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64219B - 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64219B
CN113764219B CN202110904284.7A CN202110904284A CN113764219B CN 113764219 B CN113764219 B CN 113764219B CN 202110904284 A CN202110904284 A CN 202110904284A CN 113764219 B CN113764219 B CN 11376421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ate
deformation
deformation piece
electronic devic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042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64219A (zh
Inventor
孙立毅
徐小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Vivo Mobile Communic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042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6421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6421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4219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09743 priority patent/WO202301148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6421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6421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9/00Details of switching devices, not covered by groups H01H1/00 - H01H7/00
    • H01H9/08Arrangements to facilitate replacement of a switch, e.g. cartridge housing

Landscapes

  • Input From Keyboards Or The Like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设置于壳体,并包括按键本体、限位组件和变形件,按键本体设置有限位槽,变形件用于驱动限位组件移动;其中,在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以限制按键本体与壳体分离;在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脱离限位槽,以使按键本体能够与壳体分离。

Description

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电子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的电子设备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对于此类电子设备而言,其零部件可能因意外损坏而需要进行维修。其中,针对电子设备按键,尤其是侧按键(例如电子设备侧部的声音调节键、关机键等)的维修,尤其常见。
为了实现对电子设备侧按键的维修,通常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断电,并拆卸整机。甚至,在有些情况下还需要拆卸主板。因此,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电子设备侧按键的拆卸维修不便,其维修效率低,维修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电子设备,以解决相关技术中按键的拆卸维修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壳体;按键,设置于壳体,并包括按键本体、限位组件和变形件,所述按键本体设置有限位槽,变形件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移动;
其中,在所述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以限制按键本体与壳体分离;在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脱离限位槽,以使按键本体能够与壳体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和按键;按键,设置在壳体中,并包括按键本体、限位组件和变形件,按键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槽,变形件用于驱动限位组件移动。由于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中,能够限制按键本体与壳体分离;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脱离限位槽,从而使得按键本体能够与壳体分离。如此,在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按键进行拆卸时,通过控制变形件由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从而,方便快捷地将按键本体从壳体中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
本申请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申请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侧视方向);
图2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侧视方向);
图4是图3中B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在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主视方向);
图6是图5中C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在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主视方向);
图8是图7中D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7中E部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一;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流程图之二;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附图标记:
