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6062B -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6062B
CN113766062B CN202010501166.7A CN202010501166A CN113766062B CN 113766062 B CN113766062 B CN 113766062B CN 202010501166 A CN202010501166 A CN 202010501166A CN 113766062 B CN113766062 B CN 113766062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olume value
current
alarm clock
value
s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501166.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6062A (zh
Inventor
李人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501166.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6062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60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06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606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606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4HOROLOGY
    • G04GELECTRONIC TIME-PIECES
    • G04G13/00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 G04G13/02Producing acoustic time signals at preselected times, e.g. alarm cloc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04Generating or distributing clock signals or signals derived directly therefrom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16Sound input; Sound output
    • G06F3/165Management of the audio stream, e.g. setting of volume, audio stream path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udiology, Speech & Language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Electric Clock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关闭闹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获取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通过该方法,可以实现闹钟的智能关闭,提高关闭闹钟的效率。

Description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闹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人们日常生活的作息中,闹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人们通过设置闹钟提醒自己起床上班,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
现有的闹钟响铃后,需要用户自行去关闭闹钟,或者等待闹钟响铃到足够的时间后自动关闭,以达到提醒用户的作用。用户自行关闭闹钟时,需要先找到闹钟,而等待闹钟响铃过后自动关闭,则需要忍耐漫长的闹钟铃声的吵闹时间,不仅产生了噪音,而且影响用户心情。
可见,现有的关闭闹钟方法,不够简便,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关闭闹钟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获取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关闭闹钟的设备,该设备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处理器用于运行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上述第一方面描述的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在闹钟启动后,通过利用获得的当前环境的当前音量值来和参考音量值比较,进而根据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来确定是否关闭闹钟,使得可以通过判断音量的变化来关闭闹钟,以此用户不必手动去关闭闹钟,实现了闹钟的智能关闭,提高了关闭闹钟的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种关闭闹钟的设备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装置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中,用于实施本申请描述的关闭闹钟的方法的设备例如是包括声音采集设备的闹钟,或是运行有闹钟程序的设备,如手机,平板、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也可以是由移动终端与闹钟连接,由终端实施关闭闹钟的方法,在需要关闭闹钟时,向闹钟发送指令,以关闭闹钟。
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具体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1: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
当设备设置闹钟以后,设备会在将来的某一时刻响铃,发出声音。在本实施例中,用户设置闹钟以后,定义为闹钟已经启动。例如,在晚上的8点,用户设置了第二天早上7点的闹钟,则从晚上8点开始,认定闹钟已经启动。
设备所处的环境,定义为当前环境。当设备处于卧室时,则卧室的环境即是当前环境;当设备处于客厅时,客厅的环境即是当前环境。设备在当前时间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的声音数据为环境声音数据。环境声音的音量值,定义为当前音量值。例如,当前时间为晚上8点,手机利用其自带的麦克风,采集了其所处环境的声音,并得到了环境声音数据,其对应的音量值为50分贝,此即为当前音量值。在一个实施例中,若是移动终端和闹钟连接,由移动终端来实施关闭闹钟的方法时,则是由移动终端来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以得到当前音量值。
