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85539A -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85539A
CN113685539A CN202010422416.8A CN202010422416A CN113685539A CN 113685539 A CN113685539 A CN 113685539A CN 202010422416 A CN202010422416 A CN 202010422416A CN 113685539 A CN113685539 A CN 11368553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rrent
target
pressure control
synchronizer
clutch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22416.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85539B (zh
Inventor
武晓俊
熊杰
李晓波
邓云飞
石兴磊
刘学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22416.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8553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8553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53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8553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8553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03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6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 F16H61/061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2061/0075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characterised by a particular control method
    • F16H2061/0087Adaptive control, e.g. the control parameters adapted by learn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403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 F16H2061/0418Synchronisation before shifting by using different synchronisation devices simultaneously, e.g. for faster synchronis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6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 F16H61/061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F16H2061/062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for controlling filling of clutches or brake servos, e.g. fill time, fill level or pressure during fil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61/00Control functions within control units of change-speed- or reversing-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 Control of exclusively fluid gearing, friction gearing, gearings with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or other particular types of gearing
    • F16H61/04Smoothing ratio shift
    • F16H61/06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 F16H61/061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 F16H2061/064Smoothing ratio shift by controlling rate of change of fluid pressure using electric control means for calibration of pressure levels for friction members, e.g. by monitoring the speed change of transmission shaf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Control Of Transmission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当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以预设目标压力压紧目标离合器;控制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获取第一输入扭矩至第N输入扭矩以及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并根据第一输入扭矩至第N输入扭矩以及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计算得到换挡压力修正量,修正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通过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每台双离合变速器电流、压力特性存在差异,导致双离合变速器实际压力与目标压力有较大差异,控制效果变差或者不可控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双离合变速器一般拥有多个同步器,同步器控制包含多个阶段,尤其是预同步、二次啮合位置,控制压力的大小决定控制是否有声音、冲击、是否准确,因此压力的准确性很重要;对于批量生产的产品,由于产品差异,每台变速器的电流—压力特性均有区别,因此为了保证生产出来的变速器控制效果的一致性,需要每台双离合变速器均有自己适合的电流—压力特性,当前技术主要是采用液压系统下线时或者电磁阀下线时的电流—压力特性,需要产线具备测试压力的能力并且共享才能够将数据存储到TCU中,这不仅会增加生产线的复杂度以及生产成本,而且电流—压力特性中的压力和实际作用到拨叉上的压力存在差异,并且每台双离合变速器差异存在区别,进而造成实际控制压力与目标压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导致控制效果的变差或者不可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用于解决现有变速器实际控制压力与目标压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导致控制效果变差或者不可控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间隔地将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得到多个电流点和多个电流点对应的扭矩,将多个电流点对应的扭矩经过计算转换为多个换挡压力,通过多个电流点在系统TCU中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寻找每个电流点的默认换挡压力,用同一电流点对应的实际换挡压力与默认换挡压力相减得到每一电流点的压力修正量,并根据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所处电流区间计算出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修正所述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使得变速器实际压力与目标压力误差减小,解决现有变速器实际压力与目标压力有较大差异,控制效果变差或者不可控的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合变速器传动结构简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的过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系统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中,通过获取电流点与扭矩对应关系,计算得到电流点与换挡压力修正量对应关系,对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进行修正,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该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当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以预设目标压力压紧目标离合器,直到所述目标离合器的转速达到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稳定。
具体地,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包括:
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是否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是否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是否均在空档位置,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是否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是否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否稳定;
当所述双离合变速器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均在空档位置,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稳定均同时成立,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否则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不满足自适应条件。
进一步结合图2,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以预设第一目标转速控制所述双离合变速器,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为SpeedInput,为完成本步骤测试,需要目标同步器主从端转速在所述目标同步器挂入同步位置时达到稳定速差Δspeed,计算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SpeedOutput,计算所述SpeedOutput的公式具体为SpeedOutput=(SpeedInput/RedRatioSynInput-Δspeed)/RedRatioSynOutput,其中所述RedRatioSynInput为减速比i1,所述RedRatioSynOutput为减速比i2。
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是指所述SpeedInput与预设第一目标转速差值始终在预设第一范围内,例如所述预设第一范围为0.01转/秒;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是指所述SpeedOutput与预设第二目标转速差值始终在预设第二范围内,所述预设第一范围与所述预设第二范围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但是预设第一范围和预设第二范围值都比较小。
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否稳定,也是判断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否围绕某个值做小范围波动,波动范围大小也是预设的。
