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8010B -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8010B
CN113708010B CN202111021227.0A CN202111021227A CN113708010B CN 113708010 B CN113708010 B CN 113708010B CN 202111021227 A CN202111021227 A CN 202111021227A CN 113708010 B CN113708010 B CN 11370801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ve
electrode assembly
diaphragm
electrochemical device
separ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21227.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8010A (zh
Inventor
张辉华
王慧鑫
汪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Poweramp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21227.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8010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80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801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801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801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01M50/461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with adhesive layers between electrodes a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6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ombination with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2Li-accumulators
    • H01M10/0525Rocking-chair batteries, i.e. batteries with lithium insertion or intercalation in both electrodes; Lithium-ion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粘接层,第一基材层包括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粘接层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接层,第二基材层包括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二粘接层设置于第三表面。第一隔膜、负极极片、第二隔膜和正极极片卷绕形成电极组件。第一粘接层与正极极片相接,第二粘接层与正极极片相接,有利于减少电极组件出现变形的问题。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第一隔膜,第二表面背离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或,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第二隔膜,第四表面背离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减少粘接层接触电解液而出现凝结的问题。

Description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化学装置和具有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电化学装置)具有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标称电压高、自放电率低、体积小、重量轻等许多优点,在消费电子、电动汽车、电动两轮车和储能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随着近年来电动汽车和可移动电子设备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的要求越来越高。
然而,目前锂离子电池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锂离子电池逐渐出现内部的电极组件变形和封装可靠性下降的问题,影响到锂离子电池使用寿命的提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状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的电化学装置和具有该电化学装置的电子装置。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和隔膜。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层,负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正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隔膜包括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粘接层,第一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粘接层设置于第一表面;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接层,第二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第二粘接层设置于第三表面。第一隔膜、负极极片、第二隔膜和正极极片依次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电极组件,第一粘接层与正极极片相接,第二粘接层与正极极片相接。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第一隔膜,第二表面背离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或,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第二隔膜,第四表面背离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
