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2433A -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2433A
CN113742433A CN202010472443.6A CN202010472443A CN113742433A CN 113742433 A CN113742433 A CN 113742433A CN 202010472443 A CN202010472443 A CN 202010472443A CN 113742433 A CN113742433 A CN 11374243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ffic
state
information
facility
transportation facilit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7244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振宁
杨赞
吴泽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filed Critical Alibaba Group Hold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7244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2433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4243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243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9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databas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6/0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 G06F16/20Information retrieval; Database structures therefor; File system structures therefor of structured data, e.g. relational data
    • G06F16/24Querying
    • G06F16/245Query proces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10Services
    • G06Q50/26Government or public service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10/00Economic sectors
    • G16Y10/40Transport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20/0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 G16Y20/10Information sensed or collected by the things relating to the environment, e.g. temperature; relating to location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10Detection; Monitoring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Y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G16Y40/00IoT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of the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G16Y40/60Positioning; Navig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Remote Sensing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arketing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Radar, Positioning & Navigation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Toxicolog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ccounting & Taxation (AREA)
  • Traffic Control Systems (AREA)

Abstract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所述运动状态信号基于采集单元采集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

Description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实施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背景技术
在道路交通行业,一方面,每年都会因为道路施工、交通事故、交通管制、车辆故障等交通事件,造成大量的二次事故、人员伤亡等连带问题,且因上述交通事件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用户对于交通事件动态更新的服务需求也很高,希望可以及时知晓交通事件发生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从而掌握道路上发生的各种异常状态,及时调整路线规划,实现安全避让。
目前,通常采取从设置在道路上的交通设施处采集交通信息并上报,后端的服务器根据上报的交通信息,发布交通事件。现场工作人员在将交通设施放置好后,开启交通设施上的开关,这样交通设施可以采集并上报交通信息。
然而,现场工作人员在放置好交通设施后,可能忘记及时开启开关,或者在工作接收后忘记关闭开关,导致采集通信装置的电源耗尽,因此,上述交通信息的采集及上报存在迟报及漏报的问题,进而影响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及精确度。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可以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所述运动状态信号基于采集单元采集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
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还包括: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标识。
可选地,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还包括: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之后,还包括:
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检测周期,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在所述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还包括: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获取次数满足预设次数阈值,停止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若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还包括:
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在预设时长内未变化,则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可选地,在所述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还包括:
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另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从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在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在未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可选地,在所述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包括:
获取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中位置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并确定二者不匹配。
可选地,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是否已删除。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包括:
根据所述交通信息,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
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可选地,所述交通信息还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的获取时间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包括:
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获取时间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包括:
确定不存在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相匹配的已生成的交通事件。
可选地,在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进行匹配,若存在相匹配的其他交通设施,合并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和所述相匹配的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设施,所述采集单元包括:
采集单元,适于采集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定位单元,适于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第一通信单元,适于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
控制单元,适于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接收所述定位单元获取的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可选地,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服务器,所述服务器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适于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特征信息获取单元,适于在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从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匹配单元,适于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交通事件生成单元,适于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交通事件发布单元,适于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交通信息处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前述实施例所述的交通设施和前述实施例所述的服务器。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适于传输交通信息,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方法的步骤。
采用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案,通过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由此可知,通过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可以自动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检测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在交通设施上设置外置开关,也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手动开启开关才能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且,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可以自动获取相应的位置信息并上报,从而降低人工上报产生的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且可以限定获取位置信息的时机,从而减少获取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和上报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降低获取位置信息和上报位置信息所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运作下实现自动采集和上报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不受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的限制,从而降低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
进一步地,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标识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由此,通过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为移动状态,限定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时机,从而减少上报无用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频率,降低由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运作下实现自动上报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使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和发布精确度。
