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6500A -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 Google Patents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6500A
CN113696500A CN202111274681.7A CN202111274681A CN113696500A CN 113696500 A CN113696500 A CN 113696500A CN 202111274681 A CN202111274681 A CN 202111274681A CN 113696500 A CN113696500 A CN 11369650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pipe
assembly
air
vertebral le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27468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迎智
李浩泽
于帅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peiron Surgical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peiron Surgical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peiron Surgical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peiron Surgical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27468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6500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650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650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56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using mechanical means or mechanical connections, e.g. form-fi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753Medical equipment;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在于提供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所述装置包括:吸气装置与两端开口的装配管,所述装配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装配管的内径被配置为大于软管的外径,所述装配管的内壁与所述软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吸气通道;在所述软管位于所述装配管内时,所述吸气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部抽取所述吸气通道中的空气,以扩张所述软管的内径。使用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可以使用吸气装置吸取所述装配管的内壁与所述软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的吸气通道的空气,以均匀扩大软管内径,降低工作人员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软管内的难度。

Description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背景技术
市场上的一部分可调椎骨节组件需要使用非热缩性的软管对可调椎骨节组件进行紧密包裹,实现对可调椎骨节组件进行密封隔离等效果。目前的装配方案中,是工作人员拉扯软管以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软管内。
然而,由于可调椎骨节组件是医疗器械中的重要部件,所以对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之间的装配精度的要求较高。需要软管需要紧密包裹可调椎骨节组件,而且可调椎骨节组件的外径与软管的内径极为相近,同时可调椎骨节组件转动比较灵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这就给工作人员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安装带来较大难度;并且工作人员在手动拉扯软管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力过大导致软管存在划伤与折痕等不可逆变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旨在降低工作人员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难度以及解决软管损伤的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用于将软管套设于可调椎骨节组件,所述装置包括:吸气装置与两端开口的装配管,所述装配管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
所述装配管的内径被配置为大于软管的外径,所述装配管的内壁与所述软管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吸气通道;
在所述软管位于所述装配管内时,所述吸气装置通过所述连接部抽取所述吸气通道中的空气,以扩张所述软管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吸气通道为设置于所述装配管内壁上的多个环形凹槽;
所述多个环形凹槽沿所述装配管的圆周方向与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可选地,所述吸气通道为设置于所述装配管内壁上的螺旋沟槽;
所述螺旋沟槽沿所述装配管的长度方向设置。
可选地,所述装配管的长度小于所述软管的长度。
可选地,所述装配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台;
所述凹台的横截面小于所述装配管中部的横截面,所述凹台用于承载所述软管两端的翻边;
所述凹台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软管两端的翻边长度。
可选地,还包括:翻边辅助轴;
所述翻边辅助轴用于插入至所述软管端部的开口内,以辅助所述软管的两端翻边至所述装配管的外壁上。
