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6347B -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方法及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方法及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16347B CN113716347B CN202111014168.4A CN202111014168A CN113716347B CN 113716347 B CN113716347 B CN 113716347B CN 202111014168 A CN202111014168 A CN 202111014168A CN 113716347 B CN113716347 B CN 11371634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articulate matter
- flow control
- air
- particulate
- ga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04—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pneumatically through pipes or tubes; Air slides
- B65G53/16—Gas pressure systems operating with fluidisation of the materia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2—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 B65G53/521—Adaptations of pipes or tubes means for preventing the accumulation or for removal of deposit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58—Devices for accelerating or decelerating flow of the materials; Use of pressure genera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0—Devices for separating the materials from propellant ga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53/00—Conveying materials in bulk through troughs, pipes or tubes by floating the materials or by flow of gas, liquid or foam
- B65G53/34—Details
- B65G53/66—Use of indicator or control devices, e.g. for controlling gas pressure, for controlling proportions of material and gas, for indicating or preventing jamming of materia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ir Transport Of Granular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以解决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的技术问题。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控流调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颗粒物输送技术,具体涉及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颗粒物气力输送顾名思义是指利用气流来推动管道中的颗粒物流动从而实现颗粒物输送的技术。一种常见的颗粒物气力输送方式,是通过气体对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形成气体-颗粒物混合流(俗称气固两相流),然后再通过管道将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输送到目的地,并且,随着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到达目的地,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也会被自动地引出并排入大气环境中。
颗粒物气力输送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被输送的颗粒物沉降并停止流动进而堵塞管道。现有颗粒物气力输送技术中,为防止被输送的颗粒物沉降,惯用思路是赋予进入管道的颗粒物一个较快的初始流速。将这种思路运用在上述颗粒物气力输送方式中,就是要让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较高。当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较高时,相当于在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创造一个较大的压差,从而确保颗粒物的初始流速较快。
另一方面,颗粒物的堆密度也会对该颗粒物的气力输送产生重要影响。颗粒物的堆密度越高,颗粒物越容易沉降,相应的,对单位质量的颗粒物进行流化就需要更多的气体(这样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会更高);相反,颗粒物的堆密度越低,颗粒物越容易悬浮,相应的,对单位质量的颗粒物进行流化就需要较少的气体(这样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更低)。因此,如果待输送的颗粒物的堆密度较高时,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往往会进一步加大。
基于上述内容,现有的颗粒物气力输送技术实际上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较大,相应的,颗粒物的初始流速较快,这样,将容易导致管道相应部位迅速磨损。这个问题在目前实际应用的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中普遍存在,通常的解决办法是对管道进行防磨损强化,从而造成使用成本的增加。
此外,现有的颗粒物气力输送技术针对不同堆密度的颗粒物通常需要对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进行调整,但这种调整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要么颗粒物流速过高而进一步加剧管道磨损,要么颗粒物流速过低而沉降并堵塞管道。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以解决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申请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控流调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设定为: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阻断而停止排气。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采用阀前压力调节阀。所述阀前压力调节阀可以选择为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环境导通,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于该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为该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M倍,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6的实数,优选为1.2-5。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比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0.1-0.35Mpa、优选高0.1-0.2Mpa。
可选的,所述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所述控流调压器设置在该除尘器的排气口的下游。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控流调压装置,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包括:缓冲罐,用于接收从所述排气通道输送而来的气体然后使该气体经过缓冲罐中的缓冲腔体后再从缓冲罐的排气口排出;所述控流调压器,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相连,该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放散器连接。所述放散器优选放散消声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该除尘器的排气口的下游。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口至所述除尘器的进气口之间、从所述除尘器的排气口至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之间以及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至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之间的任意一个排气通道横截面面积均≥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的横截面面积。
可选的,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缓冲罐之间的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该截止阀在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进行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开启,在所述除尘器进行反吹清灰时关闭。
可选的,所述除尘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除尘器的待除尘气体腔室的底部直接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
可选的,所述缓冲罐连接有当该缓冲罐中的气压达到设定阈值时自动开启排气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排气口可以通过与所述控流调压器并联的排气管道与所述放散器连接。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通过卸料通道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该卸料通道上设有卸料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为采用弧形仓顶封头结构的压力容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上设有工作平台,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该除尘器的排气口的下游,所述除尘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工作平台具有作为所述除尘器的操作检修平台的区域。
可选的,所述系统包括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颗粒物输送机构,用于沿设定路线输出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中收集的作为第二待输送的颗粒物的颗粒物;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从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传来的颗粒物,且该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独立地气压。
可选的,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环境相通。
可选的,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包含:第二颗粒物流化器,通过卸料阀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卸料口连接,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来自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二颗粒物输送管,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设置在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上方,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底部通过卸料机构与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该卸料机构上设有卸料阀。
可选的,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和/或第二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用于向自身输送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提供轴向补压气流的至少一个补气节点。
可选的,当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所述补气节点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相邻的前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并≥相邻的后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且>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