200-电子设备,210-壳体,211-凹槽;
100-按键,110-按键本体,111-限位槽,120-限位组件,121-变形件,122-传动机构,123-插销,124-第一连杆,125-第二连杆,126-轨道,127-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竖直”、“水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按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如图1至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210和按键100。如图2、图5和图6,按键设置在壳体上,按键包括按键本体110、限位组件120和变形件121,按键本体110设置有限位槽111,所述变形件121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120移动。
其中,在所述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120嵌入限位槽111,以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在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120脱离限位槽111,以使按键本体110能够与壳体210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200可以包括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示例性的,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车载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超级移动个人计算机(ultra-mobile personal computer,UMPC)、上网本或者个人数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等,非移动电子设备可以为非移动终端设备,例如服务器、网络附属存储器(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PC)等,本申请实施例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5和图7所示,本申请实施例中,电子设备200包括壳体210,壳体210包围限定出用于容纳电子设备200的内部零部件的空间。按键100的至少部分可以设置于该空间中。该按键10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该按键100可以设置于电子设备200的表面或侧部。该按键100可以为设置于电子设备200侧部的侧按键。示例性地,该按键100可以为音量调节键或开关机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壳体210之内设有微动开关220,壳体210之上设有开口。按键100的一端位于壳体210之内,并与微动开关220抵靠接触。按键100的另一端贯穿该开口,并由壳体210之内伸出至壳体210之外。用户通过按压按键100,可以触发与按键100抵靠接触的微动开关220工作。
如图1和图3所示,上述限位组件120能够实现按键100与壳体210之间的连接固定。其中,限位组件120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在限位组件120的数量为多个的情况下,多个限位组件120可以对称地布置在按键100的相对两侧。
可以理解,限位组件120可以包括多个部件,可以通过改变变形件的形变量,进而改变限位组件120中的多个部件中部分部件(或全部部件)的位置或者构造,实现驱动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或从限位槽中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形件可以与限位组件连接,从而变形件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之间切换时,能够驱动限位组件移动,进而控制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中,或从限位槽中脱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变形件在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120能够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例如,限位组件120可以通过抵顶与按键本体110的表面,或嵌入限位槽111中,以对按键本体110进行固定,并由此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或图7和图8所示,变形件在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120能够避让按键本体110,以使按键本体110能够与壳体210分离。例如,限位组件120可以通过脱离按键本体110的表面,或从限位槽111中脱离,以对按键本体110进行避让,并由此使得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能够分离。
上述变形件在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120可以使得按键本体110能够与壳体210分离。换言之,变形件在第二形态时,按键本体110和壳体210处于可以相互分离的状态。在此状态下,用户可以通过移动、拖动、拉动,或者推动按键本体110和壳体210中的至少一者,使得按键本体110和壳体210被相互分离。
可以理解,变形件在第二形态时,如果用户并未通过上述动作触发按键本体110和壳体210相互分离,则按键本体110和壳体210可以保证相互接触配合的状态,在该情况下,按键本体110和壳体210可以相互接触或者相互搭接或者相互抵靠。
本申请实施例中,限位组件120嵌入所述限位槽111时,限位组件处于A状态,限位组件120脱离所述限位槽111时,限位组件处于B状态。限位组件120能够响应于控制信号,在A状态和B状态之间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中,该控制信号可以为以有线方式传输的控制信号(例如通过电路传输的电信号),也可以为以无线方式传输的控制信号(例如通过蓝牙装置或电磁感应装置或光电传感器传输的信号)。
在一种示例中,该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第一控制信号和第二控制信号。限位组件120能够接收第一控制信号,并响应于该第一控制信号,由B状态切换至A状态;限位组件120能够接收第二控制信号,并响应于该第二控制信号,由A状态切换至B状态。
