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71660A -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71660A
CN113771660A CN202110996536.3A CN202110996536A CN113771660A CN 113771660 A CN113771660 A CN 113771660A CN 202110996536 A CN202110996536 A CN 202110996536A CN 113771660 A CN113771660 A CN 1137716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ment
threshold
detection
calibrated
detection threshol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9653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71660B (zh
Inventor
许云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9653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7166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71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71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71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3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charging stations
    • B60L53/31Charging colum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3/00Methods of charging batteri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Charging stations or on-board charging equipment therefor; Exchange of energy storage elements in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3/60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charging st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 Geophysics And Detection Of Objec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应用于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归位检测模块和充电枪,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对充电枪进行归位检测,当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校准指令,例如可由用户按压充电桩上设置的校正按钮以生成该校准指令,接收到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后,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当采用该校准后的检测阈值进行归位检测时,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即使得充电桩能够自动克服还枪误报故障。

Description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类型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枪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现有的充电桩上充电枪在充电完毕后,需要将充电枪插入充电桩上的插槽内,将充电枪进行归位放置。充电桩的还枪检测模块会检测到充电枪是否归位,若归位则提示“已还枪”,然后结束充电流程。若未归位则提示“未还枪”,提醒用户还枪。一般,还枪检测模块通过采集能够表征充电枪归位状态的参数值,然后将参数值与预先设置的检测阈值进行比较,若参数值小于或等于检测阈值,则确定充电枪已归位,即“已还枪”。然而,随着充电桩的使用,容易因其插槽结构变形、移位、老化等原因或产线设置等原因,造成预先设置的检测阈值不适合,导致实际“已还枪”而提示“未还枪”,即导致还枪误报故障。然而,目前的充电桩还无法自动解决上述还枪误报故障。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使得充电桩能够自动克服还枪误报故障,即使得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应用于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归位检测模块和充电枪,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对充电枪进行归位检测,该方法包括:
接收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校准指令用于指示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待校准检测阈值为接收到校准指令时对应的检测阈值,其中,当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校准指令;
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校准后的检测阈值用于使得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的步骤,包括
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至少一轮调整,每一轮调整均为梯度增加调整,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所采用的步长逐渐减小,结束一轮调整的条件包括:接收到反映充电枪已归位的信号;其中,将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发送至归位检测模块以进行归位检测,直至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归位检测模块发送该信号;
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i-1)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作为第i轮调整的起始阈值,所述截止阈值为在结束一轮调整时的上一步调整所得到的中间阈值,其中,i>1。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包括:
