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01415B -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701415B
CN113701415B CN202010437141.5A CN202010437141A CN113701415B CN 113701415 B CN113701415 B CN 113701415B CN 202010437141 A CN202010437141 A CN 202010437141A CN 113701415 B CN113701415 B CN 11370141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olid phase
refrigeration
change medium
phase change
pres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371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701415A (zh
Inventor
盛庆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Hualing Co Ltd, Midea Group Co Ltd, Hefei Midea Refrigera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Hual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371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701415B/zh
Publication of CN1137014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41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70141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70141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3/00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17/00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 F25D17/04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 F25D17/06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 F25D17/062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cooling fluids; Arrangements for circulating gas, e.g. air, within refrigerated spaces for circulating air, e.g. by convection by forced circulation in household refrigerato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06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for mounting refrigerating machinery component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6Wall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3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for movable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9/0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or safety devices
    • F25D29/005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3/00Details of devices using other cold materials; Details of devices using cold-storage bodies
    • F25D2303/08Devices using cold storage material, i.e. ice or other freezable liquid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4Thermal energy stor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That Are Associated With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设有制冷间室;固态相变介质,设于制冷设备本体中;施压组件,适于在卸压状态和施压状态之间切换;气流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气体流动,以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的热量进行输送;其中,施压组件在施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远离制冷间室,并向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放热,施压组件在卸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紧贴制冷间室,并停止向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吸热。本发明在保证制冷效果的基础上,能够降低制冷设备的体积和占用空间。

Description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冷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近年来,例如冰箱、冷柜的制冷设备为消费者的生活提供了极大地便利。然而,相关技术中仍然存在的一项不足是,制冷设备的体积较大,占用空间较多。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至少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
本发明的第四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包括:制冷设备本体,设有制冷间室;固态相变介质,设于制冷设备本体中;施压组件,适于在卸压状态和施压状态之间切换;气流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气体流动,以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的热量进行输送;其中,施压组件在施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远离制冷间室,并向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放热,施压组件在卸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紧贴制冷间室,并停止向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吸热。
另外,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还包括:出风口;回风口;其中,气流驱动装置驱动气体由制冷设备本体排出,和/或气流驱动装置驱动外部空间中的气体由回风口进入制冷设备本体。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本体还包括: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与制冷间室相邻设置并相互间隔;其中,固态相变介质和气流驱动装置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中。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施压组件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中,施压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包覆固态相变介质的外部周缘。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本体还包括:第一侧壁,将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与制冷设备本体的外部空间相互分隔;第二侧壁,与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将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与制冷间室相互分隔;其中,施压组件在施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紧贴第一侧壁,施压组件在卸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紧贴第二侧壁。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第一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和/或第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施压组件包括:动力部;施压部;其中,施压部在动力部的驱动下向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施压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
