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1731A - 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41731A
CN113741731A CN202111001116.3A CN202111001116A CN113741731A CN 113741731 A CN113741731 A CN 113741731A CN 202111001116 A CN202111001116 A CN 202111001116A CN 113741731 A CN113741731 A CN 11374173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ad
grid
touch
display panel
touch electro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11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41731B (zh
Inventor
王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11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41731B/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8252 priority patent/WO2023029088A1/zh
Priority to US17/599,524 priority patent/US20240053856A1/en
Publication of CN11374173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173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4173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4173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6Control or interface arrang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digitisers
    • G06F3/04164Connections between sensors and controllers, e.g. routing line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connection pa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07Shielding in digitiser, i.e. guard or shielding arrangements, mostly for capacitive touchscreens, e.g. driven shields, driven ground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2Electrode mesh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electrode for touch sensing is formed of a mesh of very fine, normally metallic, interconnected lines that are almost invisible to see. This provides a quite large but transparent electrode surface, without need for ITO or similar transparent conductive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导电层,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触控电极和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虚拟电极不与触控电极、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本发明中将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三者的网格结构的形状设置为相同,使得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具有触控功能的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和智能穿戴产品等智能设备简化了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了优质的用户体验。其中,触控屏主要包括电阻式触控屏、电容式触控屏、红外触控屏和表面声波式触控屏这四种,由于电容式触控屏具有反应时间快、可靠度佳和耐用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地应用于上述智能设备中。
为了减少成本并增加产能,单层金属自容式触控屏已成为新的研究方向,单层金属自容式触控屏的金属触控层常采用网格状的布局,金属触控层包括触控区、引线区和遮挡区,其中,触控区包括多个呈阵列状排布的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引线区包括与多个触控电极一一对应连接的多组引线,遮挡区为金属触控层中除去触控区与引线区之外的其他区域。触控区、引线区和遮挡区三者的网格形状彼此不相同,因此三者的反光效果不相同,导致屏幕亮暗不均,影响显示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以解决现有的显示面板亮暗不均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和所述导电层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均包括绕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的网格主体,和至少一段用于与相邻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的所述网格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段将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主体的形状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的多个所述网格主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网格主体包括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两侧的两子网格主体;
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中,相邻两所述子网格主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网格连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且相连设置的所述子网格主体和所述网格连线形成为一条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网格主体中其中一所述子网格主体远离另一所述子网格主体的一侧连接有断线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水平子引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水平子引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水平子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电性连接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引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水平子引线连接的竖直子引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竖直子引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竖直子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相邻两所述条状结构电性连接或者绝缘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搭接点,每一所述搭接点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中的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之间,多个所述搭接点呈分散均匀分布。