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8822B -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8822B
CN113768822B CN202111241680.2A CN202111241680A CN113768822B CN 113768822 B CN113768822 B CN 113768822B CN 202111241680 A CN202111241680 A CN 202111241680A CN 113768822 B CN113768822 B CN 11376882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ysaccharide
ethanol
hedysari
moisture absorption
hedysar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4168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8822A (zh
Inventor
刘小花
王少华
刘珈铭
王昊
戴伟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umi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umi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umi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uming Biolo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4168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882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88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882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882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882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72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A61K8/73Polysaccharid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8/00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K8/18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 A61K8/96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 A61K8/97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characterised by th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material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from algae, fungi, lichens or plants; from derivatives thereof
    • A61K8/9783Angiosperms [Magnoliophyta]
    • A61K8/9789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QSPECIFIC USE OF COSMETICS OR SIMILAR TOILETRY PREPARATIONS
    • A61Q19/00Preparations for care of the ski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05Corresponding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codes A61K2800/81 - A61K2800/95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800/00Properties of cosmetic compositions or active ingredients thereof or formulation aids used therein and process related aspects
    • A61K2800/80Process related aspects concerning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smetic composition or the storage or application thereof
    • A61K2800/82Preparation or application process involves sonication or ultrasonica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Bird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Botan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Dermatology (AREA)
