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7920B -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7920B
CN113767920B CN202111235538.7A CN202111235538A CN113767920B CN 113767920 B CN113767920 B CN 113767920B CN 202111235538 A CN202111235538 A CN 202111235538A CN 113767920 B CN113767920 B CN 11376792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ano
fluazinam
nano sulfur
bacterial wilt
tobacco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3553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7920A (zh
Inventor
牟文君
宋纪真
何伟
李菁菁
龙腾
陈善义
姜振锟
王爱国
胡利伟
王桂瑶
奚家勤
过伟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Tobacco Fujian Industrial Co Ltd
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TC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Tobacco Fujian Industrial Co Ltd
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T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Tobacco Fujian Industrial Co Ltd, Zhengzhou Tobacco Research Institute of CNTC filed Critical China Tobacco Fujian Industri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7679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9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792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792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4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01N43/34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01N43/4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rings with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six-membered ring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33/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 A01N33/16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organic nitrogen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to-oxygen bonds
    • A01N33/18Nitro compound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NPRESERVATION OF BODIES OF HUMANS OR ANIMALS OR PLANTS OR PARTS THEREOF; BIOCIDES, e.g. AS DISINFECTANTS, AS PESTICIDES OR AS HERBI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 A01N59/00Biocides, pest repellants or attractants, or plant growth regulators containing elements or inorganic compounds
    • A01N59/02Sulfur; Selenium; Tellurium; Compounds thereof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gronomy & Crop Science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Plant Pathology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nt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该纳米硫复配药剂的有效成分由双苯菌胺、氟啶胺中的一种和纳米硫组成;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20‑80);氟啶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40。本发明的纳米硫复配药剂,双苯菌胺、氟啶胺具有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活性,纳米硫具有颗粒小、渗透性强、扩散性高等特点,两者以一定的比例复配,经证实在青枯病防治方面具有增效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杀菌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植物细菌性青枯病(Bacterial Wilt)是由青枯劳尔氏菌(Ralstoniasolanacearum)引起的毁灭性土传维管束病害,病原菌分布范围广泛,可侵染烟草、番茄、马铃薯等50余科的数百种作物(Middleton and Hayward,1990,Seo et al.,2012)。青枯病菌从植株根部或伤口侵染,侵入木质部维管束并快速通过维管系统进入植物地上部分,对茄科作物危害尤为严重。烟草是我国重要经济作物,近年来随着烟地连作年限的不断增加,烟草青枯病流行和蔓延的速度加快,严重田块发病率达100%,已成为烟草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