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主干区,所述主干区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中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干区内的多个所述搭接点形成的外轮廓形成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菱形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虚拟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所述虚拟电极中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均绝缘设置。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在本发明中,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三者的网格结构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电极及其附近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另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导电层的再一种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平子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竖直子引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电极及其附近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针对现有技术中单层金属自容式触控屏的金属触控层的触控区、引线区和遮挡区三者的网格形状彼此不相同导致屏幕亮暗不均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新的显示面板以解决上述问题。
在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11、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11之间的引线12、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11和所述引线12之间的虚拟电极13,每一所述引线12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11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13不与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和所述虚拟电极13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
其中,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形成为触控区,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同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相互绝缘,优选地,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呈阵列状排布于所述衬底上,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可以具有相同的形状和大小。其中,多条所述引线12形成为引线区,多条引线12分别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一一对应连接,具体的,每一所述引线12的一端与对应的触控电极11连接,引线12的另一端连接至触控侦测模块(图1未示出),以实现触控侦测。具体而言,所述显示面板内设置有多个同层且相互绝缘的触控电极11,当人体未触碰屏幕时,每一触控电极11所承受的电容为固定电容,当人体触碰屏幕时,对应的触控电极11所承受的电容为固定电容加人体电容,触控侦测模块在触控时间段内通过监测全部的触控电极11的电容值变化以判断出触控位置。其中,所述虚拟电极13填充于多个所述触控电极11和多条所述引线12之外的区域以形成虚拟区。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将多个触控电极11、多条引线12和填充于多个触控电极11、多条引线12之间的虚拟电极13这三者的网格结构的形状设置为彼此相同,使得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即显示面板整个显示区中各处的反光效果相当,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至图5所示,图2为图1中区域B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图4和图5均为图2中区域A的放大示意图,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和所述导电层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所述网格结构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其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以及所述虚拟电极13的所述网格结构均包括绕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的网格主体21,所述触控电极11和所述引线12的所述网格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段将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21电连接的网格连线22,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以及所述虚拟电极13的所述网格主体21的形状相同。
可以理解的,对于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以及所述虚拟电极13三者中任一者的网络结构而言,其中的多个网格主体21和多个发光像素一一对应,且每一网格主体21在发光层上的投影围绕对应的发光像素,避免遮挡对应的发光像素。进一步的,对于触控电极11和引线12两者中任一者的网络结构而言,至少一相邻两网格主体21之间设有一网格连线22以电性连接相邻两网格主体21,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以及所述虚拟电极13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的多个所述网格主体21沿第一方向01和第二方向02排列,所述网格主体21包括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两侧的两子网格主体211;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02排列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211中,相邻两所述子网格主体211之间连接有所述网格连线22,沿所述第二方向02交替且相连设置的所述子网格主体211和所述网格连线22形成为一条状结构24。
具体的,显示面板可以呈矩形,所述第一方向01可以平行于显示面板的第一边,所述第二方向02可以平行于显示面板的第二边,所述第一边和所述第二边相邻,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边可以垂直于所述第二边,如图3至图5所示,即多个所述网格主体21可以呈矩阵排列。可以理解的,在第二方向02上,相邻两子网格主体21通过一网格连线22电性连接,使得对应的条状结构24可以传输电信号,根据上文分析可知,围绕位于同一列的多个发光像素的两条状结构24呈轴对称排布。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所示,所述网格主体21中其中一所述子网格主体211远离另一所述子网格主体211的一侧连接有断线结构23。具体的,对于所述虚拟电极13而言,相邻的两所述断线结构23可以电性连接或者不电性连接;对于所述触控电极11和所述引线12而言,至少存在相邻两所述断线结构23电性连接以形成一所述网格连线22,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所述条状结构24之间至少存在相邻两所述断线结构23电性连接以形成一所述网格连线22,有助于实现所述网格结构在第一方向01上的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6所示,所述引线12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01延伸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11连接的水平子引线121,所述第一方向01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水平子引线121的一侧;其中,所述水平子引线1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01电性连接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211。
