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7488A -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7488A
CN113717488A CN202111036124.1A CN202111036124A CN113717488A CN 113717488 A CN113717488 A CN 113717488A CN 202111036124 A CN202111036124 A CN 202111036124A CN 113717488 A CN113717488 A CN 1137174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material
smoke
flame
parts
wood composi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3612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詹建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ojiang County Dafeng Wood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ojiang County Dafeng Woo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ojiang County Dafeng Wood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ojiang County Dafeng Wood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3612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74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74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74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51/00Compositions of graft polymers in which the grafted component i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89/00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polymerising monomers on to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8F251/00 - C08F287/00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55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molybdenu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2Phosphorus-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21Phosphates
    • C08K2003/322Ammonium phosphate
    • C08K2003/323Ammonium polyphosph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7/00Properties characterising the ingredient of the composition
    • C08L2207/06Properties of polyethylene
    • C08L2207/066LDPE (radical proces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ry Formation Of Fiberboard And The Like (AREA)
  • Chemical And Physical Treatments For Wood And The Like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成分组成: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其力学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优异的防火阻燃性能,点燃时间长不易燃烧,燃烧时产热产烟量小,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家居建材、装修装饰领域,具有极佳的市场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增长,对木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是,作为一个森林结构失衡和资源匮乏的国家,木材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木材供应的紧缺已成为制约我国建筑家具行业发展的瓶颈,木质复合材料是以木材(其各种形态,包括粉体、纤维、单板和刨花等)为基体材料再加上其他的增强材料或功能材料复合而成是具有承受一定载荷的或具有某些特定性能的复合材料,木质复合材料的最大特点在于不仅能保持原单一组分材料各自的特性,而且可以性能互补,使材料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因而逐渐在建筑家具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的木质复合材料多采用植物填料(木材、竹材)和塑料填料复合,然而由于植物填料与塑料填料相容性差,会导致木质复合材料机械性能降低,限制了其应用,另一方面塑料填料更易燃烧,且燃烧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就更不利于其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
进一步地,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40-6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20-3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2份、纳米纤维素3-5份、埃洛石纳米管1-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0.2份、抗氧剂0.1-0.2份。
进一步地,所述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木粉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10-3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0-45℃搅拌反应90-12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1-5h后,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加入,超声振荡30-50min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30-150℃反应36-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40-60℃干燥15-20h。
进一步地,所述钼系化合物为三氧化钼、八钼酸铵、磷钼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为LDPE、LLDPE的组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的组合物。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粒料注塑成型。
进一步地,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0-185℃,压力为8-10MPa。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改性后的木粉表面接枝了甲基丙烯酸甲酯可以改变木粉与塑料填料之间的界面粘合性,阻碍了木粉的团聚倾向,相应的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得到很大提高,处理效果优于目前只用硅烷偶联剂处理木粉的方法,聚磷酸铵遇热膨胀碳化可以在燃烧时隔绝空气和热量,钼系化合物能促进炭层的生成,减少烟雾释放量,而且还能将形成芳香族烟尘的母体牢固地键合在燃烧生成的金属-芳香系复合物中,降低有毒有害气体浓度,与聚磷酸铵由良好的协同性,埃洛石纳米管受热时在酸源、炭源和气源的共同作用下,能形成微孔结构的阻隔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隔热隔质,起到阻燃作用,而且其所含的高价的硅元素与铝元素提供的金属阳离子能够与聚磷酸铵受热分解产生的聚磷酸发生作用,促进聚磷酸的交联从而提高了炭层的黏度,形成了阻隔效果更佳的炭层结构,过氧化二异丙苯能使LDPE、LLDPE发生交联,使材料结构也变得更加稳固,同时还增强了木粉和塑料填料之间的粘合力,本发明所制备的木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优异的防火阻燃性能,点燃时间长不易燃烧,燃烧时产热产烟量小,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家居建材、装修装饰领域,具有极佳的市场应用前景。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1: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5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25份、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15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份、纳米纤维素5份、埃洛石纳米管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份、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组成的抗氧剂0.1份。
其中,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杨木粉用质量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2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1:1组成的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5℃搅拌反应10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5h除去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固体干燥即可。
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加入,超声振荡5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50℃反应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60℃干燥15h。
制备方法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区温度为160℃、2区温度为170℃、3区温度为180℃、4区温度为180℃、5区温度为180℃、6区温度为170℃、机头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80r/min,粒料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5℃,压力为10MPa。
实施例2: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6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20份、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份、纳米纤维素5份、埃洛石纳米管2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2份、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组成的抗氧剂0.1份。