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施压组件还包括:驱动部;其中,驱动部适于带动固态相变介质移动。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适于控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制冷指令,控制气流驱动装置关闭,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卸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紧贴制冷间室并吸热;和/或响应于停止制冷指令,控制气流驱动装置开启,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施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远离制冷间室并放热。
本发明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适于控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响应于首次上电指令,制气流驱动装置开启,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施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远离制冷间室并放热;判定施压组件在施压状态下的持续施压时间达到施压时间阈值,控制气流驱动装置关闭,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卸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紧贴制冷间室并吸热。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三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控制装置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为实现本发明的第四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发明实施例的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因此其具有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施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一步骤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第二步骤流程图;
图6为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的系统组成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6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制冷设备,110:制冷设备本体,112:制冷间室,114: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6:壳体,118:门体,120:固态相变介质,132:第一侧壁,134:第二侧壁,140:施压组件,142:动力部,144:施压部,146:驱动部,150:气流驱动装置,152:出风口,154:回风口,200:控制装置,210:存储器,220:处理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6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200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相关技术中的制冷设备通常设有制冷剂循环系统,制冷剂循环系统包括制冷剂循环管路、蒸发器、冷凝器、压缩机和相关的节流以及控制元件。其中,制冷剂在制冷剂循环管路之中流动,以在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之间进行往复循环,并由此实现制冷。
相关技术中的上述制冷设备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制冷设备中设有包括制冷剂循环管路、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的多个制冷部件,因此其体积庞大,占用空间较多。因此,为了降低制冷设备的体积,节约其占用空间,提升其用户体验,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以下的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200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包括:制冷设备本体110、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压组件140和气流驱动装置150。制冷设备本体110设有制冷间室112。固态相变介质120设于制冷设备本体110中。施压组件140适于在卸压状态和施压状态之间切换。气流驱动装置150适于驱动气体流动,以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热量进行输送。其中,施压组件140在施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远离制冷间室112,并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放热,施压组件140在卸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制冷间室112,并停止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吸热。
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具体可为冰箱、冷柜或冷藏陈列柜。制冷设备本体110包括适于保温隔热的壳体116。壳体116之内设有一个或多个的制冷间室112,制冷间室112用于对储藏物进行容纳和低温储藏。壳体116之上设有门体118。使用者打开门体118以取放储藏物,关闭门体118以使得制冷间室112与外部空间隔绝。
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120与施压组件140相互配合,以实现制冷功能。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120可在受到压力作用时发生可逆相变,并在相变过程中相应地吸收或散发热量。其中,施压组件140在卸压状态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固态相变介质120在受到压力时释放其存蓄的热量并且温度降低。施压组件140在卸压状态下停止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施加于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压力卸去后,其释放存蓄的冷量,以对制冷设备100之中的储藏物实施制冷。
相变材料(英文名称:Phase Change Material,英文简称:PCM)是指可通过物理性质的转变而吸收或释放热量的材料。比如:水作为典型的相变材料,可应用于水冷空调等制冷设备之中,其在凝固过程中存储冷量,并在融化过程中释放冷量。再比如,石蜡亦是较为典型的相变蓄热材料,其在制冷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与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相变材料相比,本实施例的其中一个不同之处是,本实施例的相变制冷介质为固态相变介质120,其在相变过程中始终保持固态。由此,本实施例能够通过换热装置直接贯穿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方式实现二者高效地接触式冷量交换或热量交换。并且,由于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120在相变过程中保持固态,因此其结构简单,不仅便于加工制造,亦便于安装和装配。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具体种类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120具体可为塑晶材料(英文名称:PlasticCrystal Material),其分子或结构单元的取向在有序和无序两种状态之间进行转换,以实现可与融化过程相比的熵变或焓变。施压组件140通过施加较小的压力即可诱发例如塑晶材料的固态相变介质120产出巨大的压卡效应,从而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释放热量和散热。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固态相变介质120具体为新戊二醇(化学式:(CH3)2C(CH2OH)2)。
再次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120具体可为形状记忆合金。形状记忆合金在受到来自施压组件140的压力后释放热量,并在施压组件140卸力之后释放冷量。在本实施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固态相变介质120具体为以下至少之一或其组合:镍钛合金、铁钴合金、铁钴镍合金、铁钯合金、镍钴合金。