当前音量值可以认为是用户当前状态下环境声音的音量值。例如,用户当前处于睡眠状态,则采集到的当前音量值是用户睡觉时当前环境的环境声音数据的音量值。当用户已经起床,在洗漱时,采集的环境声音数据的音量值则表示用户起床后的状态。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的时间点,可以是在闹钟启动以后,闹钟响铃前一段时间,响铃时或是响铃后。
闹钟响铃的过程中,如果对当前环境进行了声音采集,则意味着采集到的环境声音数据很有可能会包括闹钟响铃的声音,而且,由于闹钟响铃的音量一般比较大,也有可能会导致闹钟铃声的音量遮盖了用户活动产生的声音,使得当前音量值无法准确表示用户所处的状态。在此情况下,可以在环境声音数据中剔除闹钟声音数据,并基于剔除后的环境声音数据,得到当前音量值。具体剔除闹钟声音数据的手段可以是,获取闹钟铃声的频谱数据,并利用闹钟铃声的频谱数据消除环境声音数据中的闹钟铃声。
如果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是在闹钟响铃之前或之后采集的,则环境声音中不存在闹钟响铃的声音,可以直接基于采集的到的环境声音数据,得到当前音量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以此,可以使得当前音量值持续不断更新,并且以一定的周期进行采集,也方便后续对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进行管理和再利用。预设时间段,可以是闹钟启动以后的任一时间段。预设时间段例如是闹钟启动后只闹钟响铃后的一段时间,或是闹钟响铃时间前的一段时间,例如是闹钟响铃前5小时的时间。周期可以是每间隔1分钟,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获取的当前音量值数据过少时,可能会使得当前音量值无法准确表示用户的状态的问题,例如,用户在起床以后,可能会在床上坐一会,如果获取的当前音量值恰好是对应于用户坐在床上的时候,则当前音量值可能会与用户睡眠的时候的音量值没有太大的差异,就会导致无法根据当前音量值来判断用户的状态。因此,为了提高声音数据的准确性,减少数据采集的误差,使得获取的当前音量值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用户的状态,可以在预设时间段内,在闹钟响铃前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以此来得到当前音量值。在此情况下,在闹钟响铃前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的周期可以与在这段时间之前的预设时间段内的周期性采集当前音量值的周期不同。例如,在预设时间段内,周期是每间隔1分钟采集一次当前音量值,在闹钟响铃前后的15分钟内,可以是每间隔20秒采集一次当前音量值。
步骤S12:获取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
参考音量值可以用于与当前音量值比较,单位是分贝。
参考音量值可以认为是用户处于某一状态下的环境声音数据的音量值。例如,当参考音量值是在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获取的,则该参考音量值可以认为是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下的环境声音数据的音量值。当参考音量值是在用户处于活动状态时获取的,则该参考音量值可以认为是用户处于活动状态下的环境声音数据的音量值,例如是起床后用户活动的声音音量值。
参考音量值可以是设备采集的,也可以是由其他设备采集的,或是通过与云端连接获得的。在闹钟启动后,设备可以获取其内部存储的参考音量值数据,或是通过与其他设备连接以获得参考音量值数据,或是通过与互联网服务器连接来获得。
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即是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或是参考音量值与当前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例如,当前音量值为30分贝,参考音量值为50分贝,则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为20分贝。以此,该差值就可以表示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的大小差异。
步骤S13: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
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分别是用户处于某一状态下采集的声音数据,那么,通过比较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的差值,就可以推断出用户所处的状态变化情况。基于用户的状态变化,可以用于确定是否关闭闹钟。
例如,当参考音量值是用户睡眠时采集的声音数据,为35分贝,在用户睡醒后,获取的当前音量值是55分贝,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为20分贝,可以认为这20分贝的差值是因为用户起床后活动而发出的声音的音量,此时即可以通过基于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的差值,推断用户已经起床,用户的状态从睡眠状态变化为起床状态,此时则可以关闭闹钟,而不再需要闹钟提醒用户起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对应于上述实施例提及的“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因为获得了多个当前音量值,此时,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可以是获取的多个当前音量值分别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平均值可以是算术平均值、几何平均值、平方平均值、调和平均值、加权平均值等等。以此,可以减少因为一个当前音量值的误差,而导致的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的误差的几率。
通过分别获取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并且基于二者得到的差值,可以通过该差值来推断用户所处的状态,进而根据推断出的用户的状态,来确定是否关闭闹钟,以此可以免去用户寻找闹钟的过程,通过声音音量的变化就可以关闭闹钟,实现了闹钟的智能关闭,提高了关闭闹钟的效率。
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通过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声音或者与用户起床后活动的声音来比较,来推断用户是否已经起床,进而来确定是否要关闭闹钟。在本实施例,关闭闹钟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11,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是利用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与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声音的音量值来比较,则执行步骤S22-S23;如果是利用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与用户起床后活动的声音来比较,则执行步骤S24-S25。下面对两种情况分别描述。
