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71810A - 一种显影盒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影盒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1810A
CN113671810A CN202110517983.6A CN202110517983A CN113671810A CN 113671810 A CN113671810 A CN 113671810A CN 202110517983 A CN202110517983 A CN 202110517983A CN 113671810 A CN113671810 A CN 11367181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ing
right direction
developing roller
lever
develo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79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姜鹏
刘小兵
夏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xi Yibo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367181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181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61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 G03G21/167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means for handling parts of the apparatus in the apparatus for the developer uni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1/00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G03G13/00 - G03G19/00, e.g. cleaning, elimination of residual charge
    • G03G21/16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 G03G21/1642Mechanic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the maintenance of the apparatus, e.g. modular 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apparatus
    • G03G21/1647Mechanical connection mean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photography Configuration And Component (AREA)
  • Dry Development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具有鼓组件和推压部件的电子成像设备中,包括:壳体,其具有显影剂容纳部;显影辊,被所述壳体支撑,可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所述显影辊构造为可在一个接触位置和一个分离位置之间移动;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分离力接收部,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可接收来自所述推压部件的力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随着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接触位置旋转至所述分离位置,通过上述方案,可以实现显影盒中的显影辊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的分离。

Description

一种显影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成像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影盒。
背景技术
通常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于电子成像设备中,显影盒包括有壳体、搅拌架、显影辊、送粉辊,壳体容纳有显影剂,当显影盒进行工作时,显影辊与电子成像设备中感光鼓处于接触状态,搅拌架搅动壳体内部的显影剂,送粉辊将壳体中的显影剂输送至显影辊,显影辊则将显影剂输送至感光鼓上,从而完成显影过程,不过处于不工作状态的显影辊长期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保持接触时,显影辊会对感光鼓造成污染,进而导致感光鼓的寿命缩短以及电子成像设备的打印效果变差,此外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上安装有容纳黄色、红色、蓝色和黑色显影剂的多个显影盒,当该电子成像设备在只需要打印黑白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不需要使用,则需将这些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所以将安装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显影盒的显影辊在能与感光鼓分离是需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影盒,其目的是为了让安装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显影盒的显影辊在能与感光鼓分离,避免显影辊不工作时长期与感光鼓的接触对感光鼓的污染,同时也可以使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在打印黑白图像可以将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具有鼓组件和推压部件的电子成像设备中,包括:
