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54818A -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54818A CN113754818A CN202010506763.9A CN202010506763A CN113754818A CN 113754818 A CN113754818 A CN 113754818A CN 202010506763 A CN202010506763 A CN 202010506763A CN 113754818 A CN113754818 A CN 11375481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rmula
- complex
- substituent
- alkyl
- isobuty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10/00—Copolymers of unsaturated aliphatic hydrocarbons having only on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
- C08F210/02—Ethene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00—Processes of polymerisation
- C08F2/38—Polymerisation using regulators, e.g. chain terminating agents, e.g. telomerisatio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4/00—Polymerisation catalysts
- C08F4/42—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 C08F4/44—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 C08F4/60—Metals; Metal hydrides; Metallo-organic compounds; Use thereof as catalyst precursors selected from light metals, zinc, cadmium, mercury, copper, silver, gold, boron, gallium, indium, thallium, rare earths or actinides together with refractory metals, 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manganese, rhenium technetium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70—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 C08F4/7001—Iron group metals, platinum group metals or compounds thereof the metallic compound containing a multidentate ligand, i.e. a ligand capable of donating two or more pairs of electrons to form a coordinate or ionic bond
- C08F4/7003—Bidentate ligand
- C08F4/7004—Neutral ligand
- C08F4/7006—NN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410/00—Features related to the catalyst preparation, the catalyst use or to the deactivation of the catalyst
- C08F2410/03—Multinuclear procatalyst, i.e. containing two or more metals, being different or not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20/0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emical industry
- Y02P20/50—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 Y02P20/52—Improvements relating to the production of bulk chemicals using catalysts, e.g. selective catalyst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及由所述方法制备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所述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包括在催化剂、改进剂和任选地链转移剂的存在下使烯烃和烯烃醇发生聚合反应,所述催化剂包括式I所示的二亚胺类配合物。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得的球形和/或类球形聚合物在工业应用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高分子聚合物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背景技术
聚烯烃产品价格低廉,性能优异,应用范围广。在保留聚烯烃原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的条件下,将极性基团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引入聚烯烃分子链中,可以改善其化学惰性、印染性、润湿性及与其它材料的相容性,赋予其原料不具备的新特性。目前工业上大多使用高压自由基聚合来促使烯烃与极性单体的直接共聚,如乙烯-醋酸乙烯酯、乙烯- 甲基丙烯酸甲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都在使用这种方法。虽然用高压自由基共聚可以直接把共聚极性单体引入聚烯烃链中,但该方法需要高温高压条件,能量消耗高,设备费用昂贵。
乙烯-乙烯醇(EVOH或EVAL)共聚物因为分子链中含有的羟基会形成强氢键,并形成结晶部,该结晶部防止氧气等气体从外部侵入,是一种集乙烯聚合物的加工性和乙烯醇聚合物的隔气性于一体的新型高分子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工业化生产的三大阻隔树脂之一,被广泛地用于包装食品、医疗用溶液和其他产品。由于乙烯醇不能以单体形式独立存在,因此其通常是由乙烯-醋酸乙烯酯通过自由基聚合,共聚物经过醇解反应制得,但其醇解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的溶剂,而且最终的皂化产物中含有大量的醋酸及碱金属盐等杂质,需要大量的水进行洗涤。
CN103842389公开了一种含氟烯烃/乙烯基醇共聚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工序(1)和工序(2):工序(1):在水性介质和乳化剂的存在下,使以下式(1)表示的含氟烯烃与以下式(2)表示的乙烯基醚进行乳液聚合而获得含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的工序,该以式(2)表示的乙烯基醚相对于水性介质的质量比为5/95~70/30; CF2=CFX1(1)CH2=CHOR1(2),式(1)中,X1为氟原子、氯原子、三氟甲基或-OCaF2a+1,a为 1~3的整数;式(2)中,R1为选自碳数4~12的叔烷基或烷氧基烷基、碳数4~6 的含醚性氧原子的脂环族烃基、碳数6-10的芳基和-Si(R5)3的基团,R5为碳数1-10的烷基或芳基;工序(2):将所述含氟烯烃/乙烯基醚共聚物中的基于以式(2)表示的乙烯基醚的重复单元中的R1取代为氢原子,获得含氟烯烃/乙烯基醇共聚物的工序。由此方法能够高生产性制造热稳定性良好、可形成强韧的膜的高分子量的含氟烯烃/乙烯基醇共聚物。
配位催化共聚作为一种常温常压的聚合物制备技术,因其在降低能耗,提高反应效率等方面的显著作用而受到了广泛关注。催化剂参与反应过程使得烯烃单体与极性单体的共聚反应活化能大幅度降低,从而有利于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得到较高分子量的功能聚合物。目前,只有少量文献报导采用过渡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与不饱和醇共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本发明所提供的方法使用一种含有新型三核二亚胺配合物的催化剂,通过本发明的方法可直接得到含有球形和/或类球形聚合物,聚合物的形貌良好,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在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生产方法,其包括在催化剂、改进剂、任选地链转移剂的存在下使烯烃和烯烃醇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所述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根据本发明,所述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任选地助催化剂,所述主催化剂包括式I所示的二亚胺类配合物:
