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15301B -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15301B
CN113715301B CN202111286311.5A CN202111286311A CN113715301B CN 113715301 B CN113715301 B CN 113715301B CN 202111286311 A CN202111286311 A CN 202111286311A CN 113715301 B CN113715301 B CN 1137153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film
die head
die
reg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8631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15301A (zh
Inventor
张鹏娜
刘波
郑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ng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8631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153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153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53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153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153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92Measuring,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03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extruded material at extrusion
    • B29C48/07Flat, e.g. panels
    • B29C48/08Flat, e.g. panels flexible, e.g. fil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8/00Extrusion moulding, i.e. expressing the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die or nozzle which imparts the desired form;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8/25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8/30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 B29C48/305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 B29C48/31Extrusion nozzles or dies having a wide opening, e.g. for forming sheets being adjustable, i.e. having adjustable exit sectio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xtrus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模头螺栓组、测厚仪扫描架以及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模头螺栓组包括多个模头螺栓,薄膜经模头螺栓组挤出后传送至测厚仪扫描架,所述测厚仪扫描架上设置有测厚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测厚仪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厚度数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该系统能够有效的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实现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自动对位。

Description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薄膜厚度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在薄膜生产中,薄膜原料经薄膜挤出机熔融后从底板和模头之间的空隙挤出,形成薄膜成品。对薄膜的厚度控制是通过调节螺栓的高度从而调节模头与底板之间的距离实现的,模头和螺栓固定连接,同步移动,模头位于螺栓的下方,将模头和螺栓合称模头螺栓。模头螺栓的数量为多个。测厚仪通过测量薄膜的截面获得薄膜厚度数据,在测量过程中,需要对测量的数据与模头螺栓进行对应,即对位。目前比较常规的对位方式为人工操作,薄膜成品挤出后,由人工在起始和结束两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处划线做标记,薄膜成品经一段距离后到达测厚仪扫描架,测厚仪找到标记的位置,将它们之间的部分根据螺栓的宽度进行等距离划分,从而获得薄膜与螺栓的对应位置。
例如,专利文献CN111409244A公开了一种模头螺栓对位方法,具体公开了:将薄膜原料投入薄膜挤出机中熔解,从模头螺栓下方挤出熔融状的薄膜;用锐器在至少一个所述模头螺栓下方分割所述熔融状的薄膜,使之分裂成两边,熔融状的薄膜在其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重新汇合在一起,汇集处形成一条划痕;划痕随熔融状的薄膜流至测量处,在测厚仪上将划痕的位置标记为对应的模头螺栓的位置。但是该方案只适用于熔融状的薄膜。
然而薄膜形成过程中必然存在边缘收缩现象,即边缘处薄膜宽度方向呈收缩状态,使得薄膜边缘处较厚,因此需要调整边缘处模头螺栓的高度,保证薄膜厚度的一致性,然而现有的等距离划分对位的方法,由于等距离划分包括了边缘收缩区的螺栓,使得对位偏差较大,造成后续调整模头螺栓高度不精确,影响薄膜厚度的一致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模头螺栓组对位的准确性。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包括模头螺栓组、测厚仪扫描架以及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模头螺栓组包括多个模头螺栓,薄膜经模头螺栓组挤出后传送至测厚仪扫描架,所述测厚仪扫描架上设置有测厚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测厚仪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厚度数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所述测厚仪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将平稳数据区间确定为薄膜的非收缩区域,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确定边缘收缩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将所述非收缩区域两侧的区域分别确定为边缘收缩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的长度信息和模头螺栓间隔,分别计算两侧的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和模头螺栓数量。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边缘收缩区域模头螺栓数量和所述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计算指数函数中的底数和指数偏移,获得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以及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799510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771008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154716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L为非收缩区域的长度,d为模头螺栓间距,Q为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 P为有效模头螺栓数量,q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
Figure 426428DEST_PATH_IMAGE004
为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指数函数的形式为:
Figure 437722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x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编号,y为边缘收缩区域内的薄膜长度,a为底数,b为指数偏移;
根据所述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长度,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之后,生成螺栓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调节机构调节对应的模头螺栓的高度。
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测厚仪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数据处理装置接收所述厚度数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及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有效的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实现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自动对位;
(2)通过建立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每个模头螺栓对应于薄膜的位置,提高对位精度;