壳体,其具有显影剂容纳部;
显影辊,被所述壳体支撑,可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
所述显影辊构造为可在一个接触位置和一个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分离力接收部,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可接收来自所述推压部件的力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随着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接触位置旋转至所述分离位置。
优选的,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具有力接收面,所述力接收面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倾斜的斜面或弧面。
优选的,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构造为形成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优选的,所述分离力接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壳体。
优选的,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杆,所述第一杆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杆在左右方向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
优选的,所述第一杆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鼓组件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的第一限位部。
优选的,所述分离力接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杆的左右方向上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杆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可迫推所述第一杆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在采用了上述本发明显影盒在技术方案后,可通过设置在壳体上的分离装置,使得分离装置在接收电子成像设备的推动部件的推动下迫使壳体相对于鼓组件转动,进而让显影盒上的显影辊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分离并使得显影辊沿着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从而解决了显影辊不工作时与感光鼓长期接触,会对感光鼓造成污染,导致感光鼓寿命缩短以及电子成像设备打印效果变差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在只需要打印黑白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不需要使用,则需将这些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驱动端一侧的分解透视图;
图2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分离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分离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可拆卸安装有根据本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鼓组件中安装有根据实施例1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2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2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盒的第一边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盒的第一迫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盒的第一边盖和第一迫压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第二壳体无第一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第一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第一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相接触时的无第一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后第一盖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在以下说明中,第一轴线A1延伸的方向是左右方向,第一方向为显影盒安装入鼓组件的方向,第二方向为多个显影盒在鼓组件中的排列方向,径向方向即为与在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二轴线A2垂直的方向。
实施例1
(壳体)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显影盒包括有壳体1,其在左右方向上延伸,并且内部可容纳显影剂,壳体1上设置有开口1b,显影辊2安装在开口1b中,显影辊2可绕轴向延伸的第一轴线A1旋转,用于承载显影剂;送粉辊4,安装在壳体1中,可将壳体1中所容纳的显影剂输送至显影辊2上;搅拌架10,安装在壳体1中,可搅拌壳体1中所容纳的显影剂;分离装置9,安装在壳体1上,可在壳体1中绕轴向延伸的第二轴线A2旋转,并且分离装置9至少有一部分位于壳体1的外侧;壳体1在左右方向上设置有依靠齿轮传递以接收驱动显影盒内的部件工作的驱动力的驱动端1a,驱动端1a上设置有显影辊齿轮7、送粉辊齿轮5、联接部件6、传动齿轮12、搅拌架齿轮11以及边盖8,显影辊齿轮7安装在显影辊2上与联接部件6啮合,显影辊齿轮7可带动显影辊2转动;送粉辊齿轮5安装在送粉辊4上与联接部件6啮合,送粉辊齿轮5可带动送粉辊4转动;联接部件6,还与传动齿轮12啮合,联接部件6可接收来自电子成像设备所传递的驱动力从而驱动显影辊齿轮7、送粉辊齿轮5和传动齿轮12转动;传动齿轮12还与搅拌架齿轮11啮合,可带动搅拌架齿轮11转动;搅拌架齿轮11安装在搅拌架10上,可带动搅拌架10转动;边盖8,可安装至壳体1上并覆盖于显影辊齿轮7、送粉辊齿轮5、联接部件6、传动齿轮12以及搅拌架齿轮11。
