申请提供的告警装置1300包括:第二通信单元1301和第二处理单元1302。其中,第二通信单元1301,用于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用于接收来自电子设备的告警通知。第二处理单元1302,用于根据告警通知,执行告警。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本申请提供的装置1300还可以包括:第二显示单元1303,可以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目标控件可以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第二显示单元1303,还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电子设备的标识和可以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开启操作,向电子设备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进入预设模式。
在一种可选地实施方式中,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其中,第二控制指令可以用于指示电子设备退出预设模式。
进一步地,第二显示单元1303,可以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目标控件可以用于指示显示设置预设模式的界面。第二显示单元1303,还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第三界面显示有电子设备的标识和可以用于控制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响应于对第二控件的关闭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进一步地,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在识别到可以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的情况下,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或者,进一步地,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接收来自向电子设备的可以用于指示退出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第二显示单元1303,还可以用于显示提示信息。第二通信单元1301,还可以用于响应于对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向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
示例性的,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的硬件结构示意图,如图14所示,该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包括处理器1401,通信线路1404以及至少一个通信接口(图14中示例性的以通信接口1403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1401可以是一个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特定应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
通信线路1404可包括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的电路。
通信接口1403,使用任何收发器一类的装置,用于与其他设备或通信网络通信,如以太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WLAN)等。
可能的,该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包括存储器1402。
存储器1402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光碟存储(包括压缩光碟、激光碟、光碟、数字通用光碟、蓝光光碟等)、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具有指令或数据结构形式的期望的程序代码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1404与处理器相连接。存储器也可以和处理器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1401来控制执行。处理器1401用于执行存储器1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告警方法。
可能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1401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CPU,例如图14中的CPU0和CPU1。
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可以包括多个处理器,例如图14中的处理器1401和处理器1405。这些处理器中的每一个可以是一个单核(single-CPU)处理器,也可以是一个多核(multi-CPU)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和/或用于处理数据(例如计算机程序指令)的处理核。
示例性的,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芯片的结构示意图。芯片150包括一个或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处理器1510和通信接口1530。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存储器1540存储了如下的元素:可执行模块或者数据结构,或者他们的子集,或者他们的扩展集。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540可以包括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取存储器,并向处理器1510提供指令和数据。存储器1540的一部分还可以包括非易失性随机存取存储器(non-volat ile random access memory,NVRAM)。
本申请实施例中,存储器1540、通信接口1530以及存储器1540通过总线系统1520耦合在一起。其中,总线系统1520除包括数据总线之外,还可以包括电源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信号总线等。为了便于描述,在图15中将各种总线都标为总线系统1520。
上述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应用于处理器1510中,或者由处理器1510实现。处理器1510可能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具有信号的处理能力。在实现过程中,上述方法的各步骤可以通过处理器1510中的硬件的集成逻辑电路或者软件形式的指令完成。上述的处理器1510可以是通用处理器(例如,微处理器或常规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 ing,DSP)、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现成可编程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或者其他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晶体管逻辑器件或分立硬件组件,处理器1510可以实现或者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公开的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执行的各方法、步骤及逻辑框图。
结合本申请实施例所公开的方法的步骤可以直接体现为硬件译码处理器执行完成,或者用译码处理器中的硬件及软件模块组合执行完成。其中,软件模块可以位于随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可编程只读存储器或带电可擦写可编程存储器(electrically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 only memory,EEPROM)等本领域成熟的存储介质中。该存储介质位于存储器1540,处理器1510读取存储器1540中的信息,结合其硬件完成上述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执行的方法的步骤。
在上述实施例中,存储器存储的供处理器执行的指令可以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其中,计算机程序产品可以是事先写入在存储器中,也可以是以软件形式下载并安装在存储器中。
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计算机程序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产生按照本申请实施例的流程或功能。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或者其他可编程装置。计算机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计算机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例如同轴电缆、光纤、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DSL)或无线(例如红外、无线、微波等)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储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包括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集成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例如,可用介质可以包括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或磁带)、光介质(例如,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 le di sc,DVD))、或者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disk,SSD))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上述实施例中描述的电子设备或可穿戴设备执行的方法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和通信介质,还可以包括任何可以将计算机程序从一个地方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的介质。存储介质可以是可由计算机访问的任何目标介质。
作为一种可能的设计,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紧凑型光盘只读储存器(compact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RAM、ROM、EEPROM或其它光盘存储器;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磁盘存储器或其它磁盘存储设备。而且,任何连接线也可以被适当地称为计算机可读介质。例如,如果使用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无线技术(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从网站,服务器或其它远程源传输软件,则同轴电缆,光纤电缆,双绞线,DSL或诸如红外,无线电和微波之类的无线技术包括在介质的定义中。如本文所使用的磁盘和光盘包括光盘(CD),激光盘,光盘,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软盘和蓝光盘,其中磁盘通常以磁性方式再现数据,而光盘利用激光光学地再现数据。
上述的组合也应包括在计算机可读介质的范围内。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5)

