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31744A -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31744A
CN113731744A CN202111113221.6A CN202111113221A CN113731744A CN 113731744 A CN113731744 A CN 113731744A CN 202111113221 A CN202111113221 A CN 202111113221A CN 113731744 A CN113731744 A CN 11373174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nkage
driving
scraping
coating
roll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1322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忠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Dongl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Do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Dongl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Dongl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1322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3174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3174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3174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9/00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 B05C9/04Apparatus or pl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surfaces by means not covered by any preceding group, or in which the means of applying the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is not important for applying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opposite sides of the wor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1/00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not specifically provided for in groups B05C1/00 - B05C9/00
    • B05C11/10Storage, supply or control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Recovery of excess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05C11/1002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 B05C11/1007Means for controlling supply, i.e. flow or pressure,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to the applying apparatus, e.g. valves responsive to condition of liquid or other fluent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5SPRAYING OR ATOMISING IN GENERAL;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APPARATUS FOR APPLYING FLUENT MATERIALS TO SURFACES, IN GENERAL
    • B05C13/00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 B05C13/02Means for manipulating or holding work, e.g. for separate articles for particular articles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包括正面刮涂胶机构、反面刮涂胶机构和刮涂胶驱动机构;所述正面刮涂胶机构包括第一刮涂胶辊、第一压合辊、第一刮涂胶驱动件,所述第一刮涂胶辊位于所述第一压合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刮涂胶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所述反面刮涂胶机构包括第二刮涂胶辊、第二压合辊和第二刮涂胶驱动件,所述第二刮涂胶辊位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的下方,所述第二刮涂胶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二刮涂胶辊;所述刮涂胶驱动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刮涂胶辊和所述第二刮涂胶辊旋转。本申请的双面刮涂上胶设备不仅能对绵体材料的两面实现上胶,而且能对多种厚度的海绵的双面进行上胶。

Description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上胶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背景技术
海绵等绵体材料具有透气性和回弹性,在内衣胸杯、床垫、坐垫等领域中广泛应用。
目前海绵等绵体材料经过多次使用后容易受压变形,回弹性降低,绵垫产品的支撑力也同步下降,影响棉垫产品的正常使用。因此,相关研发企业通过将胶料(指液体硅橡胶、液体弹性体或是液体粘胶剂等具有弹性的液体状塑性材质)涂覆于绵体材料的表面,以提高绵体材料的弹性和支撑性。因此在制备床垫、坐垫、胸杯等绵垫产品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绵体材料表面涂覆胶料,然后再将绵体材料与其他面料粘合在一起,或者涂覆胶料并固化后直接使用,以提高棉垫产品的弹性和支撑性。
针对上述问题,发明人发现存在以下缺陷:目前将胶料涂覆于绵体材料的过程,只能对绵体材料的一面进行涂覆,当需要对绵体材料的两面涂覆胶料时,需要先对绵体材料其中的一面进行涂覆,然后将绵体材料翻转,再涂覆棉体的另一面,整体涂胶效率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上胶设备仅能对绵体材料的单面上胶后再上胶另一面导致涂胶效率低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包括正面刮涂胶机构、反面刮涂胶机构和刮涂胶驱动机构;所述正面刮涂胶机构包括第一刮涂胶辊、第一压合辊、第一刮涂胶驱动件,所述第一刮涂胶辊位于所述第一压合辊的上方,所述第一刮涂胶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一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
所述反面刮涂胶机构包括第二刮涂胶辊、第二压合辊和第二刮涂胶驱动件,所述第二刮涂胶辊位于所述第二压合辊的下方,所述第二刮涂胶驱动件驱动所述第二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二刮涂胶辊;
