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1097A -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1097A
CN113691097A CN202110792645.3A CN202110792645A CN113691097A CN 113691097 A CN113691097 A CN 113691097A CN 202110792645 A CN202110792645 A CN 202110792645A CN 113691097 A CN113691097 A CN 11369109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ing
adjusting
damping
elastic sheet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79264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1097B (zh
Inventor
许建荣
王敏元
张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Sanghao Vehic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Sanghao Vehi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Sanghao Vehic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Sanghao Vehic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79264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1097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109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109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109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109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6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using retaining rings or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02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armatures moved one way by energisation of a single coil system and returned by mechanical force, e.g. by spring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3/00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 H02K33/18Motors with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agnet, armature or coil system with coil systems moving upon intermittent or reversed energisation thereof by interaction with a fixed field system, e.g. permanent magnet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41/00Propulsion systems in which a rigid body is moved along a path due to dynamo-electric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body and a magnetic field travelling along the path
    • H02K41/02Linear motors; Sectional motors
    • H02K41/035DC motors; 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2Unipolar motors
    • H02K41/0354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 H02K41/0356Lorentz force motors, e.g. voice coil motors moving along a straight path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Reciprocating, Oscillating Or Vibrating Mo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该音圈马达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外壳,内嵌于底座和外壳之间的透镜载体,位于透镜载体下端面的下弹片和位于透镜载体上端面的上弹片,缠绕在透镜载体外圈的线圈和均布于线圈周向的磁石,位于上弹片处设置有若干上调节部,位于下弹片处设置有若干下调节部;其中上调节部适于调节上弹片的压紧力,下调节部适于调节下弹片的压紧力。通过上调节部和下调节部的设置,上调节部以调节随动滑板相对定位板的距离,进而实现改变调节弹簧和接合弹簧的弹力;下调节部以改变下阻尼弹簧与下弹片的之间的压力;为上弹片和下弹片提供一良好的阻尼感的同时调节上弹盘和下弹片的形变弹力,从而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摄像模组,具体涉及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2020408082.4,公开了具有悬吊线及阻尼胶的音圈马达、照相装置及电子产品,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具有悬吊线及阻尼胶的音圈马达,包括外壳、上弹簧、载体、防抖支架、底座,外壳内壁连接有内衬块,上弹簧与内衬块之间设置有OIS防抖机构;OIS防抖机构包括四个一端连接于上弹簧另一端连接于内衬块的悬吊线,内衬块设置有供悬吊线穿设的定位块,定位块开设有呈漏斗状的穿设孔,穿设孔朝向上弹簧的一端开口大于远离上弹簧的一端开口,悬吊线穿设于穿设孔,穿设孔内填充有阻尼胶。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阻尼胶固定悬吊线,起到缓冲保护悬吊线、防止共振功能;另外通过阻尼胶固定于穿设孔内,避免阻尼胶外溢,避免在音圈马达运行或收到外界冲击时发生外溢断裂。
在上弹片和下弹片上分别设置了防抖装置,但是在上弹片、下弹片长时间的使用之下,存在以下几个技术问题:
1、在镜头调节的过程中,下弹片产生拉升力时,与磁石为硬撞击;容易导致磁石的损坏;
2、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上弹片的折叠位置会出现劳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音圈马达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外壳,内嵌于底座和外壳之间的透镜载体,位于透镜载体下端面的下弹片和位于透镜载体上端面的上弹片,缠绕在透镜载体外圈的线圈和均布于线圈周向的磁石,
位于所述上弹片处设置有若干上调节部,位于所述下弹片处设置有若干下调节部;其中
所述上调节部适于调节所述上弹片的压紧力,所述下调节部适于调节所述下弹片的压紧力。
作为优选,所述透镜载体呈环状并且沿其外环的周向具有一环底接环和四个限位块,四个限位块间隔设置并且形成一上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底接环互相平行,以及所述上调节部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
所述上调节部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调节螺柱,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柱下端部的随动滑板和上调节弹簧;
所述上调节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随动滑板的上端面上,上端固定在所述上弹片的下端面。
作为优选,所述外壳包括周向包围形成的片体和位于所述片体上表面的遮挡环,沿所述遮挡环的边沿向下延伸有若干遮挡片,每个所述遮挡片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随动滑板呈扇环状并且内圈与所述遮挡片贴合;
所述遮挡片自其底端向上开设有一弧形通槽,该弧形通槽的两端分别镜像开设有与其连通的燕尾槽,以及所述随动滑板的端部镜像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所述随动滑板伸入所述弧形通槽并且所述燕尾块可滑动地卡设在所述燕尾槽内。
作为优选,所述上弹片包括上内圆环和上外方环,环所述上内环设置有四个接触板,位于所述上外方环的四个角部具有一定位板,每个所述接触板与其两侧的所述定位板接合;以及
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一椭圆形通孔,所述调节弹簧的上端抵住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
作为优选,每个所述下调节部适配一个所述磁石,所述磁石压合所述下调节部,所述下弹片卡设在所述下调节部内;
所述下调节部包括上阻尼部、下阻尼部和协调部;以及所述下弹片位于所述上阻尼部和所述下阻尼部之间,其中
所述调节部适于调节所述下阻尼部的阻尼值。
作为优选,所述上阻尼部包括卡设在磁石底部的上阻尼柱,套设在所述上阻尼柱上的上阻尼弹簧;所述下阻尼部包括下阻尼弹簧;所述协调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下阻尼柱,所述下阻尼柱的侧壁套定有一套环;以及
所述上阻尼柱的底部开设有一阻尼孔,所述下阻尼柱螺纹连接/插接在所述阻尼孔内,所述下阻尼弹簧套设在所述下阻尼柱上并且所述下阻尼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套环,所述下弹片套设在所述上阻尼柱上,其中
所述下弹片卡设在所述上阻尼弹簧和所述下阻尼弹簧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磁石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多边形卡槽,所述上阻尼柱具有两个多边形端头,所述多边形端头卡设在所述多边形卡槽内;
所述外壳的每个角部形成一阶梯压台,所述阶梯压台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包含若干所述多边形端头;
两个所述多边形端头接合形成一扇环板,两个所述多边形卡槽接合形成一扇环槽;所述扇环板卡设在所述扇环槽内,以及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扇环槽与所述阶梯压台的投影面重叠。
作为优选,所述下弹簧包括环状本体和均匀分设在所述环状本体周向的锁扣部;
所述锁扣部包括锁扣头、第一锁扣弹簧、第二锁扣弹簧和第三锁扣弹簧;
所述第一锁扣弹簧、所述第二锁扣弹簧和所述第三锁扣弹簧分别与所述环状本体一体设置形成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
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5°,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5°;
所述第一锁扣弹簧、所述第二锁扣弹簧和所述第三锁扣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扣头一体设置,所述锁扣头上开设有两个套接孔,所述锁扣头通过所述套接孔套接在所述上阻尼部上。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锁扣弹簧呈“U”形,所述第一锁扣弹簧的U形端部固定在靠近一所述套接孔处的所述锁扣头上,所述第一锁扣弹簧的U形根部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上;
所述第二锁扣弹簧呈“W”形,所述第二锁扣弹簧的一个W形端部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上,另一个所述W形端部固定在另一个所述套接孔处的所述锁扣头上;
所述第三锁扣弹簧呈“一”形,所述第三锁扣弹簧的一个一形端部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上,另一个所述一形端部固定在靠近所述W形端部处的所述锁扣头上;以及
所述第二锁扣弹簧的W形根部贴近所述第三锁扣弹簧,所述第二锁扣弹簧的W形尖部伸至所述第一锁扣弹簧的一侧。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相互适配的底座、外壳、透镜载体、上弹片、下弹片和磁石,实现音圈马达的上下调节的效果;
(2)通过上调节部的设置,上调节部以调节随动滑板相对定位板的距离,进而实现改变调节弹簧和接合弹簧的弹力,为上弹片提供一良好的阻尼感的同时调节上弹片的弹力,从而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3)通过下调节部的设置,调节下调节部以改变下弹片的上下表面的压力,为下弹片提供一良好的阻尼感的同时调节下弹片的形变弹力,从而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上所述的音圈马达的调节方法, S1,相对于底座,转动下阻尼柱以实现其相对底座的高度调节;