1.一种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告警系统,所述告警系统包括电子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触控屏,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与所述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检测所述触控屏是否接收到触碰操作;
在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所述触碰操作在所述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所述可穿戴设备根据所述告警通知,执行告警;
在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预设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退出所述预设模式;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退出所述预设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有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所述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所述预设模式的界面;
所述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所述第三界面显示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
所述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控件的开启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对第四界面的滑动操作,显示侧边栏,其中,所述侧边栏为所述第四界面的边缘接收到所述滑动操作时弹出的显示面板,且在所述侧边栏中显示有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三控件;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第三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
所述电子设备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时刻处于目标时段,且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光强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光强阈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指纹采集区域,所述在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所述触碰操作在所述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所述电子设备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包括:
在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所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所述触碰操作在所述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以及所述指纹采集区域采集到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的相似度低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所述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所述预设模式的界面;
所述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所述第三界面显示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
所述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控件的关闭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可穿戴设备在识别到用于指示退出所述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告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穿戴设备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包括:
所述电子设备检测到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大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用于指示退出所述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显示所述提示信息;
所述可穿戴设备响应于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13.一种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子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一通信单元,用于与可穿戴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第一处理单元,用于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检测所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是否接收到触碰操作;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检测到所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所述触碰操作在所述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所述可穿戴设备的第二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退出所述预设模式的;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用于响应于所述第二控制指令,退出所述预设模式。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还用于获取第一控制指令,其中,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一界面,其中,所述第一界面显示有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一控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一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所述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一显示单元,用于响应于对第四界面的滑动操作,显示侧边栏,其中,所述侧边栏为所述第四界面的边缘接收到所述滑动操作时弹出的显示面板,且在所述侧边栏中显示有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三控件;
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三控件的开启操作,获取第一控制指令;以及响应于所述第一控制指令,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电子设备所处的时刻处于目标时段,且光线强度从大于预设的第一光强阈值切换到小于预设的第二光强阈值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其中,所述第二光强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光强阈值。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处理单元,具体用于在屏幕坐标系的X轴、Y轴以及Z轴上的加速度的变化幅度均在预设范围内的情况下,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指纹采集区域,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具体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触控屏的任意区域接收到触碰操作且所述触碰操作在所述触控屏产生的电容值在容值范围内的情况下,且所述指纹采集区域采集到的指纹与存储的指纹的相似度低于预设的阈值的情况下,向所述可穿戴设备发送告警通知。
21.一种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可穿戴设备,所述装置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用于与电子设备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在所述电子设备处于预设模式的情况下接收来自所述电子设备的告警通知;
第二处理单元,用于根据所述告警通知,执行告警;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第二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退出所述预设模式。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还包括:
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所述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所述预设模式的界面;
第二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所述第三界面显示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控件的开启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第一控制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控制指令用于指示所述电子设备进入所述预设模式。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单元,用于显示第二界面,其中,所述第二界面显示有目标控件,其中,所述目标控件用于指示显示设置所述预设模式的界面;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目标控件的触发操作,显示第三界面,其中,所述第三界面显示有所述电子设备的标识和用于控制所述预设模式开启/关闭的第二控件;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第二控件的关闭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在识别到用于指示退出所述预设模式的语音信息的情况下,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告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接收来自向所述电子设备的用于指示退出所述预设模式的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显示单元,还用于显示所述提示信息;
所述第二通信单元,还用于响应于对所述提示信息的确认操作,向所述电子设备发送所述第二控制指令。
CN202110867143.2A 2021-07-29 2021-07-29 告警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3781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7143.2A CN113781731B (zh) 2021-07-29 2021-07-29 告警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7143.2A CN113781731B (zh) 2021-07-29 2021-07-29 告警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1731A CN113781731A (zh) 2021-12-10
CN113781731B true CN113781731B (zh) 2022-08-30

Family

ID=78836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7143.2A Active CN113781731B (zh) 2021-07-29 2021-07-29 告警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8173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85739B (zh) * 2021-12-27 2022-11-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参数校准方法和穿戴设备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162976A (zh) * 2015-08-24 2015-1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处理方法
CN106375540A (zh) * 2015-07-21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375540A (zh) * 2015-07-21 2017-02-01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终端保护方法及装置
CN105162976A (zh) * 2015-08-24 2015-12-1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及其防盗处理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81731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1057452A1 (zh) 一种原子服务的呈现方法及装置
KR20150025613A (ko) 애플리케이션의 관련 정보를 표시하는 전자 장치 및 방법
KR20150026056A (ko) 곡면 바닥을 가지는 전자 장치 및 그 동작 방법
CN114466102B (zh) 显示应用界面的方法、相关装置以及交通信息显示系统
CN113986092B (zh) 消息显示方法和装置
CN113781731B (zh) 告警方法和装置
CN114554416B (zh) 设备跟踪检测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5016631B (zh) 进程调度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3836540A (zh) 管理应用权限的方法、设备、存储介质和程序产品
WO2023045789A1 (zh) 退出二维码的方法和装置
CN114827972B (zh) 与手写笔建立连接的方法和电子设备
US20230333801A1 (en) Application Access Method And Related Apparatus
CN113965643A (zh) 移动终端的屏幕状态控制方法、移动终端及介质
CN111787157A (zh) 移动终端及其操作响应方法
CN114583852A (zh) 电子设备间的无线充电方法、存储介质及其电子设备
CN116233749B (zh) 一种消息推送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08647B (zh) 通知消息回复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6088955B (zh) 进程处理方法和终端设备
CN116095230B (zh) 应用程序推荐方法和终端设备、可读存储介质
CN116095685B (zh) 关键信息的保护方法和终端设备
WO2022068729A1 (zh) 一种无线充电显示方法与电子设备
CN113608610B (zh) 交互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系统
CN115902766B (zh) 一种测量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6844375B (zh) 停车信息的显示方法和电子设备
CN116668951B (zh) 一种生成地理围栏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