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包括:
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为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与预设裕量的和。
在一些实施例中,预设裕量大于所述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的数量级与检测阈值所允许的偏差的数量级相同。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述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的步骤,还包括:
在至少一轮调整的过程中,当任意一个中间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限制值时,停止校准,提示归位检测模块发生故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充电桩,包括:
充电枪,
充电桩本体,充电桩本体设置有插槽;
归位检测模块,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检测充电枪是否归位至插槽中;
处理器,处理器与归位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存储器,存储器与处理器通信连接,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指令,该指令被处理器执行,以使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给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上第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还枪误报校正方法,该方法应用于充电桩,充电桩包括归位检测模块和充电枪,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对充电枪进行归位检测,当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校准指令,例如可由用户按压充电桩上设置的校正按钮以生成该校准指令,接收到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后,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当采用该校准后的检测阈值进行归位检测时,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即使得充电桩能够自动克服还枪误报故障。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还枪误报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方法中步骤S20的一子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主控单元与归位检测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阈值调整过程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阈值调整过程的示意图;
图7为图2所示方法中步骤S20的另一子流程示意图;
图8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申请,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申请。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此外,本文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申请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为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先对本申请涉及的充电桩和归位检测的有关原理进行介绍。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充电桩100包括充电枪10和充电桩本体20,充电枪10与充电桩本体20电连接。充电桩本体20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连接,输出端为充电枪10。当为电动汽车充电时,充电枪与电动汽车的电源接口连接。
充电桩本体20是充电桩的主要结构,提供输出电压和电量,为电动汽车充电。在一些实施例中,充电桩本体20包括机柜21、显示屏22、风扇及温控单元23、多个充电模块24、主控单元25、配电单元26和归位检测单元27等。其中,机柜21为充电桩本体20的外壳,充电桩本体20的其它元件收容于机柜21中,显示屏22显露于机柜21,可以理解的是,显示屏22为人机交互操作界面,可供用户设置和了解充电情况。
多个充电模块24用于将由交流电网输入的交流电处理成直流电,并输出至配电单元26,该配电单元26用于为充电枪10分配电源。多个充电模块24与配电单元26连接,即多个充电模块24输出的直流电经配电单元26分配后,通过充电枪10为电动汽车供电。
如图1所示,多个充电模块24被放置在固定的插框内,由主控单元25控制充电模块的输出,工作时,所有充电模块24的输出电压保持一致。充电桩100的最高输出电压为由单个充电模块24的最高输出电压决定,充电桩100的最大输出电流为所有充电模块24的输出电流和。
另外,主控单元25提供计算和控制功能,用于控制各充电模块24的开机、关机、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等,以及进行身份认证、计费计量或充电管理等。在一些实施例中,主控单元24可以为通用处理器、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单片机、ARM(Acorn RISC Machine)或其它可编程逻辑器件、分立门或晶体管逻辑、分立的硬件组件或者这些部件的任何组合。
风扇及温控单元23用于内部散热,避免充电桩100内部的热量积聚。
充电枪10位于机柜21的外部,供用户接入电动汽车。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桩100的机柜21外部设置有插槽(图未示),在充电完毕后,将充电枪10插入充电桩上的插槽内,即将充电枪10进行归位放置,完成充电流程后,主控单元则进行最后的计费、结束退出流程等。
归位检测模块27可以确保充电枪10归位到位,图1中以归位检测模块27位于充电桩主体20内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归位检测模块27也可集成于于充电枪10内。归位检测模块27用于根据检测阈值检测充电枪10是否归位至插槽中,即进行归位检测。检测阈值为预先设置的用于与采集数据进行对比、以确定检测结果的阈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归位检测模块27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用于检测充电枪与插槽之间的距离,距离反映是否归位,则在此实施例中,相应地,检测阈值为距离阈值。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归位检测模块27也可以为检测电路等,当充电枪10与插槽接触时,引发检测电路的电学参数发生变化,即可通过间接监测电学参数来检测充电枪是否归位,则在此实施例中,检测阈值为电学参数阈值,例如,电学参数可以为电压、电容等。