(3)提高对位精度,从而提高后续调整模头螺栓高度的准确性,提高薄膜厚度控制的精度,保证薄膜厚度的一致性,减少薄膜边缘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中采集的厚度数据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中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中指数函数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方法一种实施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做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系统,包括模头螺栓组101、测厚仪扫描架102以及数据处理装置103,模头螺栓组101包括多个模头螺栓101a,薄膜100经模头螺栓组101挤出后传送至测厚仪扫描架102,测厚仪扫描架102上设置有测厚仪102a,数据处理装置103用于控制测厚仪102采集薄膜100的厚度数据;
数据处理装置103还用于接收所述厚度数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组对应的薄膜位置。
具体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数据处理装置103控制测厚仪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采集所述薄膜100的厚度数据。
其中,采样间隔可以设置为螺栓间隔的整数倍,采样间隔设置的越小,则误差越小,例如,当螺栓间隔为2.5cm时,可以将采样间隔设置为0.25cm。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装置103控制测厚仪扫描采集薄膜的厚度数据,扫描范围可以从预设扫描起始点开始扫描至预设的扫描结束点,也可以全范围扫描来获得薄膜厚度数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03接收到的扫描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薄膜的模头螺栓编号,纵坐标为厚度数据,单位为毫米。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装置103根据所述厚度数据,将平稳数据区间确定为薄膜的非收缩区域,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确定边缘收缩区域。
此外,作为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现场滴墨测试,得到非收缩区域。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装置103将所述非收缩区域两侧的区域分别确定为边缘收缩区域。
参考图3,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处理装置103接收到的扫描数据如图3所示,其中,区域l为非收缩区域,区域l1和区域l2为边缘收缩区域,横坐标为薄膜的模头螺栓编号,纵坐标为厚度数据,单位为毫米。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装置103还用于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的长度信息和模头螺栓组间隔,分别计算两侧的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和模头螺栓的数量。
具体地,数据处理装置首先根据非收缩区域的长度和模头螺栓间隔,计算获得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数量,具体为非收缩区域的长度除以模头螺栓间距;根据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和有效模头螺栓数量,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具体为有效模头螺栓数量减去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再除以2;最后再根据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具体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乘以模头螺栓间距。
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即边缘收缩区域的收缩量。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896516DEST_PATH_IMAGE001
;(1)
Figure 83915DEST_PATH_IMAGE002
;(2)
Figure 210134DEST_PATH_IMAGE003
;(3)
其中,L为非收缩区域的长度,d为模头螺栓间距,Q为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 P为有效模头螺栓数量,q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
Figure 723155DEST_PATH_IMAGE004
为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指数函数的形式为:
Figure 955333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x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编号,y为边缘收缩区域内的薄膜长度,a为底数,b为指数偏移。
进一步地,确定指数函数的形式之后,还需计算该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和指数偏移b。
经过上述计算,将计算获得的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
Figure 212002DEST_PATH_IMAGE004
,作为y1,将边缘收缩区域的 模头螺栓数量q,作为x1。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之后,通过滴墨的方式,确定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
所述系统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将该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作为y2,对应的模头螺栓编号作为x2。
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选择一组经验值作为x2和y2。
确定x1、y1、x2、y2之后,可计算指数函数的底数a和指数偏移b,从而获得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长度,即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收缩量,从而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具体地,将指数函数两边取对数,代入两组数据:(x1、y1)和(x2、y2),得到:lny1=(x1+b)*lna,lny2=(x2+b)*lna,通过两组式子可以求得a和b。
薄膜两侧的边缘收缩区域为对称,获得一侧的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可以映射获得另一侧的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
具体地,参考图4,以一侧的边缘收缩区域为例,其指数函数的形式如图4所示,其 中,横坐标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编号,纵坐标为边缘收缩区域内的薄膜长度,单位 为厘米,经过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为y1,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为x1,非收缩 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为y2,对应的模头螺栓编号 为x2,通过两组数据,可以计算获得指数函数的底数a和指数偏移b,从而获得关于边缘收缩 区域的指数函数
Figure 458306DEST_PATH_IMAGE005
,进而可以确定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收缩量,以及边缘收 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进一步地,参考图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104,数据处理装置103还用于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之后,生成螺栓调节控制信号控制调节机构104调节相应的模头螺栓的高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节机构104可以为加装热膨胀套管,当加热时利用热膨胀力改变模头螺栓的高低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模头螺栓的高低位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系统,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有效的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实现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自动对位;
(2)通过建立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每个模头螺栓对应于薄膜的位置,提高对位精度;
(3)提高对位精度,从而提高后续调整模头螺栓高度的准确性,提高薄膜厚度控制的精度,保证薄膜厚度的一致性,减少薄膜边缘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参考图6,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采用上述系统的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组的对位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S1、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测厚仪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S2、数据处理装置接收所述厚度数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
S3、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组对应的薄膜位置。
