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6776A -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6776A
CN113726776A CN202111006044.1A CN202111006044A CN113726776A CN 113726776 A CN113726776 A CN 113726776A CN 202111006044 A CN202111006044 A CN 202111006044A CN 113726776 A CN113726776 A CN 1137267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ference
target
information
target object
determi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604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6776B (zh
Inventor
高澍
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novo Beijing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novo Beijing Ltd filed Critical Lenovo Beijing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604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6776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67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7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67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67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40Support for services or applications
    • H04L65/403Arrangements for multi-party communication, e.g. for con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65/00Network arrangements, protocols or services for supporting real-time applications in data packet communication
    • H04L65/1066Session management
    • H04L65/1069Session establishment or de-establishment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7/00Television systems
    • H04N7/14Systems for two-way working
    • H04N7/15Conference systems
    • H04N7/155Conference systems involving storage of or access to video conference sess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Telephonic Communication Services (AREA)
  • Two-Way Televisions, Distribution Of Moving Picture Or The Like (AREA)
  • User Interface Of Digital Computer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本申请可以实现对不同对象对应的会议的功能项进行自动配置,无需每次加入会议均手动进行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信息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会议系统被广泛应用到线上办公领域。目前在使用网络会议系统进行网络会议的过程中,参会人员在每次进行网络会议之前,需要对网络会议系统关联的应用或者输入输出设备进行配置,才能使得配置后的网络会议系统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但是,在每个网络会议开始前均需要进行单独配置,由于配置过程繁琐,降低了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包括:
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得到对象识别信息;
基于所述对象识别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包括: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将与所述会议标识相匹配的会议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可选地,所述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内容信息,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对所述会议内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获得语义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语义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会议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相似度;
依据所述相似度,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或者;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参与对象,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会议参与对象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参与对象的重复度;
基于所述重复度,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在所述会议类型对应的会议中的角色信息;
基于所述角色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