其中,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杨木粉用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1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2:1组成的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5℃搅拌反应12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2h除去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固体干燥即可。
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加入,超声振荡5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40℃反应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50℃干燥15h。
制备方法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区温度为160℃、2区温度为170℃、3区温度为180℃、4区温度为180℃、5区温度为180℃、6区温度为170℃、机头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80r/min,粒料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5℃,压力为10MPa。
实施例3: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6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30份、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份、纳米纤维素5份、埃洛石纳米管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2份、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组成的抗氧剂0.2份。
其中,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杨木粉用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3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3:1组成的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5℃搅拌反应12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5h除去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固体干燥即可。
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加入,超声振荡5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50℃反应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60℃干燥20h。
制备方法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区温度为160℃、2区温度为170℃、3区温度为180℃、4区温度为180℃、5区温度为180℃、6区温度为170℃、机头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80r/min,粒料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5℃,压力为10MPa。
实施例4: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4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20份、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份、纳米纤维素3份、埃洛石纳米管1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份、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组成的抗氧剂0.1份。
其中,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杨木粉用质量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1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1:1组成的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0℃搅拌反应9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1h除去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固体干燥即可。
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加入,超声振荡3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30℃反应36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40℃干燥15h。
制备方法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复合材料、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区温度为160℃、2区温度为170℃、3区温度为180℃、4区温度为180℃、5区温度为180℃、6区温度为170℃、机头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80r/min,粒料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0℃,压力为8MPa。
实施例5: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6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八钼酸铵复合材料20份、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份、纳米纤维素5份、埃洛石纳米管1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2份、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组成的抗氧剂0.1份。
其中,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杨木粉用质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1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3:1组成的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5℃搅拌反应9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5h除去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固体干燥即可。
酚醛树脂/聚磷酸铵/八钼酸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八钼酸铵加入,超声振荡3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50℃反应36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60℃干燥15h。
制备方法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八钼酸铵复合材料、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区温度为160℃、2区温度为170℃、3区温度为180℃、4区温度为180℃、5区温度为180℃、6区温度为170℃、机头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80r/min,粒料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5℃,压力为8MPa。
实施例6: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4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磷钼酸铵复合材料30份、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1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2份、纳米纤维素3份、埃洛石纳米管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份、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按质量比1:1组成的抗氧剂0.2份。
其中,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杨木粉用质量浓度为3%的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3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按质量比1:3组成的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0℃搅拌反应12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1h除去多余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过滤,固体干燥即可。
酚醛树脂/聚磷酸铵/磷钼酸铵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磷钼酸铵加入,超声振荡5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30℃反应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40℃干燥20h。
制备方法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LDPE、LLDPE按质量比1:1的组合物、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挤出机各区段温度为:1区温度为160℃、2区温度为170℃、3区温度为180℃、4区温度为180℃、5区温度为180℃、6区温度为170℃、机头温度为150℃,螺杆转速为80r/min,粒料注塑成型,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0℃,压力为10MPa。
对比例1:
对比例1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木粉不经过改性处理。
对比例2:
对比例2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将酚醛树脂、聚磷酸铵、三氧化钼分开加入。
酚醛树脂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超声振荡50min分散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50℃反应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60℃干燥15h。
对比例3:
对比例3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加入埃洛石纳米管。
对比例4:
对比例4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区别在于,不加入过氧化二异丙苯。
性能测试:
①参照GB/T1041-2008、GB/T9341-2008、GB/T1843-2008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6、对比例1-4所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各项力学性能。