  • Cosmetic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所述红芪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芪通过复合酶联合超声提取法进行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挥干乙醇,得到粗多糖,再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根据溶液中乙醇含量的不同,得到不同的醇沉红芪多糖;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本发明的红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和舒缓功效,在化妆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30%醇沉红芪多糖和80%醇沉红芪多糖的吸湿、保湿和舒缓功效最佳。

Description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 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多糖是由10个以上的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糖,也被称为多聚糖。多糖是植物重要的贮藏养料的形式,并且构成了植物的基本骨架,是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植物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植物本身的作用,多糖还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衰老以及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独特的生物活性。植物多糖细胞毒性相对较小,因此植物多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红芪属于豆科植物,来自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等功效。红芪是我国重要的传统中药材之一,主要产于甘肃。研究发现红芪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是红芪多糖(HPS),HPS是一种杂多糖。红芪多糖不仅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抗衰老、提高免疫力和减缓糖尿病肾病进程的作用,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等。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温饱得到满足的现代生活,越来越多的人更加注重自身的形象以及寿命的延长。随着消费者对化妆品需求的增加,一大批化妆品涌入市场,但是随着化妆品的使用,一些劣质化妆品给消费者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某些化妆品中化学添加剂导致毁容的案例一时间让广大消费者谈“虎”色变。为了保证化妆品的安全性,一些合成的化学物质逐渐被细胞毒性更小的天然产物所替代。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天然成分被添加到化妆品中,在保证了化妆品安全性的同时又能改善了其疗效,从而使消费者对化妆品趋之若鹜。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但是化妆品的主题依旧闪亮,抗衰老、美白、防晒等功效的化妆品经久不衰。
目前已经有许多天然产物被添加到化妆品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比如,雷杨等通过HPD-400大孔吸附树脂将楮实子粗提物进行分离,得到水、30%、60%以及95%四个部位,以B16细胞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了各部位是如何影响酪氨酸酶的活性,并且测定了各部位对黑色素合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在楮实子粗提物中,60%乙醇部位具有最强的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并且能抑制B16细胞中黑色素的合成,具有较好的美白效果。再比如,由士权等采用微生物发酵和二次醇沉法对沙棘籽粕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优化大孔吸附树脂的条件后对提取的黄酮进行分离纯化,利用单因素试验确定了较佳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DPPH自由基清除率与沙棘籽粕发酵液中黄酮含量呈正相关,沙棘黄酮对纤维细胞基本没有毒副作用,能够显著降低活性氧的水平,使基质金属蛋白酶含量降低,增加胶原蛋白的含量,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当皮肤角质层中水分小于10%时,皮肤就会变得干燥,弹性消失,出现皱纹,皮肤的老化程度会明显加快。因此,使用保湿性好的化妆品能够延缓皮肤的衰老。同时,消费者更能接受天然产物添加到化妆品中。如今关于红芪多糖的研究大多在于体内的药理作用和机制、成药性以及在临床中的应用前景,尚未见其在化妆品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本申请人课题组在实验过程中意外发现红芪多糖在日常环境中很容易吸潮,不易保存,即红芪多糖可能具有良好的吸湿性。故本申请人将通过实验研究红芪多糖的吸湿性和保湿性,探索其是否能替代传统的化妆品保湿剂,希望能够为中药的研究开拓新的方向。而用合适的生物活性多糖代替化妆品中的保湿剂,不仅能够提高化妆品的保湿效果,还有可能发挥相应的药理作用。多糖物美价廉而且市场广阔,如果制作成为安全有效的新型化妆品,一定会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技术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可以用现有技术中的通用方法制备成含有红芪多糖的各种化妆品,比如霜膏、乳液、膜粉剂、啫喱剂、粉饼、水剂、气雾剂和喷雾剂等。本发明对上述各种化妆品的制备方法没有限制。