依据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状态类别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可选地,所述依据所述待配置功能的状态类别执行所述加入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
如果是,控制所述子配置项处于满足所述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以使所述待配置功能项处于与所述状态类别相匹配的状态,执行所述加入指令。
可选地,所述待配置功能项包括显示项,其中,所述检测所述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包括:
检测所述显示项是否存在待输出的显示信息;
其中,所述如果是,控制所述子配置项处于满足所述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包括:
如果是,控制所述待输出的显示信息转换为所述显示状态类别对应的显示图像。
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包括: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本申请可以实现对不同对象对应的会议的功能项进行自动配置,无需每次加入会议均手动进行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见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流程示意图,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网络会议场景中,由于参与网络会议的参与者均是通过智能设备加入了对应的会议,从而完成了远程会议交流。其中,智能设备可以是仅支持网络会议、远程会议的电子设备,如会议电话,也可以是基于个人终端通过加载会议应用的模式来完成网络会议,个人终端可以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智能手表以及智能眼镜等可穿戴智能设备。通过对目标对象与加入的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的分析,自动对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进行相关配置,使得目标对象可以利用与之对应的配置后的功能项参与该目标会议,无需目标对象在每次参会之前对各个功能项进行手动配置。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101、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目标会议是指目标对象要参与的网络会议,会议模式可以是任意一种形式,如语音会议、视频会议、多媒体展示会议等。目标对象可以是参与会议中的任意参会成员,也可以是具有特定会议参与角色的成员,如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员,本次会议的主要演讲人员等。
目标会议的实现可以基于会议应用实现,如会议对象均开启自身终端中对应的会议应用完成会议内容,也可以是基于终端的通信应用通过群组完成会议。对应的,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可以是指目标对象启动会议应用产生的启动指令,也可以是已有目标会议加入该目标会议的输入指令,如某个会议的参与码为ABCDE,当用户在会议应用界面输入ABCDE时会产生加入指令;还可以是目标对象登录自己的账号时产生的登录指令,其中,该账号是加入会议的账号。
当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后,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可以基于目标对象在目标会议中的角色信息、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目标会议的内容信息、目标对象的对象属性信息来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以便后续可以基于该关联关系确定目标对象在目标会议中可以处于的状态,该状态可以使得目标对象参与目标会议,并不影响接收和发送与会议相关的主要信息。
S102、基于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实现目标会议的功能会存在多个功能项,如语音功能项、视频功能项、屏幕功能项、界面功能项、交互功能项等,具体的,可以是麦克风、摄像头等控件。基于关联关系确定获得的待配置功能项,是指需要根据目标对象和目标会议确定出的当前需要重新配置的功能项。例如,目标会议是工作交流会议,而目标对象在本次会议中并不需要发言,只需要记录对应的会议内容即可,则目标对象可能会期望将其麦克风调整到无声音输出的状态,因此,本次的待配置项为麦克风,对应的目标配置信息为禁止麦克风输出声音。
其中,目标配置信息与待配置功能项可实现的功能有关,具体的,待配置功能项可实现的功能与目标对象和目标会议之间的关联关系有关。不同的对象参与同一会议即使对应的待配置功能项相同,该待配置功能项对应的目标配置信息也可能会不同。对应的,同一对象参与不同会议,即使待配置功能项相同,与待配置功能项匹配的目标配置信息也可能会不同。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目标配置信息也可以来自目标对象之前对相同待配置功能项的配置信息,例如,同一目标对象参与具有相似特征的会议,可以基于同一套目标配置信息对相关功能项进行配置,可以解决每次参与会议之前均要手动配置的繁琐性的问题。
S103、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当确定了目标配置信息,可以基于该目标配置信息对待配置功能项进行配置,从而执行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即在待配置功能项依据目标配置信息完成配置后才执行该加入指令,从而达到目标对象在目标会议中对应的待配置功能项是与目标配置信息相匹配的状态进行运行。例如,待配置功能项为摄像头,目标配置信息为禁止摄像头输出信息,则依据该目标配置信息对摄像头进行配置后,摄像头处于禁止使用的状态,无法输出目标对象对应的图像,因此,目标对象在加入该目标会议后,不会输出与其对应的图像内容到目标会议的图像显示界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加入指令,可以是目标对象开始加入目标会议的指令,也可以是目标对象中途加入目标会议的指令。对应的,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可以是在目标对象开始加入目标会议时先依据目标配置信息完成待配置功能项的配置后,再开始目标会议;也可以是目标对象在目标会议进行中,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更改待配置项原有的配置信息。并且,是在待配置功能项依据目标配置信息配置后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配置功能项运行,例如,对麦克风控件的目标配置信息是关闭麦克风,因此,目标对象参与目标会议时其终端的麦克风是关闭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基于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通过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实现了可以基于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系,自动配置相关功能项的功能,无需在每次会议之前手动单独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时,可以基于对目标对象特征的识别来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也可以是基于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来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对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得到对象识别信息;
