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7027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7027B
CN113707027B CN202111048463.1A CN202111048463A CN113707027B CN 113707027 B CN113707027 B CN 113707027B CN 202111048463 A CN202111048463 A CN 202111048463A CN 113707027 B CN113707027 B CN 11370702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ea
display panel
flexible display
planar
display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048463.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7027A (zh
Inventor
张卓
马小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048463.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702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702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702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702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702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弯折区,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沿弯折区向第一平面区的出光侧弯折至与第一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在第一平面区至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平面区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区的长度;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平面区至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平面区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平面区的长度,使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后,第一平面区仍有一部分屏幕外露,未被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仍可显示画面,若用户需查看简要信息,无需展平显示装置,即可通过外露的屏幕查看,解决了显示装置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的问题。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显示技术的日益发展,柔性显示屏逐渐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常规的显示屏不同,柔性显示屏具有可弯曲、柔韧性佳的特性。基于此,折叠式柔性显示装置同时满足了大尺寸显示需求和设备的便携性。
目前折叠式显示装置主要包括内折式与外折式两种。对于内折式显示装置来说,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若用户需要使用显示装置查看简要信息,用户需要先打开向内折叠的显示装置,再通过按压触控等方式点亮屏幕查看信息。此操作方式不仅较为繁琐,还增大了用户翻折显示装置的频率,降低了显示装置使用寿命。故,有必要改善这一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内折式设计,使得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用户查看简要信息的过程较为繁琐,还会降低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和所述第二平面区的弯折区,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沿所述弯折区向所述第一平面区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所述外壳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壳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且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转轴;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长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至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弯折区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转轴相连的平直区和位于所述平直区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的倾斜区;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至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所述倾斜区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平直区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的第三壳体;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相等。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壳体为透明壳体。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带轴承的销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至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壳体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在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中,当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时,所述第三壳体为展平状态;当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未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时,所述第三壳体为收缩状态。
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设于柔性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连接第一平面区和第二平面区的弯折区,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沿弯折区向第一平面区的出光侧弯折至与第一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外壳包括对应于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壳体、对应于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壳体以及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对应于弯折区的转轴;其中,在第一平面区至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平面区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区的长度。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平面区至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平面区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平面区的长度,使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后,第一平面区仍有一部分屏幕外露,未被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仍可显示画面,若用户需查看简要信息,无需展平显示装置,即可通过外露的屏幕查看,操作方式比较便捷,解决了显示装置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翻折显示装置的频率,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展开状态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与第二壳体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附图中,为了清晰及便于理解和描述,附图中绘示的组件的尺寸和厚度并未按照比例。
如图1、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示意图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以及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2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1,所述显示区A1划分为第一平面区A11、第二平面区A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A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弯折区A13,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沿所述弯折区A13向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所述外壳20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第一壳体201、对应于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第二壳体2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1和所述第二壳体202且对应于所述弯折区A13的转轴203;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A11至所述弯折区A1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长度L2。