作为优选,所述红芪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芪通过复合酶联合超声提取法进行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挥干乙醇,得到粗多糖,再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根据溶液中乙醇含量的不同,得到不同分子量的醇沉红芪多糖;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
作为优选,所述纤维素酶为2%,所述木瓜蛋白酶为2%。
作为优选,所述复合酶提取的pH为5.2,温度为54.1℃,提取时间为2h;和/或
所述超声为超声提取3次,每次30min。
作为优选,所述用乙醇进行沉淀是加入浓度为90%以上的乙醇直至溶液中乙醇浓度为80-85%。
作为优选,所述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是加入浓度为90%以上的乙醇,然后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30-85%时收集沉淀出的红芪多糖。
作为优选,所述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是加入浓度在90%以上的乙醇,然后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30%-35%时收集沉淀出的红芪多糖;或
所述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是加入浓度在90%以上的乙醇,然后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50%-55%时收集沉淀出的红芪多糖;或
所述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是加入浓度为90%以上的乙醇,然后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80-85%时收集沉淀出的红芪多糖。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化妆品,其中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成分包括上述的红芪多糖。
作为优选,所述具有吸湿、保湿功效的红芪多糖,是在粗多糖中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时,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30%、50%或80%时收集沉淀的红芪多糖;或
所述具有舒缓功效的红芪多糖,是在粗多糖中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时,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30%或80%时收集沉淀的肉红芪多糖。
本发明的红芪多糖具有良好的吸湿、保湿和舒缓功效,在化妆品领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应用本发明方法制备的30%醇沉红芪多糖和80%醇沉红芪多糖的吸湿、保湿和舒缓功效最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案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
图2为红芪多糖样品在RH为43%(a)和81%(b)时吸湿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图3为红芪多糖和甘油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保湿率。
图4为红芪多糖刺激性实验测试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便于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但并不限定本发明。下述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购自常规生化试剂公司。以下实施例中的定量试验,均设置三次重复实验,结果取平均值。
本发明的红芪多糖的制备方法如下:
称取脱脂红芪粉末适量,加入纤维素酶(2wt%,酶与酸水的重量百分比)、木瓜蛋白酶(2wt%,酶与酸水的重量百分比),然后按料水质量比为30:1(每次10、10、10倍溶剂,分三次提取)加入酸水,放入恒温水浴锅内,于53.9-54.3℃酶解1.5-2.5小时,然后再超声提取,使用纱布过滤,药渣继续加酸水超声提取第二次和第三次,每次提取30min,合并滤液,然后离心(8000-9000r/min)取上层清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原体积的十分之一。边搅拌边向浓缩液中滴加90%以上乙醇,最终至乙醇浓度为80-85%。静置倒出滤液,将沉淀在水浴锅上挥发至无乙醇味,冷冻干燥得到红芪多糖粗品。
溶液中乙醇浓度为80-85%时,能够将大部分的多糖沉淀完全。
取冷冻干燥后的红芪多糖粗品适量,加入适量水溶解,边搅拌边滴加90%以上乙醇,使乙醇浓度分别达到30-35%、50-55%、80-85%,离心(8000-9000r/min),得到30-35%、50-55%、80-85%的红芪醇沉多糖,将三部分的醇沉多糖在水浴锅上挥发至无乙醇味,冷冻干燥后放至干燥器中保存,干燥剂为变色硅胶。
所述酸水为用柠檬酸将水调节pH至5.2。
上述乙醇浓度均是使用酒精计在常温下测量得到的。
实施例1红芪多糖吸湿及保湿功效研究
1试验材料及仪器
1.1实验材料
依次使用95%乙醇和乙酸乙酯使红芪粉末脱脂3遍,得到脱脂红芪粉末。