进一步地,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后,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未变化,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由此,在所述交通设施保持移动状态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并上报多个检测周期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避免位置信息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问题,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在预设时长内未变化,则可以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由此可以降低交通设施的运行功耗,节约电能,延长交通设施的工作周期。
进一步地,在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还可以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由此,可以建立交通设施和交通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明确所述交通设施的来源,提高交通事件的发布效率和准确度。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案,通过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基于所述交通信息,可以生成并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由上述方案可知,可以根据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自动生成交通事件,无需人为操作,提高交通事件的处理效率,并且根据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和地图数据,可以避免交通事件的错误生成,提高交通事件的精确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4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5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9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10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信息之间进行匹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11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设施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前所述,在道路交通行业,一方面,每年都会因为道路施工、交通事故、交通管制、车辆故障等交通事件,造成大量的二次事故、人员伤亡等连带问题,且因上述交通事件造成的交通拥堵问题也比较突出。
另一方面,用户对于交通事件动态更新的服务需求也很高,希望可以及时知晓交通事件发生的位置信息和时间信息,从而掌握道路上发生的各种异常状态,及时调整路线规划,实现安全避让。
以往交通信息通常采取人工录入的方式进行采集,人为输入发生交通事件的地点和时间进行上报,但是,人工录入的方式经常发生地点输入错误或不规范,以及时间输入错误或延后等问题,造成采集的交通信息质量不高。
并且,一般的交通设施的工作场景是在交通事件发生时放置于事发地,用于提示车辆或行人注意交通安全,但是,只有在人眼发现交通设施后,才能起到安全提示作用。这种安全提示受到视距限制,人员无法从远距离或视线盲区看到交通设施,从而无法提前采取减速、避让、绕行等措施,因此,交通设施的安全提示作用有限,反而容易造成交通安全隐患,降低道路通行效率。
经过技术改进之后,目前可以采用传感器技术,从设置在道路上的交通设施处采集交通信息,并采用无线通讯技术上报交通信息,后端的服务器根据上报的交通信息,发布交通事件。但是,由于传感器设备采用固定的信息采集频率和上传频率,功耗较大,需要持续供电。为了节约电能,需要配置开关控制采集通信装置的工作时间,现场工作人员在将交通设施放置好后,需要开启交通设施上传感器设备的开关,交通设施才可以采集并上报交通信息。
然而,这样对交通设施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限制,现场工作人员在放置好交通设施后,可能忘记及时开启开关,无法采集和上报交通信息,或者,在工作接收后忘记关闭开关,导致采集通信装置的电源耗尽。
因此,上述改进方案仍然不能解决交通信息的采集及上报存在迟报及漏报的问题,进而影响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及精确度。
针对上述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案,通过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
采用上述方案,可以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进而促进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及更新精确度。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及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构思、实现方案及优点,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所示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11,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其中,所述运动状态信号基于采集单元采集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并且交通设施可以是起到安全提示作用的任意物体,例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反光锥、警示牌、警示灯、警示三脚架、施工车辆等。
在具体实施时,通过在交通设施上设置采集单元采集,可以采集交通设施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特征,并可以转换为信号输出,根据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可以检测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
S12,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可以返回上述步骤S1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13,并返回上述步骤S1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采集的运动特征,可以检测到交通设施当前的运动状态,由此,根据对比前一个采集周期检测到的运动状态和当前采集周期检测到的运动状态,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其中,可以预设一个运动状态阈值,当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小于运动状态阈值时,确定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满足预设静止条件;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不小于运动状态阈值时,确定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满足预设运动条件。由此,可以避免由于较小幅度的扰动使交通设施被确定为移动状态。
例如,采集单元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通过加速度传感器可以采集交通设施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加速度特征,由此输出采集到的加速度特征的相应信号。当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满足预设静止条件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为静止状态;当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信号满足预设运动条件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为移动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加速度传感器仅为举例说明,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的采集方式是多样的,例如,还可以采用位置传感器,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运动特征的采集方式不做限定。在具体实施中,若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控制单元进入唤醒模式,采集单元继续采集交通设施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特征,生成运动状态信号并发送至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接收到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动状态是否变为静止状态,由此监控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
S13,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若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通过定位技术获取交通设施当前的位置信息。例如,可以采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的方式来获取交通设施当前的位置信息,例如,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其中,GNSS可以包括: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定位系统、移动基站、无线局域网(Wireless Fidelity,WiFi)等。
S14,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可以作为一种交通信息进行上报。后端的服务器可以根据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的位置信息生成相应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在获取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后,可以通过通信技术上报该位置信息。其中,可以采用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WirelessFidelity,WiFi)、蓝牙、ZigBee(紫蜂协议)等方式进行上报。
由上述方案可知,通过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可以自动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检测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在交通设施上设置外置开关,也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手动开启开关才能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且,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可以自动获取相应的位置信息并上报,从而降低人工上报产生的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且可以限定获取位置信息的时机,从而减少获取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和上报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降低获取位置信息和上报位置信息所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地运作下实现自动采集和上报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不受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的限制,从而降低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
为了便于理解本说明书的技术方案,以图1为例,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说明。
根据所述交通设施的初始状态不同,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可以是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也可以是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因此,通过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与前一次检测到的运动状态相比较,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进入唤醒模式,并且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根据所述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而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并且,若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还可以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且根据后续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保持静止状态,可以不再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
此外,若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退出唤醒模式,直至根据接收到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后,再次进入唤醒模式。由此根据运动状态的变化,自动进入和退出唤醒模式。
其中,在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后,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和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之间没有先后的执行顺序,且退出唤醒模式和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之间也没有先后的执行顺序,例如,在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后,可以并行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和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又例如,在确定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后,可以在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之后退出唤醒模式,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上述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
