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90281B - 一种显示面板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90281B
CN113690281B CN202110921174.1A CN202110921174A CN113690281B CN 113690281 B CN113690281 B CN 113690281B CN 202110921174 A CN202110921174 A CN 202110921174A CN 113690281 B CN113690281 B CN 1136902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ening
polygon
display panel
layer
sh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117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90281A (zh
Inventor
周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92117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902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902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2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902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902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2Pixel-defining structures or layers, e.g. bank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主体,至少包括: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以及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彩膜层,设置于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及若干色阻单元,所述黑矩阵包括若干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与第一开口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若干色阻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开口中;所述色阻单元与所述发光单元一一对应,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边界与第一开口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边界不相同。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柔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半导体(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具有电压需求低、省电效率高、反应快、重量轻、厚度薄,构造简单,成本低、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已经成为当今最重要的显示技术之一。
偏光片(英文全称:Polarizer,简称:POL)能够有效地降低强光下面板的反射率,却损失了接近58%的出光。这对于OLED来说,极大地增加了其寿命负担;另一方面,偏光片的厚度较大、材质脆,不利于动态弯折产品的开发。为了开发基于OLED的动态弯折产品,必须导入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工艺替代偏光片。目前,普遍采用彩膜(英文全称:ColorFilter,简称:CF)替代偏光片,此技术被称为POL-less技术,它不仅能降低显示面板的厚度;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2%提高至60%。彩膜由色阻单元以及黑矩阵单元(英文全称:Black Matrix,简称:BM)组成。其中,黑矩阵单元的吸光能力强。然而,POL-less技术其中,彩膜层需要光罩形成BM的开口,像素界定层也需要光罩形成开口,为了工艺流程的简洁性及出光的要求,往往采用相同的光罩最后在BM及像素界定层中形成除圆形以外的其它相同形状的开口,这样显示面板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由于出光角度的不同,容易引起色偏。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急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解决出射光线由于出射角度的不同而引起的色偏严重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显示主体,至少包括:
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以及
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
彩膜层,设置于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及多个色阻单元,所述黑矩阵包括与各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与第一开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显示面板垂直,所述色阻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边界图案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边界图案不相同。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彩膜层上的投影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在彩膜层上的投影的边界相距3-6微米。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界定层为黑色,所述色阻单元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所述色阻单元与第二开口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区域的垂直投影落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膜层出光侧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固定于所述彩膜层的表面,且所述光学透明胶填充所述间隙。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彩膜层之间,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触控图形,所述触控图形的投影落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上。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轴对称多边形、由轴对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的类多边形、或者是由轴对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的类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结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轴对称多边形、由轴对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的类多边形、或者是由轴对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的类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结合。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类多边形,且所述类多边形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或者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