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性和环境适应能力,菌系复杂,危害严重又难以防治,是烟草生产中的重要限制因素,其有效的防治措施一直是生产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生产上对青枯病的防治主要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综合措施。由于不同的防治方法均存在着局限或制约,且细菌性青枯病与真菌、卵菌病害常混合发生,因此对青枯病的防治仍无十分有效的措施。
化学药剂以其高效、速效的特点在该病害的防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已登记用于青枯病防治的药剂除生防菌外,仅有8个非高效药剂,主要为中生菌素、噻菌铜、氯化苦、噻森铜、氯尿·硫酸铜、三氯异氰尿酸、甲霜·恶霉灵和甲霜·福美双,药剂品种十分有限(中国农药信息网,张幸,2018)。
纳米农药具有颗粒小、渗透性强、扩散性高等特点,与传统农药相比有效率更高、持效期更长,在农药减量增效中已经有一定的应用。申请公布号为CN111109295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以春雷霉素和纳米银为活性组分(有效成分)的农药组合物,主要用于防治柑橘溃疡病。目前,在青枯病防治方面尚缺少有效的化学药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可有效防治青枯病。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药剂在防治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方面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有效成分由双苯菌胺、氟啶胺中的一种和纳米硫组成;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20-80);氟啶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40。
优选的,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20-70)、1:(20-60)、1:(20-50)、1:(20-40),更优选为1:(30-40)。
进一步优选的,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20-40)。更进一步优选的,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30-40)。
氟啶胺(fluazinam)是由日本石原株式会社研制的保护性杀菌剂(Anema et al.,1992),为吡啶胺类化合物中的代表性药剂,高效低毒,防治谱广泛,2008年在我国获得农药登记,对烟草黑胫病菌、根肿菌及无性型真菌类的大部分植物病原菌及螨类都有良好的抑菌活性和防效(Matheron and Porchas,2000,Donald et al.,2001,牟文君等,2018)。
氟啶胺自上世纪80年代投入生产以来,尚未见单独对氟啶胺产生抗性的田间菌株,已有的研究表明,植物病原真菌对氟啶胺的抗药性发展缓慢。且氟啶胺与其它作用机制的杀菌剂无交互抗药性,可以用来治理已有的抗药性风险(Korolev et al.,2011,Ziogaset al.,2006,Kalamarakis et al.,2000)。氟啶胺在我国的登记对象为辣椒疫病、马铃薯晚疫病和大白菜根肿病,近年来其防治对象、使用频次和防治面积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得到逐年递增,但仍主要以真菌、卵菌为主,尚未应用于细菌病害的防治中。
双苯菌胺(SYP-14288)属于二芳胺类化合物,是由我国沈阳化工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新型化合物,与氟啶胺作用机制相似,具有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活性,对多数病原真菌抑菌作用优异(倪笑霞等,2012)。
本发明的纳米硫复配药剂,双苯菌胺、氟啶胺具有氧化磷酸化解偶联活性,纳米硫具有颗粒小、渗透性强、扩散性高等特点,两者以一定的比例复配,经证实在青枯病防治方面具有增效作用。
优选的,所述纳米硫的粒径为7nm。
在以上有效成分的基础上,可根据本领域公知的技术制成农药上允许的剂型。优选的,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或微乳剂。
制剂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含量可以为制剂总质量的0.5~90%。
上述剂型中,除了包含上述有效成分,一般还使用一种或多种农药学上可接受的助剂,以及其他有益于有效成分在制剂中稳定发挥药效的物质,这些物质是农药制剂中常用的或允许使用的各种成分。所述助剂包括润湿分散剂、稳定剂、防冻剂、崩解剂、增稠剂、消泡剂、有机溶剂、载体等,助剂的具体选择和用量可根据配方要求通过常规试验确定。以下对助剂的可选择品种进行示例说明。具体地:
