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68404B - 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 - Google Patents
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68404B CN113668404B CN202111040989.5A CN202111040989A CN113668404B CN 113668404 B CN113668404 B CN 113668404B CN 202111040989 A CN202111040989 A CN 202111040989A CN 113668404 B CN113668404 B CN 11366840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l
- rock breaking
- thick bamboo
- steel pipe
- plate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1—CONSTRUCTION OF ROADS, RAILWAYS, OR BRIDGES
- E01D—CONSTRUCTION OF BRIDGES, ELEVATED ROADWAYS OR VIADUCTS; ASSEMBLY OF BRIDGES
- E01D21/00—Methods or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recting or assembling bridg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首先按规划设计位置进行桩位放样并将钢管桩捶打到位,在钢管桩下部设置破岩锥,所述破岩锥向下伸出所述钢管桩的下端面;遇裸露基岩地带,在对应的桩位中心位置钻设定位孔,并将破岩锥对准所述定位孔,再捶打钢管桩到位;其次在钢管桩之间按设计要求焊接连接件,在钢管桩上端焊接固定分配梁;再次将预制的贝雷梁吊装到分配梁上并焊接固定;最后铺装桥面板。采用本发明的显著效果是,能在硬度较高的岩石地带构建稳定的栈桥体系,对于保障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领域,具体涉及桥隧施工过程中栈桥的施工技术。
背景技术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需搭设钢栈桥辅助通行和运送物资。钢栈桥的桥面板通过钢管桩作为立柱支撑,钢管桩预先按照设计位置打入地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会面对在各种基岩地带打桩,针对在裸露基岩地带捶打钢管桩困难的问题,申请人已在前期提出相关解决方案(中国专利CN111549764A,CN212714906U),其在硬度不高的页岩或砂岩地带应用效果较好。但现场施工人员在对硬度更高的岩石地带进行打桩作业时,采用既有方案的破岩效果仍有待提高。同时,钢管桩之间采用的连接系槽钢为工厂化预制,而由于钢管桩位置出现一些偏差,连接系槽钢与钢管桩的焊接出现问题,需在现场予以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关键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钢管桩施工
按规划设计位置进行桩位放样并将钢管桩捶打到位,在钢管桩下部设置破岩锥,所述破岩锥向下伸出所述钢管桩的下端面;
遇裸露基岩地带,在对应的桩位中心位置钻设定位孔,并将破岩锥对准所述定位孔,再捶打钢管桩到位;
步骤二、在钢管桩之间按设计要求焊接连接件,以稳定钢管桩;
步骤三、在钢管桩上端焊接固定分配梁;
步骤四、将预制的贝雷梁吊装到分配梁上并焊接固定;
步骤五、铺装桥面板;
所述钢管桩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所述钢护筒内设有中心破岩组件,该中心破岩组件位于所述钢护筒的下端;
所述中心破岩组件包括若干保持肋板,所述保持肋板以所述钢护筒的中心呈发散状分布,所述保持肋板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钢护筒的内壁固定,所有所述保持肋板的内端连接有同一个所述破岩锥,所述破岩锥的外壁设有若干破岩齿,所述破岩锥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钢护筒的下端口。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管桩在第一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2为钢管桩在第二视角下的剖视图;
图3为保持肋板a2与钢护筒a1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连接件与钢护筒a1的连接示意图;
图5为钢护筒a1和横接杆1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m部放大图;
图7为横接杆12、一级强化筒13、二级强化筒1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钢管桩施工
按规划设计位置进行桩位放样并将钢管桩捶打到位,在钢管桩下部设置破岩锥a3,所述破岩锥a3向下伸出所述钢管桩的下端面;
遇裸露基岩地带,在对应的桩位中心位置钻设定位孔,并将破岩锥a3对准所述定位孔,再捶打钢管桩到位;
步骤二、在钢管桩之间按设计要求焊接连接件,以稳定钢管桩;
步骤三、在钢管桩上端焊接固定分配梁;
步骤四、将预制的贝雷梁吊装到分配梁上并焊接固定;
步骤五、铺装桥面板;
所述钢管桩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a1,所述钢护筒a1内设有中心破岩组件,该中心破岩组件位于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
所述中心破岩组件包括若干保持肋板a2,所述保持肋板a2以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呈发散状分布,所述保持肋板a2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固定,所有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连接有同一个所述破岩锥a3,所述破岩锥a3的外壁设有若干破岩齿a4,所述破岩锥a3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口。
钻设所述定位孔直到其能容纳所述破岩锥a3,并能使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与基岩接触为止;沿栈桥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两个所述钢管桩,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钢管桩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件。
所述保持肋板a2为条板状,所述保持肋板a2倾斜设置,所述保持肋板a2的上端端面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保持肋板a2的下端端面与所述破岩锥a3焊接固定。