如此,上述电化学装置通过在隔膜朝向正极极片的一侧设置粘接层,使极片与隔膜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有利于减少电极组件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出现变形的问题,还将最外圈隔膜未涂覆粘接层的表面朝外设置,避免粘接层接触电解液而出现凝结的问题,从而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封装效果,达到延长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起始段,正极极片包括第二起始段,第一起始段位于第二起始段的内侧,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第一隔膜,第二表面背离所述卷绕中心,以使第一隔膜未设置第一粘接层的一侧朝外,减少第一粘接层与电解液接触而导致凝结胶体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起始段中负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起始段中正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正极活性材料层,有利于极片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连续涂布,提升制造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起始段,正极极片包括第二起始段,第二起始段位于第一起始段的内侧,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第二隔膜,第四表面背离卷绕中心,以使第二隔膜未设置第二粘接层的一侧朝外,减少第二粘接层与电解液接触而导致凝结胶体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负极极片包括第一收尾段,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收尾段,第一收尾段位于第二收尾段的外侧,可以使第一收尾段的集流体为双面涂覆结构,有利于极片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连续涂布,提高极片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收尾段中负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负极活性材料层,第二收尾段中正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正极活性材料层,一方面可以使负极极片上具有充足的嵌锂位置,减少析锂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负极集流体暴露在电解液中的情况,降低负极集流体被电解液腐蚀的风险。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隔膜的厚度与第二隔膜的厚度相同,有利于维持电极组件厚度的一致性,减少极片堆叠过程中的错位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第二粘接层的厚度相同,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电极组件厚度的一致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还包括多个负极极耳片和多个正极极耳片,多个负极极耳片间隔连接于负极集流体,多个正极极耳片间隔连接于正极集流体,沿第一方向,多个负极极耳片堆叠设置,多个正极极耳片堆叠设置。多层结构的极耳片有利于提升电极组件的过流能力,降低局部温升。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二方向,任意两个负极极耳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m,任意两个正极极耳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m,以减少极耳片因为过度错位而产生的连接错位问题,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粘结剂,第二粘接层包括第二粘结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二粘结剂均包括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与正极活性材料层的粘接力大于含氟聚合物与负极活性材料层的粘接力。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括电路元件和上述实施例的电化学装置,电路元件电连接电化学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电极组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为了表达清晰,图3中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仅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部分区域出,其他区域的粘接层省略。
图4为电化学装置的电极组件在一实施例中的卷绕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电极组件的简化结构示意图,为了表达清晰,图5中的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仅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部分区域示出,其他区域的粘接层省略。
图6为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的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7为多个极耳片堆叠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电子装置在一实施例中的结构简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Figure BDA0003242033220000041
Figure BDA000324203322000005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极片、正极极片和隔膜。所述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所述隔膜包括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一隔膜、所述负极极片、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正极极片依次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正极极片相接,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正极极片相接。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或,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二隔膜,所述第四表面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
上述电化学装置通过在隔膜朝向正极极片的一侧设置粘接层,使极片与隔膜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有利于减少电极组件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出现变形的问题,还将最外圈隔膜未涂覆粘接层的表面朝外设置,降低粘接层接触电解液而出现凝结的问题的风险,从而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封装效果,达到延长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的目的。