具体地,步骤S1中,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测厚仪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其中,采样间隔可以设置为螺栓间隔的整数倍,采样间隔设置的越小,则误差越小,例如,当螺栓间隔为2.5cm时,可以将采样间隔设置为0.25cm。
进一步地,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测厚仪扫描采集薄膜的厚度数据,扫描范围可以从预设扫描起始点开始扫描至预设的扫描结束点,也可以全范围扫描来获得薄膜厚度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数据处理装置接收到的扫描数据如图2所示,横坐标为薄膜的模头螺栓编号,纵坐标为厚度数据。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将平稳数据区间确定为薄膜的非收缩区域,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确定边缘收缩区域。
此外,作为另外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还可以通过现场滴墨测试,得到非收缩区域。
进一步地,步骤S2中,数据处理装置将所述非收缩区域两侧的区域分别确定为边缘收缩区域。参考图3,区域L为非收缩区域,区域L1和区域L2为边缘收缩区域。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的长度信息和模头螺栓组间隔,分别计算两侧的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根据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具体地,数据处理装置首先根据非收缩区域的长度和模头螺栓间隔,计算获得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数量,具体为非收缩区域的长度除以模头螺栓间距;根据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和有效模头螺栓数量,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具体为有效模头螺栓数量减去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再除以2;最后再根据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具体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乘以模头螺栓间距。
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即边缘收缩区域的收缩量。
进一步地,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79912DEST_PATH_IMAGE001
;(1)
Figure 778877DEST_PATH_IMAGE002
;(2)
Figure 573658DEST_PATH_IMAGE003
;(3)
其中,L为非收缩区域的长度,d为模头螺栓间距,Q为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 P为有效模头螺栓数量,q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
Figure 671539DEST_PATH_IMAGE004
为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
进一步地,步骤S3中,所述指数函数的形式为:
Figure 260784DEST_PATH_IMAGE005
其中,x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编号,y为边缘收缩区域内的薄膜长度。
进一步地,确定指数函数的形式之后,还需计算该指数函数中的底数a和指数偏移b。
经过上述计算,将计算获得的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
Figure 509363DEST_PATH_IMAGE004
,作为y1,将边缘收缩区域的 模头螺栓数量q,作为x1。
进一步地,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确定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之后,通过滴墨的方式,确定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
所述系统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将该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作为y2,对应的模头螺栓编号作为x2。
此外,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也可以选择一组经验值作为x2和y2。
确定x1、y1、x2、y2之后,可计算指数函数的底数a和指数偏移b,从而获得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长度,即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收缩量,从而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方法还包括:
S4、数据处理装置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之后,生成螺栓调节控制信号控制调节机构调节相应的模头螺栓的高度。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调节机构可以为加装热膨胀套管,当加热时利用热膨胀力改变模头螺栓的高低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人工调节模头螺栓的高低位置。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至少包括如下有益效果:
(1)能够有效的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实现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自动对位;
(2)通过建立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的每个模头螺栓对应于薄膜的位置,提高对位精度;
(3)提高对位精度,从而提高后续调整模头螺栓高度的准确性,提高薄膜厚度控制的精度,保证薄膜厚度的一致性,减少薄膜边缘材料的浪费,降低生产成本。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头螺栓组、测厚仪扫描架以及数据处理装置,所述模头螺栓组包括多个模头螺栓,薄膜经模头螺栓组挤出后传送至测厚仪扫描架,所述测厚仪扫描架上设置有测厚仪,所述数据处理装置用于控制所述测厚仪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接收所述厚度数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识别薄膜的非收缩区域和边缘收缩区域,并建立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根据所述指数函数,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非收缩区域的长度信息和模头螺栓间隔,分别计算两侧的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和模头螺栓数量;
所述系统还包括长度测量装置,用于测量所述非收缩区域与边缘收缩区域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根据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边缘收缩区域模头螺栓数量和所述临界处相邻两个模头螺栓之间的薄膜长度,计算指数函数中的底数和指数偏移,获得关于边缘收缩区域的指数函数;
所述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以及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
Figure 740102DEST_PATH_IMAGE001
Figure 479519DEST_PATH_IMAGE002
Figure 621787DEST_PATH_IMAGE003
其中,L为非收缩区域的长度,d为模头螺栓间距,Q为非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P为有效模头螺栓数量,q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数量,L’为边缘收缩区域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控制所述测厚仪按照预设的采样间隔采集所述薄膜的厚度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根据所述厚度数据,将平稳数据区间确定为薄膜的非收缩区域,根据所述非收缩区域,确定边缘收缩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处理装置将所述非收缩区域两侧的区域分别确定为边缘收缩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指数函数的形式为:
Figure 257299DEST_PATH_IMAGE004
其中,x为边缘收缩区域的模头螺栓的编号,y为边缘收缩区域内的薄膜长度,a为底数,b为指数偏移;
根据所述指数函数,计算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长度,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还包括调节机构,所述数据处理装置还用于确定所述边缘收缩区域内每个模头螺栓对应的薄膜位置之后,生成螺栓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调节机构调节对应的模头螺栓的高度。
7.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采用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系统进行对位。
CN202111286311.5A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Active CN1137153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6311.5A CN113715301B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86311.5A CN113715301B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5301A CN113715301A (zh) 2021-11-30
CN113715301B true CN113715301B (zh) 2022-01-25