在另一种示例中,限位组件120还可以具有或处于C状态。可以理解,C状态为介于A状态和B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为区别于A状态和B状态的状态。该控制信号可以包括第三控制信号、第四控制信号、第五控制信号和第六控制信号。限位组件120能够接收第三控制信号,并响应于该第三控制信号,由C状态切换至A状态;限位组件120能够接收第四控制信号,并响应于该第四控制信号,由A状态切换至C状态;限位组件120能够接收第五控制信号,并响应于该第五控制信号,由C状态切换至B状态;限位组件120能够接收第六控制信号,并响应于该第六控制信号,由B状态切换至C状态。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形件可以通过形变,驱动限位组件移动。即变形件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变量,驱动限位组件移动的距离,形变量越大,驱动限位组件移动的距离越大,形变量越小,驱动限位组件移动的距离越小。
示例性地,变形件能够响应于控制信号,通过形变(例如弹性形变)驱动限位组件运动,或驱动限位组件在不同的状态之间切换(例如A状态、B状态、C状态)。
示例性地,变形件的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可以包括至少以下两种示例。
在一种示例中,第一形态可以为变形件5的初始形态(即未发生形变的形态,或自然放松形态,或受力形态),第二形态可以为变形件5的变形形态(即发生形变的形态)
在另一种示例中,第一形态可以为变形件的形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值的形变量的形态,第二形态可以为变形件的变形形态,该变形状态的形变量大于上述预设值。该示例中,形变量小于或等于预设值时,变形件的形变非常微弱,变形件处于绷紧状态,该情况不同于变形件的初始状态。
结合上述两种示例,可以理解的是,变形件从第一形态向第二形态切换时,变形件朝向远离按键本体的方向发生形变,在这个过程中,变形件可以驱动限位组件从限位槽中脱离;变形件从第二形态向第一形态切换时,变形件朝向靠近按键本体的方向发生形变,在这个过程中,变形件可以驱动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变形件121在第一状态时,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第一形态为直线型(即变形件为第一形态时,变形件的形态为直线型),限位组件与限位槽的槽底具有第一距离。
变形件121在第二状态下时,变形件发生形变,并处于第二形态,第二形态为弧形(即变形件为第二形态时,变形件的形态为弧形),限位组件与限位槽的槽底具有第二距离。
其中,限位槽的槽口与限位槽的槽底具有第三距离(即该第三距离的数值为限位槽的深度的数值),第一距离小于第三距离,第二距离大于第三距离。
示例性的,上述弧形可以为圆弧形,椭圆弧形或其他可能的弧形,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变形件5在第一状态时,变形件为直线型,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中,这时,限位组件120与限位槽111的槽底之间的第一距离小于限位槽的深度,能够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
示例性地,如图8所示,在变形件5由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的过程中,变形件朝向远离按键本体的方向发生形变,由直线型切换为弧形,如此,限位组件朝向远离按键本体的方向移动,从限位槽中脱离出来,直到限位组件与限位槽的槽底之间的距离(即第二距离)增大至大于限位槽的深度,这个情况下,按键本体110便能够与壳体210分离。
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变形件处于不同的通电状态,进而控制变形件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以实现变形件在第一形态和第二形态切换。如此,能够控制驱动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或从限位槽中脱离,从而在需要拆卸按键时,可以便捷地对按键进行拆卸。
示例性地,变形件121可以为介电弹性体。具体而言,介电弹性体(DielectricElastomers,DEs)是具有高介电常数的弹性体材料,其在外界电刺激下可改变形状或体积。当外界电刺激撤销后,又能恢复到原始形状或体积,从而产生应力和应变,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
具体地,介电弹性体可以包括一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硅橡胶介电弹性体、丙烯酸酯弹性体介电弹性体、聚氨酯弹性体介电弹性体、丁腈橡胶介电弹性体、亚乙烯基氟化三氟乙烯介电弹性体。
示例性地,变形件121为离子交换聚合金属材料。具体而言,离子交换聚合金属材料(Ion-exchange Polymer Metal Composite,IPMC)是由高分子离子交换树脂与惰性金属纳米电极所构成的复合材料,其特性是在外加电场作用下,会随着外加电场的大小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离子交换聚合金属材料在较低的驱动电压能下可以产生较大的位移变形。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上述第一状态包括第一通电状态,第二状态包括第二通电状态。其中,第一通电状态对应的通电电压小于第二通电状态对应的通电电压。
示例性地,变形件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变形件可以处于第一形态,该第一形态下,变形件的形变量小于或等于上述预设值,即变形件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变形件的形变量非常微弱。变形件在第二通电状态下,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该第二形态下,变形件的形变量大于上述预设值的,即变形件在第二通电状态下,变形件的形变量较大。
换言之,变形件在第一通电状态并保持非常微弱的形变量的情况下,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中,使得限位组件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变形件在第二通电状态并保持较大形变量的情况下,限位组件离开并避让限位槽111,以使得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能够分离。
如此,既能在按键不具有拆卸需求时,变形件在第一通电状态下,变形件的形变量非常微弱,能够使得限位组件持续嵌入限位槽中;又能在需要拆卸按键时,控制变形件从第一通电状态切换为第二通电状态,变形件能够快速从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使得限位组件能够快速从限位槽中脱离出来,从而,能够快速对按键进行拆卸或维修。
另外,第一通电状态,还可以使得变形件121在常态下(即按键不具有拆卸需求的情况下)保持变形,而使其为限位组件提供经由电能转化而来的机械能,以使得限位组件紧密地嵌入限位槽111,有效避免限位组件与限位槽111因振动或摔落而相互脱离。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状态为断电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三通电状态。其中,第三通电状态对应的通电电压可以与第二状态对应的通电电压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地,变形件在断电状态下,变形件可以处于第一形态(例如上述初始形态);变形件在第三通电状态下,变形件第二形态(例如变形件的形变量较大的形态)。