基于对象识别信息,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通常目标对象加入目标会议是通过登录与其身份相匹配的标识信息(如登录账号信息)来加入目标会议的,在这种情况下,只要识别该对象对应的登录账号信息,来确定该目标对象的识别信息,从而得到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例如,目标会议是张三组织的业务A的工作分享会议,则张三作为主持人,需要识别当前加入该会议的账号是否为张三的账号,如果是,则确定为张三与会议的关联关系为对会议的主持关系。
但是,在某些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某个对象会用与其身份不匹配的标识信息加入目标会议,如某个对象忘记自己登陆会议的账号信息,在会议开始前用他人的账号登录到目标会议;又或者在会议过程中用户的进行网络会议的电子设备故障,利用他人的账号和设备继续进行会议。这样即使对账号信息进行识别后,得到的识别信息也并非当前目标对象的识别信息,这样会影响后续待配置功能项和目标配置信息的确定。因此,需要对登录的目标对象进行进一步的识别,以确定其真实身份,如可以基于生物特征识别,来确定该目标对象是否与当前用户账号信息匹配,若匹配,可以直接调用与当前用户账号信息对应的目标配置信息,如果不匹配,可以生成与目标对象匹配的实际配置信息。使得最终目标对象加入目标会议对应的功能项的配置满足目标对象的实际需求。
举例说明,若用户A默认的配置信息是:若参加会议为发言者时,开启摄像头采集头像信息,输出屏幕信息,麦克风音量为80。当检测到用户A的账户登录到目标会议时,通过获取目标会议的参会人员名单以及参数人员角色信息,确定用户A为当前会议的发言者,则对应待配置功能项为摄像头和麦克风,并以上述默认配置信息对其进行配置,使得用户A在目标会议中的状态为输出头像和屏幕信息,以音量为80的参数输出用户A的音频信息。
进一步地,为了保证用户A的账户是用户A登录的,可以对登录用户A账户信息的用户进行生物特征识别,若识别到的生物特征与用户A相匹配,则执行上述操作。若识别到的生物特征与用户A不匹配,则需要根据识别到的用户特征重新确定用户信息,并基于该用户信息重新确定目标配置信息,从而使得在会议过程中功能项基于配置信息运行时,能够满足该实际用户的应用需求。例如,通过指纹识别获得当前登录用户A的账户信息的实际用户为用户B,那么确定的关联关系是用户B与当前加入的会议的关联关系,并且获取的目标配置信息是与用户B相关的配置信息,然后基于该用户B对应的功能项的配置信息对当前待配置的功能项进行配置后,用户B进入目标会议,具体的,如用户B的目标配置信息为不显示头像,麦克风禁言,则用户B在会议过程中不显示其头像内容,麦克风也不会输出音频信息。
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获取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
基于特征信息,确定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根据目标对象与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在该实施方式中,主要是针对同一对象在不同会议或者相同会议不同时期,在会议中对应的配置项的状态可能不同的应用场景。可以预先生成或存储有不同会议的类型信息,其中,会议类型可以根据会议内容进行区分,如交流会议、总结会议、知识分享会议等;也可以基于业务分类进行区分,如项目A会议、项目B会议、项目C会议等;也可以基于参会人员进行区分,如班级会议、公司会议、个人会议等。然后,基于目标对象要加入的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来确定目标会议属于的会议类型。其中,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指能够区别该目标会议与其他会议的辅助信息,如会议属性信息、会议摘要信息、会议参与人员信息、会议标识信息等等。例如,会议类型包括班级会议、公司会议、个人会议等,若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是由班主任发起的,则可以确定该目标会议的类型为班级会议,若目标对象为家长,目标对象与班级会议的对应关系即为家长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该关联关系可以是体现在信息的接收与反馈上,如仅接收该会议发起人的信息,不输出信息。对应的,在确定了该关联关系后,可以在家长加入该会议时,控制麦克风禁言。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完成相同类型会议的相似配置,即如果用户将班级会议类型对应的功能项和目标配置信息设置为麦克风禁言,不共享屏幕,则该用户参加类型属于班级会议类型的会议时,可以将对应的会议中的麦克风均设置为禁言,以及摄像头不采集屏幕信息。这样,该用户不用在每次加入该类型会议时均去选择关闭麦克风和关闭摄像头的操作,使得同类型会议的对应功能项的配置更加便捷,也更能满足用户实际的需求。
通常不同类型的会议会有对应的会议标识,可以通过会议标识来确定当前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具体的,基于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将与所述会议标识相匹配的会议类型,确定为目标会议类型。通过特征信息确定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如对特征信息中的编号信息进行识别,确定该编号是否属于对应的会议编号类型,如果是,根据编号规则,生成会议标识。例如,在特征信息中包括了会议ID,会议摘要,可以根据会议摘要和会议ID确定对应的项目编号,然后将该项目编号确定为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在具有会议标识的已有会议中识别与目标会议标识相匹配的会议,将匹配到的会议对应的会议类型确定为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这样可以基于目标对象对应的该会议类型的配置信息,作为目标配置信息,完成目标会议中相关的功能项的配置,使得用户在目标会议中输出的信息或者相关状态与配置后的功能项达到的状态相匹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确定会议标识,然后将与该会议标识相匹配的会议类型,确定为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由于目标会议中包括的信息并不一定是全面的,例如,并不是所有的会议都会有会议摘要信息、会议群公告信息或者参会人员名单信息等,因此,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基于不同的特征信息确定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的方法,具体的: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内容信息,其中,所述基于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对会议内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获得语义分析结果;