本实施例采用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制冷并实现对储藏物的低温储藏,相比于采用循环制冷剂进行制冷的相关技术,本实施例不需要为制冷设备设置体积庞大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等部件。因此,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体积小巧、重量较轻、能够节约占用空间。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焊接工艺实现制冷剂循环管路与各个制冷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稳定、成本较低并且生产效率较高。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不需要通过压缩机对制冷剂进行压缩,因此,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能够避免压缩机工作导致的振动和噪音问题,由此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施压组件140直接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移动。其中,固态相变介质120制冷时,施压组件140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并紧贴制冷间室112,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直接向制冷间室112输送冷量。固态相变介质120放热时,施压组件140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远离制冷间室112,以避免固态相变介质120散发的热量对制冷间室112造成影响。由此,本实施例在实现有效制冷的基础上,省略了换热装置以及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体积,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此外,本实施例为制冷设备100设置了气流驱动装置150,气流驱动装置150适于驱动气体流动以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热量进行输送,由此,本实施例能够进一步提高固态相变介质120放热时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实施例1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制冷设备100还包括:出风口152和回风口154。其中,气流驱动装置150驱动气体由制冷设备本体110排出,和/或气流驱动装置150驱动外部空间中的气体由回风口154进入制冷设备本体110。
为了保证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散热效果,本实施例在制冷设备本体110之上设置出风口152和回风口154。其中,出风口152和回风口154分别设置在制冷设备本体110的第一侧壁132沿上下方向的两端或沿左右方向的两端。气流驱动装置150设于第一出风口152和第一回风口154之间。由此,气流驱动装置150驱动与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了热量交换的气体经由出风口152从制冷设备100之中排出,并驱动外部空间之中的气体经由回风口154进入制冷设备100以与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热量交换。
本实施例中,出风口152和回风口154与气流驱动装置150相互配合,以促进外部空间与制冷设备100之间的气体流动和冷热量交换,由此提高固态相变介质120在非制冷状态下的散热效率。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制冷设备本体110还包括: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与制冷间室112相邻设置并相互间隔。其中,固态相变介质120和气流驱动装置150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中。
本实施例的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和设于制冷间室112远离门体118的一侧,其通过第二侧壁134与制冷间室112相互间隔。本实施例将固态相变介质120和气流驱动装置150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中,以避免固态相变介质120在放热时产生的热量对制冷间室112之中的储藏物造成影响。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施压组件140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中,施压组件140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包覆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外部周缘。
本实施例将施压组件140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以使得施压组件140对固态相变介质120提供可靠地支撑,并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稳定地移动。施压组件140包覆于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外表面,以直接与固态相变介质120紧密接触,并进行接触式换热,而从提高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散热和制冷效果。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制冷设备本体110还包括:第一侧壁132和第二侧壁134。第一侧壁132将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与制冷设备本体110的外部空间相互分隔。第二侧壁134与第一侧壁132相对设置,将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与制冷间室112相互分隔。其中,施压组件140在施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第一侧壁132,施压组件140在卸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第二侧壁134。
本实施例中,第一侧壁132和第二侧壁134相对设置并相互配合,以共同限定出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的至少一部分。施压组件140在施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并紧贴第一侧壁132,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直接与第一侧壁132进行热量交换。施压组件140在卸压状态下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并紧贴第二侧壁134,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直接与第二侧壁134进行冷量交换。因此,本实施例在实现有效制冷的基础上,省略了换热装置以及部件,从而进一步降低了制冷设备100的体积,降低了其生产成本。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第一侧壁132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和/或第二侧壁134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
本实施例的导热材料具体可为铜质导热材料、铝制导热材料、钢制导热材料等金属导热材料,亦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和/或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热涂层或导热板材。
本实施例采用导热材料制造或构造第一侧壁132,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并紧贴第一侧壁132时,第一侧壁132能够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热量进行传导疏散。本实施例采用导热材料制造或构造第二侧壁134,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并紧贴第二侧壁134时,第二侧壁134能够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冷量进行传导疏散。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提高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散热效果和/或制冷效果。
实施例7: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施压组件140包括:动力部142和施压部144。其中,施压部144在动力部142的驱动下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
本实施例的动力部142为施压部144提供动力,动力部142具体可为电机、液压油缸、气缸等驱动装置。施压部144可具有板状结构,其在动力部142的驱动下紧贴和挤压固态相变介质120,以对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施压部144的数量可为一个或多个,其可设置在固态相变介质120的一侧,亦可设置在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相对两侧,还可由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多个侧面向固态相变介质120实施挤压。
本实施例通过动力部142驱动施压部144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以保证施压组件140能够均匀而稳定地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力,从而保证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散热效果。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施压部144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