其中,请参阅图4,区域A包括触控电极11的部分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触控电极11的主干区,也即中部区域)、引线12的部分区域和虚拟电极13的部分区域,其中,如图4和图6所示,所述水平子引线1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01电性连接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211。具体的,结合上文论述可知,水平子引线121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01排列的多个如上所述的网格主体21,每一所述网格主体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子网格主体211,进一步的,子网格主体211可以呈弧线段结构,进一步的,同一所述网格主体21中的两个弧线段结构之间可以电性连接,具体的,同一所述网格主体21中的两个弧线段结构的顶端相互连接,且底端也相互连接,以实现所述水平子引线121在第一方向01上的导通。
具体的,请参阅图6,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水平子引线121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的水平子引线121包括沿第一方向01排列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211,图6所示的水平子引线121在沿第一方向01可以依次包括第一组弧线段结构h1、第二组弧线段结构h2……,其中,第一组弧线段结构h1包括弧线段结构h11和弧线段结构h12,弧线段结构h11包括弧线段h111和断线结构h112,弧线段结构h12包括弧线段h121和断线结构h122,断线结构h112和断线结构h122相对设置,第二组弧线段结构h2包括弧线段结构h21和弧线段结构h22,弧线段结构h21包括弧线段h211和断线结构h212,弧线段结构h22包括弧线段h221和断线结构h222,断线结构h212和断线结构h222相对设置,弧线段结构h11中的断线结构h112和弧线段结构h12中的断线结构h122相互连接,弧线段结构h21中的断线结构h212和弧线段结构h22中的断线结构h222相对设置,弧线段结构h21中的断线结构h212和弧线段结构h22中的断线结构h222相互连接。弧线段结构h12中的弧线段h121和弧线段结构h21中的弧线段h211的顶端相互连接,且底端相互连接。其中,任一所述弧线段可以理解为上文所述的子网格主体211,任一所述断线结构可以理解为上文所述的断线结构23。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5、图7所示,所述引线12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02延伸且与所述水平子引线121连接的竖直子引线122,所述第二方向02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竖直子引线122的一侧;其中,所述竖直子引线122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02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24,相邻两所述条状结构24电性连接或者绝缘设置。
其中,请参阅图7,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竖直子引线的结构示意图,竖直子引线122包括第一走线结构1221和第二走线结构1222,第一走线结构1221包括背对设置的两所述条状结构24,第二走线结构1222的两端分别连接背对设置的两所述子网格主体211。其中,第一走线结构1221中的两所述条状结构24分别为靠左排列的第一金属线12211和靠右排列的第二金属线12212,其中,第一金属线12211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02延伸,第二金属线12212也可以沿所述第二方向02延伸,第一金属线12211和第二金属线12212呈轴对称排布,第二金属结构1222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金属线12211和第二金属线12212。当然,此处对所述竖直子引线122包中所述条状结构24和对应的所述第二走线结构1222的数目不做限定。
具体的,如图7所示,第一金属线12211和第二金属线12212可以包括交替排布的多个直线段结构和多个弧线段结构,第一金属线12211中的所述弧线段结构包括弧线段以及设置在所述弧线段靠近第二金属线12212一侧的断线结构,第一金属线12211中的直线段结构和第二金属线12212中的直线段结构相对设置,第一金属线12211中的弧线段结构和第二金属线12212中的弧线段结构相对设置;第二走线结构1222可以包括多个连接线,每一所述连接线分别连接于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弧线段结构中的两所述断线结构之间。其中,任一所述弧线段可以理解为上文所述的子网格主体211,任一所述断线结构可以理解为上文所述的断线结构23,任一所述直线段结构可以理解为上文所述的网格连线22。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7,第一金属线12211中交替排布的多个直线段结构和多个弧线段结构可以依次排列为直线段结构a1、弧线段结构b1、直线段结构c1、弧线段结构d1……,所述弧线段结构b1包括弧线段b11和设置在弧线段b11靠近所述第二金属线12212一侧的断线结构b12,所述弧线段结构d1包括弧线段d11和设置在所述弧线段d11靠近所述第二金属线12212一侧的断线结构d12;同理,第二金属线12212中交替排布的多个直线段结构和多个弧线段结构可以依次排列为直线段结构a2、弧线段结构b2、直线段结构c2、弧线段结构d2……,弧线段结构b2包括弧线段b21和设置在弧线段b21靠近第一金属线12211一侧的断线结构b22,弧线段结构d2包括弧线段d21和设置在弧线段d21靠近第一金属线12211一侧的断线结构d22。其中,直线段结构a1与直线段结构a2相对设置,弧线段结构b1与弧线段结构b2相对设置,直线段结构c1与直线段结构c2相对设置,弧线段结构d1与弧线段结构d2相对设置……。第二走线结构1222包括的多个所述连接线分别为连接线b3、连接线d3……,其中,连接线b3的两端分别连接弧线段结构b1中的断线结构b12和弧线段结构b2中的断线结构b22,连接线d3的两端分别连接弧线段结构d1中的断线结构d12和弧线段结构d2中的断线结构d22。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金属线12211中交替排布的多个直线段结构和多个弧线段结构可以依次排列为弧线段结构、直线段结构、弧线段结构、直线段结构……,对应的,此时第二金属线12212中交替排布的多个直线段结构和多个弧线段结构可以依次排列为弧线段结构、直线段结构、弧线段结构、直线段结构……。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金属线12211和第二金属线12212的起始段为直线段结构还是弧线段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同样,本发明实施例对第一金属线12211和第二金属线12212的终止段是直线段还是弧线段结构也不作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至图5所示,所述触控电极11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02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24。其中,图8仅示意了一个完整的触控电极11,触控电极11的上边缘和下边缘均呈锯齿状,图2仅示意了一个完整的触控电极11,该触控电极11呈矩形。可以理解的,在第二方向02上,每一连通的所述条状结构24传递电信号,具体的,此处可以参考关于图7的相关描述;进一步的,根据上文论述可知,对于所述触控电极11而言,至少存在相邻两所述断线结构23电性连接以形成一所述网格连线22,进一步的,相邻的两所述条状结构24之间至少存在相邻两所述断线结构23电性连接以形成一所述网格连线22,有助于实现所述网格结构在第一方向01上的导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触控电极11包括多个搭接点111,每一所述搭接点111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11中的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21之间,多个所述搭接点111呈分散均匀分布。