若充电枪10归位则提示“已还枪”(具体可通过显示频显示或语音播报),然后结束充电流程。若未归位则提示“未还枪”,提醒用户还枪。然而,随着充电桩100的使用,容易因其插槽结构变形、移位、老化等原因或产线设置等原因,造成预先设置的检测阈值不适合,导致误报。
以检测阈值为距离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例如,当充电枪10归位至插槽中时,充电枪10与插槽之间的距离为D,在阈值T0合适的情况下,D<阈值T0,充电桩100应该报“已还枪”。若报“未还枪”(实际已经还了),说明,检测到的是D>T0,出现还枪误报故障。人们往往从检测距离D上找故障原因,而忽略检测阈值T0不合适(例如过紧)的问题。从而,充电桩还无法自动解决上述还枪误报故障。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通过接收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当采用该校准后的检测阈值进行归位检测时,使得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即使得充电桩能够自动克服还枪误报故障。
以下具体介绍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请参见图2,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应用于充电桩,例如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充电桩,该方法可被上述充电桩中的主控单元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充电桩包括归位检测模块和充电枪,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对充电枪进行归位检测。该归位检测模块可与前述实施例中归位检测模块的结构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但不限制于如下步骤:
S10:接收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
其中,校准指令用于指示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当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该校准指令。例如,当用户发现充电桩发生上述故障(实际已归位但仍报“未还枪”)时,通过在充电桩的人机交互界面上点击“校准”按钮,或,在与充电桩通信连接的手机app上点击“校准”按钮,或按压设置在充电桩上的机械按钮,生成校准指令,以触发启动校准程序。
待校准检测阈值为接收到该校准指令时对应的检测阈值T0,也即,当充电桩发生上述故障时对应的检测阈值。可以理解的是,根据归位检测模块的类型不同,检测阈值的类型也不同,例如,检测阈值可以为距离阈值或电学参数阈值等。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的主体可以为主控单元,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待校准检测阈值可以存储于主控单元的内存中。
S20: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用于使得所述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
其中,可以将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存储于存储器中,受前述主控单元调用执行。当执行该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时,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调整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可以理解的是,该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是指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相关调整的方法策略。例如,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可以为梯度调整或按抛物线函数(调整步数与调整值符合抛物线函数关系)进行调整等。
当采用校准后的检测阈值进行归位检测时,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即实际已还枪也检测到已归位(实际已还枪报告“已还枪”),从而,使得充电桩能够自动克服还枪误报故障。
在此实施例中,当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校准指令,接收到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后,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当采用该校准后的检测阈值进行归位检测时,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即使得充电桩能够自动克服还枪误报故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步骤S20具体包括:
S21: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至少一轮调整,每一轮调整均为梯度增加调整,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所采用的步长逐渐减小,结束一轮调整的条件包括:接收到反映所述充电枪已归位的信号;其中,将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发送至归位检测模块进行归位检测,直至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该归位检测模块发送该信号。
S22: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
这里,调整轮数为人为设定的,例如调整轮数N可以为1、2、3......等,具体地,可通过充电桩的人机交互界面进行设置,或通过与充电桩通信连接的手机app进行设置。每一轮调整均为梯度增加调整,梯度增加调整是指按一定步长、呈阶梯式增加,例如,第一轮调整以步长P1对待校准检测阈值T0进行梯度增加,即第一步将T0调整为T0+P1,第二步调整为T0+2*P1,第三步调整为T0+3*P1等,依次类推,在此不再对第一轮调整进行列举。可以理解的是,在一轮调整结束前,每调整一步均会得到一个中间阈值,例如,上述举例中,T0+P1、T0+2*P1和T0+3*P1均称为中间阈值。