所述润湿分散剂可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木质素磺酸钙、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甲醛缩合物、月桂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拉开粉、十二烷基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羟甲基纤维素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稳定剂可选自柠檬酸、环氧大豆油、山梨酸钠、丁基缩水甘油醚、苯基缩水甘油醚、二萘酚、一萘酚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防冻剂可选自甘油、丙二醇、乙二醇、尿素、氯化钠等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崩解剂可选自硫酸铵、氯化钙、膨润土、磷酸二氢胺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增稠剂可选自黄原胶、阿拉伯胶、可溶性淀粉、蔗糖、葡萄糖、海藻酸钠、丙烯酸系聚合物、大豆蛋白、糊精、硅酸、硅酸铝镁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消泡剂可选自硅油类消泡剂、硅酮类消泡剂等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有机溶剂可选自异丙醇、丁醇、乙二醇、二甘醇、三甘醇、丙二醇、丙三醇、山梨醇、苯甲醇、植物油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所述载体可选自硅藻土、滑石、膨润土、高岭土、白炭黑、方解石、凹凸棒土等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上述纳米硫复配药剂在防治植物细菌性青枯病方面的应用。
经实验证明,上述杀菌剂对青枯雷尔氏菌引起的烟草青枯病具有增效防治作用,有利于农药的减量高效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以下实施例中,氟啶胺(有效成分98%),购自上海弼众商贸有限公司。纳米铜溶液、纳米银溶液、纳米硫溶液,浓度均为103μg/mL,均购自威晶纳米新材料公司。
氟啶胺用二甲基亚砜配置成105μg/mL的母液,置于4℃保存。
双苯菌胺(有效成分98%),购自沈阳化工研究院。双苯菌胺用二甲基亚砜配置成105μg/mL的母液,置于4℃保存。
春雷霉素用灭菌水配置成浓度为104μg/mL的母液。噻霉酮用二甲基亚砜配置成105μg/mL的母液。
以下实施例中不同浓度的实验药剂均由溶剂对母液稀释得到。其中,氟啶胺、双苯菌胺、噻霉酮溶液用二甲基亚砜稀释,春雷霉素溶液用灭菌水稀释。
一、本发明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的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0.5μg/mL的氟啶胺溶液、浓度为0.5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40复配而成。
浓度为0.5μg/mL的氟啶胺溶液由105μg/mL氟啶胺母液、二甲基亚砜配置而成。
浓度为0.5μg/mL的纳米硫溶液由浓度为103μg/mL的纳米硫溶液、灭菌水配置而成。
以上两种溶液密度可按1g/ml计,进行质量换算后,氟啶胺、纳米硫质量比为1:40。以下实施例均按照该种方式进行换算。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2μg/mL的氟啶胺溶液、浓度为2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40复配而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4μg/mL的氟啶胺溶液、浓度为4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40复配而成。
实施例4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8μg/mL的氟啶胺溶液、浓度为8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40复配而成。
实施例5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16μg/mL的氟啶胺溶液、浓度为16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40复配而成。
实施例6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40μg/mL的氟啶胺溶液、浓度为40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40复配而成。
实施例7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浓度为0.04μg/mL的双苯菌胺溶液、浓度为0.04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1:20复配而成。
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控制双苯菌胺溶液、纳米硫溶液浓度相等,浓度调整为0.1、1、5、10μg/mL,按体积比1:20复配可得到相应的复配药剂。
实施例8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双苯菌胺溶液、纳米硫溶液的复配体积比为1:40。
实施例9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与实施例7的区别仅在于,双苯菌胺溶液、纳米硫溶液的复配体积比为1:80。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氟啶胺1%、纳米硫40%、硫酸铵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2.5%、十二烷基苯磺酸钠3%、脂肪酸聚氧乙烯酯4%,其余用轻质碳酸钙补充至100%。
按照质量份数准确取各原料,混合均匀后高速剪切、研磨、造粒、干燥、过筛,制得水分散颗粒剂。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氟啶胺1%、纳米硫40%、木质素磺酸钠5%、烷基萘磺酸盐5%、聚乙烯醇1%、乙二醇0.5%,其余用水补充至100%。
按照质量份数准确取各原料,充分混匀研磨至药剂颗粒直径≤5μm,得到悬浮剂。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由以下质量份数的原料制成:双苯菌胺1%、纳米硫20%、二甲苯18%、吐温-40 6%、乙二醇4%、有机硅1%,其余用水补充至100%。
按照质量份数准确取各原料,经充分混合搅拌,制成水乳剂。
二、本发明的纳米硫复配药剂的应用,请参见实验例部分。
三、实验例
采用生长曲线测定仪测定烟草青枯雷尔氏菌对氟啶胺的药剂敏感性。
以氟啶胺单剂为例,从生长好的青枯病菌划线平板上挑取单菌落加入NA液体培养基中振荡培养19h,备用。将不同浓度的氟啶胺溶液按照1:100(体积比)加NA液体培养基中,使最终体系中氟啶胺的浓度满足要求,例如分别为0、0.14、0.18、0.25、0.35、0.5μg/ml;其中,“0”是以只加二甲基亚砜的NA培养液为对照(CK)。
