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63209U - 极片、卷芯和电池 - Google Patents

极片、卷芯和电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563209U
CN216563209U CN202123412174.3U CN202123412174U CN216563209U CN 216563209 U CN216563209 U CN 216563209U CN 202123412174 U CN202123412174 U CN 202123412174U CN 216563209 U CN216563209 U CN 216563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area
current collector
tab
sid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341217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欧长志
彭冲
许岩
姜方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uhai Cosmx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341217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563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563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563209U/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1176 priority patent/WO2023124570A1/zh
Priority to US18/399,276 priority patent/US20240128601A1/en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3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of the leads or tab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31Cells with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5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10/058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 H01M10/0587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of accumulators having only wound construction elements, i.e. wound positive electrodes, wound negative electrodes and wound separ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04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4/00Electrodes
    • H01M4/02Electrodes composed of, or comprising, active material
    • H01M4/13Electrodes for accumulators with non-aqueous electrolyte, e.g. for lithium-accumulators;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50Current conducting connection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 H01M50/531Electrode connections inside a battery casing
    • H01M50/538Connection of several leads or tabs of wound or folded electrode stack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卷芯和电池,其中,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单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活性物质层,双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多个极耳间隔设置,单面区和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单面区内,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卷芯和电池,设有防卷条,可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能够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Description

极片、卷芯和电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卷芯和电池。
背景技术
大倍率充放电的电池,其卷芯结构通常为多极耳结构。多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叠放在一起,并沿自身长度方向卷绕形成卷芯,其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长度方向上的侧边伸出有多个极耳。
目前,多极耳结构的卷芯,其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存在单面区,单面区是指极片的一面有涂层,另一面没有涂层。因单面区的有涂层面和无涂层面的张力不同,极片切断后,单面区会发生卷曲,若在单面区设置极耳,单面区的极耳容易打折,造成电池短路和外观不良等问题。因此,极片的单面区通常不设置极耳。
然而,由于单面区没有极耳,单面区比极片的其他区域的阻抗更大,导致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加剧单面区析锂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卷芯和电池,用于解决现有电池的极片的单面区无法设置极耳,容易导致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加剧单面区析锂风险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其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
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单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活性物质层,双面区内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