所述保持肋板a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破岩锥a3位于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上,所述保持肋板a2包括n个高位肋板a21和n个低位肋板a22,n为自然数,所述高位肋板a21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1,所述低位肋板a22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2,30°≤θ1≤θ2≤40°,所述高位肋板a21和所述低位肋板a22依次环向间隔分布,所有所述保持肋板a2与所述破岩锥a3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所述破岩锥a3包括长方体块a31和正四棱锥块a32,所述长方体块a31竖向设置,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分别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上部连接,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口,所述保持肋板a2为四个,n=2,四个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分别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四个长方形面焊接固定,所述正四棱锥块a32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破岩齿a4固定在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部,所述长方体块a31的四个长方形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破岩齿a4;
所述破岩齿a4包括一一对应的小三棱锥块a41和大三棱锥块a42,其中所述小三棱锥块a41位于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正下方,所述小三棱锥块a41和所述大三棱锥块a42均为正三棱锥;
所述小三棱锥块a41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长方形面固定连接,所述小三棱锥块a41的任一个侧棱朝下设置;
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长方形面固定连接,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任一个侧棱朝下设置。
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还设有若干外侧破岩板a5,所有所述外侧破岩板a5围绕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环向均匀分布,所述外侧破岩板a5位于所述破岩锥a3的水平位置上方;所述外侧破岩板a5与所述保持肋板a2一一对应,所述外侧破岩板a5位于对应的所述保持肋板a2正下方,所述外侧破岩板a5外侧边缘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焊接,所述外侧破岩板a5的上边缘与所述保持肋板a2焊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横接杆12,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钢护筒a1焊接,在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级强化筒13,所述一级强化筒13套设于所述横接杆12端部,在所述一级强化筒13外套设有二级强化筒14;将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以及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外端分别依照其与所述钢护筒a1的相贯线加工裁切后,再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横接杆12焊接,将所述二级强化筒14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二级强化筒14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焊接。
所述钢护筒a1和所述横接杆12均为圆钢管,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分别设有一圈环形的一级焊缝倒角,所述横接杆12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一级焊缝倒角内;
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壁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贴合,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设有一圈环形的二级焊缝倒角,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二级焊缝倒角内,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端端面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焊接;
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内壁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壁贴合,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轴向长度比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轴向长度短,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内端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壁焊接。
一级强化筒13包括两个弧形的一级强化板131,两个所述一级强化板13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一级强化筒13;
所述二级强化筒14包括两个弧形的二级强化板141,两个所述二级强化板14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二级强化筒14。
实施例2: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一种栈桥钢管桩,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a1,所述钢护筒a1内设有中心破岩组件,该中心破岩组件位于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
所述中心破岩组件包括若干保持肋板a2,所述保持肋板a2以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呈发散状分布,所述保持肋板a2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固定,所有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连接有同一个破岩锥a3,所述破岩锥a3的外壁设有若干破岩齿a4。
所述保持肋板a2为条板状,所述保持肋板a2倾斜设置,所述保持肋板a2的上端端面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保持肋板a2的下端端面与所述破岩锥a3焊接固定。
所述保持肋板a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破岩锥a3位于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上,所述保持肋板a2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θ=35°。
