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25877B -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25877B
CN113725877B CN202111006415.6A CN202111006415A CN113725877B CN 113725877 B CN113725877 B CN 113725877B CN 202111006415 A CN202111006415 A CN 202111006415A CN 113725877 B CN113725877 B CN 1137258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line
formula
energy storage
pow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06415.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25877A (zh
Inventor
杨梓俊
荆江平
陈辉
陈康
孙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te Grid Jiangsu Electric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06415.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258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258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8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258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258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28Arrangements for balancing of the load in a network by storage of energy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switching loads on to, or off from, network, e.g. progressively balanced loading
    • H02J3/144Demand-response operation of the power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3/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3/12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 H02J3/1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for adjusting voltage in ac networks by changing a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twork load by adjustment of reactive power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details of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AC mains or AC distribution networks
    • H02J2203/20Simulating, e g planning, reliability check, modelling or computer assisted design [CA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02B70/3225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40/30Reactive power compensation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 Y04S20/222Demand response systems, e.g. load shedding, peak shav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Supply And Distribution Of Alternating Curr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包括:S1、获取区域自治电网的网架结构、节点电源和负荷的时序数据、储能和电力线路的建设加固成本数据;S2、建立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S3、建立极端事件下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储能配置与线路加固优化模型;S4、建立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S5、建立典型的极端事件故障场景,求解得到各个典型故障场景下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S6、计算S5中各个方案的区域自治能力及经济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要求选取最优方案。解决了针对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评估指标片面不全面,考虑的故障场景简单理想,采用的保障可靠供电方案成本高不宜推广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配电网配置规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背景技术
台风、地震等发生概率较小但造成灾害极大的极端事件对电网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针对极端事件引起的电网故障,传统的电力系统“三道防线”(指依靠电网快速保护、预防控制、稳定控制、失步解列和电压频率紧急控制等手段对故障进行应对的策略)和“N-1”安全性判断准则(正常运行方式下电力系统中任意一元件因故障断开后,电力系统应能保持稳定运行和正常供电,其他元件不过负荷,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范围之内)已经不再适用,电网可靠性由于更加强调大平均特性也不能充分的解释和描述极端事件的特征。因此,区域自治电网的概念开始被提出,相应的区域自治能力也被定义为“电网在极端事件下减少故障造成的损失、维持尽可能高的运行功能并尽快恢复到正常供电状态的能力”。
目前,针对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评估分析的研究较少,且建立的评估指标较为片面,主要以电网的负荷曲线缺失面积为主,不能多维度体现区域自治电网的鲁棒性和迅速性等特点,同时也缺乏对经济性指标的考虑。此外,现有研究中考虑的故障场景比较简单和理想,采用的以线路加固为主的保障可靠供电方案具有成本高、不宜推广等问题。