加样板每孔加入不同浓度药液3μL,营养肉汤250μL,青枯菌菌液50μL,每个浓度重复3次。加样板置入生长曲线测定仪,28~30℃、每隔30min测定OD值。药剂对青枯病菌的生长抑制率计算公式为:抑制率=(OD空白对照-OD药剂处理)/OD空白对照×100%。以药剂浓度的对数为x轴,抑制率的机率值为y轴,根据两者间的线性关系,计算出毒力回归曲线方程y=ax+b及其相关系数r,求出药剂对病原菌的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
在单剂毒力测定的基础上,按氟啶胺分别与3种纳米农药(纳米硫、纳米铜、纳米银)、春雷霉素、噻霉酮按照体积比为80:1、40:1、20:1、4:1、1:1、1:4、1:20、1:40、1:80共9个配比测定对青枯菌的抑制率,复配药剂的终浓度见表1。
表1复配药剂的终浓度
药剂 复配比例 浓度(μg/ml)
氟啶胺与纳米硫复配 80:1、40:1、20:1、4:1 0、0.12、0.16、0.2、0.4、0.8
氟啶胺与纳米硫复配 1:1、1:4、1:20、1:40、1:80 0、0.5、2、4、8、16、40
氟啶胺与纳米铜复配 80:1、40:1、20:1、4:1、1:1 0、0.14、0.18、0.25、0.35、0.5
氟啶胺与纳米铜复配 1:4、1:20、1:40、1:80 0、0.2、0.5、1、5、10
氟啶胺与纳米银复配 80:1、40:1、20:1、4:1、1:1 0、0.14、0.18、0.25、0.35、0.5
氟啶胺与纳米银复配 1:4、1:20、1:40、1:80 0、0.2、0.5、1、5、10
氟啶胺与春雷霉素复配 80:1、40:1、20:1、4:1、1:1 0,0.14,0.18,0.25,0.35,0.5
氟啶胺与春雷霉素复配 1:4、1:20、1:40、1:80 0,0.2,0.5,1,5,10
氟啶胺与噻霉酮复配 80:1、40:1、20:1、4:1、1:1 0,0.14,0.18,0.25,0.35,0.5
氟啶胺与噻霉酮复配 1:4、1:20、1:40、1:80 0,0.1,0.2,0.3,0.5,1,5
表1中,氟啶胺与纳米硫按80:1复配比例进行复配时,分别在0、0.12、0.16、0.2、0.4、0.8六个水平下实验,以浓度0.12μg/ml为例,是浓度为0.12μg/ml的氟啶胺溶液和浓度为0.12μg/ml的纳米硫溶液按体积比80:1复配。氟啶胺溶液由氟啶胺母液(105μg/mL)、二甲基亚砜配制而成。纳米硫溶液由市售浓度纳米硫溶液(103μg/mL)和灭菌水配制而成。春雷霉素溶液由春雷霉素母液(104μg/mL)、灭菌水配制而成。噻霉酮溶液由噻霉酮母液(105μg/mL)、二甲基亚砜配制而成。
采用Wadley方法对复配制剂进行联合作用评价,评价公式为:
混剂的理论有效抑制中浓度EC50(th)=(a+b)/[a/EC(A)50+b/EC(B)50]
式中:a、b分别为氟啶胺与纳米农药(或春雷霉素、噻霉酮)的复配比例,%;EC(A)50为氟啶胺的有效抑制中浓度,μg/mL;EC(B)50为纳米农药的有效抑制中浓度,μg/mL。
增效系数SR=EC50(th)/EC50(ob)
式中:EC50(th)为混剂的理论有效抑制中浓度,μg/mL;EC50(ob)为混剂的实测有效抑制中浓度,μg/mL。
SR≤0.5,表明两种药剂复配具有拮抗作用;SR在0.5~1.5时,表明两种药剂复配具有相加作用;SR≥1.5,表明两种药剂复配具有增效作用。
实验例1氟啶胺参与复配时药剂的联合毒力测定
1.1氟啶胺与纳米硫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氟啶胺(0、0.14、0.16、0.18、0.2、0.25、1μg/ml)、纳米硫溶液单剂(0、2、4、40、60、80μg/ml)、氟啶胺与纳米硫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氟啶胺与纳米硫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071
由表2可知,氟啶胺与纳米硫的9个复配配比对烟草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EC50值分布0.2812~6.0406μg/mL,大于氟啶胺单剂的EC50值0.2073μg/mL,但小于纳米硫单剂的EC50值17.3998μg/mL。随着纳米硫比例增加,EC50值增大,药剂敏感性降低。
根据以上单剂和复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率,用Wadley法评价氟啶胺与纳米硫复配的联合毒力作用。从表2可见,大部分复配比例均具有相加作用;当氟啶胺与纳米硫按照1:1的体积比复配时,两者具有拮抗作用,增效系数为0.2706,在应用时应避免此复配比例;当氟啶胺与纳米硫按照1:40的体积比进行复配时,增效系数最大,为1.5955,表明在此体积比下复配两者具有增效作用。
1.2氟啶胺与纳米铜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氟啶胺(0、0.14、0.18、0.25、0.35、0.5μg/ml)、纳米铜溶液单剂(0、1、2.5、5、10、30μg/ml)、氟啶胺与纳米铜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氟啶胺与纳米铜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072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081
由表3可知,氟啶胺与纳米铜按照9个比例进行复配,不同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1422~7.2033μg/mL,均小于纳米铜单剂对青枯病菌的EC50值21.4797μg/mL。当氟啶胺与纳米铜按照体积比1:1、1:4复配时,复合物的增效系数小于0.5,说明在此比例下,氟啶胺与纳米铜复配表现为拮抗;而其余7个复配比例,氟啶胺与纳米铜的增效系数在0.7214~1.1867,表明两者具有相加作用。
1.3氟啶胺与纳米银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氟啶胺(0、0.14、0.18、0.25、0.35、0.5μg/ml)、纳米银溶液单剂(0、1、2.5、5、10、30μg/ml)、氟啶胺与纳米银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氟啶胺与纳米银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082