S2,转动调节螺柱并带动所述随动滑板下压,以使所述调节弹簧呈拉伸状态。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此种音圈马达的工作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很好的实现了上弹片和下弹片的弹性调节,延长了上弹片与下弹片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因此降低成本并且提高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音圈马达的爆炸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透镜载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节部和遮挡片的配合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遮挡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随动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弹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上弹片、调节弹簧和接合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一种音圈马达的优选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A处的放大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底座和上阻尼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下弹片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上阻尼柱的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一锁扣弹簧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第二锁扣弹簧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的第三锁扣弹簧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发明的下调节部的优选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磁石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底座;
2、外壳,201、片体,202、遮挡环,203、阶梯压台;
203、遮挡片,2031、弧形通槽,2032、燕尾槽;
3、透镜载体,301、底接环,302、限位块;
4、下弹片,510、环状本体,520、锁扣部,521、锁扣头,5211、套接孔,522、第一锁扣弹簧,5221、U形端部,5222、U形根部,523、第二锁扣弹簧,5231、W形端部,5232、W形根部,5233、W形尖部,524、第三锁扣弹簧,5241、一形端部;
5、上弹片,501、上内圆环,502、上外方环,503、接触板,504、定位板,505、椭圆形通孔;
6、线圈,7、磁石,710、扇环槽;
8、上调节部,801、调节螺柱,802、随动滑板,8021、燕尾块,803、调节弹簧,804、接合弹簧;
9、下调节部,910、上阻尼部,911、上阻尼柱,911-1、阻尼孔,912、上阻尼弹簧,913、多边形端头,914、扇环板,920、下阻尼部,921、下阻尼弹簧,930、协调部,931、下阻尼柱,932、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音圈马达在镜头调节的过程中,透镜载体3在音圈马达中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下弹片4产生拉升力时,与磁石7为硬撞击,容易导致磁石7的损坏;且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上弹片5与下弹片4的折叠位置会出现劳损,对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实施例一
如图1-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音圈马达,音圈马达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1和外壳2,底座1和外壳2之间互相嵌合形成便于调节的音圈马达的主体,起着承载和支撑便于调节的音圈马达内部其他的器件,起着良好的支撑效果和承载效果;以及便于调节的音圈马达还包括内嵌于底座1和外壳2之间的透镜载体3,位于透镜载体3上端面的上弹片5和位于透镜载体3下端面的下弹片4,缠绕在透镜载体3外圈的线圈6和均布于线圈6周向的磁石7,磁石7呈梯形柱状,磁石7的形状适配外壳2和底座1,使得磁石7在外壳2和底座1内较为稳定的设置,提高透镜载体3在线圈6的环绕下能够实现切割磁感线;透镜载体3在底座1和外壳2之间进行反复的上下运动,通过缠绕在透镜载体3外圈的线圈6和均布于线圈6周向的磁石7,使得透镜载体3进行上下运动进而实现切割磁感线;以及通过位于透镜载体3上端面的上弹片5和位于透镜载体3下端面的下弹片4使透镜载体3具有恢复力,使得透镜载体3能够在底座1和外壳2之间持续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
由于透镜载体3上端面的上弹片5和位于透镜载体3下端面的下弹片4对透镜载体3起到恢复复位的作用。因此音圈马达内设置有上调节部8和下调节部9,上调节部8适于调节上弹片5的阻尼;下调节部9适于调节下弹片4的阻尼;通过调节上弹片5的阻尼与下弹片4的阻尼,使得在透镜载体3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上弹片5与下弹片4不易发生不可逆转形变,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关于上调节部8:
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上弹片5的折叠位置会出现劳损,对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因此透镜载体3呈环状并且沿其外环的周向具有一环底接环301和四个限位块302,四个限位块302间隔设置并且形成一上限位环,上限位环和底接环301互相平行;由于上限位环和底接环301互相平行突出,因此在底接环301与上限位环之间形成凹槽,因此可将线圈6卡设在凹槽内,实现线圈6固定在凹槽内,避免线圈6发生脱落,提高了音圈马达整体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磁石7设置在线圈6外且安装在外壳2内,外壳2上设置有一阶梯压台203,磁石7固定在阶梯压台203下,防止磁石7发生偏移,以及避免磁石7偏移对音圈马达造成影响;位于两个限位块302之间具有一上调节部8,其中上调节部8适于调节上弹片5的压紧力,通过调节上弹片5的压紧力,使得透镜载体3在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受到上弹片5给予的较大的阻尼感,因此对上弹片5产生的形变量较小,从而使上弹片5较为容易的恢复复位,进而延长上弹片5的使用寿命。
