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644636A -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5644636A CN115644636A CN202211346647.0A CN202211346647A CN115644636A CN 115644636 A CN115644636 A CN 115644636A CN 202211346647 A CN202211346647 A CN 202211346647A CN 115644636 A CN115644636 A CN 11564463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ser
- sleep
- sound intensity
- historical
- intensity threshol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2544 monito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6
- 230000002618 wa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0875 correspo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0000001276 controll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06010041235 Snoring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4622 sleep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3203 everyda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29058 respiratory gaseous ex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860 sleep qua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64 calcul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228 spectru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40—Control techniques providing energy savings, e.g. smart controller or presence detection
Landscapes
- Measurement Of The Respiration, Hearing Ability, Form, And Blood Characteristics Of Living Organis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该方法包括: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实施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智能家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背景技术
针对双人睡眠的场景,由于两个人的作息时间和睡眠深度都不同,因此,当一个人处于睡眠状态,另一个人处于清醒状态时,处于清醒状态的那个人往往希望在睡前再进行一些有助于睡眠的活动,但是又会担心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那个人,因此,为了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需要一种实现双人睡眠监测的方法,能够使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不被打扰,而处于清醒状态的人能够相应进行一些有助于睡眠的睡前活动。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所述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所述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开启与所述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开启与所述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灯光熄灭。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当前时间为所述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二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发出唤醒声音,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所述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高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包括: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指定历史时长内每次被振动唤醒时的历史睡眠深度以及所述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从所述历史唤醒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匹配的目标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按照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智能床垫,所述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所述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智能床垫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另一种智能床垫,所述智能床垫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任意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智能床垫包括用作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一睡眠区域和用作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二睡眠区域;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将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作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床垫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床垫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的第一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如图1所示,该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101、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
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其中,指定历史时长可以是用户自定义的参数,也可以是系统默认的参数,比如,指定历史时长可以为1个月,具体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在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之前,智能床垫还执行如下步骤:
智能床垫判断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
具体地,智能床垫判断第一用户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包括:
智能床垫检测与第一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是否超过预设时长;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2分钟,具体不作限定;若与第一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超过预设时长,则判断第一用户处于清醒状态;若与第一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的显示屏处于亮屏状态的时长不超过预设时长,获取与第一用户绑定的可穿戴设备的三轴加速度数据,根据三轴加速度数据确定第一用户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和/或,获取第一睡眠区域对应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根据第一睡眠区域对应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确定第一用户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
具体地,智能床垫判断第二用户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的方式与判断第一用户是处于睡眠状态还是清醒状态的方式相同,具体不作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的方式可以为:智能床垫获取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计算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的平均值,得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其中,睡眠时间段可以是晚上10点至早上8点,具体不做限定;
进一步可选的,智能床垫获取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可以包括:智能床垫获取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计算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5分钟,具体不作限定;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大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为浅度睡眠深度;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小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为中度睡眠深度;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小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小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为深度睡眠深度。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可以与第一用户携带的可穿戴设备连接;智能床垫获取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可以包括:智能床垫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心率、呼吸率、体动数据等体征信息;根据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心率、呼吸率、体动数据等体征信息,得到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