可选地,所述翻边辅助轴包括相连的手柄与翻边部;
所述翻边部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装配管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翻边部远离所述手柄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软管的内径。
可选地,所述翻边部从靠近手柄至远离手柄的方向,所述翻边部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可选地,所述吸气装置通过管路与所述连接部连通;
所述吸气装置为真空发生器或吸尘器。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气路开关;
所述气路开关与所述吸气装置通过管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装置的启闭。
可选地,所述装置包括:调压阀;
所述调压阀通过管路与所述气路开关连接,所述调压阀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装置抽取的真空度。
可选地,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气路开关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软管位于所述装配管内时,控制所述气路开关开启;在检测到所述可调椎骨节组件位于所述软管内时,控制所述气路开关关闭。
本发明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配方法,其采用上述的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将软管套设于可调椎骨节组件,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软管插入至装配管内,并使得所述软管的两端外露至所述装配管外;
开启吸气装置,以使所述吸气装置抽取所述装配管与所述软管之间吸气通道的空气,扩张所述软管的内径;
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所述软管内;
关闭所述吸气装置,以恢复所述软管的原始内径,促使所述软管包覆于所述可调椎骨节组件;
从所述装配管内取出装配完毕的套设有所述软管的可调椎骨节组件。
可选地,所述将软管插入至所述装配管之后,且在所述开启吸气装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软管外露至所述装配管外的两端进行翻边,以使得所述软管的两端翻边至所述装配管的外管壁上。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软管外露至所述装配管外的两端进行翻边,包括:
将翻边辅助轴插入至所述软管外露至所述装配管外的端部,以扩张所述软管的口径;
再利用所述翻边辅助轴,将所述软管口径扩张后的部位翻边至所述装配管外。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可以先将软管插入至装配管内,再开启吸气装置,以使得吸气装置通过连接部抽取吸气通道之间的空气,进而扩大软管的内径。
第一方面,在软管内径扩大之后,增大了软管所能容纳可调椎骨节组件的横截面,降低了工作人员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软管内的难度;第二方面,由于吸气装置吸气时,是将装配管与软管之间的吸气通道内的空气抽走,以使得软管的外壁处于负压状态,在软管受到负压的作用下,软管长度方向以及圆周方向的各个位置是受到负压均匀的作用力,从而使得软管的内径均匀扩张,如此不会损伤软管;第三方面,吸气装置所抽取的是吸气通道的空气,自然,不论软管有多长,均会沿软管长度均匀地扩大软管的内径,工作人员也能够轻易地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软管内;第四方面,在装配软管与可调椎骨节组件的过程中,是直接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内径扩张后的软管内,并非是传统的注塑工艺中,将软管的材料注塑至可调椎骨节组件上,所以不存在注塑工艺所带来的可调椎骨节组件无法灵活转动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的总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翻边辅助轴插入软管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软管两端翻边至装配管外壁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可调椎骨节组件安装在多功能通道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可调椎骨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出的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附图标记说明:71、装配管;711、螺旋沟槽;712、凹台;72、连接部;73、软管;74、吸气装置;742、气路开关;743、调压阀;75、翻边辅助轴;751、手柄;752、翻边部;76、固定部;429、可调椎骨节组件;4291、四向可调椎骨节组件;4292、双向可调椎骨节组件;46、多功能通道器;461、调节控制盒;462、入腹钢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目前,在医疗器械行业,需要使用特殊的热缩性软管对可调椎骨节组件进行紧密包裹,来对可调椎骨节组件进行密封隔离,进而保证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之间的高装配精度,目前的装配方案中,是人工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软管内,实现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之间的装配。第一方面,人工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软管的过程中,会拉扯软管以扩大软管内径,导致软管存在损伤的风险;第二方面,由于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之间的装配精度要求较高,所以可调椎骨节组件外径与软管内径极为相近,同时可调椎骨节组件转动比较灵活,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这就给工作人员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安装带来较大难度;第三方面,当软管较长时,会导致将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之间的装配难度更大。
因此,相关技术中,会采用整体包塑的工艺,具体是将液体状的软管材料注塑至可调椎骨节组件上,然而由于可调椎骨节组件的各个椎骨节之间具有多处间隙,所以液体状的软管材料会渗透至可调椎骨节组件内,使可调椎骨节组件无法灵活转动,导致可调椎骨节组件的转动功能丧失。