可选的,当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所述补气节点后,第二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相邻的前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并≥相邻的后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且>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的压力值。
可选的,所述补气节点为直管段补气节点,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通过设置在对应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内壁上并朝向颗粒物输送方向的喷口向该对应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补气。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该装置包括控流调压器,设置在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通过气力输送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设定为: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阻断而停止排气。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采用阀前压力调节阀。所述阀前压力调节阀可以选择为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环境导通,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于该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
可选的,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为该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M倍,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6的实数,优选为1.2-5,更优选为1.2-3。
可选的,包括控流调压装置,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包括:缓冲罐,用于接收从所述排气通道输送而来的气体然后使该气体经过缓冲罐中的缓冲腔体后再从缓冲罐的排气口排出;所述控流调压器,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相连,该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放散器连接。所述放散器优选放散消声器。
可选的,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该除尘器的排气口的下游。
可选的,所述除尘器设置在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除尘器的待除尘气体腔室的底部直接与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除尘器的旁侧,所述缓冲罐的底部通过卸料通道与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该卸料通道上设有卸料阀。
可选的,所述颗粒物回收仓为采用弧形仓顶封头结构的压力容器;所述颗粒物回收仓上设有工作平台,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工作平台还具有作为所述除尘器的操作检修平台的区域。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方法。该方法用于上述第一个方面的系统或用于上述第二个方面的装置,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对所述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从而在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上维持相应的背压。
可选的,在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前,先对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充气并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限制充入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中的气体经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和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而将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中的压力控制在设定范围,然后当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的内部气压值达到设定阈值时令第一颗粒物流化器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
根据本申请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该控制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控制装置控制相关的执行机构执行上述第三个方面的方法。
根据本申请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用于向自身输送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提供轴向补压气流的至少一个直管段补气节点;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通过设置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内壁上并朝向颗粒物输送方向的喷口向该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补气。
可选的,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包括: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的前部用于与前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对接,第一管接头的后部的端面为锥形面,第一管接头的侧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的前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管接头的后部用于与后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对接,第二管接头的前部与后部之间为锥形变径管;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被设计成沿轴向相对距离可调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相互连接后,第二管接头在第一管接头的外侧形成环形布气腔,该环形布气腔用于连接补气气源,并且,所述相互连接后,所述锥形面与所述锥形变径管的内壁的配合间隙形成与环形布气腔连通的环形斜缝,该环形斜缝构成所述喷口。
可选的,所述环形斜缝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之后相交。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接头的内壁上在所述环形斜缝的出口一段形成弧形导流唇边。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采用第一法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采用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可变。
可选的,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内壁为耐磨材料的中间连接管与前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和后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对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接头的前端通过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与前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对接,该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法兰,所述第三法兰与第一法兰以及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根据本申请的第六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补气装置,包括:第一管接头,所述第一管接头的前部用于与前一节颗粒物输送管对接,第一管接头的后部的端面为锥形面,第一管接头的侧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第二管接头,所述第二管接头的前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二管接头的后部用于与后一节颗粒物输送管对接,第二管接头的前部与后部之间为锥形变径管;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被设计成沿轴向相对距离可调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相互连接后,第二管接头在第一管接头的外侧形成环形布气腔,该环形布气腔用于连接补气气源,并且所述相互连接后,所述锥形面与所述锥形变径管的内壁的配合间隙形成与环形布气腔连通的环形斜缝,该环形斜缝构成所述喷口。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采用第一法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采用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可变。
可选的,所述第一管接头的前端通过内壁为耐磨材料的中间连接管与前一节颗粒物输送管对接,该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上设有第三法兰,所述第三法兰与第一法兰以及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
以往,在颗粒物气力输送过程中,当颗粒物被输送到目的地以后,人们总是希望随着颗粒物一起带来的气体能够迅速被排放掉,这样才不至于增加后续颗粒物输送的阻力。而上述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巧妙的突破了这种惯有思维的局限,通过设置在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的控流调压器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从而可以在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上维持相应的背压,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
具体而言,由于所述背压的存在,要实现颗粒物气力输送,必然需要提高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被释放时的压力(即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来抵消这个背压,这样,由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被释放时的压力提高,也就是说单位质量的颗粒物进行流化时混合的气体更多,那么对于堆密度较低的颗粒物显然能够被充分流化而悬浮起来以实现气力输送,而对于堆密度较高的颗粒物也依然能够相对更容易地被更多的气体流化而悬浮起来以实现气力输送。更重要的是,尽管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被释放时的压力提高,由于所述背压的存在,因此,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被释放时的压力与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之间的压差并不必同等提高,故颗粒物的初始流速容易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即更好的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时颗粒物初始流速,有助于减缓对相关设备的磨损。
可见,上述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对促进颗粒物气力输送、更好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时颗粒物初始流速以及提高对不同堆密度的颗粒物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实现条件,因此,上述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有助于更好的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说明。本申请提供的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辅助对本申请的理解,附图中所提供的内容及其在本说明书中有关的说明可用于解释本申请,但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的现场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颗粒物流化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补气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补气节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在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说明前,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在包括下述说明在内的各部分中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些技术方案、技术特征及有关的组合均可以被赋予特定的技术主题而被相关专利所保护。