参考图3,在自学习准备阶段中pr2子阶段,以预设目标压力压紧目标离合器时,实际压力会逐步上升至接近或者等于目标压力,在转速-时间关系坐标中,直到所述目标离合器的转速达到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预设第一目标转速,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就是转速-时间关系坐标中实线代表的输入转速;在pr2子阶段结束时,在扭矩-时间关系坐标中,扭矩对应的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初始输入扭矩稳定是指初始输入扭矩在某个值附近做预设第三范围内小幅波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标识为TorqInputBase。
步骤S12、控制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当所述目标同步器到达或者超过目标同步器同步点对应的同步器位置,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的时间超过预设扭矩稳定时间,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
需要说明的是,目标同步器的位置以及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通过监测获得的。
在图3中,本步骤S12对应自学习过程阶段中IP1子阶段,IP1子阶段结束时刻的扭矩为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IP1子阶段结束时刻的电流为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在本实施例中,SolCurrentIP1为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TorqInputIP1为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
步骤S13、继续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至符合预设条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直到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次,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所述N大于或者等于2。
具体到本实施例,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当监测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与预设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步长加和时,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保持稳定的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流稳定时间,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超过所述预设扭矩稳定时间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在本实施例中,继续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对应图3中,自学习过程阶段中IP2子阶段,IP3子阶段对应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本实施例中仅重复次数为1次,此时N为3。
需要说明的是,在IP2子阶段,在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时,监测当前的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CurrentSyncPressSol,当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1+ΔSyncPressSolCurStep时,保持CurrentSyncPressSol不变,所述ΔSyncPressSolCurStep为预设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步长;还进一步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凡是涉及到扭矩、电流或者压力保持稳定,都是限于预设的范围内小幅度波动。
经过IP2子阶段,得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SolCurrentIP2,以及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TorqInputIP2;经过IP3子阶段,得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三电流SolCurrentIP3,以及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三输入扭矩TorqInputIP3;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在IP3子阶段,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2+ΔSyncPressSolCurStep时,然后保持CurrentSyncPressSol不变。
可以选择的是,重复(N-2)次,得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solcurrentIPn,以及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TorqInputIPn,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也需要满足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n-1)+ΔSyncPressSolCurStep,假定此时CurrentSyncPressSol为solcurrentIPn,并且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保持稳定的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流稳定时间,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超过所述预设扭矩稳定时间,重复次数多少与需要修正的精度有关系,重复次数越多,修正的精度越高。
步骤S14、根据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第N输入扭矩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步骤S14包括步骤S141、步骤S142和步骤S143,具体地,
步骤S141、使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分别减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计算得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
具体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ΔTorqInputIP1=TorqInputIP1-TorqInputBase,第二输入扭矩变化量ΔTorqInputIP2=TorqInputIP2-TorqInputBase,第三输入扭矩变化量ΔTorqInputIP3=TorqInputIP3-TorqInputBase,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ΔTorqInputIPn=TorqInputIPn-TorqInputBase。
步骤S142、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角、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系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半径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面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
具体地,实现步骤S142公式具体为:
PressSyncForkIPn=ΔTorqInputIPn×sin(ConeAngle)/(FrictCoeff×FrictRadius×ConeNum),其中,所述PressSyncForkIPn为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N换挡压力,所述ΔTorqInputIPn为所述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所述ConeAngle为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角,所述FrictCoeff为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系数,所述FrictRadius为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半径,所述ConeNum为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面数。
在本实施例中,PressSyncForkIP1=ΔTorqInputIP1×sin(ConeAngle)/(FrictCoeff×FrictRadius×ConeNum),PressSyncForkIP2=ΔTorqInputIP2×sin(ConeAngle)/(FrictCoeff×FrictRadius×ConeNum),PressSyncForkIP3=ΔTorqInputIP3×sin(ConeAngle)/(FrictCoeff×FrictRadius×ConeNum)。
通过上述公式,得到三个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及对应的三个目标同步器的换挡压力。
步骤S143、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与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默认第一换挡压力至默认第N换挡压力,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需要说明的是,TCU存储有默认的目标同步器电流与换挡压力对应曲线,在上述对应曲线上取目标同步器压力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的N个点,可以对应得到目标同步器的默认第一换挡压力至默认第N换挡压力,上述目标同步器的默认第一换挡压力至默认第N换挡压力标识为PressSyncForkIP10、PressSyncForkIP20、PressSyncForkIP30……PressSyncForkIPn0。
ΔPressSyncForkIP1=PressSyncForkIP1-PressSyncForkIP10,所述ΔPressSyncForkIP1为所述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ΔPressSyncForkIP2=PressSyncForkIP2-PressSyncForkIP20,所述ΔPressSyncForkIP2为所述第二换挡压力修正量;ΔPressSyncForkIP3=PressSyncForkIP3-PressSyncForkIP30,所述ΔPressSyncForkIP3为所述第三换挡压力修正量;ΔPressSyncForkIPn=PressSyncForkIPn-PressSyncForkIPn0,所述ΔPressSyncForkIPn为所述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步骤S15、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对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进行修正。
步骤S15具体包括步骤S151、步骤S152和步骤S153,具体地,
步骤S151、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两两相邻形成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步骤S152、获取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归属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步骤S153、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两端电流分别对应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换挡压力修正量,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
S154、在系统默认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修正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