有鉴于此,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本申请提出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用于将软管73套设在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外。该装置包括:吸气装置74与两端开口的装配管71,装配管7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72;装配管71的内径被配置为大于软管73的外径,装配管71的内壁与软管7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吸气通道;在软管73位于装配管71内时,吸气装置74通过连接部72抽取吸气通道中的空气,以扩张软管73的内径。
如此,可以先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再开启吸气装置74,以使得吸气装置74通过连接部72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而扩大软管73的内径。第一方面,在软管73内径扩大之后,增大了软管73所能容纳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横截面,降低了工作人员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软管73内的难度;第二方面,由于吸气装置74吸气时,是将装配管71与软管73之间的吸气通道内的空气抽走,以使得软管73的外壁处于负压状态,在软管73受到负压的作用下,软管73长度方向以及圆周方向的各个位置是受到负压均匀的作用力,从而使得软管73的内径均匀扩张,如此不会损伤软管73;第三方面,吸气装置74所抽取的是吸气通道内的空气,自然,不论软管73有多长,均会沿软管73长度均匀地扩大软管73的内径,工作人员也能够轻易地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软管73内;第四方面,在装配软管73与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过程中,是直接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内径扩张后的软管73内,并非是传统的注塑工艺中,将软管73的材料注塑至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上,所以不存在注塑工艺所带来的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无法灵活转动的问题;第五方面,为了进一步地避免软管73损伤,在吸气装置74吸取了吸气通道内的空气之后,可以使得软管73在负压作用下,形变量小于软管73的最大可逆形变量,如此,可以避免软管73的形变量达到最大可逆形变量,进而避免软管73因形变量过大而损坏。
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用于将软管73套设在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外。该装置包括:吸气装置74与两端开口的装配管71,装配管7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72;装配管71的内径被配置为大于软管73的外径,装配管71的内壁与软管7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吸气通道;在软管73位于装配管71内时,吸气装置74通过连接部72抽取吸气通道中的空气,以扩张软管73的内径。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4所示,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是设置在多功能通道器46上的组件。多功能通道器46包括调节控制盒461、入腹钢管462和上述的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入腹钢管462上设置有多个刻度,用于表示入腹钢管462伸入至人体的腹腔内的长度;调节控制盒461可以控制两个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张开角度,来形成便于手术器械操作的手术三角区。
具体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数量可以为两个,两个可调椎骨节组件429能够相互张开,形成便于手术器械操作的手术三角区;多功能通道器46应用于微创手术机器人中,用于为手术器械与内窥镜等工具提供无菌通道,手术器械与内窥镜等工具均会穿设于多功能通道器46中。
请参阅图5所示,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具体可以包括四向可调椎骨节组件4291与双向可调椎骨节组件4292,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上具有多处间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示,装配管71的具体结构包括:装配管71长度方向的两端开口,以供软管73插入。
装配管71的内壁与软管7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吸气通道,吸气通道与吸气装置74之间通过连接部72相互连通。
吸气通道可以为装配管71与软管73之间的间隙。
吸气通道也可以为设置于装配管71上的多个环形凹槽,多个环形凹槽沿装配管的圆周方向与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以使得吸气装置74能够抽取多个环形凹槽内的空气,保证软管73的外壁受到均匀的负压作用。
吸气通道也可以为设置于装配管71上的螺旋沟槽711,螺旋沟槽711沿装配管的长度方向设置,以使得吸气装置74能够抽取螺旋沟槽711内的空气,保证软管73的外壁受到均匀的负压作用。
通过装配管71的内壁与软管73的外壁之间设置有吸气通道,可以使得吸气装置74在抽取了吸气通道内的空气之后,软管73外壁能够均匀地受到负压作用,促使软管73各个部位的内径能够均匀地扩张,而不会使得软管73被不均匀的作用力拉扯,例如被人工不均匀的拉扯力作用,避免了软管73损伤的问题发生。
其中,装配管71的内径大于软管73的外径,装配管71的内径尺寸可以为软管73的原始外径(原始外径为软管73未受到负压时的外径)与60%的软管73最大可逆形变量之和;在控制软管73的形变量时,可以通过控制吸气装置74抽气的真空度,来控制软管73外壁所受到的负压作用力,进而使得软管73的形变量是在60%的软管73最大可逆形变量之内。
如此,通过装配管71的内径尺寸为软管73的原始外径与60%的软管73最大可逆形变量之和的设置,可以使得在软管73受到负压而导致软管73形变时,装配管71也能够容纳形变后的软管73;并且,由于软管73在未受到负压时,软管73外壁与装配管71内壁之间具有60%软管73最大可逆形变量的间隙,可以使得工作人员能够轻易地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