1.2实验用酶及试剂
表1实验中提取红芪多糖所用的酶及试剂
1.3实验仪器
表2提取红芪多糖所用的实验仪器
2实验方法
2.1红芪多糖的制备
称取3200g脱脂红芪粉末,加入64g纤维素酶(2%)、64g木瓜蛋白酶(2%),再加入320000g酸水,放入恒温水浴锅内,于54.1℃酶解2小时,然后再超声提取三次,提取后使用纱布过滤,药渣继续加酸水超声第二次和第三次,每次提取30min,每次加入酸水32000g,合并滤液,然后离心(8000r/min)取上层清液,经旋转蒸发仪浓缩至原体积的十分之一。边搅拌边向浓缩液中滴加90%乙醇,最终至乙醇浓度为80%。静置倒出滤液,将沉淀在54.1℃水浴锅上挥发至无乙醇味,冷冻干燥得到红芪多糖粗品。
取冷冻干燥后的红芪多糖粗品适量,加入适量水溶解,边搅拌边滴加90%乙醇,使乙醇浓度分别达到30%、50%、80%,离心(8000r/min),然后得到30%、50%、80%的红芪醇沉多糖,将三部分的醇沉多糖在水浴锅上挥发至无乙醇味,冷冻干燥后放至干燥器中保存,干燥剂为变色硅胶。
所述酸水为用柠檬酸将水调节pH至5.2。
上述乙醇浓度均是使用酒精计在常温下测量得到的。
2.2红芪多糖含量的测定
2.2.1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及结果
称取25mg葡萄糖加水配置成100ml葡萄糖标准品溶液,用精密吸取0.2mL、0.4mL、0.6mL、0.8ML、1.0mL和1.2mL葡萄糖标准品溶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定容后再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2mL放入试管中,加入1ml新配置的5%苯酚溶液,混匀后加入5mL 98%浓硫酸,涡旋,15min后用自来水冷却至室温。以蒸馏水按上述方法作空白对照,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在490nm处测量反应后各溶液的吸光度。以葡萄糖溶液的浓度为横坐标,溶液的吸光度为纵坐标制作标准曲线,计算得到回归方程。
葡萄糖标准曲线回归方程为:y=16.722x-0.0146(R2=0.992)。
图1为葡萄糖溶液标准曲线。
表3葡萄糖标准曲线制作测定结果
2.2.2多糖含量的测定及产率
称取各多糖样品25mg,适量蒸馏水溶解后置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按照步骤2.2.1中标准曲线的制备方法测定样品溶液的吸光度,代入标准曲线计算得出样品溶液中各红芪多糖的浓度。根据样品溶液中多糖的浓度计算出样品中红芪多糖的质量,与称取样品质量的比值即为该样品中红芪多糖的含量。
2.3吸湿性试验
将称量瓶放于烘箱中恒重6h,准确称取步骤2.1制备的0.5g冷冻干燥后的30%、50%、80%的红芪醇沉多糖样品以及对照品甘油各3份,分别加入恒重后的称量瓶中,将药品稳定性试验箱设置为温度20℃,相对湿度(RH)43%,待药品稳定性试验箱稳定后放入盛有样品的称量瓶,放置1h,3h,6h,10h,24h,34h和48h后精确称取各称量瓶的质量,根据各样品及甘油吸湿前后的质量差来求取其吸湿率。吸湿率=(Mn-M0)/M0×100%,M0为各样品未吸湿前的质量,Mn为各样品在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内放置相应时间后的质量。
将各样品继续在温度为20℃,RH为43%的高湿度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内放置,直至各样品吸湿达到饱和。
再准确称取干燥的30%、50%、80%的红芪多糖样品和对照品甘油各3份,分别加入恒重后的称量瓶中,将药品稳定性试验箱的温度设置为20℃,RH设置为81%,按照RH为43%时吸湿率的测定步骤测定RH为81%时各样品的吸湿率。
将各样品继续在温度为20℃,RH为81%的高湿度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内放置,直至各样品吸湿达到饱和。
2.4保湿性试验
将步骤2.3中在RH为43%和81%分别达到吸湿饱和的样品继续放置在温度为20℃,RH分别为43%和81%的药品稳定性试验箱内,放置48h后,精确称取各样品的质量,根据样品放入前后的吸湿质量差计算得到各样品的保湿率。保湿率=Cn/C0×100%,式中C0为各样品吸湿饱和后的吸湿量,Cn为放置48h后各样品的吸湿量。
3结果与讨论
3.1红芪多糖含量及产率
红芪各部分的多糖产量见表4,多糖含量及产率如表5所示。从表5中可以看出红芪多糖含量最高的均为80%醇沉多糖,最低的均为30%醇沉多糖;产率最高的均为80%醇沉多糖,最低的均为50%醇沉多糖。
多糖含量=CV/1000M×100%,式中的C为由回归方程求得的多糖液的质量浓度(mg.L-1);V为冻干多糖样品定容的体积(mL);M冻干多糖的取样量(mg)。
多糖产率=m/1000M×100%,式中m为冻干多糖样品的质量(mg);M为脱脂红芪药粉的质量(g)。
表4多糖制备中各产物的产量
表5红芪各部分多糖的含量及产率
3.2红芪多糖的吸湿性
甘油在RH为43%和81%时的吸湿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6所示。
表6甘油在RH为43%环境中的吸湿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3.2.1红芪多糖的吸湿性
各部分红芪多糖在RH为43%和81%时的吸湿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表7和表8所示。
表7各部分红芪多糖在RH为43%环境中的吸湿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表8各部分红芪多糖在RH为81%环境中的吸湿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
图2为红芪多糖样品在RH为43%(a)和81%(b)时吸湿率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显示了红芪的30%醇沉多糖、50%醇沉多糖、80%醇沉多糖和甘油在RH分别为43%和81%时的吸湿率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