所述刮涂胶驱动机构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刮涂胶辊和所述第二刮涂胶辊旋转。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面刮涂胶机构对绵体材料进行正面上胶、反面刮涂胶机构绵体材料进行反面上胶,使得绵体材料在传输过程中实现正反两面上胶,而且在上胶的过程中无需翻转海绵体材料,提高了整体的涂胶效率;且对绵体材料进行双面上胶的过程中,能根据待上胶的绵体材料厚度调整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刮涂胶辊之间的间隙、调整第二压合辊与第二刮涂胶辊之间的间隙,具体通过第一刮涂胶驱动件驱动第一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以使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刮涂胶辊之间便于穿过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同时通过第二刮涂胶驱动件驱动第二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二刮涂胶辊,以使第二压合辊与第二刮涂胶辊之间便于穿过不同厚度的海绵;通过刮涂胶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旋转,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同时带动绵体材料沿双面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同时进行双面上胶。
可选的,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还包括第一上胶机构,所述第一上胶机构包括第一上胶驱动件、导流件和滑动件,所述第一上胶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移动,所述导流件固定于所述滑动件上,所述导流件用于承载胶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上胶驱动件驱动滑动件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运动,滑动件带动导流件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节导流件与第一刮涂胶辊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第一刮涂胶辊传导胶料至绵体材料表面的胶量。
可选的,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板和两个挡块,所述导流板固定于所述滑动件上,两个所述挡块均固定于导流板的上表面,所述导流板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的侧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挡块对导流板上表面的胶料有阻挡作用,以使导流件上的胶料只能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移动,减少胶料从导流件两侧流出的情况;导流板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刮涂胶辊的侧壁,以使第一刮涂胶辊能将导流板上的胶料传导至绵体材料表面。
可选的,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还包括第二上胶机构,所述第二上胶机构包括升降斗和升降件,所述升降斗位于所述第二刮涂胶辊下方,所述升降件驱动所述升降斗远离或靠近第二刮涂胶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刮涂胶辊在对绵体材料涂胶的过程中,升降斗内的胶料会逐渐减少,通过升降件驱动升降斗上升,升降斗带动胶料上升,从而保证第二刮涂胶辊的底部始终位于胶料内,以使第二刮涂胶辊能将升降斗内的胶料传导至绵体材料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刮涂胶辊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胶槽,所述第二刮涂胶辊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刮涂胶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导流件内的胶料流入多个第一胶槽内,多个第一胶槽对导流件内的胶料有承载作用,多个第一胶槽随第一刮涂胶辊旋转并将胶料传导至绵体材料表面,以使第一刮涂胶辊将更多的胶料涂覆于绵体材料上;第二刮涂胶辊在旋转的过程中,多个第二胶槽对升降斗内的胶料有承载作用,多个第二胶槽随第二刮涂胶辊旋转并将胶料传导至绵体材料表面,以使第二刮涂胶辊将更多的胶料涂覆于绵体材料上。
可选的,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还包括牵引机构,所述牵引机构包括至少两根牵引辊、第一牵引驱动件和第二牵引驱动件,所述第一牵引驱动件驱动其中一根所述牵引辊转动,所述第二牵引驱动件驱动相邻一根牵引辊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对绵体材料双面进行上胶的过程中,通过第一牵引驱动件驱动其中一个牵引辊旋转,从而将双面涂有胶料的海绵传送至下一道工序;通过第二牵引驱动件驱动相邻的牵引辊升降,从而使两根牵引辊朝向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节两个牵引辊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传送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
可选的,所述刮涂胶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驱动组件、联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一刮涂胶辊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驱动所述第二刮涂胶辊转动,所述联动组件同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运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从而使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同时运动,使得绵体材料传送的过程中同时进行正反两面上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旋转杆、第一主动链轮、第一从动链轮和第一链条;
所述第一旋转杆转动设置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上,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链轮和第一从动链轮均与所述第一链条啮合连接;
所述联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驱动第一旋转杆旋转,第一旋转杆带动第一主动链轮旋转,第一主动链轮带动第一链条运动,第一链条带动第一从动链轮旋转,第一从动链轮带动第一刮涂胶辊旋转,提高了正面刮涂胶机构的涂胶效率。
可选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旋转杆、第二主动链轮、第二从动链轮和第二链条;
所述第二旋转杆转动设置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上,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二刮涂胶辊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刮涂胶辊固定连接;所述链条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之间,所述第二主动链轮和第二从动链轮均与所述第二链条啮合连接;
所述联动组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杆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联动组件驱动第二旋转杆旋转,第二旋转杆带动第二主动链轮旋转,第二主动链轮带动第二链条运动,第二链条带动第二从动链轮旋转,第二从动链轮带动第二刮涂胶辊旋转,提高了反面刮涂胶机构的涂胶效率。
可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联动杆、第一联动链轮、第二联动链轮、第一联动链条、第二联动链条、第三联动链轮、第四联动链轮和第一电机;所述联动杆转动设置于该上胶设备上,所述第一电机用于驱动所述联动杆旋转;