(分离装置)
如图1、图2、图3所示,分离装置9包括有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分离杆94和分离力接收部93。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沿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在分离杆94上,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从分离杆94上沿与第二轴线A2垂直的径向方向延伸,并且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在分离杆94的外表面上沿分离杆94的圆周方向设置,第一凸出部91具有第一外表面91a,第二凸出部92具有第二外表面92a,第一外表面91a沿第二轴线A2在顺时针方向与第二轴线A2的径向距离逐渐增大,第二外表面92a沿第二轴线A2在顺时针方向与第二轴线A2的径向距离逐渐增大,第一凸出部91在左右方向比第二凸出部92更靠近于驱动端1a,当然两个外表面在顺时针方向与第二轴线的径向距离不一定要逐渐增大,只需满足在顺时针方向与第二轴线的径向距离有增大的部分即可,此外需要强调的是,分离杆94上凸出部的设置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两个凸出部的设置是最优选择;分离杆94的一端还设置有与其连接的分离力接收部93,分离力接收部93在左右方向上比第一凸出部91更远离第二凸出部92,分离力接收部93具有接收分离力的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优选地,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设置为斜面,当然也可设置为弧面,此外,分离力接收部93的面不限定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者多个面,两个面的设置是最优选择。
(鼓组件)
如图4所示,为设置在电子成像设备中可装载本发明显影盒的鼓组件3,可将多个显影盒插入至鼓组件3中,多个显影盒在鼓组件3的排列方向为第二方向,鼓组件3设置有感光鼓33、第一突起31以及第二突起32,感光鼓33在鼓组件3中沿轴向延伸,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在左右方向上分别位于鼓组件的两侧,可将多个显影盒沿第一方向安装至鼓组件3中,在第二方向上第一突起31、第二突起32以及感光鼓33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
(显影辊与感光鼓接触时)
如图5所示,显影辊2与感光鼓33接触的结构示意图,此时显影盒安装在鼓组件中(未示出),显影盒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处于接触状态,显影盒的分离装置9与第一突起31相接触,即此时第一突起31与分离杆94的外表面接触,或者与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近的部分接触,分离装置9也与第二突起32相接触,即此时第二突起32与分离杆94的外表面接触,或者与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在第二轴线A2的径向方向上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近的部分接触,此外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分离装置9的右侧,电子成像设备可驱动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沿靠近分离装置9的方向伸出。
(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时)
如图3、图6、图7所示,当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处于分离状态时,推压部件40与分离力接收部93保持接触,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远的部分与第一突起31相抵接,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远的部分与第二突起32相抵接。
以下根据图1至图7详细描述本实施例1中的显影盒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分离的过程。
壳体1沿第一方向安装入鼓组件3中,显影辊2与感光鼓33相接触,分离杆94的外表面与第一突起31接触,或者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近的部分与第一突起31接触,分离杆94的外表面与第二突起32接触,或者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近的部分与第二突起32接触,电子成像设备的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位于分离装置9的右侧,当电子成像设备驱动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沿靠近分离装置9方向伸出时,在推压部件40移动一定距离后,推压部件40与分离装置9的分离力接收部93相接触进一步地,推压部件40与分离力接收部93的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相接触并在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上进行移动,当推压部件40在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上移动时,推压部件40对分离力接收部93施加一个沿左右方向的力,分离力接收部93在推压部件40的推压下会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进一步地,分离力接收部93会带动与其连接的分离杆94转动,位于分离杆94上的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则跟随分离杆一同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进一步地,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越来越远的部分与第一突起31相抵接,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越来越远的部分与第二突起32相抵接,在此过程中分离杆94会给壳体1施加一个沿第二方向上的力,使得壳体1会沿远离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因此壳体1也会远离感光鼓33,那么安装于壳体1上的显影辊2则会与鼓组件3中的感光鼓33发生分离。