针对上述提出的问题,现设计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有效解决评估中指标不全面、场景不合理、模型不通用等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针对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评估指标片面不全面,考虑的故障场景简单理想,采用的保障可靠供电方案成本高不宜推广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区域自治电网的网架结构、节点电源和负荷的时序数据、储能和电力线路的建设加固成本数据;
S2、建立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
S3、建立极端事件下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储能配置与线路加固优化模型;
S4、建立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S5、建立典型的极端事件故障场景,求解得到各个典型故障场景下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
S6、计算S5中各个方案的区域自治能力及经济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要求选取最优方案。
所述S2包括如下步骤:
S2.1、选定区域自治电网的系统性能函数;
S2.2、从鲁棒性和迅速性两个方面出发建立自治能力评估指标;
Rdeg=R0-Rpd
Tdo=tor-tee
S2.3、在前述基础上建立经济性成本评估指标;
所述S3中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为:
所述S4的求解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初始化线路故障状态、问题上下界UB和LB、误差ε和迭代次数k;
S4.2、对阶段一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S4.3、将输入阶段二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S4.4、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满足,则输出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结束计算;若不满足,则循环S4.2—S4.4。
进一步的,公式①中,Rop(t)表示极端事件发生后系统的性能函数,这里选择采用失负荷水平;toe为极端事件发生、性能函数开始下降的时刻,tor为极端事件结束、性能函数开始恢复的时刻;B表示区域电网内部所有节点的集合;wj为节点j处的负荷权重系数;为节点j在t时段失去的有功负荷。
公式②—⑥均为区域自治电网的自治能力指标,其中公式②、③、④、⑤为鲁棒性指标,公式⑥为迅速性指标,R1s表示性能损失水平,Spd表示性能函数下降的速度,Rdeg表示性能函数下降的程度,Tdo表示降额运行持续时间,Sr表示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速度,R0表示未发生极端事件前系统的性能函数水平,Rpd表示性能函数下降到的最低值,tee表示性能函数下降到最低点、系统开始降额运行的时刻,Tor表示系统性能函数恢复到正常状态水平的时刻。
公式⑦为区域自治电网的经济性指标,COST表示系统运行综合成本;Ci,t表示第i个设备在t时段的单位功率运行成本系数,Pi,t表示第i个设备在t时段的功率。
进一步的,公式⑧中,为线路加固的年投资成本;/>为储能的年投资成本,为负荷的年综合损失成本。
进一步的,和/>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⑨中,L表示区域电网内的所有线路集合;βL为线路加固资本回收系数;cL为单位长度线路加固成本;为线路ij的长度,单位km;hij表示线路的加固状态,0表示不加固,1表示加固。
公式⑩和公式中,/>表示储能的设备成本,/>表示储能的站址成本,表示运行维护成本,cP表示储能的单位功率成本系数,cE表示单位容量成本系数,/>为节点j的储能站址成本系数,com为储能的单位功率运行维护成本系数;/>为节点j处安装的储能的额定功率/>为节点j处安装的储能的额定容量;σj表示是否在节点j处安装储能,安装为1,不安装则为0。
公式中,Nd为极端事件年平均发生次数;cs为单位失负荷成本系数。
进一步的,优化模型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进一步的,公式和公式/>属于规划决策类约束,其中公式/>为节点允许安装的储能额定功率和容量约束,/>为节点j处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额定功率,/>为节点j处—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容量,公式/>是区域自治电网内允许安装的储能数量约束,NESS为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数量。
公式属于系统运行类约束,其中公式/>是节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平衡约束,其中,i,j,s均为节点,且π(j)为节点j的上游节点集合,δ(j)为节点j的下游节点集合;Pij,t为t时段线路ij上的有功功率,Qij,t为t时段线路ij上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上电源注入的有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上电源注入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输出的有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输出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未发生故障时的有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未发生故障时的无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失去的有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失去的无功负荷。
公式是电压松弛约束,Vi,t为t时段节点i的电压值,Vj,t为t时段节点j的电压值;V0为额定电压值;zij,t为t时段线路ij的开合状态,线路闭合时为1,线路断开时为0;rij和xij分别为线路ij的电阻值和电抗值;M为一个大于线路ij首末节点电压差值的常数。
公式是线路潮流约束,其中/>为线路ij的最大传输容量。
公式是节点失负荷约束。
公式是节点电源注入有功、无功功率约束,其中/>为节点j上电源的最大注入有功,/>为节点j上电源的最大注入无功。
公式是节点电压约束,其中/>为节点j处电压的最大值,/>为节点j处电压的最小值。
公式是储能放电功率约束。
公式是储能荷电状态约束,其中SOCmin为储能荷电状态的最小值,SOCmax为储能荷电状态的最大值;/>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剩余电量。