步骤S22:获取表示睡眠环境音量的第一参考音量值,并获取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环境声音的音量即是睡眠环境音量。在本实施例中,睡眠环境音量以第一参考音量值表示。一般而言,当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其周围的环境都是比较安静,因此第一参考音量值的音量一般较小,一般都是0-30分贝之间,例如是20分贝。第一参考音量值可以是设备自行采集的,也可以是由其他设备采集的,或是通过与云端连接获得的。
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即是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或是参考音量值与当前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以此,第一差值可以表示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的大小差异。
步骤23:若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闹钟。
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的差异较大,用户此时所处的状态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用于表示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和处于起床状态的音量变化值。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是设备默认的,或是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或是设备通过统计用户的日常数据来获取,第一预设阈值例如是10分贝或是15分贝。
预设音量阈值可以认为是用户起床后各种活动产生的声音的音量值。例如是用户洗漱的声音,或是用户在准备早餐时的声音。预设阈值例如是40分贝,或是45分贝等等。如果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可以认为用户此时处于起床后的状态。例如,当前音量值为45分贝,预设阈值是40分贝,则可以认为用户此时处于起床后的状态。预设音量阈值可以由用户自行设定,或是设备默认的,或是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或是设备通过统计用户的日常数据来获取。
若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可以确定用户此时所处的状态相比于睡眠状态发生了变化,且当前状态为起床的状态,即可以推断用户处于起床状态。以此,因为用户已经处于起床后的状态,就可以关闭闹钟,避免闹钟的铃声对用户造成打扰,同时提高了关闭了闹钟的效率。
步骤S24:获取表示起床环境音量的第二参考音量值,并获取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用户起床后各种活动产生的环境音量,即是起床环境音量,在本实施例中,起床环境音量以第二参考音量值表示。第二参考音量可以表示用户起床的状态。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参考音量值可以是40分贝,或是45分贝。第二参考音量值可以是设备自行采集的,也可以是由其他设备采集的,或是通过与云端连接获得的,或是设备通过统计用户的日常数据来获取。
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即是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或是参考音量值与当前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以此,第二差值可以表示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的大小差异。
步骤S25:若第二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闹钟。
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则可以认为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的差异较小,用户此时所处的状态很有可能与第二参考音量值所表示的用户的状态相同。因为第二参考音量值可以表示用户已经起床的状态,用户此时所处的状态也很可能是起床后的状态。第二预设阈值由用户自行设定,或是设备默认的,或是通过云端服务器获取,或是设备通过统计用户的日常数据来获取,第二预设阈值例如是10分贝或是15分贝。预设音量阈值同步骤S23,认为是用户起床后各种活动产生的声音的音量值,此处不再赘述。
因此,若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可以确定用户此时所处的状态相比于起床状态可能没有变化,且当前状态为起床的状态,即可以推断用户处于起床状态。以此,因为用户已经处于起床后的状态,就可以关闭闹钟,避免闹钟的铃声对用户造成打扰,同时提高了关闭了闹钟的效率。
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关闭闹钟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二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在闹钟响铃前关闭闹钟的方法。一般而言,当用户设定闹钟响铃时间,闹钟启动后,在闹钟响铃前,用户一般都是处于睡眠的状态,但是,用户有可能会在闹钟响铃之前醒来而起床,在此情况下,设备就需要在闹钟响铃前,判断用户是否起床,以确定是否关闭闹钟。此时,设备可以在闹钟响铃之前,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以得到环境声音数据,进而得到当前音量值,并利用当前音量值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的睡眠环境音量比较。具体而言,在闹钟响铃之前,关闭闹钟方法的步骤具体如下:
步骤S31: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在闹钟响铃之前,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11,区别在于本步骤限定是在闹钟响铃之前进行声音采集,具体方案此处不再赘述。具体可以是在响铃前半个小时或前15分钟开始进行声音采集,进行声音采集的时间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步骤S32: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并获取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一般而言,用户设定闹钟的响铃时间都比较固定,例如都是早上的8点,以提醒用户上班上课等等。也即,对应于闹钟响铃前的时间,设备在闹钟启动前,预先采集的日常音量值,是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环境声音数据,可以用于表示用户处于睡眠的状态。
如果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前采集的得到的,此时可以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
预先采集表示设备可以在闹钟启动前,通过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声音采集,以获得声音数据,该声音数据的音量值定义为日常声音值。设备采集日常音量值的时刻,可以是一天之中的任意时间点。例如,一天中,每1分钟采集一次日常音量值数据,或是每30秒采集一次声音数据,采集的时间带点不受限制,可以根据具体需要进行调整。因此,在闹钟启动前,设备中已经存储有1天中24小时各个时刻的日常音量值。