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方式及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请参阅图1、图2和图3,在一实施方式中,电化学装置100包括电极组件100a,所述电极组件包括负极极片10、正极极片20和隔膜30。具体地,所述负极极片10包括负极集流体11和负极活性材料层12,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12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11的表面,所述负极集流体11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铜金属、铜合金等材料。所述正极极片20包括正极集流体21和正极活性材料层22,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22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21的表面,所述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铝金属或铝合金等材料。所述隔膜30包括第一隔膜31和第二隔膜32。所述第一隔膜31包括第一基材层311和第一粘接层312,所述第一基材层3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3111和第二表面3112,所述第一粘接层312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3111。所述第二隔膜32包括第二基材层321和第二粘接层322,所述第二基材层32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3211和第四表面3212,所述第二粘接层322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3211。需要注意的是,图3显示的方形卷绕结构为图2中椭圆形卷绕结构的简化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观察,图3中的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二粘接层322仅在第一隔膜31和第二隔膜32的部分区域示出。
所述第一隔膜31、所述负极极片10、所述第二隔膜32和所述正极极片20依次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100a。所述第一粘接层312与所述正极极片20相接,所述第二粘接层322与所述正极极片20相接,以使粘接层与正极活性材料层22之间形成粘结位点,让极片与隔膜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减少电化学装置100在多次充放电过程中出现变形问题,延长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粘接层312包括第一粘结剂,第二粘接层322包括第二粘结剂,第一粘结剂和第二粘结剂均包括含氟聚合物。含氟聚合物与正极活性材料层22的粘接力大于含氟聚合物与负极活性材料层12的粘接力。在电极组件100a的卷绕结构中,将隔膜30涂覆粘接层的一侧与正极极片20相接,可以更好的维持隔膜与极片的相对位置,减少电化学装置100的变形问题,也可以保持极片之间的良好的界面,提高电化学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含氟聚合物包括聚偏氟乙烯、偏氟乙烯-六氟丙烯的共聚物、聚四氟乙烯或聚六氟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的组合。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负极极片10包括第一起始段13,所述正极极片20包括第二起始段23,所述起始段为极片开始卷绕到第一次弯折的部分。所述第一起始段13位于所述第二起始段23的内侧,所述内侧为电极组件100a中极片靠近卷绕中心103的一侧。进一步地,所述电极组件100a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一隔膜31,所述第二表面3112背离所述电极组件100a的卷绕中心103,以使第一隔膜31的第一基材层311未设置第一粘接层312的一侧朝外,减少第一粘接层312与电解液接触而导致凝结胶体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封装效果,进一步延长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起始段13中所述负极集流体11的两面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12,所述第二起始段23中所述正极集流体21的两面设置有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22。起始段的集流体上双面设置活性材料层,可以使极片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连续涂布,涂布制程完成后按照预设参数对极片进行裁切就可以获得待使用的极片,有利于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制造效率。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起始段的集流体为单面设置活性材料层或空箔结构,极片在制造过程中进行间隙涂布,即在预定位置停止涂布,让集流体空出一段区域后再继续涂布制程,有利于节省活性物质,降低成本,提升能量密度。
进一步地,所述负极极片10包括第一收尾段14,所述正极极片20包括第二收尾段24,收尾段为极片最后一次弯折到卷绕终止的部分。所述第一收尾段14位于所述第二收尾段24的外侧,所述外侧为极片靠近卷绕结构外表面的一侧。所述第一收尾段14中所述负极集流体11的两面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12,所述第二收尾段24中所述正极集流体21的两面设置有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22,一方面可以使负极极片10上具有充足的嵌锂位置,减少析锂问题的产生,还有利于极片在制造过程中进行连续涂布,另一方面通过负极活性材料层12包覆负极集流体11的最外圈,可以减少负极集流体11暴露在电解液中的情况,降低负极集流体11被电解液腐蚀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极组件100a还包括多个负极极耳片40和多个正极极耳片50。多个所述负极极耳片40间隔连接于所述负极集流体11,多个所述正极极耳片50间隔连接于所述正极集流体21。沿第一方向A,即电极组件100a的厚度方向,多个所述负极极耳片40堆叠设置,多个所述正极极耳片50也堆叠设置。多层结构的极耳片有利于提升电极组件100a的过流能力,降低局部温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隔膜3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隔膜32的厚度相同。有利于维持电极组件100a厚度的一致性,减少极片卷绕堆叠过程中出现极耳片错位的问题。具体地,所述第一基材层311的厚度与所述第二基材层321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粘接层312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粘接层322的厚度相同,可以使粘接层与正极极片20之间的粘结力均匀,进一步减少电极组件100a的变形问题。本申请中,厚度差值在厚度较大值的5%以内可以认为是相同。隔膜30厚度的测试方法是沿隔膜30的宽度或长度方向取多个隔膜样品,获得隔膜样品的SEM图,在图中测得隔膜样品厚度,取测量的平均值,即可得到隔膜30的厚度参数,再将第一隔膜31和第二隔膜32的厚度参数做对比,厚度差值在预设阈值内即可认定第一隔膜31和第二隔膜32的厚度相同。