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多个极耳间隔设置,单面区和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其中,单面区内,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覆盖在集流体的表面,仅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单面区,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沿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极片的单面区和双面区均伸出有极耳,并且,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防卷条可平衡极耳所在部位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极片的单面区部分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不必再通过相邻双面区的极耳传导,可减小相邻极耳的负荷,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宽度方向,防卷条的一侧边缘与集流体的设有极耳的一侧边缘平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卷条的厚度小于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卷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集流体的宽度的1/10。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防卷条在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单面区上极耳对应的位置及极耳至双面区和单面区的交界处之间的区域。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防卷条的两端分别与单面区的两端平齐。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防卷条为胶纸或陶瓷涂层。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沿极片的长度方向,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每两个翻折段伸出有一个极耳;或者,每个翻折段均伸出有一个极耳。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依次重叠并沿极片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一起;
其中,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上述任一项的极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极片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活性物质层覆盖在集流体的表面,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依次重叠并沿极片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一起,可增大单位体积内活性物质层的含量,以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性能。其中,仅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单面区,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活性物质层的区域称为双面区,单面区位于沿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极片的单面区和双面区均伸出有极耳,并且,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防卷条可平衡极耳所在部位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极片的单面区部分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不必再通过相邻双面区的极耳传导,可减小相邻极耳的负荷,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在一种实现方式中,卷芯的第一极片为上述任一项的极片;卷芯的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翻折段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解液和上述卷芯,卷芯位于壳体内,电解液注入在安装有的卷芯的壳体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壳体、电解液和卷芯,卷芯位于壳体内,电解液注入在安装有的卷芯的壳体内,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极片与电解液相接触,并将电解液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极片上产生的电流可通过其上的极耳传导至壳体上的正负极。其中,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并且双面区和单面区均设置有极耳,极片上的单面区内,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防卷条与极耳同侧设置,防卷条可平衡极耳所在部位的集流体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极片的单面区部分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单面区设置有极耳后,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能够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构造以及它的其他发明目的及有益效果将会通过结合附图而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而更加明显易懂。
附图说明
通过参照附图的以下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容易理解。在附图中,将以示例以及非限制性的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进行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技术中极片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断面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片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去隔膜的卷芯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正极片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负极片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极片;101-正极片;102-负极片;110-集流体;111-极耳;120-活性物质层;130-防卷条;
