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9594A - 背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背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59594A
CN113759594A CN202010493984.7A CN202010493984A CN113759594A CN 113759594 A CN113759594 A CN 113759594A CN 202010493984 A CN202010493984 A CN 202010493984A CN 113759594 A CN113759594 A CN 1137595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member
engaging
backlight module
frame
side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9398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建均
谢旭闵
孙立洲
林进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Hannstar Displa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Hannstar Displa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Hannstar Display Corp filed Critical Hannstar Display Nanjing Corp
Priority to CN202010493984.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595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595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595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02Direct backlight
    • G02F1/133608Direct backlight including particular frames or supporting mea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308Support structures for LCD panels, e.g. frames or beze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包括第一边框件与第二边框件的背光模块。第一边框件具有承接部、弯折地延伸自承接部的第一侧壁部以及设置于第一侧壁部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第二边框件套设于第一边框件,且具有前框部、弯折地延伸自前框部的第二侧壁部以及设置于第二侧壁部上的多个第二卡合部。多个第二卡合部与多个第一卡合部对应地设置。第二卡合部的抵靠面适于抵靠在第一卡合部的承接面,且第一卡合部的承接面垂直于第一侧壁部朝向第二边框件的第一侧面。

Description

背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源,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近年来,伴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消费性显示器(例如智能电视、电竞显示器)除了在显示性能(例如超高解析度、高对比、高帧率)的提升外,其整体外观(例如窄边框、薄型化)的品味也逐渐成为消费者在选购时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在成本与使用寿命等因素的考量下,大尺寸显示器仍以液晶显示器为大宗。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为非自发光型的显示面板,需要搭配背光模块方能显示图像画面。
一般而言,背光模块具有用于承接显示面板的中框件(middle frame)、套设于所述中框件的前框件(front bezel)以及用于固定中框件与前框件的多个卡合结构。常见的卡合结构例如是凸包与卡勾的组合。为了组装考量,卡合结构的凸包大都设有斜角以方便组装。然而,如此设计会造成凸包无法支撑来自卡勾的下压力,导致前框件挤压到显示面板而造成显示边缘的色差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背光模块,其具有较佳的组装良率与散热效果。
本发明的背光模块,包括第一边框件与第二边框件。第一边框件具有承接部、弯折地延伸自承接部的第一侧壁部以及设置于第一侧壁部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第二边框件套设于第一边框件,且具有前框部、弯折地延伸自前框部的第二侧壁部以及设置于第二侧壁部上的多个第二卡合部。多个第二卡合部与多个第一卡合部对应地设置。第二卡合部的抵靠面适于抵靠在第一卡合部的承接面,且第一卡合部的承接面垂直于第一侧壁部朝向第二边框件的第一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二卡合部的抵靠面垂直于第二侧壁部朝向第一边框件的第二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一卡合部为卡凸。第二卡合部为开口,卡凸适于伸入开口。卡凸靠近承接部的一侧设有承接面,所述第二侧壁部定义开口且较靠近前框部的部分设有抵靠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一卡合部具有弯折地延伸自承接面的侧面,且第一卡合部的侧面垂直于承接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二边框件还具有设置于第二侧壁部远离前框部的一侧的凸起结构,且凸起结构在垂直于承接面的方向上重叠于开口。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一卡合部与凸起结构在平行于承接面与第一侧面的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且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宽度小于凸起结构的第二宽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一卡合部为开口,第二卡合部为卡凸。卡凸适于伸入开口,且卡凸远离前框部的一侧设有抵靠面。第一侧壁部定义开口且较远离承接部的部分设有承接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二卡合部的抵靠面垂直于第二侧壁部朝向第一边框件的第二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二卡合部具有弯折地延伸自抵靠面的侧面,且第二卡合部的侧面平行于第二侧壁部朝向第一边框件的第二侧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上述的第一边框件的承接部适于承接显示面板。第一侧壁部环绕显示面板,且具有位于显示面板相对两侧的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以及连接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多个第一卡合部分别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多个第一卡合部与第三部分的第一侧面之间在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都不相同。