下述说明中涉及到的本申请实施例通常仅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专利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及相应权利要求书及有关的部分中的术语“包括”、“包含”、“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此外,术语“压力”均是指气压,且涉及的气压值,未特别说明时均指表压值。其他相关术语和单位,均可基于本说明书提供相关内容得到合理的解释。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的现场布局示意图。如图1所示,一工厂场地10的一处设有料仓11,该料仓11中储存有颗粒物,该料仓11中的颗粒物需要被送往工厂场地10的另一处,即目的地。将料仓11中的颗粒物送往目的地可以是基于任何可能的理由或应用场景。比如:所述料仓11为除尘器的灰仓,用于储存除尘器收集的粉尘;这种情况下,需要将灰仓中的粉尘输送到目的地的灰库中以便由车辆集中在灰库来装载粉尘。又比如:所述料仓11为储存作为某种工业原料的粒料的料仓;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料仓11中的粒料输送到目的地的料仓中以便能够适时地投入使用。为了将所述料仓11中的颗粒物送往目的地,本申请采用了气力输送方式。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为了实现气力输送,如图1-2所示,采用了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和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其中,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这里的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就是料仓11中的颗粒物),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由于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与料仓11之间往往存在障碍物12,比如图1中的厂房或其他建设在工厂场地10上的设备设施,这时,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通常不能完全设置成一根笔直的管道,而是需要根据情况进行一次或多次“拐弯”(如图1所示)。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到这里,仅就上面描述的内容而言,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尚属于一种典型的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其作用是将料仓11中的颗粒物输送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
正如本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所言,颗粒物气力输送成功的关键在于防止被输送的颗粒物沉降并停止流动进而堵塞管道。现有颗粒物气力输送技术中,为防止被输送的颗粒物沉降,惯用思路是赋予进入管道的颗粒物一个较高的初始流速。如果将这种思路运用在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中,就是要让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也就是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较高。因此,如根据目前的常规做法,需要将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设在0.5Mpa以上。另外,颗粒物的堆密度也会对该颗粒物的气力输送产生重要影响。颗粒物的堆密度越高,颗粒物越容易沉降,相应的,对单位质量的颗粒物进行流化就需要更多的气体(这样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会更高);相反,颗粒物的堆密度越低,颗粒物越容易悬浮,相应的,对单位质量的颗粒物进行流化就需要较少的气体(这样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更低)。因此,当料仓11中的颗粒物的堆密度较高时,如根据目前的常规做法,还需要将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进一步提高。总之,调节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是目前控制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的主要手段;并且,将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设定的较高是目前的常规做法,这就导致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压差较大,使得颗粒物的初始流速较快,容易导致管道相应部位迅速磨损。
针对上述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的控制手段单一且这种单一控制手段容易带来的相关问题,下面将提供改进后的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
如图1-2所示,改进后的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以及控流调压器242。根据前述内容可知: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这里的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就是料仓11中的颗粒物),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此外,所述控流调压器242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该控流调压器242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
以往,对于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而言,当颗粒物被输送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以后,人们总是希望随着颗粒物一起带来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迅速被排放掉,这样才不至于增加后续颗粒物输送的阻力。而改进后的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巧妙的突破了这种惯有思维的局限,通过设置在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的控流调压器242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从而可以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即颗粒物气力输送路径)上维持相应的背压,由于所述背压的存在,要实现颗粒物气力输送,必然需要提高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来抵消这个背压,这样,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中,单位质量的颗粒物进行流化时混合的气体更多,无论是对于堆密度较低的颗粒物还是堆密度较高的颗粒物,均能够促进颗粒物流化而悬浮起来以实现气力输送。更重要的是,尽管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提高,由于所述背压的存在,因此,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与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之间的压差并不必同等提高,故颗粒物的初始流速容易控制在一个相对较低的状态,有助于减缓对相关设备的磨损。可见,上述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及方法,对促进颗粒物气力输送、更好控制颗粒物气力输送时颗粒物初始流速以及提高对不同堆密度的颗粒物的适应能力提供了实现的条件。
所述控流调压器242还可以设定为:当该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阻断而停止排气。在此基础上,所述控流调压器242具体可以采用阀前压力调节阀。此外,所述阀前压力调节阀242更具体可优选为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当控流调压器242采用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时,该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可以自动根据预设的阀前压力控制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的启闭,实现当实际阀前压力未达到预设的阀前压力时关闭,此时控流调压器242停止排气,而当实际阀前压力达到预设的阀前压力时打开,此时控流调压器242启动排气。当所述控流调压器242设定为当该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阻断而停止排气后,能够快速且准确的使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这样,在一些情况下,比如,由于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长度较长和/或待输送的颗粒物的堆密度较高而需要使整个所述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尤其是需要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在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之前就通过充气(补气)产生并维持一定的压力从而更好的防止颗粒物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中沉降的这种情况下,能够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242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上迅速地产生所需的压力并同时减少产生该压力所消耗的(补气)气体量。
当然,所述控流调压器242也可以通过其他的节流方式来实现该控流调压器242的功能。比如,所述控流调压器242可以采用节流孔板;在此基础上,可通过更换节流孔板可以实现流量调节,从而可以改变控流调压器242进气口设定的压力值。
通常而言,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排气口可与外界大气环境导通,这样,就为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的气流提供了最便利、也最合理的去处。由此,在正常工作时,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也就会高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而在此基础上,通常来说,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为所述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M倍,其中倍数M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6的实数。在所述倍数M处于上述数值范围时,已经足以满足目前的使用需要(如颗粒物气力输送距离、堆密度较高的颗粒物的输送等),同时也不至于造成将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设定的过高而增加不必要的能耗等耗费。基于这样的思路,所述倍数M还可进一步优选为1.2-5,更优选为1.2-3。
前面提到,根据目前的常规做法,需要将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设在0.5Mpa以上。由于现有颗粒物气力输送技术并没有本申请中的控流调压器242,因此,实际上,现有颗粒物气力输送技术中,在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非常接近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被释放时的压力(0.5Mpa及以上)。由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较高,因此颗粒物的初始流速较快,导致相关设备快速磨损。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增设控流调压器242的基础上,为了进一步解决颗粒物的初始流速较快导致相关设备快速磨损的问题,可以将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设定的比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0.1-0.35Mpa,优选高0.1-0.2Mpa,这样就可以降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从而可降低颗粒物的初始流速,减缓相关设备的磨损。在这里,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的降低是建立在对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有一定保障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由于设置在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的控流调压器242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从而可以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上维持相应的背压,由于所述背压的存在,要实现颗粒物气力输送,必然需要确保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足以抵消这个背压。