示例性的,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可以分为浅度睡眠深度、中度睡眠深度和深度睡眠深度;当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为浅度睡眠深度,说明第一用户很容易被吵醒;当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为深度睡眠深度,说明第一用户很难被吵醒;当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为中度睡眠深度,说明第一用户被吵醒的难易程度在睡眠深度为浅度睡眠深度和深度睡眠深度之间;智能床垫可以确定各个睡眠深度的数值,比如浅度睡眠深度为30,中度睡眠深度为50,深度睡眠深度为70;假如指定历史时长为7天,而且7天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分别为30、30、50、50、70、70、50,则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30+30+50+50+70+70+50)/7=50。
智能床垫可以将30~40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为浅度历史睡眠深度;将50~60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为中度历史睡眠深度;将70~80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为深度历史睡眠深度。
102、智能床垫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其中,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示例性的,智能床垫可以将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浅度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确定为30分贝(dB),将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中度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确定为40分贝(dB),将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深度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确定为50分贝(dB)。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在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用户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包括是否容易入睡、是否容易被惊醒、是否在关灯情况下才能睡着等多种参数;
根据第一用户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确定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参数权重;示例性的,若第一用户容易入睡,不容易被惊醒,在关灯情况下能睡着,则参数权重最大,比如,参数权重可以为1.2;若第一用户不容易入睡,容易被惊醒,在关灯情况下不能睡着,则参数权重最小,比如,参数权重可以为0.8;
将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参数权重相乘,得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执行上述步骤,可以基于用户预先设置好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以及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共同确定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提高了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的个性化程度以及准确性。
103、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智能床垫可以设置有分贝仪,智能床垫通过分贝仪检测到的分贝值,判断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是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其中,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可以是第二用户发出的语音信号,也可以是电子设备发出的声音。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之前,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用户的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用户的第二语音信号;
分别对第一语音信号和第二语音信号进行语音特征提取,以得到第一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一语音特征参数,以及第二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二语音特征参数;其中,提取语音特征的方法可以是频率倒谱系数(MFCC)、线性预测系数(LPC)、线性预测倒谱系数(LPCC)、线谱频率(LSF)、离散小波变换(DWT)和感知线性预测(PLP)等方法,具体不作限定;
将第一用户与第一语音特征参数的对应关系,以及第二用户与第二语音特征参数的对应关系存储于用户声纹库中;
在检测到第三语音信号时,对第三语音信号进行语音特征提取,以得到第三语音信号对应的第三语音特征参数;
将第三语音特征参数分别与第一语音特征参数和第二语音特征参数进行比较;
在第三语音特征参数与第二语音特征参数之间的相似度超过相似度阈值时,基于第二用户与第二语音特征参数的对应关系,将第三语音信号确定为第二用户发出的语音信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包括:
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检测与第二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若处于亮屏状态,将提示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上;若不处于亮屏状态,通过语音方式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其中,通过语音方式发送的提示信息的声音强度低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比如,通过语音方式发送的提示信息的声音强度可以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的80%,具体不作限定,由此可以在不吵醒第一用户的前提下,给第二用户提示。
在图1所示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中,智能床垫包括用作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一睡眠区域和用作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二睡眠区域;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将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作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的第二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如图2所示,该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201、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
其中,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202、智能床垫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其中,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203、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上述步骤201~步骤203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步骤101~步骤103,具体不作赘述。
204、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可以包括:
智能床垫检测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是否接收到遥控器或者移动终端发送的开启指令,若智能床垫检测到智能灯光接收到开启指令,则确定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或者,检测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是否有开启按键被按下,若智能床垫检测到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有开启按键被按下,则确定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可以包括:
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在预设时长内通过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其中,预设时长可以为5分钟,具体不作限定;计算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大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为浅度实时睡眠深度;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小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为中度实时睡眠深度;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小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小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为深度实时睡眠深度;智能床垫可以确定各个实时睡眠深度的数值,比如浅度实时睡眠深度为30,中度实时睡眠深度为50,深度实时睡眠深度为70。
205、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
其中,单位时长可以为5分钟,具体不作限定;下降幅度可以是10,具体不作限定。比如,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5分钟内下降了15,高于幅度阈值,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说明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有较大波动,说明睡眠正在被干扰,因此需要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防止惊醒第一用户。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的方式可以为:
智能床垫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按照预设下降速率下降,直至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不再下降;比如,预设下降速度可以是每分钟10勒克斯(lx);比如,智能灯光当前的灯光亮度为300lx,智能床垫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按照预设下降速率下降,则1分钟后,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变化成290lx;可见,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按照预设下降速率下降,使得智能灯光的亮度变化更加缓和。