在具体实施时,为了使服务器可以区分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时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状态的位置信息,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静止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静止状态,并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的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上报的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实际应用中,除了在工作现场放置交通设施会使得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在交通设施前往交通事件的事发地或者交通事件处理完成之后进行收工的过程中,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也会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例如,交通设施为警示牌,在前往交通事件的事发地之前需要搬运到车上,此时,警示牌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然而,上述过程中交通设施还未处于工作状态,为了使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及时更新交通事件,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将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作为一种交通信息进行上报。
具体而言,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21,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22,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可以执行步骤S23,并返回上述步骤S2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24,并返回上述步骤S2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23,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标识。
S24,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S25,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该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上传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后,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和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之间也没有先后的执行顺序,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上述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不做限制。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另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所述方法可以包括:
S31,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32,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可以执行步骤S33,并返回上述步骤S3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35,并返回上述步骤S3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33,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S34,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S35,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S36,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有所区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上报的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包含的内容信息可以是多样的,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方式不做限定。
在具体实施中,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使后端的服务器知晓交通设施当前的工作状态,以此进行后续处理。
例如,服务器可以从交通信息中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标识,并查询所述交通设施是否存在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若存在,则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已经结束,进而可以删除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数据。
又例如,服务器可以从交通信息中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查询所述交通设施是否存在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若存在,可以将所述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位置信息与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若匹配不成功,则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已经结束,进而可以删除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数据;否则可以不删除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数据。
由此,通过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为移动状态,限定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时机,从而减少上报无用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频率,降低由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地运作下实现自动上报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使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和发布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中,在上报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之前,还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在之前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不成功,可以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例如,在t1时刻,交通设施a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获取的位置信息为地点A,之后,交通设施a在t2时刻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获取的位置信息也为地点A,经过匹配交通设施a在t1时刻和t2时刻的位置信息,确定匹配成功,即交通设施a所处位置并未发生变化,则可以不上报交通设施a在t2时刻的位置信息,即不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由此,可以减少上报交通设施的在同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降低所述交通设施的在上报交通信息上的功耗。
在具体实施中,在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之后,可以通过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为了降低检测运动状态产生的功耗,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检测:
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例如,预设的检测周期为T,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后,可以每间隔一个检测周期T,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而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发生变化。由此可以降低检测运动状态产生的功耗。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的所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41,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42,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并可以执行步骤S43;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45,并返回上述步骤S41,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43,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44,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并执行步骤S42,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S45,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S46,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过程中发生丢包问题,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还可以包括:
基于所述检测周期,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
若上一次相同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中包括移动状态标识,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上报的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处于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若之前上报的交通信息发生丢失问题,根据之后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上报的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由此确保服务器可以及时更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的流程图,具体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51,接收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52,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53;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57。
S53,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54,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并可以执行步骤S55。
S55,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执行步骤S57,否则执行步骤S56。
S56,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S57,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S58,上报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由此,在所述交通设施保持移动状态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并上报多个检测周期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避免位置信息的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问题,提高所述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减少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次数,可以预设一次数阈值,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获取次数满足预设次数阈值,停止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在步骤S55之后及步骤S56之前,所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S5A,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获取次数满足预设次数阈值,若是,则可以停止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可以执行步骤S54,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56。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降低程序运行产生的功耗,若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进入休眠模式,且为了降低误判为静止状态导致进入休眠模式的问题,可以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在预设时长内未变化,再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5,若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还可以包括:
S5B,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S5C,在预设时长内检测运动状态,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如果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53,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5D。