式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独立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烃基;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氧基;R21-R24任选地相互成环;R11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烃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烃氧基。R1和 R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和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和R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和/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优选地,R1和/或R2是如式A所示的基团:
式A中,R1-R5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 C2-C2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 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烷芳基; R1-R5任选地相互成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A中,R1-R5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烷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M选自镍和钯。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Y选自O和S。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优选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1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优选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更优选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二亚胺类配合物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R10、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 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烷芳基和卤素,并且R1-R10任选地相互成环,R21-R24任选地相互成环;
R11、Y、M和X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R10、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烷芳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1-R10、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卤代的C1-C10烷氧基和卤素,更优选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的C1-C6烷氧基和卤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I所示的二亚胺类配合物具有式IIA所示的子结构:
其中,R31-R34与式I中R21-R24具有相同定义,优选地,R33和R34为氢;
R11、Y、M和X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31-R3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 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 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 烷芳基和卤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31-R34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 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 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 C7-C15烷芳基。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R31-R3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 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卤代的C1-C10烷氧基和卤素,更优选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的C1-C6烷氧基和卤素。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和卤代的C1-C10烷氧基;所述取代基优选选自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和卤代的C1-C6烷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C1-C6烷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和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3,3-二甲基丁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C1-C6烷氧基选自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和异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示例性的所述配合物包括但不限于:
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1=R22= R23=R24=H,R11=Et,M=Ni,Y=O,X=Br;
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Et,M=Ni,Y=O,X=Br;
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Et,M=Ni,Y=O,X=Br;
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 Y=O,X=Br;
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Et,M=Ni,Y=O,X=Br;
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Et,M=Ni,Y=O,X=Br;
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Et,M=Ni,Y=O,X=Br;
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1=R22= 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异丁基,M=Ni,Y=O,X=Br;
1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1=R22= 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1=R22= 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1=R22=R23=R24=H, R11=异丁基,M=Ni,Y=O,X=Br;
1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1=R22= 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2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2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2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31=R32=H,R11=Et,M=Ni, Y=O,X=Br;
3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31=R32=H, R11=异丁基,M=Ni,Y=O,X=Br;
3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3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3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31=R32=H,R11=异丁基, M=Ni,Y=O,X=Br;
4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4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4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4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H,R31=R32=R11=Et,M=Ni, Y=O,X=Br;