A-单面区;B-双面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大倍率充放电的电池,其卷芯结构通常为多极耳结构。多极耳结构的卷芯包括正极片、负极片和隔膜,正极片、隔膜和负极片叠放在一起,并沿自身长度方向卷绕形成卷芯,其中,正极片和负极片的长度方向上的侧边伸出有多个极耳。
图1为现有技术中极片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多极耳结构的卷芯中,极片01通常包括单面区02和双面区03,并且,正极片和负极片均存在单面区02。单面区02是指极片的一面有涂层,另一面没有涂层。因单面区02有涂层面和无涂层面的张力不同,极片切断后,单面区02会发生卷曲,若在单面区02设置极耳04,单面区02的极耳04容易打折,造成电池短路和外观不良等问题。因此,极片的单面区02通常不设置极耳04。
然而,由于单面区没有极耳,单面区比极片的其他区域的阻抗更大,导致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加剧单面区的析锂风险。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极片,该极片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单面区和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单面区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的极耳导向电池的正负极,能够有效改善极片的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的析锂情况;并且,集流体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以防止单面区的极耳打折。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极片、卷芯和电池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极片100的示意图;图3为图2中a-a断面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极片100,该极片100可以应用于电池内。具体的,极片100可以为正极片101,也可以为负极片102,正极片101、负极片102和隔膜共同形成电池的电芯。
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和活性物质层120,极片1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111,多个极耳111间隔设置。
其中,活性物质层120中含有活性物质,活性物质用于产生电流。集流体110是指汇集电流的结构或零件,一般为铜箔、铝箔等金属箔,集流体110的主要作用是将活性物质层120中的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便形成较大的电流对外输出。极片100上伸出的极耳111是极片100经过膜切形成的,具体的,极耳111由集流体110上未设有活性物质层120的区域模切形成,极耳111的主要作用是将集流体110上汇集起来的电流向外导出。
如图2所示,极片100具有单面区A和双面区B,单面区A位于极片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单面区A内的集流体110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活性物质层120,双面区B内的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120。
并且,沿极片100的长度方向,极片100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每两个翻折段形成卷芯的一圈,单面区A占据2个翻折段,双面区B占据5-40个翻折段。图2中示出的双面区B设有6个翻折段,在另一些示例中,双面区B也可以设有10个或25个翻折段,双面区B的翻折段越多,电池的容量越大。
示例性的,每两个翻折段可以伸出有一个极耳111,或者,每个翻折段可以均伸出有一个极耳111,以增大电池充放电时电流的大小,提高电池的倍率。
若不设单面区A,双面区B出极耳111,便不存在极耳111容易打折的问题。但是,在卷芯最内层的两个翻折段,最内层的活性物质层120的极性相同,以及,在卷芯最外层的两个翻折段,最外层的活性物质层120的没有与其对应的、极性相反的活性物质层120,不能产生电流,不能产生更多的能量,还会增加卷芯的体积,减小卷芯的能量密度,影响电池的性能,并且,还会造成活性物质层120用料的浪费。因此,设置单面区A不仅可以提高卷芯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还能够避免造成用料浪费,以节约成本,十分必要。
虽然设置单面区A有诸多好处,但是极片100的单面区A又比较容易产生析锂现象。在实际应用中,电池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片101脱嵌之后,会透过隔膜并嵌入负极片102,完成电能到化学能的转换。但是当一些异常状况发生、并造成从正极片101脱嵌的锂离子无法嵌入负极片102的话,那么锂离子就只能析出在负极片102表面,形成一层灰色的物质,这种现象就叫做析锂。
例如,当电池的极片100出现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时,会导致负极片102出现局部余量不足的情况,负极片102可嵌入的锂离子少于正极片101脱嵌的锂离子,无法嵌入负极片102内的锂离子就只能在负极片102的表面析出了。析锂不仅使电池性能下降,循环寿命大幅缩短,还限制了电池的快充容量,并有可能引起燃烧、爆炸等灾难性后果。
为了改善极片100的析锂现象,可以在极片100的单面区A也模切出极耳111。本实施例中,极片100的单面区A和双面区B均具有极耳111,单面区A设置有极耳111后,单面区A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A的极耳111导向电池的正负极,不必再通过双面区B相邻的极耳111传导,可减小相邻极耳111的负荷,有效改善极片100上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从而也能够改善单面区A的析锂现象,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由于单面区A的集流体110,两侧表面的张力不同,容易卷曲,使得该区域的极耳111容易打折,对此,为了避免单面区A伸出的极耳111打折。本实施例中,单面区A内,集流体110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20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130,防卷条130与极耳111同侧设置,即如图2所示,防卷条130位于集流体110上靠近极耳111的一侧。防卷条130可平衡极耳111所在部位的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极片100上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20的一侧表面厚度增大、张力增大,极片100上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20的一侧表面与覆盖活性物质层120的一侧表面,两者张力的差值减小,可改善单面区A极片100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A的极耳111打折。