从表4可以看出,氟啶胺与纳米银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9种复配杀菌剂混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3873~9.4596μg/mL,均小于纳米银单剂对青枯病菌的EC50值15.4204μg/mL,大于氟啶胺单剂对青枯病菌的EC50值。
采用Wadley方法评价氟啶胺与纳米银的联合毒力作用,当氟啶胺与纳米银按照20:1、4:1、1:1、1:4复配时,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当氟啶胺与纳米银按照80:1、40:1、1:20、1:40、1:80复配时,两者具有相加作用,且当氟啶胺与纳米银1:20复配时,增效系数最高,为1.4067。
实验例2双苯菌胺参与复配时药剂的联合毒力测定
按实验例1的方式进行双苯菌胺参与复配时,复合药剂的联合毒力测定。在单剂毒力测定的基础上,按双苯菌胺分别与3种纳米农药(纳米硫、纳米铜、纳米银)、春雷霉素、噻霉酮按照体积比为80:1、40:1、20:1、4:1、1:1、1:4、1:20、1:40、1:80共9个配比测定对青枯菌的抑制率,复配药剂的终浓度见表5。
表5不同复配药剂的终浓度
药剂 复配比例 浓度(μg/ml)
双苯菌胺与纳米硫复配 80:1、40:1、20:1、4:1、1:1 CK,0.02,0.03,0.04,0.05,0.1
双苯菌胺与纳米硫复配 1:4、1:20、1:40、1:80 CK,0.04,0.1,1,5,10
双苯菌胺与纳米铜复配 80:1、40:1、20:1、4:1、1:1 CK,0.02,0.03,0.04,0.05,0.1
双苯菌胺与纳米铜复配 1:4、1:20、1:40、1:80 CK,0.04,0.1,1,5,10
双苯菌胺与纳米银复配 80:1、40:1、20:1、4:1、1:1 CK,0.02,0.03,0.04,0.05,0.1
双苯菌胺与纳米银复配 1:4、1:20、1:40、1:80 CK,0.04,0.1,1,5,10
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复配 80:1、40:1、20:1、4:1、1:1 CK,0.02,0.03,0.04,0.05,0.1
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复配 1:4、1:20、1:40、1:80 CK,0.04,0.1,1,5,10
双苯菌胺与噻霉酮复配 80:1、40:1、20:1、4:1、1:1 CK,0.008,0.02,0.03,0.04,0.05,0.1
双苯菌胺与噻霉酮复配 1:4、1:20、1:40、1:80 CK,0.02,0.04,0.1,0.5,0.8,4
2.1双苯菌胺与纳米硫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双苯菌胺(CK,0.02,0.03,0.04,0.05,0.08μg/ml)、纳米硫溶液单剂(CK,1,2.5,5,10,30μg/ml)、双苯菌胺与纳米硫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6所示。
表6双苯菌胺与纳米硫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091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01
由表6可知,双苯菌胺与纳米硫的9个复配配比对烟草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EC50值分布0.0391~0.7695μg/mL,大于双苯菌胺单剂的EC50值0.0387μg/mL,但小于纳米硫单剂的EC50值12.0727μg/mL。随着纳米硫比例增加,EC50值增大,药剂敏感性降低。
根据以上单剂和复配药剂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抑制率,用Wadley法评价双苯菌胺与纳米硫复配的联合毒力作用。从表6可见,大部分复配比例均具有相加作用;当双苯菌胺与纳米硫按照1:20、1:40、1:80的体积比进行复配时,增效系数达到为3.24~6.14,表明在这三个体积比下两者复配具有增效作用。
2.2双苯菌胺与纳米铜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双苯菌胺(CK,0.02,0.03,0.04,0.05,0.08μg/ml)、纳米铜溶液单剂(CK,1,2.5,5,10,30μg/ml)、双苯菌胺与纳米铜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7所示。
表7双苯菌胺与纳米铜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02
由表7可知,双苯菌胺与纳米铜按照9个比例进行复配,不同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165~1.0978μg/mL,双苯菌胺与纳米铜按照体积比80:1复配的EC50值略小于双苯菌胺单剂的EC50值。当双苯菌胺与纳米铜按照体积比1:4、1:20复配时,复合物的增效系数小于0.5,说明在此比例下,双苯菌胺与纳米铜复配表现为拮抗;而其余7个复配比例,双苯菌胺与纳米铜的增效系数在0.59~0.95,表明两者具有相加作用。
2.3双苯菌胺与纳米银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双苯菌胺(CK,0.02,0.03,0.04,0.05,0.08μg/ml)、纳米银溶液单剂(CK,1,2.5,5,10,30μg/ml)、双苯菌胺与纳米银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8所示。
表8双苯菌胺与纳米银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11
从表8可以看出,双苯菌胺与纳米银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9种复配杀菌剂混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269~1.9219μg/mL,均小于纳米银单剂对青枯病菌的EC50值15.7669μg/mL,大于双苯菌胺单剂对青枯病菌的EC50值。
采用Wadley方法评价双苯菌胺与纳米银的联合毒力作用,当双苯菌胺与纳米银按照1:1、1:4、1:40复配时,两者表现为拮抗作用;其余不同比例复配均具有相加作用,且当双苯菌胺与纳米银1:80复配时,增效系数最高,为1.06。