公式是储能电量平衡约束,其中ηd为储能的放电效率。
公式是储能初始电量状态约束,其中/>为极端事件发生前一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电量值,/>为极端事件发生前一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荷电状态值。
公式是正常运行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公式/>是极端事件发生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公式/>是电网降额运行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其中uij,t为t时段线路ij的故障状态,线路未发生故障时为1,发生故障时为0;tn为整个研究过程的开始时段;为各子区域线路的最大故障数,公式/>是线路开合状态约束。
进一步的,所述S5中典型故障场景如下:变电站全部失电、变电站部分母线停运、配电网中的部分馈线故障。
进一步的,所述S6中区域自治能力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包括:重要负荷损失量、非重要负荷损失量、投资成本、年综合失负荷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出的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充分考虑了极端事件造成的电网故障的时空特性,从系统性能函数变化的幅度、速度和持续时间等多个角度全方面刻画了区域自治电网的鲁棒性和迅速性两大特点,并通过与经济性指标相结合实现了电网运行和规划两个层面的综合评估;
2、本发明提出的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将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两种策略相协调,并考虑了极端事件下区域自治电网内部线路故障的不确定性,在极端事件发生期间保证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同时,降低了电网预防极端事件危害的投资预算,有效平衡了电网的区域自治能力和经济成本;
3、本发明提出的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包含了指标建立、模型优化和经济性分析全部过程,可以针对极端事件下区域自治电网的多个典型故障场景进行保障可靠供电方案的区域自治能力和经济性指标双重评估分析,能够更加直观的获取各个方案的优劣势,更利于选取适合电网需求的保障可靠供电方案。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整体评估分析方法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两阶段鲁棒优化配置模型的求解算法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改进IEEE33节点网架拓扑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区域自治电网的网架结构、节点电源和负荷的时序数据、储能和电力线路的建设加固成本数据;
S2、建立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
S2.1、选定区域自治电网的系统性能函数;
公式①中,Rop(t)表示极端事件发生后系统的性能函数,这里选择采用失负荷水平;toe为极端事件发生、性能函数开始下降的时刻,tor为极端事件结束、性能函数开始恢复的时刻;B表示区域电网内部所有节点的集合;wj为节点j处的负荷权重系数;为节点j在t时段失去的有功负荷。
S2.2、由于鲁棒性和迅速性更能直接有效地表征区域自治电网的自治能力,且易于量化计算,因此从鲁棒性和迅速性两个方面出发建立自治能力评估指标;
Rdeg=R0-Rpd
Tdo=tor-tee
公式②—⑥均为区域自治电网的自治能力指标,其中公式②、③、④、⑤为鲁棒性指标,公式⑥为迅速性指标,R1s表示性能损失水平,Spd表示性能函数下降的速度,Rdeg表示性能函数下降的程度,Tdo表示降额运行持续时间,Sr表示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速度,R0表示未发生极端事件前系统的性能函数水平,Rpd表示性能函数下降到的最低值,tee表示性能函数下降到最低点、系统开始降额运行的时刻,Tor表示系统性能函数恢复到正常状态水平的时刻。
S2.3、在前述基础上建立经济性成本评估指标;
公式⑦为区域自治电网的经济性指标,COST表示系统运行综合成本;Ci,t表示第i个设备在t时段的单位功率运行成本系数,Pi,t表示第i个设备在t时段的功率。
S3、建立极端事件下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储能配置与线路加固优化模型;
在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下进行以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为目标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时,既要考虑电网的自治能力,又要考虑方案的经济性成本。因此,建立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
公式⑧中,为线路加固的年投资成本;/>为储能的年投资成本,/>为负荷的年综合损失成本。其中/>和/>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⑨中,L表示区域电网内的所有线路集合;βL为线路加固资本回收系数;cL为单位长度线路加固成本;为线路ij的长度,单位km;hij表示线路的加固状态,0表示不加固,1表示加固。
公式⑩和公式中,/>表示储能的设备成本,/>表示储能的站址成本,表示运行维护成本,cP表示储能的单位功率成本系数,CE表示单位容量成本系数,/>为节点j的储能站址成本系数,com为储能的单位功率运行维护成本系数;/>为节点j处安装的储能的额定功率/>为节点j处安装的储能的额定容量;σj表示是否在节点j处安装储能,安装为1,不安装则为0。
公式中,Nd为极端事件年平均发生次数;cs为单位失负荷成本系数。
模型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公式和公式/>属于规划决策类约束,其中公式/>为节点允许安装的储能额定功率和容量约束,/>为节点j处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额定功率,/>为节点j处—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容量,公式/>是区域自治电网内允许安装的储能数量约束,NESS为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数量。