S5D,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在具体实施中,确定交通设施静止后,采集单元可以继续采集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并将生成的运动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此时,控制单元可以进入休眠模式,在休眠模式下控制单元内部无唤醒触发机制,可以在上报一次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后,不主动与后端的服务器进行通信,也不主动获取位置信息,仅根据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对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由于交通设施被放置于现场或仓储区域时,位置不发生移动,进入休眠模式后减少通信和定位功能的使用频率,可以降低交通设施的运行功耗。
若静止的交通设施被移动,控制单元根据接收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由控制单元外部接收的运动状态信号触发从休眠模式进入唤醒模式,此时,控制单元除了可以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根据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对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还可以主动与后端的服务器进行通信或者主动获取位置信息,例如,可以基于所述检测周期,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又例如,可以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由于交通设施移动后发生位置变化,进入唤醒模式后周期性地使用通信和定位功能,可以降低交通设施的运行功耗。
由上可知,通过运动状态信号可以自动切换休眠模式和唤醒模式,无需外设开关进行切换,也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手动操作开关,从而可以避免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通过自动切换模式可以降低交通设施的运行功耗,节约电能,延长交通设施的工作周期。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使生成的交通事件可以包括交通信息的上报来源,可以为各交通设施分配归属信息,由此,在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或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可以上报归属信息,由此将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或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以及归属信息作为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交通信息中的归属信息,可以在生成交通事件时将归属信息作为该交通事件的身份信息(Identification,ID),建立交通事件与交通设施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后续查询和更新。
其中,归属信息可以包括:归属方信息、归属地址信息等实体信息,或者也可以采用数字、字符或其组合等方式进行编号,得到虚拟信息,由服务器通过查表等方式获得相应的实体信息。
例如,交通信息包括的归属信息为:“a公司”,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交通信息中的归属信息,确定交通信息的上报方为“a公司”,由此,可以在生成的交通事件中将归属信息“a公司”作为该交通事件的身份信息。
例如,交通信息包括的归属信息为:“123”,服务器可以通过查表确定交通信息中的归属信息对应的上报方为“a公司”,由此,可以在生成的交通事件中将归属信息“a公司”作为该交通事件的身份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归属信息,服务器可以预测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
例如,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为地点A,交通设施分配的归属信息为地点B,则服务器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是在交通事件处理完成后,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由此可以预测交通设施已结束工作。
又例如,服务器可以在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标识后,通过归属信息查询所述交通设施是否有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若有,则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已经结束,可以将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进度更新为已完成,或者删除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数据,从而避免为用户提供错误信息。
由此,可以建立交通设施和交通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明确所述交通设施的上报来源,提高交通信息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中,当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或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时,可以上报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或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对应的获取时间信息,由此更加丰富交通信息中的内容,便于服务器加以识别处理。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与本说明书实施例上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案对应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案,其中,在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后,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从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可以生成并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及实施上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案,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6所示的本说明书实施例中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S61,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其中,交通设施可以是起到安全提示作用的任意物体,例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反光锥、警示牌、警示灯、警示三脚架、施工车辆等。
S62,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63,否则返回步骤S61。
S63,从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S64,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在具体实施中,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可以排除交通设施未在道路上的问题情况,从而防止生成无效的交通事件。
例如,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后,发现所述交通设施在仓库,并未放置在事发地,此时可能是该交通设施已结束工作移入仓储区域的情况,也可能是交通设施定位错误的情况。此时若生成并发布交通事件,则该交通事件的内容并不能起到安全提示作用,是无效的交通事件。
S65,确定是否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如果是,则进行步骤S66,否则结束本次流程。
S66,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S67,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WiFi等渠道将交通事件发布至用户的信息接收终端(例如手机、电台、网络平台等),提示用户安全出行和合理避让,而用户也可以不受空间距离的限制,实时获取已发布的交通事件信息,从而调整路线规划,提高道路通行安全和道路通行效率。
由上述方案可知,可以根据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自动生成交通事件,无需人为操作,提高交通事件的处理效率,并且根据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和地图数据,可以避免交通事件的错误生成,提高交通事件的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时,交通设施在上报包含静止状态特征信息的交通信息时,其中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所述静止状态标识可以用来表征上报时交通设施处于静止状态,通过交通信息中的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并且,根据交通信息中的静止状态标识,服务器可以识别得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位置信息可以与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匹配成功,则服务器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进入工作状态,由此可以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区分交通设施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交通设施还可以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用以表征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接收到的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还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
相应地,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为本说明书另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71,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S72,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73,否则返回步骤S71。
S73,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
S74,确定是否存在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如果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75,否则结束本次流程。
S75,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服务器可以解析出该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上传的,由此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处于非工作状态,从而删除该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到的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以及根据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确定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
相应地,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交通信息,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未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为本说明书另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81,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S82,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83,否则返回步骤S81。
S83,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S84,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S85,确定是否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如果是,则可以结束本次流程,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86。
S86,确定是否存在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如果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87,否则结束本次流程。
S87,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由此,通过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根据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或位置信息,可以选择是否对交通事件进行更新,进而提高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和发布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中,如图8所示,在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可以获取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中位置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并确定二者不匹配。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8,在步骤S87之前,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
S88,获取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中位置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
S89,确定两者是否匹配,如果是,则可以结束本次流程,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87。