示例性的,沿极片100的宽度方向,防卷条130的一侧边缘可以与集流体110的设有极耳111的一侧边缘平齐,防卷条130紧靠着单面区A上的极耳111,以平衡单面区A的集流体110的边缘处两侧表面的张力,更好地防止极片100单面区A的卷曲影响到极耳111。此外,极片100的极耳111侧附近存在边缘减薄、极片100边缘容易粘接的情况,防卷层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极片100边缘的厚度,改善卷芯端部界面粘接情况。并且,防卷条130用于补充极片100上减薄的边缘,还能够减小极片100卷绕形成的卷芯增厚,减小防卷条130对卷芯能量密度的影响。
实施时,防卷条130的厚度可以小于或等于活性物质层120的厚度,具体的,防卷条13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30-100μm,例如,防卷条130的厚度可以设置为50μm、65μm、或80μm,在保证防卷效果的同时,控制厚度,以减小极片100卷绕后的体积,减小电池的体积与重量,增大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性能。
另外,防卷条130的宽度可以大于或等于集流体110的宽度的1/10,以保证防卷效果,具体的,防卷条130的宽度可以设置为5-50mm,例如,防卷条130的厚度可以为15mm、30mm或35mm,在保证防卷效果的同时,节约耗材,降低成本,降低电池的重量。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极片100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沿极片100的长度方向,防卷条130在极片100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可以至少覆盖单面区A上与极耳111对应的位置及极耳111至双面区B和单面区A的交界处之间的区域,以在节约耗材的同时,保证极耳111所在区域内的集流体110不会卷曲,防止极耳111打折。
或者,沿极片100的长度方向,防卷条130可以至少覆盖整个单面区A内一个翻折段的侧边;或者,如图2所示,沿极片100的长度方向,防卷条130的两端可以分别与单面区A的两端平齐,即防卷条130可以覆盖整个单面区A的侧边,以进一步保证极耳111侧的集流体110不会卷曲,提升防卷效果。
具体的,防卷层的长度可以设置为20-100mm,例如,防卷层的长度可以设置为35mm、55mm或80mm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的数值和数值范围为近似值,受制造工艺的影响,可能会存在一定范围的误差,这部分误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认为忽略不计。
在实际生产中,防卷条130可以为胶纸或陶瓷涂层,其中,陶瓷涂层由陶瓷涂料涂布在集流体110表面形成。胶纸和陶瓷涂层均为绝缘体,不影响集流体110,并且,胶纸和陶瓷涂层也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不会对电解反应产生影响,不影响电池的性能。
为说明防卷条130尺寸对电池析锂现象的改善情况,本实施例示出一例对照实验,该实验包括四组实验组和一组对照组,对照组和实验组除单面区A是否设有极耳111及防卷条130的设置不同外,极片100的尺寸等其他变量完全相同,对照组和实验组具体设置如下:
实验组1:在极片100的单面区A设置厚度为40μm、宽度为10mm、长度为50mm的胶纸,并在单面区A设置极耳111;
实验组2:在极片100的单面区A设置厚度为30μm、宽度为5mm、长度为100mm的胶纸,并在单面区A设置极耳111;
实验组3:在极片100的单面区A设置厚度为40μm、宽度为10mm、长度为20mm的胶纸,并在单面区A设置极耳111;
实验组4:在极片100的单面区A设置厚度为40μm、宽度为10mm、长度为30mm的陶瓷涂层,并在单面区A设置极耳111;
对照组:不在极片100的单面区A设置防卷条130和极耳111。
对上述各组制备得到的电池进行如下性能测试,测试过程为:
首先,进行DCR(Direct Current Resistance,直流阻抗)测试,将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电池在25℃下,通过直流阻抗仪测试电池DCR阻抗值。
然后,将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电池置于在25℃的环境下,以1.5C倍率恒流充电到4.45V,然后在4.45V下恒压充电,电流为0.025C时停止充电,之后再以0.5C倍率恒流放电,电压为3V时停止充电,此为一个充放电循环过程,重复该充放电循环过程1000次。
最后,将电池满充电,在干燥的环境中拆解电池,观察负极片102单面区A表面的析锂情况。
表1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析锂情况
类别 DCR阻抗值/mΩ 析锂情况
实验组1 6.0 不析锂
实验组2 6.1 不析锂
实验组3 6.0 不析锂
实验组4 6.1 不析锂
对照组 6.5 轻微析锂
由表1可得,在本实施例给出的防卷条130尺寸范围内,单面区A均能成功地设置极耳111,单面区A设有极耳111的极片100,DCR阻抗值降低,极片100单面区A的析锂情况得到了明显改善。此外,陶瓷涂层与胶纸的效果接近,得到的DCR阻抗值几乎相同,两者均绝缘且不与电解液发生反应,不影响电池性能。
实施例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隐去隔膜的卷芯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卷芯,包括隔膜(图中未示出)和极片100,极片100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其中,第一极片可以为正极片101,此时,第二极片为负极片102,或者,第一极片也可以为负极片102,此时,第二极片为正极片101。
卷芯中,正极片101、隔膜和负极片102依次重叠并沿极片100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一起,其中,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2中的至少一者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极片100。
结合图4和图5所示,极片100包括集流体110和活性物质层120,活性物质层120覆盖在集流体110的表面,仅集流体110的一侧表面设有活性物质层120的区域称为单面区A,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均设有活性物质层120的区域称为双面区B,单面区A位于沿极片100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极片100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111,极片100单面区A和双面区B均伸出有极耳111。