基于上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第二边框件沿着组装方向套设于第一边框件,且第一边框件具有适于让第二边框件抵靠的承接面。通过第一边框件的承接面垂直于所述组装方向,可避免第二边框件压迫到显示面板而造成显示异常(例如组装色差)。换句话说,可有效提升显示面板与背光模块的组装良率。
附图说明
包含附图以便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且附图并入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描述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的第二边框件的示意图;
图4为图1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2、3:显示装置;
10、20、30:背光模块;
51、52:基板;
80:背框件;
100、100A、100B:第一边框件;
105:承接部;
110:第一侧壁部;
110a:第一部分;
110b:第二部分;
110bs、120bs:承接面;
110c:第三部分;
110d:第四部分;
110s、120s、215s、220As:侧面;
120、120A:第一卡合部;
150:光学膜片;
160:反射件;
170:黏着件;
200、200A、200B:第二边框件;
210:前框部;
215:第二侧壁部;
215es、220Aes:抵靠面;
220、220A:第二卡合部;
230:凸起结构;
BS、BS1、BS2、BS3、BS4、BS5、BS6:卡合结构;
DP:显示面板
LGP:导光板;
POL1、POL2:偏光片;
RS:导角结构;
S1、S2、S3、S4、S5、S6:间距;
W1、W2、W3:宽度;
X、Y、Z:方向;
A-A’:剖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发明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地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发明。以下将列举一些本发明的实施例以详细说明本发明。只要有可能,相同的构件符号在附图和描述中用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图1的第二边框件的示意图。图4为图1的背光模块的侧视示意图。特别说明的是,为清楚呈现起见,图1仅示出图2的第一边框件100、第二边框件200与显示面板DP。请参照图1及图2,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块10与显示面板DP。显示面板DP为非自发光型显示面板,且重叠设置于背光模块10。
举例而言,显示面板DP为液晶显示面板,且包括第一基板51、第二基板52以及夹设于两基板之间的液晶层(未示出)。第一基板51包括未示出的驱动电路层、多个薄膜晶体管以及多个像素结构(也即,第一基板51可以是像素数组基板),而第二基板52可包括未示出的彩色滤光层、遮光图案层以及共电极层(也即,第二基板52可以是彩色滤光基板)。然而,本发明不限于此,在其他实施例中,彩色滤光层也可设置于第一基板51上。应可理解的是,显示面板DP还可包括第一偏光片POL1与第二偏光片POL2,分别设置于第一基板51与第二基板52相互背离的两侧面上。
背光模块10包括背框件80、导光板LGP、光学膜片150以及反射件160。导光板LGP设置于背框件80内。光学膜片150设置于导光板LGP与显示面板DP之间。反射件160设置于导光板LGP与背框件80之间。举例来说,光学膜片150可以是多个光学功能层的堆叠结构,且光学功能层例如包括增亮膜、棱镜膜片、或扩散膜层,但不以此为限。应可理解的是,背光模块10还可包括至少一光源(未示出),且光源设置于导光板LGP未设有光学膜片150与反射件160的至少一侧。也就是说,本实施例的背光模块10可以是侧入式背光模块,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背光模块也可以是直下式背光模块(也即,背光模块可不具有导光板LGP与反射件160)。
进一步而言,背光模块10还包括第一边框件100。第一边框件100套设于背框件80,且具有承接部105、弯折地延伸自承接部105的第一侧壁部110以及设置于第一侧壁部110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值得注意的是,第一边框件100的承接部105适于承接显示面板DP。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还可选地包括设置于第一边框件100的承接部105上的黏着件170,且黏着件170适于将显示面板DP固定在第一边框件100上,以避免显示面板DP与背光模块10之间产生相对位移,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其他实施例,显示装置也可通过第一边框件100上的定位结构(例如卡槽、卡凸等)来固定显示面板DP。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件100环绕显示面板DP(如图1所示)。具体而言,第一侧壁部110具有第一部分110a、第二部分110b、第三部分110c以及第四部分110d。第一部分110a与第二部分110b位于显示面板DP在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第三部分110c与第四部分110d位于显示面板DP在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举例而言,沿着方向Y排列于第一部分110a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分别与沿着方向Y排列于第二部分110b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在方向X上重叠,沿着方向X排列于第三部分110c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分别与沿着方向X排列于第四部分110d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在方向Y上重叠。也就是说,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一部分110a与第二部分110b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是以对称的方式排列于显示面板DP在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三部分110c与第四部分110d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是以对称的方式排列于显示面板DP在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背光模块10还包括第二边框件200。第二边框件200套设于第一边框件100,且具有前框部210、弯折地延伸自前框部210的第二侧壁部215以及设置于第二侧壁部215上的多个第二卡合部220。