若想使得显影辊2与感光鼓33恢复接触状态,电子成像设备只需驱动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沿远离分离力接收部93的方向缩进,在推压部件40的移动过程中,分离力接收部93会绕第二轴线A2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分离杆94也绕第二轴线A2顺时针转动,位于分离杆94上的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则跟随分离杆94一同绕第二轴线A2顺时针转动,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越来越近的部分与第一突起31相抵接,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越来越近的部分与第二突起32相抵接,此时分离杆94在第二方向上对壳体1施加的力逐渐变小,壳体1则会沿靠近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的方向移动,即也是沿靠近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最后位于壳体1上的显影辊2会与感光鼓33相接触。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了可绕第二轴线A2转动的分离装置9,使得电子成像设备驱动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推压分离装置9时,分离装置9会绕第二轴线A2转动,分离装置9的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远的部分会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第一突起31相抵接,分离装置9的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远的部分会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第二突起32相抵接,从而使得分离装置9的分离杆94给壳体1施加一个沿第二方向上的力,使得壳体1沿远离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的方向移动,即也是壳体1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最后位于壳体1上的显影辊2会与感光鼓33分离并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解决了显影辊2不工作时长期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33保持接触,显影辊2会对感光鼓33造成污染,导致感光鼓33的寿命缩短以及电子成像设备的打印效果变差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在只需要打印黑白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不需要使用,则需将这些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问题。
实施例2
接下来,将参考图8至图9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2的显影盒,其中,类似零件和部件与实施例1中示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以避免重复描述。
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一样的是:分离杆94设置成直接从壳体1的表面上向外突起,也就从而形成了实施例2的第一壳体20,并且在本实施例2中不需要再设置实施例1中的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本实施例2中的分离装置为分离力接收部93。第一壳体20上设置有从第一壳体20表面向外延伸的支撑突起20a,此外支撑突起20a还在第一壳体20上沿左右方向延伸,支撑突起20a在第一壳体20的驱动端1a一侧设置有分离力接收部93,分离力接收部93可接收来自推压部件40的推力,从而可带动第一壳体20一同绕第二轴线A2逆时针转动,当然分离力接收部93也可选择设置在第一壳体20沿左右方向与驱动端1a相对的端部一侧上,此外分离力接收部93可不设置在支撑突起20a上,支撑突起20a的设置是为了支撑分离力接收部93,使其可以在左右方向上与推压部件40对准,分离力接收部93的设置只需满足能够接收推压部件40的推力从而带动第一壳体20一同转动即可,此外用于装载本实施例中显影盒的鼓组件3的结构会有相应的变化,但主要结构不变,因此不进行描述。
接下来描述实施例2的显影盒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分离的过程。
首先沿第一方向将显影盒安装至鼓组件3中,在显影盒安装到位后,显影辊2与感光鼓33相接触,当电子成像设备驱动推压部件40工作时,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沿着靠近于分离力接收部93的方向伸出,当推压部件40移动一段距离后,推压部件40会与分离力接收部93接触,进一步地,推压部件40与分离力接收部93的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相接触并在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上进行移动,当推压部件40在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上移动时,推压部件40对分离力接收部93施加一个沿左右方向的力,从而迫使分离力接收部93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分离力接收部93则会带动第一壳体20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那么位于第一壳体20上的显影辊2会与感光鼓33分离并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