4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4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4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5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5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H,R31=R32=Et, R11=异丁基,M=Ni,Y=O,X=Br;
5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5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 M=Ni,Y=O,X=Br;
5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H,R31=R32=Et,
R11=异丁基,M=Ni,Y=O,X=Br;
5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H,R31=R32=Et,
R11=异丁基,M=Ni,Y=O,X=Br;
5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H,R31=R32=Et,
R11=异丁基,M=Ni,Y=O,X=Br。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烯烃醇选自式G所示的烯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G中,L1-L3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含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30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共聚物中,衍生自式G所示的烯烃醇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4-10.0mol%。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1和L2为H。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3为H或C1-C30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4为具有侧基的C1-C30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3为H或C1-C20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4为具有侧基的C1-C20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3为H或C1-C10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4为具有侧基的C1-C10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式G中,L4为具有侧基的C1-C6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L1-L3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氰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L1-L3中所述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卤素和C1-C6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L4中所述侧基选自卤素、C6-C20芳基、C1-C20烷基和C1-C20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C6-C20芳基、C1-C20烷基和C1-C20烷氧基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优选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L4中的侧基选自卤素、C6-C20芳基、C1-C20烷基、羟基取代的C1-C20烷基和烷氧基取代的C1-C20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侧基选自卤素、C6-C20芳基、C1-C10烷基、羟基取代的C1-C10烷基和烷氧基取代的C1-10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地,所述侧基选自卤素、苯基、C1-C6烷基和羟基取代的C1-C6烷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C1-C6烷基包括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戊基和己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式G中,L1和L2为H,L3为H或C1-C3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30亚烷基;所述C1-C30烷基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优选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氰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式G中,L1和L2为H,L3为H、C1-C10烷基或卤素取代的C1-C10烷基,优选L3为H或C1-C1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20亚烷基,例如 L4为具有侧基的亚甲基、具有侧基的亚乙基、具有侧基的亚丙基、具有侧基的亚丁基、具有侧基的C5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6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7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8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9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10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12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14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18亚烷基、具有侧基的C20亚烷基,优选为具有侧基的 C1-C10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式G中,L1和L2为H,L3为H或C1-6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10亚烷基。
本发明中,Cn亚烷基的碳数n是指直链上C的个数,不包含侧基上C的数目,例如,亚异丙基(-CH2-CH(CH3)-)在本文中叫作具有侧基(甲基)的C2亚烷基。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式G所示的烯烃醇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2-甲基-3-丁烯-1-醇、2-乙基-3-丁烯-1-醇、1,1-二苯基-3-丁烯-1-醇、2-甲基-3-丁烯-2-醇、2,2-二甲基-3-丁烯-1-醇、3-甲基-1-戊烯-3-醇、2,4-二甲基-4-戊烯-2-醇、4-烯基-2-戊醇、4-甲基 -4-戊烯-2-醇、2-甲基-4-戊烯-2-醇、2-苯基-4-戊烯-2-醇、2-烯丙六氟异丙醇、2-羟基-5-己烯、3-丁烯-2-醇、3-甲基-5-己烯-3-醇、2-甲基-2-羟基-5-己烯、1-烯丙基环己醇、2,3-二甲基-2-羟基-5-己烯、1-庚烯-4-醇、4-甲基-1-庚烯-4-醇、4-正丙基-1-庚基-4-醇、6-庚烯-3- 醇、2-甲基-2-羟基-6-庚烯、5-甲基-2-羟基-6-庚烯、2-羟基-3-甲基-6-庚烯、2-羟基-3-乙基 -6-庚烯、2-羟基-4-甲基-6-庚烯、2-羟基-5-甲基-6-庚烯、2,5-二甲基-1-庚烯-4-醇、2,6-二甲基-7-辛烯-2-醇、2-羟基-2,4,5-三甲基-6-庚烯、2-甲基-3-羟基-7-辛烯、3-甲基-3-羟基-6- 庚烯、2-甲基-2-羟基-7-辛烯、3-甲基-3-羟基-7-辛烯、4-甲基-2-羟基-7-辛烯、4-甲基-3- 羟基-7-辛烯、5-甲基-3-羟基-7-辛烯、6-甲基-3-羟基-7-辛烯、3-乙基-3-羟基-7-辛烯、1, 2-二羟基-7-辛烯、2,6-二甲基-2,6-二羟基-7-辛烯、2,6-二甲基-2,3-二羟基-7-辛烯、 2-甲基-2-羟基-3-氯-7-辛烯、2-甲基-2-羟基-3,5-二氯-7-辛烯、3,4-二甲基-4-羟基-8-壬烯、 4-甲基-4-羟基-8-壬烯、4-乙基-4-羟基-8-壬烯、4-丙基-4-羟基-8-壬烯、7-辛烯-2-醇、3,5- 二氯-2-甲基-7-辛烯-2-醇、3-氯-2-甲基-7-辛烯-2,3-二醇、和2,6-二甲基-7-辛烯-2,6-二醇。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助催化剂选自有机铝化合物和/或有机硼化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剂包括卤代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卤代烃选自C1-C15的卤代烃,例如C1-C10的卤代烃、C1-C6的卤代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卤代烃选自C1-C15的卤代烷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卤代烃选自C1-C10的卤代烷烃。