当然,所述第一颗粒物气力输送系统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设置用于向自身(指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自身)输送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提供轴向补压气流的至少一个补气节点。具体而言,当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设有所述补气节点时,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的任意一个所述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相邻的前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并≥相邻的后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且>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轴向补压气流”可以理解为在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输送过程中沿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输送方向(颗粒物输送管轴向)充入颗粒物输送管的气流。通过补气节点补入轴向补压气流能够有效防止气体-颗粒物混合流中的颗粒物沉降,为降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释放端与接收端之间的压差提供了进一步的实现条件。关于补气节点将在本说明书后续进行更详细的说明。
通常而言,所述排气通道上还串联有除尘器231,所述控流调压器242设置在该除尘器231的排气口的下游。由于通过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进入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是颗粒物与气体的混合物,通过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排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时,将难以避免的在气体中夹带颗粒物,容易造成对后续设备的损害和/或环境的污染。对此,可通过在所述排气通道串联除尘器231,并将所述控流调压器242设置在该除尘器231的排气口的下游,这样,首先保护了控流调压器242,降低控流调压器242受到颗粒物危害而影响正常工作的风险,此外也降低了后续环境污染的可能性。
由于控流调压器242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并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因此,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内的压力提高,可能对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中颗粒物的卸料造成不便,因此,还可以设置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以便将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中的颗粒物运送到另一个独立于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中,这样,对这个独立于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中颗粒物的卸料就不会影响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运行。
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通常可以包含颗粒物输送机构以及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用于沿设定路线输出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中收集的作为第二待输送的颗粒物的颗粒物;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用于接收从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传来的颗粒物,且该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的仓室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独立地气压。通常,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的排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环境相通;更具体的,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的排气通道串联除尘器331,该除尘器331的排气口直接与外界大气环境相通。
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中,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具体包含第二颗粒物流化器31和第二颗粒物输送管32,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31通过卸料阀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卸料口连接,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来自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管32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由于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第二颗粒物流化器31、第二颗粒物输送管32和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因此,该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改进前的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是类似的,这里不再赘述。需要指出的是:在可能的情况下,针对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改进也可以应用在该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中。另外,由于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可以实现颗粒物的气力输送,因此,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与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之间的间隔距离通常较短(参见图1),第二颗粒物输送管32上的补气节点(如果有,则参考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的补气节点的有关内容)的数量可以相应减少。
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另外的实施例中,可将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设置在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的上方,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底部通过卸料机构与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的仓室连通,该卸料机构上设有卸料阀。这里的卸料机构可以理解为所属技术领域的通用术语,范围应涵盖任何可能的卸料设备,比如卸料管。显然,该实施例的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的结构更简单,有助于节省成本。
下面将进一步结合附图,着重对本申请实施例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中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相关实施例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说明。在可能的情况下,针对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方案也可以应用在该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中。
第一颗粒物流化器
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基本工作原理是在装有颗粒物的密闭容器内注入压缩气体而使颗粒物被流化从而形成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当开启容器上的相应出口时可使气体-颗粒物混合流释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颗粒物流化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实施例中,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采用了仓泵211,位于仓泵211顶部的卸料阀212(这里的卸料阀212连接在料仓11的底部与仓泵211顶部之间,用于将料仓11中的颗粒物卸入仓泵211)的一侧设有均压过滤器213而另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出料管214。均压过滤器213能够将仓泵211内部与压力基准点(可以是料仓11内)连通,从而起到调节仓泵211内部压力的作用,进而使在卸料阀212开启时位于卸料阀212顶部的料仓11中的颗粒物能够更顺利的进入仓泵211内部。工作时,当仓泵211内储存一定量的颗粒物后,开启仓泵211上的各个流化用气体进气口,压缩气体(例如压缩空气)将进入仓泵211与颗粒物混合形成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这个过程即为流化,流化可使颗粒物悬浮起来,以便于后续的输送。当颗粒物充分流化后,打开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即可将气体-颗粒物混合流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中释放。
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更具体说是仓泵211,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往往是仓泵211正常工作过程中达到的最高压力,在打开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将气体-颗粒物混合流从仓泵211中逐渐释放的过程中,仓泵211的内部气压将逐渐下降,当下降到一定的数值时,认为仓泵211中的颗粒物已经全部输出,这时,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将关闭,仓泵211将重新进入加载颗粒物的过程,当仓泵211内储存一定量的颗粒物后又重新开启仓泵211上的各个流化用气体进气口进行流化,如此循环。
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中的流化用气体进气口的结构、位置和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在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的实施例中,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包括两处流化用气体进气口,一处位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底面,另一处由所述均压过滤器213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之间的连接通道作为进气口。位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底面上的进气口是一个开口面积尽量大且进气口内铺设有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透气薄膜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使压缩气体足够分散地进入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这样,当颗粒物充分流化时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中的气压也可以保持在较低的程度。膨体聚四氟乙烯透气薄膜是已有材料,可以通过购买获得。由所述均压过滤器213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之间的连接通道兼作的进气口,可以在对均压过滤器213进行反吹再生时(即对均压过滤器213中的滤芯进行反吹以使滤芯恢复过滤性能)使反吹气流进入仓泵211,反吹气流进入仓泵211后将起到对仓泵211中的颗粒物进行流化的作用,从而借助于均压过滤器213的反吹来实现或辅助实现仓泵211中的流化。