若想使得显影辊2与感光鼓33恢复接触状态,只需让电子成像设备驱动推压部件40在左右方向上沿远离第一壳体20的方向缩进,在推压部件40移动过程中,推压部件40对分离力接收部93施加的力逐渐变小,进而分离力接收部93会绕第二轴线A2顺时针转动,分离力接收部93则带动与其连接的第一壳体20也绕第二轴线A2顺时针转动,当推压部件40移动一段距离后,推压部件40与分离接收部93分离,分离接收部93和第一壳体20不再转动,位于显影辊2与感光鼓33恢复至接触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壳体20上设置了带动第一壳体20绕第二轴线A2转动的分离力接收部93,电子成像设备的推压部件40与分离力接收部93接触并推压分离力接收部93时,分离力接收部93则带动第一壳体20绕分离部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位于第一壳体20上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分离并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解决了显影辊2不工作时长期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33保持接触,显影辊2会对感光鼓33造成污染,导致感光鼓33的寿命缩短以及电子成像设备的打印效果变差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在只需要打印黑白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不需要使用,则需将这些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问题。
实施例3
接下来,将参考图10至图14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3的显影盒,其中,类似零件和部件与实施例1中示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以避免重复描述。
实施例3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可与分离力接收部93接触的第一迫压构件41安装在第一边盖81上。具体地,第一边盖81上设置有中空部84,分离力接收部93可从中空部84中伸出,第一通孔82和第二通孔83设置在中空部84的周围;第一迫压构件41在左右方向上靠近驱动端1a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迫压部42、第二迫压部43、第一限位部44以及第二限位部45,第一迫压部42和第二迫压部43沿第二轴线A2的圆周方向设置,第一迫压部42和第二迫压部43可在左右方向上沿靠近于分离力接收部93的方向移动,并能进一步与分离力接收部93接触并推压分离力接收部93,因而使得分离力接收部93绕第二轴线A2逆时针转动,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此时分离力接收部93所接收分离力的面并不限定于斜面或者弧面,其接收分离力的面只要满足与迫压部的配合能使得迫压构件推动分离力接收部93绕第二轴线A2转动即可;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可分别插入至第一通孔82与第二通孔83中,具体地,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变形部46和第二变形部47,可将第一变形部46和第二变形部47分别推向第一通孔82和第二通孔83,第一变形部46可被第一通孔82挤压发生形变从而穿过第一通孔82,当第一变形部46穿过第一通孔82后,第一变形部46恢复形变且在没有再次发生形变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第一通孔82,第二变形部47可被第二通孔83挤压发生形变从而穿过第二通孔83,当第二变形部47穿过第二通孔83后,第二变形部47恢复形变且在没有再次发生形变的情况下无法通过第二通孔83,此外在将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分别插入至第一通孔82与第二通孔83中之前,可分别在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上安装第一弹性部件51和第二弹性部件52,在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分别插入至第一通孔82与第二通孔83中后,第一弹性部件51和第二弹性部件52与第一边盖81相抵接,也就使得第一变形部46和第二变形部47与第一边盖81抵接。
接下来描述实施例3的显影盒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分离的过程。
首先沿第一方向将显影盒安装至鼓组件3中,在显影盒安装到位后,显影辊2与感光鼓33相接触,当电子成像设备驱动第一推压部件60在左右方向上沿着靠近于显影盒的方向伸出时,第一推压部件60会与第一迫压构件41接触并对第一迫压构件41施加一个沿左右方向上的力,第一迫压构件41在第一推压部件60的推压下在左右方向上向着靠近分离装置9的方向移动,具体地,第一迫压构件41的第一限位部44和第二限位部45在左右方向上分别在第一通孔82和第二通孔83向着靠近壳体1的方向移动,同时第一弹性部件51和第二弹性部件52被第一迫压构件41压缩,进一步地,第一迫压构件41与分离力接收部93相接触并对分离力接收部93施加压力,具体地,第一迫压构件41与分离力接收部93接触并在分离力接收部93的第一面93a和第二面93b上进行移动时,第一迫压构件41对分离力接收部93施加一个沿左右方向上的力,分离力接收部93会带动与其连接的分离杆94转动,位于分离杆94上的第一凸出部91和第二凸出部92则跟随分离杆一同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进一步地,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越来越远的部分与第一突起31相抵接,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越来越远的部分与第二突起32相抵接,在此过程中分离杆94会给壳体1施加一个沿第二方向上的力,使得壳体1会沿远离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在第二方向上位于壳体1的同一侧,因此壳体1也会远离感光鼓33,那么安装于壳体1上的显影辊2则会与鼓组件3中的感光鼓33发生分离,在本实施例3中的分离装置9是分离力接收部93和分离杆94,与实施例1中的分离装置9相同。