所述破岩锥a3包括长方体块a31和正四棱锥块a32,所述长方体块a31竖向设置,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分别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上部连接,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口,所述保持肋板a2为四个,四个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分别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四个长方形面焊接固定,所述正四棱锥块a32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破岩齿a4固定在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部,所述长方体块a31的四个长方形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破岩齿a4。
所述破岩齿a4包括一一对应的小三棱锥块a41和大三棱锥块a42,其中所述小三棱锥块a41位于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正下方,所述小三棱锥块a41和所述大三棱锥块a42均为正三棱锥;
所述小三棱锥块a41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长方形面固定连接,所述小三棱锥块a41的任一个侧棱朝下设置;
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长方形面固定连接,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任一个侧棱朝下设置。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仅在于:所述保持肋板a2由两个高位肋板a21和两个低位肋板a22构成,所述高位肋板a21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1,所述低位肋板a22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2,θ1=30°,θ2=40°,所述高位肋板a21和所述低位肋板a22依次环向间隔分布,所有所述保持肋板a2与所述破岩锥a3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不同仅在于:在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还设有若干外侧破岩板a5,所有所述外侧破岩板a5围绕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环向均匀分布,所述外侧破岩板a5位于所述破岩锥a3的水平位置上方;所述外侧破岩板a5与所述保持肋板a2一一对应,所述外侧破岩板a5位于对应的所述保持肋板a2正下方,所述外侧破岩板a5外侧边缘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焊接,所述外侧破岩板a5的上边缘与所述保持肋板a2焊接。所述外侧破岩板a5的主体结构与中国专利202010958913.X中的破岩板一致。
破岩效果测试: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尝试多种结构对硬质砂岩进行破岩,最初采用中国CN212714906U的方案进行打桩,破岩困难,入岩深度为2m左右时钢护筒继续下潜困难。采用实施例2、3、4的方案进行捶打,由于其中心位置破岩锥a3的作用,钢护筒的入岩深度和入岩速率都有提升,基本或完全能达到目标破岩深度6-8m。采用实施例3的技术方案,由于高位肋板a21和低位肋板a22上下错置,低位肋板a22先于高位肋板a21破岩,在同一水平部位,岩石破裂后相互挤压不明显,可提升破岩速率。采用实施例4的技术方案,由于增加了外侧破岩板a5,其与破岩锥a3共同作用,破岩速率显著提升;同时,外侧破岩板a5连接在保持肋板a2的根部可对其起到连接加强作用。
实施例5:
如图4、5、6、7所示,一种钢管桩稳定体系,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钢护筒a1,两个所述钢护筒a1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横接杆12,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钢护筒a1焊接,在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级强化筒13,所述一级强化筒13套设于所述横接杆12端部,在所述一级强化筒13外套设有二级强化筒14;将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以及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外端分别依照其与所述钢护筒a1的相贯线加工裁切后,再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横接杆12焊接,将所述二级强化筒14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二级强化筒14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焊接。
所述钢护筒a1和所述横接杆12均为圆钢管,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分别设有一圈环形的一级焊缝倒角,所述横接杆12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一级焊缝倒角内;
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壁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贴合,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设有一圈环形的二级焊缝倒角,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二级焊缝倒角内,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端端面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焊接;
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内壁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壁贴合,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轴向长度比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轴向长度短,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内端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壁焊接。
一级强化筒13包括两个弧形的一级强化板131,两个所述一级强化板13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一级强化筒13;
所述二级强化筒14包括两个弧形的二级强化板141,两个所述二级强化板14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二级强化筒14。
实施例6:
一种钢管桩稳定体系,包括两个竖向设置的钢护筒a1,两个所述钢护筒a1之间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横接杆12,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钢护筒a1焊接,在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级强化筒13,所述一级强化筒13套设于所述横接杆12端部;将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的外端分别依照其与所述钢护筒a1的相贯线加工裁切后,再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横接杆12焊接。