由此,可以减少交通设施偶发误动导致交通事件被误删的情况。
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确定匹配结果时,若匹配结果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可以视为匹配成功。例如,根据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的匹配结果,若匹配结果在预设误差范围内,可以确定匹配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上报交通信息过程中发生丢包问题,所述交通设施会按照预设的检测周期,确定运动状态仍然为移动状态后,获取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将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作为一种交通信息上报,其中,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由此,接收到的交通信息还可以包括: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相应地,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还可以包括: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是否已删除。
具体而言,如图9所示,为本说明书另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91,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S92,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是否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93,否则返回步骤S91。
S93,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S94,确定是否存在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如果是,则可以执行步骤S95,否则可以结束本次流程。
S95,获取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中位置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
S96,确定两者位置信息是否匹配,如果是,则可以结束本次流程,否则可以执行步骤S97。
S97,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由此,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问题后,还可以根据后续上报的数据对交通事件进行更新,提高交通事件的可靠性。
实际应用中,会有一个或多个交通设施上报交通信息,为了使生成的交通事件可以包括交通信息的上报来源,可以为各交通设施分配归属信息,因此,所述交通信息可以包括:归属信息。
相应地,继续参照图6,上述步骤S66可以进行进一步地优化,具体可以包括:
根据所述交通信息,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并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其中,归属信息可以包括:归属方信息、归属地址信息等实体信息,或者也可以采用数字、字符或其组合等方式进行编号,得到虚拟信息,由服务器通过查表等方式获得相应的实体信息。
例如,10个交通设施归属于A公司,20个交通设施归属于B机构,则归属于A公司10个交通设施分配识别标识可以为:A1~A10;则归属于B机构20个交通设施分配识别标识可以为:B1~B20;由此,通过接收的识别标识可以确定交通设施的绑定对象为A公司还是B机构。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的获取时间信息。
由此,可以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获取时间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进而可以区分归属信息和位置相同,但是不同获取时间的交通事件。
实际应用中,一个交通事件的事发地可以使用多个交通设施,例如,施工现场可以包括施工车辆和交通反光锥等交通设施,为了可以将相同地点的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整合为一个交通事件,因此,可以对上述步骤S65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包括:
通过匹配交通信息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归属信息和交通事件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归属信息,可以确定上报的交通信息是否已存在相匹配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相匹配的已生成的交通事件后,可以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减少重复生成相同的交通事件,提升生成交通事件的效率,在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可以包括:
将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进行匹配,若存在相匹配的其他交通设施,合并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和所述相匹配的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
如图10所示,为本说明书一种交通信息之间进行匹配的方法的流程图,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获取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相匹配的其他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并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进行匹配。
S102,确定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是否均匹配成功,如果是,则执行步骤S103;否则,若确定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中至少一种匹配不成功,则执行步骤S104。
S103,则在确定不存在相应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时,合并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和所述相匹配的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
S104,分别处理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和其他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接收交通设施A上报的交通信息,获取与所述交通设施A的归属信息一致的其他交通设施B和C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
将交通设施B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A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进行匹配,确定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中至少一种匹配不成功,说明交通设施A和B并不处于同一交通事件的事发地。
将交通设施C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A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进行匹配,确定位置信息和获取时间信息均匹配成功,说明交通设施A和C处于同一交通事件的事发地。然后,确定交通设施C是否存在已发布的交通事件,如果存在,交通设施A可以不用生成相同的交通事件;如果不存在,则可以根据交通设施A上报的交通信息,生成交通事件并发布。
可以理解地是,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进行匹配,可以是分别对其中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归属信息进行匹配,也可以是将其中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归属信息按照预设顺序进行匹配,本说明书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制。
由此,可以减少交通事件重复发布相同交通事件的概率,提高用户浏览不同的交通事件的信息的效率。
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及实施本说明书实施例的构思、实现方案及优点,通过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详细说明。
参考图13,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所述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可以包括:
1)为各交通设施131分配识别标识。具体而言,可以将交通设施131与单位信息、个人信息等绑定,由此作为识别标识中的归属信息。例如将某个交通反光锥绑定至C施工队,将某个事故处理车绑定至D路政大队。并且可以为归属信息相同的各交通设施131进行编号,由此作为识别标识中的编号信息。
这样当交通设施131上报位置信息和表示运动状态的标识时,服务器可以立即判断事件来源。
2)当施工、事故等交通事件发生时,工作人员将交通设施131放置于需要安全提示的地点,交通设施131根据采集到的运动特征确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3)交通设施131通过卫星、基站等定位系统133进行精准定位,获取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P。
4)交通设施131将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P作为交通信息M1上报至服务器132。
5)服务器132接收到交通设施131上报的交通信息M1后,可以对交通信息M1进行数据处理,确定交通信息M1中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P,并可以将位置信息P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是否删除交通设施131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
具体而言,当确定交通信息M1中包括移动状态标识,或者位置信息P与地图数据中的道路信息匹配结果不一致时,服务器132通过识别标识可以查询该交通设施131是否存在已发布的交通事件,从而删除已发布的交通事件。
6)交通设施131继续采集自身的运动特征,并且每X分钟检测一次运动状态,若检测出运动状态与上一次一致(即还是移动状态),则交通设施131可以不上报位置信息和表示运动状态的标识,直到检测出运动状态发生变化为止。
7)交通设施131检测出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后,持续Y分钟确定运动状态未发生变化(即还是静止状态),则交通设施131可以确定进入静止状态,交通设施131通过卫星、基站等进行精准定位,获取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Q。
8)交通设施131将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Q作为交通信息M2上报服务器132。
9)服务器132接收到交通设施131上报的交通信息M2后,可以对交通信息M2进行处理,确定交通信息M2中包括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Q,并可以将位置信息Q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根据匹配结果确定是否生成交通设施131的交通事件。
具体而言,当接收到静止状态标识,并且位置信息Q与地图数据中道路信息匹配结果一致时,服务器132根据所述交通设施131的交通信息M2生成交通事件,其中,交通事件可以包括:根据交通设施131的识别标识确定的归属信息和交通事件的位置信息Q。
10)服务器132可以将交通事件的信息通过WiFi、互联网等方式发布至用户的信息接收终端134,提示出行人员和车辆安全出行和合理避让。服务器132也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WiFi等渠道将交通事件发布置交通事件管理平台135,以便于工作人员监控和处理交通事件。
11)交通设施131上报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Q后,等待Z分钟未确定运动状态发生变化,进入休眠模式,直到交通设施131从静止状态被移动。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示例说明,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场景,交通设施可以处于不同的运动状态,例如,交通设施可以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交通设施也可以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并在满足预设条件的情况下,交通设施可以上报包含不同的交通信息,服务器基于接收到的交通信息进行不同的操作,例如发布生成的交通事件,或者删除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交通设施和服务器的实际应用场景不做限制。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对应的交通设施131,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1所示的交通设施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交通设施110适于采集交通信息,其中可以包括:采集单元111、控制单元112、定位单元113和第一通信单元114;
所述采集单元111,适于采集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所述控制单元112,适于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接收所述定位单元113获取的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所述定位单元113,适于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适于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采集单元111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通过采集交通设施在至少一个方向上的运动特征,并转换为信号输出,从而可以检测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
其中,可以预设一个运动状态阈值,当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小于运动状态阈值时,确定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满足预设静止条件;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不小于运动状态阈值时,确定采集单元输出的信号满足预设运动条件。由此,可以避免由于较小幅度的扰动使交通设施被确定为移动状态。