所述第一联动链轮套设于所述联动杆上并与所述联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杆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链条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链轮与所述第二联动链轮之间,所述第一联动链轮和所述第二联动链轮均与所述第一联动链条相互啮合;
所述第三联动链轮套设于所述联动杆上并与所述联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联动链轮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杆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链条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三联动链轮与所述第四联动链轮之间,所述第三联动链轮和所述第四联动链轮均与所述第二联动链条相互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电机驱动联动杆旋转,联动杆同时带动第一联动链轮旋转,第一链轮带动第一联动链条运动,第一联动链条带动第二联动链轮旋转,第二联动链轮带动第一旋转杆旋转,从而带动第一刮涂胶辊旋转;同时联动杆带动第三联动链轮旋转,第三联动链轮带动第二联动链条运动,第二联动链条带动第四联动链轮旋转,第四联动链轮带动第二旋转杆旋转,从而带动第二刮涂胶辊旋转,以使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实现同步旋转。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有益技术效果:
正面刮涂胶机构对绵体材料进行正面上胶、反面刮涂胶机构绵体材料进行反面上胶,使得绵体材料在传输过程中实现正反两面上胶,而且在上胶的过程中无需翻转海绵体材料,提高了整体的生产效率;且对绵体材料进行双面上胶的过程中,能根据待上胶的绵体材料厚度调整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刮涂胶辊之间的间隙、调整第二压合辊与第二刮涂胶辊之间的间隙,具体通过第一刮涂胶驱动件驱动第一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以使第一压合辊与第一刮涂胶辊之间便于穿过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同时通过第二刮涂胶驱动件驱动第二压合辊靠近或远离第二刮涂胶辊,以使第二压合辊与第二刮涂胶辊之间便于穿过不同厚度的海绵;通过刮涂胶驱动机构同时驱动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旋转,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同时带动绵体材料沿双面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同时进行双面上胶;
第一上胶驱动件驱动滑动件朝向靠近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运动,滑动件带动导流件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移动,从而便于调节导流件到第一刮涂胶辊之间的距离,进而改变第一刮涂胶辊传导胶料至绵体材料表面的胶量;
两个挡块对导流板上表面的胶料有阻挡作用,以使导流件上的胶料只能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的方向移动,减少胶料从导流件两侧流出的情况;导流板的端部抵接于第一刮涂胶辊的侧壁,以使第一刮涂胶辊能将导流板上的胶料传导至绵体材料表面。
通过设置的联动组件同时驱动第一驱动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运动,从而使第一刮涂胶辊和第二刮涂胶辊同时运动,使得绵体材料传送的过程中进行正反面同时上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双面刮涂上胶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机架和正面刮涂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机架、第一上胶驱动件、刮涂胶驱动机构和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机架、刮涂胶驱动机构和牵引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机架和牵引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反面刮涂胶机构和第二上胶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6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烘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中送料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第一机架;11、第一承载板;111、支撑部;12、第一支撑板;121、第一升降槽;122、第一导向槽;2、第二机架;21、承载架;211、第二支撑板;212、第二承载板;22、第一导向架;221、第一导向板;2211、第二升降槽;2212、第二导向槽;2213、滑移槽;222、第一固定板;223、刮胶组件;2231、刮胶驱动件;2232、刮胶板;2233、滑移块;2234、驱动部;2235、刮胶部;23、第二导向架;231、第二导向板;2311、第三升降槽;2312、第三导向槽;232、第二固定板;3、正面刮涂胶机构;31、第一刮涂胶辊;311、第一胶槽;32、第一压合辊;33、第一升降架;331、第一升降板;3311、第一导向块;3312、第一驱动块;332、第一连接板;34、第一刮涂胶驱动件;4、反面刮涂胶机构;41、第二刮涂胶辊;411、第二胶槽;42、第二压合辊;43、第二升降架;431、第二升降板;4311、第二导向块;4312、第二驱动块;432、第二连接板;44、第二刮涂胶驱动件;5、烘干机构;51、烤箱;52、防护罩;53、送料组件;531、第一安装块;532、第二安装块;533、主动辊;534、从动辊;535、传送带;536、第三电机;6、第一上胶机构;61、第一上胶驱动件;611、第一支撑块;612、第一丝杆;613、第一手轮;62、滑动件;621、滑动块;622、斜撑块;63、导流件;631、导流板;632、挡块;633、吸附件;7、第二上胶机构;71、安装板;711、升降孔;72、升降斗;721、升降杆;73、第二上胶驱动件;731、第三旋转杆;732、齿轮;733、齿条;734、支座;735、涡轮;736、蜗杆;737、第二手轮;8、刮涂胶驱动机构;81、第一驱动组件;811、第一旋转杆;812、第一主动链轮;813、第一从动链轮;814、第一链条;82、第二驱动组件;821、第二旋转杆;822、第二主动链轮;823、第二从动链轮;824、第二链条;83、联动组件;831、联动杆;832、第一联动链轮;833、第二联动链轮;834、第一联动链条;835、第二联动链条;836、第三联动链轮;837、第四联动链轮;838、第一电机;9、牵引机构;91、牵引辊;92、第三升降架;921、第三升降板;9211、第三导向块;9212、第三驱动块;922、第三连接板;93、第一牵引驱动件;931、第二电机;932、主动牵引链轮;933、从动牵引链轮;934、牵引链条;935、牵引轴;94、第二牵引驱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10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申请中,将双面刮涂上胶设备的长度方向定义为第一方向,将双面刮涂上胶设备的宽度方向定义为第二方向,以此为基础对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进行说明。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参照图1和图2,双面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的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第一机架1包括第一承载板11和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支撑板12,第一承载板11呈水平设置,第一承载板11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板12的内侧壁固定连接。第一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绵体材料的正面进行上胶的正面刮涂胶机构3,第二机架2上设置有用于对绵体材料的反面进行上胶的反面刮涂胶机构4,第二机架2背离第一机架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烘干绵体材料的烘干机构5。