同时,在两个限位块302之间设置有一座位,座位位于底座1的四个角,外壳2包括周向包围形成的片体201和位于片体201上表面的遮挡环202,沿遮挡环202的边沿向下延伸有若干遮挡片203,每个遮挡片203位于两个限位块302之间的座位上;遮挡片203呈扇环状并且内圈与座位贴合,通过座位将遮挡片203进行限位,同时遮挡片203与座位贴合,进而提高音圈马达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
为了实现对上弹片5进行提升耐久度,进而延长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因此在两个限位块302之间具有一上调节部8,上调节部8包括螺纹连接在外壳2上的调节螺柱801,以及转动连接在调节螺柱801下端部的随动滑板802和调节弹簧803;随动滑板802呈扇环状并且内圈与遮挡片203贴合,以及遮挡片203自其底端向上开设有一弧形通槽2031,该弧形通槽2031的两端分别镜像开设有与其连通的燕尾槽2032,以及随动滑板802的端部镜像设置有与燕尾槽2032适配的燕尾块8021,随动滑板802伸入弧形通槽2031并且燕尾块8021可滑动地卡设在燕尾槽2032内;通过燕尾块8021与燕尾槽2032的配合设置,使得随动滑板802可以沿着燕尾槽2032进行上下滑动,以及随动滑板802螺纹连接在调节螺柱801上且随动滑板802内圈与遮挡片203贴合,通过转动调节螺柱801,使得随动滑板802内圈被抵住无法进行旋转,因此转动调节螺柱801使得随动滑板802实现沿着燕尾槽2032进行上下运动。调节的圈数越多,调节弹簧803和接合弹簧804给予上弹片5的弹力越大,使得透镜载体3可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的次数越多,因此,调节上调节部8的阻尼值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同时,调节弹簧803的下端固定在随动滑板802的上端面上,上端固定在上弹片5的下端面;使得转动调节螺柱801时,随动滑板802沿着燕尾槽2032进行向下运动,进而将调节弹簧803拉伸,因此上弹片5获得一个向下的弹力,进而需要给予上弹片5更大的力来克服弹力,从而才能使上弹力进行向上移动切割磁感线运动,以及减少上弹片5向下恢复复位过程中所需要的弹力,因此上弹片5达到较难发生形变且容易恢复复位的效果,进而延长上弹片5的使用寿命。
为了实现上调节部8能够给上弹片5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弹力,因此上调节部8还包括呈一字排列的若干接合弹簧804,接合弹簧804同样设置在随动滑板802上,且随动滑板802上对每个弹簧相应的设置有适配的弹簧槽,在压缩接合弹簧804和调节弹簧803来调节弹力时,最多可将接合弹簧804和调节弹簧803的端部固定片完全压入对应的弹簧槽内,使弹簧端部的固定片和随动滑板802共面;同时,在一个随动滑板802上设置有六个调节弹簧803以及若干个接合弹簧804,调节弹簧803分为两组,每组三个,分别设置在随动滑板802的两侧,三个调节弹簧803成堆形成正三角分布,位于两侧的三个调节弹簧803分别通过呈一字排列的若干接合弹簧804接合形成一线,若干接合弹簧804与六个调节弹簧803接合形成一线是为了提高调节弹簧803与接合弹簧804对上弹片5的固定作用,以此保证上弹片5的固定片能够较为稳定与调节弹簧803与连接,进而实现调节随动滑板802的位置来对上弹片5的弹力进行相应调节。
为了实现调节随动滑板802的位置来对上弹片5的弹力进行相应调节,进而音圈马达设置有与上调节部8相适配的上弹片5,所谓适配就是通过对上调节部8的调节,即可实现弹簧产生向下的弹力尽可能多的作用在上弹片5上,进而实现延长上弹片5的使用寿命,同时延长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上弹片5包括上内圆环501和上外方环502,环上内环设置有四个接触板503,位于上外方环502的四个角部具有一定位板504,每个接触板503与其两侧的定位板504接合;上内圆环501与音圈马达中的透镜载体3相适配,所谓适配就是透镜载体3在发生向上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可推动上弹片5进行运动;以及上外方环502是为了适配底座1与外壳2,所谓适配就是上外方环502可稳定的设置在底座1与外壳2之间,不易发生偏移晃动,进而提高音圈马达结构的稳定性以及连接强度。
以及位于上外方环502的四个角部具有一定位板504,环上内环设置有四个接触板503,每个接触板503与其两侧的定位板504接合;接触板503位于上内圆环501与上外方环502之间,接触板503接触上内圆环501且接触板503不与上外方环502接触,使得在透镜载体3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时,接触板503提高了上内圆环501的支撑强度,从而使得大部分弹力作用在定位板504的两侧,进而使得上弹片5发生形变折弯的位置处在定位板504两侧;同时,上外方环502四个角部设置有定位板504,上调节部8设置在定位板504下方,调节弹簧803与接合弹簧804端部固定片固定在定位板504底部,使得改变弹簧弹力时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可直接作用在定位板504上,可直接对透镜载体3发生运动时为上弹片5提供一良好的阻尼感,进而延长音圈马达整体的使用寿命。
为了进一步实现改变调节弹簧803和接合弹簧804的弹力时,弹簧所产生的弹力可直接作用在定位板504上,因此定位板504开设有一椭圆形通孔505,调节弹簧803的上端抵住定位板504的下表面;椭圆形通孔505是为了减轻上弹片5的重量,减少音圈马达整体的重量,进而使音圈马达具有较好的应用环境;以及在定位板504的两个端部处分别设置有三个调节弹簧803,以及三个调节弹簧803成堆形成正三角分布,一个调节弹簧803位于椭圆形通孔505的端部,另外两个镜像设置在椭圆形通孔505的端部两侧;使得正三角分布的调节弹簧803有效的对椭圆形通孔505起到支撑作用,以及使调节弹簧803所产生的弹力更加直接的作用在上弹片5;以及呈一字排列的接合弹簧804与椭圆形通孔505的两侧相抵,接合弹簧804端部的固定片大于椭圆形通孔505的直径,因此呈一字排列的接合弹簧804抵住圆形通孔的两侧同样起到对椭圆形通孔505的支撑作用,以及使调节弹簧803所产生的弹力更加直接的作用在上弹片5上,进而实现对上弹片5的弹力的调节。
关于下调节部9:
如图9-18所示,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下弹片4的折叠位置会出现劳损,对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造成极大的影响;以及为了避免大多数音圈马达在镜头调节的过程中,下弹片4产生拉升力时,与磁石7为硬撞击,容易导致磁石7的损坏;以及在长时间的使用之下,下弹片4的折叠位置会出现损坏,无法复原的情况,因此位于底座1的表面承载有多个下调节部9,下调节部9适于调节下弹片4上下端面的压紧力,且每个下调节部9适配一个磁石7,磁石7压合下调节部9,下弹片4卡设在下调节部9内;通过下调节部9使得音圈马达在镜头调节的过程中有效的提高了器件的调节性能以及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其中,下调节部9包括上阻尼部910、下阻尼部920和协调部930;以及下弹片4位于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之间,其中协调部930适于调节下阻尼部920的阻尼值。