Family

ID=7868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86311.5A Active CN113715301B (zh) 2021-11-02 2021-11-02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153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286724A (ja) * 1986-06-06 1987-12-12 Toshiba Mach Co Ltd プラスチツクシ−ト等のプロフアイル制御方法
JP2945749B2 (ja) * 1990-11-21 1999-09-06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フィルムシートのプロファイル制御方法
CN103522552B (zh) * 2013-11-04 2015-07-22 上海市塑料研究所有限公司 含氟薄膜流延法制备方法
CN110421823B (zh) * 2017-05-28 2022-01-28 浙江凯诚新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螺栓自定位方法
CN107053637B (zh) * 2017-05-28 2019-12-03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基于刻印辅助定位的膜厚控制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15301A (zh) 2021-11-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089C (zh) 在板材成型中监测堆积料数量的方法和设备
JP3828950B2 (ja) 2軸延伸フィルム上のダイボルト対応位置算出方法および同算出方法を用いた2軸延伸フィルムの厚さ制御方法
CN110722770B (zh) 一种膜厚测量辅助定位装置
CN110667148B (zh) 一种膜厚控制系统
CN113715301B (zh) 一种薄膜厚度测量中模头螺栓的对位系统及方法
JP2003520697A (ja) 割り出しおよび位置決め機構を有する柔軟性のある回路を切断する装置および方法
CN111397572A (zh) 在线同步检测板材尺寸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107053637B (zh) 一种基于刻印辅助定位的膜厚控制系统
JP4118975B2 (ja) ワーク傾き角度測定方法およびワーク曲げ角度測定方法並びにワーク傾き量測定装置,ワーク曲げ角度測定装置
CN210464362U (zh) 剪切检测设备
KR100846757B1 (ko) 시트 제조방법
US6246918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generating die swell/draw down information for profile extrusion die design
CN115647079A (zh) 一种离线综合板形检测仪及检测方法
CN108044012B (zh) 锻造模具的变形量补偿方法
CN107238363B (zh) 基于薄膜厚度测量辅助定位的膜厚监测方法
CN110884085B (zh) 基于厚度检测的bopp挤出机模头螺栓定位装置
CN107297882B (zh) 一种膜厚测量辅助定位方法
CN107097394B (zh) 基于刻印辅助定位的膜厚控制方法
KR20020050842A (ko) 냉연 스트립의 평탄도 측정장치 및 방법
CN212363171U (zh) 在线同步检测板材尺寸装置
KR102440768B1 (ko) 후강판 제조 장치 및 방법
CN107144249A (zh) 一种基于螺栓自定位的膜厚监测系统
JPS61148305A (ja) 走行板の幅測定装置
JP2002301752A (ja) シートの製造方法
CN111409244B (zh) 模头螺栓对位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CB03 Change of inventor or designer information

Inventor after: Zhang Pengna

Inventor after: Liu Bo

Inventor after: Zheng Jian

Inventor before: Zhang Pengna

Inventor before: Liu Bo

Inventor before: Zheng J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