也就是说,第二用户可以在开启智能灯光的条件下进行睡前活动,比如看书、玩手机等,这样有利于保护处于清醒状态的第二用户的眼睛,满足了第二用户进行睡前活动的需求;而且智能床垫可以及时检测出智能灯光可能干扰到处于睡眠状态的第一用户的睡眠深度,因此及时调小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有利于呵护第一用户的睡眠质量,同时满足了两个人的睡眠需求。
206、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熄灭。
示例性的,比如浅度睡眠深度为30,中度睡眠深度为50,深度睡眠深度为70,第一睡眠深度阈值可以为40;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说明第一用户已经处于很容易被吵醒的状态,因此,智能床垫控制智能灯光熄灭,排除掉干扰第一用户睡眠的因素。
在图2所示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中,智能床垫包括用作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一睡眠区域和用作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二睡眠区域;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将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作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进一步地,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以及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熄灭,进一步排除了干扰第一用户睡眠的因素,能够提高处于睡眠状态的用户的睡眠质量。
请参阅图3,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的第三实施例的流程示意图,该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如图3所示,该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301、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
其中,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302、智能床垫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其中,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303、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上述步骤301~步骤303的实现方式可以参考步骤101~步骤103,具体不作赘述。
304、智能床垫在检测到当前时间为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获取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
其中,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起床时间为用户自定义参数,可以是用户设置的闹钟时间,比如,可以是早上7点,具体不作限定。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获取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的方式可以为:智能床垫获取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计算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的平均值,得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
进一步可选的,智能床垫获取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可以包括:智能床垫获取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压力传感器检测到的压力值;计算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和变化频率;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大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二用户的睡眠深度为浅度睡眠深度;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大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小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二用户的睡眠深度为中度睡眠深度;当压力值在预设时长内的变化幅度小于幅度阈值且变化频率小于频率阈值时,确定第二用户的睡眠深度为深度睡眠深度。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可以与第二用户携带的可穿戴设备连接;智能床垫获取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可以包括:智能床垫通过可穿戴设备获取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心率、呼吸率、体动数据等体征信息;根据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心率、呼吸率、体动数据等体征信息,得到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天在睡眠时间段的睡眠深度。
305、智能床垫根据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其中,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二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示例性的,智能床垫可以将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浅度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第二声音强度阈值确定为30分贝(dB),将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中度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第二声音强度阈值确定为40分贝(dB),将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深度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第二声音强度阈值确定为50分贝(dB)。
306、智能床垫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发出唤醒声音,以唤醒第一用户。
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高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以及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说明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比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要浅,第一用户更容易被吵醒。因此,将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确定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和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之间,可以有效地在不吵醒第二用户的情况下,吵醒第一用户。
307、智能床垫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说明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比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要深,第二用户更容易被吵醒,因此,在当前时间为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为了能在唤醒第一用户的情况下,不吵醒第二用户,将唤醒第一用户的方式切换成控制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包括:
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包括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次被振动唤醒时的历史睡眠深度以及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从历史唤醒记录中获取与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匹配的目标振动强度;
控制第一睡眠区域按照目标振动强度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
需要说明的是,每次第一用户被振动唤醒时,智能床垫都会记录第一用户当天的睡眠深度,作为历史睡眠深度,以及,确定出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最有效的历史振动强度;将历史睡眠深度以及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最有效的历史振动强度存储为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
可选的,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可以是智能床垫通过切换多个振动强度,并确定出各个振动强度对应的睡眠深度下降速率,从各个振动强度中确定出睡眠深度下降速率最快的振动强度,作为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在另一些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智能床垫还执行如下步骤:
智能床垫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确定出打鼾的目标用户;从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中确定出目标用户所在的睡眠区域,作为目标睡眠区域;监测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若目标用户为第一用户,则当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对第一用户进行打鼾干预;若目标用户为第二用户,则当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对第二用户进行打鼾干预。
现有的打鼾干预方式是在监测到用户打鼾就对用户进行干预,而执行上述步骤是在用户打鼾有可能会吵醒身边的人时,才对用户进行打鼾干预;这样可以保证同时保证两个用户的睡眠质量,提高了打鼾干预的灵活性。