在具体实施中,根据采集的运动特征生成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检测到交通设施当前的运动状态,由此,根据对比前一个采集周期检测到的运动状态和当前采集周期检测到的运状态,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单元112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芯片:
CPU(中央处理器)芯片、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图形处理器)、NPU(Neural-network Processing Unit,嵌入式神经网络处理器)芯片、FPGA(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芯片、TPU(tensor processing unit,张量处理器)芯片、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特定集成电路)芯片。
在具体实施中,定位单元113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GPS模块、北斗定位模块、无线局域网模块,从而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方式来获取交通设施当前的位置信息,例如,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在定位单元113获取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后,第一通信单元114可以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模块:移动互联网模块、无线局域网模块、蓝牙模块、ZigBee模块,从而通过移动互联网、无线局域网、蓝牙、ZigBee等方式进行上报。
采用上述方案,通过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的运动状态信号,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自动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不需要在交通设施上设置外置开关,也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手动开启开关才能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可以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从而降低人工上报产生的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且可以限定获取位置信息的时机,从而减少获取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和上报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降低获取位置信息和上报位置信息所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地运作下实现自动采集和上报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不受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的限制,从而降低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应用中,交通设施所包含的各单元均可以采用相应的芯片、模块、模组等结合相关的硬件电路进行实施。例如,采集单元可以通过相应的总线、传感器电路、传感器等实施采集功能;定位单元可以通过相应的总线、定位电路、定位模块等实施定位功能;第一通信单元可以通过相应的总线、通信电路、收发模块等实施通信功能;控制单元可以通过相应的总线、控制电路和芯片等实施控制功能。
还需要说明的是,采集单元、定位单元和第一通信单元可以通过同一处理芯片进行控制,也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芯片进行控制,还可以通过不同的处理芯片核心进行控制;所述不同的处理芯片可以分布于同一控制单元上,也可以分布于不同的控制单元上。
在具体实施中,上述实施例所述的交通设施可以包括:交通反光锥、警示牌、警示灯、警示三脚架、施工车辆中至少一种。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使服务器可以区分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时的位置信息和其他状态的位置信息,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静止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静止状态,并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的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上报的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使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及时更新交通事件,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可以将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作为一种交通信息进行上报。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11所示,所述控制单元112还适于在根据接收到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将包含移动状态标识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还适于上报所述交通设施110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采用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该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上传的。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11所示,所述控制单元112还适于在根据接收到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通过所述定位单元113获取所述交通设施110的位置信息,并将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还适于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
其中,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根据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状态信息中的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后端的服务器可以解析出上报的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仅为举例说明,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包含的内容信息可以是多样的,本说明书实施例对于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方式不做限定。
由此,通过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为移动状态,限定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时机,从而减少上报无用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频率,降低由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地运作下实现自动上报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使后端的服务器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提高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和发布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控制单元112还适于在上报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之前,获取所述交通设施110在之前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与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若匹配不成功,则可以将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
由此,可以减少上报交通设施的在同一位置的运动状态信息和位置信息,降低所述交通设施的在上报交通信息上的功耗。
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为了降低检测运动状态产生的功耗,结合图4和图11所示,所述控制单元112还适于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后,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检测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过程中发生丢包问题,结合图5和图11所示,所述控制单元112还适于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后,根据所述检测周期,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未变化,通过所述定位单元113获取所述交通设施110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还适于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110处于移动状态。
由此,在所述交通设施保持移动状态的过程中,通过获取并上报多个检测周期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可以避免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在传输过程中丢失的问题,提高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减少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的次数,可以为所述控制单元112预设一次数阈值,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所述控制单元112还适于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获取次数满足预设次数阈值时,停止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降低程序运行产生的功耗,可以为所述控制单元112预设一时长,所述控制单元112适于在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且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在预设时长内未变化,则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在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在控制单元112确定交通设施静止后,采集单元111可以继续采集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特征,并将生成的运动状态信号发送至所述控制单元112,此时,控制单元112可以进入休眠模式,在休眠模式下控制单元112内部无唤醒触发机制,可以在上报一次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后,不主动与后端的服务器进行通信,也不主动获取位置信息,仅根据接受到的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信号,对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由于交通设施110被放置于现场或仓储区域时,位置不发生移动,进入休眠模式后减少通信和定位功能的使用频率,可以降低交通设施的运行功耗。
若静止的交通设施110被移动,控制单元112根据接收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由控制单元112外部接收的运动状态信号,从休眠模式触发进入唤醒模式,此时,控制单元112除了可以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根据接受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对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进行检测,还可以主动与后端的服务器进行通信或者主动获取位置信息,例如,可以基于所述检测周期,获取所述交通设施110的位置信息,又例如,可以上报所述交通设施110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由于交通设施110移动后发生位置变化,进入唤醒模式后周期性地使用通信和定位功能,可以降低交通设施的运行功耗。
在具体实施时,由于控制单元112在上报一次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后,不主动与后端的服务器进行通信,因此,在上报一次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之后,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根据控制单元112发送的休眠指令,可以进入休眠模式,例如,仅接受外部发送的通信数据。直至控制单元112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第一通信单元114通过控制单元112发送的唤醒指令,可以从休眠模式触发进入唤醒模式。
并且,由于控制单元112在上报一次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后,不主动获取位置信息,因此,在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之后,所述定位单元113根据控制单元112发送的休眠指令,可以进入休眠模式,例如,不再获取任何位置信息。直至控制单元112确定所述交通设施110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定位单元113通过控制单元112发送的唤醒指令,可以从休眠模式触发进入唤醒模式。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使生成的交通事件可以包括交通信息的上报来源,可以为各交通设施110分配归属信息,由此,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还适于在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或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可以上报归属信息。
由此将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或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以及归属信息作为所述交通设施110的交通信息。服务器可以通过获取交通信息中的归属信息,可以在生成交通事件时将归属信息作为该交通事件的身份信息,建立交通事件与交通设施110之间的对应关系,便于后续查询和更新。