请参阅图6和图7,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电极组件卷绕成形后,多个负极极耳片40堆叠设置,多个正极极耳片50堆叠设置。沿第二方向B,即电极组件100a的宽度方向,也可以是电极组件的卷绕方向,任意两个所述负极极耳片40之间的距离D1小于或等于3mm,任意两个所述正极极耳片50之间的距离D2也小于或等于3mm,以减少极耳片因为过度错位而产生的连接错位问题,同时也可以降低正、负极耳意外接触产生的短路问题。所述第二方向B与所述第一方向A垂直。在本实施例中,两极耳之间的最大距离小于或等于3mm,极耳之间的距离尺寸为两极耳在同一侧边之间的距离。
请再次参阅图1,所述负极极片10的第一收尾段14与电极组件100a最外圈的第一隔膜31之间还设有第二隔膜32,第二隔膜32的第三表面3211与第一隔膜31的第一表面3111相对设置,此时第一粘接层312与第二粘接层322相接,第二隔膜32的第四表面3212朝向负极极片10设置,第二隔膜32的尾端与第一隔膜31的尾端大致齐平。这种在电极组件100a最外圈设置的双层隔膜结构,有利于同时卷绕和裁切第一隔膜31和第二隔膜32,无需在正极极片20的尾端对第二隔膜32进行独立裁切,可以降低电极组件100a的制造难度,提高制造效率。进一步地,沿所述电极组件100a的卷绕方向,所述第一隔膜31的尾端超出所述负极极片10的尾端,可以减少负极极片10暴露在电解液中的情况,降低负极极片被腐蚀的风险,且隔膜材料相对柔软,具有一定的形变能力,在电化学装置100跌落过程中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a在壳体(图未示)内的蹿动,提升电化学装置100的跌落安全性能。电极组件100a的外表面还包括第一平直部101和第二平直部102,第一平直部101和/或第二平直部102可以设置双面胶(图未示),用于粘接壳体与电极组件100a,减少电极组件100a在壳体内的晃动。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二隔膜32可以在正极极片20的尾端截断,电极组件100a最外圈的第一隔膜31直接包覆负极极片10的第一收尾段14,此时电极组件100a最外圈的第一隔膜31的第一粘接层312与负极极片10相接,电芯跌落过程中,可以减少电极组件100a在壳体的内振动,提高电化学装置100的跌落安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另外,由于电极组件100a最外圈隔膜厚度减少至一层第一隔膜31,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电极组件100a的厚度,提升电极组件100a的能量密度。
请参阅图4和图5,在本申请的另一实施例中,电极组件100b与前述实施例中的电极组件100a大致相同,区别在于,所述正极极片20的第二起始段23位于所述负极极片10的第一起始段13的内侧,所述电极组件100a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二隔膜32,所述第四表面3212背离所述电极组件100b的卷绕中心103,以使第二隔膜32的第二基材层321未设置第二粘接层322的一侧朝外,减少第二粘接层322与电解液接触而导致凝结胶体的问题。在此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收尾段24位于所述第一收尾段14的外侧,或者,所述第一收尾段14位于所述第二收尾段24的外侧,本申请不限定于此。需要注意的是,图5显示的方形卷绕结构为图4中椭圆形卷绕结构的简化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理解、观察,图5中的第一粘接层312和第二粘接层322仅在第一隔膜31和第二隔膜32的部分区域示出。
粘接层与电解液接触而凝结胶体,进而造成电化学装置封装不良的原因是壳体在封装时需要在壳体封口处进行抽液封印工序,假设粘接层出现了凝胶的问题,胶体会在抽液过程中移动至壳体封口处,让壳体封口处出现褶皱、开口、漏液等问题。
下面将结合对比例来证明本申请实施例中,隔膜未设置粘接层的一侧朝外,减少粘接层与电解液接触而导致凝结胶体的问题,有利于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封装效果,进一步延长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
制备正极极片、负极极片、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并卷绕成电极组件,将电极组件装入壳体中,进行封装,向壳体中注入电解液,静置,进一步进行封装。
在实施例中,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粘接层朝向正极极片设置,电极组件的最外层为第一隔膜或第二隔膜,且最外层的第一隔膜或第二隔膜未设置粘接层的一侧朝外,在电极组件封装完成后,隔膜的基材层与电解液接触,而粘接层不与电解液接触。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如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对比例一中,电化学装置中电极组件的最外层为第一隔膜或第二隔膜,并且第一隔膜或第二隔膜的外侧设有粘接层,也就是说,电极组件的外表面设有粘接层,在电极组件封装完成后,电极组件外表面的粘接层浸泡在电解液中。对比例一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大致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将本实施例和对比例一的电化学装置产品中各抽取3000个样品,对样本进行封装不良检测。检测结果如下表所示。
表1电化学装置封装不良检测结果
对比例一 实施例
不良样本数量 305 0
从表1的检测结果可以看出,对比例一中,大约10.2%的样本出现了封装不良的问题,而实施例中,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粘接层改良后,粘接层不再与电解液接触,电化学装置封装不良的情况明显好转,从而证明了隔膜未设置粘接层的一侧朝外,能够有效减少了粘接层与电解液接触产生凝胶的问题,进而提升电化学装置的封装良率,减少电化学装置的漏液问题,延长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
下面将结合对比例来证明本申请实施例中,隔膜的粘接层与正极极片相接,能够有效减少电极组件变形的问题,从而延长使用寿命。
在实施例中,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均为单面设置粘接层的结构,并且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粘接层均朝向正极极片设置。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厚度大致相同。实施例的其他结构如前文所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对比例二中,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大致相同,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也为单面设置粘接层的结构,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厚度大致相同,区别在于,对比例二的电化学装置中,第一隔膜的第一粘接层与负极极片相接,第二隔膜的第二粘接层与负极极片相接。
在对比例三中,电化学装置与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隔膜上未设置第一粘接层,第一隔膜仅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隔膜上单面涂覆第二粘接层,第二粘接层与正极极片相接。第二隔膜的厚度大于第一隔膜的厚度。