参照图2,正面刮涂胶机构3包括第一刮涂胶辊31、第一压合辊32、第一升降架33和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第一刮涂胶辊3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一承载板11的上表面一体成型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支撑部111,第一刮涂胶辊3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支撑部111,第一刮涂胶辊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撑部111转动连接。第一升降架33滑移设置于第一机架1上,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用于驱动第一升降架33升降,第一压合辊32转动设置于第一升降架33上,第一刮涂胶辊31位于第一压合辊32的正上方且第一压合辊32与第一刮涂胶辊31相向转动,第一刮涂胶辊31的转动带动绵体材料的前进,且绵体材料亦与第一压合辊32相抵接,使得绵体材料前进时,第一压合辊32也随这绵体材料的前进方向而转动。通过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驱动第一升降架33升降,第一升降架33带动第一压合辊32升降,从而便于调节第一压合辊32与第一刮涂胶辊31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从第一刮涂胶辊31和第一压合辊32之间穿过。
继续参照图2,第一升降架33包括两个第一升降板331和第一连接板332,两个第一升降板331相互平行,第一连接板332沿第二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升降板331的底端均与第一连接板332的上表面一体成型。两个第一支撑板12的侧壁均开设有贯穿的第一升降槽121,第一升降槽121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第一升降板331分别滑移设置于两个第一升降槽121内。第一升降板33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一导向块3311,第一升降槽12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一导向槽122,两个第一导向块3311分别位于两个第一导向槽122内,两个第一导向块3311分别与两个第一导向槽122滑移配合。第一导向块331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燕尾条,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一导向槽122增加了第一导向块3311升降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一升降架33升降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2,其中一个第一升降板331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一驱动块3312,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12的侧壁,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为气缸,气缸固定于第一支撑板12的侧壁,气缸位于第一驱动块3312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一驱动块331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
参照图3和图4,第一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第一刮涂胶辊31旋转的刮涂胶驱动机构8,刮涂胶驱动机构8包括第一驱动组件81和联动组件8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81包括第一旋转杆811、第一主动链轮812、第一从动链轮813和第一链条814。第一旋转杆811转动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板12上,第一主动链轮812套设于第一旋转杆811远离第一支撑板12的一端,第一主动链轮812与第一旋转杆811固定连接。第一从动链轮813套设于第一刮涂胶辊31的一端,第一从动链轮813与第一刮涂胶辊31固定连接。第一链条814环绕设置于第一主动链轮812与第一从动链轮813之间,第一主动链轮812和第一从动链轮813均与第一链条814啮合连接,联动组件83用于驱动第一旋转杆811旋转。
继续参照图3和图4,联动组件83包括联动杆831、第一联动链轮832、第二联动链轮833、第一联动链条834和第一电机838,联动杆831转动设置于第二机架2上,第一电机838安装于第二机架2上,第一电机838的输出轴与联动杆831的端部固定连接。第一联动链轮832套设于联动杆831远离第二机架2的一端,第一联动链轮832与联动杆831固定连接。第二联动链轮833套设于第一旋转杆811远离第一机架1的一端,第二联动链轮833与第一旋转杆811固定连接。第一联动链条834环绕设置于第一联动链轮832与第二联动链轮833之间,第一联动链轮832和第二联动链轮833均与第一联动链条834相互啮合。通过第一电机838驱动联动杆831旋转,联动杆831带动第一联动链轮832旋转,第一联动链轮832带动第一链条814运动,第一链条814带动第二联动链轮833旋转,第二联动链轮833带动第一旋转杆811旋转,第一旋转杆811带动第一主动链轮812旋转,第一主动链轮812带动第一链条814运动,第一链条814带动第一从动链轮813旋转,第一从动链轮813带动第一刮涂胶辊31旋转,从而带动绵体材料沿第一方向运动。
参照图3,第一机架1上设置有用于对海绵的正面进行涂胶的第一上胶机构6,第一刮涂胶辊31位于第一上胶机构6与第二机架2之间。第一上胶机构6包括第一上胶驱动件61、滑动件62和导流件63,滑动件62滑移设置于第一机架1上,导流件63固定于滑动件62上,导流件63用于盛装胶料。第一上胶驱动件61用于驱动滑动件62朝向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31的方向运动。
继续参照图3,第一上胶驱动件61包括两个第一支撑块611、第一丝杆612和第一手轮613,两个第一支撑块611均一体成型于第一承载板11的上表面,两个第一支撑块611相互平行。第一丝杆612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支撑块611,第一丝杆61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撑块611转动连接,第一手轮613一体成型于第一丝杆612背离第一刮涂胶辊31的一端。当然,本申请中的第一上胶驱动件61也可以替换为气缸。当然,本申请中的第一手轮613也可以替换为电机。
继续参照图3,滑动件62包括滑动块621和一体成型于滑动块621上表面的两个斜撑块622,两个斜撑块622相互平行。斜撑块622的截面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梯形。在本实施例中,斜撑块622的截面为梯形,且斜撑块622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一端的高度较低。
继续参照图3,导流件63包括导流板631和两个挡块632,导流板631一体成型于两个斜撑块622的上表面,以使导流板631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一端的高度较低,导流板631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的一端抵接于第一刮涂胶辊31的侧壁。两个挡块632均固定于导流板631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一端的上表面,两个挡块632对称分布于导流板631的两侧。由于斜撑块622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一端的高度较低,因此导流件63内的胶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的方向运动,从而增加了第一刮涂胶辊31传导胶料的效率。