公式属于系统运行类约束,其中公式/>是节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平衡约束,其中,i,j,s均为节点,且π(j)为节点j的上游节点集合,δ(j)为节点j的下游节点集合;Pij,t为t时段线路ij上的有功功率,Qij,t为t时段线路ij上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上电源注入的有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上电源注入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输出的有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输出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未发生故障时的有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未发生故障时的无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失去的有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失去的无功负荷。
公式是电压松弛约束,Vi,t为t时段节点i的电压值,Vj,t为t时段节点j的电压值;V0为额定电压值;zij,t为t时段线路ij的开合状态,线路闭合时为1,线路断开时为0;rij和xij分别为线路ij的电阻值和电抗值;M为一个大于线路ij首末节点电压差值的常数。
公式是线路潮流约束,其中/>为线路ij的最大传输容量。
公式是节点失负荷约束。
公式是节点电源注入有功、无功功率约束,其中/>为节点j上电源的最大注入有功,/>为节点j上电源的最大注入无功。
公式是节点电压约束,其中/>为节点j处电压的最大值,/>为节点j处电压的最小值。
公式是储能放电功率约束。
公式是储能荷电状态约束,其中SOCmin为储能荷电状态的最小值,SOCmax为储能荷电状态的最大值;/>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剩余电量。
公式是储能电量平衡约束,其中ηd为储能的放电效率。
公式是储能初始电量状态约束,其中/>为极端事件发生前一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电量值,/>为极端事件发生前一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荷电状态值。
公式是正常运行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公式/>是极端事件发生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公式/>是电网降额运行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其中uij,t为t时段线路ij的故障状态,线路未发生故障时为1,发生故障时为0;tn为整个研究过程的开始时段;为各子区域线路的最大故障数,公式/>是线路开合状态约束。
S4、建立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为了求解步骤3中建立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建立求解算法如下:
S4.1、初始化线路故障状态、问题上下界UB和LB、误差ε和迭代次数k;
S4.2、对阶段一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1)、目标函数:
(2)、约束条件:
①、规划决策类约束:公式和/>
②、系统运行类约束:公式
③、
(3)、输出:
(4)、更新下界:
S4.3、将输入阶段二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1)、目标函数:
(2)、约束条件:
①、系统运行类约束:公式
②、线路状态约束:公式
(3)、输出;
(4)、更新上界:
S4.4、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满足,则输出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结束计算;若不满足,则循环S4.2—S4.4。
S5、建立典型的极端事件故障场景,求解得到各个典型故障场景下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
根据实际的电网结构和极端事件发生后线路产生的故障级别,建立典型故障场景如下:
(1)、变电站全部失电
①单个220kV变电站全部失电
②单个110kV变电站全部失电
(2)、变电站部分母线停运
(3)、配电网中的部分馈线故障
针对上述三种故障场景,分别计算得到相应的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
S6、计算S5中各个方案的区域自治能力及经济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要求选取最优方案。
计算下列区域自治能力指标和经济性指标:
(1)、重要负荷损失量
(2)、非重要负荷损失量
(3)、投资成本(包括线路加固成本、储能投资成本、储能站址成本、储能日常运行维护成本)
(4)、年综合失负荷成本
本发明以改进的IEEE33节点配电网为实施例进行测试,配电网的网架结构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中,设定电网的电压等级为10kV;研究的时间段为6:00–11:00,且8:00发生极端事件,时间间隔Δt为15min。通过实施例,展示了本发明通过所建立的优化模型和求解算法得到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结果,计算对比了各个方案的区域自治能力和经济性指标。
实施例测试结果表明,当与配电网相连接的馈线发生故障停运时,若不新建与其他馈线的联络线,则仅采用储能配置方案时,投资成本为655.38万元,负荷损失量为32.066kW,负荷损失成本为40.082万元;同时采用线路加固和储能配置的方案时,投资成本为532.96万元,负荷损失量为31.979kW,负荷损失成本为39.974万元。若新建一条与其他馈线的联络线,由于线路传输容量约束,此时仍需要通过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等措施才能实现区域自治,但投资成本和负荷损失量均有所下降。上述结果验证了本发明所提评估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

Claims (6)

1.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区域自治电网的网架结构、节点电源和负荷的时序数据、储能和电力线路的建设加固成本数据;
S2、建立区域自治电网自治能力和经济性评估指标体系;
S3、建立极端事件下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储能配置与线路加固优化模型;
S4、建立优化模型的求解算法;
S5、建立典型的极端事件故障场景,求解得到各个典型故障场景下的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
S6、计算S5中各个方案的区域自治能力及经济性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根据要求选取最优方案;
所述S2包括如下步骤:
S2.1、选定区域自治电网的系统性能函数;
S2.2、从鲁棒性和迅速性两个方面出发建立自治能力评估指标;
Rdeg=R0-Rpd
Tdo=tor-tee
S2.3、在前述基础上建立经济性成本评估指标;
所述S3中保障重要负荷可靠供电的两阶段鲁棒优化模型为:
所述S4的求解算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4.1、初始化线路故障状态、问题上下界UB和LB、误差ε和迭代次数k;
S4.2、对阶段一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S4.3、将输入阶段二模型,进行优化求解;
S4.4、判断是否满足收敛条件,若满足,则输出储能配置和线路加固方案,结束计算;若不满足,则循环S4.2-S4.4;
公式①中,Rop(t)表示极端事件发生后系统的性能函数,这里选择采用失负荷水平;toe为极端事件发生、性能函数开始下降的时刻,tor为极端事件结束、性能函数开始恢复的时刻;B表示区域电网内部所有节点的集合;wj为节点j处的负荷权重系数;为节点j在t时段失去的有功负荷;
公式②-⑥均为区域自治电网的自治能力指标,其中公式②、③、④、⑤为鲁棒性指标,公式⑥为迅速性指标,R1s表示性能损失水平,Spd表示性能函数下降的速度,Rdeg表示性能函数下降的程度,Tdo表示降额运行持续时间,Sr表示系统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速度,R0表示未发生极端事件前系统的性能函数水平,Rpd表示性能函数下降到的最低值,tee表示性能函数下降到最低点、系统开始降额运行的时刻,Tor表示系统性能函数恢复到正常状态水平的时刻;
公式⑦为区域自治电网的经济性指标,COST表示系统运行综合成本;Ci,t表示第i个设备在t时段的单位功率运行成本系数,Pi,t表示第i个设备在t时段的功率;
公式⑧中,为线路加固的年投资成本;/>为储能的年投资成本,/>为负荷的年综合损失成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和/>的计算公式如下:
公式⑨中,L表示区域电网内的所有线路集合;βL为线路加固资本回收系数;cL为单位长度线路加固成本;为线路ij的长度,单位km;hij表示线路的加固状态,0表示不加固,1表示加固;
公式⑩和公式中,/>表示储能的设备成本,/>表示储能的站址成本,/>表示运行维护成本,cP表示储能的单位功率成本系数,cE表示单位容量成本系数,/>为节点j的储能站址成本系数,com为储能的单位功率运行维护成本系数;/>为节点j处安装的储能的额定功率/>为节点j处安装的储能的额定容量;σj表示是否在节点j处安装储能,安装为1,不安装则为0;
公式中,Nd为极端事件年平均发生次数;cs为单位失负荷成本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优化模型需要满足以下约束条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公式和公式/>属于规划决策类约束,其中公式/>为节点允许安装的储能额定功率和容量约束,/>为节点j处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额定功率,/>为节点j处一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容量,公式/>是区域自治电网内允许安装的储能数量约束,NEss为允许安装的储能最大数量;
公式属于系统运行类约束,其中公式/>是节点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平衡约束,其中,i,j,s均为节点,且π(j)为节点j的上游节点集合,δ(j)为节点j的下游节点集合;Pij,t为t时段线路ij上的有功功率,Qij,t为t时段线路ij上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上电源注入的有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上电源注入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输出的有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输出的无功功率;/>为t时段节点j处未发生故障时的有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未发生故障时的无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失去的有功负荷,/>为t时段节点j处失去的无功负荷;
公式是电压松弛约束,Vi,t为t时段节点i的电压值,Vj,t为t时段节点j的电压值;V0为额定电压值;zij,t为t时段线路ij的开合状态,线路闭合时为1,线路断开时为0;rij和xij分别为线路ij的电阻值和电抗值;M为一个大于线路jj首末节点电压差值的常数;
公式是线路潮流约束,其中/>为线路ij的最大传输容量;
公式是节点失负荷约束;
公式是节点电源注入有功、无功功率约束,其中/>为节点j上电源的最大注入有功,/>为节点j上电源的最大注入无功;
公式是节点电压约束,其中/>为节点j处电压的最大值,/>为节点j处电压的最小值;
公式是储能放电功率约束;
公式是储能荷电状态约束,其中SOCmin为储能荷电状态的最小值,SOCmax为储能荷电状态的最大值;/>为t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剩余电量;
公式是储能电量平衡约束,其中ηd为储能的放电效率;
公式是储能初始电量状态约束,其中/>为极端事件发生前一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电量值,/>为极端事件发生前一时段节点j处储能的荷电状态值;
公式是正常运行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公式/>是极端事件发生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公式/>是电网降额运行阶段的线路故障状态约束,其中uij,t为t时段线路ij的故障状态,线路未发生故障时为1,发生故障时为0;tn为整个研究过程的开始时段;为各子区域线路的最大故障数,公式/>是线路开合状态约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典型故障场景如下:变电站全部失电、变电站部分母线停运、配电网中的部分馈线故障。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区域自治能力指标和经济性指标包括:重要负荷损失量、非重要负荷损失量、投资成本、年综合失负荷成本。
CN202111006415.6A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Active CN1137258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6415.6A CN113725877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06415.6A CN113725877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5877A CN113725877A (zh) 2021-11-30
CN113725877B true CN113725877B (zh) 2024-01-30

Family