基于语义分析结果,确定目标会议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相似度;
依据所述相似度,确定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其中,会议内容信息可以通过会议摘要信息、会议公告信息、会议提纲信息、会议公开内容信息等获得。然后通过对会议内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来确定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对应的会议内容的相似度,例如可以通过余弦相似度的计算方式获得该相似度。若相似度对应的参数值在预设范围内,则可以确定该目标会议与该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相似,以该会议标识作为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例如,会议标识为交流会议的会议A的关键词为学术交流、知识A解析、互动发言,通过对目标会议的会议内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得到的语义分析结果为知识交流、知识解析、答疑交流,则可以确定目标会议与会议A是相似会议,将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也可以确定为交流会议。可以确定为交流会议。这样当相同用户参加会议标识为交流会议的各个会议时,可以采用统一配置信息以及对应的配置参数值对相关的功能项进行配置,使得不用每次都对各个功能项进行逐一配置。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参与对象,对应的,基于特征信息,生成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确定目标会议参与对象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参与对象的重复度;
基于所述重复度,确定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网络会议或者远程会议通常会有多个参与对象,而每次进行对应会议时会先确定对应的会议参与对象,然后将会议通知或请求发送至对应的参与对象,以使得参与对象参与该会议。通常会议参与对象可以通过对应的名单信息、标识信息、设备信息、区域信息来确定,例如,参与对象包括张三、李四、王五;或者参与对象包括员工001、员工005、员工007等,或者参与对象包括:设备A对应的参与人员、设备B对应的参与人员、设备C对应的参与人员,通常这种情况可以应用于设备测试、设备调试等应用场景,便于针对目标设备进行会议交流反馈,如需要测试不同终端设备的画面输出情况,可以确定不同测试需求的终端作为参与对象所属的终端。另外,还可以通过地区、区域、分管部分、分公司等地理信息来确定参与对象,如召开各个分公司的远程会议,不同地理位置的参会人员可以包括上海区域、北京区域、成都区域等等。
在获得了目标会议的参与对象后,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参与对象进行比较,若重复度较高,则可以将目标会议与重复度较高的会议确定为相似会议,二者的会议标识可以为同一标识,如,参会人员均包括项目组A的所有成员,可以将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确定为项目组A会议。使得同一用户参与项目组A会议的一系列会议时,均采用相同的配置信息对相关的配置项进行配置,如均关闭麦克风、输出特定头像等。
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以根据目标对象的属性特征来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其中,属性特征可以包括目标对象基本属性(如性别、年龄等),还可以包括目标对象的地域属性。基本属性可以通过获取目标对象的注册信息来获得,地域属性可以通过目标对象登录会议的IP地址等信息获得。例如,目标用户为女性可以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为隐藏头像参与,目标用户为男性可以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为公开头像参与。还可以不同地域的人对电话会议的使用习惯是不同的,例如欧美用户参与电话会议很喜欢开头像,中国用户则不太愿意开头像,这些信息均会在确定关联关系的过程中进行衡量。可以使得最终的目标配置信息更加符合目标用户的自身特点,也可以是在生成默认配置信息时能够更加满足需求,实现自动配置即可满足目标对象的需求,无需目标对象手动逐个更改默认配置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根据目标对象与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的过程可以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在会议类型对应的会议中的角色信息;
基于所述角色信息,确定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通常电话会议、网络会议、远程会议等各个参与对象会对应相应的角色,如会议主持人、会议发言人、会议听众、会议记录人员等等,不同的角色的对象其需要接收和输出信息的需求是不同的,如会议主持人需要保证其麦克风能够对其讲话音频进行输出,并且还要能够看到参会人员的动态以便进行相关信息的插入,因此,会议主持人的麦克风通常会开启,并且接收画面需要较高的传输速率,保证画面的实时性。若识别到目标对象在某一会议类型对应的会议中均是主持人的角色,与该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是主持目标会议,则对应的功能项的配置信息来源于目标对象主持会议时所采用的配置信息,进而当目标对象以主持人身份参与会议时,均采用这套配置信息完成相关待配置功能项的配置,然后参与会议,使得最终接收和输出的信息满足作为主持人的会议需求。
又例如,目标用户在参加会议类型为班级会议的角色为学生时,则会设置关闭麦克风和摄像头,当目标用户以学生身份参与其他班级会议时,在识别到上述信息后,会自动设置目标用户终端的麦克风和摄像头关闭。但是,当识别到目标对象参与班级会议的角色为主持人时,则会将调用与主持人对应的配置信息进行配置,将之前关闭的麦克风和摄像头开启。