参照图3和图5,挡块632可以通过螺栓固定于导流板631上,也可以通过吸附件633固定于导流板631上。其中,吸附件633可以为磁铁,也可以为开关式磁力座,具体固定方式不作具体限定。在本实施例中,挡块632通过吸附件633固定于导流板631上,具体的吸附件633为开关式磁力座,通过开关式磁力座将挡块632固定于导流板631的上表面,增加了工作人员安装和拆卸挡块632的便捷性。工作人员将涂料放置于两个挡块632之间,涂料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朝向靠近第一刮涂胶辊31的方向运动,从而使胶料导流至第一刮涂胶辊31上。与此同时,第一刮涂胶辊31在旋转的过程中,导流板631还能刮除第一刮涂胶辊31上残留的胶料。
参照图3,第一刮涂胶辊31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胶槽311,多个第一胶槽311在第一刮涂胶辊31的侧壁呈矩形阵列分布,以使第一刮涂胶辊31在旋转的过程中能承载并传导更多的胶料。
参照图6,第二机架2包括承载架21和固定于承载架21上的第一导向架22。具体的,承载架21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支撑板211和第二承载板212,两个第二支撑板211的顶端均与第二承载板212的下表面一体成型。第一导向架2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一导向板221和第一固定板222,两个第一导向板221的顶端均与第一固定板222一体成型,两个第一导向板221的底端均与第二承载板212的上表面一体成型。
参照图7,反面刮涂胶机构4安装于第一导向架22上。具体的,反面刮涂胶机构4包括第二刮涂胶辊41、第二压合辊42、第二升降架43和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第二刮涂胶辊4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一导向板221,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导向板221转动连接。第二升降架43滑移设置于第一导向架22上,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用于驱动第二升降架43升降,第二压合辊42转动设置于第二升降架43上,第二压合辊42位于第二刮涂胶辊41的正上方,且第二压合辊42与第二刮涂胶辊41相向转动,第二刮涂胶辊41的转动带动绵体材料的前进,且绵体材料亦与第二压合辊42相抵接,使得绵体材料前进时,第二压合辊42也随这绵体材料的前进方向而转动。通过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驱动第二升降架43升降,第二升降架43带动第二压合辊42升降,从而便于调节第二压合辊42与第二刮涂胶辊41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从第二刮涂胶辊41和第二压合辊42之间穿过。
参照图6和图7,第二升降架43包括两个第二升降板431和第二连接板432,两个第二升降板431相互平行,第二连接板432沿第二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升降板431的顶端均与第二连接板432的下表面一体成型。两个第二支撑板211的侧壁均开设有贯穿的第二升降槽2211,第二升降槽22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第二升降板431分别滑移设置于两个第二升降槽2211内。第二升降板43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二导向块4311,第一导向块331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燕尾条,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第二升降槽221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二导向槽2212,两个第二导向块4311分别位于两个第二导向槽2212内,两个第二导向块4311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槽2212滑移配合。第二导向槽2212增加了第二导向块4311升降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二升降架43升降的稳定性。
参照图7,其中一个第二升降板431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二驱动块4312,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11的侧壁,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为气缸,气缸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导向板221的侧壁,气缸位于第二驱动块4312的上方,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驱动块43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继续参照图7,第二机架2上设置有用于对第二刮涂胶辊41进行上胶的第二上胶机构7,第二上胶机构7包括安装板71、升降斗72和第二上胶驱动件73,安装板71沿第二方向延伸,安装板7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211的内侧壁固定连接,安装板71位于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下方。升降斗72位于第二刮涂胶辊41与安装板71之间,升降斗72的底部固定设置有升降杆721,安装板71的上表面开设有升降孔711,升降杆721的底端穿过升降孔711内,升降杆721与升降孔711滑移配合,第二上胶驱动件73用于驱动升降杆721升降。
继续参照图7,第二上胶驱动件73包括第三旋转杆731、两个齿轮732、两个齿条733、两个支座734、涡轮735、蜗杆736和第二手轮737。两个齿条733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齿条733的顶端均与升降斗72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三旋转杆731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三旋转杆73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支撑板211,第三旋转杆73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支撑板211转动连接。两个齿轮732均套设于第三旋转杆731上,两个齿轮732均与第三旋转杆731固定连接,且两个齿轮732分别与两个齿条733相互啮合,两个齿条733背离齿轮732的侧壁均抵接于安装板71的侧壁。第三旋转杆731的一端伸出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11,涡轮735套设于第三旋转杆731伸出于第二支撑板211的一端,涡轮735与第三旋转杆731固定连接。两个支座734均通过螺栓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11的外侧壁,蜗杆736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支座734,蜗杆736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支座734转动连接,蜗杆736位于涡轮735的上方,蜗杆736与涡轮735相互啮合。第二手轮737一体成型于蜗杆736的一端,增加了工作人员旋转蜗杆736的便捷性。同时本申请中的涡轮735蜗杆736结构还具有自锁功能。