在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包括小于或者等于SolCurrentIP1、大于SolCurrentIP1且小于或者等于SolCurrentIP2、大于SolCurrentIP2且小于SolCurrentIP3以及大于或者等于SolCurrentIP3;
当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1时,CurrentSyncPressSol电流点对应的换挡压力修正量为ΔPressSyncForkIPx=ΔPressSyncForkIP1;
当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3时,CurrentSyncPressSol电流点对应的换挡压力修正量为ΔPressSyncForkIPx=ΔPressSyncForkIP3;
当SolCurrentIP1<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2时,CurrentSyncPressSol电流点对应的换挡压力修正量为:
ΔPressSyncForkIPx=(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1)/(SolCurrentIP2-SolCurrentIP1)×ΔPressSyncForkIP1+(SolCurrentIP2-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2-SolCurrentIP1)×ΔPressSyncForkIP2;
当SolCurrentIP2<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3时,CurrentSyncPressSol电流点对应的换挡压力修正量为:
ΔPressSyncForkIPx=(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2)/(SolCurrentIP3-SolCurrentIP2)×ΔPressSyncForkIP2+(SolCurrentIP3-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3-SolCurrentIP2)×ΔPressSyncForkIP3。
实际中,电流点并不仅限于只有SolCurrentIP1、SolCurrentIP2和SolCurrentIP3三个电流点,可以根据需求来调整数量,综上得出:
当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1时,CurrentSyncPressSol电流点对应的换挡压力修正量为ΔPressSyncForkIPx=ΔPressSyncForkIP1;
当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3时,CurrentSyncPressSol电流点对应的换挡压力修正量为ΔPressSyncForkIPx=ΔPressSyncForkIPn;
当SolCurrentIPu<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v时,且v小于n,n是电流点的个数,ΔPressSyncForkIPx=(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u)/(SolCurrentIPv-SolCurrentIPu)×ΔPressSyncForkIPu+(SolCurrentIPv-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v-SolCurrentIPu)×ΔPressSyncForkIPv;
当SolCurrentIP(n-1)<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n时,ΔPressSyncForkIPx=(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n-1))/(SolCurrentIPn-SolCurrentIP(n-1))×ΔPressSyncForkIP(n-1)+(SolCurrentIPn-CurrentSyncPressSol)/(SolCurrentIPn-SolCurrentIP(n-1))×ΔPressSyncForkIPn。
所述ΔPressSyncForkIPx为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
在系统默认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修正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包括: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在系统默认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也就是上述TCU存储的目标同步器电流与换挡压力对应曲线上找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然后使用所述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加上所述当前电流对应的压力修正量得到修正后的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换挡压力。
在步骤S15之后还包括:
发送摘除所述目标同步器命令,并监测所述目标同步器位置;
当所述目标同步器位置到达空档位置后,设置所述目标离合器的目标压力等于0并监测所述目标离合器的实际压力;
当所述目标离合器的实际压力小于预设离合器脱开阈值时,完成离合器脱开。
如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双离合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判断单元41,用于判断所述湿式双离合双离合变速器是否满足自适应条件;
第一控制单元42,用于若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以预设目标压力压紧目标离合器,直到所述目标离合器的转速达到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稳定;
第二控制单元43,用于控制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当所述目标同步器到达或者超过目标同步器同步点对应的同步器位置,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的时间超过预设扭矩稳定时间,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
第三控制单元44,用于继续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至符合预设条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直到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次,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所述N大于或者等于2;
第一计算单元45,用于使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第N输入扭矩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调节单元46,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对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进行修正。
进一步地,所述判断单元41具体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是否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是否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是否均在空档位置;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是否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是否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
第六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否稳定;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双离合变速器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均在空档位置,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稳定均同时成立,判定所述湿式双离合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否则判定所述湿式双离合双离合变速器不满足自适应条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控制单元44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当监测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与预设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步长加和时,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保持稳定的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流稳定时间,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超过所述预设扭矩稳定时间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直到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次,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所述N大于或者等于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计算单元45包括: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分别减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计算得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角、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系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半径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面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
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与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默认第一换挡压力至默认第N换挡压力,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流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单元46包括:
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两两相邻形成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归属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两端电流分别对应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换挡压力修正量,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
修正模块,用于在系统默认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修正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
实施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间隔地将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得到多个电流点和多个电流点对应的扭矩,将多个电流点对应的扭矩经过计算转换为多个换挡压力,通过多个电流点在系统TCU中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寻找每个电流点的默认换挡压力,用同一电流点对应的实际换挡压力与默认换挡压力相减得到每一电流点的压力修正量,并根据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所处电流区间计算出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修正所述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使得变速器实际压力与目标压力误差减小,解决现有变速器实际压力与目标压力有较大差异,控制效果变差或者不可控的的问题。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1、当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以预设目标压力压紧目标离合器,直到所述目标离合器的转速达到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稳定;