若想使得显影辊2与感光鼓33恢复接触状态,电子成像设备只需让第一推压部件60在左右方向上沿远离分离力接收部93的方向移动,第一迫压构件41则在第一弹性部件51和第二弹性部件52的弹性力作用下,在左右方向上沿右方向移动,当第一变形部46和第二变形部47与第一边盖81抵接时,第一迫压构件41停止移动,此时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处于接触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壳体1上设置了可绕第二轴线A2转动的分离装置9,以及在第一边盖81上设置了第一迫压构件41,使得电子成像设备驱动第一推压部件61与第一迫压构件41接触并给第一迫压构件41施加一个沿左右方向上的力时,第一迫压构件41在左右方向上沿靠近于分离力接收部93的方向移动并与分力装置9接触,第一迫压构件41会迫压分离装置9绕第二轴线A2转动,分离装置9的第一凸出部91的第一外表面91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远的部分会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第一突起31相抵接,分离装置9的第二凸出部92的第二外表面92a距离第二轴线A2较远的部分会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第二突起32相抵接,从而使得分离装置9的分离杆94给壳体1施加一个沿第二方向上的力,使得壳体1沿远离第一突起31和第二突起32的方向移动,即也是壳体1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最后位于壳体1上的显影辊2会与感光鼓33分离并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解决了显影辊2不工作时长期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33保持接触,显影辊2会对感光鼓33造成污染,导致感光鼓33的寿命缩短以及电子成像设备的打印效果变差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在只需要打印黑白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不需要使用,则需将这些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问题。
实施例4
接下来,将参考图15至图21详细描述根据实施例4的显影盒,其中,类似零件和部件与实施例1中示出的附图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以避免重复描述。
实施例4中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分离装置为可沿左右方向移动的第一杆70,第一杆70沿左右方向移动时可迫使第二壳体21绕第二轴线A2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转动,用于装载本实施例中显影盒的鼓组件3的结构会有相应的变化,但主要结构不变。
(第二壳体)
如图15、图16、图17所示,第二壳体21上设置有放置第一杆70的第一杆放置部67,第一杆放置部67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啮合槽62、第一内壁65、第二内壁66、第二啮合槽64,其中第一内壁65和第二内壁66位于第一啮合槽62和第二啮合槽64之间,第二壳体21上还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盖部63,第一盖部63朝向第一杆放置部67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啮合槽62、第一内壁65、第二内壁66、第二啮合槽64相对应的第三啮合槽62a、第三内壁65a、第四内壁66a以及第四啮合槽64a,第一内壁65、第二内壁66、第三内壁以及第四内壁上均设置了允许第一杆7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开口,可将第一杆放置在第一杆放置部67中,然后将第一盖部6上与第一杆放置部67上相对应的结构对齐,再通过固定部件(未示出)将第一盖部6固定在第二壳体21上,第一杆70此时位于第一杆放置部67和第一盖部63之间。
(第一杆)
如图17、图18所示,第一杆70沿左右方向延伸,第一杆7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限位部71和第一力接收部75,在第一限位部71和第一力接收部75之间则设置有第一啮合部72、第二迫压构件73以及第二啮合部74;第一限位部71位于第一杆70在左右方向上远离第二推压部件61的一端,优选地,第一限位部71设置成矩形体,鼓组件3上相应的设置有容纳矩形体的凹部(未示出),第一限位部71与凹部(未示出)配合,凹部(未示出)设置成第一限位部71不能在其内部转动,而只能在其内部沿左右方向移动,或者是凹部(未示出)设置在第一杆70上,第一限位部71设置在鼓组件3上,此外也可以选择在鼓组件3上设置允许第一限位部71通过的开口(未示出),开口(未示出)大致设置成与第一限位部71的外表面贴合,也就是只允许第一限位部71在开口(未示出)中沿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能转动,当然第一限位部71与鼓组件3上限制第一限位部71转动的结构不限于上述描述的结构,其二者只需满足在配合时,第一限位部71只能沿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即可;第一啮合部72安装在第一啮合槽62和第三啮合槽62a之间,第一啮合部72具有与第一螺旋纹槽62和第三啮合槽62a啮合的啮合面,啮合面为第一啮合部72的一部分,此外第一啮合部72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第二啮合部74安装在第二啮合槽64和第四啮合槽64a之间,第二啮合部74具有