由此,可以建立交通设施和交通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明确所述交通设施的上报来源,提高交通信息的可靠性。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通信单元114还适于在上报所述交通设施110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或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时,可以上报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或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对应的获取时间信息,使得交通信息中的内容更加丰富,便于服务器加以识别处理。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交通处理处理方法对应的服务器,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2所示的服务器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服务器120与至少一个交通设施建立通信连接,服务器120可以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121,适于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适于在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从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匹配单元123,适于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交通事件生成单元124,适于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交通事件发布单元125,适于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由上述方案可知,可以根据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自动生成交通事件,无需人为操作,提高交通事件的处理效率,并且根据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和地图数据,可以避免交通事件的错误生成,提高交通事件的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时,交通设施在上报包含静止状态特征信息的交通信息时,其中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所述静止状态标识可以用来表征上报时交通设施处于静止状态,通过第二通信单元121接收的交通信息中的静止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服务器120可以解析出交通信息为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并且,根据交通信息中的静止状态标识,服务器120可以识别得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位置信息可以与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匹配成功,则服务器可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进入工作状态,由此可以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相应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区分交通设施不同的工作状态,所述交通设施还可以上报移动状态特征信息,用以表征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在本说明书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因此,接收到的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还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
相应地,结合图12和图7,所述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还适于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在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所述服务器120还包括:交通事件删除单元126,适于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本说明书另一实施例中,接收到的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还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采用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以及根据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确定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
相应地,结合图12和图8,所述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还适于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在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所述匹配单元123还适于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所述服务器120还包括:交通事件删除单元126,适于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未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由此,通过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可以知晓交通设施的工作状态,从而根据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或位置信息,可以选择是否对交通事件进行更新,进而提高交通事件的更新效率和发布精确度。
在具体实施中,继续结合图12和图8,在所述交通事件删除单元126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所述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还适于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位置信息;所述匹配单元123还适于将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的位置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所述交通事件删除单元还适于在确定两者位置信息不匹配时,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为了避免上报交通信息过程中发生丢包问题,所述交通设施会按照预设的检测周期,确定运动状态仍然为移动状态后,获取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将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作为一种交通信息上报,其中,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可以包括:移动状态标识和位置信息,通过移动状态标识来表征上报交通信息时交通设施处于移动状态。
由此,结合图12和图9,在所述第二通信单元121接收到交通信息后,所述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还适于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在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是否已删除。
由此,可以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发生丢包问题后,还可以根据后续上报的数据对交通事件进行更新,提高交通事件的可靠性。
实际应用中,会有一个或多个交通设施上报交通信息,为了使生成的交通事件可以包括交通信息的上报来源,可以为各交通设施分配归属信息,因此,所述交通信息可以包括:归属信息。
相应地,所述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还适于根据所述交通信息,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所述交通事件生成单元124还适于根据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中还可以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的获取时间信息。
由此,所述特征信息获取单元122还适于根据所述交通信息,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的获取时间信息;所述交通事件生成单元124可以根据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获取时间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进而交通事件发布单元125可以区分归属信息和位置相同,但是不同获取时间的交通事件。
实际应用中,一个交通事件的事发地可以使用多个交通设施,例如,施工现场可以包括施工车辆和交通反光锥等交通设施,为了可以将相同地点的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整合为一个交通事件,因此,所述匹配单元123还适于通过匹配交通信息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归属信息和交通事件的时间信息、位置信息和归属信息,确定上报的交通信息是否已存在相匹配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所述交通事件生成单元124适于在确定不存在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相匹配的已生成的交通事件后,可以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在具体实施中,结合图12和图10,为了可以减少数据处理量,减少重复生成相同的交通事件,提升生成交通事件的效率,在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所述匹配单元123还适于将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进行匹配,若存在相匹配的其他交通设施,合并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和所述相匹配的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由此,可以减少交通事件重复发布相同交通事件的概率,提高用户浏览不同的交通事件的信息的效率。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与上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和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对应的交通信息处理系统,以下参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介绍。
参照图13所示的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所述交通信息处理系统的130包括:至少一个上述任意实施例的交通设施131和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服务器132。
在具体实施中,交通设施131可以通过卫星、基站等定位系统133进行精准定位,获取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服务器132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WiFi等渠道将交通事件发布至用户的信息接收终端134(例如手机、电台、网络平台等),也可以移动互联网、WiFi等渠道将交通事件发布置交通事件管理平台135,以便于工作人员监控和处理交通事件。
可以理解的是,参照上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和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相关的实施例,可知交通设施在具体实施时的采集流程,以及服务器对上报的各种交通信息的处理流程,在此不再赘述。
由上述方案可知,所述交通设施通过采集到的运动特征,可以确定自身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在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静止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可以自动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检测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不需要现场工作人员手动开启开关才能进行交通信息的采集;并且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从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可以自动获取位置信息并上报,从而降低人工上报产生的交通信息迟报和漏报的问题,且可以限定所述交通设施获取位置信息的时机,可以减少获取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和上报无用位置信息的频率,降低获取位置信息和上报位置信息所产生的功耗,在低功耗地运作下实现自动采集和上报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不受外界环境和人为操作的限制,提高交通信息的上报效率和上报精确度,并且服务器可以根据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自动生成交通事件,也无需人为操作,提高交通事件的处理效率,并且根据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和地图数据,可以避免交通事件的错误生成,提高交通事件的精确度。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可以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法或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具体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数据处理设备还可以包括扩展接口,适于与其他数据处理设备进行连接,进行运动状态信息、位置信息等数据的传输。
本说明书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前述任一实施例所述交通信息采集方法或交通信息处理方法的步骤。具体步骤可以参照前述实施例,此处不再赘述。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包括例如任何合适类型的存储器单元、存储器设备、存储器物品、存储器介质、存储设备、存储物品、存储介质和/或存储单元,例如,存储器、可移除的或不可移除的介质、可擦除或不可擦除介质、可写或可重写介质、数字或模拟介质、硬盘、软盘、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可刻录光盘(CD-R)、可重写光盘(CD-RW)、光盘、磁介质、磁光介质、可移动存储卡或磁盘、各种类型的数字通用光盘(DVD)、磁带、盒式磁带等。