在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的实施例中,出料管214由下往上设置在仓泵211的上方,并与三通引流部件215相连。所述三通引流部件215具有两个输入通道和一个输出通道,其中一个输入通道与一个输出通道由一直管构成,另一个输入通道为一个大致上与该直管相切的圆弧形通道并连接于该直管侧壁上。该圆弧形通道的入口与出料管214对接。所述三通引流部件215直管上的输入通道与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16相连,用于通过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16向三通引流部件215中提供轴向补压气流。所述三通引流部件215直管上的输出通道的出口与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对接。在这里,轴向补压气流中的“轴向”就是三通引流部件215直管上的输出通道的方向。所述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16可以包括管径通常为三通引流部件215直管管径的0.1-0.3倍的补气管,该补气管与压缩气源相连。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16还可以采用节流阀等结构。所述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16的入口压力为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的1.5-3.5倍是比较适宜的。
上述的三通引流部件215可以看作是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的第一个补气节点,该第一个补气节点位于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与仓泵211的出料管214之间。通过第一个补气节点向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输出轴向补压气流的过程可以看成通过轴向补压气流向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流动方向推动气体-颗粒物混合流进入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这样,在无需依靠颗粒物流化过程中在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中产生较大的内部气压使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释放高速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的情况下,就可以使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从出料管214释放的气体-颗粒物混合进入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因此有助于使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从而有效降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内部以及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产生的设备磨损。
第一颗粒物输送管
为了更好的避免颗粒物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管道中流动时发生沉降而导致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管道堵塞,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实施例中,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采用了双套管气力输送通道。双套管气力输送通道属于现有技术,比如,公开号为CN203229205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一种紊流输送双套管,公开号为CN205838022U的专利文献中公开的双套管浓相紊流输送系统等,它们均涉及双套管气力输送通道。双套管气力输送通道的基本特点是在主管道内设有与主管道按一定方式连通的内旁通管,当主管道内发生堵塞时将导致双套管中的气流更多的进入堵塞段的内旁通管再从内旁通管上位于堵塞段附近的出口流出形成紊流而起到清堵的作用。
此外,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还设置用于向自身输送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提供轴向补压气流的至少一个补气节点。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补气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这里采用了与前述作为所述第一个补气节点的三通引流部件215类似的三通引流部件221作为在第一个补气节点后续的至少一个补气节点。所述三通引流部件221同样具有两个输入通道和一个输出通道,其中一个输入通道与一个输出通道由一直管构成,另一个输入通道为一个大致上与该直管相切的圆弧形通道并连接于该直管侧壁上。该圆弧形通道的入口与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中的一段双套管气力输送通道的出口对接。所述三通引流部件221直管上的输入通道与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22相连,用于通过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22向三通引流部件221中提供轴向补压气流。所述三通引流部件221直管上的输出通道的出口与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下一段双套管气力输送通道的入口对接。这里的轴向补压气流中的“轴向”当然就是三通引流部件221直管上的输出通道的方向。所述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22包括管径通常为三通引流部件221直管管径的0.1-0.3倍的补气管,该补气管与压缩气源相连。同样的,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22还可以采用节流阀等结构。所述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222的入口压力设置为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的1.5-3.5倍是比较适宜的。
由于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在经过三通引流部件221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转弯”,因此,三通引流部件221尤其适合于设置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预设转角处。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预设转角通常是为了绕开障碍物12,因此,根据障碍物12的位置,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并非一定需要预设转角。另外,预设转角的位置也不一定是设置补气节点的合适位置。因此,在补气节点另外的实施例中,采用了不同于上述三通引流部件215或三通引流部件221的补气节点设计,以便将补气节点设置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直管段上。为方便描述,后面将设置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或第二颗粒物输送管32)的直管段上的补气节点称为直管段补气节点。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补气节点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直管段补气节点通过设置在对应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内壁上并朝向颗粒物输送方向的喷口223向该对应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补气。
[关于直管段补气节点]
如图7所示,在一种可选实施方式中,直管段补气节点包括第一管接头224和第二管接头225。其中,所述第一管接头224的前部用于与前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对接,第一管接头224的后部的端面为锥形面,第一管接头224的侧部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2241;所述第二管接头225的前部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2251,第二管接头225的后部用于与后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对接,第二管接头225的前部与后部之间为锥形变径管;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41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51被设计成沿轴向相对距离可调的方式相互连接,所述相互连接后,第二管接头225在第一管接头224的外侧形成环形布气腔,该环形布气腔用于连接补气气源(如图7所示,所述环形布气腔上设有进气接头2252,所述进气接头2252同样可以通过压缩气流节流降压部件与补气气源连接),并且,所述相互连接后,所述锥形面与所述锥形变径管的内壁的配合间隙形成与环形布气腔连通的环形斜缝,该环形斜缝构成所述喷口223。
上述直管段补气节点不仅通过简单的结构将补气节点设置在了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直管段上,而更重要的是,所述环形斜缝(喷口223)的大小可以通过调整第一连接结构2241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51之间的轴向相对距离而进行调节,这样,就便于根据现场需要随时调节喷口223大小。另外,环形斜缝(喷口223)的大小可以在第一连接结构2241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51连接过程中确定,即在安装上述直管段补气节点的过程中就确定,以简化操作。
可选的,所述环形斜缝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之后相交。这样能够确保环形斜缝与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同轴设置,使直管段补气节点补气压力更均匀。
可选的,所述第二管接头225的内壁上在所述环形斜缝的出口一段形成弧形导流唇边2253。弧形导流唇边2253能够降低压缩气流动力损耗并有助于使压缩气流沿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轴向运动。
可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2241采用第一法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251采用第二法兰,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一法兰与所述第二法兰之间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的厚度可变。密封圈既起到密封效果,同时,通过选择密封圈的厚度又可以调节环形斜缝(喷口223)的大小。
此外,可选的,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的前端和后端分别通过内壁为耐磨材料的中间连接管226与前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和后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对接。直管段补气节点的前端和后端气流气流较高,通过设置中间连接管226,能够防止直管段补气节点的前端和后端的管道的快速磨损。中间连接管226可以采用内衬耐磨材料(如耐磨陶瓷)的管件,也可以采用整体由耐磨材料(如耐磨陶瓷)制成的管件。
其中,所述第一管接头224的前端通过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226与前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对接22,该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226上可以设置第三法兰2261,所述第三法兰2261与第一法兰以及第二法兰通过螺栓连接在一起。由于第三法兰2261与第一法兰以及第二法兰三者连接在一起,在将第一管接头224的前端与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226连接的过程中就可以通过选择密封圈的厚度来确定调节环形斜缝(喷口223)的大小。
同样的,所述第二管接头225的后端通过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226与后一节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对接22,所述第二管接头225与对应所述中间连接管226之间同样可采用法兰连接方式(如图7所示)。
下面将着重对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控流调压器242及它们的相关设备进行说明。由于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控流调压器242及它们的相关设备之间联系十分紧密,为了便于描述,这里将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控流调压器242及它们的相关设备归为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之中。在可能的情况下,这个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也可以作为独立的产品制造和/或销售。
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如图4-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中,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231,有一控流调压装置24(所述控流调压器242为该控流调压装置24的一部分)设置在该除尘器231的排气口的下游,所述控流调压装置24与所述除尘器231一并集成在了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上。