举例来说,前框部210适于遮蔽显示面板DP的周边线路区(未示出)或驱动电路软板,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边框件的设置,还可有效提升背光模块的散热效率。也即,第二边框件的材质可包括热传导系数较大的金属材料或合金,例如铝、铝合金、铜、铜合金、钼或钼合金,且第二边框件的第二侧壁部可具有多个散热孔洞或散热鳍片,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值得注意的是,第二边框件200的多个第二卡合部220分别与第一边框件100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对应设置以构成多个卡合结构BS。也就是说,第二边框件200的这些第二卡合部220也是设置在显示面板DP的四周。需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件100与第二边框件200的卡合结构BS的数量是以十个为例进行示例性地说明,并不表示本发明以此为限制。在其他实施例中,两边框件的卡合结构BS的数量也可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而调整。以下将针对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二卡合部220的配合关系进行示例性地说明。
请参照图2、图3及图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边框件100的第一卡合部120为卡凸,第二边框件200的第二卡合部220为开口,且第一边框件100的卡凸适于伸入第二边框件200的开口。具体而言,第一边框件100的卡凸(即第一卡合部120)靠近承接部105的一侧设有承接面120bs,第二边框件200的第二侧壁部215定义开口(即第二卡合部220)且较靠近前框部210的部分设有抵靠面215es。在显示装置1的组装过程中,当第二边框件200套设至第一边框件100时,第一边框件100的卡凸的承接面120bs适于承接第二边框件200的第二侧壁部215的抵靠面215es。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第一边框件100的第一卡合部120(即卡凸)的承接面120bs垂直于第一侧壁部110朝向第二边框件200的侧面110s,可使第一边框件100的卡凸产生足够的支撑力以抵消第二边框件200因自重而产生的下压力。据此,可确保第一边框件100的承接部105与第二边框件200的前框部210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预定值,致使第二边框件200的前框部210与显示面板DP之间存有间隙。换句话说,可避免第二边框件200的前框部210直接压迫显示面板DP,造成显示异常(例如组装色差),有助于提升显示面板DP与背光模组10的组装良率。举例而言,第一边框件100的第一卡合部120(即卡凸)还具有弯折地延伸自承接面120bs的侧面120s,且此侧面120s可选地垂直于承接面120bs,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卡合部的侧面也可倾斜于承接面。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件200的第二侧壁部215的抵靠面215es可选地垂直于第二侧壁部215朝向第一边框件100的侧面215s。据此,可降低第二边框件200的第二侧壁部215定义开口(即第二卡合部220)的部分在方向Y上相对于第一边框件100的卡凸(即第一卡合部120)产生错动位移的风险,有助于增加显示装置1的组装制程裕度。
进一步而言,为了增加组装的便利性,背光模块10的第二边框件200还可包括设置于第二侧壁部215远离前框部210的一侧的凸起结构230。应注意的是,凸起结构230在垂直于第一卡合部120的承接面120bs的方向(例如方向Z)上重叠于第二卡合部220(即开口)。在第二边框件200的组装过程中,通过此凸起结构230的导引,可使第二边框件200较容易套入第一边框件100的第一侧壁部110设有第一卡合部120的一侧。
举例而言,第一卡合部120与凸起结构230在平行于承接面120bs与第一侧壁部110的侧面110s的方向(例如方向X)上分别具有第一宽度W1与第二宽度W2,且第一边框件100的第一卡合部120的第一宽度W1小于第二边框件200的凸起结构230的第二宽度W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件200的第二卡合部220(即开口)在方向X上具有第三宽度W3,且第二卡合部220的第三宽度W3可选地大于凸起结构230的第二宽度W2,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根据其他实施例,第二卡合部的第三宽度W3也可小于凸起结构230的第二宽度W2且大于第一卡合部120的第一宽度W1。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视示意图。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与图2的显示装置1的差异在于:两边框件的卡合结构不同。具体而言,显示装置2的背光模块20的第一边框件100A的第一卡合部120A为开口,第二边框件200A的第二卡合部220A为卡凸,且第二边框件200A的卡凸适于伸入第一边框件100A的开口。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件200A的卡凸(即第二卡合部220A)远离前框部210的一侧设有抵靠面220Aes,第一边框件100A的第一侧壁部110定义开口且较远离承接部105的部分设有承接面110bs。在显示装置2的组装过程中,当第二边框件200A套设至第一边框件100A时,第一边框件100A的第一侧壁部110的承接面110bs适于承接第二边框件200A的卡凸的抵靠面220Aes。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第一边框件100A的第一侧壁部110的承接面110bs垂直于第一侧壁部110朝向第二边框件200A的侧面110s,可使第一边框件100A的开口产生足够的支撑力以抵消第二边框件200A因自重而产生的下压力。据此,可确保第一边框件100A的承接部105与第二边框件200A的前框部210之间的距离维持在一预定值,致使第二边框件200A的前框部210与显示面板DP之间存有间隙。换句话说,可避免第二边框件200A的前框部210直接压迫显示面板DP,造成显示异常(例如组装色差),有助于提升显示面板DP与背光模组20的组装良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边框件200A的第二卡合部220A(即卡凸)的抵靠面220Aes可选地垂直于第二侧壁部215朝向第一边框件100A的侧面215s。据此,可降低第二边框件200A的卡凸(即第二卡合部220A)在方向Y上相对于第一边框件100A的第一侧壁部110定义开口(即第一卡合部120A)的部分产生错动位移的风险,有助于增加显示装置2的组装制程裕度。举例而言,第二边框件200A的第二卡合部220A(即卡凸)还具有弯折地延伸自抵靠面220Aes的侧面220As,且此侧面220As可选地垂直于抵靠面220Aes(也即,第二卡合部220A的侧面220As可平行于第二侧壁部215的侧面215s),但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卡合部的侧面也可倾斜于抵靠面220Aes。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实施例的第一边框件100A的承接部105与第一侧壁部110的交界处设有导角结构RS,第二边框件200A即使未设有图2的第二边框件200的凸起结构230,也可轻易地套入第一边框件100A的第一侧壁部110远离背框件80的一侧。