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卤代烃选自C1-C6的卤代烷烃。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改进剂包括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氯乙烷,1,2-二氯乙烷,1,1-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1,1-三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1,1,1,2- 四氯乙烷,五氯乙烷,六氯乙烷,2-氯丙烷,氯代正丙烷,1,3-二氯丙烷,1,1,2-三氯丙烷, 1,1,2,2,3,3-六氯丙烷,1,1,1,2,2,3,3-七氯丙烷,1-氯丁烷,氯代叔丁烷,1,4-二氯丁烷,1,2- 二氯异丁烷,1,1,2-三氯-2-甲基丙烷,1,2,3,4-四氯丁烷,1-氯戊烷,2-氯-2-甲基丁烷,1- 氯-3-甲基丁烷,1-氯-2,2-二甲基丙烷,1-氯-2-甲基丁烷,1,5-二氯戊烷,2,2-二甲基-1,3- 二氯丙烷,1,1,1-(三氯甲基)乙烷,四氯季戊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有机铝化合物选自烷基铝氧烷或通式为AlRnX1 3-n的有机铝化合物(烷基铝或烷基铝卤化物),通式AlRnX1 3-n中,R为H、C1-C20的饱和或不饱和的烃基或C1-C20饱和或不饱和的烃氧基,优选为C1-C20烷基、C1-C20烷氧基、C7-C20芳烷基或C6-C20芳基;X1为卤素,优选为氯或溴;0<n≤3。所述有机铝化合物的具体实例包括但不限于: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辛基铝、一氢二乙基铝、一氢二异丁基铝、一氯二乙基铝、一氯二异丁基铝、倍半乙基氯化铝、二氯乙基铝、甲基铝氧烷(MAO)和改性甲基铝氧烷(MMAO)。优选地,所述有机铝化合物为甲基铝氧烷(MAO)。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有机硼化合物选自芳烃基硼和/或硼酸盐。所述芳烃基硼优选为取代或未取代的苯基硼,更优选为三(五氟苯基)硼。所述硼酸盐优选为N,N- 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和/或四(五氟苯基)硼酸三苯基甲基盐。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主催化剂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 0.00001-100mmol/L,例如,0.00001mmol/L、0.00005mmol/L、0.0001mmol/L、0.0005mmol/L、0.001mmol/L、0.005mmol/L、0.01mmol/L、0.05mmol/L、0.1mmol/L、0.3mmol/L、0.5mmol/L、0.8mmol/L、1mmol/L、5mmol/L、8mmol/L、10mmol/L、20mmol/L、30mmol/L、50mmol/L、70mmol/L、80mmol/L、100mmol/L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0.0001-1mmol/L,更优选为0.001-0.5mmol/L。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当所述助催化剂为有机铝化合物时,所述助催化剂中铝与所述主催化剂中M的摩尔比为(10-10000000):1,例如,10:1、20:1、50:1、100:1、200:1、 300:1、500:1、700:1、800:1、1000:1、2000:1、3000:1、5000:1、10000:1、100000:1、1000000:1、 10000000:1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10-100000):1,更优选为(100-10000):1;当所述助催化剂为有机硼化合物时,所述助催化剂中硼与所述主催化剂中M的摩尔比为 (0.1-1000):1,例如,0.1:1、0.2:1、0.5:1、0.8:1、1:1、1.2:1、1.4:1、1.6:1、1.8:1、2:1、2.5:1、 3:1、4:1、5:1、8:1、10:1、20:1、50:1、100:1、200:1、300:1、500:1、700:1、800:1、1000:1 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0.1-500):1。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合在烷烃溶剂中进行。根据一些实施方式,所述烷烃溶剂选自C3-C20烷烃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选自C3-C10烷烃,例如,可以选自丁烷、异丁烷、戊烷、已烷、庚烷、辛烷和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为己烷、庚烷和环己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所述溶剂与改进剂的体积比为(1-5000):1,优选(1.0-500):1。例如,1:1、2:1、5:1、6:1、7:1、8:1、9:1、10:1、15:1、20:1、50:1、100:1、 200:1、300:1、500:1、600:1、800:1、1000:1、2000:1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 (1.0-500):1。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烯烃包括具有2-16个碳原子的烯烃,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烯烃包括乙烯或具有3-16个碳原子的α-烯烃。在本发明的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烯烃为C3-C16环烯烃,优选为5元环或6元环。优选地,所述烯烃为为乙烯或具有3-16个碳原子的α-烯烃,更优选为乙烯或C2-C10α-烯烃,例如,乙烯、丙烯、丁烯、戊烯、己烯、庚烯和辛烯。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式G所示的烯烃醇单体在反应体系中的浓度为0.01-6000mmol/L,优选为0.1-1000mmol/L,更优选为1-500mmol/L,例如可以为1mmol/L、10mmol/L、20mmol/L、30mmol/L、50mmol/L、70mmol/L、90mmol/L、100mmol/L、 200mmol/L、300mmol/L、400mmol/L、500mmol/L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链转移剂选自烷基铝、烷基镁和烷基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链转移剂为三烷基铝和/或二烷基锌,优选选自三甲基铝、三乙基铝、三异丙基铝、三异丁基铝、三正己基铝、三正辛基铝、二甲基锌和二乙基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链转移剂与主催化剂中M的摩尔比为(0.1-2000):1,例如,0.1:1、0.2:1、0.5:1、1:1、2:1、3:1、5:1、8:1、10:1、20:1、50:1、100:1、200:1、 300:1、500:1、600:1、800:1、1000:1、2000:1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10-600):1。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烯烃醇预先经脱活泼氢预处理,优选地,使用上面所述的助催化剂或链转移剂对所述烯烃醇进行预处理以除去烯烃醇中的羟基活泼氢。优选地,在预处理的过程中,烯烃醇中的羟基与助催化剂或链转移剂的摩尔比为 10:1-1:1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聚合反应在无水无氧的条件下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反应的条件包括:反应的温度-50℃-50℃,优选为 -20-50℃,更优选为0-50℃,例如可以为0℃、10℃、20℃、30℃、40℃、50℃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数值;和/或,反应的时间为10-200min,优选为20-60min。本发明中,对反应的压力没有特别地限制,只要能使单体进行配位共聚反应即可。当烯烃为乙烯时,从降低成本以及简化聚合工艺的角度出发,在反应器中,优选乙烯的压力1-1000atm,进一步优选为1-200atm,更优选为1-50atm。本发明中,所述“反应体系”是指包括溶剂、烯烃、烯烃醇单体、催化剂以及任选地链转移剂所形成的总体。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制备方法制得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其包含球形和/或类球形聚合物。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球形和/或类球形聚合物的平均粒径为0.1-50.0mm,例如可以为0.1mm、0.5mm、1.0mm、2.0mm、3.0mm、5.0mm、8.0mm、10.0mm、15.0mm、20.0mm、25.0mm、30.0mm、35.0mm、40.0mm、45.0mm、50.0mm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0.5-20.0mm。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在所述烯烃-烯烃醇共聚物中,衍生自式G所示的烯烃醇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4-30.0mol%,例如可以为0.4mol%、0.5mol%、0.7mol%、0.8mol%、 1.0mol%、1.5mol%、2.0mol%、5.0mol%、8.0mol%、10.0mol%、15.0mol%、20.0mol%、 25.0mol%、30.0mol%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为0.7-10.0mol%。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重均分子量为30000-500000,优选为50000-400000。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分子量分布≤4.0,例如可以为0.1、0.5、1.0、1.5、2.0、2.5、3.0、3.5、4.0以及它们之间的任意值,优选地,分子量分布为1.0-4.0。