如图4-5所示,所述除尘器231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顶部,所述除尘器231的待除尘气体腔室2311的底部直接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连通(如图5所示),这样,除尘器231与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连接更为紧凑。所述除尘器231可以采用滤袋2312作为过滤元件,滤袋2312可以悬挂在除尘器231的滤袋安装板之下,这样,除尘器231中位于滤袋安装板的下方形成待除尘气体腔室2311而上方形成净气室2313,除尘器231的排气口则设置在净气室2313的外壳上。另外,净气室2313中还可以设置反吹装置,反吹装置是现有技术,用于对滤袋2312进行反吹清灰,以恢复滤袋2312的透气性。可以理解,上述有关除尘器231的具体构造仅是为了举例,除尘器作为所属技术领域的通用术语,范围应涵盖任何可能的除尘设备。
如图4-5所示,所述控流调压装置24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顶部并位于所述除尘器231的旁侧。所述控流调压装置24包括缓冲罐241和所述控流调压器242。所述缓冲罐241用于接收从除尘器231的排气口输送而来的气体然后使该气体经过缓冲罐241中的缓冲腔体后再从缓冲罐241的排气口排出;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罐241的排气口相连,该控流调压器242的排气口与放散器连接。所述放散器优选放散消声器243。放散器或放散消声器243可以通过购买获得。设置缓冲罐241可以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还能够促使通过除尘器231但并没有过滤干净的颗粒物沉降而保护控流调压器242。所述缓冲罐241的底部还可通过卸料通道2411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连通,该卸料通道2411上设有卸料阀2412。卸料阀2412处于常闭状态,通过操作卸料阀2412开启可将缓冲罐241中的颗粒物卸入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中。
如图4-5所示,所述除尘器231与所述缓冲罐241之间的排气管道上还可以设置截止阀244,该截止阀244可以在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进行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开启而在所述除尘器231进行反吹清灰时关闭。由于截止阀244可以在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进行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开启而在所述除尘器231进行反吹清灰时关闭,这样,当所述除尘器231进行反吹清灰时,所述除尘器231与所述缓冲罐241之间的排气管道被切断,反吹清灰用气流不能朝缓冲罐241流动而影响反吹清灰效果。
如图4-5所示,所述缓冲罐241还可连接当该缓冲罐241中的气压达到设定阈值时自动开启排气的安全阀245。所述安全阀245的排气口可以通过与所述控流调压器242并联的排气管道246与所述放散器连接。安全阀245可以在控流调压器242失灵而无法按要求排气时将缓冲罐241中的气体直接引入放散器,确保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运行安全性。
此外,由于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中需要维持一定压力,因此,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通常为采用弧形仓顶封头结构的压力容器。此时,在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顶部设置所述控流调压装置24以及对所述除尘器231进行维护将存在不便。为此,可以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上设置工作平台232,将所述控流调压装置24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232上;另外,所述工作平台232还可以设计作为所述除尘器231的操作检修平台233的区域。如图4所示,工作平台232可以搭建在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周围的支撑结构234上。该支撑结构234中还可以设置楼梯,楼梯可以通向工作平台232和操作检修平台233。
另外,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中,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口至所述除尘器231的进气口之间、从所述除尘器231的排气口至所述缓冲罐241的进气口之间以及从所述缓冲罐241的排气口至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之间的任意一个排气通道横截面面积均≥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横截面面积,这样,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通道上,能够用来对气流排放施加阻力的部位更集中在控流调压器242,进一步提高控流调压器242对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的影响范围。
具体到这里,如图4-5所示,由于所述除尘器231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顶部,所述除尘器231的待除尘气体腔室2311的底部直接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仓室连通,因此,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的排气口至所述除尘器231的进气口之间的排气通道实际上由所述除尘器231的待除尘气体腔室2311构成,即该待除尘气体腔室2311的横截面面积应≥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横截面面积。如图4-5所示,从所述除尘器231的排气口至所述缓冲罐241的进气口之间通过管道连接,因此,从所述除尘器231的排气口至所述缓冲罐241的进气口之间的排气通道由该管道构成,故该管道的横截面面积应≥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横截面面积。同理,从所述缓冲罐241的排气口至所述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之间的管道的横截面面积应≥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横截面面积。
下面对应用上述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的颗粒物气力输送工艺进行说明。
应用方案1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的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应用方案1的实施可基于如图8所示的控制系统。如图8所示,控制系统包括控制装置41和与控制装置41信号连接的各个传感器和执行机构。
如图8所示,控制装置41包括处理器411,存储器412和通信接口415。处理器411与存储器412与通信接口415相连,例如通过各类接口、传输线或总线相连。可选的,控制装置41还可以包括输入设备413和输出设备414。可选的,控制装置41可以采用PLC(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控制系统。
处理器411可以包括中央处理器(C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微处理器、特定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al Integrated Circuit,ASIC)、微控制器(MCU)、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者用于实现逻辑运算的一个或多个集成电路。处理器411可以用于为控制系统实现所需的功能,例如用于对整个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进行控制、执行软件程序、处理软件程序的数据等。所述软件可以是用于实施本申请实施例的颗粒物气力输送方法、工艺的软件。
存储器412可以包括用于数据或指令的大容量存储器。举例来说而非限制,存储器412可包括硬盘驱动器(Hard Disk Drive,HDD)、软盘驱动器、闪存、光盘、磁光盘、磁带或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驱动器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12可包括可移除或不可移除(或固定)的介质。在合适的情况下,存储器412可在处理器411的内部或外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12是非易失性固态存储器。在特定实施例中,存储器412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在合适的情况下,该ROM可以是掩模编程的ROM、可编程ROM(PROM)、可擦除PROM(EPROM)、电可擦除PROM(EEPROM)、电可改写ROM(EAROM)或闪存或者两个或更多个以上这些的组合。
通信接口415用于使控制装置41通过通信链路与各个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相连。这里的通信链路既可以是有线通信链路,也可以是无线通信链路。这里的无线通信链路可以通过支持Zig-Bee、蓝牙(Bluetooth)、无线宽带(Wi-Fi)、超宽带(UWB)、通用无线分组业务(GPRS)、码分多址(CDMA)、长期演进(LTE)或新无线(NR)等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传输网络来实现。
输入设备413与处理器4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413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器。输出设备414与处理器41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41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或投影仪等。
如图8所示,与所述控制装置41信号连接的各个传感器和执行机构可以包括多个压力传感器以及卸料执行机构424、流化执行机构425和释放执行机构426。上述多个压力传感器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中不同部位的压力传感器,即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421、第二压力传感器422、第三压力传感器423。其中,第一压力传感器421设置在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上,用于检测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内部气压值;第二压力传感器422设置在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补气节点处(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每个补气节点处均一一对应的设置有第二压力传感器422),用于检测对应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第三压力传感器423设置在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处,用于检测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通过上述以三通引流部件215或三通引流部件221为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可以通过设置在对应三通引流部件的直管上的输入通道中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通过上述直管段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可以通过设置在直管段补气节点中位于喷口223之后的压力传感器进行检测。上述卸料执行机构424包括控制料仓11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之间的卸料阀212动作的执行机构。上述流化执行机构425包括控制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仓泵211上的各个流化用气体进气口启闭的阀门动作的执行机构。上述释放执行机构426包括控制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动作的执行机构。
基于上述控制系统,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运行过程中,可在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前,先对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充气并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242限制充入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中的气体经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和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而将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中的压力控制在设定范围。具体操作时,先设定好控流调压器242,这里具体是将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的设定阈值设为0.2Mpa,这样,当该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0.2Mpa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242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0.2Mpa时阻断而停止排气;然后,在所述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的情况下通过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上的各个补气节点分别向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提供轴向补压气流,这样,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的压力将很快增高。
