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6715A -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 Google Patents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6715A
CN113776715A CN202111063931.2A CN202111063931A CN113776715A CN 113776715 A CN113776715 A CN 113776715A CN 202111063931 A CN202111063931 A CN 202111063931A CN 113776715 A CN113776715 A CN 1137767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strip
strip sample
corrosion
residual stress
lead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63931.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振兴
张武
赵健
蒋强
任杰克
潘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pper Huazhong Copp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pper Huazhong Copp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pper Huazhong Copp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pper Huazhong Copp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63931.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67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67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67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LMEASURING FORCE, STRESS, TORQUE, WORK, MECHANICAL POWER, MECHANICAL EFFICIENCY, OR FLUID PRESSURE
    • G01L5/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 G01L5/0047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measuring force, work, mechanical power, or torque,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purposes measuring forces due to residual stre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00Sampling; 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 G01N1/28Preparing specimens for investigation including physical details of (bio-)chemical methods covered elsewhere, e.g. G01N33/50, C12Q
    • G01N1/32Polishing; Etching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19/00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Testing Resistance To Weather, Investigating Materials By Mechanical Metho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在标准铜带材分条处理前进行取样,得到铜带样片;将铜带样片通过胶带固定到耐蚀板上,在胶带上设置至少一个位于铜带样片上的观测孔;将带有铜带样片的耐蚀板放入腐蚀液中腐蚀,直至观测孔中的铜带溶解;清洗铜带样片,晾干后测量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本发明提供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通过胶带将选取铜带样片贴合到耐蚀板上,再将其投入腐蚀液进行腐蚀,通过测量腐蚀后的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确定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大小,判断其是否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可以提前对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评价,并且检测方法简单,检测效率大幅度提升。

Description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材料检测方法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C19400(美标铁青铜)引线框架母带,在加工过程中材料内部会产生残余应力,随着电子行业向轻薄化、精密化的趋势发展,下游工序越来越多的选择蚀刻工艺进行引线框架材料的加工,要求母带材料的残余应力越小越好。因此,在母带材料出厂前,对其残余应力的检测工作就显得尤为必要。
传统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既繁琐,又不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为了适应快节奏的生产需要,检测方法需要不断简化且保持较为准确的测量精度。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提到的至少一个问题,提供一种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本发明申请提供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包括下列步骤:
在标准铜带材分条处理前进行取样,得到铜带样片;
将所述铜带样片通过胶带固定到耐蚀板上,在所述胶带上设置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铜带样片上的观测孔;
将带有所述铜带样片的耐蚀板放入腐蚀液中腐蚀,直至所述观测孔中的铜带溶解;
清洗所述铜带样片,晾干后测量所述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铜带样片的长度为300~500mm,所述铜带样片的宽度为60~100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胶带采用透明胶带,所述耐蚀板为塑料板;所述透明胶带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粘贴在所述耐蚀板上,另一部分粘贴在所述铜带样片的边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腐蚀液包括三氯化铁和盐酸,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腐蚀液的温度为25~3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清洗所述铜带样片的步骤包括:
将腐蚀后的所述铜带样片从所述耐蚀板上取下,采用清水冲洗所述铜带样片并晾干。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晾干后测量所述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的步骤,包括:
将晾干后的所述铜带样片垂直悬置后,松开所述铜带样片的下边沿;
测量所述铜带样片的下边沿与垂直面的间距,确定所述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
本发明的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如下有益技术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通过胶带将选取铜带样片贴合到耐蚀板上,再将其投入腐蚀液进行腐蚀,通过测量腐蚀后的铜带样片的翘曲度,确定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大小,判断其是否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可对大尺寸的标准铜带材进行分条裁剪前选取样品,也就可以提前对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评价,并且检测方法简单,检测效率大幅度提升。