继续参照图7,由于升降斗72内的胶料在使用的过程中会逐渐减小,工作人员通过旋转第二手轮737来旋转蜗杆736,蜗杆736带动涡轮735旋转,涡轮735带动第三旋转杆731旋转,第三旋转杆731带动两个齿轮732旋转,两个齿轮732分别带动两个齿条733向上滑动,两个齿条733带动升降斗72上升,以使第二刮涂胶辊41的最低位位于胶料的液面以下,从而便于第二刮涂胶辊41负载升降斗72内的胶料。当然,本申请中的第二上胶驱动件73也可以替换为气缸或液压缸。同时本申请中的第二手轮737也可以替换为电机。
参照图3,刮涂胶驱动机构8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二刮涂胶辊41旋转的第二驱动组件82,第二驱动组件82包括第二旋转杆821、第二主动链轮822、第二从动链轮823和第二链条824;第二旋转杆821转动设置于第二机架2上,第二主动链轮822套设于第二旋转杆821远离第二机架2的一端,第二主动链轮822与第二旋转杆821固定连接。第二从动链轮823套设于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一端,第二从动链轮823与第二刮涂胶辊41固定连接。第二链条824环绕设置于第二主动链轮822与第二从动链轮823之间,第二主动链轮822和第二从动链轮823均与第二链条824啮合连接。
继续参照图3,联动组件83还包括第二联动链条835、第三联动链轮836、第四联动链轮837,第三联动链轮836套设于联动杆831背离第二机架2的一端,第三联动链轮836与联动杆831固定连接。第四联动链轮837套设于第二旋转杆821背离第二机架2的一端,第四联动链轮837与第二旋转杆821固定连接。第二联动链条835环绕设置于第三联动链轮836与第四联动链轮837之间,第三联动链轮836和第四联动链轮837均与第二联动链条835相互啮合。通过第一电机838驱动联动杆831旋转,联动杆831带动第三联动链轮836旋转,第三联动链轮836带动第二联动链条835运动,第二联动链条835带动第四联动链轮837旋转,第四联动链轮837带动第二旋转杆821旋转,第二旋转杆821带动第二链条824运动,第二链条824带动第二从动链轮823旋转,第二从动链轮823带动第二刮涂胶辊41旋转,从而实现对绵体材料的反面进行上胶。
继续参照图3,第二刮涂胶辊41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胶槽411,多个第二胶槽411在第二刮涂胶辊41的侧壁呈矩形阵列分布,以使第二刮涂胶辊41在旋转的过程中能负载更多的胶料。
参照图3和图7,第二机架2上设置有刮胶组件223,刮胶组件223包括刮胶板2232和刮胶驱动件2231,刮胶板2232滑移设置于第二机架2上,刮胶驱动件2231用于驱动刮胶板2232沿竖直方向滑动。具体的,刮胶板2232的两端均一体成型有滑移块2233,两个第一导向板221上均开设有贯穿的滑移槽2213,滑移槽2213沿竖直方向延伸。刮胶板2232两端的两个滑移块2233分别与两个滑移槽2213滑移配合。刮胶驱动件2231可以为气缸,也可以为液缸。在本实施例中,刮胶驱动件2231为气缸,气缸固定于第二机架2的侧壁,其中一个滑移块2233背离刮胶板2232的一端一体成型有驱动部2234,气缸的活塞杆与驱动部2234的下表面固定连接。通过气缸驱动驱动部2234升降,驱动部2234带动滑移块2233在滑移槽2213内升降,滑移块2233带动刮胶板2232沿竖直方向升降,从而便于调节刮胶板2232到第二刮涂胶辊41之间的距离,以使刮胶板2232抵接于第二刮涂胶辊41的侧壁,从而便于将第二刮涂胶辊41上多余的胶料刮除,以控制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上胶量。
参照图3,刮胶板2232靠近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刮胶部2235,刮胶部2235截面可以为矩形、也可以为三角形,也可以为圆形,当然也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但凡所设置的刮胶部2235的形状能提高刮胶板2232对第二刮涂胶辊41的刮胶效率即可。在本实施例中,刮胶板2232的截面为三角形,三角形的刮胶板2232减小了刮胶板2232与第二刮涂胶辊4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刮胶板2232的刮胶效果。
继续参照图3,第二机架2还包括第二导向架23,第二导向架23包括两个相互平行的第二导向板231和第二固定板232,两个第二导向板231的顶端均与第二固定板232一体成型,两个第二导向板231的底端均与第二承载板212的上表面一体成型。
继续参照图3,第二导向架23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绵体材料前进的牵引机构9,牵引机构9包括至少两根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牵引辊91、牵引辊91的数量优选为偶数,多根牵引辊91呈矩形阵列分布。在本实施例中,牵引辊91的数量为两根,两根牵引辊91沿竖直方向排列。位于下方的牵引辊91的两端分别穿设于两个第二导向板231,且牵引辊9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导向板231转动连接。第二导向架23上还滑移设置有第三升降架92,位于上方的牵引辊91固定于第三升降架92上。
参照图3和图4,牵引机构9还包括用于驱动下方的牵引辊91转动第一牵引驱动件93,具体的,第一牵引驱动件93包括第二电机931、主动牵引链轮932、从动牵引链轮933、牵引链条934和牵引轴935。牵引轴935转动设置于其中一个第二支撑板211上,第二电机931固定于第二承载板212的下表面,第二电机931的输出轴与牵引轴935的一端固定连接。主动牵引链轮932套设于牵引轴935远离第二电机931的一端,主动牵引链轮932与牵引轴935固定连接。从动牵引链轮933套设于下方的牵引辊91的一端,从动牵引链轮933与牵引辊91固定连接。牵引链条934套设于主动牵引链轮932和从动牵引链轮933之间,主动牵引链轮932和从动牵引链轮933均与牵引链条934相互啮合。通过第二电机931驱动牵引轴935旋转,牵引轴935带动主动牵引链轮932旋转,主动牵引链轮932带动牵引链条934运动,牵引链条934带动从动牵引链轮933旋转,从而带动位于下方的牵引辊91旋转,进而带动绵体材料前进。
参照图6和图8,第三升降架92包括两个第三升降板921和第三连接板922,两个第三升降板921相互平行,第三连接板922沿第二方向延伸,两个第三升降板921的顶端均与第三连接板922的下表面一体成型。两个第二导向板231的侧壁均开设有贯穿的第三升降槽2311,第三升降槽2311沿竖直方向延伸。两个第三升降板921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升降槽2311内,两个第三升降板921分别与两个第三升降槽2311滑移配合。为了增加第三升降架92升降的稳定性,第三升降板92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一体成型有第三导向块9211,第三导向块9211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也可以为燕尾条,当然也可以为其他形状。与之相对应的,第三升降槽2311两个相对的侧壁均开设有第三导向槽2312,两个第三导向块9211分别位于两个第三导向槽2312内,两个第三导向块9211分别与两个第三导向槽2312滑移配合。第三导向槽2312增加了第三导向块9211升降的稳定性,从而增加了第三升降架92升降的稳定性。
继续参照图6和图8,牵引机构9还包括用于驱动第三升降架92升降的第二牵引驱动件94,第二牵引驱动件94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在本实施例中,第二牵引驱动件94为气缸,气缸固定于第二导向架23的侧壁,第三升降架92的侧壁一体成型有第三驱动块9212,第三驱动块9212位于气缸的下方,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三驱动块9212固定连接。通过气缸驱动第三驱动块9212升降,第三驱动块9212带动第三升降架92升降,第三升降架92带动位于上方的牵引辊91升降,从而调节上下两个牵引辊91之间的距离,进而便于带动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前进。
参照图9,烘干机构5包括烤箱51,防护罩52和送料组件53,烤箱51用于烘干绵体材料,防护罩52和送料组件53均固定于烤箱51的上表面,防护罩52沿第一方向延伸,防护罩52的两端均呈开口设置。送料组件53位于防护罩52内,送料组件53用于将涂胶后的绵体材料运送至下一道工序。