参见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S201、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S202、基于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S203、基于目标配置信息,确定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
S204、依据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状态类别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在该实施例中主要针对功能项可以通过不同配置过程均实现同一状态的应用场景。其中,如何确定关联关系以及对应的目标配置信息的过程,在前述各个实施例中已经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
其中,可以通过目标配置信息对待配置功能项进行配置,从而使得待配置功能项能够达到对应的功能状态,或者能够执行对应的信息。所以可以通过目标配置信息,确定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状态类别是指待配置功能项经目标配置信息配置后达到的状态,如目标配置信息需要使得会议中目标对象的声音不影响会以主持人的声音,对应的,待配置功能项为目标对象的音频输出控件或者音频采集控件,其状态是输出声音不干扰其他发言者。因此,可以对应设置音频输出控件不输出音频,也可以设置音频采集控件不采集音频,或者音频输出控件的音量输出值为最低级别,以保证待配置功能项能够达到该类别即可。从而使得待配置功能项达到对应的状态类别后,目标用户进入对应的目标会议。
进一步地,所述依据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执行加入指令,包括:检测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如果是,控制子配置项处于满足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以使待配置功能项处于与状态类别相匹配的状态,执行加入指令。
在该实施方式中,待配置功能项可以由至少一个子配置项组成,通过对其中的子配置项进行配置,来达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如待配置功能项为显示界面控件,状态类别为最优显示画质,子配置项可以包括分辨率、色彩饱和度等,即通过调整分辨率和/或色彩饱和度来使得显示界面控件输出最优显示画面。
具体的,若待配置功能项包括显示项,其中,检测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待输出的子配置项,包括:检测显示项是否存在待输出的显示信息;
其中,如果是,控制待输出的显示信息转换为与显示状态类别对应的显示图像。
在该实施方式中,待配置的功能项为显示项,该显示项可以是对具有特定含义的图像进行输出的控件,如对参与对象的屏幕界面进行显示的控件,对参与对象的头像进行显示的控件。子配置项是指待配置功能项对应的下一级别的配置项,即可以通过改变子配置项的配置信息,来影响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对应的,显示项的子配置项为待输出的显示信息,即通过对待输出的显示信息进行配置,使得显示项达到对应的显示状态类别。例如,目标配置信息为显示项输出的用户头像为非真实图像,可以控制待输出的显示信息为空白图像,也可以控制待输出的显示信息为预设图像,或者可以控制待输出的显示信息为目标对象指定的图像等,以使得头像为非真实头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象与会议具有相同关联关系的会议中,该目标对象参与会议的电子设备各个功能项采用同一套配置信息。进一步,若目标对象相同,目标对象在参加相同会议类型的会议时,可以配置实现加入该会议的目标对象的电子设备采用同一套配置信息。这样可以避免目标对象在每次参与会议之前或者过程中都需要手动重新配置相关功能项的繁琐操作,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具体的,可以以会议为单位,为每个会议设定不同的默认信息,包括摄像头状态、麦克风状态、共享屏幕的对象选择。这样相同的目标对象开始下一个会议时,可以按照针对这个会议特点有的一套设定值,快速配置并启动会议。又例如,还可以根据同一用户以往的配置信息,在新的会议中自动进行信息匹配,并选取对应的配置信息。即根据用户前几次对会议的特定设定,若识别到每次设定的相关信息均是一致的,可以确定是该用户对这个会议的设定偏好,将其进行记录,自动生成这个应用的配置信息,而不需要用户去手动设置偏好值。还可以在同一状态下,设置不同的配置项,如都是头像可以采用图片背景、默认图像、真实背景等均对应显示头像的状态。
进一步地,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的确定时,可以基于相同目标对象对应的会议类型进行确定,即当目标对象相同时,相同类型的会议采用同一套配置信息对该目标对象设备的待配置功能项进行配置。例如,每个会议由会议系统的标识信息(如会议ID)来唯一识别,这样可以建立每个会议和这个会议配套的一系列的配置信息的关联。当一个会议是一个重复的会议时,如针对同一个业务项目进行讨论的一系列的会议,可以使用同一套配置至。还可以从会议的基本信息里面进行目标对象的角色确定,若可以获取到会议的主持人信息,如果识别到目标对象为主持人,则采用其对应的主持人的配置信息对待配置功能项进行配置。不同的会议,还可以去分析参会人的人员列表,对于某个会议参会人员和另外一个会议的参会人员高度匹配时,可以确定这两个会议高度相似,这两个会议采用同一配置信息。还可以分析不同会议的议题,通过语义分析,若议题相似时,认为两个会议相似度为高,可以采用同样的配置信息。还可以分析各位参会人的地区来源,是来自同一个地区,是来自同一个国家,还是不同的国家,对应的不同地域的用户对于电话会议的使用习惯不同,比如欧美用户电话会议喜欢开启摄像头,而中国用户则不偏向于开启摄像头,从而根据地域信息确定对应的目标配置信息。
参见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应用场景示意图。该网络会议的参与人员有用户A、用户B、用户C和用户D,其中,用户A为主持人,用户B为发言人,用户C和用户D为听众。每一用户均有与之对应的会议配置信息库,在会议配置信息库中存储了每一用户对应不同的会议时配置信息。用户A通过终端A0参与网络会议,用户B对应终端B0,用户C对应终端C0,用户D对应终端E0,需要说明的是,终端E0的实际用户应该为用户E,但是由于用户E可以不参加本次会议,且用户D的终端故障,所以用户D使用终端E0加入了本次会议。
首先对目标用户进行识别,用户A、用户B和用户C分别能够与各自利用的终端进行匹配,因此,可以调用各自对应的会议配置信息库来确定参加本次会议的目标配置信息。而当用户D利用终端E0加入本次会议时采用的是用户E的登录信息进行登录,若基于终端对应的相关信息识别会识别到的是用户E,此时需要增加对用户的生物特征识别,即可以在终端与用户不匹配的情况下,或者需要进行用户身份严格判断的时候采用生物特征识别,确定真实的用户信息。例如通过采集用户的人脸信息确定终端E0的实际用户为用户D,则调用的会议配置信息库是用户D的会议配置信息库。