换言之,变形件121在断电并保持初始形态的情况下,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111,以使得限位组件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变形件121在通电并变形的情况下,限位组件离开并避让限位槽111,以使得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能够分离。
如此,可以保持变形件121在常态下断电,并仅在需要将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的情况下,才对变形件121进行通电,以便捷地实现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的分离,并避免变形件121在常态下耗电。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限位组件120包括传动机构122和插销123。其中,上述变形件通过传动机构与插销连接。
具体地,传动机构122的一端与变形件121连接;插销123与传动机构122的另一端连接。
可以理解,在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插销123嵌入限位槽111;在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插销123脱离限位槽111。
可以理解,变形件能够响应于控制信号驱动传动机构运动,传动机构通过运动带动插销移动,插销在A状态移动至嵌入限位111的位置,并在B状态移动至脱离限位槽111的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8所示,限位槽111可以设置于按键本体110的内部或表面。限位槽111和插销123的设置位置相互对应,并且尺寸、结构相互适配。由此,插销123能够在变形件121和传动机构122的驱动下伸入或伸出限位槽111。
可以理解,限位槽111和插销123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在限位槽111和插销123的数量分别为多个的情况下,限位槽111和插销123的数量相同。
示例性地,插销123可以通过沿直线往复移动,以嵌入或脱离限位槽111,还可以通过沿曲线往复移动,以嵌入或脱离限位槽111。此外,插销123亦可以通过旋转或翻转,在嵌入限位槽111的位置和脱离限位槽111的位置之间进行切换。
可以理解,变形件121的作用在于为插销123的移动提供驱动力,传动机构122能够将来自驱动机构121驱动力传递至限位槽111。
示例性地,可以采用驱动机构替代上述变形件121,驱动机构可以为步进电机或旋转电机。传动机构122可以为齿轮齿条传动机构,或者曲柄连杆传动机构。
在一种示例中,驱动机构为旋转电机,传动机构122为曲柄连杆。驱动机构和插销123分别设置于传动机构122的两端,并分别与传动机构122连接。旋转电机能够响应于控制信号转动,旋转电机通过转动,带动曲柄连杆将旋转电机的旋转运动转化为直线运动。由此,曲柄连杆可带动与其连接的插销123沿直线方向往复移动。
如此,相互配合的驱动机构、传动机构122和插销123能够快速而稳定地进行状态切换,并由此实现对按键本体110的止挡或避让。
示例性地,上述变形件为介电弹性体变形件或离子交换聚合金属材料制作的变形件,上述控制信号可以包括通电信号和断电信号。响应于上述通电信号,变形件可以被通电,其在被通电后发生形变,并沿第一方向(远离限位槽的方向)弹起。如图2和图6所示,由于变形件121与传动机构122连接,因此传动机构122可以随着变形件的弹起而受到沿该第一方向的拉力。如图4和图8所示,在该拉力的作用下,传动机构122被拉动,由此,位于限位槽111之中且与传动机构122连接的插销123则可以跟随传动机构122运动,并由此脱离限位槽111。相应地,响应于上述断电信号,变形件可以被断电,其在被断电后再次发生弹性形变,并沿第二方向回落,以恢复原状。其中,第二方向与第一方向相反。换言之,该变形件能够在电力驱动的情况下实现上下扇动。由于变形件121与传动机构122连接,因此传动机构122可以随着变形件的弹起而受到沿该第二方向的压力。在该压力的作用下,传动机构122被推动,由此,脱离限位槽111且与传动机构122连接的插销123则可以跟随传动机构122运动,并由此嵌入限位槽111。
相比于例如电机的其他驱动机构,采用介电弹性体或离子交换聚合金属材料作为驱动传动机构运动的技术方案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简单、控制方便的优势。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传动机构122包括:第一连杆124和第二连杆125。第一连杆124一端与变形件121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125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25远离第一连杆124的一端与插销123连接。
在一种示例中,变形件121发生形变时,可以驱动第一连杆124转动,第一连杆124通过转动带动第二连杆125移动,第二连杆125通过移动带动插销123移动。
在另一种示例中,变形件121能够响应于控制信号,驱动第一连杆124转动,第一连杆124通过转动带动第二连杆125移动,第二连杆125通过移动带动插销123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变形件121为介电弹性体的情况下,第一连杆124一端可以通过滚珠结构或销轴结构,与变形件121转动连接,由此,在介电弹性体向上抬起时,第一连杆124的一端可以跟随介电弹性体向上抬起,在介电弹性体向下回落时,第一连杆124的一端可以跟随介电弹性体向下回落。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连杆124远离变形件121的一端可以通过销轴结构或铰链结构或过盈配合,与第二连杆125转动连接。由此,可以使得第一连杆124靠近变形件121的一端向上抬起时,其远离变形件121的一端能够对第二连杆125施加拉力;相应地,在第一连杆124靠近变形件121的一端向下回落时,其远离变形件121的一端能够对第二连杆125施加推力。由此,第一连杆124能够通过一端的抬起或回落,带动第二连杆125沿直线方向往复移动。
如此,如图6和图8所示,在变形件121为介电弹性体的情况下,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杆124和第二连杆125能够将介电弹性体的沿一个方向的扇动动作转换为沿另一个方向的推拉动作。其中,该一个方向与该另一个方向可以相互垂直。示例性地,如图1和图3所示,相互配合的第一连杆124和第二连杆125能够将介电弹性体的沿上下方向的扇动动作转换为沿左右方向的推拉动作。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4所示,传动机构122还包括:轨道126。其中,轨道设置在变形件与按键本体之间壳体的内侧壁,第二连杆125的至少部分设于轨道126中,并能够在轨道126中移动。
可以理解,第二连杆125具有狭长的条状结构,第二连杆上可以设置与轨道相适配的滚动件(例如滚轮或滚珠),由此,第二连杆125在推拉力的作用下,能够通过滚动件沿轨道126的延伸方向,在轨道126上做往复移动,进而保证插销123的行程精确可控。