在闹钟响铃前,获得了当前音量值,此时可以查找出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即是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即是采集日常音量值的时间点匹配于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匹配的规则可以是,当采集日常音量值的时间点与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相同时,则以该相同时间点的日常音量值为第一参考音量值;当没有与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相同时,则以最接近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采集的日常音量值为第一参考音量值,或是以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前后的两个时间点的均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
例如,采集当前音量值的时间点是早上7点59分15秒,若设备在早上7点59分15秒采集了日常音量值,则该日常音量值为匹配的日常音量值;若设备在早上7点59分和8点采集了日常音量值,则以7点59分采集的日常音量值为匹配的日常音量值,或是以7点59分和8点采集的日常音量值的均值作为匹配的日常音量值。
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即是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或是参考音量值与当前音量值的差的绝对值。以此,第一差值可以表示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的大小差异。
步骤33:若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闹钟。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23,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在闹钟响铃前,进行声音采集,可以在闹钟响铃前判断用户所处的状态,进而在用户已经起床的情况下,关闭闹钟,使得闹钟不会在设定的时间响铃,进而对用户造成打扰,同时提高了关闭了闹钟的效率。
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关闭闹钟方法的第四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描述在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关闭闹钟的方法。当闹钟响铃后,用户一般都会因为得到提醒而起床。如果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过程或之后采集的,则采集到的当前音量值可能是用户起床后各种活动产生的声音的音量值。此时,可以利用当前音量值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声音数据比较,或是与用户处于起床状态的音量值数据比较。下面对两种情况分别描述。
步骤S41: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在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11,区别在于本步骤限定是在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进行声音采集,具体方案此处不再赘述。
闹钟响铃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可以是在闹钟响铃结束后的一段时间之内,例如是在2分钟之内,或是5分钟之内等等。
如果是利用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采集的到的当前声音值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音量值比较,则执行步骤S42-S43;如果是利用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采集的到的当前声音值与用户处于起床状态时音量值比较,则执行步骤S44-S45,下面对两种情况分别描述。
步骤S42:获取当前天在闹铃响铃前采集的第一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
因为闹钟已经响铃了,说明用户没有提前关闭闹钟,此时则可以认为闹钟响铃前,设备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的第一音量值是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声音数据。因此,第一音量值可以作为表示睡眠环境音量的第一参考音量值。
当前天即是闹钟响铃时间的日期。例如,当闹钟响铃时间为5月27日的早上8点,则5月27日为当前天。特别地,如果闹钟响铃时间是在凌晨的0点,在前一天为当前天,例如,闹钟响铃时间为5月27日的凌晨的0点,则5月26日为当前天。
获取的闹铃响铃前采集的第一音量值,可以是距离闹钟响铃时间最近的一个时刻的采集的音量值,例如闹钟响铃时间为5月27日的早上8点整,距离早上8点最近一次采集的时刻为7点59分30秒,则该时刻下采集得到的音量值即为第一音量值;当然,第一音量值也可以是距离闹钟响铃时间一段时间采集的音量值的平均值。例如是在响铃时间前15分钟采集得到的音量值的平均值。
在一个实施例中,也可以直接如步骤S22所描述的,直接获取表示睡眠环境音量的第一参考音量值,具体参见步骤S22,此处不再赘述。
步骤S43:若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闹钟。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23,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利用响铃前采集的声音的音量值来和响铃后的采集的声音的音量值比较,可以根据用户在闹钟响铃前后的声音音量变化来推断用户的状态变化,进而在推定用户已经起床的情况下,智能关闭闹钟,减少了闹钟铃声对用户的打扰,提高了关闭闹钟的效率。
步骤S44: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二参考音量值,并获取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一般而言,用户设定闹钟的响铃时间都比较固定,例如都是早上的8点,以提醒用户上班上课等等。也即,在对应于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的时间,设备在闹钟启动前,预先采集的日常音量值,是用户处于起床状态时的环境声音数据,可以用于表示用户处于起床的状态。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32,本步骤与步骤S32的区别在于,本步骤查找得到的日常音量值是作为第二参考音量值,用于表示用户处于起床的状态。
步骤S45:若第二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闹钟。
本步骤的具体描述请参见上述的步骤S25。