参照图10,送料组件53包括两个第一安装块531、两个第二安装块532、主动辊533、从动辊534、传送带535和第三电机536。两个第一安装块531和两个第二安装块532均固定于烤箱51的上表面,两个第一安装块531位于烤箱51的一端,两个第二安装块532位于烤箱51的另一端。主动辊533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安装块531转动连接,从动辊534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二安装块532转动连接。传送带535环绕设置于主动辊533与从动辊534之间,第三电机536固定于其中一个第一支撑块611的侧壁,第三电机536的输出轴与主动辊533的端部固定连接。通过第三电机536驱动主动辊533旋转,主动辊533带动传送带535运动,从而将绵体材料运送至下一道工序。
本申请的双面刮涂上胶设备的实施原理为: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在上胶过程中,通过正面刮涂胶机构3和反面刮涂胶机构4实现对绵体材料的双面上胶,在上胶的过程中,当绵体材料的厚度发生改变时,根据绵体材料的厚度调整第一刮涂胶辊31与第一压合辊32之间的间隙、同时调整第二刮涂胶辊41与第二压合辊42与之间的间隙。具体通过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驱动第一升降架33上升或下降,第一升降架33带动第一压合辊32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31,以使第一压合辊32与第一刮涂胶辊31之间便于穿过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同时通过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驱动第二升降架43上升或下降,第二升降架43带动第二压合辊42靠近或远离第二刮涂胶辊41,以使第二压合辊42与第二刮涂胶辊41之间便于穿过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通过刮涂胶驱动机构8同时驱动第一刮涂胶辊31和第二刮涂胶辊41旋转,第一刮涂胶辊31和第二刮涂胶辊41同时带动绵体材料沿双面刮涂上胶设备的长度方向运动,从而实现对不同厚度的绵体材料同时进行双面上胶。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正面刮涂胶机构(3)、反面刮涂胶机构(4)和刮涂胶驱动机构(8);所述正面刮涂胶机构(3)包括第一刮涂胶辊(31)、第一压合辊(32)、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位于所述第一压合辊(32)的上方,所述第一刮涂胶驱动件(34)驱动所述第一压合辊(32)靠近或远离第一刮涂胶辊(31);
所述反面刮涂胶机构(4)包括第二刮涂胶辊(41)、第二压合辊(42)和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位于所述第二压合辊(42)的下方,所述第二刮涂胶驱动件(44)驱动所述第二压合辊(42)靠近或远离第二刮涂胶辊(41);
所述刮涂胶驱动机构(8)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和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还包括第一上胶机构(6),所述第一上胶机构(6)包括第一上胶驱动件(61)、导流件(63)和滑动件(62),所述第一上胶驱动件(61)用于驱动所述滑动件(62)朝向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的方向移动,所述导流件(63)固定于所述滑动件(62)上,所述导流件(63)用于承载胶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63)包括导流板(631)和两个挡块(632),所述导流板(631)固定于所述滑动件(62)上,两个所述挡块(632)均固定于导流板(631)的上表面,所述导流板(631)的端部抵接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的侧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还包括第二上胶机构(7),所述第二上胶机构(7)包括升降斗(72)和升降件,所述升降斗(72)位于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下方,所述升降件驱动所述升降斗(72)远离或靠近第二刮涂胶辊(41)。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一胶槽(311),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的侧壁周向开设有多个第二胶槽(411)。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还包括牵引机构(9),所述牵引机构(9)包括至少两根牵引辊(91)、第一牵引驱动件(93)和第二牵引驱动件(94),所述第一牵引驱动件(93)驱动其中一根所述牵引辊(91)转动,所述第二牵引驱动件(94)驱动相邻一根牵引辊(91)升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刮涂胶驱动机构(8)包括第一驱动组件(81)、联动组件(83)和第二驱动组件(82);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驱动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转动,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2)驱动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转动;所述联动组件(83)同时驱动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和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2)运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组件(81)包括第一旋转杆(811)、第一主动链轮(812)、第一从动链轮(813)和第一链条(814);
所述第一旋转杆(811)转动设置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上,所述第一主动链轮(812)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杆(811)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从动链轮(813)套设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一刮涂胶辊(3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链条(814)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主动链轮(812)与所述第一从动链轮(813)之间,所述第一主动链轮(812)和第一从动链轮(813)均与所述第一链条(814)啮合连接;
所述联动组件(83)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旋转杆(811)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82)包括第二旋转杆(821)、第二主动链轮(822)、第二从动链轮(823)和第二链条(824);
所述第二旋转杆(821)转动设置于该双面刮涂上胶设备上,所述第二主动链轮(822)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杆(821)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杆(8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从动链轮(823)套设于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的一端并与所述第二刮涂胶辊(4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链条(824)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二主动链轮(822)与所述第二从动链轮(823)之间,所述第二主动链轮(822)和第二从动链轮(823)均与所述第二链条(824)啮合连接;