示例性地,还可以沿轨道的延伸方向设置有挡块。如此,在第二连杆125移动的过程中,轨道126能够对第二连杆125进行限位止挡,以保证第二连杆125在推拉力的作用下进行直线运动时,进一步保证插销123的行程精确可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7和图8所示,按键100还包括:固定件127,固定件用于固定变形件121;
其中,固定件127可以设置于变形件121的边缘区域(或设置与变形件相对的两端),第一连杆124的一端与变形件121的中部区域转动连接。
示例性地,参照图8,固定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变形件121的向下两端,第一连杆124变形件121的中部区域转动连接,如此,变形件在第一形态与第二形态之间切换时,能够使得变形件可以发生最大形变量,进而保证了变形件可以带动第一连杆运动与该最大形变量相适应的最大距离,充分利用了壳体内的空间。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壳体210还包括凹槽211,该凹槽可以设置于壳体210的内侧壁。
其中,第一连杆124的至少部分和第二连杆125的至少部分设置于凹槽211中。具体地,凹槽211为用于限位第二连杆125的滑动轨迹,也就是说,第二连杆125能够在凹槽211内滑动。
可以理解,第二连杆125具有狭长的条状结构,第二连杆125卡入凹槽211中,并且第二连杆125的外壁周缘与凹槽211的内壁周缘之间留有间隙。由此,第二连杆125在推拉力的作用下,能够沿凹槽211的延伸方向,在凹槽211之中往复移动。
如此,在第二连杆125移动的过程中,凹槽211能够对第二连杆125进行限位止挡,以保证第二连杆125在推拉力的作用下进行直线运动,进而保证插销123的行程精确可控。
可选地,本申请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按键本体110包括:凸出部112。凸出部112与壳体210抵靠接触。其中,在按键本体110安装于壳体210的情况下,壳体210止挡凸出部112,以限制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分离。
凸出部112由按键本体110的表面向外凸伸。壳体210之上可以设置有与凸出部112相互配合的阶梯结构。在按键本体110安装于壳体210的情况下,凸出部112搭接于壳体210之上,以避免按键本体110相对于壳体210脱落或分离。如图3所示,在变形件121通过形态切换使得按键本体110能够与壳体210相互分离的情况下,则用户可以在壳体210的外部推动按键本体110设有凸出部112的一端,以使得按键本体110设有凸出部112的一端向壳体210的内部旋转,并由此避让壳体210,进而使得按键本体110相对于壳体210脱落或分离。
如此,在变形件121通过形态切换使得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相互限位止挡的情况下,凸出部112的设置能够进一步有效避免按键本体110与壳体210脱落或分离。
如图10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S101、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
其中,第一输入可以为用户通过触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幕而进行的输入。
S102、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响应于第一输入,控制电子设备的变形件由第一形态切换至第二形态。
如图1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如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电子设备,该方法包括:
S201、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
其中,第二输入可以为用户通过触碰电子设备的触控屏幕而进行的输入。
S202、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响应于第二输入,控制电子设备的变形件由第二形态切换至第一形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壳体和按键;按键,设置在壳体中,并包括按键本体、限位组件和变形件,按键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槽,变形件用于驱动限位组件移动。由于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中,能够限制按键本体与壳体分离;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脱离限位槽,从而使得按键本体能够与壳体分离。如此,在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按键进行拆卸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方法能够通过控制变形件由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从而,方便快捷地将按键本体从壳体中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600,如图1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600包括接收模块610和控制模块620;
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一输入;
控制模块620,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610接收的第一输入,控制电子设备的变形件由第二形态切换至第一形态;
或者,接收模块610,用于接收用户的第二输入;
控制模块620,用于响应于接收模块610接收的第二输入,控制电子设备的变形件由第二形态切换至第一形态。
本申请实施例中,包括壳体和按键;按键,设置在壳体中,并包括按键本体、限位组件和变形件,按键本体上设置有限位槽,变形件用于驱动限位组件移动。由于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限位组件嵌入限位槽中,能够限制按键本体与壳体分离;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限位组件脱离限位槽,从而使得按键本体能够与壳体分离。如此,在需要对电子设备的按键进行拆卸时,本申请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控制装置通过控制变形件由第一形态切换为第二形态,从而,方便快捷地将按键本体从壳体中拆卸下来进行维修或更换。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如图1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可以包括处理器20,存储器30及存储在存储器30上并可在处理器20上运行的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20执行时可以实现如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移动电子设备和非移动电子设备。