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第一平面区A11的长度L1大于第二平面区A12的长度L2,当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弯折至与第一平面区A11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相贴合时,第一平面区A11仍有一部分屏幕A111外露(如图2),未被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仍可显示画面,若用户需查看简要信息(例如时间、信息等),无需展平显示装置,即可通过外露的屏幕A111查看,操作方式比较便捷,解决了显示装置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翻折显示装置的频率,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展平状态时(如图1),第一平面区A11、第二平面区A12以及弯折区A13共同构成显示画面;在闭合状态时(如图2),第二平面区A12及第一平面区A11被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的区域无法显示画面,第一平面区A11未被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的屏幕A111构成显示画面,方便在不展平显示装置的情况下通过外露的屏幕A111查看时间、信息等简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当第一平面区A11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与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之间的夹角为第一阈值时,显示装置自动全屏显示(即显示区A1全亮),其中,第一阈值可以为大于0度且小于或等于180度之中的任一值;当第一平面区A11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与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之间的夹角为0度(即处于闭合状态,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与第一平面区A11的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相贴合)时,第二平面区A12及第一平面区A11被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的区域自动关闭(黑屏),仅第一平面区A11未被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的屏幕A111处于点亮状态,且屏幕A111的显示画面切换为用户设定的画面。另外,在闭合状态时,屏幕A111还可作为功能模块使用,可通过输入特定指令(如触控、敲击、滑动、手势感应等)启动指定功能(如电话接听、回复信息、展开显示装置等)。在其他实施例中,在闭合状态时,屏幕A111可处于睡眠模式,节约显示装置的电量,当需要查看简要信息时,可通过触控、声控、光控、物理按键等模式唤醒,优化了显示装置的使用体验。
接下来,请参阅图3、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示意图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显示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以及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2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平面区A11、第二平面区A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A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弯折区A13,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沿所述弯折区A13向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所述外壳20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第一壳体201、对应于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第二壳体2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1和所述第二壳体202且对应于所述弯折区A13的转轴203;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A11至所述弯折区A1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长度L2。
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至所述外壳20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H1沿远离所述弯折区A13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沿所述弯折区A13向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后(如图4),所述第一平面区A11未被第二平面区A12的柔性显示面板10覆盖的屏幕A111的上方空置,用户可直接触控屏幕A111,本实施例通过将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H1设置为沿远离所述弯折区A13的方向逐渐减小,即在所述显示装置的侧视图方向上,所述第二壳体202的厚度采用渐变式设计,降低了闭合后屏幕A111与第二壳体202之间的高度落差,方便用户在屏幕A111的上方进行触控操作等,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202包括与所述转轴203相连的平直区和位于所述平直区远离所述转轴203的一侧的倾斜区;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至所述外壳20的方向上,所述倾斜区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H1沿远离所述平直区的方向逐渐减小,此实施方式未进行图示。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与图3、图4不同的是,第二壳体202不是全部采用厚度渐变式设计,而是在闭合后靠近屏幕A111的一侧采用厚度渐变式设计,而在靠近转轴203的一侧采用厚度一致的设计,厚度一致的设计可以提供更大的容置空间,既可以放置显示装置的其他电子元件,又可以减小闭合后屏幕A111和第二壳体202之间的高度落差,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接下来,请参阅图5、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装置的展平状态示意图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显示装置的闭合状态示意图,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以及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20;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A1,所述显示区A1划分为第一平面区A11、第二平面区A1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A11和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弯折区A13,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沿所述弯折区A13向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所述外壳20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第一壳体201、对应于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第二壳体2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1和所述第二壳体202且对应于所述弯折区A13的转轴203;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A11至所述弯折区A13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区A11的长度L1大于所述第二平面区A12的长度L2。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2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02远离所述转轴203的一侧的第三壳体204;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A11至所述弯折区A13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壳体202与所述第三壳体204的长度之和(L2+L3),与所述第一壳体201的长度L1相等。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在第二壳体202远离转轴203的一侧增设第三壳体204,当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时(如图6),所述第三壳体204位于外露的屏幕A111上方,可以保护所述屏幕A111。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204为透明壳体。可以理解的是,显示装置闭合后,所述第三壳体204位于第一平面区A11的上方,保护外露的屏幕A111,且所述第三壳体204为透明壳体,不影响用户在闭合状态查看所述屏幕A111的显示画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204与所述第二壳体202一体成型。即所述第三壳体204与所述第二壳体202外型连贯,可以提升显示装置的美观性。
接下来,请参阅图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闭合状态示意图和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的展开状态示意图,具体的,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10以及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和所述第二平面区的弯折区,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沿所述弯折区向所述第一平面区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所述外壳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壳体201、对应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壳体202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201和所述第二壳体202且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转轴203;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外壳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202远离所述转轴203的一侧的第三壳体204;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壳体202与所述第三壳体204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一壳体201的长度相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壳体204与所述第二壳体202可拆卸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三壳体204可通过磁吸、卡扣等方式与所述第二壳体202可拆卸连接,实现第三壳体204自由安装与拆卸。也可采用可翻转连接结构B与所述第二壳体202可拆卸连接,当显示装置处于展平状态或处于闭合状态需要触控屏幕A111时,将所述第三壳体204翻转至与所述第二壳体202贴合(如图8);当显示装置处于闭合状态且不需要触控屏幕A111时,将所述第三壳体204翻转至与外露的屏幕A111贴合(如图7),以保护屏幕A111,用户可根据需求自由切换第三壳体204的状态。
具体的,图7、图8中可翻转连接结构B的放大图如图9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壳体204与第二壳体202的连接示意图,所述第二壳体202上设有第一连接孔301,所述第三壳体204上设有第二连接孔302,所述第一连接孔301与所述第二连接孔302通过带轴承的销303连接,实现第三壳体204的绕销转动。