然后,分析各个用户与当前网络会议的关联关系,由于用户A为主持人,则在用户A的会议配置信息库中调用其为主持人时终端的配置信息,如开启麦克风、开启摄像头,显示实时桌面;用户B为发言人,则在用户B的会议配置信息库中调用其为发言人时终端的配置信息,如开启麦克风、开启摄像头,显示处于目标存储位置的演讲稿。而用户C和用户D均为参与者即听众,二者没有特殊的会议角色,识别到会议类型为技术分享会议,用户C为女性,用户D为男性,则可以根据上述信息调用用户C的会议配置信息库中分享会议类型的配置信息,如关闭麦克风,输出特定头像;而对应的调用用户D的会议配置信息库中的配置信息,得到用户D的目标配置信息为关闭麦克风、将摄像头采集到的人脸图像作为头像输出。在上述各个用户的相关功能项配置完成后,会通过终端将对应的信息与网络300进行传输,完成该网络会议。
通过上述处理过程,完成了不用用户参与相同会议的各自的功能项的配置。进一步地,即使对象角色、会议类型相同,也可以通过对象的属性特征进行相关配置信息的调用进行配置,解决了在每个会议开始之前,用户都需要对实现该会议的相关功能项进行单独设定的繁琐操作问题,实现了相似会议对应同一用户可以快速调用对应的配置信息,自动进行配置,可以快速启动与用户对应的会议配置信息,提升了用户的体验效果。
参见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装置主要实现对不同对象对应的会议的功能项进行自动配置,无需每次加入会议均手动进行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可以包括以下单元:
获取单元401,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确定单元402,用于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执行单元403,用于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信息处理装置中,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本申请可以实现对不同对象对应的会议的功能项进行自动配置,无需每次加入会议均手动进行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在一种实现方式,获取单元401包括:
识别子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得到对象识别信息;
第一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对象识别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在另一种实现方式中,获取单元401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
第二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第三确定子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所述第二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将与所述会议标识相匹配的会议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对应的,所述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内容信息,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对所述会议内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获得语义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语义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会议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相似度;
依据所述相似度,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或者;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参与对象,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会议参与对象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参与对象的重复度;
基于所述重复度,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确定子单元具体用于:
获取目标对象在所述会议类型对应的会议中的角色信息;
基于所述角色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可选地,执行单元403包括:
第四确定子单元,用于基于所述目标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
执行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状态类别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进一步地,所述执行子单元具体用于:
检测所述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
如果是,控制所述子配置项处于满足所述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以使所述待配置功能项处于与所述状态类别相匹配的状态,执行所述加入指令。
对应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包括显示项,其中,所述检测所述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包括:
检测所述显示项是否存在待输出的显示信息;
其中,所述如果是,控制所述子配置项处于满足所述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包括:
如果是,控制所述待输出的显示信息转换为显示状态类别对应的显示图像。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各单元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参考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主要实现对不同对象对应的会议的功能项进行自动配置,无需每次加入会议均手动进行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电子设备可以包括以下结构:
存储器501,用于存储应用程序和所述应用程序运行所产生的数据;
处理器502,用于执行所述应用程序,以实现:
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三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中,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目标对象与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基于关联关系,确定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依据目标配置信息执行加入指令,以使得目标对象所加入目标会议以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待配置功能项运行。本申请可以实现对不同对象对应的会议的功能项进行自动配置,无需每次加入会议均手动进行配置,使得个性化配置过程更加简单,提升了用户体验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处理器的具体实现可以参考前文中的相应内容,此处不再详述。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专业人员还可以进一步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能够以电子硬件、计算机软件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现,为了清楚地说明硬件和软件的可互换性,在上述说明中已经按照功能一般性地描述了各示例的组成及步骤。这些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软件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用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块,或者二者的结合来实施。软件模块可以置于随机存储器(RAM)、内存、只读存储器(ROM)、电可编程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技术领域内所公知的任意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包括:
对所述目标对象进行识别,得到对象识别信息;
基于所述对象识别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所述目标会议的特征信息;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根据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包括:
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将与所述会议标识相匹配的会议类型,确定为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类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所述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内容信息,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对所述会议内容信息进行语义分析,获得语义分析结果;
基于所述语义分析结果,确定所述目标会议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相似度;
依据所述相似度,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或者;
所述特征信息包括会议参与对象,其中,所述基于所述特征信息,生成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包括:
确定所述目标会议参与对象与已标注会议标识的会议的参与对象的重复度;
基于所述重复度,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会议标识。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所述根据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会议类型的对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包括:
获取目标对象在所述会议类型对应的会议中的角色信息;
基于所述角色信息,确定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配置信息,确定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
依据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状态类别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所述依据所述待配置功能项的状态类别执行所述加入指令,包括:
检测所述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
如果是,控制所述子配置项处于满足所述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以使所述待配置功能项处于与所述状态类别相匹配的状态,执行所述加入指令。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所述待配置功能项包括显示项,其中,所述检测所述待配置功能项是否存在子配置项,包括:
检测所述显示项是否存在待输出的显示信息;
其中,所述如果是,控制所述子配置项处于满足所述状态类别对应的子状态,包括:
如果是,控制所述待输出的显示信息转换为显示状态类别对应的显示图像。
10.一种信息处理装置,包括:
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接收到目标对象对目标会议的加入指令,获取所述目标对象与所述目标会议的关联关系;
确定单元,用于基于所述关联关系,确定所述目标会议的待配置功能项的目标配置信息;
执行单元,用于依据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执行所述加入指令,以使得所述目标对象所加入所述目标会议以所述目标配置信息所使能的所述待配置功能项运行。
CN202111006044.1A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ctive CN11372677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6044.1A CN113726776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6044.1A CN113726776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776A true CN113726776A (zh) 2021-11-30
CN113726776B CN113726776B (zh) 2023-08-22

Family

ID=786791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6044.1A Active CN113726776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6776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2485A1 (en) * 2001-07-31 2004-02-19 Stephens James H.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ation, scheduling and access control