通过控制吸气装置74抽气的真空度,来使得软管73的形变量在60%的软管73最大可逆形变量之内的设置,可以避免软管73的形变量达到最大可逆形变量,进而避免软管73因形变量过大而损坏。
其中,装配管71的长度小于软管73的长度。
通过装配管71长度小于软管73长度的设置,请参阅图2,可以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后,使得软管73的两端外露至装配管71外,请参阅图3,再将软管73进行翻边,以翻边至装配管71端部的外管壁上,如此,装配管71与软管73之间的吸气通道可以处于密封状态,当吸气装置74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时,才能保障吸气通道内的真空度,进而使软管73外壁受到负压作用。
其中,装配管7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台712;凹台712的横截面小于装配管71中部的横截面,凹台712用于承载软管73两端的翻边;凹台7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软管73两端的翻边长度。
通过装配管7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台712,可以将软管73外露至装配管71外的两端分别翻边至凹台712上,由于凹台712的横截面小于装配管71中部的横截面,即,凹台712的厚度小于装配管71的厚度,所以工作人员将软管73翻边至凹台712上使用的力度小于将软管73翻边至装配管71上使用的力度,进而减轻了工作人员翻边的工作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与软管73的装置还包括翻边辅助轴75,翻边辅助轴75用于插入至所述软管73端部的开口内,以辅助所述软管73的两端翻边至所述装配管71的外壁上的凹台712上,翻边辅助轴75的具体结构包括相连的手柄751与翻边部752。
其中,手柄751的一端与翻边部752连接;翻边部752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装配管71的内径。
具体运用时,请参阅图2所示,工作人员使用翻边辅助轴75时,可以先手握手柄751,将翻边部752插入至软管73内,以使得软管73一端的开口处于扩张状态;再手握手柄751,将带有翻边部752的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直至无法继续插入,此时翻边部752最大径向尺寸的部位与装配管71端部的开口相互抵触,软管73未插有翻边部752的一端从装配管71的另一端伸出。
通过翻边部752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装配管71的设置,第一方面可以使得工作人员将带有翻边部752的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而无法继续插入时,软管73的另一端是伸出至装配管71外,而无需工作人员时刻观察软管73的另一端是否外露至装配管71外;第二方面工作人员可以直接手握手柄751,即可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第三方面,插入了翻边部752的软管73再插入至装配管71内而无法继续插入时,此时软管73插入了翻边部752的一端的口径已经被扩张,工作人员直接利用翻边部752将口径扩张后的软管73端部外翻至凹台712上,即可完成了软管73一端的翻边。
其中,所述翻边部752插入至所述软管73内的深度与所述软管73的翻边长度相等,具体而言,是翻边部752远离手柄751的一端插入至软管73内的深度与软管73翻边长度相等。
其中,从靠近手柄751至远离手柄751的方向,翻边部752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以使得翻边部752呈锥台形状。
通过设置翻边部752的径向尺寸从靠近手柄751至远离手柄751的方向逐渐减小,使得工作人员手握手柄751将翻边部752插入至软管73内时受到软管73的阻力较小,以便于工作人员将翻边部752插入至软管73内。
其中,所述翻边部752远离所述手柄75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软管73的内径。
通过设置翻边部752远离手柄75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软管73内径,可以在将翻边部752插入至软管73内时,不会受到软管73内径的限制而无法插入。
本发明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与图2,连接部72的具体结构包括:连接部72可以为设置于装配管71外的环形壳体,环形壳体、装配管71以及吸气通道三者之间相互连通,环形壳体与吸气装置74连通,具体运用时,吸气装置74通过环形壳体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以使得环形壳体与吸气通道均保持真空状态,如此,软管73受到负压而扩张内径。
连接部72也可以为设置于装配管71外的至少两个吸气管道,至少两个吸气管道、装配管71的通道与吸气通道三者之间相互连通,至少两个吸气管道均与吸气装置74连通,具体运用时,吸气装置74通过至少两个吸气管道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以使得吸气通道与至少两个吸气管道均保持真空装填,如此软管73受到负压而扩张内径。
通过连接部72的设置,可以将吸气装置74与装配管71进行连通,并且由于连接部72设置于装配管71的外壁上,也不会阻挡到工作人员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吸气装置74通过管路与所述连接部72连通,吸气装置可以为真空发生器或吸尘器等可以产生负压的动力源。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与软管73的装置还包括气路开关742与调压阀743。吸气装置74通过管路与连接部72连通;气路开关742通过管路与吸气装置74连通;调压阀743通过管路与气路开关742连通。
具体运用时,以吸气装置为真空发生器举例,可以先调节调压阀743,以控制真空发生器抽取空气的真空度,即,控制真空发生器抽取吸气通道的真空度;再打开气路开关742,以开启真空发生器,如此,真空发生器开启后,可以以调压阀743所设定的真空度,来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使得吸气通道的真空度保持在调压阀743上所设定的真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与软管73的装置还可以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气路开关742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软管73位于所述装配管71内时,控制所述气路开关742开启;在检测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位于所述软管73内时,控制所述气路开关742关闭。