每进行一步调整,主控单元将产生的中间阈值发送至归位检测模块,进行归位检测,即归位检测模块将中间阈值与采集数据进行对比。例如,以检测阈值为距离阈值、采集数据为充电枪与插槽之间的距离为例,将中间阈值与采集到的距离D进行对比,判断是否归位,若距离小于或等于某一中间阈值,则说明检测到充电枪的状态是“已归位”,与实际状态一致,即故障恢复。此时,归位检测模块发送反映充电枪已归位的信号,则主控单元无需在进行梯度增加,结束该轮调整。
如图4所示,主控单元下发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任意一个中间阈值Tx至归位检测模块(归位检测模块以红外线传感器为例),归位检测模块按接收到的中间阈值Tx进行归位检测,若感应到的距离D大于该中间阈值Tx,即检测出充电枪未归位,则归位检测模块发送低电平信号至主控单元,该低电平信号反映充电枪未归位,从而,主控单元继续进行本轮的调整。若感应到的距离D小于或等于该中间阈值Tx,即检测出充电枪已归位,则归位检测模块发送高电平信号至主控单元,该高电平信号反映充电枪已归位,则主控单元结束本轮调整,按设置进行下一轮调整或结束程序。可以理解的是,该高电平信号和低电平信号仅仅只是示例性说明,归位检测模块发送的信号能区分充电枪的检测状态即可。另外,上述图4中是以一个中间阈值Tx的传输计算过程进行示例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对于多轮调整过程中的任意一个中间阈值的传输计算过程均与前述方式相同。
若轮数N=3,则在进行后续第二轮调整时,也采用与第一轮调整相同的方式进行梯度调整,当故障恢复时(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停止第二轮的调整,然后,以相同的形式进行第三轮调整。可以理解的是,每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不同。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所采用的步长逐渐减小,能实现精细化调整,使得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更加接近合理值Tp。该合理值Tp为能使得故障恢复的最小阈值,即相当于,故障恢复的临界值。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第一轮调整,若在第a步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故障恢复),如果采用的步长较大,会导致第a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会远大于合理值Tp,而第(a-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会远小于合理值Tp。由于步长较大,虽然能较快地恢复故障,但是,在这两个中间阈值之间很难找到接近于合理值Tp的值作为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即第一轮调整的结果比较粗糙。若第一轮调整采用的步长较小,则需要经历较多的步数才能使得故障恢复,校准时间较长。
因此,采用多轮调整,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步长逐渐减小,能使得最后一轮恢复故障时的中间阈值更加接近合理值Tp。
可以理解的是,若最后一轮调整,在第b步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故障恢复),则第b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会大于合理值Tp,第(b-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会小于合理值Tp,从而,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能够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例如,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可以为第(b-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和第b步对应的中间阈值的均值。
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每一轮调整都可以以该待校准检测阈值T0为起始调整点,即从待校准检测阈值T0开始梯度增加。为了加快调整速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二轮调整可以以第一轮调整过程中恢复故障前的某一中间阈值作为起始点,第三轮调整可以以第二轮调整过程中恢复故障前的某一中间阈值作为起始点,依次类推,对于多轮调整的起始点不再一一列举。
在一些实施例中,将第(i-1)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作为第i轮调整的起始阈值,截止阈值为在结束一轮调整时的上一步调整所得到的中间阈值,其中,i>1。起始阈值即位开始调整的初始检测阈值。
这里为了方便描述,采用第i轮和第(i-1)轮,i>1,说明前后两轮之间的关系,从而,第i轮可以为N轮中除第一轮外的任意一个。例如,如图6所示,第(i-1)轮调整在第c步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故障恢复),则第c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会大于合理值Tp,第(c-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会小于合理值Tp,第(c-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即为在结束第(i-1)轮调整时的上一步所得到的中间阈值,将第(c-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作为第(i-1)轮调整的截至阈值。因此,第i轮调整是从第(i-1)轮第(c-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开始调整。
可以理解的是,第(i-1)轮第(c-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即第(i-1)轮的截止阈值)是最接近合理值Tp且小于合理值Tp的中间阈值,在第i轮调整中,从第(i-1)轮第(c-1)步对应的中间阈值开始以更小的步长进行梯度增加,使得调整后的结果更加趋近于合理值Tp。
如表1所示,第1轮的截至阈值为T1,第二轮调整则是以T1开始,以步长P2进行梯度增加,由于P2<P1,所以,在第二轮调整中,接近合理值Tp的步伐更小,速率更慢,使得第二轮调整的截至阈值T2更加接近合理值Tp。可以理解的是,随着轮数增加,步长越来越小,最后一轮的截至阈值会无限接近合理值Tp。在此实施例中,将第(i-1)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作为第i轮调整的起始阈值,能够减少调整时间,更快更简单地找到更加合适的检测阈值。
表1检测阈值调整变化表
中间阈值 判断故障是否恢复
接收“还枪校正”命令 T0
第1轮第1次调整 T0+P1
第1轮第2次调整 T0+2P1
.......