由图2的a图可以看出,在RH为43%的相对较低的湿度环境中,三种红芪醇沉多糖的吸湿率明显低于甘油,三种多糖吸湿率大小顺序为30%醇沉多糖>80%醇沉多糖>50%醇沉多糖,相对来说红芪的80%醇沉多糖和30%醇沉多糖的吸湿率明显比50%醇沉多糖高。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红芪醇沉多糖样品吸湿率逐渐增大,均在10h达到最大值,30%醇沉多糖最大吸湿率为6.43%,50%醇沉多糖最大吸湿率为3.83%,80%醇沉多糖最大吸湿率为6.39%,甘油在34h吸湿率达到最大值为25.30%。三种多糖和甘油在48h后基本都达到了饱和状态。
由图2的b图可以看出,RH为81%的相对较高的湿度环境中,三种红芪多糖均有一定的吸湿性,但是依旧明显小于甘油。三种红芪多糖吸湿率大小顺序为80%醇沉多糖>30%醇沉多糖>50%醇沉多糖。可以明显的看出,在高湿度环境中80%红芪多糖比30%红芪多糖和50%红芪多糖的吸湿性好。三种红芪多糖的吸湿率均在24h达到最大值,此时30%醇沉多糖最大吸湿率为16.15%,50%醇沉多糖最大吸湿率为12.59%,80%醇沉多糖最大吸湿率为25.54%,甘油在48h达到最大值为99.38%。48h后三种红芪多糖和甘油基本都达到了吸湿饱和。
3.2.2红芪多糖与甘油的吸湿率的方差分析
红芪多糖与对照品甘油在RH为43%和81%时的吸湿率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9所示。由结果可知,在RH为43%和81%时,按α=0.05水准红芪多糖和甘油吸湿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红芪多糖和甘油的吸湿率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表9红芪多糖和甘油在不同RH环境中的的吸湿率方差分析结果
3.3红芪多糖的保湿性
3.3.1红芪多糖的保湿性
红芪的30%醇沉多糖、50%醇沉多糖、80%醇沉多糖和甘油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的保湿率如图3和表10所示。在RH为43%的低湿度环境中,30%醇沉多糖的保湿率最高,达到43.52%,80%醇沉多糖的保湿率次之,50%醇沉多糖的保湿率最低,但是均高于甘油的保湿率24.07%。在RH为81%的高湿度环境中,三种多糖中80%醇沉多糖的保湿率最大,达到了95.67%,三种红芪多糖的保湿率都略小于甘油的保湿率100.27%。
图3为红芪多糖和甘油在不同湿度环境下的保湿率。
表10红芪多糖和甘油在不同湿度环境中的保湿率
3.3.2红芪多糖与甘油的吸湿率的方差分析
红芪多糖与对照品甘油在RH为43%和81%时的保湿率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11所示。由结果可知,在RH为43%时,按α=0.05水准红芪多糖和甘油吸湿率的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红芪多糖和甘油的保湿率的总体均数相等。在RH为81%时,按α=0.05水准红芪多糖和甘油吸湿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认为红芪多糖和甘油的保湿率的总体均数不全相等。
表11红芪多糖和甘油在不同RH环境中的的保湿率方差分析结果
3.4结语
红芪多糖中产率最高和含量最高的为80%醇沉红芪多糖部分。吸湿性实验结果显示在20℃时,RH为43%时,红芪多糖中吸湿率最大的均为30%醇沉多糖部分,为6.43%;在RH为81%时,红芪多糖中80%醇沉多糖吸湿率最大,达到25.54%。在RH为43%时,保湿率最大为30%醇沉红芪多糖部分,为43.52%;在RH为81%时,80%醇沉红芪多糖保湿率最大,达到99.67%。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RH为43%和81%时,红芪多糖的吸湿性与甘油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红芪多糖的吸湿性与甘油相比具有一定的差距。在RH为43%和81%时,红芪多糖具有良好的保湿性。
红芪作为我国传统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红芪多糖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本申请另辟蹊径,研究红芪多糖的吸湿和保湿效果,为进一步将红芪多糖应用到化妆品中提供了理论依据,拓展中药的新用途。
实施例2红芪多糖成分舒缓功效(斑马鱼急性刺激性实验结果)
在前期保湿性质评价的基础上,本申请人继续参照广州开发区黄埔化妆品产业协会发布的《化妆品安全性实验(斑马鱼)实验方法》标准,对相关中药多糖成分的舒缓功效通过温和刺激性测试给予了评价。
(一)实验方法:化妆品温和刺激性的测定斑马鱼胚法
1本标准规定了评价化妆品温和刺激性的斑马鱼胚实验的方法原理及操作。本标准适用于化妆品(膏霜、乳液、凝胶、精华,等)及化妆品原料(液态水基类、膏霜乳液、凝胶类、可溶性粉剂)的温和刺激性评价。
2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2015版)QB/T1684-2015化妆品检验规则DB32/T3979-2021实验用斑马鱼饲育技术条件OECD236FishEmbryoAcuteToxicity(FET)Test
3方法原理
使用24孔细胞培养板,在空白对照或阳性对照的条件下,将24hpf的斑马鱼胚胎置于不同的样品中,5min内在体式显微镜下观察,根据胚胎对受试样品的温和刺激性反应(包括胚胎的刺激摆动、凝结(死亡)情况),记录好鱼胚刺激摆动(卵黄囊位置的移动)的次数和鱼胚死亡(凝结)数量,用以表征样品的温和刺激性。
4生物模型
4.1成鱼采用性成熟、健康无畸形、产卵量高、产卵质量好的野生型斑马鱼zebrafish(Daniorerio)成鱼(4-18个月)进行产卵。成鱼的体长3-5cm,雄鱼体型修长,体色为柠檬色,腹部扁平。雌鱼体型丰满,腹部膨大、银亮,体色为银灰色。