通过利用响铃时或响铃后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与对应的日常音量值比较,可以根据用户在闹钟响铃时或响铃后的声音音量与日常音量值的大小差异来推断用户的状态变化,进而在推定用户已经起床的情况下,智能关闭闹钟,减少了闹钟铃声对用户的打扰,提高了关闭闹钟的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所有的实施例的步骤之后,还可以将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更新为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因为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同样也是用户日常生活时各种活动的声音值,因此可以将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更新为采集得到的当前音量值。例如,当前音量值为48分贝,与其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为45分贝,则可以将日常音量值更新为48分贝。
以此,可以利用最新的音量值数据作为日常音量值,使得日常音量值能够更加贴近于用户日常活动产生的声音数据的音量值,也能提高日常音量值用于表述用户状态的准确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闹钟可能会被用户手动关闭。在此情况下,若设备检测到闹钟被手动关闭,则在当前天,闹钟被关闭之前采集的声音的音量值可以认为是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的音量值,定义为第二音量值。第二音量值例如是闹钟关闭前的第5分钟所采集的声音的音量值。在当前天,闹钟关闭后的采集的声音的音量值可以认为是用户处于起床状态时的音量值,定义为第三音量值。以此,就可以分别获得表示处于睡眠状态的第二音量值和处于起床状态的第三音量值。因为第一预设阈值可以用于表示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和处于起床状态的音量变化值,因此,可以基于得到用于表示处于睡眠状态的第二音量值和处于起床状态的第三音量值,来更新第一预设阈值。具体是将第二音量值和第三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更新为第一预设阈值。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预设阈值也可以比第二音量值和第三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大或小,例如,差值是10分贝时,则第一预设阈值是8、9、11、12分贝等等。
通过利用得到的第二音量值和第三音量值之间的差值更新为第一预设阈值,可以使得第一预设阈值更加贴近于用户处于睡眠状态和处于起床状态的音量变化值,也能提高第一预设阈值用于表述用户状态变化的准确性。
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一种关闭闹钟的设备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该设备50的处理器51与存储器52相互耦接,处理器51与存储器52可以实现数据的交互。存储器52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51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关闭闹钟的方法。
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关闭闹钟的装置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该装置60包括:第一获取模块61、计算模块62、判断控制模块63。第一获取模块61用于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计算模块62用于获取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判断控制模块63用于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
可选的,计算模块62执行获取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具体包括:获取表示睡眠环境音量的第一参考音量值,并获取当前音量值与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或者,获取表示起床环境音量的第二参考音量值,并获取当前音量值与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判断控制模块63执行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具体包括:若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或若第二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闹钟。
可选的,计算模块62执行获取表示睡眠环境音量的第一参考音量值,具体包括:若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之前采集的,则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若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过程或之后采集的,则获取当前天在闹铃响铃前采集的第一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计算模块62执行获取表示起床环境音量的第二参考音量值,包括:若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过程或之后采集的,则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二参考音量值。
装置60还包括第一更新模块,在判断控制模块63执行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之后,更新模块用于将与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更新为当前音量值。
装置60还包括第二获取模块,第二更新模块用于若检测到闹钟被手动关闭,则获取当前天在闹铃关闭之前采集的第二音量值,以及当前天在关闭闹钟之后采集的第三音量值;将第一预设阈值更新为第二音量值和第三音量值之间的差值。
第一获取模块61执行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具体包括: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环境声音数据;若环境声音数据是在闹钟响铃过程中采集的,则将环境声音数据中剔除闹钟声音数据,并基于剔除后的环境声音数据,得到当前音量值;若环境声音数据是在闹钟响铃之前或之后采集的,则直接基于环境声音数据,得到当前音量值。
第一获取模块61执行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具体包括: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
判断控制模块63执行基于差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具体包括:获取多个当前音量值分别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其中,多个当前音量值为在闹钟响铃之前的不同周期采集得到的,或者为在闹钟响铃过程的不同周期采集得到的,在闹钟响铃之后的不同周期采集得到的;基于差值的平均值,确定是否关闭闹钟。