所述钢护筒a1和所述横接杆12均为圆钢管,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分别设有一圈环形的一级焊缝倒角,所述横接杆12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一级焊缝倒角内;
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壁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贴合,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设有一圈环形的二级焊缝倒角,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二级焊缝倒角内,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端端面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焊接;
一级强化筒13包括两个弧形的一级强化板131,两个所述一级强化板13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一级强化筒1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仅在于,本实施例中不设置二级强化筒14。测试验证得到,采用实施例5的方案,其抗拉拔强度和抗折强度均显著优于用本实施例的方案。
有益效果: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在硬度较高的岩石地带构建稳定的栈桥体系,对于保障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发明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按以下步骤进行:
步骤一、钢管桩施工
按规划设计位置进行桩位放样并将钢管桩捶打到位,在钢管桩下部设置破岩锥(a3),所述破岩锥(a3)向下伸出所述钢管桩的下端面;
遇裸露基岩地带,在对应的桩位中心位置钻设定位孔,并将破岩锥(a3)对准所述定位孔,再捶打钢管桩到位;
步骤二、在钢管桩之间按设计要求焊接连接件,以稳定钢管桩;
步骤三、在钢管桩上端焊接固定分配梁;
步骤四、将预制的贝雷梁吊装到分配梁上并焊接固定;
步骤五、铺装桥面板;
所述钢管桩包括竖向设置的钢护筒(a1),所述钢护筒(a1)内设有中心破岩组件,该中心破岩组件位于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
所述中心破岩组件包括若干保持肋板(a2),所述保持肋板(a2)以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呈发散状分布,所述保持肋板(a2)的外端分别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固定,所有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连接有同一个所述破岩锥(a3),所述破岩锥(a3)的外壁设有若干破岩齿(a4),所述破岩锥(a3)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口;
所述连接件包括横接杆(12),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与对应的两个所述钢护筒(a1)焊接,在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分别设有一级强化筒(13),所述一级强化筒(13)套设于所述横接杆(12)端部,在所述一级强化筒(13)外套设有二级强化筒(14);
将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以及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外端分别依照其与所述钢护筒(a1)的相贯线加工裁切后,再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一级强化筒(13)与所述横接杆(12)焊接,将所述二级强化筒(14)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将所述二级强化筒(14)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钻设所述定位孔直到其能容纳所述破岩锥(a3),并能使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与基岩接触为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沿栈桥长度方向分布有若干支撑组,所述支撑组包括两个所述钢管桩,同一组的两个所述钢管桩之间焊接有所述连接件。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肋板(a2)为条板状,所述保持肋板(a2)倾斜设置,所述保持肋板(a2)的上端端面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焊接固定,所述保持肋板(a2)的下端端面与所述破岩锥(a3)焊接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肋板(a2)的宽度方向与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平行,所述破岩锥(a3)位于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上,所述保持肋板(a2)包括n个高位肋板(a21)和n个低位肋板(a22),n为自然数,所述高位肋板(a21)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1,所述低位肋板(a22)与所述钢护筒(a1)中心线的夹角为θ2,30°≤θ1≤θ2≤40°,所述高位肋板(a21)和所述低位肋板(a22)依次环向间隔分布,所有所述保持肋板(a2)与所述破岩锥(a3)的连接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高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破岩锥(a3)包括长方体块(a31)和正四棱锥块(a32),所述长方体块(a31)竖向设置,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分别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上部连接,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部向下伸出所述钢护筒(a1)的下端口,所述保持肋板(a2)为四个,n=2,四个所述保持肋板(a2)的内端分别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四个长方形面焊接固定,所述正四棱锥块(a32)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所述破岩齿(a4)固定在所述长方体块(a31)的下部,所述长方体块(a31)的四个长方形面上分别设有所述破岩齿(a4);
所述破岩齿(a4)包括一一对应的小三棱锥块(a41)和大三棱锥块(a42),其中所述小三棱锥块(a41)位于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正下方,所述小三棱锥块(a41)和所述大三棱锥块(a42)均为正三棱锥;
所述小三棱锥块(a41)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长方形面固定连接,所述小三棱锥块(a41)的任一个侧棱朝下设置;
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底面与所述长方体块(a31)的长方形面固定连接,所述大三棱锥块(a42)的任一个侧棱朝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还设有若干外侧破岩板(a5),所有所述外侧破岩板(a5)围绕所述钢护筒(a1)的中心线环向均匀分布,所述外侧破岩板(a5)位于所述破岩锥(a3)的水平位置上方;