在对比例四中,电化学装置与本申请实施例大致相同,区别在于,第一隔膜上未设置第一粘接层,第一隔膜仅包括第一基材层,第二隔膜的第二基材层的两侧表面均涂覆第二粘接层,两层第二粘接层分别与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相接。第二隔膜的厚度大于第一隔膜的厚度。
在对比例五中,电化学装置的负极极片和正极极片之间未设置隔膜,对比例五仅用于验证隔膜的厚度对极耳错位的影响。
表2实施例与对比例的各参数对比结果
Figure BDA0003242033220000131
Figure BDA0003242033220000141
其中,隔膜的粘接层对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的粘接力测试方法为:取样品电化学装置进行拆解,将隔膜和极片复合体裁切成20mm长、10mm宽的长方形样品,将隔膜背离极片的一面用双面胶粘贴于测试基板上并露出10mm(即裁切的样品的长度方向有10mm未粘贴在测试基板上),压平后,再将基板夹在拉力测试仪的下夹具上,将极片夹于上夹具上,之后将上夹具固定在拉力测试仪的模具中,以50mm/分钟的速度进行180度剥离力测试,使隔膜从极片表面剥离,拉力测试仪实时记录剥离力的数值,取剥离过程中剥离力数值的平均值作为隔膜与极片的剥离力F(单位N),则隔膜与极片之间的粘结力=F/样品宽度。
极耳错位的检测方法为:对比例和实施例中各取1000个样品,分别检测对比例和实施例的卷绕电极组件中,两同性极耳之间的最大距离大于3mm的不良样本数量,并计算不良样本数量的百分比,得到表2记载的极耳错位数据。
在45℃下,将实施例和对比例制备得到的电化学装置以1.6C倍率充电、以1C倍率放电,进行满充满放循环测试,直至电化学装置出现明显变形(即S变形),记录循环圈数。该数值越大,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越长。
从表2的对比结果可以看出,粘接层对正极极片的粘接力大于粘接层对负极极片的粘接力。实施例、对比例二中,极耳错位数据均为1.5%。对比例三和对比例四中,极耳错位数据分别为3.4%和3.9%,由于对比例四中第一隔膜与第二隔膜的厚度差大于对比例三,对比例四的极耳错位数据大于对比例三的极耳错位数据。对比例五中,没有设置隔膜,因此,电极组件卷绕过程中,极耳位置不受隔膜厚度的影响,对比例五的极耳错位数据最小。极耳错位数据证明了,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厚度相同可以明显减低极耳片错位的问题,提升电极组件的制造良率。此外,结合45℃循环变形圈数的数据,在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的厚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粘接层和第二粘接层均与正极极片相接,能明显提升45℃循环变形圈数,从而延长电化学装置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8,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装置200,所述电子装置200包括电路元件201和上述实施例所述的电化学装置100,所述电路元件201电连接所述电化学装置100。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以上较佳实施方式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都不应脱离本申请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化学装置,包括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组件包括:
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负极集流体的表面;
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材料层,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设置于所述正极集流体的表面;及
隔膜,包括第一隔膜和第二隔膜,所述第一隔膜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粘接层,所述第一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二表面未设置粘接层,所述第二隔膜包括第二基材层和第二粘接层,所述第二基材层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三表面和第四表面,所述第二粘接层设置于所述第三表面,所述第四表面未设置粘接层;
所述第一隔膜、所述负极极片、所述第二隔膜和所述正极极片依次层叠设置并卷绕形成所述电极组件,所述第一粘接层与所述正极极片相接,所述第二粘接层与所述正极极片相接;
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或,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二隔膜,所述第四表面背离所述电极组件的卷绕中心;
所述第一隔膜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隔膜的厚度相同;
所述电极组件还包括多个负极极耳片和多个正极极耳片,多个所述负极极耳片间隔连接于所述负极集流体,多个所述正极极耳片间隔连接于所述正极集流体,沿第一方向,多个所述负极极耳片堆叠设置,多个所述正极极耳片堆叠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起始段,所述正极极片包括第二起始段,所述第一起始段位于所述第二起始段的内侧,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一隔膜,所述第二表面背离所述卷绕中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起始段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起始段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第一起始段,所述正极极片包括第二起始段,所述第二起始段位于所述第一起始段的内侧,所述电极组件的最外圈为所述第二隔膜,所述第四表面背离所述卷绕中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极片包括第一收尾段,所述正极极片包括第二收尾段,所述第一收尾段位于所述第二收尾段的外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收尾段中所述负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所述负极活性材料层,所述第二收尾段中所述正极集流体的两面设置有所述正极活性材料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的厚度与所述第二粘接层的厚度相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沿第二方向,任意两个所述负极极耳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m,任意两个所述正极极耳片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3mm,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化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接层包括第一粘结剂,所述第二粘接层包括第二粘结剂,所述第一粘结剂和所述第二粘结剂均包括含氟聚合物。
10.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装置包括电路元件和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电化学装置,所述电路元件电连接所述电化学装置。