在其中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类多边形,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且所述类多边形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或者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通过使彩膜层包括的黑矩阵的第二开口的形状与像素界定层包括的第一开口的形状不一样,从而尽量减小不同方向上出光角度的差异,出光角度的差异减小了,意味着不同方向上的出光角度更趋向一致,也就意味着色偏相应的减小了。此方案是为了解决由于出光角度的差异造成的色偏的技术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当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形状相同时、第一开口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点的轴截面上的一点形成的最大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图3为当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形状相同时、第一开口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轴截面上的一点形成的最大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图4为当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形状不相同时、第一开口的宽度方向上的中点的轴截面上的一点形成的最大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图5为当显示面板包括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形状不相同时、第一开口的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轴截面上的一点形成的最大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一开口与第二开口配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200-显示面板
1-基底层、2-阵列基板、3-像素界定层、30-第一开口
4-发光层、5-封装层、6-触控功能层
7-彩膜层、8-光学透明胶、9-盖板、73-黑矩阵
71-色阻单元、40-发光单元、10-中间层、741第一连接边
742-第二连接边、110-第一方向、120-第二方向、
743、31-弧形边
60-触控图形、74-第二开口、101-间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本申请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
以下请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所述显示面板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阅图1,本方案的所述显示面板100优选地是柔性OLED显示面板100。本实施例以柔性OLED显示面板100为例来说明。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0沿着出光方向依次包括:基底层1、阵列基板2、像素界定层3、发光层4、封装层5、触控功能层6、彩膜层7、光学透明胶8和盖板9。
所述基底层1作为阵列基板2的基底。所述基底层1的材料可为聚酰亚胺。
所述阵列基板2的衬底的材质选自以下其中之一:聚对苯二甲酸类塑料、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玻璃等透明材质。
在本方案中,所述像素界定层3包括若干第一开口30。所述第一开口30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方形、轴对称多边形、类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结合。在此处,限定第一开口30的形状为轴对称多边形,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出光角度可控,也即能根据设计具体计算出各个方向的最大出光角度以对第一开口30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将色偏控制在最小。其中,所述类多边形是由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或者是由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得到。
所述发光层4是在阵列基板2上利用镀膜工艺形成。本方案中,所述发光层4中包括多个发光单元40,所述发光单元40位于所述第一开口30。所述发光单元40为红色、绿色、蓝色中的一种或多种,以满足显示满足设计的需求。
所述封装层5位于所述发光层4的表面以对所述发光层进行封装。本方案中,在形成发光层4后,利用薄膜封装技术TFE,对发光层4进行封装。在一种实施例中,可以单独采用无机材料或有机材料对电致发光层4进行封装,以在所述发光层4的表面形成薄膜封装层5。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可以采用无机材料层和有机材料层交叉的方式对发光层4进行封装。
所述触控功能层6形成于所述封装层5的表面。所述触控功能层6包括多个触控图形60,触控图形60位于像素界定层3的正上方、彩膜层包括的黑矩阵的下方,避免环境光在触控图形60的表面产生反射。所述触控功能层6可以这样形成。具体地,首先,在所述封装层5上沉积一层金属层,在金属层上涂覆一层光刻胶,采用掩膜板对所述光刻胶进行曝光,使光刻胶形成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和光刻胶保留区域,其中,光刻胶保留区域对应于所述触控图形60所在区域,光刻胶未保留区域对应于上述图案以外的区域;进行显影处理,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光刻胶被完全去除,光刻胶保留区域的光刻胶厚度保持不变;通过刻蚀工艺完全刻蚀掉光刻胶未保留区域的金属层,剥离剩余的光刻胶,形成所述触控图形60。当然,触控图形60可以包括多个层结构,每一层的触控图形60均可通过上述方式形成。或者可以采用封装触控一体化(DOT,Direct On-cell Touch)技术,在封装层5上形成触控金属层,触控金属层可以为自容式单层金属层,也可以为互容式单层金属层。
在本方案中,所述彩膜层7形成于所述触控功能层6的表面,所述彩膜层7包括黑矩阵73及若干色阻单元71。若干色阻单元71包括红色色阻、绿色色阻以及蓝色色阻。
在本方案中,所述黑矩阵73包括若干第二开口74,所述第二开口74的中心与第一开口30的中心的连线与显示面板100垂直。所述第二开口74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轴对称多边形、类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结合。在此处,限定第二开口74的形状为轴对称多边形,是为了使各个方向的出光角度可控,也即能根据设计具体计算出各个方向的最大出光角度以对第二开口74的形状进行适应性调整,将色偏控制在最小。其中,所述类多边形是由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或者是由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得到。
所述若干色阻单元71位于所述第二开口74中,且每个色阻单元71的边界与黑矩阵包括的黑色矩阵单元的边界接触。所述色阻单元71与所述发光单元40一一对应。