在图3所示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中,智能床垫包括用作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一睡眠区域和用作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的第二睡眠区域;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将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作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作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本申请实施例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进一步地,针对需要唤醒第一用户而不吵醒第二用户的场景,智能床垫可以根据第一用户的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和第二用户的第二声音强度阈值确定出唤醒第一用户的方式是通过发出唤醒声音还是通过控制第一睡眠区域振动,可以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进一步提高了在双人睡眠的情景下唤醒用户的灵活性和智能化程度。
请参阅图4,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床垫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如图4所示,该智能床垫400包括:
获取模块401,用于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确定模块402,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发送模块403,用于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获取模块401,还用于在确定模块402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之前,获取第一用户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包括是否容易入睡、是否容易被惊醒、是否在关灯情况下才能睡着等多种参数;
上述的确定模块402,还用于根据第一用户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确定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参数权重;示例性的,若第一用户容易入睡,不容易被惊醒,在关灯情况下能睡着,则参数权重最大,比如,参数权重可以为1.2;若第一用户不容易入睡,容易被惊醒,在关灯情况下不能睡着,则参数权重最小,比如,参数权重可以为0.8;
该智能床垫还包括:计算单元;计算单元,用于将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参数权重相乘,得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发送模块403,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检测与第二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若处于亮屏状态,将提示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上;若不处于亮屏状态,通过语音方式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其中,通过语音方式发送的提示信息的声音强度低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获取模块401,还用于在发送模块403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之后,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
该智能床垫400还包括:控制单元;
控制单元,用于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控制单元用于在获取模块401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之后,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熄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获取模块401还用于在检测到当前时间为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获取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上述的确定模块402还用于根据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二声音强度阈值;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二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上述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发出唤醒声音,以唤醒第一用户;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高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以及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上述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控制单元还用于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包括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次被振动唤醒时的历史睡眠深度以及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从历史唤醒记录中获取与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匹配的目标振动强度;
控制第一睡眠区域按照目标振动强度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上述的确定模块402还用于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确定出打鼾的目标用户;从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中确定出目标用户所在的睡眠区域,作为目标睡眠区域;监测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
上述的控制单元,还用于若目标用户为第一用户,则当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对第一用户进行打鼾干预;若目标用户为第二用户,则当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对第二用户进行打鼾干预。
其中,实施图4所示的智能床垫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请参阅图5,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智能床垫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如图5所示,该智能床垫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501;
与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502;
其中,处理器502调用存储器501中存储的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在根据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之前,还执行如下步骤:
获取第一用户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包括是否容易入睡、是否容易被惊醒、是否在关灯情况下才能睡着等多种参数;
根据第一用户的自定义睡眠偏好参数确定出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参数权重;示例性的,若第一用户容易入睡,不容易被惊醒,在关灯情况下能睡着,则参数权重最大,比如,参数权重可以为1.2;若第一用户不容易入睡,容易被惊醒,在关灯情况下不能睡着,则参数权重最小,比如,参数权重可以为0.8;
将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参数权重相乘,得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的方式为:
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检测与第二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是否处于亮屏状态,若处于亮屏状态,将提示信息发送至与第二用户绑定的移动终端上;若不处于亮屏状态,通过语音方式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其中,通过语音方式发送的提示信息的声音强度低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之后,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
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在检测到第二用户开启与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之后,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智能灯光熄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当前时间为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获取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第二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二声音强度阈值;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第二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发出唤醒声音,以唤醒第一用户;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高于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以及低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的方式为:
在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获取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包括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每次被振动唤醒时的历史睡眠深度以及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从历史唤醒记录中获取与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匹配的目标振动强度;
控制第一睡眠区域按照目标振动强度振动,以唤醒第一用户。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处理器502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第二用户处于睡眠状态时,从第一用户和第二用户中确定出打鼾的目标用户;从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中确定出目标用户所在的睡眠区域,作为目标睡眠区域;监测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若目标用户为第一用户,则当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对第一用户进行打鼾干预;若目标用户为第二用户,则当目标用户打鼾的声音强度超过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对第二用户进行打鼾干预。