本申请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后续部分中给出,并将从后续的描述中详细得到理解,或通过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铜带样片贴合到耐蚀板的贴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可能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已经通过附图描述的实施例。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用于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果已知技术的详细描述对于示出的本发明的特征是非必要技术的,则可能将这些技术细节予以省略。
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另外定义,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发明所属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的一般理解相同的意义。还应该理解的是,诸如通用字典中定义的那些术语,应该被理解为具有与现有技术中的意义一致的意义,并且除非像这里一样被特定定义,否则不会用理想化或过于正式的含义来解释。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除非特意声明,这里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所述”和“该”也可包括复数形式。应该进一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中使用的措辞“包括”是指存在所述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和/或组件,但是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元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应该理解,这里使用的措辞“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的全部或任一单元和全部组合。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及该技术方案如何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进行详细说明。
本发明申请提供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如图1所示,包括下列步骤:
S100:在标准铜带材分条处理前进行取样,得到铜带样片。可选的,在本发明申请提供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中铜带样片的长度为 300~500mm,铜带样片的宽度为60~100mm,例如长度为400mm,铜带样片的宽度为80mm。
S200:将铜带样片通过胶带固定到耐蚀板上,在胶带上设置至少一个位于铜带样片上的观测孔。可选的,如图2所示,胶带采用透明胶带,耐蚀板为塑料板;透明胶带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粘贴在耐蚀板上,另一部分粘贴在铜带样片的边沿上。
S300:将带有铜带样片的耐蚀板放入腐蚀液中腐蚀,直至观测孔中的铜带溶解。可选的,腐蚀液包括三氯化铁和盐酸,盐酸的浓度为1~5%,具体可选为盐酸的浓度为2%。可选的,腐蚀液的温度为25~35℃。
S400:清洗铜带样片,晾干后测量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可选的,清洗铜带样片的步骤包括:将腐蚀后的铜带样片从耐蚀板上取下,采用清水冲洗铜带样片并晾干。
本发明提供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通过胶带将选取铜带样片贴合到耐蚀板上,再将其投入腐蚀液进行腐蚀,通过测量腐蚀后的铜带样片的翘曲度,确定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大小,判断其是否满足生产使用要求,可对大尺寸的标准铜带材进行分条裁剪前选取样品,也就可以提前对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评价,并且检测方法简单,检测效率大幅度提升。
可选的,在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晾干后测量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的步骤,包括:将晾干后的铜带样片垂直悬置后,松开铜带样片的下边沿。测量铜带样片的下边沿与垂直面的间距,确定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
在一个实际案例中,可将整套方法提炼为:分条前取样——样品预处理(样片长×宽为400×80、单位mm)——铜带样品单面粘贴胶带(可采用普通的透明胶带)并固定至耐蚀板(非金属塑料材质均可)——单面胶带挖孔并剥离挖孔处胶带——蚀刻机腐蚀液配置(三氯化铁+盐酸、浓度2%)——腐蚀液预加热(设定30℃)——样品腐蚀(一次可腐蚀2片样品、蚀刻机内单向行走30分钟、蚀刻机主要控制参数包括行走速度、腐蚀液温度)——腐蚀完成(观察挖孔处铜带完全溶解即可)——取出样品并清水清洗(可冲洗)——晾干——样品垂直放置——测量翘曲高度(带材与垂直面的距离)。
具体而言,相比于传统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本申请提供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样品选取相对于传统方法有所提前,可在分条前选取样品、提前对引线框架材料的残余应力进行评价。
2.样品尺寸增大,更贴近客户需求的成品规格和检测要求。检测时效提高,单片样品检测耗时由原来的40分钟降低至20分钟,主要表现在1次腐蚀样片数量增加、胶带粘贴减少1个面、划线改为挖孔。
3.检测指标更贴合客户工况、准确率提高。
4.腐蚀液变更可循环使用、符合节能降耗及环保需要。
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可以被交替、更改、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具有本申请中已经讨论过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其他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进一步地,现有技术中的具有与本申请中公开的各种操作、方法、流程中的步骤、措施、方案也可以被交替、更改、重排、分解、组合或删除。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
在标准铜带材分条处理前进行取样,得到铜带样片;
将所述铜带样片通过胶带固定到耐蚀板上,在所述胶带上设置至少一个位于所述铜带样片上的观测孔;
将带有所述铜带样片的耐蚀板放入腐蚀液中腐蚀,直至所述观测孔中的铜带溶解;
清洗所述铜带样片,晾干后测量所述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铜带样片的长度为300~500mm,所述铜带样片的宽度为60~10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采用透明胶带,所述耐蚀板为塑料板;所述透明胶带的宽度方向上,一部分粘贴在所述耐蚀板上,另一部分粘贴在所述铜带样片的边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液包括三氯化铁和盐酸,所述盐酸的浓度为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腐蚀液的温度为25~35℃。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所述铜带样片的步骤包括:
将腐蚀后的所述铜带样片从所述耐蚀板上取下,采用清水冲洗所述铜带样片并晾干。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晾干后测量所述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的步骤,包括:
将晾干后的所述铜带样片垂直悬置后,松开所述铜带样片的下边沿;
测量所述铜带样片的下边沿与垂直面的间距,确定所述铜带样片的翘曲高度。
CN202111063931.2A 2021-09-10 2021-09-10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Pending CN1137767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3931.2A CN113776715A (zh) 2021-09-10 2021-09-10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63931.2A CN113776715A (zh) 2021-09-10 2021-09-10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6715A true CN113776715A (zh) 2021-12-10

Family