本实施例的导热材料具体可为铜质导热材料、铝制导热材料、钢制导热材料等金属导热材料,亦可包括高分子材料和/或无机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热涂层或导热板材。
本实施例采用导热材料制造或构造施压部144,以使得施压部144能够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热量或冷量进行传导疏散。因此,本实施例能够提高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散热效果和/或制冷效果。
实施例9:
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施压组件140还包括:驱动部146。其中,驱动部146适于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移动。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驱动部146包括电机、齿轮和齿条。电机在电力驱动下旋转,以带动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的齿轮旋转,齿轮与齿条啮合,由此,齿条在齿轮的驱动下做直线运动。齿条与固态相变介质120连接,因此固态相变介质120可在电力驱动下紧贴或远离制冷间室112。
再次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驱动部146包括液压油缸和连杆。液压油缸在液压油的驱动下推动连杆活动,固态相变介质120与连杆连接,以跟随连杆移动,并紧贴或远离制冷间室112。
本实施例通过驱动部146为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移动提供动力,以保证固态相变介质120能够平稳而精准地移动。
实施例10: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适于控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02,响应于制冷指令,控制气流驱动装置关闭,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卸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紧贴制冷间室并吸热;和/或
步骤S104,响应于停止制冷指令,控制气流驱动装置开启,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施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远离制冷间室并放热。
本实施例用于对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进行相应地控制。其中,当需要制冷设备100实现制冷功能,则本实施例控制施压组件140卸去正在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的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在无应力的状态下相变制冷。当在制冷设备100完成或实现了制冷目标后,则本实施例控制施压组件140重新向正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在有应力的状态下相变放热。由此,本实施例理由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可逆相变过程实现对储藏物的低温储藏。
实施例11:
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适于控制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特征以外,本实施例进一步地包括了以下技术特征。
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02,响应于首次上电指令,制气流驱动装置开启,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施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远离制冷间室并放热;
步骤S204,判定施压组件在施压状态下的持续施压时间达到施压时间阈值,控制气流驱动装置关闭,控制施压组件切换至卸压状态,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紧贴制冷间室并吸热。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施压时间阈值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和调整,比如,可将施压时间阈值设置为10分钟,或30分钟,或1小时等。
例如冰箱的制冷设备100在首次上电时,需要使得包括固态相变介质120的制冷系统处于放热状态。此时,施压组件140对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并可采用相互配合的风机和风门将固态相变介质120散发的热量送到室外空间。当制冷设备100在放热状态下运行的时间达到了一定时间,即:施压时间阈值,则施压组件140对固态相变介质120卸去压力,并可采用相互配合的风机和风门将固态相变介质120散发的冷量送到制冷间室112。随后,当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温度与制冷间室112的温度接近时,则停止制冷并重新切换为放热状态,并由此往复循环。
实施例12: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200,包括:存储器210和处理器220。存储器210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220执行计算机程序。其中,处理器220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实施例1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包括: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本发明任一实施例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具体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制冷设备100和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具体为冰箱。
相关技术中的冰箱通常采用的制冷方式为蒸汽压缩制冷,这种制冷方式可以实现间室的不同温区的分别制冷,但是这种制冷方式往往需要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装置这些基本的制冷部件来实现制冷,这些部件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同时将这些部件相互连接又需要例如焊接的相关工艺的有效支持。同时,这种制冷方式由于压缩机的震动也会带来一些噪声的问题。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冰箱通常体积庞大,占用空间多,移动不便,噪音和振动问题明显,并在结构和工艺复杂。
为解决上述问题的至少之一,本实施例对制冷部件进行了改进,以提供一种既能够高效换热,有可以减去压缩机、节流装置所占用的空间,并且不需要焊接即能实现稳定可靠装配,同时解决噪声稳定的制冷设备100。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包括制冷设备本体110、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压组件140和气流驱动装置150。制冷设备本体110包括制冷间室112和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与制冷间室112相邻设置并相互间隔。固态相变介质120和施压组件140设于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中。制冷设备本体110的第一侧壁132和第二侧壁134共同包围限定出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114。第一侧壁132的至少一部分和第二侧壁134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施压组件140包括:动力部142、施压部144和驱动部146。其中,施压部144在动力部142的驱动下向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驱动部146适于带动固态相变介质120移动。施压部144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气流驱动装置150适于驱动气体流动,以对来自固态相变介质120的热量进行输送。第一侧壁132之上设有出风口152和回风口154。气流驱动装置150驱动气体由制冷设备本体110排出,和/或气流驱动装置150驱动外部空间中的气体由回风口154进入制冷设备本体110。
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通过如下控制方法进行控制。例如冰箱的制冷设备100在首次上电时,制冷系统处于放热状态,制气流驱动装置150开启,施压组件140对固态相变介质120施加压力,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远离制冷间室112并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放热。判定施压组件在施压状态下的持续施压时间达到施压时间阈值时,固态相变介质120与环境温度接近时停止放热,此时制冷系统切换为制冷状态,制气流驱动装置150关闭,施压组件140对固态相变介质120卸力,以使得固态相变介质120紧贴制冷间室112并进行相变制冷,当固态相变介质120的温度与制冷间室112温度接近时,停止制冷并重新切换为放热状态。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施例采用固态相变介质120进行制冷并实现对储藏物的低温储藏,其不需要为制冷设备设置体积庞大的蒸发器、冷凝器和压缩机等部件。因此,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体积小巧、重量较轻、能够节约占用空间。