其中,实施图5所示的智能床垫能够通过智能床垫在监测到处于清醒状态的人发出的声音强度过大时,及时发出提示信息,避免吵醒处于睡眠状态的人,从而能够同时满足两个人的睡眠需求,提高了智能床垫对双人睡眠监测的智能化程度。
本申请实施例进一步公开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前面实施例描述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申请的限制。
Claims (12)
1.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所述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方法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开启与所述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开启与所述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灯光熄灭。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检测到当前时间为所述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二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发出唤醒声音,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所述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高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包括: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指定历史时长内每次被振动唤醒时的历史睡眠深度以及所述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从所述历史唤醒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匹配的目标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按照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
6.一种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所述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智能床垫包括:
获取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发送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7.一种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床垫包括第一睡眠区域和第二睡眠区域,所述第一睡眠区域为第一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第二睡眠区域为第二用户的睡眠区域;所述智能床垫包括:
存储有可执行程序代码的存储器;
与所述存储器耦合的处理器;
所述处理器调用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所述可执行程序代码,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处于睡眠状态以及所述第二用户处于清醒状态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一用户在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发出的声音强度超过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时,向所述第二用户发送提示信息之后,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开启与所述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在单位时长内的下降幅度高于幅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灯光的灯光亮度下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检测到所述第二用户开启与所述智能床垫联动的智能灯光后,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之后,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低于第一睡眠深度阈值时,控制所述智能灯光熄灭。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还执行如下步骤:
在检测到当前时间为所述第一用户的起床时间时,获取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为所述第二用户在所述指定历史时长内睡眠深度的平均值;
根据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确定出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为不唤醒所述第二用户的最大声音强度;其中,所述第二用户的历史睡眠深度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呈正相关关系;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低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发出唤醒声音,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所述唤醒声音的声音强度高于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以及低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智能床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器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进行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的方式为:
在所述第一声音强度阈值高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声音强度阈值时,获取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所述第一用户的历史唤醒记录包括所述第一用户在所述指定历史时长内每次被振动唤醒时的历史睡眠深度以及所述历史睡眠深度对应的历史振动强度;
从所述历史唤醒记录中获取与所述第一用户的实时睡眠深度匹配的目标振动强度;
控制所述第一睡眠区域按照所述目标振动强度振动,以唤醒所述第一用户。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中的步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46647.0A CN115644636A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1346647.0A CN115644636A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5644636A true CN115644636A (zh) | 2023-01-31 |
Family
ID=84994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1346647.0A Pending CN115644636A (zh) | 2022-10-31 | 2022-10-31 |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5644636A (zh) |
-
2022
- 2022-10-31 CN CN202211346647.0A patent/CN115644636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558120B (zh) | 睡眠唤醒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09506342B (zh) | 空调的控制方法、装置和空调 | |
CN107743289B (zh) | 一种智能家居场景中的智能音箱控制方法 | |
US8493220B2 (en) | Arrangement and method to wake up a sleeping subject at an advantageous time instant associated with natural arousal | |
CN108419096A (zh) | 语音智能播放方法及系统 | |
US11395902B2 (en) | System and method for waking a user up with a stimulus of varying intensity | |
CN106453867A (zh) | 闹钟的控制方法和装置 | |
CN111357267B (zh) | 一种闹钟的响铃时刻的设置方法、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1657855B (zh) | 睡眠评估和睡眠唤醒方法及装置和电子设备 | |
CN112689219A (zh) | 管理睡眠的方法、装置、无线耳机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
CN112932225A (zh) | 智能唤醒枕头以及基于智能唤醒枕头的唤醒方法 | |
WO2017128539A1 (zh) |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闹铃控制方法及闹铃控制装置 | |
US20220105307A1 (en) | Methods for managing the transition from sleep to final wake | |
CN111385417A (zh) | 闹钟控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5644636A (zh) | 一种基于智能床垫的双人睡眠监测方法及相关产品 | |
US20210121657A1 (en) | Method for determining the risk of a user waking up in an undesirable state | |
WO2019090613A1 (zh) | 一种智能终端的闹钟的响铃方法及响铃系统 | |
KR20060067511A (ko) | 수면상태에 따른 알람기능을 갖는 이동통신단말기 및 그제어방법 | |
JP7398027B2 (ja) | ウェイクアップアラーム方法 | |
CN108389588B (zh) | 一种针对睡眠障碍人群的闹钟智能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 |
CN118303844A (zh) | 睡眠状态信息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8285776A (zh) | 通过穿戴设备对用户状态信息的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
CN114389634A (zh) |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腕部可穿戴设备和存储介质 | |
CN111757213A (zh) | 控制智能音箱的方法、可穿戴设备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7839032A (zh) | 一种睡眠监测方法、装置以及智能床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