并且,集流体110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20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130,防卷条130与极耳111同侧设置,防卷条130可平衡极耳111所在部位的集流体110的两侧表面的张力,改善单面区A极片100的卷曲程度,以防止单面区A的极耳111打折。单面区A设置有极耳111后,单面区A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A的极耳111导向电池的正负极,不必再通过双面区B相邻的极耳111传导,可减小相邻极耳111的负荷,有效改善极片100上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A的析锂情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极片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极片100时,第二极片也可以设有相同数量的极耳111,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为防止极耳111打折,翻折段的两侧表面可以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例如,可以将图5中的卷芯外层的正极片101的单面区A也涂布上活性物质层120,将极片100上所有的翻折段均设为双面区B。或者,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也可以均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极片100,以节约活性物质层120的耗材,增大卷芯的能量密度,提高电池的性能。
图6为图5中正极片101的示意图;图7为图5中负极片102的示意图。结合图5-7所示,当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2均为实施例一提供的极片100时,可以将负极片102的单面区A设置在卷芯内层,将正极片101的单面区A设置在卷芯外层。在另一些示例中,也可以将正极片101的单面区A设置在卷芯内层,将负极片102的单面区A设置在卷芯外层。
另外,极片100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在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括壳体、电解液和实施例二提供的卷芯,卷芯位于壳体内,电解液注入在安装有的卷芯的壳体内。示例性的,该电池可以是锂离子电池,在另一些示例中,该电池也可以是铅酸蓄电池、镍氢蓄电池、镍镉电池等其他类型的电池。
其中,卷芯包括隔膜和极片100,极片100与电解液相接触,并将电解液中的化学能转换为电能,极片100上产生的电流可通过其上的极耳111传导至壳体上的正负极。
极片100具有单面区A和双面区B,双面区B和单面区A均设置有极耳111。单面区A设置极耳111后,单面区A产生的电流可直接通过单面区A的极耳111导向电池的正负极,能够有效改善极片100上电流分布不均的情况,改善单面区A的析锂情况。并且,极片100上的单面区A内,集流体110的未覆盖活性物质层120的一侧表面还设有防卷条130,以防止单面区A的极耳111打折,造成电池短路和外观不良等问题。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电池的制作流程如下:
首先,在96.9wt%的钴酸锂中加入1.8wt%的导电炭黑和1.3wt%的聚偏氟乙烯(PVDF),并用N-甲基吡咯烷酮(NMP)调节成正极活性物质,再通过涂布设备把正极活性物质涂覆于正极集流体110表面,随后烘干、辊压分切和制片得到正极片101,并在模切时切割出多个极耳111。
然后,将负极活性物质人造石墨、导电剂导电炭黑、粘接剂丁苯橡胶(SBR)+羧甲基纤维素钠(CMC)分别按96.9wt%、0.5wt%、1.3wt%+1.3wt%的比例混合,混合完成后,加入去离子水分散制成适当固含量的负极活性物质,再通过涂布设备把负极活性物质涂覆在负极集流体110上,随后烘干、辊压分切和制片得到负极片102,并在模切时切割出多个极耳111。
接下来,在正极片101和负极片102的单面区A设有极耳111的侧边均贴上胶纸或涂覆上陶瓷涂层。
制备好极片100后,将正极片101、隔膜与负极片102依次叠放在一起卷绕制成卷芯,再用铝塑膜封装制成电芯,然后进行注液、陈化、化成、二次封装等工序制得电池,最后对电池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
另外,极片100的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在实施例一中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长度”、“宽度”、“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需要理解的是,参考术语“实施例”或“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已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方式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极片,其特征在于,包括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
所述极片具有单面区和双面区,所述单面区位于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所述单面区内的所述集流体的一侧表面覆盖有所述活性物质层,所述双面区内的所述集流体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所述活性物质层;
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的一侧伸出有多个极耳,多个所述极耳间隔设置,所述单面区和所述双面区均具有极耳;其中,所述单面区内,所述集流体的未覆盖所述活性物质层的一侧表面设有防卷条,所述防卷条与所述极耳同侧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宽度方向,所述防卷条的一侧边缘与所述集流体的设有所述极耳的一侧边缘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条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活性物质层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条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集流体的宽度的1/1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防卷条在所述极片的厚度方向上的投影至少覆盖单面区上与所述极耳对应的位置及所述极耳至所述双面区和所述单面区的交界处之间的区域。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防卷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单面区的两端平齐。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卷条为胶纸或陶瓷涂层。
8.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极片,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所述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每两个所述翻折段伸出有一个所述极耳;或者,每个翻折段均伸出有一个所述极耳。
9.一种卷芯,其特征在于,包括隔膜和极片,所述极片包括第一极片和第二极片,所述第一极片、隔膜和第二极片依次重叠并沿所述极片的长度方向卷绕在一起;