本发明中,球形或类球形聚合物的粒径在本文中视为等于体积与颗粒体积相等的球体的直径。
根据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提供了所述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作为聚烯烃材料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的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使用的是一种新型的含三核金属配合物的催化剂。该催化剂未见报道,因此,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新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中,通过选择反应的烯烃醇单体、催化剂以及合适的聚合工艺,无需后续的造粒等加工步骤而直接制备了形态良好的球形和/或类球形聚合物,得到的聚合产物不易在反应器中结垢,方便运输。
进一步地,本发明提供的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相比现有工业中使用的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工艺,省去了皂化反应的步骤,制备过程更加简单。
更进一步的,本发明中引入的改进剂可有效提升聚合物的成球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受下述实施例限定。
本发明中所使用的分析表征仪器如下:
1HNMR核磁共振仪:Bruker DMX 300(300MHz),四甲基硅(TMS)为内标,,25℃下用于测试配合物配体的结构。
聚合物的共聚单体含量(衍生自式G所示的烯烃醇的结构单元的含量):采用13CNMR谱测定,在400MHz Bruker Avance 400核磁共振波谱仪上,利用10mm PASEX 13 探针,在120℃下以1,2,4-三氯苯溶解聚合物样品,分析测试得到。
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PDI(PDI=Mw/Mn):采用PL-GPC220,以三氯苯为溶剂,在150℃下测定(标样:PS,流速:1.0mL/min,柱子:3×Plgel 10um M1×ED-B 300×7.5nm)。
活性测量方法:聚合物重量(g)/镍(mol)×2。
实施例中使用的配体和配合物分别以式B和式III来表示:
实施例1
1)配体L1的制备参考文献Organometallics,2013,32,2291-2299(结构式B中R1、R3、R4、R6为异丙基,R2、R5、R7-R10、R21、R22为氢)。
2)配合物Ni1(结构式III中R1、R3、R4、R6为异丙基,R2、R5、R7-R10、R21-R22为氢,和R11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的制备: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溶液(10mL)缓慢滴加到含有0.332g(0.6mmol)配体L1的二氯甲烷溶液(10mL)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1。产率:78.2%。元素分析(C84H98Br6N4Ni3O2):C, 54.50;H,5.34;N,3.03;实验值(%):C,54.38;H,5.72;N,3.16。
3)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 1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6.5mL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2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5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 6.5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 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3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10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 6.5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 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4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20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 6.5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 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5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5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 1.0mL二乙基锌(1mol/L的己烷溶液),6.5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6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50mL1,2- 二氯乙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 6.5mL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 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7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50mL二氯甲烷,50mmol(8.5mL)2-甲基-2-羟基-7-辛烯,5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 6.5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 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8
1)配体L2的制备参考专利CN106397264;
2)配合物Ni2的制备(结构式III中R1、R3、R4、R6为乙基,R2、R5、R7-R10、R22为氢,R21为叔丁基,R11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溶液(10mL)缓慢滴加到含有0.365g(0.6mmol)配体L2的二氯甲烷溶液(10mL)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2。产率为82.0%。元素分析(C92H114Br6N4Ni3O2): C,56.28;H,5.85;N,2.85;实验值(%):C,56.43;H,6.12;N,3.08。
3)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8mg(5μmol)配合物Ni2, 5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6.5mL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9
1)配体L3的制备(结构式B中R1、R3、R4、R6为甲基,R2、R5为溴,R7-R10、R22为氢,R21为叔丁基):化合物A(1.77g,5.1mmol)和2,6-二甲基-4-溴-苯胺(2.3g, 11.3mmol),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在100mL甲苯中回流1天,过滤后除去溶剂,剩余物用二氯甲烷溶解,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柱层色谱分离得到黄色固体L3,产率为78%。 1H NMR(CDCl3,δppm):1.84(s,12H),1.19ppm(s,18H),4.70(s,2H),7.04 (8H),7.12(s,2H)。
2)配合物Ni3的制备(结构式III中R1、R3、R4、R6为甲基,R2、R5为溴,R7-R10、 R22为氢,R21为叔丁基,和R11为乙基,M为镍,Y为O,X为Br)