步骤S12、控制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当所述目标同步器到达或者超过目标同步器同步点对应的同步器位置,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的时间超过预设扭矩稳定时间,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
步骤S13、继续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至符合预设条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直到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次,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所述N大于或者等于2;
步骤S14、根据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第N输入扭矩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步骤S15、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对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进行修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具体包括:
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是否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是否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是否均在空档位置,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是否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是否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否稳定;
当所述双离合变速器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均在空档位置,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稳定均同时成立,判定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否则判定双离合变速器不满足自适应条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具体包括:
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当监测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与预设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步长加和时,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保持稳定的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流稳定时间,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超过所述预设扭矩稳定时间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4具体包括:
S141、使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分别减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计算得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
步骤S142、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角、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系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半径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面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
步骤S143、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与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默认第一换挡压力至默认第N换挡压力,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5.如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5具体包括:
步骤S151、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两两相邻形成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步骤S152、获取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归属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步骤S153、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两端电流分别对应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换挡压力修正量,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
S154、在系统默认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修正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
6.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
判断单元,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是否满足自适应条件;
第一控制单元,用于若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以预设目标压力压紧目标离合器,直到所述目标离合器的转速达到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稳定;
第二控制单元,用于控制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预设斜率增加,当所述目标同步器到达或者超过目标同步器同步点对应的同步器位置,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的时间超过预设扭矩稳定时间,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
第三控制单元,用于继续控制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包括: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至符合预设条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直到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次,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所述N大于或者等于2;
第一计算单元,用于使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第N输入扭矩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调节单元,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对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进行修正。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单元包括:
第一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是否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
第二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是否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
第三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是否均在空档位置;
第四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是否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
第五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是否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
第六判断模块,用于判断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是否稳定;
判定模块,用于当所述双离合变速器不具有温度传感器、转速传感器和电磁阀故障,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油温达到预设最低温度阈值,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所有拨叉均在空档位置,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转速达到所述预设第一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出转速达到预设第二目标转速且稳定,以及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稳定均同时成立,判定所述湿式双离合双离合变速器满足自适应条件,否则判定所述湿式双离合双离合变速器不满足自适应条件。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控制单元具体用于:
控制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以所述预设斜率增加,当监测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与预设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步长加和时,保持所述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不变,当监测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保持稳定的时间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电流稳定时间,且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输入扭矩保持稳定超过所述预设扭矩稳定时间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二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二电流;
重复执行所述继续控制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增加步骤,直到重复次数达到预设次数(N-2)次,并获取此时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和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N电流,所述N大于或者等于2。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计算单元包括:
所述第一计算模块,用于使用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一输入扭矩至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第N输入扭矩分别减去所述双离合变速器的初始输入扭矩,计算得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