4.2鱼胚实验鱼胚为处于24hpf时期发育正常的受精卵,实物鉴别参考<化妆品温和刺激性的测定斑马鱼胚法附录A>。
4.3鱼的养殖维护斑马鱼的养殖及维护参考<化妆品温和刺激性的测定斑马鱼胚法附录F>。
5材料试剂
5.1材料
5.1.1斑马鱼交配盒;胚胎收集器:100.0mm培养皿;细胞培养板: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容积3.5ml;塑料滴管:3.0ml,长约150.0mm。
5.1.2分析纯试剂:氯化钠(NaCl)、氯化钾(KCl)、氯化钙(CaCl2·2H2O)、硫酸镁(MgSO4·7H2O)。
5.2对照组溶液
5.2.1空白对照组:标准稀释水。标准稀释水配置方法:精密称取17.2g氯化钠,0.76g氯化钾,4.9g硫酸镁,2.9g氯化钙,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溶解并定容至1000ml,得到标准稀释水储备液。取以上标准稀释水储备液16.67ml,再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稀释至1000ml即可。
5.2.2阳性对照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标准储备溶液(5.0mg/ml)。
6实验过程
6.1胚胎准备
6.1.1斑马鱼配种时,在产卵盒外缸预先加入2/3容积的养殖水,接着套入带有胚胎分离作用的内缸,插入挡板,隔开雌雄两鱼。于实验前一天晚上选取大于4个月的性成熟的待配种斑马鱼,然后按照1:1或1:2的雌雄比置于带有挡板的产卵盒中避光过夜。
6.1.2次日早晨打开光源后抽出产卵盒的挡板,使之交配产卵1h。之后检查各缸成鱼产卵情况,用漏网勺收集斑马鱼交配产生的胚胎,并用养殖水冲洗从而将胚胎置于培养皿中,平均每个培养皿胚胎数量不超过300枚。清除培养皿中的异物后,放入恒温培养箱里孵育。
6.2样品前处理参考化妆品温和刺激性的测定斑马鱼胚法附录D化妆品及原料前处理方法。
6.3实验方法
6.3.1实验过程用塑料滴管随机挑选24hpf发育正常的胚胎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进行实验(此时的胚胎为体节期)。具体为:使用24孔细胞培养板为实验载体,在每孔中加入胚胎10-20枚,用塑料吸管吸干养殖水后,每孔加入1.0ml配制好的不同的受试样品液于上述24孔细胞培养板中,静置。各浓度组设置3个平行组,同时设置空白对照组或阳性对照组。5min内于体视显微镜下(物镜2-3倍)观察和记录胚胎刺激摆动(卵黄囊位置的移动)及凝结(死亡)的情况。
6.3.2判定标准测试终点和评价指标以胚胎凝结和5min为测试终点,表现形式为:胚胎刺激摆动,凝结(死亡)的任一情形。
6.3.3结果要求鱼胚应位于视频录像画面的正中间,不得损伤鱼胚,使得鱼胚能够正常进行正式实验。
7计算结果
7.1分别记录及计算各组别中每个平行组的胚胎(24hpf)在5min内的累计刺激摆动次数、累计死亡率。其中,累计死亡率%=累计死亡胚胎数/胚胎总数*100%。
7.2使用统计分析软件(比如GraphPadPrism8)对累计刺激摆动次数和累计死亡率进行统计分析,数值用均值±标准误(Mean±SEM)表示。
8质量控制
试验结果符合下列要求,结果方有效。否则,应查明原因后重新进行试验。
8.1空白对照试验5min时间内,空白对照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10%。
8.2阳性对照试验5min时间内,阳性对照组斑马鱼胚胎死亡率﹥90%。
9废弃物处置试验将斑马鱼胚于2-8℃冰水中灭活处理后按一般废弃物处置。具有温和刺激性的样品、含有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废液按危险废物处置。
(二)实验结果
在刺激性测试当中,50%醇沉红芪多糖对于斑马鱼表现出轻微刺激(表12和图4)。
图4为红芪多糖刺激性实验测试结果(图4中各数值均为三组的平均值)。
表12刺激性测试结果(单位:次/分钟)
表13刺激性测试方差分析结果
在温和刺激性实验当中,通过方差分析,50%醇沉的红芪多糖可以定义为轻微刺激(表13)。
总结
将上述实验结果,结合前期的保湿效果实验,大致表明,红芪多糖30%和80%醇沉组分在保湿方面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主要成分不存在明显的刺激效应,结合上述中药材本身在健康保健方面的功效,有继续深入研究的价值。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案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

1.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功效化妆品中的应用;
所述红芪多糖的制备方法为:将红芪通过复合酶联合超声提取法进行提取,然后用乙醇沉淀,挥干乙醇,得到粗多糖,加入水溶解粗多糖,再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根据溶液中乙醇含量的不同,得到不同的醇沉红芪多糖;所述复合酶为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
所述纤维素酶为2%,所述木瓜蛋白酶为2%;
所述复合酶提取的pH为5.2,温度为54.1℃,提取时间为2h;
所述超声为超声提取3次,每次30min;
所述用乙醇进行沉淀是加入浓度为90%的乙醇直至溶液中乙醇浓度为80%;
所述加入乙醇进行纯化是加入浓度在90%的乙醇,然后在溶液中乙醇浓度为30%或80%时收集沉淀出的红芪多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妆品包括霜膏、乳液、膜粉剂、啫喱剂、粉饼、水剂、气雾剂和喷雾剂。
3.一种化妆品,其中具有吸湿、保湿功效的成分包括权利要求1或2中所述的红芪多糖。