3)聚合: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溶液缓(10mL)慢滴加到含有0.426g(0.6mmol)配体L3的二氯甲烷溶液(10mL)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3。产率为82.0%。元素分析 (C84H94Br10N4Ni3O2):C,46.56;H,4.37;N,2.59;实验值(%):C,46.43;H,4.72;N,2.98。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10.8mg(5μmol)配合物Ni3,5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6.5mL 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10
1)Ni4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式III中R1、R3、R4、R6为乙基,R2、R5、R7-R10、R22为氢,R21为叔丁基,和R11为异丁基,M为镍,Y为O,X为Br)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2-甲基-1-丙醇溶液(10mL)缓慢滴加到含有0.365g(0.6mmol)配体L2的二氯甲烷溶液(10mL)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4。产率为83.0%。元素分析 (C96H122Br6N4Ni3O2):C,57.09;H,6.09;N,2.77;实验值(%):C,57.24;H,6.32;N,3.04。
2)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10.1mg(5μmol)配合物Ni4,50mL二氯甲烷,注入500ml 的己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结果如表1所示。
实施例11
1)配体(V)的制备参考专利CN201510462932.2
2)配合物的制备Ni5的制备:
将含有0.277g(0.9mmol)(DME)NiBr2的乙醇溶液(10mL)缓慢滴加到含有0.358g(0.6mmol)配体(V)的二氯甲烷溶液(10mL)中。溶液的颜色立刻变为深红色,并有大量沉淀生成。室温下搅拌6h,加入无水乙醚沉淀。过滤留得滤饼,用无水乙醚洗涤滤饼,真空干燥后得到棕红色粉末状固体Ni5。产率为84.3%。元素分析(C92H90Br6N4Ni3O2): C,56.98;H,4.68;N,2.89;实验值(%):C,56.78;H,4.62;N,3.18。
3)聚合: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rs,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3次。加入9.7mg(5μmol)配合物Ni5,50mL二氯甲烷,注入500ml的己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再加入6.5ml甲基铝氧烷(MAO)(1.53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剧烈搅拌反应30min。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结果如表1 所示。
实施例12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50mL二氯甲烷,30mmol(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加入15mL N,N-二甲基苯铵四(五氟苯基)硼酸盐的甲苯溶液(1mmol/L的甲苯溶液),在 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13(对比)
将装有机械搅拌的1L不锈钢聚合釜在130℃连续干燥6h,趁热抽真空并用N2气置换 3次。向聚合体系注入500mL的己烷,同时加入9.3mg(5μmol)配合物Ni1,30mmol (5.1mL)2-甲基-2-羟基-7-辛烯,30mL AlEt3(1.0mol/L的己烷溶液),6.5mL MAO(1.53 mol/L的甲苯溶液),在30℃下,保持10atm的乙烯压力,搅拌反应30min。最后用10wt%盐酸酸化的乙醇溶液中和,得到聚合物。聚合活性以及聚合物的性能参数如表1所示。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催化剂催化乙烯同烯醇共聚时,表现出较高的聚合活性,加入改进剂后,所得聚合物中球形聚合物含量增加。聚合物的分子量可根据链转移剂的加入在较宽范围内进行调控。
应当注意的是,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对本发明构成任何限制。通过参照典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描述,但应当理解为其中所用的词语为描述性和解释性词汇,而不是限定性的词汇。可以按规定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对本发明作出修改,以及在不背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内对本发明进行修订。尽管其中描述的本发明涉及特定的方法、材料和实施例,但是并不意味着请本发明限于其中公开的特定例,相反,本发明可以扩展至其它所有具有相同功能的方法和应用。
Claims (11)
1.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包括在催化剂、改进剂和任选地链转移剂的存在下使烯烃和烯烃醇发生聚合反应,生成所述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其中,所述催化剂包括主催化剂和任选地助催化剂,所述主催化剂包括如式I所示的二亚胺类配合物:
式I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独立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烃基;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氧基;R21-R24任选地相互成环;R11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烃基;Y选自VIA族非金属原子;M为Ⅷ族金属;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烃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烃氧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和R2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和/或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优选地,R1和/或R2是如式A所示的基团:
式A中,R1-R5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烷芳基;R1-R5任选地相互成环;
优选地,式A中,R1-R5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烷芳基;
M选自镍和钯;Y选自O和S;X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优选选自卤素、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氧基;
R11选自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优选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更优选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6烷基。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亚胺类配合物具有式II所示的结构:
其中,R1-R10、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2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2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2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20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芳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20烷芳基和卤素,并且R1-R10任选地相互成环,R21-R24任选地相互成环;
R11、Y、M和X具有与式I相同的定义。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R1-R10、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羟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1-C10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烯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2-C10炔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3-C10环烷氧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6-C15芳基、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芳烷基和含取代基或不含取代基的C7-C15烷芳基;