第1轮第i-1次调整 T0+(i-1)P1,即T1 否,D>T1
第1轮第i次调整 T0+i*P1 故障恢复,D≤T0+i*P1
第2轮第1次调整 T1+P2
第2轮第2次调整 T1+2*P2,即T2
第2轮第3次调 T1+3*P2 故障恢复,D≤T1+3*P2
......
在一些实施例中,步骤S22具体包括:
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
由上述可知,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为最接近合理值Tp且小于合理值Tp的阈值,因此,可以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Te,确定最终的校准后的检测阈值。例如,将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Te乘以一个大于1的系数,以适当增加截止阈值Te。
在本实施例中,采用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由于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为最接近合理值Tp且小于合理值Tp的阈值,使得校准后的检测阈值能够更加合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具体包括:
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为所述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与预设裕量的和。
其中,预设裕量为人为设定的经验值,用于增加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使得两者之和进一步靠近合理值。可以理解的是,当进行多轮调整时,最后一轮的步长可依据预设裕量的大小可而设定,例如,为了进行更加精细化的调整,最后一轮的步长小于该预设裕量,而预设裕量小于第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使得校准后的检测阈值会稍微超过合理值Tp。
可以理解的是,基于合理值Tp为能够使得故障恢复的最小阈值,相当于,使得故障恢复的临界值,校准后的检测阈值稍微超过合理值,使得检测阈值留有一定的余量,即得到偏宽松的检测阈值,一方面,能稳定消除充电桩的误报故障(实际已归位但仍报“未还枪”),即偏宽松的检测阈值更加稳定,另一方面,当充电枪未归位时,也能准确检测到“未归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的数量级与检测阈值所允许的偏差的数量级相同。例如,若检测阈值所允许的偏差的数量级为101,则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的数量级也为101。在此实施例中,将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设置为与检测阈值所允许的偏差的数量级相同,相当于,在最后一轮采用与检测阈值所允许的偏差接近的步长进行调整,即精细化调整,从而,使得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更加精准合理。
在此实施例中,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至少一轮调整,每一轮调整均为梯度增加调整,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所采用的步长逐渐减小。对于每一轮调整,采用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进行归位检测,直至检测到充电枪已归位,结束这一轮调整,然后以更小的步长进行下一轮调整。最后,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确定校准后的检测阈值。通过上述方式,采用多轮调整,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所采用的步长逐渐减小,能使得最后一轮恢复故障时的中间阈值更加接近合理值Tp,即先用较大的步长进行粗略调整,然后,根据粗略调整结果,设置步长和轮数,进行精细化调整,不仅能使得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更加接近合理值Tp,还能提高校准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参阅图7,步骤S20还包括:
S23:在至少一轮调整的过程中,当任意一个中间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限制值时,停止校准,提示归位检测模块发生故障。
以检测阈值为距离阈值进行示例性说明,可以理解的是,当充电枪实际已经归位时,即使因设备老化导致归位状态下充电枪和插槽之间的间隙增大,充电枪和插槽之间的距离也是在一定范围内的,不会超过该范围。因此,设置一个预设限制值,该预设限制值用于表征检测阈值的上限极限值。在调整的过程中,当任意一个中间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限制时,说明发生非正常事件,停止校准,提示归位检测模块发生故障。
可以理解的是,预设限制值可以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而设置的经验值,其具体大小不做任何限制。
在此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预设限制值,对调整过程中的中间阈值进行监测,以防止检测阈值无限制增加,保证了当充电桩的归位检测模块发生故障时,停止调整及时提示。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充电桩,该充电桩包括充电枪、充电桩本体、归位检测模块、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充电桩本体设置有插槽,充电枪与充电桩本体电连接,当充电桩未进行充电时,充电枪插入该插槽内。
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检测充电枪是否归位至插槽中。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归位检测模块可以为红外线传感器或超声波传感器,以感应充电枪与插槽之间的距离,距离反映是否归位,则在此实施例中,相应地,检测阈值为距离阈值。在一些实施例中,归位检测模块还可以为检测电路,当充电枪与插槽接触时,引发检测电路的电学参数发生变化,即可通过间接监测电学参数来检测充电枪是否归位,则在此实施例中,检测阈值为电学参数阈值,例如,电学参数可以为电压、电容等。
可以理解的是,该归位检测模块可以设置于充电桩本体的插槽附近,也可以设置于充电枪中,在此,对归位检测模块的具体位置不做任何限制。
如图8所示,该归位检测模块27与处理器501通信连接,处理器501与存储器502通信连接。图7中以总线连接进行示例性说明。
处理器501被配置为支持该充电桩执行图2-图7的方法中相应的功能。该处理器501可以是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网络处理器(networkprocessor,NP),硬件芯片或者其任意组合。上述硬件芯片可以是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器件(programmablelogic device,PLD)或其组合。上述PLD可以是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omplexprogrammable logic device,CPLD),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programmable gatearray,FPGA),通用阵列逻辑(generic array logic,GAL)或其任意组合。
存储器502用于存储非暂态软件程序、非暂态性计算机可执行程序以及模块,如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对应的程序指令/模块。处理器501通过运行存储在存储器502中的非暂态软件程序、指令以及模块,可以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还枪误报校正方法。