CN202111241680.2A 2021-10-25 2021-10-25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Active CN11376882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1680.2A CN113768822B (zh) 2021-10-25 2021-10-25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41680.2A CN113768822B (zh) 2021-10-25 2021-10-25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822A CN113768822A (zh) 2021-12-10
CN113768822B true CN113768822B (zh) 2024-01-30

Family

ID=78873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41680.2A Active CN113768822B (zh) 2021-10-25 2021-10-25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8822B (zh)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872A (zh) * 2008-03-21 2008-12-17 兰州大学 一种降血糖红芪杂多糖及其提取分离工艺
CN102532342A (zh) * 2012-03-08 2012-07-04 海南师范大学 一种莫氏兰根粗多糖提取物及应用
CN108892733A (zh) * 2018-05-25 2018-11-27 兰州大学 一种红芪多糖修饰方法及修饰的红芪多糖的应用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23872A (zh) * 2008-03-21 2008-12-17 兰州大学 一种降血糖红芪杂多糖及其提取分离工艺
CN102532342A (zh) * 2012-03-08 2012-07-04 海南师范大学 一种莫氏兰根粗多糖提取物及应用
CN108892733A (zh) * 2018-05-25 2018-11-27 兰州大学 一种红芪多糖修饰方法及修饰的红芪多糖的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多仁等.《化妆品》.《绿色发酵与生物化学品》.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344-345.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8822A (zh) 2021-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464756C (zh) 岩藻聚糖硫酸酯在制备防治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CN110882207B (zh) 一种用于皮肤修护的精华液制备工艺与方法
CN110218756B (zh) 一种具有抗衰作用的富硒鲟鱼骨肽提取方法及产品
CN108186430A (zh) 具有修复受损皮脂膜、舒缓皮肤过敏的绿豆发酵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49865B (zh) 一种绿豆萌芽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6420459B (zh) 一种人参水活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与包含其的面膜
CN111529470B (zh) 一种复方祛痘舒敏凝胶剂及其制备方法
RU2736055C1 (ru) Композиция для улучшения внутреннего кровообращения и замедления старения, а также способ ее применения
CN108852951A (zh) 一种润肤洁肤组合物及植物沐浴露
CN111803577A (zh) 白及胶复合物的制备工艺
CN109568217A (zh) 一种丹参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祛痘中的应用
CN113768822B (zh) 红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3749981B (zh) 黄芪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07375025A (zh) 一种祛痘爽肤水及其制备方法
CN110755322A (zh) 金丹抗敏中药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078868B (zh) 一种用于护肤品的抗过敏组合物
CN108456258B (zh) 一种铁皮石斛硒多糖制备方法
CN107049866B (zh) 一种抗过敏植物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576970B (zh) 一种抗衰老植物提取组合物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053164A (zh) 一种具有抗炎祛痘促进皮肤再生修复功能的精华液及其制备方法
CN113827502B (zh) 肉苁蓉多糖在制备具有吸湿、保湿或舒缓功效的化妆品中的应用
CN110859787B (zh) 一种抗糖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JP2022551319A (ja) ワモンゴキブリの抽出物、製剤、調製方法およびその使用
Song et al. Lactobacillus plantarum fermented Laminaria japonica alleviates UVB-induced epidermal photoinflammation via the Keap-1/Nrf2 pathway
CN110327273B (zh) 美白组合物、美白护肤品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