ID=78842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63931.2A Pending CN113776715A (zh) 2021-09-10 2021-09-10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6715A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595A (zh) * 2021-12-24 2022-04-29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一种薄金属板带应力分布的评价方法
CN115029698A (zh) * 2022-06-23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铜合金薄板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CN116952438A (zh) * 2023-09-19 2023-10-27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蚀刻变形评价薄板残余应力的方法及测试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2465A (ja) * 2001-06-14 2002-12-26 Teikoku Piston Ring Co Ltd 皮膜の残留応力測定方法及び試験片
JP2006125945A (ja) * 2004-10-27 2006-05-18 Tokai Univ 試験片の作成方法、線材の残留応力測定方法、試験片の作成装置及び線材の残留応力測定装置
CN102980923A (zh) * 2012-11-20 2013-03-20 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精密金属薄带的内应力检测方法
CN103759865A (zh) * 2014-01-02 2014-04-30 镇江耐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钢丝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N107607242A (zh) * 2017-09-22 2018-01-19 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精密金属薄带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N109085213A (zh) * 2018-08-10 2018-12-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应力腐蚀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方法
CN110044519A (zh) * 2019-04-25 2019-07-23 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框架铜带应力测试方法
CN209745669U (zh) * 2019-01-30 2019-12-06 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线框架铜带应力测试的测试样件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72465A (ja) * 2001-06-14 2002-12-26 Teikoku Piston Ring Co Ltd 皮膜の残留応力測定方法及び試験片
JP2006125945A (ja) * 2004-10-27 2006-05-18 Tokai Univ 試験片の作成方法、線材の残留応力測定方法、試験片の作成装置及び線材の残留応力測定装置
CN102980923A (zh) * 2012-11-20 2013-03-20 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精密金属薄带的内应力检测方法
CN103759865A (zh) * 2014-01-02 2014-04-30 镇江耐丝新型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切割钢丝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N107607242A (zh) * 2017-09-22 2018-01-19 上海实达精密不锈钢有限公司 一种冷轧精密金属薄带的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CN109085213A (zh) * 2018-08-10 2018-12-25 广东工业大学 一种应力腐蚀裂纹萌生寿命预测方法
CN209745669U (zh) * 2019-01-30 2019-12-06 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引线框架铜带应力测试的测试样件
CN110044519A (zh) * 2019-04-25 2019-07-23 天水华洋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引线框架铜带应力测试方法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4595A (zh) * 2021-12-24 2022-04-29 昆明冶金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一种薄金属板带应力分布的评价方法
CN115029698A (zh) * 2022-06-23 2022-09-09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铜合金薄板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CN115029698B (zh) * 2022-06-23 2024-03-22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铜合金薄板及其表面处理方法
CN116952438A (zh) * 2023-09-19 2023-10-27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蚀刻变形评价薄板残余应力的方法及测试装置
CN116952438B (zh) * 2023-09-19 2023-12-12 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有限公司 基于蚀刻变形评价薄板残余应力的方法及测试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6715A (zh) 引线框架材料残余应力检测方法
Engels Estimating genetic divergence and genetic variability with restriction endonucleases.
Grosskreutz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oxide films
CA1166187A (en) Method for determining current efficiency in galvanic baths
CN105002498A (zh) 一种gh625高温合金金相腐蚀液及其配制方法和使用方法
CN103439170B (zh) 一种显示和检测热镀锌板抑制层的方法
CN105908142B (zh) 一种高温薄膜应变计及其制作方法
JP2009117301A (ja) ガラス基板およびガラス基板の反り検査方法
CN113433147A (zh) 一种镀锌板表面缺陷来源的分析方法
CN106680340A (zh) 一种评估并量化点蚀坑内部腐蚀产物对点蚀生长速率影响的方法
TWI289420B (en) Method for evaluating bonding strength of roughened surface of copper foil
CN204988841U (zh) 一种用扫描电镜观察硬质合金组织的系统
CN113515871A (zh) 一种面向对象的降水预报人工智能检验方法
KR20140024470A (ko) 영구 캐소드 및 영구 캐소드의 표면을 처리하는 방법
CN109270082B (zh) 一种利用腐蚀方法及微观检测确定单晶硅晶线的方法
Almeida et al. Cathode stripping behavior: Simulation by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and experimental effect of cathode surface roughness and its repeated use
US20140054178A1 (en) Electrode mask for electrowinning a metal
CN113029855B (zh) 一种石英晶格杂质元素偏聚分布的分析方法
CN111793797B (zh) 一种高硅钢金相腐蚀液及其应用
TWI220165B (en) Current sensing device and its manufacturing method
CN106865503A (zh) 一种去除过硫酸钾中微量总氮和氨氮的方法
TW594901B (en) Method for detecting and repairing defects
Siegmund et al. Zinc electrowinning using novel rolled Pb-Ag-Ca anodes
JP2011053017A (ja) 添加剤の濃度管理方法
CN114414595A (zh) 一种薄金属板带应力分布的评价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