与第二啮合槽64和第四啮合槽64a啮合的啮合面,啮合面为第二啮合部74的一部分,此外第二啮合部74也在左右方向上延伸,优选地第一啮合部72和第二啮合部74的螺纹旋向设置为右旋,当然啮合部的螺旋方向也可设置成左旋,那么此时与啮合部配合的啮合槽需要作出相应的结构调整,同时第一杆70的移动方向应与啮合部右旋时的移动方向相反,以及啮合面并不限定于啮合部与啮合槽啮合的螺纹面,也可以是其他的结构与第二壳体21中相应结构啮合的其他形状的啮合面,例如斜面和弧面,总之只需满足该结构与第二壳体21中相应结构啮合的啮合面可以推动第二壳体21绕第二轴线A2转动即可,此外还需强调的是,第一杆70上啮合部的设置不限于两个,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只是结合成本和受力来看,设置两个啮合部是最优选择;第二迫压构件73则安装在第一内壁65和第二内壁66之间,第二迫压构件73可沿第二轴线A2的轴线方向在第一内壁65和第二内壁66之间移动;第一力接收部75位于第一杆70在左右方向上靠近第二推压部件61的一端,第一力接收部75可与第二推压部件61相抵接,具体地,第一力接收部75具有第二限位部75a,第二推压部件61可沿左右方向插入至第二限位部75a中并与第二限位部75a的表面抵接,由于第二推压部件61设置只沿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因此第二限位部75a的表面与第二推压部件61抵接使得第一杆70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此时第二限位部75a所起的作用与第一限位部71相同,当然第二限位部75a和第一限位部71不一定要同时设置第一杆70上,也可只设置其中的一种,只是两者同时设置第一杆70上可以使得第一杆70可以更平稳地沿左右方向移动,需强调的是第二限位部75a不限定于图中所揭示的结构,第二限位部75a的结构只需满足与第二推压部件61的配合能使得第一杆70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即可;此外第一杆70上可安装第三弹性部件76,第三弹性部件76的一端与第二迫压构件73相抵接,另一端则与第一内壁65和第三内壁65a相抵接,当第二迫压构件73沿靠近于第一内壁65和第三内壁65a的方向移动时,第三弹性部件76会被第二迫压构件73压缩,第三弹性部件76的设置是使得第二壳体21可以在弹性力的作用下旋转至未发生转动的状态,当然也可以设置其他的弹性部件来实现该效果。
接下来描述实施例4的显影盒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分离的过程。
首先沿第一方向将显影盒安装至鼓组件3中,在显影盒安装到位后,显影辊2与感光鼓33相接触,当电子成像设备驱动第二推压部件61工作时,第二推压部件61在左右方向上沿着靠近位于第一杆70一端的第一力接收部75的方向伸出时,第二推压部件61会移动至第二限位部75a中并与第二限位部75a的表面相抵接,由于第二推压部件61设置成只能沿左右方向移动而不能绕轴向转动,因此第二推压部件61进入第二限位部75a中后,第二限位部75a的表面与第二推压部件61的抵接使得第二限位部75a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同时位于第一杆70另一端上的第一限位部71与鼓组件3上的凹部(未示出)或者开口(未示出)的配合也使得第一杆70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进一步地,第二推压部件61会施加一个沿左右方向的力推动第一杆70沿左右方向移动,当第一杆70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第一啮合部72会在与其啮合的第一啮合槽62和第三啮合槽62a移动,同时第一啮合部72会对第一啮合槽62和第三啮合槽62a施加一个垂直于与它们啮合的啮合面的分力,第二啮合部74也会在第二啮合槽64和第四啮合槽64a中移动,同时第二啮合部74也会对第二啮合槽64和第四啮合槽64a施加一个垂直于与它们啮合的啮合面的分力,由于第一啮合部72和第二啮合部74的螺纹设置成右旋,第一杆70被限制成不能绕第二轴线A2转动,垂直于啮合面的分力会迫使第二壳体21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也就使得位于第二壳体21上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33分离并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与此同时第一杆70上的第二迫压构件73在左右方向上向着靠近于第一内壁65和第三内壁65a的方向移动,由于第三弹性部件76的一端与第一内壁65和第三内壁65a相抵接,另一端与第二迫压构件73相抵接,因此第二迫压构件73会使得第三弹性部件76会发生弹性形变而被压缩。
若想使得显影辊2与感光鼓33恢复接触状态,只需让电子成像设备驱动第二推压部件61在左右方向上沿远离第二壳体21的方向缩进,在第二推压部件61的移动过程中,被压缩的第三弹性部件76则会对第二迫压构件73施加一个沿右方向的力,从而推动第一杆70沿右方向移动,第二壳体21则在第一杆70的第一啮合部72和第二啮合部74的作用下绕第二轴线A2顺时针转动,最后位于第二壳体21上的显影辊2与感光鼓恢复至接触状态。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壳体21设置第一杆70,使得电子成像设备的第二推压部件61推动第一杆70沿左右方向移动,第一杆70的第一啮合部72和第二啮合部74则会使得第二壳体21绕第二轴线A2沿图示方向逆时针转动,位于第二壳体21上的显影辊2则会与感光鼓33分离并沿远离感光鼓33的方向移动,解决了显影辊2不工作时长期与电子成像设备中的感光鼓33保持接触,显影辊2会对感光鼓33造成污染,导致感光鼓33的寿命缩短以及电子成像设备的打印效果变差的问题,以及解决了具有彩色打印功能的电子成像设备在只需要打印黑白图像而不需要打印彩色图像时,除容纳有黑色显影剂的显影盒之外的其他显影盒不需要使用,则需将这些显影盒中的显影辊朝向远离感光鼓的方向移动,使得显影辊与感光鼓分离的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显影盒,可拆卸地安装至具有鼓组件和推压部件的电子成像设备中,包括:
壳体,其具有显影剂容纳部;
显影辊,被所述壳体支撑,可绕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第一轴线转动;
所述显影辊构造为可在一个接触位置和一个分离位置之间移动;