图6为本发明的又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俯视示意图。请参照图6,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3与图1的显示装置1的差异在于:两边框件的卡合结构的配置方式不同。在本实施例中,背光模块30的第一边框件100B与第二边框件200B具有卡合结构BS1、卡合结构BS2、卡合结构BS3、卡合结构BS4、卡合结构BS5以及卡合结构BS6。举例来说,卡合结构BS1、卡合结构BS2与卡合结构BS3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沿着方向Y排列于第一边框件100B的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一部分110a,卡合结构BS4、卡合结构BS5与卡合结构BS6多个第一卡合部120沿着方向Y排列于第一边框件100B的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二部分110b。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卡合结构与第一边框件100B的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在方向Y上的距离都不相同。举例而言,卡合结构BS1的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具有间距S1,卡合结构BS2的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具有间距S2,卡合结构BS3的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具有间距S3,卡合结构BS4的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具有间距S4,卡合结构BS5的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具有间距S5,卡合结构BS6的第一卡合部120与第三部分110c的侧面110s之间具有间距S6,且这些间距都彼此不同。
相似地,沿着方向X排列于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三部分110c与第四部分110d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或卡合结构BS)也可以相似于上述的排列方式进行配置,于此不再赘述。从另一观点来说,第一边框件100B的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一部分110a与第二部分110b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是以不对称的方式排列于显示面板DP在方向X上的相对两侧,第一侧壁部110的第三部分110c与第四部分110d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120也是以不对称的方式排列于显示面板DP在方向Y上的相对两侧。据此,可增加两边框件的卡合结构BS的设置弹性。
纵上所述,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背光模块中,第二边框件沿着组装方向套设于第一边框件,且第一边框件具有适于让第二边框件抵靠的承接面。通过第一边框件的承接面垂直于所述组装方向,可避免第二边框件压迫到显示面板而造成显示异常(例如组装色差)。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边框件,具有承接部、弯折地延伸自所述承接部的第一侧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侧壁部上的多个第一卡合部;以及
第二边框件,套设于所述第一边框件,所述第二边框件具有前框部、弯折地延伸自所述前框部的第二侧壁部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部上的多个第二卡合部,所述多个第二卡合部与所述多个第一卡合部对应地设置,其中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抵靠面适于抵靠在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承接面,且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所述承接面垂直于所述第一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二边框件的第一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抵靠面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一边框件的第二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卡凸,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开口,所述卡凸适于伸入所述开口,且所述卡凸靠近所述承接部的一侧设有所述承接面,所述第二侧壁部定义所述开口且较靠近所述前框部的部分设有所述抵靠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具有弯折地延伸自所述承接面的侧面,且所述第一卡合部的所述侧面垂直于所述承接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边框件还具有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部远离所述前框部的一侧的凸起结构,且所述凸起结构在垂直于所述承接面的方向上重叠于所述开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凸起结构在平行于所述承接面与所述第一侧面的方向上分别具有第一宽度与第二宽度,且所述第一卡合部的第一宽度小于所述凸起结构的第二宽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为开口,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卡凸,所述卡凸适于伸入所述开口,且所述卡凸远离所述前框部的一侧设有所述抵靠面,所述第一侧壁部定义所述开口且较远离所述承接部的部分设有所述承接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抵靠面垂直于所述第二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一边框件的第二侧面。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具有弯折地延伸自所述抵靠面的侧面,且所述第二卡合部的所述侧面平行于所述第二侧壁部朝向所述第一边框件的第二侧面。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边框件的所述承接部适于承接显示面板,所述第一侧壁部环绕所述显示面板,所述第一侧壁部具有位于所述显示面板相对两侧的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以及连接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的第三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卡合部分别在第一方向上排列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所述多个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三部分的所述第一侧面之间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距离都不相同。