存储器502可以包括易失性存储器(volatile memory,VM),例如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存储器1002也可以包括非易失性存储器(non-volatilememory,NVM),例如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快闪存储器(flash memory),硬盘(hard disk drive,HDD)或固态硬盘(solid-state drive,SSD);存储器502还可以包括上述种类的存储器的组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处理器501可以调用前述程序代码以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其中,校准指令用于指示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待校准检测阈值为接收到该校准指令时对应的检测阈值其中,当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校准指令;
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校准后的检测阈值用于使得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
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该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前述实施例中的还枪误报校正方法。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所述的程序可存储于一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所述的存储介质可为磁碟、光盘、只读存储记忆体(Read-Only Memory,ROM)或随机存储记忆体(Random Access Memory,RAM)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应用于充电桩,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包括归位检测模块和充电枪,所述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对所述充电枪进行归位检测,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校准指令和待校准检测阈值,所述校准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为接收到所述校准指令时对应的检测阈值,其中,当所述归位检测模块检测到所述充电枪未归位而实际已还枪时生成所述校准指令;
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得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用于使得所述归位检测模块的检测结果与实际还枪状态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的步骤,包括:
对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至少一轮调整,每一轮调整均为梯度增加调整,随着调整轮数的增加,所采用的步长逐渐减小,结束一轮调整的条件包括:接收到反映所述充电枪已归位的信号;其中,将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发送至所述归位检测模块以进行所述归位检测,直至检测到所述充电枪已归位,所述归位检测模块发送所述信号;
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第(i-1)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作为第i轮调整的起始阈值,所述截止阈值为在结束一轮调整时的上一步调整所得到的中间阈值,其中,i>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后一轮调整过程中产生的中间阈值,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包括:
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包括:
确定所述校准后的检测阈值为所述最后一轮调整的截止阈值与预设裕量的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裕量大于所述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后一轮调整所采用的步长的数量级与所述检测阈值所允许的偏差的数量级相同。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的校准检测阈值算法对所述待校准检测阈值进行校准的步骤,还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轮调整的过程中,当任意一个中间阈值大于或等于预设限制值时,停止校准,提示所述归位检测模块发生故障。
9.一种充电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电枪,
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设置有插槽;
归位检测模块,所述归位检测模块用于根据检测阈值检测所述充电枪是否归位至所述插槽中;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归位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存储器,所述存储器与所述处理器通信连接,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处理器执行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10.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所述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被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时,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CN202110996536.3A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71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536.3A CN113771660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96536.3A CN113771660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660A true CN113771660A (zh) 2021-12-10
CN113771660B CN113771660B (zh) 2023-07-18

Family

ID=78839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96536.3A Active CN113771660B (zh) 2021-08-27 2021-08-27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71660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4973A (zh) * 2022-04-06 2022-08-16 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还枪控制方法、装置、充电桩及介质
WO2023197751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深圳市道通合创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还枪维护方法、装置、充电桩及介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4322A (zh) * 2017-07-24 2018-01-09 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多枪自动识别纠错处理系统、方法及充电桩