分离装置,设置在所述壳体上,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具有分离力接收部,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可接收来自所述推压部件的力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随着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所述显影辊从所述接触位置旋转至所述分离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具有力接收面,所述力接收面设置为相对于所述左右方向倾斜的斜面或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力接收部形成在所述壳体上,构造为形成所述壳体的一部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力接收部的至少一部分在左右方向上突出于所述壳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所述壳体上的第一杆,所述第一杆可相对于所述壳体在左右方向上移动,通过所述第一杆在左右方向方向上的移动使得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上设置有可与所述鼓组件配合以防止所述第一杆相对于所述鼓组件旋转的第一限位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力接收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杆的左右方向上的末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影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杆和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弹性构件,所述弹性构件可迫推所述第一杆在左右方向上移动。
CN202110517983.6A 2020-05-14 2021-05-12 一种显影盒 Pending CN11367181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8011024 2020-05-14
CN202020801102 2020-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1810A true CN113671810A (zh) 2021-11-19

Family

ID=78538093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0020.9U Active CN215067733U (zh) 2020-05-14 2021-05-12 一种显影盒
CN202110517983.6A Pending CN113671810A (zh) 2020-05-14 2021-05-12 一种显影盒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10020.9U Active CN215067733U (zh) 2020-05-14 2021-05-12 一种显影盒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215067733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723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WO2024012465A1 (zh) * 2022-07-11 2024-01-18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显影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3109723A1 (zh) * 2021-12-17 2023-06-22 江西亿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影盒
US11874628B2 (en) 2021-12-17 2024-01-16 Jiangxi Yibo E-Tech Co. Ltd. Developing cartridge
WO2024012465A1 (zh) * 2022-07-11 2024-01-18 珠海纳思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显影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7733U (zh) 2021-12-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67733U (zh) 一种显影盒
CN108663919B (zh) 显影盒
KR101247060B1 (ko) 프로세스 카트리지
CN108319121B (zh) 显影盒
CN114578669B (zh) 显影盒以及具有该显影盒的显影装置和成像装置
CN107300841B (zh) 显影盒
US20030068174A1 (en) Toner cartridge and electrophotographic apparatus adopting the same
CN114077182A (zh) 一种处理盒
CN216133307U (zh) 一种显影盒、鼓盒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19417987U (zh) 显影盒
JP2021117386A (ja) 現像カートリッジ
CN111367154A (zh) 显影盒
CN111367155A (zh) 显影盒
CN214504130U (zh) 计数装置和显影盒
CN212484073U (zh) 一种显影盒
CN110209024B (zh) 显影盒
JPH09325667A (ja) 画像形成装置
CN218068582U (zh) 一种处理盒
CN219872122U (zh) 一种显影盒
CN220962150U (zh) 一种处理盒
CN220913502U (zh) 一种显影盒
CN219642093U (zh) 一种新型硒鼓
CN218037686U (zh) 显影盒
US11526125B2 (en)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disassembling cartridge
US12007706B2 (en) Developing cartridg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