在本方式中,所述第二开口74大于第一开口30,如此是使发光单元40发出的光线都尽可能的经过设置在第二开口74中的色阻单元71滤光后出射,提高了光线的利用率。
在本方案中,所述第二开口74在所述像素界定层3上的投影边界与第一开口30所述像素界定层3上的投影边界不相同。如此设置,是为了通过开口形状的不同来消除或者减小由于开口形状造成的、发光单元40在不同方向的出射角度的差异过大造成的色偏。
在本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30在所述彩膜层7上的投影的边界与第二开口74在彩膜层7上的投影的边界相距3-6微米。在这个范围内,光线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还不会产生混色,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分辨率更高。
在本方案中,使用所述彩膜层7(Color Filter,CF)替代偏光片(POL-less技术),不仅能将显示面板的功能层的厚度从100μm降低至5μm,而且能够将出光率从42%提高至60%。
所述盖板9通过所述光学透明胶8设置于所述彩膜层7的表面上。所述盖板9起到了隔绝水氧的作用,防止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对所述显示面板100造成侵蚀,从而延长显示面板100的使用寿命。
下面以图2-5的结合来说明利用黑矩阵73的第二开口74与像素界定层3的第一开口30的形状的不同而调整不同方向上出光角度的差异而减小偏光的原理。
请先参阅图2及图3,图2为当显示面板100包括的第一开口30与第二开口74形状相同时、宽度方向上的中点的轴截面上的一点形成的最大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图3为当显示面板100包括的第一开口30与第二开口74形状相同时、长度方向上的中点的轴截面上的一点形成的最大出光角度的光路示意图。
为了说明显示面板100的光学原理,简化了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在图2-5中,示意了像素界定层3、彩膜层7以及位于像素界定层3与彩膜层7之间的各个层统称为中间层10。在像素界定层3中仅示意了一个第一开口30,在彩膜层7中仅示意了一个第二开口74,且图2及图3以第一开口30及第二开口74均为长方形、且以开口上两个比较典型的发光点产生的最大出光角度为例进行说明。
设定所述像素界定层3与彩膜层7之间的间距为H,所述第一开口30的中心点为P,所述第二开口74的中心点为B,由于所述第一开口30的中心与第二开口74的中心连线与显示面板垂直,则中心点P与B之间的距离是:PB=H。
设定第一开口30沿OX方向的口径为d1,所述第二开口74沿OX方向的口径为d2。
由于发光单元40是设置在第一开口30中,且发光单元40的出光方向是朝向各个角度出射的。在此,发光点A点的最大出射角度a就是光线AD与AC之间的夹角,tanα=CD/AC=(DB+BC)/H=(DB+AP)/H=(d1+d2)/2H。
设定第一开口30沿OY方向的口径为d3,所述第二开口74沿OY方向的口径为d4。F点的最大出射角度β就是光线FK与FT之间的夹角,tanβ=KT/FK=(KB+BT)/H=(FP+BT)/H=(d3+d4)/2H。
如果所述第一开口30形状与第二开口74形状相同,且由于所述第一开口30形状与第二开口74是长方形也即,d1>d3;d2>d4;从而,tanα>tanβ。
所述第一开口30形状与第二开口74形状相同时,令两个方向的角度的正切值的差值为Δ1,则Δ1=tanα-tanβ。
请再参阅图4-5,如果第一开口30形状与第二开口74形状不相同,譬如图4及图5中,所述第一开口30为长方形,所述第二开口74均为圆形。也即,d2=d4;d1>d3;同理,tanγ=CD/AC=(DB+BC)/H=(DB+AP)/H=(d1+d2)/2H。
设定第一开口30沿OX方向的口径为d1,所述第二开口74沿OX方向的口径为d2。F点的最大出射角度b就是以光线FK与FT之间的夹角,tanδ=KT/FK=(KB+BT)/H=(FP+BT)/H=(d3+d4)/2H。
同理也是,tanγ>tanδ,γ与δ的正切值的差值Δ2=tanγ-tanδ,但是Δ2<Δ1。
也即,通过开口形状的调整,是可以调整不同方向上出光角度的差异,出光角度的差异减小了,色偏就相应的减小了。
当第一开口30为正方形时,位于第一开口30的侧边上的点与位于对角线的端点上的点的出光角度也是有差异的。所以,第一开口30及第二开口74中之一如果为正方形,另一个就为其它形状。
请参阅图6,图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200,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200与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在于:所述彩膜层7包括的色阻单元71与黑矩阵73间隔设置形成间隙101,所述间隙101区域的垂直投影落在所述像素界定层3上。所述像素界定层3是黑色有机材料形成,当有环境光入射至显示面板200上时,入射的环境光被显示面板200反射后与显示面板200的发光单元40发出的光线容易发生干涉形成光晕,影响观看视觉效果,所以,在本方案中,所述彩膜层7包括的色阻单元71与黑矩阵73间隔设置形成间隙101,则入射的环境光从所述间隙101处入射至像素界定层3,被所述像素界定层3吸收。
可以理解,第一开口30与第二开口74的形状可以任意搭配。请参阅图7,图7显示了彩膜层7包括的第二开口74与像素界定层3包括的第一开口30的几种搭配情况。
譬如,图7示意了像素界定层3的三个第一开口30,若这三个第一开口30分别设置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发光单元40,对应地,彩膜层7示意了三个第二开口74,则这三个第二开口74分别用于设置红绿蓝三种色阻单元71。像素界定层3中代表红色的所述第一开口30就为类多边形,彩膜层7中用于设置红色色阻的所述第二开口74就是多边形,多变形由4个第一连接边741与4个第二连接边742顺次连接而成,代表红色的所述第二开口74的形状就是由每个第二连接边742变成弧形边301得到。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连接边741变成弧形边301得到。这个弧形边可以是内凹的圆弧,也可以是外凸的圆弧。弧形边的曲率半径依需要设置。
图7中像素界定层3中用于设置绿色发光单元的第一开口30的形状为多边形,彩膜层7中用于设置红色色阻的所述第二开口74就是类多边形,且所述类多边形是由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弧形的连接边可以是外凸的圆弧或者是内凹的圆弧。弧形边的曲率半径依需要设置。
图7中像素界定层3中用于设置蓝色发光单元的第一开口30的形状为类多边形,彩膜层7中用于设置蓝色色阻的所述第二开口74就是多边形,且所述类多边形是由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31后得到。弧形的连接边31可以是外凸的圆弧或者是内凹的圆弧。弧形边的曲率半径依需要设置。
将第一开口30与第二开口74分别设置成多边形及由对应多边形变形得到的类多边形,是为了在保证出光效果的情况下,使第一方向110的最大出射角的正切值与第二方向120上的最大出射角的正切值的差值尽量减小,从而将色偏尽量减小。
在其它实施例中,用于设置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40的第一开口30的形状可以相同,可以不同,设置不同颜色的色阻单元71的第二开口74的形状可以相同,可以不同。
综上所述,本申请提供的显示面板100,通过使彩膜层7包括的黑矩阵73的第二开口74与像素界定层3包括的第一开口30的形状不一样,从而调整不同方向上出光角度的差异,出光角度的差异减小了,色偏就相应的减小了。此方案是为了解决由于出光角度的差异造成的色偏的技术问题。
综上所述,虽然本申请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申请,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显示主体,至少包括:
像素界定层,包括多个第一开口;以及
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形成于所述第一开口中;以及