CN202111021227.0A 2021-09-01 2021-09-01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ctive CN11370801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227.0A CN113708010B (zh) 2021-09-01 2021-09-01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21227.0A CN113708010B (zh) 2021-09-01 2021-09-01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8010A CN113708010A (zh) 2021-11-26
CN113708010B true CN113708010B (zh) 2023-03-14

Family

ID=786588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21227.0A Active CN113708010B (zh) 2021-09-01 2021-09-01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801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35754A (zh) * 2021-12-24 2022-04-12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5051045B (zh) * 2022-08-16 2022-11-22 江苏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极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JP2024038930A (ja) * 2022-09-08 2024-03-21 プライムプラネットエナジー&ソリューションズ株式会社 電池の製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07622B1 (ko) * 2006-08-14 2009-07-15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외부 충격에 대한 안전성과 전해액 함침성이 우수한이차전지
WO2010062037A2 (ko) * 2008-11-27 2010-06-03 (주)엠플러스 이차전지 제조방법 및 이차전지
KR20180068968A (ko) * 2015-10-28 2018-06-22 니폰 제온 가부시키가이샤 비수계 2차 전지 접착층용 조성물, 비수계 2차 전지용 접착층, 비수계 2차 전지용 접착층 부착 세퍼레이터, 비수계 2차 전지용 접착층 부착 전극, 그리고, 비수계 2차 전지 및 그 제조 방법
JP7229775B2 (ja) * 2016-12-27 2023-02-28 東レ株式会社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電極体及び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JP6841323B2 (ja) * 2017-04-07 2021-03-10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9156172A1 (ja) * 2018-02-08 2019-08-15 積水化学工業株式会社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用負極構造体、及び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の製造方法
KR20200060823A (ko) * 2018-11-23 2020-06-02 주식회사 엘지화학 전극조립체
CN109585902A (zh) * 2018-12-24 2019-04-05 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节极耳错位的电芯卷绕系统和方法
CN210272570U (zh) * 2019-10-19 2020-04-07 江苏卓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粘结锂离子电池
CN112768784B (zh) * 2020-12-14 2022-12-09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8010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708010B (zh) 电化学装置和电子装置
EP3477729B1 (en) Rechargeable lithium ion button cell battery
EP2680361A1 (en) Jelly roll-type electrode assembly with active material pattern-coated thereon, and secondary battery having same
EP0975041A2 (en) Flat cells
JP4228177B2 (ja) 二次電池、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バッテリー
US20200058914A1 (en) Nonaqueous electrolyte secondary battery
US10910644B2 (en) Power storage device
US20210359364A1 (en) Batter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16563209U (zh) 极片、卷芯和电池
CN105609882A (zh) 内部多芯堆层的储能器件
WO2022056787A1 (zh) 一种三电极电池及储能系统
CN111987379A (zh) 带参照极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2370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CN109891640B (zh) 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用电极以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WO2022000308A1 (zh) 一种双极性集流体、电化学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9193025B (zh)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WO2020004135A1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CN214411291U (zh) 一种电芯及具有其的电池、物体
JP3511476B2 (ja) リチウム二次電池
JP6967156B2 (ja) 蓄電モジュール
US20220344670A1 (en) Electrode current collector and secondary battery
JP2022153675A (ja) 非水電解質二次電池
WO2013110182A1 (en) Electrode assembly for a lithium-ion battery
CN209217113U (zh) 一种电池单元、电池单元组和电池模块
CN219779172U (zh) 电池、电池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