2.4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双苯菌胺单剂(CK,0.02,0.03,0.04,0.05,0.08μg/ml)、春雷霉素单剂(CK,1,2.5,5,10,30μg/ml)、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9所示。
表9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12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21
从表9可以看出,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9种复配杀菌剂混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393~2.9944μg/mL,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按照1:4和1:40比例复配时,具有拮抗作用,其余复配比例均为相加作用,当双苯菌胺与春雷霉素按照80:1比例复配时,增效系数最高为1.06。
2.5双苯菌胺与噻霉酮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分别测定双苯菌胺单剂(CK,0.02,0.03,0.04,0.05,0.08μg/ml)、噻霉酮单剂(0、0.3、0.5、0.8、4、8μg/ml)、双苯菌胺与噻霉酮按不同比例复配后的杀菌剂组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毒力作用,结果如表10所示。
表10双苯菌胺与噻霉酮复配对烟草青枯病菌的联合毒力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22
/>
从表10可以看出,双苯菌胺与噻霉酮在不同复配比例下对青枯病菌均有抑制作用,9种复配杀菌剂混合物对烟草青枯病菌的EC50值分布范围为0.0243~0.6109μg/mL,当双苯菌胺与噻霉酮按照1:4比例复配时,具有拮抗作用,其余复配比例具有相加作用,当双苯菌胺与噻霉酮4:1复配时,增效系数最高为0.87。
本实验例中,双苯菌胺与五种药剂复配大部分具有相加作用,与纳米硫特定比例复配还具有增效作用(表11)。
表11双苯菌胺与5种药剂的最佳复配比例
Figure BDA0003317552980000131
根据以上实验例,总结如下:
烟草青枯病菌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和传播繁殖能力,且常与其他真菌、卵菌病害混合发生,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极易造成病害爆发流行,对烟草生产带来毁灭性灾害。化学防治在烟草青枯病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防治细菌的药剂主要以农用抗生素和铜制剂为主,相比与防治真菌药剂,杀细菌药剂品种匮乏,深度挖掘作用机制独特、防治效果优异的化学药剂,对烟草等作物青枯病的防治和抗性治理尤为重要。
本发明的复配药剂,为烟草青枯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备选药剂,可以扩大药剂防治谱、延缓抗药性产生,为农药减量高效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Claims (5)

1.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在防治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的有效成分由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组成;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20-8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硫复配药剂在防治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20-4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硫复配药剂在防治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双苯菌胺和纳米硫的质量比为1:(30-40)。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米硫复配药剂在防治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硫的粒径为7nm。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纳米硫复配药剂在防治烟草细菌性青枯病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剂的剂型为水分散颗粒剂、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水乳剂或微乳剂。
CN202111235538.7A 2021-01-11 2021-10-22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Active CN11376792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313330 2021-01-11
CN202110031333.0A CN112772655A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7920A CN113767920A (zh) 2021-12-10
CN113767920B true CN113767920B (zh) 2023-07-07

Family