具体的,如图7所示,每一所述搭接点111可以连接触控电极11中的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断线结构2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触控电极11中设置多个所述搭接点111,以使触控电极11中背向设置的两个所述子网格主体211电性连接,能够降低触控电极11的电阻,让电流更加发散的传导。进一步的,可以明显看出触控电极11中的多个搭接点111呈分散状均匀分布,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触控电极11中集中设置多个搭接点111会使得触控电极11中不同区域的金属密度明显不同,导致宏观上屏幕亮暗不均,因此,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触控电极11中均匀设置多个搭接点111,使多个搭接点111呈分散状均匀分布,能够避免屏幕亮暗不均的现象发生,改善显示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结合图2、图8和图5所示,所述触控电极11包括主干区,所述主干区位于所述触控电极11的中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01延伸,所述主干区内的多个所述搭接点111形成的外轮廓形成为沿所述第一方向01排列的多个菱形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若触控电极11的所述主干区内的多个搭接点111形成的外轮廓形成为沿所述第一方向01排列的多个菱形结构,则多个搭接点111在触控电极11的主干区内较为分散,能够进一步降低触控电极11的电阻,让电流更加发散的传导。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控电极11的主干区内的搭接点111形成的外轮廓还可形成为所述第一方向01排列的多个其他形状的结构,例如圆形、方形等,本发明实施例对其形状不作具体限定。进一步的,触控电极11还包括位于所述主干区两侧的多个边缘区,触控电极11中的搭接点111还位于多个所述边缘区内。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触控电极11的所述主干区和所述边缘区内均设置多个搭接点111,以使所述搭接点111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11中的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21之间,能够使多个搭接点111更加分散地分布于触控电极11内,从而进一步降低触控电极11的电阻,让电流更加发散的传导。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虚拟电极13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02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24,所述虚拟电极13中的所述条状结构24与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均绝缘设置。具体的,当虚拟电极13中靠近所述触控电极11的条状结构24中的多个所述断线结构23远离所述触控电极11时,可以通过所述弧线段结构的开口实现与所述触控电极11阻断,当虚拟电极13中靠近所述触控电极11的条状结构24中的多个所述断线结构23靠近所述触控电极11时,可以通过所述断线结构23的端部实现与所述触控电极11阻断。同理,虚拟电极13可以通过网格连线22的端部实现与所述引线12阻断,或者通过子网格主体211的上顶端或者下顶端实现与所述引线12阻断。可以理解的,所述虚拟电极13中的所述条状结构24与所述触控电极11、所述引线12均绝缘设置,可以避免影响触控侦测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上述显示面板。该移动终端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该移动终端解决问题的原理与前述显示面板相似,因此该移动终端的实施可以参见前述显示面板的实施,重复之处在此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上述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具体而言,该制作方法包括:
首先,在衬底上制作薄膜晶体管阵列层,在薄膜晶体管层上制作有机发光层,在有机发光层上制作封装层。然后,在封装层上沉积金属材料,通过依次进行涂光刻胶、曝光、显影、刻蚀和去光刻胶等操作形成导电层,其中,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三者的网格形状彼此相同,即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护导电层,还可使用有机材料在导电层上制作一层保护层。
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在本发明中,触控电极、引线和虚拟电极三者的网格结构的形状彼此相同,因此三者的反光效果相同,从而极大程度上避免了屏幕亮暗不均现象的发生,改善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设置在所述衬底上的导电层,所述导电层包括多个触控电极、设置在相邻两所述触控电极之间的引线、以及设置在相邻的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之间的虚拟电极,每一所述引线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且另一端与触控芯片电连接,所述虚拟电极不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两者中的任一者电连接;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和所述虚拟电极均包括相同形状的网格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衬底和所述导电层之间的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像素;
其中,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均包括绕对应所述发光像素设置的网格主体,和至少一段用于与相邻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和所述引线的所述网格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段将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电连接的网格连线,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主体的形状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以及所述虚拟电极的所述网格结构中的多个所述网格主体沿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排列,所述网格主体包括位于对应的所述发光像素两侧的两子网格主体;
其中,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中,相邻两所述子网格主体之间连接有所述网格连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且相连设置的所述子网格主体和所述网格连线形成为一条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网格主体中其中一所述子网格主体远离另一所述子网格主体的一侧连接有断线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与对应的所述触控电极连接的水平子引线,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水平子引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水平子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电性连接的多个所述子网格主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引线还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水平子引线连接的竖直子引线,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显示面板靠近所述竖直子引线的一侧;