2.由于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不需要采用复杂的焊接工艺实现制冷剂循环管路与各个制冷部件之间的相互连接,因此,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稳定、成本较低并且生产效率较高。
3.本实施例的制冷设备100能够避免压缩机工作导致的振动和噪音问题,由此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制冷设备本体,设有制冷间室;
固态相变介质,设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中;
施压组件,适于在卸压状态和施压状态之间切换;
气流驱动装置,适于驱动气体流动,以对来自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的热量进行输送;
其中,所述施压组件在所述施压状态下带动所述固态相变介质远离所述制冷间室,并向所述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以使得所述固态相变介质放热,所述施压组件在所述卸压状态下带动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紧贴所述制冷间室,并停止向所述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以使得所述固态相变介质吸热;
所述施压组件包括:
动力部,所述动力部包括电机、液压油缸或气缸;
施压部;
其中,所述施压部在所述动力部的驱动下向所述固态相变介质施加压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出风口;
回风口;
其中,所述气流驱动装置驱动气体由所述制冷设备本体排出,和/或所述气流驱动装置驱动外部空间中的气体由所述回风口进入所述制冷设备本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还包括:
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与所述制冷间室相邻设置并相互间隔;
其中,所述固态相变介质和所述气流驱动装置设于所述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组件设于所述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中,所述施压组件的至少一部分环绕包覆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的外部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还包括:
第一侧壁,将所述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与所述制冷设备本体的外部空间相互分隔;
第二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设置,将所述固态相变介质容纳腔与所述制冷间室相互分隔;
其中,所述施压组件在所述施压状态下带动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紧贴所述第一侧壁,所述施压组件在所述卸压状态下带动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紧贴所述第二侧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和/或
所述第二侧壁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压部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导热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压组件还包括:
驱动部;
其中,所述驱动部适于带动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移动。
9.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适于控制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冷设备,所述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制冷指令,控制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关闭,控制所述施压组件切换至所述卸压状态,以使得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紧贴所述制冷间室并吸热;和/或
响应于停止制冷指令,控制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开启,控制所述施压组件切换至所述施压状态,以使得所述固态相变介质远离所述制冷间室并放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
响应于首次上电指令,控制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开启,控制所述施压组件切换至所述施压状态,以使得所述固态相变介质远离所述制冷间室并放热;
判定所述施压组件在所述施压状态下的持续施压时间达到施压时间阈值,控制所述气流驱动装置关闭,控制所述施压组件切换至所述卸压状态,以使得所述固态相变介质紧贴所述制冷间室并吸热。
11.一种制冷设备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
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
其中,所述处理器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制冷设备的控制方法的步骤。
CN202010437141.5A 2020-05-21 2020-05-21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ctive CN11370141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7141.5A CN113701415B (zh) 2020-05-21 2020-05-21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37141.5A CN113701415B (zh) 2020-05-21 2020-05-21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415A CN113701415A (zh) 2021-11-26
CN113701415B true CN113701415B (zh) 2022-09-20

Family

ID=786458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37141.5A Active CN113701415B (zh) 2020-05-21 2020-05-21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701415B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701415A (zh) 2021-11-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74089B1 (en) Natural air-conditioning system for a car
US20110072849A1 (en) Combined refrigerant compressor and secondary liquid coolant pump
JPH10148411A (ja) スターリング冷凍装置
CN113701415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416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421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419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418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3701420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RU2505756C2 (ru) Холодильный аппарат
CN113701417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714155B2 (ja) 冷却庫
CN113720074B (zh) 制冷设备、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1074348A (ja) 電気冷蔵庫
CN112469948B (zh) 冷气供应设备和具有该冷气供应设备的冰箱
CN110849040B (zh) 冰箱的换热器组件及具有该换热器组件的冰箱
CN219346948U (zh) 密封舱制冷循环装置
CN216448443U (zh) 冰箱空调一体机
CN216897966U (zh) 一种用于冰箱的蒸发器组件
CN217686081U (zh) 冰箱
JP3333776B2 (ja) 脈動管冷凍機の冷却装置
CN214065401U (zh) 一种风冷直流变频压缩机式房车冰箱
KR20130009055A (ko) 냉장고
JP2010038483A (ja) 冷蔵庫
CN112484183A (zh) 一种用于通信基站的节能供冷空调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