继续参阅图7、图8,在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至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壳体204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202的方向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通过将第三壳体204的厚度设计为渐变式,当第三壳体204翻转至与第二壳体202贴合时,不会使得第三壳体204与第二壳体202叠加后与外露的屏幕A111之间产生太大的高度落差,避免用户在闭合状态触控屏幕A111时体验不好。另外,第二壳体202也可采用厚度渐变式设计,此时,第三壳体204翻转至与第二壳体202贴合后,第三壳体204刚好可以隐藏在第二壳体202的倾斜区内。
在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时,所述第三壳体204为展平状态;当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未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10的出光侧贴合时,所述第三壳体204为收缩状态,此实施例未进行图示。具体的,可以在第二壳体202远离转轴203的一端设置卷轴机构,通过收卷以隐藏所述第三壳体204,通过放卷以展平所述第三壳体204。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导航仪等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设于柔性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连接第一平面区和第二平面区的弯折区,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沿弯折区向第一平面区的出光侧弯折至与第一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外壳包括对应于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壳体、对应于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壳体以及连接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且对应于弯折区的转轴;其中,在第一平面区至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平面区的长度大于第二平面区的长度。本发明通过将第一平面区至弯折区的方向上,第一平面区的长度设置为大于第二平面区的长度,使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与第一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后,第一平面区仍有一部分屏幕外露,未被第二平面区的柔性显示面板覆盖,仍可显示画面,若用户需查看简要信息,无需展平显示装置,即可通过外露的屏幕查看,操作方式比较便捷,解决了显示装置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的问题,降低了用户翻折显示装置的频率,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解决了现有技术的显示装置由于采用内折式设计,使得内折后无法显示画面,用户查看简要信息的过程较为繁琐,还会降低显示装置的使用寿命的技术问题。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应理解,本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应仅被认为是描述性的,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而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Claims (8)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显示面板以及设于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远离出光侧的一侧的外壳;
所述柔性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划分为第一平面区、第二平面区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平面区和所述第二平面区的弯折区,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沿所述弯折区向所述第一平面区的出光侧弯折至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
所述外壳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第一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第二壳体以及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且对应于所述弯折区的转轴;
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平面区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平面区的长度;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与所述转轴相连的平直区和位于所述平直区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的倾斜区;
其中,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至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所述倾斜区的所述显示装置的厚度沿远离所述平直区的方向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远离所述转轴的一侧的第三壳体;
其中,在所述第一平面区至所述弯折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三壳体的长度之和,与所述第一壳体的长度相等。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为透明壳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三壳体上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孔通过带轴承的销连接。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柔性显示面板至所述外壳的方向上,所述第三壳体的厚度沿远离所述第二壳体的方向逐渐减小。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时,所述第三壳体为展平状态;当所述第二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未与所述第一平面区的所述柔性显示面板的出光侧贴合时,所述第三壳体为收缩状态。
CN202111048463.1A 2021-09-08 2021-09-08 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70702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8463.1A CN113707027B (zh) 2021-09-08 2021-09-08 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048463.1A CN113707027B (zh) 2021-09-08 2021-09-08 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7027A CN113707027A (zh) 2021-11-26
CN113707027B true CN113707027B (zh) 2023-02-28

Family

ID=786591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048463.1A Active CN113707027B (zh) 2021-09-08 2021-09-0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7027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1122A (ja) * 2000-05-18 2001-11-30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CN108769303A (zh) * 2018-05-16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装置、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61049A (zh) * 2020-03-17 2020-06-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241007A (zh) * 2021-05-08 2021-08-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CN113257124A (zh) * 2021-04-29 2021-08-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块和电子设备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31122A (ja) * 2000-05-18 2001-11-30 Toshiba Corp 平面表示装置
CN108769303A (zh) * 2018-05-16 2018-11-0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显示屏组件和电子装置、可折叠的显示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N111261049A (zh) * 2020-03-17 2020-06-09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257124A (zh) * 2021-04-29 2021-08-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3241007A (zh) * 2021-05-08 2021-08-1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7027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77532B (zh) 电子装置及其显示控制方法
US7212399B2 (en) Processor module packaging for a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display
FI111998B (fi) Käyttöliittymä
CN108604109B (zh) 具有支起功能的电子设备
JP2011517345A (ja) 携帯機器の両面ディスプレイ
KR20080084494A (ko) 휴대 단말기
US9383779B2 (e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US20090256955A1 (en)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with rotatable image-capturing module
CN209748968U (zh) 保护壳以及具有该保护壳的电子设备
US20110053652A1 (en) Mobile terminal
US20060077118A1 (en) Foldable widescreen display
JP2001345898A (ja) 情報処理装置
CN102402411B (zh) 一种计算机、辅助显示设备以及信息显示方法
CN113707027B (zh) 显示装置
CN110910768A (zh) 显示装置
CN112002235B (zh) 一种显示器
WO2020224356A1 (zh) 线路板组件、功能组件和终端设备
KR101006653B1 (ko) 휴대용 기기
US7212846B1 (en) Foldable phone
JP3933866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JP2011248345A (ja) 携帯式電子デバイス
CN110545337A (zh) 一种电子设备
CN111613139A (zh) 一种显示装置和电子设备
CN216118588U (zh) 一种转动结构及电子设备
JP4644422B2 (ja) 携帯型電子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