所述联动组件(83)用于驱动所述第二旋转杆(821)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83)包括联动杆(831)、第一联动链轮(832)、第二联动链轮(833)、第一联动链条(834)、第二联动链条(835)、第三联动链轮(836)、第四联动链轮(837)和第一电机(838);所述联动杆(831)转动设置于该上胶设备上,所述第一电机(838)用于驱动所述联动杆(831)旋转;
所述第一联动链轮(832)套设于所述联动杆(831)上并与所述联动杆(83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链轮(833)套设于所述第一旋转杆(811)上并与所述第一旋转杆(81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联动链条(834)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一联动链轮(832)与所述第二联动链轮(833)之间,所述第一联动链轮(832)和所述第二联动链轮(833)均与所述第一联动链条(834)相互啮合;
所述第三联动链轮(836)套设于所述联动杆(831)上并与所述联动杆(83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联动链轮(837)套设于所述第二旋转杆(821)上并与所述第二旋转杆(8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联动链条(835)环绕设置于所述第三联动链轮(836)与所述第四联动链轮(837)之间,所述第三联动链轮(836)和所述第四联动链轮(837)均与所述第二联动链条(835)相互啮合。
CN202111113221.6A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Pending CN11373174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3221.6A CN113731744A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13221.6A CN113731744A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31744A true CN113731744A (zh) 2021-12-03

Family

ID=787404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13221.6A Pending CN113731744A (zh) 2021-09-18 2021-09-18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31744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5170A (ja) * 1990-10-19 1992-09-21 Nordson Corp コーティング材料の分配方法及び装置
FI20075348A0 (fi) * 2007-05-14 2007-05-14 Metso Paper Inc Menetelmä ja sovitelma kuituradan käsittelemiseksi
CN103041948A (zh) * 2013-01-10 2013-04-17 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炭毡单/双面涂胶装置
CN205731863U (zh) * 2016-05-10 2016-11-30 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带体双面擦胶装置
CN106622845A (zh) * 2016-12-13 2017-05-10 天津市宝坻区靓彩彩钢厂 一种彩钢带表面涂装设备
CN107159524A (zh) * 2017-06-30 2017-09-15 西安新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铝箔双面快速涂布的装置及方法
CN107214040A (zh) * 2017-06-19 2017-09-29 盐城市协和机械有限公司 多用途多功能涂胶装置
CN210304367U (zh) * 2019-04-28 2020-04-14 湖北爱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涂胶机
CN113102192A (zh) * 2021-05-17 2021-07-13 广西京帅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连续生产系统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5170A (ja) * 1990-10-19 1992-09-21 Nordson Corp コーティング材料の分配方法及び装置
FI20075348A0 (fi) * 2007-05-14 2007-05-14 Metso Paper Inc Menetelmä ja sovitelma kuituradan käsittelemiseksi
CN103041948A (zh) * 2013-01-10 2013-04-17 湖南南方搏云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炭毡单/双面涂胶装置
CN205731863U (zh) * 2016-05-10 2016-11-30 山东祥通橡塑集团有限公司 带体双面擦胶装置
CN106622845A (zh) * 2016-12-13 2017-05-10 天津市宝坻区靓彩彩钢厂 一种彩钢带表面涂装设备
CN107214040A (zh) * 2017-06-19 2017-09-29 盐城市协和机械有限公司 多用途多功能涂胶装置
CN107159524A (zh) * 2017-06-30 2017-09-15 西安新达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铝箔双面快速涂布的装置及方法
CN210304367U (zh) * 2019-04-28 2020-04-14 湖北爱博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双面涂胶机
CN113102192A (zh) * 2021-05-17 2021-07-13 广西京帅防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粘胶膜防水卷材连续生产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许文才等: "《包装印刷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pages: 18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754045B1 (ja) 壁面広告を自動的に貼る装置
CN108100642A (zh) 一种犁式卸料器用承重缓冲机构
CN115256611A (zh) 一种应用于瓷砖生产的多功能施釉线
CN113731744A (zh) 一种双面刮涂上胶设备
CN214572711U (zh) 一种具有刮胶功能的涂布机
CN213315951U (zh) 一种无纺布涂胶机
CN111645153B (zh) 一种纤维板均匀涂胶器
CN212711391U (zh) 一种输送带刮料装置
CN111842054A (zh) 一种用于竹制家具加工的涂胶设备
CN110760630A (zh) 一种皮革制品表面涂覆设备
CN217438333U (zh) 一种利于片状零件均匀滚镀的设备
CN110477591A (zh) 一种涂漆器具
CN109051714B (zh) 一种可有效防止机械损伤的进料装置
CN115490038A (zh) 一种卫生巾生产用机械设备
CN210766185U (zh) 一种上料过胶机构
CN211416462U (zh) 一种酒盒盖成型机用上胶装置
CN211811819U (zh) 一种输送机的张紧机构
CN210616888U (zh) 一种陶瓷板布料机构
CN107138448B (zh) 一种高效板料清洗机
CN203832116U (zh) 一种多功能熨光压花机
CN111872255A (zh) 一种内用盖板的自动化生产设备
CN114950878A (zh) 一种托举式防漏胶的涂布台
CN217856977U (zh) 一种纸杯制造用的全自动上胶机
CN216678837U (zh) 一种用于书芯上纱布的涂背胶机构
CN205526454U (zh) 环保型皮带清洗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