在上述对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充气并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242限制充入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中的气体经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和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而将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22中的压力控制在设定范围的过程中或者该过程之后,控制装置41发出指令,令卸料执行机构424控制料仓11与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之间的卸料阀212动作,使料仓11中的颗粒物(堆密度为2kg/m3)卸入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然后,控制装置41根据卸料完成的反馈信号发出指令,令流化执行机构425控制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仓泵211上的各个流化用气体进气口的阀门开启,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开始对颗粒物进行流化。当第一压力传感器421检测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内部气压值P0达到0.4Mpa时,并且第一压力传感器421、第二压力传感器422和第三压力传感器423检测结果满足:P0≥P1≥P2≥……≥Pn>Pm≥0.2Mpa(P1是指第一个补气节点对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422检测到的压力值,P2是指第二个补气节点对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422检查到的压力值,Pn是指第n个补气节点对应的第二压力传感器422检查到的压力值,Pm为第三压力传感器423检测到的压力值)时,控制装置41发出指令,令释放执行机构426控制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开启。当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内部气压下降到设定的数值(例如0.24Mpa)时,认为该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已经将颗粒物输出完成,这时令该第一颗粒物流化器21的出料管214上的阀门关闭。这样,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就完成了一次颗粒物气力输送。
当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中装有一定量的颗粒物以后,再通过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将第一颗粒物回收仓23中的颗粒物输送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33中。
应用方案2
应用方案2中除了料仓11中的颗粒物的堆密度小于应用方案1以外(应用方案2中的的颗粒物的堆密度为1kg/m3),其余内容与应用方案1相同。
以上对本申请的有关内容进行了说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基于这些说明的情况下将能够实现本申请。基于本说明书的上述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的范围。
Claims (33)
1.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包括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
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第一待输送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
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
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从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
其特征在于:
还包含控流调压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所述控流调压器设定为: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阻断而停止排气;
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控流调压装置,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包括:缓冲罐,用于接收从所述排气通道输送而来的气体然后使该气体经过缓冲罐中的缓冲腔体后再从缓冲罐的排气口排出;以及所述控流调压器,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相连,该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放散器连接;
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该除尘器的排气口的下游;
包括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系统包含:颗粒物输送机构,用于沿设定路线输出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中收集的作为第二待输送的颗粒物的颗粒物;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从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传来的颗粒物,且该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独立地气压;
所述颗粒物输送机构包含:第二颗粒物流化器,通过卸料阀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卸料口连接,用于使用流化用气体对来自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颗粒物进行流化,进而产生并输出气体-颗粒物混合流;第二颗粒物输送管,用于沿设定路线输送从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输出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
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和/或第二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用于向自身输送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提供轴向补压气流的至少一个补气节点;
当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所述补气节点时,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相邻的前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并≥相邻的后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且>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
当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所述补气节点时,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所述第二颗粒物输送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相邻的前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以及所述第二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并≥相邻的后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且>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的压力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器采用阀前压力调节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前压力调节阀为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环境导通,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于该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为该系统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M倍,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6的实数。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1.2-5。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1.2-3。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比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0.1-0.35Mpa。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比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0.1-0.2Mpa。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器为放散消声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口至所述除尘器的进气口之间、从所述除尘器的排气口至所述缓冲罐的进气口之间以及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至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之间的任意一个排气通道横截面面积均≥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的横截面面积。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为可进行反吹清灰的除尘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与所述缓冲罐之间的排气管道上设置有截止阀,该截止阀在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系统进行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开启,在所述除尘器进行反吹清灰时关闭。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除尘器的待除尘气体腔室的底部直接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
1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罐连接有当该缓冲罐中的气压达到设定阈值时自动开启排气的安全阀;所述安全阀的排气口通过与所述控流调压器并联的排气管道与所述放散器连接。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缓冲罐的底部通过卸料通道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该卸料通道上设有卸料阀。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为采用弧形仓顶封头结构的压力容器;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上设有工作平台,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平台具有作为所述除尘器的操作检修平台的区域。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与外界大气环境相通。
2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设置在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上方,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的底部通过卸料机构与所述第二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该卸料机构上设有卸料阀。
2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气节点为直管段补气节点,所述直管段补气节点通过设置在对应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内壁上并朝向颗粒物输送方向的喷口向该对应颗粒物输送管直管段补气。