在音圈马达在切割磁感线过程中,通过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将透镜载体3始终保持在固定区域内进行上下运动,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分别用于推拉下弹片4,避免使用同一个弹簧同时对下弹片4进行推拉动作;通过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使得下弹片4进行折弯的过程中以及从折弯恢复的过程中起到缓冲作用,进一步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在下弹片4多次重复使用后,使得下弹片4发生无法恢复的形变后,通过协调部930调节下阻尼部920的弹力,将下弹片4的弹力增强,使下弹片4能够继续恢复成原状以及初始位置,减小下弹片4发生的不可逆转形变对设备产生影响,以及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因此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对于整体调节弹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上阻尼部910包括卡设在磁石7底部的上阻尼柱911,套设在上阻尼柱911上的上阻尼弹簧912;同时,下阻尼部920包括下阻尼弹簧921;以及协调部930包括螺纹连接在底座1上的下阻尼柱931,下阻尼柱931的侧壁套定有一套环932;套环932位于下阻尼柱931底部,下阻尼弹簧921抵住套环932,使得下阻尼弹簧921在套环932与下弹片4之间进行伸缩;以及上阻尼柱911的底部开设有一阻尼孔911-1-,下阻尼柱931螺纹连接/插接在阻尼孔911-1-内,下阻尼弹簧921套设在下阻尼柱931上并且下阻尼弹簧921的下端抵住套环932,下弹片4套设在上阻尼柱911上,其中下弹片4卡设在上阻尼弹簧912和下阻尼弹簧921之间。上阻尼弹簧912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使得上阻尼弹簧912始终给予一个向上的弹力,届时,磁石7受向上的弹力影响,使得磁石7被台阶限位,进行压紧;下弹片4设置在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之间,将透镜载体3始终保持在固定区域内进行上下运动,上阻尼部910和下阻尼部920分别用于推拉下弹片4,避免使用同一个弹簧同时对下弹片4进行推拉动作,进一步延长弹簧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通过下阻尼柱931螺纹连接/插接在阻尼孔911-1-内,通过调节协调部930,调节下阻尼部920阻尼值,使得下阻尼柱931进一步嵌入阻尼孔911-1-内,使得下阻尼弹簧921进一步被挤压,增大了下阻尼弹簧921的弹力,因此增大了下阻尼弹簧921的恢复力,实现了下弹片4重新复位且能够继续进行切割磁感线,进而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调节协调部930使下阻尼弹簧921弹力变化对下弹片4进行上下切割运动的影响如下表1-1所示:
表1-1
调节圈数(圈) 使用次数(次)
0 30.12万
3 32.71万
5 33.32万
由上表1-1所知,当协调部930对下阻尼部920进行旋钮调节后,调节的圈数越多,透镜载体3可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的次数越多,因此,调节下阻尼部920的阻尼值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实现了调节下阻尼部920的阻尼值后,同时也需要考虑上阻尼部910的定位效果,如果上阻尼部910定位效果不良,则发生下弹片4以及磁石7发生偏移,使得音圈马达所实现的效果较差甚至无法进行工作,因此需要实现上阻尼部910的良好定位,磁石7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多边形卡槽,上阻尼柱911具有两个多边形端头913,多边形端头913卡设在多边形卡槽内;多边形卡槽以及多边形端头913的设置,使得在协调部930调节下阻尼柱931的过程中,实现下阻尼柱931进行转动的同时不会带动上阻尼柱911进行转动,进而多边形端头913以及磁石7不发生转动;上阻尼柱911的多边形端头913卡设在磁石7的多边形卡槽内;为了提升磁石7的稳定性,避免磁石7在透镜载体3上下切割磁感线的过程中发生重心不稳而偏移,因此在外壳2的每个角部形成一阶梯压台203,阶梯压台203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包含若干多边形端头913,从而实现多边形端头913在上下运动时,顶推磁石7,磁石7上端面与阶梯压台203的下底面贴合,使得磁石7上下平衡;为了进一步提高上阻尼部910的良好定位以及工作稳定性,因此两个多边形端头913接合形成一扇环板914,两个多边形卡槽接合形成一扇环槽710;扇环板914卡设在所述扇环槽710内,以及在竖直方向上,扇环槽710与阶梯压台203的投影面重叠;使得在协调部930调节下阻尼柱931的过程中,实现下阻尼柱931进行转动的同时不会带动上阻尼柱911进行转动,进而扇环板914以及磁石7不会被发生转动;扇环板914的开口朝向向内,使得与扇环板914适配的磁石7底部的扇环槽710同样也开口朝向向内,这样形状的扇环板914比两个多边形端头913稳定性更强,起到较好的支撑效果,同时开口朝向向内,磁石7外周的支撑效果更好,从而实现扇环板914在上下运动时,顶推磁石7,磁石7上端面与阶梯压台203的下底面贴合,使得磁石7上下平衡,进一步减少了磁石7发生偏移的事故,实现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
以及对于下弹片4的设置也尤为重要,下弹片4是透镜载体3可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的主要原因,因为下弹片4的设置,才可是透镜载体3发生上下运动,通过下弹片4部分区域进行弹性形变,随后进行复位带动透镜载体3进行复位,这样反复运动;下弹片4包括环状本体510和均匀分设在环状本体510周向的锁扣部520;其中,锁扣部520包括锁扣头521、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分别与环状本体510一体设置形成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第一定位点与第二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5°,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5°;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的另一端与锁扣头521一体设置,锁扣头521上开设有两个套接孔5211,锁扣头521通过套接孔5211套接在上阻尼部910上。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的一端设置在距离套接孔5211最近的位置,因此在协调部930对下阻尼部920进行调节时,所形成的弹力更加直接的作用在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上,使得尽可能多的将所形成的弹力作用在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上,减少弹力在锁扣头521上的分力;三个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对下弹片4进行上下切割运动的影响如下表1-2所示:
表1-2
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 使用次数(次)
10° 27.0万
11° 28.2万
12° 29.5万
13° 30.7万
14° 31.8万
15° 33.2万
16° 31.8万
17° 30.7万
根据表1-2中实验数据可知,在三个定位点之间的弧度先增大后减小,在峰值15°时,设备的使用寿命最佳,因此在三个定位点之间采用15°弧度,同时,三个定位点之间采用15°弧度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实现下弹力对环状本体510左右两端的分力一致,从而实现左右两端受力较为平衡,尽可能将更多形成的弹力作用在环状本体510上,进而避免左右两端分力不一致,导致设备发生偏移的事故,最终实现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
以及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的形状各有不同,第一锁扣弹簧522呈“U”形,第一锁扣弹簧522的U形端部5221固定在靠近一套接孔5211处的锁扣头521上,第一锁扣弹簧522的U形根部5222固定在环状本体510上;第二锁扣弹簧523呈“W”形,第二锁扣弹簧523的一个W形端部5231固定在环状本体510上,另一个W形端部5231固定在另一个套接孔5211处的锁扣头521上;第三锁扣弹簧524呈“一”形,第三锁扣弹簧524的一个一形端部5241固定在环状本体510上,另一个一形端部5241固定在靠近W形端部5231处的锁扣头521上;以及第二锁扣弹簧523的W形根部5232贴近第三锁扣弹簧524,第二锁扣弹簧523的W形尖部5233伸至第一锁扣弹簧522的一侧;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设置成“U” 形“W” 形以及“一”形,同时,第二锁扣弹簧523的“W”形尖部伸至第一锁扣弹簧522的一侧,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实现下阻尼弹簧921对产生的弹力对左右两端的分力一致,从而实现左右两端受力较为平衡,尽可能将更多形成的弹力作用在下弹片4上,进而避免左右两端分力不一致,导致设备发生偏移的事故,实现延长整体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以及第一锁扣弹簧522、第二锁扣弹簧523和第三锁扣弹簧524分别连接环状本体510和锁扣头521,进而提高器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和强度以及延长各弹簧的延展效果和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对于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调节上弹片5的阻尼:
通过扭转调节螺柱801外露在外壳2外的部分,使得上调节部8中的随动滑板802沿着遮挡片203内设置的燕尾槽2032进行向下滑动,进而将固定在上弹片5与随动滑板802之间的调节弹簧803与接合弹簧804进行拉伸,使得调节弹簧803与接合弹簧804给予上弹片5一个向下的弹力;因此在透镜载体3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为上弹片5提供一良好的阻尼感,以及恢复复位的过程较为流畅,进而实现延长上弹片5的使用寿命,最终实现延长音圈马达整体的使用寿命。
调节下弹片4的阻尼:
通过扭转下阻尼柱931外露在底座1外的部分,使得下调节部9中的下阻尼柱931相对底座1的高度发生变化,下阻尼柱931沿着螺纹进一步嵌入阻尼孔911-1内,使得下阻尼弹簧921进一步被压缩,使得下阻尼弹簧921给予下弹片4一个向上的弹力;因此在透镜载体3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为下弹片4提供一良好的阻尼感,以及恢复复位的过程较为流畅,进而实现延长下弹片4的使用寿命,最终实现延长音圈马达整体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二
实施例二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便于调节的音圈马达的调节方法;
S1, 转动调节螺柱801并带动随动滑板802下压,以使调节弹簧803呈拉伸状态。
S2, 相对于底座1,转动下阻尼柱931以实现其相对底座1的高度调节。
其中,调节调节螺柱801使得随动滑板802的高度位置发生变化,进而拉伸调节弹簧803,使调节弹簧803与上弹片5之间形成的弹力增大;调节下阻尼柱931使得底座1的高度变化,进而压缩下阻尼弹簧921,使下阻尼弹簧921与下弹片4之间形成的弹力增大;进而在透镜载体3进行上下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不易发生不可恢复形变,因此延长音圈马达使用寿命。
此种音圈马达的工作方法,操作方法简单快捷,很好的实现了上弹片5和下弹片4的弹性调节,延长了上弹片5与下弹片4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音圈马达的使用寿命,因此降低成本并且提高经济效益。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音圈马达,包括相互固定连接的底座和外壳,内嵌于底座和外壳之间的透镜载体,位于透镜载体下端面的下弹片和位于透镜载体上端面的上弹片,缠绕在透镜载体外圈的线圈和均布于线圈周向的磁石,其特征在于,
位于所述上弹片处设置有若干上调节部,位于所述下弹片处设置有若干下调节部;其中
所述上调节部适于调节所述上弹片的压紧力,所述下调节部适于调节所述下弹片的压紧力。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载体呈环状并且沿其外环的周向具有一环底接环和四个限位块,四个限位块间隔设置并且形成一上限位环,所述上限位环和所述底接环互相平行,以及所述上调节部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
所述上调节部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外壳上的调节螺柱,转动连接在所述调节螺柱下端部的随动滑板和上调节弹簧;
所述上调节弹簧的下端固定在所述随动滑板的上端面上,上端固定在所述上弹片的下端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壳包括周向包围形成的片体和位于所述片体上表面的遮挡环,沿所述遮挡环的边沿向下延伸有若干遮挡片,每个所述遮挡片位于两个所述限位块之间;所述随动滑板呈扇环状并且内圈与所述遮挡片贴合;
所述遮挡片自其底端向上开设有一弧形通槽,该弧形通槽的两端分别镜像开设有与其连通的燕尾槽,以及所述随动滑板的端部镜像设置有与所述燕尾槽适配的燕尾块,所述随动滑板伸入所述弧形通槽并且所述燕尾块可滑动地卡设在所述燕尾槽内。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弹片包括上内圆环和上外方环,环所述上内环设置有四个接触板,位于所述上外方环的四个角部具有一定位板,每个所述接触板与其两侧的所述定位板接合;以及