所述外侧破岩板(a5)与所述保持肋板(a2)一一对应,所述外侧破岩板(a5)位于对应的所述保持肋板(a2)正下方,所述外侧破岩板(a5)外侧边缘与所述钢护筒(a1)的内壁焊接,所述外侧破岩板(a5)的上边缘与所述保持肋板(a2)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护筒(a1)和所述横接杆(12)均为圆钢管,所述横接杆(12)的两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分别设有一圈环形的一级焊缝倒角,所述横接杆(12)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一级焊缝倒角内;
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壁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贴合,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端面与其外壁之间设有一圈环形的二级焊缝倒角,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之间的焊缝位于所述二级焊缝倒角内,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内端端面与所述横接杆(12)的外壁焊接;
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内壁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壁贴合,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轴向长度比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轴向长度短,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外端与所述钢护筒(a1)焊接,所述二级强化筒(14)的内端与所述一级强化筒(13)的外壁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级强化筒(13)包括两个弧形的一级强化板(131),两个所述一级强化板(13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一级强化筒(13);
所述二级强化筒(14)包括两个弧形的二级强化板(141),两个所述二级强化板(141)相互扣合焊接形成所述二级强化筒(14)。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40989.5A CN113668404B (zh) | 2021-09-07 | 2021-09-07 | 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40989.5A CN113668404B (zh) | 2021-09-07 | 2021-09-07 | 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8404A CN113668404A (zh) | 2021-11-19 |
CN113668404B true CN113668404B (zh) | 2023-03-28 |
Family
ID=785485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40989.5A Active CN113668404B (zh) | 2021-09-07 | 2021-09-07 | 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68404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727056B2 (ja) * | 2002-09-19 | 2005-12-14 | 文男 星 | 鋼管基礎杭 |
JP2014163167A (ja) * | 2013-02-26 | 2014-09-08 | Kamaya Masahiro | 杭柱及びその施工方法 |
CN108708267A (zh) * | 2018-04-28 | 2018-10-26 |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大跨径装配式贝雷梁桥及其搭设方法 |
CN208587100U (zh) * | 2018-08-02 | 2019-03-08 | 党安峰 | 一种破岩钻具 |
CN109837902A (zh) * | 2019-01-18 | 2019-06-04 | 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一种液压钻机锥形钻头在处理钢管桩底口卷边中的应用 |
CN211898354U (zh) * | 2019-12-24 | 2020-11-10 | 杭州联力地空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宕渣地层打设桩基护筒的可回收带桩尖装置 |
CN112081098B (zh) * | 2020-09-14 | 2021-10-19 | 重庆大学 | 一种临时支护用破岩钢管桩 |
-
2021
- 2021-09-07 CN CN202111040989.5A patent/CN113668404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68404A (zh) | 2021-11-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649948B1 (ko) | 원에 접하는 정다각형 심형기초의 시공방법 | |
CN103939104B (zh) | 煤矿深立井抗扰动马头门结构 | |
JP5825644B2 (ja) | 桟橋構築方法 | |
CN105544375A (zh) | 一种栈桥锚固结构及搭设施工方法 | |
CN113668404B (zh) | 钢栈桥整体稳定性提升方法 | |
CN212225277U (zh) | 一种隧道初期支护侵限段支护结构 | |
CN215593645U (zh) | 钢管桩加固栈桥 | |
CN107013046B (zh) | 一种大截面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矫正方法 | |
CN116607504B (zh) | 一种强刚度桁架式组合钢板桩支护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 |
CN102787605A (zh) | 软土地基条形基坑支护钢板桩倾斜处理方法 | |
CN116006187A (zh) | 一种扩大隧道开挖步距的方法 | |
JP6138192B2 (ja) | 鋼管杭施工方法 | |
CN210946798U (zh) | 一种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方桩的桩尖 | |
CN215630079U (zh) | 栈桥钢管桩 | |
CN210857186U (zh) | 一种预应力u型板桩 | |
KR200450809Y1 (ko) | 기초파일의 횡방향 변위 보강커플링 | |
CN113565000B (zh) | 一种钢管桩加固栈桥 | |
CN203846517U (zh) | 竖向锚杆支护结构 | |
CN109469080B (zh) | 一种水下嵌岩钢板桩围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07987917U (zh) | 一种适用于冰冻区桥梁水中施工的防冻裂钢管桩 | |
CN202039343U (zh) | 一种空心基础混凝土方桩 | |
CN105544493A (zh) | 一种裸岩区施工平台及搭设方法 | |
CN212272031U (zh) | 一种水下钻井护筒装置 | |
CN211080212U (zh) | 一种路基复合地基桩帽施工机构 | |
CN219604680U (zh) | 一种新型四肢钢管格构柱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