测试结果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BDA0003247135810000121
②按照ISO5660-1《对火反应试验-热释放、产烟量及质量损失速率第1部分:热释放速率(锥形量热仪法)》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6、对比例1-4所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燃烧参数-即点燃时间、总热释放量、总生烟量。
按照GB/T2406.2-2009《塑料用氧指数法测定燃烧行为第2部分:室温试验》,测试本发明实施例1-6、对比例1-4所制备木质复合材料的极限氧指数。
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
表2:
Figure BDA0003247135810000131
由上表1和表2可知,本发明木质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良好,而且具有优异的防火阻燃性能,点燃时间长不易燃烧,燃烧时产热产烟量小,可以被广泛应用到家居建材、装修装饰领域,具有极佳的市场应用前景。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成分组成:
改性木粉40-60份、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20-30份、聚乙烯10-20份、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1-2份、纳米纤维素3-5份、埃洛石纳米管1-3份、过氧化二异丙苯0.1-0.2份、抗氧剂0.1-0.2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木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木粉用氢氧化钠溶液浸渍处理10-30min后滤出,水洗至中性后加入到水中,搅拌使其均匀分散,再加入引发剂和甲基丙烯酸甲酯,升温至40-45℃搅拌反应90-120min,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后加入DMF中,搅拌1-5h后,过滤,所得固体干燥即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为过硫酸钾、亚硫酸氢钠的组合物。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如下:
将线性酚醛树脂加入乙醇中,再将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加入,超声振荡30-50min后,再将六亚甲基四胺加入,反应液密封后转移至水热反应釜中,130-150℃反应36-48h,所得凝胶状固体于40-60℃干燥15-20h。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钼系化合物为三氧化钼、八钼酸铵、磷钼酸铵中的至少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为LDPE、LLDPE的组合物。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剂为抗氧剂1010、聚乙烯蜡的组合物。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如下:
将改性木粉、酚醛树脂/聚磷酸铵/钼系化合物复合材料、聚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纳米纤维素、埃洛石纳米管、过氧化二异丙苯、抗氧剂混合均匀后加入到挤出机中挤出造粒,粒料注塑成型。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其特征在于,注塑成型的温度为180-185℃,压力为8-10MPa。
CN202111036124.1A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7174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6124.1A CN113717488A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36124.1A CN113717488A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7488A true CN113717488A (zh) 2021-11-30

Family

ID=786816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36124.1A Pending CN113717488A (zh) 2021-09-06 2021-09-06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7488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683A (zh) * 2021-07-13 2021-10-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勃姆石-纳米纤维素纤维-埃洛石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0165A (zh) * 2008-02-28 2008-07-30 上海交通大学 聚乙烯基热可塑性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17534A (zh) * 2009-11-05 2010-06-02 宁波一舟塑胶有限公司 菱镁矿微粉辅助阻燃的膨胀无卤阻燃电子线外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403A (zh) * 2013-07-01 2013-10-0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无卤膨胀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719A (zh) * 2015-01-19 2015-06-2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聚丙烯酸酯包覆木粉的木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40399A (zh) * 2015-12-04 2016-03-30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9163A (zh) * 2017-06-30 2017-09-22 李欢 一种埃洛石纳米管增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5862A (zh) * 2018-09-13 2019-01-25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230165A (zh) * 2008-02-28 2008-07-30 上海交通大学 聚乙烯基热可塑性木塑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1717534A (zh) * 2009-11-05 2010-06-02 宁波一舟塑胶有限公司 菱镁矿微粉辅助阻燃的膨胀无卤阻燃电子线外被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3333403A (zh) * 2013-07-01 2013-10-02 北京化工大学 一种无卤膨胀阻燃聚烯烃电缆护套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725719A (zh) * 2015-01-19 2015-06-24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聚丙烯酸酯包覆木粉的木塑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05440399A (zh) * 2015-12-04 2016-03-30 沈阳化工大学 一种聚乙烯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189163A (zh) * 2017-06-30 2017-09-22 李欢 一种埃洛石纳米管增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65862A (zh) * 2018-09-13 2019-01-25 湖南省林业科学院 一种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汪菊英等: "《塑料助剂品种及选用速查手册》", 文化发展出版社, pages: 44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01683A (zh) * 2021-07-13 2021-10-15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勃姆石-纳米纤维素纤维-埃洛石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CN113501683B (zh) * 2021-07-13 2022-06-21 浙江理工大学 一种勃姆石-纳米纤维素纤维-埃洛石复合阻燃材料的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419106B (zh) 一种无卤阻燃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625356B (zh) 一种木质素基三聚氰胺含磷阻燃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063019A (zh) 一种生物质复合聚磷酸铵膨胀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961372B (zh) 一种木质素基含氮磷元素阻燃剂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147263A (zh) 一种阻燃木塑复合材料
CN113717488A (zh) 一种抑烟阻燃型木质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0259B (zh) 一种分布调控添加有ommt的eva/pa6阻燃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CN104312093A (zh) 一种无卤阻燃pbt/pp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0054809B (zh) 一种复合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其在聚丙烯中的应用
CN104312092B (zh) 一种氮磷复配膨胀型无卤阻燃剂及其在木塑复合材料的应用
CN111621100A (zh) 一种建筑模板用改性pe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14806068A (zh) 一种高强度高刚性的环保耐候abs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98805B (zh) 一种改性阻燃工程塑料
CN111690205A (zh) 一种新型阻燃改性塑料及其生产工艺
CN113956607A (zh) 一种基于玻璃纤维布增强的透明模压板及其加工工艺
CN113512301A (zh) 一种功能化石墨烯改性聚丙烯木塑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736237A (zh) 一种改性淀粉热塑性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6497119A (zh) 一种阻燃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0249A (zh) 一种橡塑阻燃添加剂及含有其的橡塑材料
CN109897346A (zh) 一种制备阻燃抑烟碳纤维增强pet复合材料的方法
CN104845244A (zh) 一种碳纤维增强和纳米竹碳抗菌的ptt功能母粒
CN100400578C (zh) 一种抗渗析复合无卤阻燃剂的制备方法
CN110591206A (zh) 一种阻燃聚乙烯木塑发泡型材及其制备方法
CN114921016B (zh) 一种用于聚乙烯改性的黑色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81154B (zh) 一种纺织品阻燃剂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