优选地,R1-R10、R21-R24相同或不同,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卤代的C1-C10烷氧基和卤素,更优选选自氢、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卤代的C1-C6烷氧基和卤素。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羟基、C1-C10烷基、卤代的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和卤代的C1-C10烷氧基;所述取代基优选选自卤素、羟基、C1-C6烷基、卤代的C1-C6烷基、C1-C6烷氧基和卤代的C1-C6烷氧基;
优选地,所述C1-C6烷基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异丙基、正丁基和异丁基、正戊基、异戊基、正己基、异己基,3,3-二甲基丁基;
优选地,所述C1-C6烷氧基选自甲氧基、乙氧基、正丙氧基、异丙氧基、正丁氧基和异丁氧基、正戊氧基、异戊氧基、正己氧基、异己氧基,3,3-二甲基丁氧基;
优选地,所述卤素选自氟、氯、溴和碘。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物选自:
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Et,M=Ni,Y=O,X=Br;
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1=R22=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1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1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2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2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Et,M=Ni,Y=O,X=Br;
2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22=H,R21=叔丁基,R23=R24=H,R11=异丁基,M=Ni,Y=O,X=Br;
2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31=R32=H,R11=Et,M=Ni,Y=O,X=Br;
3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3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3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3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R31=R32=H,R11=异丁基,M=Ni,Y=O,X=Br;
4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H R31=R32=R11=Et,M=Ni,Y=O,X=Br;
4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4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4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47)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48)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49)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50)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异丙基,R2=R5=R7-R10=H,R31=R32=R11=Et,M=Ni,Y=O,X=Br;
51)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Et,R2=R5=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52)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Me,R2=R5=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53)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6=Me,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54)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Br,R2=R5=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55)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Cl,R2=R5=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56)式(II’)所示配合物,其中R1=R3=R4=R6=F,R2=R5=R7-R10=H,R31=R32=Et,R11=异丁基,M=Ni,Y=O,X=Br。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烯烃包括具有2-16个碳原子的烯烃,优选地,所述烯烃包括乙烯或具有3-16个碳原子的α-烯烃,和/或所述烯烃醇选自式G所示的烯烃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式G中,L1-L3各自独立地选自H和含或不含取代基的C1-C3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30亚烷基;
优选地,所述共聚物中,衍生自式G所示的烯烃醇的结构单元的含量为0.4-10.0mol%;
优选地,L1和L2为H,L3为H或C1-C3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30亚烷基;
更优选地,L1和L2为H,L3为H或C1-C2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20亚烷基;
再优选地,L1和L2为H,L3为H或C1-C1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10亚烷基;
进一步优选地,L1和L2为H,L3为H或C1-C10烷基,L4为具有侧基的C1-C6亚烷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L1-L3中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氰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更优选L1-L3中所述取代基选自C1-C6烷基、卤素和C1-C6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L4中所述侧基选自卤素、C6-C20芳基、C1-C20烷基和C1-C20烷氧基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C6-C20芳基、C1-C20烷基和C1-C20烷氧基任选地被取代基取代,优选所述取代基选自卤素、C1-C10烷基、C1-C10烷氧基、C6-C10芳基和羟基中的一种或多种。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助催化剂选自有机铝化合物和/或有机硼化合物;所述有机铝化合物选自烷基铝氧烷、烷基铝和烷基铝卤化物的一种或多种;所述有机硼化合物选自芳烃基硼和/或硼酸盐;所述链转移剂选自烷基铝、烷基镁和烷基锌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改进剂包括卤代烃,优选地,所述卤代烃选自C1-C15的卤代烃,优选C1-C15的卤代烷烃,更优选C1-C10的卤代烷烃,进一步优选选C1-C6的卤代烷烃;
优选地,当所述助催化剂为有机铝化合物时,所述有助催化剂中的铝与所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中M的摩尔比为(10-107):1,优选(10-100000):1,更优选(100-10000):1;当所述助催化剂为有机硼化合物时,所述助催化剂中的硼与所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中M的摩尔比为(0.1-1000)︰1,优选(0.1-500):1;所述链转移剂与所述二亚胺金属配合物中M的摩尔比为(0.1-5000):1,优选(1.0-1000):1;
优选地,所述聚合所用溶剂与改进剂的体积比为(1-5000):1,优选(1.0-500):1。
10.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其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获得,所述共聚物为球形和/或类球形,和/或其粒径为0.1-50mm。
11.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制备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或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烯烃-烯烃醇共聚物作为聚烯烃材料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06763.9A CN113754818B (zh) | 2020-06-05 | 2020-06-05 |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506763.9A CN113754818B (zh) | 2020-06-05 | 2020-06-05 |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4818A true CN113754818A (zh) | 2021-12-07 |