请参阅图7,图7是本申请计算机可读存储装置一实施例的框架示意图。该存储装置7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71,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可实现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编织全成型织物移针花型的方法的步骤。
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装置具体可以为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可以存储计算机程序的介质,或者也可以为存储有该计算机程序的服务器,该服务器可将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发送给其他设备运行,或者也可以自运行该存储的计算机程序。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关闭闹钟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闹钟启动后,在预设时间段内,在闹钟响铃前后的一段时间之内,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将当前最新一次采集到的音量值作为当前音量值;
获取所述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是否关闭所述闹钟;
所述获取所述当前音量值与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包括:
若所述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之前采集的,则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所述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所述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并获取所述当前音量值与所述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一差值;
若所述当前音量值是在闹钟响铃过程或之后采集的,则获取当前天在闹铃响铃前采集的第一音量值作为第一参考音量值,并获取所述当前音量值与所述第一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以及从预先采集的各时刻的日常音量值中,查找出与所述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所述日常音量值作为第二参考音量值,并获取所述当前音量值与所述第二参考音量值之间的第二差值;
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是否关闭所述闹钟,包括:
若所述第一差值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所述闹钟;
以及若所述第二差值小于或等于第二预设阈值且所述当前音量值大于预设音量阈值,则关闭所述闹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是否关闭所述闹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与所述当前音量值的采集时间匹配的日常音量值更新为所述当前音量值。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检测到所述闹钟被手动关闭,则获取当前天在闹铃关闭之前采集的第二音量值,以及当前天在关闭所述闹钟之后采集的第三音量值;
将所述第一预设阈值更新为所述第二音量值和所述第三音量值之间的差值。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包括:
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环境声音数据;
若所述环境声音数据是在闹钟响铃过程中采集的,则将所述环境声音数据中剔除闹钟声音数据,并基于剔除后的所述环境声音数据,得到所述当前音量值;
若所述环境声音数据是在闹钟响铃之前或之后采集的,则直接基于所述环境声音数据,得到所述当前音量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当前环境进行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包括:
在预设时间段内对当前环境进行周期性声音采集,得到当前音量值。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差值,确定是否关闭所述闹钟,包括:
获取多个当前音量值分别与所述参考音量值之间的差值的平均值;其中,所述多个当前音量值为在闹钟响铃之前的不同周期采集得到的,或者为在闹钟响铃过程的不同周期采集得到的,在闹钟响铃之后的不同周期采集得到的;
基于所述差值的平均值,确定是否关闭所述闹钟。
7.一种关闭闹钟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耦接的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用于运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以执行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8.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方法。
CN202010501166.7A 2020-06-04 2020-06-04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6606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1166.7A CN113766062B (zh) 2020-06-04 2020-06-04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501166.7A CN113766062B (zh) 2020-06-04 2020-06-04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062A CN113766062A (zh) 2021-12-07
CN113766062B true CN113766062B (zh) 2023-08-18

Family

ID=787838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501166.7A Active CN113766062B (zh) 2020-06-04 2020-06-04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6062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389A (zh) * 2013-09-28 2014-01-0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关闭闹钟的方法及终端