ID=7575646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1333.0A Pending CN112772655A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CN202111235538.7A Active CN113767920B (zh) 2021-01-11 2021-10-22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31333.0A Pending CN112772655A (zh) 2021-01-11 2021-01-11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2772655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87634B (zh) * 2021-06-09 2022-02-01 江南大学 一种基于纳米单质硫控制番茄枯萎病的方法
WO2023175613A1 (en) * 2022-03-14 2023-09-21 Adama Makhteshim Ltd. Fungicidal mixture composition comprising sulphur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8798A (zh) * 2014-01-26 2015-07-29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组合物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HUE028359T2 (en) * 2009-06-17 2016-12-28 Ishihara Sangyo Kaisha Regulator for soft rot and regulatory procedure for the same
CN101653132B (zh) * 2009-08-12 2013-01-02 东莞市瑞德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的杀菌组合物
CN102119683B (zh) * 2010-01-08 2013-05-29 南京华洲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含氟啶胺与春雷霉素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550600B (zh) * 2011-12-23 2013-11-27 江阴苏利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氟啶胺和硫磺的杀菌组合物
CN106614706A (zh) * 2015-10-30 2017-05-10 陕西韦尔奇作物保护有限公司 一种含双苯菌胺的增效农药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798798A (zh) * 2014-01-26 2015-07-29 沈阳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二元组合物及其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7920A (zh) 2021-12-10
CN112772655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67920B (zh) 一种纳米硫复配药剂及其应用
CN105961399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5191946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4322558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9287643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2640761B (zh) 一种含烯肟菌胺和防治卵菌纲类杀菌剂的杀菌组合物
CN105211075B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467967B (zh) 一种含喹诺酮类化合物和铜制剂的增效杀菌组合物
CN105475285B (zh) 一种含春雷霉素和宁南霉素的农药组合物
CN114467947B (zh) 一种含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增效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3767921A (zh) 用于防治青枯病的杀菌组合物、杀菌剂及应用
CN104957145A (zh) 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743971A (zh) 一种种子处理组合物
CN111183998A (zh) 一种包含8-羟基喹啉钙的防治霜霉病、晚疫病的杀菌组合物
CN107232217B (zh) 一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1720771B (zh) 丁吡吗啉与代森锰锌复配的可湿性粉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8856B (zh) 包含二氯噁菌唑和喹啉铜的杀菌组合物
CN114304162B (zh) 一种杀菌组合物及其制剂和应用
CN115669664B (zh) 一种含valiphenal和氟菌螨酯的杀菌组合物
CN114747582B (zh) 一种含Isoflucypram和喹啉铜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190392B (zh) 一种包含苯醚甲环唑和酮康唑的杀菌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6417333B (zh) 一种含烯酰吗啉与霜霉威的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及其应用
CN107616175B (zh) 一种含有zj10520和吡啶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CN117814240A (zh) 一种防治黄瓜靶斑病的农药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14097793A (zh) 一种含吡唑酰胺类化合物与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的组合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