CN113754818B CN113754818B (zh) | 2023-04-11 |
Family
ID=7878507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506763.9A Active CN113754818B (zh) | 2020-06-05 | 2020-06-05 |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54818B (zh)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8776A1 (en) * | 1998-09-29 | 2000-04-06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Dimeric diimin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and catalysts |
US20030045660A1 (en) * | 2000-04-08 | 2003-03-06 | Kristen Marc Oliver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polymerisation of olefins |
US20040132610A1 (en) * | 2003-01-03 | 2004-07-08 | Tagge Christopher D. |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in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polyolefins substituted with functional groups |
CN109694436A (zh) * | 2017-10-24 | 2019-04-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烯烃-烯烃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9093364A1 (ja) * | 2017-11-09 | 2019-05-16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JP2019112520A (ja) * | 2017-12-22 | 2019-07-11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CN111116807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6-05 CN CN202010506763.9A patent/CN11375481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00018776A1 (en) * | 1998-09-29 | 2000-04-06 | Borealis Technology Oy | Dimeric diimine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 and catalysts |
US20030045660A1 (en) * | 2000-04-08 | 2003-03-06 | Kristen Marc Oliver |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of a catalyst system for the polymerisation of olefins |
US20040132610A1 (en) * | 2003-01-03 | 2004-07-08 | Tagge Christopher D. | Transition metal complexes in the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polyolefins substituted with functional groups |
CN109694436A (zh) * | 2017-10-24 | 2019-04-30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烯烃-烯烃醇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WO2019093364A1 (ja) * | 2017-11-09 | 2019-05-16 | 国立大学法人東京大学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JP2019112520A (ja) * | 2017-12-22 | 2019-07-11 | 国立大学法人 東京大学 | オレフィン重合用触媒及び極性基含有オレフィン系重合体の製造方法 |
CN111116807A (zh) * | 2018-10-31 | 2020-05-08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RONGGAO ET AL.: "One-step synthesis of hollow spherical polyethylene by dispersion polymerization", 《JOURNAL OF CATALYSIS》 * |
暴峰等: "后过渡金属催化剂催化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的研究进展", 《现代化工》 * |
薛行华等: "极性单体与烯烃共聚反应的研究进展",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54818B (zh) | 2023-04-1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116808B (zh) |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1116807B (zh) |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WO2021083358A1 (zh) | 用于制备烯烃-极性单体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1116801B (zh) |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2745428B (zh) |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2745419B (zh) | 用于制备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方法及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 | |
CN111116780B (zh) | 一种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3754812B (zh) | 烯烃与不饱和羧酸的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2745429B (zh) | 用于制备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2745424B (zh) |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2745423B (zh) | 一种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及其应用 | |
CN112745430B (zh) | 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 |
CN113754818B (zh) | 一种生产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和烯烃-烯烃醇共聚物 | |
CN113754816B (zh) | 用于制备含羟基的烯烃共聚物的方法及其产物和应用 | |
CN112745427B (zh) |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3754815B (zh) | 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2745425B (zh) | 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2745422B (zh) |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3754814B (zh) | 含极性基团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12745426B (zh) | 用于制备烯烃-烯烃醇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3754819B (zh) | 一种用于制备具有羧基的烯烃共聚物的方法 | |
CN113754817B (zh) | 具有极性基团的烯烃共聚物的制备方法及其产物 | |
CN113754811B (zh) | 含羟基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745421B (zh) | 烯烃-烯烃醇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2745420B (zh) | 一种用于制备烯烃-不饱和羧酸共聚物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