所述第二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输入扭矩变化量至第N输入扭矩变化量、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角、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系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摩擦半径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锥面数,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
所述第三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的第一换挡压力至第N换挡压力、与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所述目标同步器的默认第一换挡压力至默认第N换挡压力,计算得到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流电磁阀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分别对应的第一换挡压力修正量至第N换挡压力修正量。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单元包括:
构造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第一电流至第N电流,两两相邻形成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归属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
第四计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以及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区间两端电流分别对应所述目标同步器的换挡压力修正量,计算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压力修正量;
修正模块,用于在系统默认压力控制电磁阀电流压力曲线上修正所述目标同步器压力控制电磁阀的当前电流对应的换挡压力。
CN202010422416.8A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368553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2416.8A CN113685539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22416.8A CN113685539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539A true CN113685539A (zh) 2021-11-23
CN113685539B CN113685539B (zh) 2022-09-16

Family

ID=785757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22416.8A Active CN113685539B (zh) 2020-05-19 2020-05-19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85539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372A (zh) * 2022-03-10 2022-05-24 雷沃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控制系统电磁阀标定方法及装载机
CN115247699A (zh) * 2022-05-19 2022-10-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故障预测方法及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9082A1 (en) * 2002-10-15 2004-04-15 Melissa Koeni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ynchronizers of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US20050029068A1 (en) * 2003-08-08 2005-02-10 Melissa Koeni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ngagement force of the synchronizers of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2537335A (zh) * 2010-12-06 2012-07-0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N105736690A (zh) * 2016-04-07 2016-07-0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拨叉换挡力的自学习方法
CN105840816A (zh) * 2016-05-05 2016-08-10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同步器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挂挡控制方法
CN106541938A (zh) * 2016-10-26 2017-03-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换挡的控制方法及双离合变速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40069082A1 (en) * 2002-10-15 2004-04-15 Melissa Koeni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positioning of the synchronizers of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JP2004138241A (ja) * 2002-10-15 2004-05-13 Borgwarner Inc 二重クラッチ変速機のシンクロナイザの位置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
US20050029068A1 (en) * 2003-08-08 2005-02-10 Melissa Koenig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engagement force of the synchronizers of a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2537335A (zh) * 2010-12-06 2012-07-04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双离合器变速器的方法
CN105736690A (zh) * 2016-04-07 2016-07-06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拨叉换挡力的自学习方法
CN105840816A (zh) * 2016-05-05 2016-08-10 中国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带同步器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挂挡控制方法
CN106541938A (zh) * 2016-10-26 2017-03-29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换挡的控制方法及双离合变速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26372A (zh) * 2022-03-10 2022-05-24 雷沃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传动控制系统电磁阀标定方法及装载机
CN115247699A (zh) * 2022-05-19 2022-10-28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故障预测方法及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5247699B (zh) * 2022-05-19 2023-07-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双离合变速器故障预测方法及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85539B (zh) 2022-09-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3685539B (zh)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同步器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CN112145672B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转速控制方法
US10252723B2 (en) Slip factor learning method of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CN104976243B (zh) 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箱的预充油压力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US7478572B2 (en) Transmission with torque sensors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transmission
US9416869B2 (en) Change-of-mind shift control of a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US8850916B2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ynchronizer actuator fork of a transmission
CN113685457B (zh) 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离合器半结合点压力自适应方法及系统
JPS62137458A (ja) 自動車多速度比自動変速機用シフト制御装置の作動を補正する方法
JPH04211758A (ja) 自動変速装置における速比制御方法
US11125322B2 (en) Flow valve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storage medium
CN106438984B (zh) 动力系及用于控制动力系的想法改变换档操纵的方法
CN112443655B (zh) 离合器半结合点自适应方法、装置、控制设备及存储介质
JP2002106704A (ja) 自動車変速機の制御方法
CN109595336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离合器扭矩压力调整方法
CN105240515A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转速同步控制方法
US20160146341A1 (en) Method of controlling a synchronizer actuator fork of a transmission
US9726280B2 (en) Transmission calibration tool
US9242651B1 (en) Power-on downshift control of a dual-clutch transmission
CN113217619A (zh) 离合器滑摩扭矩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1981120A (zh) Dct变速器拨叉挂挡控制方法
CN106911269B (zh) 电动机的控制
US20080227593A1 (en) Method and control device for adjusting a rotational speed of a shaft of a gear change transmission
CN109185448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器变速器半结合点快速学习方法及模块
CN111963673B (zh) 一种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半结合点的自学习方法及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