所述定位板开设有一椭圆形通孔,所述调节弹簧的上端抵住所述定位板的下表面。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下调节部适配一个所述磁石,所述磁石压合所述下调节部,所述下弹片卡设在所述下调节部内;
所述下调节部包括上阻尼部、下阻尼部和协调部;以及所述下弹片位于所述上阻尼部和所述下阻尼部之间,其中
所述调节部适于调节所述下阻尼部的阻尼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阻尼部包括卡设在磁石底部的上阻尼柱,套设在所述上阻尼柱上的上阻尼弹簧;所述下阻尼部包括下阻尼弹簧;所述协调包括螺纹连接在所述底座上的下阻尼柱,所述下阻尼柱的侧壁套定有一套环;以及
所述上阻尼柱的底部开设有一阻尼孔,所述下阻尼柱螺纹连接/插接在所述阻尼孔内,所述下阻尼弹簧套设在所述下阻尼柱上并且所述下阻尼弹簧的下端抵住所述套环,所述下弹片套设在所述上阻尼柱上,其中
所述下弹片卡设在所述上阻尼弹簧和所述下阻尼弹簧之间。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磁石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多边形卡槽,所述上阻尼柱具有两个多边形端头,所述多边形端头卡设在所述多边形卡槽内;
所述外壳的每个角部形成一阶梯压台,所述阶梯压台在竖直方向上的投影面包含若干所述多边形端头;
两个所述多边形端头接合形成一扇环板,两个所述多边形卡槽接合形成一扇环槽;所述扇环板卡设在所述扇环槽内,以及
在竖直方向上,所述扇环槽与所述阶梯压台的投影面重叠。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弹簧包括环状本体和均匀分设在所述环状本体周向的锁扣部;
所述锁扣部包括锁扣头、第一锁扣弹簧、第二锁扣弹簧和第三锁扣弹簧;
所述第一锁扣弹簧、所述第二锁扣弹簧和所述第三锁扣弹簧分别与所述环状本体一体设置形成第一定位点、第二定位点和第三定位点;
所述第一定位点与所述第二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5°,所述第二定位点和所述第三定位点之间形成的弧度为15°;
所述第一锁扣弹簧、所述第二锁扣弹簧和所述第三锁扣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锁扣头一体设置,所述锁扣头上开设有两个套接孔,所述锁扣头通过所述套接孔套接在所述上阻尼部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音圈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锁扣弹簧呈“U”形,所述第一锁扣弹簧的U形端部固定在靠近一所述套接孔处的所述锁扣头上,所述第一锁扣弹簧的U形根部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上;
所述第二锁扣弹簧呈“W”形,所述第二锁扣弹簧的一个W形端部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上,另一个所述W形端部固定在另一个所述套接孔处的所述锁扣头上;
所述第三锁扣弹簧呈“一”形,所述第三锁扣弹簧的一个一形端部固定在所述环状本体上,另一个所述一形端部固定在靠近所述W形端部处的所述锁扣头上;以及
所述第二锁扣弹簧的W形根部贴近所述第三锁扣弹簧,所述第二锁扣弹簧的W形尖部伸至所述第一锁扣弹簧的一侧。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音圈马达的调节方法,其特征在于,
S1,相对于底座,转动下阻尼柱以实现其相对底座的高度调节;
S2,转动调节螺柱并带动所述随动滑板下压,以使所述调节弹簧呈拉伸状态。
CN202110792645.3A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Active CN11369109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2645.3A CN113691097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792645.3A CN113691097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1097A true CN113691097A (zh) 2021-11-23
CN113691097B CN113691097B (zh) 2022-08-19

Family

ID=78577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2645.3A Active CN113691097B (zh) 2021-07-14 2021-07-14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1097B (zh)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8316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00061000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ens drive device
KR20120064475A (ko) * 2010-12-09 2012-06-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모듈
US20120200176A1 (en) * 2011-02-07 2012-08-09 Lg Innotek Co., Ltd. Multifunctional Voice Coil Motor
CN202713107U (zh) * 2012-01-09 2013-01-30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
CN103378702A (zh) * 2012-04-20 2013-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CN204481665U (zh) * 2015-04-20 2015-07-15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CN105305773A (zh) * 2015-10-30 2016-02-03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一种防抖音圈马达
CN105807538A (zh) * 2015-01-20 2016-07-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EP3118677A1 (en) * 2015-07-17 2017-01-18 Sunming Technologies (HK) Limited Miniatur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image-capturing device