其中,控制模块在检测到软管73位于装配管71内时,具体而言,是在检测到软管73的两端已经翻边至凹台712上时,表明装配管71内壁与软管73外壁之间的吸气通道已经处于密封状态,此时会控制气路开关742自动开启,以启动真空发生器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
其中,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位于软管73内时,具体而言,是在检测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完全位于软管73内时,会控制气路开关742自动关闭,以关闭吸气装置74,使得软管73恢复原始内径与原始外径。
本发明实施例中,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与软管73的装置被集成在固定部76上,具体地,可以将吸气装置74以及装配管71均设置于固定部76的上方,以被固定部76所支撑。
其中,固定部76可以为支撑的桌板,也可以为操作台的台面。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1:将翻边辅助轴75插入至软管73的端部,再将翻边辅助轴75与软管73一同插入至所述装配管71内直至无法继续插入,此时所述软管73的两端外露至所述装配管71外。
步骤102:将所述翻边辅助轴75插入至所述软管73外露至所述装配管71外的端部以扩张所述软管73的口径;再利用所述翻边辅助轴75进行翻边,以使得所述软管73口径扩张后的部位翻边至所述装配管71的外管壁上。
在本步骤中,由于在步骤101中将翻边辅助轴75插入至软管73的一端内时,已经将软管73的一端开口的口径进行了扩张,此时只需继续使用翻边辅助轴75将软管73口径扩张的端部翻边至装配管71的外管壁上,即可完成软管73一端的翻边。
再将翻边辅助轴75从软管73内拔出,将翻边辅助轴75插入至软管73的另一端直至无法继续插入,此时可以使用翻边辅助轴75将软管73另一端口径已经扩张的端部外翻至装配管71另一端的外管壁上即可。
其中,在将翻边辅助轴75插入至软管73的另一端内时,为了避免软管73在装配管71内出现褶皱,需要用手捏住软管73端部,使得软管73处于绷紧状态,以避免软管73在装配管71内出现褶皱。
步骤103:打开气路开关742或使用控制模块打开气路开关742,以开启吸气装置74。
本步骤中,可以手动打开气路开关742,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在检测到所述软管73位于所述装配管71内时,控制气路开关742打开,以开启吸气装置74。
具体而言,控制模块是在检测到软管73的两端已经翻边至凹台712上时,表明装配管71与软管73外壁之间已经处于封闭状态,此时会控制气路开关742自动开启,以启动吸气装置74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
步骤104:利用吸气装置74抽取所述装配管71与所述软管73之间的空气,扩张所述软管73的内径。
本步骤中,由于软管73两端已经翻边至装配管71的外管壁上,所以吸气通道处于密封状态,此时利用吸气装置74可以抽取吸气通道内的空气,进而使得软管73外壁与装配管71内壁贴附,进而扩张软管73内径。
步骤105: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所述软管73内。
在本步骤中,由于软管73内径已经被扩大,所以工作人员可以轻易地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软管73内。
步骤106:关闭气路开关742或使用控制模块关闭气路开关742,以关闭吸气装置74,恢复软管73的原始内径,促使所述软管73包覆于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外。
在本步骤中,可以手动关闭气路开关742,也可以通过控制模块在检测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位于软管73内时,具体而言,是在检测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完全位于软管73内时,会控制气路开关742自动关闭吸气装置74,以重新向装配管71与软管73外壁之间的吸气通道注入空气,泄放装配管71吸气通道内的负压。
当装配管71与软管73外壁之间的吸气通道被注入空气后,软管73外壁不再受到负压,此时软管73内径也会复原缩小至原始内径(软管73未受到负压时的内径),进而包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
步骤107:将软管73两端的翻边从装配管71的外管壁上取下,以包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端部。
在本步骤中,由于软管73外壁与装配管71之间已经被注入空气,所以工作人员可以顺利地将软管73两端的翻边从装配管71的外管壁上取下,以包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端部。
步骤108:从所述装配管71内取出装配完毕的套设有所述软管73的可调椎骨节组件429。
采用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配方法,以先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再开启吸气装置74,以使得吸气装置74通过连接部72抽取吸气通道之间的空气,进而扩大软管73的内径。第一方面,在软管73内径扩大之后,增大了软管73所能容纳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横截面,降低了工作人员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软管73内的难度;第二方面,由于吸气装置74吸气时,是将装配管71与软管73之间的吸气通道内的空气抽走,以使得软管73的外壁处于负压状态,在软管73受到负压的作用下,软管73长度方向以及圆周方向的各个位置是受到负压均匀的作用力,从而使得软管73的内径均匀扩张,如此不会损伤软管73;第三方面,吸气装置74所抽取的是吸气通道内的空气,自然,不论软管73有多长,均会沿软管73长度均匀地扩大软管73的内径,工作人员也能够轻易地将可调椎骨节组件插入至软管73内;第四方面,在装配软管73与可调椎骨节组件429的过程中,是直接将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内径扩张后的软管73内,并非是传统的注塑工艺中,将软管73的材料注塑至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上,所以不存在注塑工艺所带来的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损坏的问题;第五方面,为了进一步地避免软管73损伤,在吸气装置74吸取了吸气通道内的空气之后,可以使得软管73在负压作用下,形变量小于软管73的最大可逆形变量,如此,可以避免软管73的形变量达到最大可逆形变量,进而避免软管73因形变量过大而损坏。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诸如“第一”和“第二”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终端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不同形式的改变之处,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6)