ID=786792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06415.6A Active CN113725877B (zh) 2021-08-30 2021-08-30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258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5809836B (zh) * 2023-02-09 2023-05-23 华南理工大学 考虑分布式储能应急供电能力的配电网韧性规划的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3131A1 (zh) * 2013-04-23 2014-10-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响应的大电网全态势在线一体化量化评估方法
CN105139095A (zh) * 2015-09-23 2015-12-09 河海大学 基于属性区间模型的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CN107611966A (zh) * 2017-09-20 2018-01-19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差异可靠性的有源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9286206A (zh) * 2018-11-29 2019-01-2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
CN110288208A (zh) * 2019-06-10 2019-09-2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辐射型配电网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CN113098012A (zh) * 2021-05-24 2021-07-09 东南大学 一种含dg配电网的区域自治能力评估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1399042B2 (en) * 2018-07-25 2022-07-26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Secure overlay communication model for decentralized autonomous power grid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4173131A1 (zh) * 2013-04-23 2014-10-30 国家电网公司 一种基于响应的大电网全态势在线一体化量化评估方法
CN105139095A (zh) * 2015-09-23 2015-12-09 河海大学 基于属性区间模型的配电网运行状态评估方法
CN107611966A (zh) * 2017-09-20 2018-01-19 天津大学 一种考虑差异可靠性的有源配电网供电能力评估方法
CN109286206A (zh) * 2018-11-29 2019-01-29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一种基于单元网布局下的多级能源主动调控方法
CN110288208A (zh) * 2019-06-10 2019-09-27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一种辐射型配电网可靠性与经济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CN113098012A (zh) * 2021-05-24 2021-07-09 东南大学 一种含dg配电网的区域自治能力评估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考虑投资主体利益的区域配电网储能系统经济性分析;施泉生;姜瑞合;;科技和产业(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25877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77354A (zh) 基于全网监视无功补偿技术的节能管理平台
CN113725877B (zh) 一种区域自治电网模式保障可靠供电经济性评估分析方法
CN111555265B (zh) 一种基于可靠性约束的馈线自动化设备最优改造方法
CN110676839A (zh) 一种交直流混合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方法及系统
CN108075476A (zh) 一种基于潮流转移关系的安全约束最优潮流方法
CN111931355B (zh) 一种考虑n-1安全准则的配电网与储能联合规划方法
CN110929212A (zh) 大电网薄弱热稳定断面搜索及限额制定的在线计算方法
CN111555266B (zh) 一种基于可靠性约束的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综合规划方法
CN105140973A (zh) 一种考虑交流侧故障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可靠性评估方法
CN116014790A (zh) 一种含分布式能源的配电网弹性评估方法
CN113112142A (zh) 智能配电网自愈能力评估方法
CN117422299A (zh) 一种含多状态风电场的输变电系统风险评估方法
CN111126841A (zh) 一种基于随机潮流的配电网负荷转供能力评价方法
Wang et al. Early warning of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based on bp neural network considering the influence of extreme weather
CN115238457A (zh) 一种综合性能源系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和装置
CN114881390A (zh) 一种计及电网安全约束的变电站主接线风险评估方法
Gao et al. Optimal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Model of Distribution Network for Improving Reliability
CN111160746B (zh) 基于风险评估的智能配电网规划评价方法
Liu et al. A resilience enhancement scheme of cyber-physical power system for extreme natural disasters
Wang et al. Configuration optimization of energy storage power station considering failure cost
CN112865087B (zh) 配电网故障恢复方法及终端设备
CN115994631B (zh) 一种基于韧性提升的配电网容量规划方法及系统
CN114336749B (zh) 一种配电网优化方法、系统、装置及存储介质
Zhou et al. A Rapid Risk-Based Prevention Control Method of Power System
Li et al. A Power Grid Planning Method Considering Dynamic Limit of Renewable Energy Security Constraint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