其中,所述第一极片和所述第二极片中的至少一者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卷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极片为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极片;
所述第二极片包括依次设置的多个翻折段,所述翻折段的两侧表面均覆盖有活性物质层。
11.一种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解液和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卷芯,所述卷芯位于所述壳体内,所述电解液注入在安装有所述的卷芯的所述壳体内。
CN202123412174.3U 2021-12-30 2021-12-30 极片、卷芯和电池 Active CN216563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2174.3U CN216563209U (zh) 2021-12-30 2021-12-30 极片、卷芯和电池
PCT/CN2022/131176 WO2023124570A1 (zh) 2021-12-30 2022-11-10 极片、卷芯和电池
US18/399,276 US20240128601A1 (en) 2021-12-30 2023-12-28 Electrode piece, rolled core and battery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3412174.3U CN216563209U (zh) 2021-12-30 2021-12-30 极片、卷芯和电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563209U true CN216563209U (zh) 2022-05-17

Family

ID=815614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3412174.3U Active CN216563209U (zh) 2021-12-30 2021-12-30 极片、卷芯和电池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128601A1 (zh)
CN (1) CN216563209U (zh)
WO (1) WO202312457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570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卷芯和电池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65128B (zh) * 2023-07-07 2023-11-03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化学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7637989A (zh) * 2024-01-26 2024-03-01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电极组件及电池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4088506U (zh) * 2014-07-08 2015-01-07 广东国光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软包装锂离子电池正极极片
CN206022517U (zh) * 2016-09-22 2017-03-15 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防极耳褶皱的卷绕式锂电池极片
CN110190242A (zh) * 2019-03-26 2019-08-30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极片、电芯和电池
CN211907618U (zh) * 2020-05-18 2020-11-10 联动天翼新能源有限公司 一种多极耳圆柱电池卷芯及锂离子电池
CN112928340A (zh) * 2021-03-29 2021-06-08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卷芯结构及锂离子电池
CN216563209U (zh) * 2021-12-30 2022-05-17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卷芯和电池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24570A1 (zh) * 2021-12-30 2023-07-06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极片、卷芯和电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40128601A1 (en) 2024-04-18
WO2023124570A1 (zh) 2023-07-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563209U (zh) 极片、卷芯和电池
CN209880750U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及锂离子电池
CN212209657U (zh) 电池负极片及电池卷芯
KR20150050435A (ko) 양극 집전체에 간헐적 무지부가 형성된 젤리 롤 형태 전극 조립체를 가진 이차전지
WO2014188501A1 (ja) 非水電解液二次電池
KR101666873B1 (ko) 전극 어셈블리와 이를 갖는 이차전지
CN112331927B (zh) 一种电池叠片电芯及电池
CN113922000A (zh) 卷绕式电芯及电化学装置
CN211045637U (zh) 一种聚合物电芯
CN113078370A (zh) 一种卷绕式电芯和电池
JP2011198600A (ja) 電池用電極板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池
CN219513132U (zh) 一种电池
JP4636920B2 (ja) 渦巻式電極の電池
CN109193025B (zh) 一种具有高安全性极片的锂离子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7103675U (zh) 胶纸及锂电池
CN214176073U (zh) 电池极片、电池卷芯、电池及集流体
US20220302442A1 (en)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Electrode on Which Resistance Layer is Formed
CN212542528U (zh) 一种电池卷芯及电池
CN114597415A (zh) 一种负极片和锂离子电池
CN112909368A (zh) 一种用于三电极测试的电芯及其测试方法
JP3414729B1 (ja) リチウムイオン二次電池
CN111710819A (zh) 极片、电芯以及电池
CN117637991B (zh) 一种极片、电极组件及电池
CN219321378U (zh) 一种极片和电芯
CN220233271U (zh) 新型圆柱电芯及圆柱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