1.一种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用于将软管(73)套设于可调椎骨节组件(429),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吸气装置(74)与两端开口的装配管(71),所述装配管(71)的侧壁上设置有连接部(72);
所述装配管(71)的内径被配置为大于软管(73)的外径,所述装配管(71)的内壁与所述软管(73)的外壁之间形成有吸气通道;
在所述软管(73)位于所述装配管(71)内时,所述吸气装置(74)通过所述连接部(72)抽取所述吸气通道中的空气,以扩张所述软管(73)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为设置于所述装配管(71)内壁上的多个环形凹槽;
所述多个环形凹槽沿所述装配管(71)的圆周方向与长度方向均匀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通道为设置于所述装配管内壁上的螺旋沟槽(711);
所述螺旋沟槽(711)沿所述装配管(71)的长度方向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管(71)的长度小于所述软管(73)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管(7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凹台(712);
所述凹台(712)的横截面小于所述装配管(71)中部的横截面,所述凹台(712)用于承载所述软管(73)两端的翻边;
所述凹台(712)的长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软管(73)两端的翻边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翻边辅助轴(75);
所述翻边辅助轴(75)用于插入至所述软管(73)端部的开口内,以辅助所述软管(73)的两端翻边至所述装配管(71)的外壁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辅助轴(75)包括相连的手柄(751)与翻边部(752);
所述翻边部(752)的最大径向尺寸大于所述装配管(71)的内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部(752)远离所述手柄(751)的一端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软管(73)的内径。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翻边部(752)靠近手柄(751)至远离手柄(751)的方向,所述翻边部(752)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气装置(74)通过管路与所述连接部(72)连通;
所述吸气装置(74)为真空发生器或吸尘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气路开关(742);
所述气路开关(742)与所述吸气装置(74)通过管路连接,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装置(74)的启闭。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调压阀(743);
所述调压阀(743)通过管路与所述气路开关(742)连接,所述调压阀(743)用于控制所述吸气装置(74)抽取的真空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气路开关(742)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在检测到所述软管(73)位于所述装配管(71)内时,控制所述气路开关(742)开启;在检测到所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位于所述软管(73)内时,控制所述气路开关(742)关闭。
14.一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将软管(73)套设于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软管(73)插入至装配管(71)内,并使得所述软管(73)的两端外露至所述装配管(71)外;
开启吸气装置(74),以使所述吸气装置(74)抽取所述装配管(71)与所述软管(73)之间吸气通道的空气,扩张所述软管(73)的内径;
将所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插入至所述软管(73)内;
关闭所述吸气装置(74),以恢复所述软管(73)的原始内径,促使所述软管(73)包覆于所述可调椎骨节组件(429);
从所述装配管(71)内取出装配完毕的套设有所述软管(73)的可调椎骨节组件(429)。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软管(73)插入至所述装配管(71)之后,且在所述开启吸气装置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软管(73)外露至所述装配管(71)外的两端进行翻边,以使得所述软管(73)的两端翻边至所述装配管(71)的外管壁上。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软管(73)外露至所述装配管(71)外的两端进行翻边,包括:
将翻边辅助轴(75)插入至所述软管(73)外露至所述装配管(71)外的端部,以扩张所述软管(73)的口径;
再利用所述翻边辅助轴(75),将所述软管(73)口径扩张后的部位翻边至所述装配管(71)外。
CN202111274681.7A 2021-10-29 2021-10-29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Pending CN11369650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4681.7A CN113696500A (zh) 2021-10-29 2021-10-29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274681.7A CN113696500A (zh) 2021-10-29 2021-10-29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6500A true CN113696500A (zh) 2021-11-26

Family