CN207697518U (zh) * 2017-11-20 2018-08-07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
CN110053497A (zh) * 2019-04-19 2019-07-26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充电车充电系统
CN110843596A (zh) * 2019-10-31 2020-02-28 深圳猛犸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行为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1999579A (zh) * 2020-08-14 2020-11-27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2782777A (zh) * 2019-11-05 2021-05-11 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3147464A (zh) * 2021-04-30 2021-07-23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554322A (zh) * 2017-07-24 2018-01-09 深圳市泰永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交流充电桩多枪自动识别纠错处理系统、方法及充电桩
CN207697518U (zh) * 2017-11-20 2018-08-07 东莞市趣电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报警及定位功能的充电桩
CN110053497A (zh) * 2019-04-19 2019-07-26 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充电车充电系统
CN110843596A (zh) * 2019-10-31 2020-02-28 深圳猛犸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充电行为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2782777A (zh) * 2019-11-05 2021-05-11 湖南京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充电插枪到位检测方法及装置
CN111999579A (zh) * 2020-08-14 2020-11-27 国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自动检测系统及其方法
CN113147464A (zh) * 2021-04-30 2021-07-23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多功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14973A (zh) * 2022-04-06 2022-08-16 深圳市道通合创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还枪控制方法、装置、充电桩及介质
WO2023193535A1 (zh) * 2022-04-06 2023-10-12 深圳市道通合创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还枪控制方法、装置、充电桩及介质
WO2023197751A1 (zh) * 2022-04-12 2023-10-19 深圳市道通合创数字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充电桩的还枪维护方法、装置、充电桩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71660B (zh) 2023-07-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71660A (zh) 一种还枪误报校正方法、充电桩及存储介质
CN111422093B (zh) 一种应用于电动汽车的多枪同充充电系统
US20110231122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determining the kind of a battery
CN109143076B (zh) 用于调节电池组的放电功率的方法
CN107351713B (zh) 充电桩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3589174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系统电芯一致性预测方法及装置
CN113541236A (zh) 充电柜及其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
CN106815934B (zh) 计费控制方法及计费控制装置
CN116022026A (zh) 充电桩的充电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0481377B (zh) 充电识别方法及装置
JP2019013109A (ja) 蓄電システム
CN117849652B (zh) 一种充电桩的充放电检测方法及检测系统
CN104795864A (zh) 一种准确检测充电状态的移动终端及充电状态检测方法
CN117284139A (zh) 充电控制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1211381B (zh) 一种锂电池在低温下的放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8134571A (zh) 充电桩资源占用费计算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介质
CN115071496A (zh) 电池电量的显示控制方法和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4336832A (zh) 一种解决权限控制器受车辆电池老化影响的系统
CN114940095A (zh) 一种充电桩充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4200204A (zh) 多相电能表及其计数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2815365A (zh) 电动自行车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3270923A (zh) 无线充电安全监控方法及系统
CN115257454A (zh) 一种标称电压识别方法、装置、终端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642659A (zh) 电池连接器状态检测方法、控制器、终端设备和存储介质
CN111469710A (zh) 蓄电池管理系统和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8000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sixth floors of Rainbow Technology Building, No. 36, Gaoxin North 6th Road, Songpingshan Community,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Applicant after: Shenzhen Daotong Hechuang Digital Ener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6th floor, building B1, Zhiyuan, 1001 Xueyuan Avenue, Xili street, Nansh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Shenzhen daotonghe innovative energy Co.,Ltd.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