CN106817007A (zh) * 2017-03-30 2017-06-0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is音圈马达
CN206411316U (zh) * 2016-12-29 2017-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10213468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111736243A (zh) * 2019-02-28 2020-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液体镜头的音圈马达及具有音圈马达的镜头组件
KR20200136863A (ko) * 2020-04-09 2020-1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CN212717776U (zh) * 2020-04-02 2021-03-1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基于多簧丝结构点阻尼胶结构、闭环马达与照相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90268316A1 (en) * 2008-04-28 2009-10-29 Fu Zhun Precision Industry (Shen Zhen) Co., Ltd. Camera module
US20100061000A1 (en) * 2008-09-08 2010-03-11 Nidec Sankyo Corporation Lens drive device
KR20120064475A (ko) * 2010-12-09 2012-06-19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카메라모듈
US20120200176A1 (en) * 2011-02-07 2012-08-09 Lg Innotek Co., Ltd. Multifunctional Voice Coil Motor
CN202713107U (zh) * 2012-01-09 2013-01-30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音圈马达
CN103378702A (zh) * 2012-04-20 2013-10-30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CN105807538A (zh) * 2015-01-20 2016-07-2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摄影机模块及光学设备
CN204481665U (zh) * 2015-04-20 2015-07-15 新科实业有限公司 音圈马达
EP3118677A1 (en) * 2015-07-17 2017-01-18 Sunming Technologies (HK) Limited Miniature lens driving apparatus and electronic image-capturing device
CN105305773A (zh) * 2015-10-30 2016-02-03 金龙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一种防抖音圈马达
CN206411316U (zh) * 2016-12-29 2017-08-15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摄像头模组及移动终端
CN106817007A (zh) * 2017-03-30 2017-06-09 信利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is音圈马达
CN111736243A (zh) * 2019-02-28 2020-10-02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驱动液体镜头的音圈马达及具有音圈马达的镜头组件
CN110213468A (zh) * 2019-05-31 2019-09-06 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防抖结构、防抖系统及摄像装置
CN212717776U (zh) * 2020-04-02 2021-03-16 新思考电机有限公司 基于多簧丝结构点阻尼胶结构、闭环马达与照相装置
KR20200136863A (ko) * 2020-04-09 2020-12-08 엘지이노텍 주식회사 보이스 코일 모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1097B (zh) 2022-08-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823706B2 (en) Hinge component and th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reof
US1168232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594759B1 (ko) 다수의 본체들을 스프링하기 위한 콤팩트한 플렉셔 베어링 스프링
JP5175208B2 (ja) レンズ駆動モータ及びレンズ駆動モータの弾性部材
CN108121129B (zh) 一种弹性元件、对焦装置及摄像模组
JP3221114U (ja) 支持フレーム
CN113691097B (zh) 一种音圈马达及其调节方法
CN106953491B (zh) 振动马达、无声通知设备以及振动马达的制造方法
JP2014093841A (ja) 発電装置
CN111061029A (zh) 一种镜头驱动装置
CN105099019B (zh) 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及其永磁电机、外壳组件
CN114137778A (zh) 光学元件驱动装置、摄像装置及移动终端
CN113258748B (zh) 一种弹力可调的音圈电机及其调节方法
CN113258749B (zh) 一种便于调节的音圈电机及其工作方法
CN210244048U (zh) 超微型双轴光学致动器
CN111130303A (zh) 一种应用于vcm马达的双弦丝3d折弯下弹簧片组件
KR102458713B1 (ko) 렌즈 구동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KR101648826B1 (ko) 휴대단말기용 카메라 액추에이터
CN106553016B (zh) 压缩机机脚焊装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CN202748520U (zh) 透镜驱动装置、自动对焦照相机及附带照相机的移动终端
CN206536999U (zh) 弹性印章卡具和印章机
CN210244049U (zh) 超微型单轴光学致动器
CN108381463A (zh) 一种用于卡簧的自动化送料设备
CN211902306U (zh) 一种固定组件
CN218847855U (zh) 一种稳定导向的电缆弯曲测试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