彩膜层,设置于所述显示主体的一侧,所述彩膜层包括黑矩阵及多个色阻单元,所述黑矩阵包括与各所述第一开口对应的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的中心与第一开口的中心的连线与显示面板垂直,所述色阻单元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其中,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边界图案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边界图案不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彩膜层上的投影边界与所述第二开口在彩膜层上的投影的边界相距3-6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为黑色,所述色阻单元的尺寸小于第二开口的尺寸,所述色阻单元与第二开口形成间隙,所述间隙区域的垂直投影落在所述像素界定层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彩膜层出光侧的盖板,所述盖板通过光学透明胶固定于所述彩膜层的表面,且所述光学透明胶填充所述间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触控功能层,所述触控功能层设置于所述发光层与所述彩膜层之间,所述触控功能层包括多个触控图形,所述触控图形的投影落于所述像素界定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或者轴对称多边形、由轴对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的类多边形、或者是由轴对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的类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结合。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轴对称多边形、由轴对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的类多边形、或者是由轴对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的类多边形中的任意一种或者至少两种的结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类多边形,且所述类多边形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或者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类多边形,所述第二开口的形状为多边形,且所述类多边形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顶角变成弧形的连接边后得到或者是由对应的所述多边形的至少一连接边变成弧形边得到。
CN202110921174.1A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显示面板 Active CN1136902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1174.1A CN113690281B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显示面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1174.1A CN113690281B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显示面板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281A CN113690281A (zh) 2021-11-23
CN113690281B true CN113690281B (zh) 2022-12-06

Family

ID=785795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1174.1A Active CN113690281B (zh) 2021-08-11 2021-08-11 一种显示面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90281B (zh)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9453A (zh) * 2018-09-25 2019-01-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07338B (zh) * 2016-03-24 2018-12-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造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13113453B (zh) * 2021-03-25 2023-04-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119453A (zh) * 2018-09-25 2019-01-01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90281A (zh) 2021-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97054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拼接显示装置
JP4916899B2 (ja) 発光型表示素子
US10693103B2 (en)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electronic apparatus
CN109920936B (zh) 一种显示面板、其制作方法及显示装置
KR100587746B1 (ko) 면상 발광 장치, 이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액정 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02198184A (ja) 発光型表示素子
US10734611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isplay device
JP2007017735A (ja) 画像表示装置
CN114068843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JP2003195058A (ja) 導光板、その製造方法、照明装置、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CN111129098A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装置
KR20240017073A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전자 디바이스
US20230048591A1 (en) Display panel,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613734B (zh) 光取出层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
CN113690281B (zh) 一种显示面板
CN113156732A (zh) 反射式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036052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JP2011124022A (ja) Led照明装置
CN114512505A (zh) 显示背板及显示装置
CN114864847A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终端
CN113589590A (zh) 一种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0729413B (zh) 显示面板以及显示装置
JP2005055829A (ja) 半透過反射膜の製造方法
JPH07318707A (ja) 光制御シート、面光源及び透過型表示体
CN114447253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