CN202010493984.7A 2020-06-03 2020-06-03 背光模块 Pending CN1137595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3984.7A CN113759594A (zh) 2020-06-03 2020-06-03 背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93984.7A CN113759594A (zh) 2020-06-03 2020-06-03 背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59594A true CN113759594A (zh) 2021-12-07

Family

ID=787831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93984.7A Pending CN113759594A (zh) 2020-06-03 2020-06-03 背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5959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3235A (en) * 2008-07-10 2010-01-16 Coretronic Suzhou Co Ltd Detachable fastening assembly
CN202032388U (zh) * 2011-01-25 2011-11-0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18228A (zh) * 2012-07-24 2012-1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6594408U (zh) * 2017-02-21 2017-10-2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209707852U (zh) * 2019-02-20 2019-11-29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201003235A (en) * 2008-07-10 2010-01-16 Coretronic Suzhou Co Ltd Detachable fastening assembly
CN202032388U (zh) * 2011-01-25 2011-11-0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02818228A (zh) * 2012-07-24 2012-12-1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背板、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
CN206594408U (zh) * 2017-02-21 2017-10-27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模组及液晶显示屏
CN209707852U (zh) * 2019-02-20 2019-11-29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模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180534B2 (en) Borderless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display module
JP4884746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4664757B2 (ja)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照明装置
US9323088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EP3177127B1 (en) Heat dissipation over rear frame of a display
KR102451998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JP4419985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10928041B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US20110170017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iver
US8475027B2 (en) Backlight assembly and display device having the same
US10197721B2 (en) Illumination device,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reception device
US20170090230A1 (en)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gital information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display apparatuses
US20150286086A1 (en) Display device
KR20100014113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전기 광학 장치 및 전자 기기
US20200209457A1 (en)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device
US9810833B2 (en) Display apparatus having folded light guide member
US9234996B2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device having holding member
KR20180071614A (ko) 액정표시장치
US20150138485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9519098B2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KR101984270B1 (ko) 액정표시장치
JP6529354B2 (ja) 光源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3759594A (zh) 背光模块
WO2013105307A1 (ja) 表示装置およびテレビジョン受像機
JPH0931894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