计算机指令可以包括通过使用任何合适的高级、低级、面向对象的、可视化的、编译的和/或解释的编程语言来实现的任何合适类型的代码,例如,源代码、编译代码、解释代码、可执行代码、静态代码、动态代码、加密代码等。
虽然本公开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公开实施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23)

1.一种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所述运动状态信号基于采集单元采集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
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
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还包括: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标识。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还包括: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在所述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之后,还包括:
基于预设的检测周期,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检测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还包括:
基于所述检测周期,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在所述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之前,还包括: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获取次数满足预设次数阈值,停止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若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还包括:
通过接收到的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在预设时长内未变化,则进入休眠模式,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通信息采集方法,其中,在所述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还包括:
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
9.一种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包括:
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从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在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移动状态标识,根据所述交通信息,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在未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删除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包括:
获取已发布的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中位置信息,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进行匹配,并确定二者不匹配。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移动状态特征信息,并从所述移动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确定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已发布的交通事件是否已删除。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包括:
根据所述交通信息,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
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所述交通信息还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的获取时间信息;
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包括:
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归属信息、获取时间信息和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包括:
确定不存在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相匹配的已生成的交通事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其中,在所述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之前,还包括:
将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进行匹配,若存在相匹配的其他交通设施,合并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和所述相匹配的交通设施的交通信息。
18.一种交通设施,其中,包括:
采集单元,适于采集交通设施的运动特征,生成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
定位单元,适于获取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第一通信单元,适于上报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
控制单元,适于响应于接收到的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是否变化,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移动状态,进入唤醒模式,继续接收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信号,直至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若确定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接收所述定位单元获取的所述交通设施的位置信息,并将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传输至所述第一通信单元,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包括: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交通设施,其中,所述采集单元包括:加速度传感器。
20.一种服务器,其中,包括:
第二通信单元,适于接收交通设施上报的交通信息;
特征信息获取单元,适于在确定所述交通信息中包含所述交通设施的静止状态特征信息时,从所述静止状态特征信息中获取到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
匹配单元,适于将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与预设的地图数据进行匹配;
交通事件生成单元,适于在所述交通设施的运动状态变为静止状态时的位置信息匹配到所述地图数据中的道路数据时,根据所述交通信息,生成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交通事件发布单元,适于发布基于所述交通设施的交通事件。
21.一种交通信息处理系统,其中,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8所述的交通设施和权利要求20所述的服务器。
22.一种数据处理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和通信接口,所述通信接口适于传输交通信息,所述存储器适于存储一条或多条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指令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至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指令,其中,所述计算机指令运行时执行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或权利要求9至17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72443.6A 2020-05-29 2020-05-29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Pending CN11374243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2443.6A CN113742433A (zh) 2020-05-29 2020-05-29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72443.6A CN113742433A (zh) 2020-05-29 2020-05-29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2433A true CN113742433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244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72443.6A Pending CN113742433A (zh) 2020-05-29 2020-05-29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42433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5277A (zh) * 2010-12-31 2013-03-20 北京星河易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综合状态检测的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及其决策方法
US20140232564A1 (en) * 2013-02-15 2014-08-21 Google Inc. Assessing traffic status with sensors
US9424749B1 (en) * 2014-04-15 2016-08-23 Amanda Reed Traffic signal system for congested trafficways
CN109559558A (zh) * 2018-12-14 2019-04-0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提醒方法、智能警示牌、路侧单元及事故提醒系统
CN110867073A (zh) * 2018-08-21 2020-03-06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5277A (zh) * 2010-12-31 2013-03-20 北京星河易达科技有限公司 基于综合状态检测的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及其决策方法
US20140232564A1 (en) * 2013-02-15 2014-08-21 Google Inc. Assessing traffic status with sensors
US9424749B1 (en) * 2014-04-15 2016-08-23 Amanda Reed Traffic signal system for congested trafficways
CN110867073A (zh) * 2018-08-21 2020-03-06 高德软件有限公司 交通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09559558A (zh) * 2018-12-14 2019-04-02 深圳市元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事故提醒方法、智能警示牌、路侧单元及事故提醒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佚名: "智能车辆警示牌:联网向后方车辆推送报告提前预警", Retrieved from the Internet <URL:https://www.pcauto.com.cn/hj/article/25142.html>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9405B (zh) 一种基于多场景客流控制的引导方法及装置
CN109118764A (zh) 一种基于ZigBee的车联网通信系统
US20150029041A1 (en) Device, system and method for capturing motor vehicle behavior
CN111080843B (zh)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US20140139354A1 (en) Vehicle information provision device and vehicle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system
CN105493162A (zh) 越界报警服务器、被监控终端、监控终端、系统及方法
US20120316772A1 (en) Navigatio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lanning route thereof
CN109410563B (zh) 监控车辆停放的方法、装置、系统及服务器
CN109121079A (zh) 一种用于物流运输的车辆定位系统
TWM458629U (zh) 智慧公車站牌及公車行駛資訊指示系統
CN103037506A (zh) 定位方法、系统及相关设备
GB2527499A (en) Travel data of transport system users
CN111583635A (zh) 基于智慧城市的大数据分析方法
CN103197642B (zh) 一种户外旅游安全监管系统
CN112839319A (zh) 蜂窝车联网信息处理方法、装置、系统、终端及存储介质
JP2014229250A (ja) 混雑状況把握装置、混雑状況把握方法および混雑状況把握プログラム
JP2007249778A (ja) 運転者管理システム、携帯無線通信端末、サーバ装置、運転者管理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CN113742433A (zh) 交通信息采集、处理方法及相关装置
CN110113716B (zh) 一种路径状态信息获取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KR20210057276A (ko) 내비게이션 장치 및 그의 개인화 지도 서비스 방법
KR100959774B1 (ko) 센싱 정보 처리 장치, 방법 및 그 방법을 실행하는프로그램이 기록된 기록매체
MOHAMMED et al. Safety based smart parking guidance system using GSM and Zigbee
CN112637783B (zh) 基于可见光定位技术的轨道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和装置
JP2007058641A (ja) 車両位置管理システム
CN111081007B (zh) 一种车辆控制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