ID=7864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274681.7A Pending CN113696500A (zh) 2021-10-29 2021-10-29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650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5703A (zh) * 2022-03-11 2022-04-12 极限人工智能(北京)有限公司 多功能通道器和微创手术机器人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1169A (en) * 1969-12-16 1972-04-19 Mueller Co Improved service pipe coupling, method and tool for making same
CN1631653A (zh) * 2004-12-23 2005-06-29 东华大学 一种半硬塑料导纱管翻边器及制作导纱管翻边的方法
CN102049755A (zh) * 2010-11-25 2011-05-11 苏州工业园区广福汽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检测装置密封结构中聚乙烯护套的安装装置
CN206621452U (zh) * 2016-09-14 2017-11-10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
CN109821950A (zh) * 2019-02-28 2019-05-31 安徽恒达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动波纹管翻边工装
CN111645332A (zh) * 2020-07-02 2020-09-11 常州延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橡塑软管的负压抽吸胀管装置
CN213317045U (zh) * 2020-09-10 2021-06-01 广西科绿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蜂窝电场的阳极管的翻边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GB1271169A (en) * 1969-12-16 1972-04-19 Mueller Co Improved service pipe coupling, method and tool for making same
CN1631653A (zh) * 2004-12-23 2005-06-29 东华大学 一种半硬塑料导纱管翻边器及制作导纱管翻边的方法
CN102049755A (zh) * 2010-11-25 2011-05-11 苏州工业园区广福汽保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电子内窥镜检测装置密封结构中聚乙烯护套的安装装置
CN206621452U (zh) * 2016-09-14 2017-11-10 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管腔组织构建体的制备装置
CN109821950A (zh) * 2019-02-28 2019-05-31 安徽恒达管业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动波纹管翻边工装
CN111645332A (zh) * 2020-07-02 2020-09-11 常州延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橡塑软管的负压抽吸胀管装置
CN213317045U (zh) * 2020-09-10 2021-06-01 广西科绿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蜂窝电场的阳极管的翻边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卡加诺夫: "《电子与离子变换器》", 31 December 1961, 人民教育出版社 *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5703A (zh) * 2022-03-11 2022-04-12 极限人工智能(北京)有限公司 多功能通道器和微创手术机器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62623B2 (en) Access port valve assembly
US4311133A (en) Intra-aortic balloon
CN113696500A (zh) 装配可调椎骨节组件与软管的装置与装配方法
JP2002540909A (ja) ユニバーサルインプラントフィルコネクタ
KR19980703768A (ko) 기관지 개방용 삽입관
EP0867156A3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mounting a stent onto a catheter
EP2453156A3 (en) Pipe joint
US7207972B2 (en) Device for fixing a tube member
EP3441537A1 (en) Improved toilet pan connector
CN208852100U (zh) 适用于置有t型气管导管病人的吸痰管
WO2002038996A3 (en) Sealed fitting for use with corrugated tubing
EP3383468B1 (en) Device for securely loading and mounting a tubular device in a flexible wall
WO2022017064A1 (zh) 单孔手术装置及医疗设备系统
WO2022159703A1 (en) Ophthalmic cannula with external engagement feature
CN108042893B (zh) 一种双管喉罩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MXPA05010720A (es) Aparato de introduccion.
CN215961648U (zh) 一种slipa喉罩返流腔液体观察与引流装置
CN212662332U (zh) 负压吸引装置连接组件
CN215018569U (zh) 一种排烟装置以及穿刺器
JPH0717288Y2 (ja) 内視鏡用挿入案内管
JPH11125368A (ja) 気体輸送用導管の入替工法および管端封止装置
JP3594405B2 (ja) ダクト類の接続構造及びこれに用いる固定具
JP3717818B2 (ja) 湾曲部用被覆チューブ装着装置
CN111514437B (zh) 一种一体式腹腔镜下胆总管t管置入装置及置入方法
EP0097521A1 (en) Incontinence sheath applicat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126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