图14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设备800的硬件结构示意图。
该电子设备800包括但不限于:射频单元801、网络模块802、音频输出单元803、输入单元804、传感器805、显示单元806、用户输入单元807、接口单元808、存储器809、以及处理器810等部件。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电子设备800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与处理器8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系统实现管理充电、放电、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图14中示出的电子设备结构并不构成对电子设备的限定,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在此不再赘述。
应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输入单元804可以包括图形处理器(GraphicsProcessing Unit,GPU)8041和麦克风8042,图形处理器8041对在视频捕获模式或图像捕获模式中由图像捕获装置(如摄像头)获得的静态图片或视频的图像数据进行处理。显示单元806可包括显示面板8061,可以采用液晶显示器、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形式来配置显示面板8061。用户输入单元807包括触控面板8071以及其他输入设备8072。触控面板8071,也称为触摸屏。触控面板8071可包括触摸检测装置和触摸控制器两个部分。其他输入设备8072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物理键盘、功能键(比如音量控制按键、开关按键等)、轨迹球、鼠标、操作杆,在此不再赘述。存储器809可用于存储软件程序以及各种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处理器810可集成应用处理器和调制解调处理器,其中,应用处理器主要处理操作系统、用户界面和应用程序等,调制解调处理器主要处理无线通信。可以理解的是,上述调制解调处理器也可以不集成到处理器810中。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程序或指令,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可以实现如本申请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方法的步骤。
其中,此处所述的处理器可以为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此处所述的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如计算机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磁碟或者光盘等。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芯片,芯片可以包括处理器和通信接口,通信接口和处理器耦合连接,处理器可以用于运行程序或指令,以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的各个过程,且能达到相同的技术效果,为避免重复,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芯片还可以称为系统级芯片、系统芯片、芯片系统或片上系统芯片等。具体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确定,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申请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按键,设置于所述壳体,并包括按键本体、限位组件和变形件,所述按键本体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变形件用于驱动所述限位组件移动;
其中,在所述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所述限位组件嵌入所述限位槽,以限制所述按键本体与所述壳体分离;在所述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所述限位组件脱离所述限位槽,以使所述按键本体能够与所述壳体分离;
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传动机构,一端与所述变形件连接;
插销,与所述传动机构的另一端连接;
在所述变形件处于第一形态时,所述插销嵌入所述限位槽;
在所述变形件处于第二形态时,所述插销脱离所述限位槽;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第一连杆,一端与所述变形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连杆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连杆,远离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插销连接;
其中,所述变形件发生变形时驱动所述第一连杆转动,所述第一连杆通过转动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移动,所述第二连杆通过移动带动所述插销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件通过形变,驱动所述限位组件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形件在第一状态时,所述变形件处于所述第一形态,所述第一形态为直线型,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具有第一距离;
所述变形件在第二状态下时,所述变形件为弧形,所述限位组件与所述限位槽的槽底具有第二距离;
其中,所述限位槽的槽口与限位槽的槽底具有第三距离,所述第一距离小于所述第三距离,所述第二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包括第一通电状态,所述第二状态包括第二通电状态,所述第一通电状态对应的通电电压小于所述第二通电状态对应的通电电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状态为断电状态,所述第二状态为第三通电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
轨道,设置于所述变形件与所述按键本体之间壳体的内侧壁,所述第二连杆的至少部分设于所述轨道中,并能够在所述轨道中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还包括:
固定件,用于固定所述变形件;
其中,所述固定件设置于所述变形件的边缘区域,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变形件的中部区域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