22.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控流调压器,设置在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用于对该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用于接收颗粒物流化器通过颗粒物输送管气力输送传来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并从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该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带来的气体;所述控流调压器设定为: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达到设定阈值时导通而启动排气,当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未达到设定阈值时阻断而停止排气;
包括控流调压装置,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包括:缓冲罐,用于接收从所述排气通道输送而来的气体然后使该气体经过缓冲罐中的缓冲腔体后再从缓冲罐的排气口排出;所述控流调压器,该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与所述缓冲罐的排气口相连,该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放散器连接;
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排气通道上串联有除尘器,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该除尘器的排气口的下游;
所述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用于向自身输送的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提供轴向补压气流的至少一个补气节点;当所述颗粒物输送管上设有所述补气节点时,所述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所述颗粒物输送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相邻的前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以及所述颗粒物流化器准备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时的内部气压值,并≥相邻的后一个补气节点补气后的压力值,且>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
23.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器采用阀前压力调节阀。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前压力调节阀为自力式阀前压力调节阀。
25.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器的排气口与外界大气环境导通,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高于该装置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流调压器的进气口的压力值为该装置所在地的一个大气压值或一个标准大气压值的M倍,其中M为大于1且小于或等于6的实数。
27.如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M为1.2-5。
28.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散器为放散消声器。
29.如权利要求22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器设置在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所述除尘器的待除尘气体腔室的底部直接与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所述控流调压装置设置在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顶部并位于所述除尘器的旁侧,所述缓冲罐的底部通过卸料通道与所述颗粒物回收仓的仓室连通,该卸料通道上设有卸料阀。
30.如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物回收仓为采用弧形仓顶封头结构的压力容器;所述颗粒物回收仓上设有工作平台,所述控流调压装置安装在所述工作平台上,所述工作平台还具有作为所述除尘器的操作检修平台的区域。
31.一种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如权利要求1-21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或用于如权利要求22-30中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装置,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对所述排气通道中的气流排放施加阻力,从而在颗粒物气力输送时在颗粒物气力输送通道上维持相应的背压。
32.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颗粒物流化器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前,先对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充气并通过所述控流调压器限制充入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中的气体经所述第一颗粒物回收仓和它的排气通道排出而将所述第一颗粒物输送管中的压力控制在设定范围,然后当第一颗粒物流化器的内部气压值达到设定阈值时令第一颗粒物流化器释放气体-颗粒物混合流。
33.一种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处理器与所述存储器相耦合,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器中的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使得该控制装置控制相关的执行机构执行如权利要求31或32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4168.4A CN113716347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方法及控制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14168.4A CN113716347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方法及控制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16347A CN113716347A (zh) | 2021-11-30 |
CN113716347B true CN113716347B (zh) | 2023-07-28 |
Family
ID=786798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14168.4A Active CN113716347B (zh) | 2021-08-31 | 2021-08-31 |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方法及控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16347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08588A (zh) * | 2021-12-31 | 2022-04-29 | 成都瑞柯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颗粒物气力输送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
CN114314011B (zh) * | 2021-12-31 | 2024-07-26 | 成都瑞柯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颗粒物回收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8104833A (ja) * | 1981-12-12 | 1983-06-22 | Kawasaki Steel Corp | 1個の粉粒体分配輸送タンクから粉粒体を複数供給端に質量流量を任意の設定値に制御して連続供給する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DE19900655C1 (de) * | 1999-01-11 | 2000-10-12 | Kurt Wolf Velco Ges Fuer Foerd | Vorrichtung zur Erzeugung stetiger und beliebig starker Schüttgutströme |
JP2002265053A (ja) * | 2001-03-06 | 2002-09-18 | Hitachi Plant Eng & Constr Co Ltd | 輸送管の減速装置 |
BR112015025287B1 (pt) * | 2013-04-03 | 2021-01-05 | Gema Switzerland Gmbh | bomba de pó de fase densa, mecanismo de revestimento por pulverização em pó e método para transportar pó de revestimento |
CN105621103A (zh) * | 2014-12-01 | 2016-06-01 | 常州常衡德宇粉体集成系统有限公司 | 正压输送系统装置 |
CN105438835A (zh) * | 2015-12-07 | 2016-03-30 | 南京法宁格节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颗粒输送机构 |
CN205602706U (zh) * | 2016-04-16 | 2016-09-28 | 四川康尼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污物回收专用真空输送装置 |
CN109292456A (zh) * | 2018-11-20 | 2019-02-01 | 奥星制药设备(石家庄)有限公司 | 一种减速落料管 |
CN210241775U (zh) * | 2019-05-13 | 2020-04-03 | 西安航天神舟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一种空气调节系统 |
CN112850168B (zh) * | 2021-03-15 | 2023-10-24 | 成都瑞柯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颗粒物气力输送方法 |
CN113233202A (zh) * | 2021-05-19 | 2021-08-10 | 瀚双粉粒体机械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气力输送系统 |
-
2021
- 2021-08-31 CN CN202111014168.4A patent/CN113716347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16347A (zh) | 2021-11-3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716347B (zh) |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装置、方法及控制装置 | |
US6786681B2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he pneumatic conveying of fine bulk material | |
CA2629945C (en) | Vacuum conveying velocity control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articulate material | |
KR100967508B1 (ko) | 미립자 컨베이닝 시스템 및 송풍기 작동방법 | |
CN113716346A (zh) | 用于颗粒物气力输送的系统及补气装置 | |
EP0988243A1 (en) | A method and a device for transporting bulk material, granular material or powdery material | |
AU2010330410A1 (en) | Device for feeding a fluid into a solid-conveying line | |
CN104773509A (zh) | 流态化并联仓泵输送系统及方法 | |
CN105621105A (zh) | 气力输送装置及气力输送装置的辅助管道控制系统 | |
CN114314011B (zh) | 颗粒物回收装置 | |
JP2004035913A (ja) | 粉粒体吹込み制御方法及び装置 | |
JP7067042B2 (ja) | 循環流動床ボイラー用の石灰石予備供給設備及び予備供給方法 | |
JPH0331116A (ja) | 粉粒体空気輸送管の補助空気給気方法 | |
CN114396981A (zh) | 颗粒物感应装置及应用它的气流输送系统 | |
CN114408588A (zh) | 颗粒物气力输送检测方法及检测设备 | |
CN210594361U (zh) | 一种气力输送装船系统 | |
CN221796225U (zh) | 一种无尘投料装置 | |
JPH0891568A (ja) | 粉粒体の空気輸送の閉塞防止システム | |
KR20190122395A (ko) | 발전소배출 비산재 처리용 하이브리드 공기압 수송 시스템 | |
KR102096755B1 (ko) | 파쇄노즐을 내부에 포함하여 수송 효율을 높일 수 있는 기송 장치 | |
JP4352400B2 (ja) | 空気輸送装置 | |
JPH10109754A (ja) | 粉粒体用ホッパ | |
JPS6370008A (ja) | 成長流動媒体排出装置 | |
JPH0435306Y2 (zh) | ||
LU92978B1 (en) | Installation for distribution of granular or powder material via pneumatic transport comprising a device for pressurizing and depressurizing a dispensing hopper for storage of said material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