CN101047534A (zh) * 2007-04-0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主动加入会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00328421A1 (en) * 2009-06-29 2010-12-30 Gautam Khot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a Configuration for a Conference
CN106789128A (zh) * 2016-12-16 2017-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加入会议的方法和设备
CN107710251A (zh) * 2015-06-22 2018-02-16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会议的自动的装置配置
CN110166726A (zh) * 2017-11-18 2019-08-23 单正建 一种自识别用户的视频会议终端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32485A1 (en) * 2001-07-31 2004-02-19 Stephens James H.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mmunication device configuration, scheduling and access control
CN101047534A (zh) * 2007-04-09 2007-10-03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用户主动加入会议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US20100328421A1 (en) * 2009-06-29 2010-12-30 Gautam Khot Automatic Determination of a Configuration for a Conference
CN107710251A (zh) * 2015-06-22 2018-02-16 微软技术许可有限责任公司 用于会议的自动的装置配置
CN106789128A (zh) * 2016-12-16 2017-05-31 联想(北京)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加入会议的方法和设备
CN110166726A (zh) * 2017-11-18 2019-08-23 单正建 一种自识别用户的视频会议终端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6776B (zh) 2023-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3287B2 (en) Managing users within a group that share a single teleconferencing device
CN110113316B (zh) 会议接入方法、装置、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US11627140B2 (en) Automatic configuration and management of user permissions based on roles and user activity
US8400489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video conference
EP3282669A2 (en) Private communications in virtual meetings
US20140325395A1 (en) Voice link system
US20100085415A1 (en) Displaying dynamic caller identity during point-to-point and multipoint audio/videoconference
US8885298B2 (en) Conference roll call
US10924709B1 (en) Dynamically controlled view states for improved engagement during communication sessions
US11115444B2 (en) Private communications in virtual meetings
US20200341625A1 (en) Automated conference modality setting application
CN113726776B (zh) 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
US9525979B2 (en) Remote control of separate audio streams with audio authentication
US20220360635A1 (en) Intelligent configuration of personal endpoint devices
CN112689115A (zh) 一种多方会议系统及控制方法
KR20170025273A (ko) 다자간 영상 통신에서 임시 발언권 관리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021111867A (ja) プログラム、通信方法、通信端末および通信システム
JP7370545B1 (ja) 会議管理装置、会議管理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591058B (zh) 多人演讲的显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US20230421620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handling a teleconference
KR20180082672A (ko) 영상 회의 방청 서비스 제공 방법 및 장치
EP4287602A1 (fr) Procédé de fourniture de données audio, dispositif, système, et programme d'ordinateur associés
Mieczakowski et al. Conversations, Conferencing and Collaboration
JP2022072469A (ja) 仮想イベントシステム、情報処理装置、出力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591058A (zh) 多人演讲的显示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