凹槽,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内侧壁;
其中,所述第一连杆的至少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杆的至少部分设置于所述凹槽中。
CN202110904284.7A 2021-08-06 2021-08-06 电子设备 Active CN11376421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4284.7A CN113764219B (zh) 2021-08-06 2021-08-06 电子设备
PCT/CN2022/109743 WO2023011484A1 (zh) 2021-08-06 2022-08-02 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04284.7A CN113764219B (zh) 2021-08-06 2021-08-06 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64219A CN113764219A (zh) 2021-12-07
CN113764219B true CN113764219B (zh) 2024-04-19

Family

ID=78788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04284.7A Active CN113764219B (zh) 2021-08-06 2021-08-06 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64219B (zh)
WO (1) WO202301148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64219B (zh) * 2021-08-06 2024-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1593A (zh) * 2016-06-24 2018-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CN112164608A (zh) * 2020-10-29 2021-0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WO2021036732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992580A (zh) * 2021-04-28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106060A (ja) * 1998-09-30 2000-04-11 Sony Corp 連結機構
JP4186664B2 (ja) * 2003-03-24 2008-11-26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スイッチ装置
CN208424462U (zh) * 2018-06-22 2019-01-22 Oppo(重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
CN211294932U (zh) * 2019-11-26 2020-08-18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弹性件、电子设备及可穿戴设备
CN113764219B (zh) * 2021-08-06 2024-04-19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801593A (zh) * 2016-06-24 2018-01-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電子裝置
WO2021036732A1 (zh) * 2019-08-23 2021-03-04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12164608A (zh) * 2020-10-29 2021-01-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2992580A (zh) * 2021-04-28 2021-06-18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1484A1 (zh) 2023-02-09
CN113764219A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230016053A (ko) 촬영 장치, 전자 장치 및 촬영 장치의 제어 방법
US8310444B2 (en) Projected field haptic actuation
CN111970392B (zh) 电子设备
CN113764219B (zh) 电子设备
EP3754951A1 (en) Electronic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control method
WO2012099850A2 (en) Flexure apparatus, system, and method
CN112887555B (zh) 压电马达、摄像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2164608B (zh) 电子设备、其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WO2020233577A1 (zh) 升降机构、摄像装置和移动终端
US11721463B2 (en) Electro-permanent-magnet-based force profile for an input element on an input device
CN102880297A (zh) 键盘
CN112073858A (zh) 音频输出装置、电子设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US9332663B2 (en) Electronic device opened by magnetic force
US11411484B2 (en) Thin displacement driving device
CN111665973A (zh) 触控反馈装置及智能终端
CN109698088A (zh) 一种按键模组
CN115079486A (zh) 摄像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170329367A1 (en) Assembly for preventing unexpected shutdown and electronic device with the same
CN212064178U (zh) 电子设备
CN210491460U (zh) 弹出装置和具有弹出装置的终端设备
CN203217511U (zh) 触控板组件与电子装置
CN104517505A (zh) 一种盲用电子书
CN102268940A (zh) 锁固装置及具有该锁固装置的设备
CN112911106B (zh) 电子设备
CN216749662U (zh) 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