CN103533167A (zh) * 2013-10-15 2014-01-2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用户当前状态智能关闭提醒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53867A (zh) * 2016-09-27 2017-02-22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闹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95189A (zh) * 2017-07-07 2017-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动关闭闹钟的方法、储存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295193A (zh) * 2017-07-14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响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680346A (zh) * 2017-11-15 2018-02-09 深圳市融川成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静态参数交互影响环境中的监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8418975A (zh) * 2018-05-03 2018-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闹钟提醒的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9112A (zh) * 2019-01-30 2019-05-2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501389A (zh) * 2013-09-28 2014-01-08 深圳市金立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关闭闹钟的方法及终端
CN103533167A (zh) * 2013-10-15 2014-01-22 东莞宇龙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根据用户当前状态智能关闭提醒的方法及系统
CN106453867A (zh) * 2016-09-27 2017-02-22 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 闹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07295189A (zh) * 2017-07-07 2017-10-24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移动终端自动关闭闹钟的方法、储存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07295193A (zh) * 2017-07-14 2017-10-24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响铃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7680346A (zh) * 2017-11-15 2018-02-09 深圳市融川成医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动静态参数交互影响环境中的监测装置及其方法
CN108418975A (zh) * 2018-05-03 2018-08-1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闹钟提醒的方法、装置、终端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09819112A (zh) * 2019-01-30 2019-05-28 上海与德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闹钟的控制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6062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06158B2 (en) Adjusting alarms based on sleep onset latency
CN111558120B (zh) 睡眠唤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0742797B2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utomatically setting alarms and notifications
CN105282343B (zh) 一种睡眠智能提醒的方法和装置
US10485474B2 (en) Sleep monitoring system
CN107784357B (zh) 基于多模态深度神经网络的个性化智能唤醒系统及方法
TWI643041B (zh) 智慧鬧鈴控制系統及方法
CN108810300A (zh) 智能调整智能终端铃声的方法及其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1357267B (zh) 一种闹钟的响铃时刻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US9832305B2 (en) Configure smartphone based on user sleep status
CN103309657A (zh) 一种更换移动设备响铃音频的方法、装置和设备
CN113766062B (zh) 关闭闹钟的方法、设备和存储介质
WO2022037555A1 (zh) 生理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可穿戴设备
CN111163219A (zh) 闹钟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JP7031940B2 (ja) 継続実施支援装置、携帯端末、継続実施支援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056756B (zh) 睡眠识别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电子设备
CN105786670B (zh) 一种操作系统重启方法及装置
CN116400875A (zh) 一种睡眠数据处理方法、系统、存储介质及电子装置
CN112991648A (zh) 一种家用电器
CN117694875A (zh) 一种基于中控系统的监控方法及装置、电子设备、介质
CN115644636A (zh)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CN114338902A (zh) 动态设置闹钟的方法、存储介质、控制设备及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28

Address after: 300450 No. 9-3-401, No. 39, Gaoxin 6th Road, Binhai Science Park, Binhai New Area, Tianjin

Applicant after: 3600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200000 room 323, floor 14, building 2, No. 588, Zixing Road, Minhang District, Shanghai

Applicant before: SHANGHAI HUIYA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