其中,所述竖直子引线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相邻两所述条状结构电性连接或者绝缘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多个搭接点,每一所述搭接点连接于所述触控电极中的相邻两所述网格主体之间,多个所述搭接点呈分散均匀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电极包括主干区,所述主干区位于所述触控电极的中部且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所述主干区内的多个所述搭接点形成的外轮廓形成为沿所述第一方向排列的多个菱形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虚拟电极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所述条状结构,所述虚拟电极中的所述条状结构与所述触控电极、所述引线均绝缘设置。
CN202111001116.3A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74173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1116.3A CN113741731B (zh)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
PCT/CN2021/118252 WO2023029088A1 (zh) 2021-08-30 2021-09-14 显示面板和移动终端
US17/599,524 US20240053856A1 (en) 2021-08-30 2021-09-14 Display panel and mobile terminal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1116.3A CN113741731B (zh)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41731A true CN113741731A (zh) 2021-12-03
CN113741731B CN113741731B (zh) 2023-09-05

Family

ID=787337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1116.3A Active CN113741731B (zh) 2021-08-30 2021-08-30 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53856A1 (zh)
CN (1) CN113741731B (zh)
WO (1) WO2023029088A1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5992A (zh) * 2014-09-17 2016-03-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CN111506218A (zh) * 2020-04-10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831172A (zh) * 2020-09-21 2020-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
CN112198990A (zh) * 2020-11-12 2021-0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6635A (zh) * 2021-05-31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60086495A (ko) * 2015-01-09 2016-07-2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표시 장치
CN104615322A (zh) * 2015-02-03 2015-05-13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基板、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0456943B (zh) * 2019-08-13 2023-11-03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0471568B (zh) * 2019-08-15 2023-06-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51094B (zh) * 2020-06-29 2023-07-28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126822B (zh) * 2021-04-12 2022-09-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25992A (zh) * 2014-09-17 2016-03-23 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模组
CN111506218A (zh) * 2020-04-10 2020-08-0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831172A (zh) * 2020-09-21 2020-10-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电子装置
CN112198990A (zh) * 2020-11-12 2021-01-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296635A (zh) * 2021-05-31 2021-08-24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053856A1 (en) 2024-02-15
WO2023029088A1 (zh) 2023-03-09
CN113741731B (zh) 2023-09-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8829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EP3229111B1 (en) Touch substrate, touch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282040B2 (en) Capacitive touch circuit pattern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US9996208B2 (en) Touch screen,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TWI652607B (zh) 觸控面板及應用其的觸控顯示裝置
US10539819B2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for, display apparatus
CN108897454B (zh) 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集成触控的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CN113126822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2436324B (zh) 触控面板
CN111930266B (zh) 一种触控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871157A (zh) 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US10802621B2 (en) Touch panel
JP7202187B2 (ja) タッチパネル、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タッチ表示装置
TW201809983A (zh) 觸控面板
US9058083B2 (en) Touch sensing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US8304675B2 (en) Matrix touch panel
CN203689479U (zh) 触控面板
CN111090359B (zh) 触控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US9619085B2 (en) Pattern of a capacitive touch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06843591A (zh) 一种触控面板、其制作方法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3741731B (zh) 显示面板
CN111427468A (zh) 一种金属网格结构、触控屏与触控显示屏
TWI510997B (zh) 內嵌式觸控面板與其製造方法
CN109002208A (zh) 一种触摸屏及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